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中情境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小学语文中的情境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已是不容置疑的结论。
本文主要从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来揭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境创设兴趣激发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使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也不是被禁锢在教室里。
其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常用方法有: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
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
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感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
父母的爱并不陌生,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爱。
根据文本特点,我引入汶川、玉树、雅安震灾的一些图片和故事,联系生活展现情境,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
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
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
如在上《桂林山水》、《走进丽江》等课文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
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
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四、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
音
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
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
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读。
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3)直接表演。
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两小儿辩日》、《曹冲称象》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4)改编课本剧。
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六、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
学情境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
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
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
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崔峦,关于阅读教学.新疆教育,2009年第5期;
[2]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8,185;
[3]朱瑛.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广西教育a版,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