由日本美学浅析松尾芭蕉的俳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日本美学浅析俳句

——以松尾芭蕉俳句为例

脑海中涌起了诗意画意的涟漪,也就自然地记起日本诗人的俳句和短歌

——艾芜《地貌的青春》俳句是日本民族传统诗歌的一种形式,是世界上最短的诗。俳句古称俳谐,其源发于连歌,是俳谐连歌的“发句”。俳谐鼻祖山崎宗鉴和荒木田守武把“发句”从连歌中分离出来,制订了俳谐格式。“发句”由五七五共三句十七音组成,句中必须含有季语,从而独立成新的形式,但多数只是表现市民生活为主的一种诙谐诗,至江户时代,俳圣松尾芭蕉对俳谐进行革新,把俳谐变成真正表现自己内心生活的形式。通过俳谐表现汉诗、和歌、连歌等无法表现出来的美学情趣,创造出一种抒情诗般的俳谐美,并创立了使俳谐获得更高、更深层次的“风雅之道”的闲寂俳谐理论,从而使俳谐走上了真正的艺术道路,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

俳句为何会在日本蓬勃发展,得益于日本有适合它发展的土壤,且看一则松尾芭蕉的俳句:“雾里不见富士山,雨中情趣别一番。”根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两书记载的传说,日本人的祖先是从“高天原”降下来的,这大概是远古人类居住在树上的一种变形的回忆。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同森林结下了深厚的关系,日本学者梅原猛指出:“日本人心灵深处的森林信仰”是日本宗教思想中核心的信仰。再回过头来看这则俳句,寒雾、秋雨、冷风、雨雾弥漫,富士隐没,虽然看不见,但是依然可以想象云遮雾绕的富士山。富士山作为日本的象征之一,也经常被称作“芙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岭”,自古以来,这座山的名字就经常在日本传统诗歌中出现,富士山名称源于虾夷语,现意为“永生”,是日本的神圣的象征。俳句符合日本人对自然生命的崇拜,因此是极具有生命力的。再看松尾芭蕉的一则俳句:“古池呀,青蛙跳入水声响”,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名句,古池,水声响,千年的寂静被打破,青蛙入水的声音被幻化成从无声到有声再到无声的过程,大自然和人的心灵已经冲破了沉寂,宛若空寂世界里的一声钟鸣。青蛙,这么一个生命体,带给人无限的活力,日本民族对大自然对生命有着热烈的崇拜,通过欣赏和表现大自然来欣赏和表现自我,也只有在对大自然的赞美中、欣赏中才能领略自我之美,日本人天生的自尊心和优越感也给俳句的

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诗贵含蓄,诗越短越难写。俳句以小为美、凝练、有余韵为特色。日本人的审美取向崇尚“一即多、多即一”和“有限即是无限”的禅学观念,决定了日本艺术美观不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全、完美,并形成了日本艺术形式小巧而简化的特点。俳句以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意味,讲含蓄、崇气韵、灵活性大,看一则俳句《马上吟》:“路旁木槿花,马儿吞食它”短短的一句话,平实的描写产生意外的效果,消失的事物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松尾芭蕉骑在马上,见路旁木槿花开,马儿忽然张嘴一吃。我们中国也有相同的表现手法,即借物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首俳句中,以花喻人,慨叹朝荣夕落的人生短暂和不测的命运,这种实景实写体现了日本审美的另外两方面:无常观和物哀说。无常观,我们常常说世事无常,这里的无常观指的也是世事无常,人生短暂。此时你在路旁无限绽放,彼时你已落入马的腹中,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再来看一首体现无常观的俳句《明石夜泊》:章鱼在陶罐,犹自沉醉黄粱梦,夏夜月满天。清凉夏夜,把陶罐误以为是岩洞的章鱼还在里头安心地做着美梦,殊不知明日将被人捉捕。事物的这种无常,这种倏忽即逝、短暂飘渺的存在以及作者对自然生命这种强烈的体验和感悟不禁令人叹服。当然这种“无常观”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另一种审美观念,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物哀说”。“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诗学、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来的,他认为;“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一切事物都可以称之为‘哀’”,他所理解的“物哀”更指的是“真情”,即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写人之百态,以哀为基点。看一则松尾芭蕉的《怜途中弃子》:“听得猿声悲,不堪弃儿秋风啼,谁个更凄惨”小草凄风,作者对路旁的弃儿表示无限的同情哀怜,这种知物哀,这种心与物出现的交织和互渗被很好地体现出来。

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最初源于对自然美的体悟,也正是对美的追求强化了生命无常的感伤心理,也就是从生命感导致了季节感,传统俳句中是必须含有季语的。日本的气候四季分明,季节变化带来事物的形态和颜色是十分明显,促成日本民族对大自然变化的高度敏感。欣赏一则俳句《在坚田》:“夜寒落病雁,羁旅独难眠”,这首俳句的季语为“雁”(季语包括季节、天文、人事、宗教、动物、植物等内容),病中的孤雁与芭蕉自身在瞬间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划入深沉的

暗夜之中,落叶与羁旅,转折照应,写尽孤寂心情。这种孤寂静寥、无限绵长的情趣是松尾芭蕉的俳句“闲寂幽雅”的一个缩影,他的这种诗风也与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在日本诗学中,空寂以幽玄为基调,突出失落和感伤情调的寂寥感,闲寂以风雅为基调,突出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和个人内心的孤寂之情,这种闲寂和空寂正是松尾芭蕉在美学思想上的追求。欣赏一则俳句“象潟绰约姿,雨里合欢花带愁,婀娜似西施。”象潟在今秋田县,是通往日本海的潟湖,把雨中合欢花喻为西子,这里出自苏轼的一首诗《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松尾芭蕉模仿其手法,以人喻景,以花喻人。细雨、合欢花、西施三者形象的重叠象征象潟景色含带忧愁的阴郁的女性性格,虚实结合,幽玄艳丽。再看一则俳句:“静寂,蝉声入岩石”,在立石寺一片幽静的环境中,蝉声仿佛渗透到山岩里面,在这种有声与无声、静与欲静的对照中细致入微地表现渗透沁入的感觉和幽深澄明的意境,此处之“静寂”不仅是幽静的感觉,更蕴含作者“闲寂”的排论主张。

日本美学范畴以具体的形象特征来表达普遍感觉和审美观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借此而言彼,这就是象征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最后来看一则俳句“屋顶上那些花啊,一朵接一朵的开,劝都劝不了”,黑格尔指出:“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普遍的意义来看”比如在日本美学范畴里白象征着善良、正直,而黑象征着污秽和死亡。我们再回到这则俳句,争相绽放的花就象征着正值妙龄的女子以及她们那美好的青春,因为年轻,所以无惧,即便绽放过后注定衰败。

俳句的精致,俳谐的美与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它表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正是这种贴近自然,惟其本真的审美态度造就了俳句,让俳句在不断的发展中释放流光溢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