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精修订

合集下载

胆囊超声总结

胆囊超声总结

胆囊超声总结摘要胆囊超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胆囊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胆囊超声的基本原理、常见的临床应用、操作技巧以及结果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诊断技术。

胆囊超声的基本原理胆囊超声利用声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通过超声波与组织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图像。

它主要依靠超声波在组织之间的传递速度差异来产生回声,通过回声的强弱和回声的分布来显示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胆囊超声的临床应用1.胆囊结石的检测:胆囊结石是胆囊超声的主要应用之一。

通过超声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内的结石,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2.胆囊炎的评估:胆囊超声可以评估胆囊壁的厚度、胆囊腔内液体的情况,从而判断胆囊是否存在炎症。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3.胆囊息肉的检测:胆囊超声可以帮助鉴别囊性病变和实性病变,及早发现和诊断胆囊息肉,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4.胆囊肿瘤的鉴别:胆囊超声可以准确鉴别良性和恶性胆囊肿瘤,对于早期发现肿瘤、制定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胆囊超声的操作技巧1.检查前准备:患者应空腹6-8小时,以减少肠道气体的干扰。

医生应向患者解释胆囊超声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2.检查过程:医生使用超声探头在患者的腹部涂搽凝胶,从肋缘下方逐渐向上滑动,找到胆囊的位置。

通过调节探头的角度和深度,医生可以获得不同面向的超声图像。

3.注意事项: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探头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避免过度压迫造成不适。

此外,医生还应注意观察胆囊的形态、大小和回声等特征,以获取准确的检查结果。

胆囊超声结果解读胆囊超声的结果一般由医生进行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胆囊形态: 正常胆囊呈卵圆形,具有清晰的边界和光滑的壁面。

任何异常的形态变化都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评估。

2. 胆囊壁厚度:正常胆囊壁的厚度一般在3mm以下,过度厚度可能意味着胆囊炎或其他病理改变。

3. 胆囊结石:胆囊内可见回声均匀、边界清晰的结石,大小不一。

无症状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意义

无症状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意义

无症状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意义胆囊息肉样病变概述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胆囊壁内肿瘤样病变。

其形态呈息肉状,直径一般小于1cm。

大多源于黏液腺体,具有良性特点。

但在某些情况下,恶性变可能会发生。

而且,有些病人出现了息肉病变后,容易发生胆囊炎,甚至是胆囊癌。

超声诊断超声扫描是目前最常用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检查手段之一。

它可以完整、直观地观察到胆囊内肿瘤样病变的形态、位置、大小等特征,以及病变周围的情况。

常见的超声图像表现为:胆囊壁未见明显增厚和轮廓异常,内腔内可见类圆形或椭圆形回声块体,大小多数小于1cm,并伴有较长的蒂,部分病人病变还伴有轻度液性胆囊炎、胆囊壁粗糙等病理改变。

在做胆囊超声检查时,应该注意下列几点:•患者禁食至少4小时。

•患者半卧位斜。

体位过于平躺,会导致肝、胆囊的位置变化,影响检查结果。

•胆囊壁应该清晰可见,对比度较高。

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排除气体、小肠等干扰因素。

•准确计量病灶大小。

对于病灶较小、伴有明显液性胆囊炎等病变的患者,更加应该反复测量。

超声检查所发现的病灶有必要进行定期随访。

而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或术后的超声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应地,超声检查检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发症等问题也广受关注。

价值意义相信大家对无症状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那么,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到底有哪些价值意义呢?有效筛查超声波检测技术是目前筛查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案之一。

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无创、低辐射、无需特殊设备,能够避免传统X线等放射性检查对人体的损伤。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同时发现其他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使患者得到更全面的检查。

早期诊断早期发现病变,可以避免病变进一步发展,保护患者的健康。

病灶越小,手术创伤就越小,同时也更加容易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恶变的风险与其大小有直接关系,病灶越大,恶变的风险就越高。

明确诊断利用超声波技术检测和监测胆囊息肉样病变,可以及时明确病变的性质和大小,减少漏诊和误诊。

超声如何诊断胆囊息肉

超声如何诊断胆囊息肉

超声如何诊断胆囊息肉随着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与此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理念也有了近一步地提高。

为了确认自身体状况是否良好,“体检”逐渐深入人心,不仅各个企事业单位要求员工进行定期检查,就连一些具有权威性的考试(如高考)都要求学生进行体检,由此可见,体检成为了寻常百姓们的家常便饭。

在进行完体检以后有的人笑逐颜开,因为他们的检查结果证明他们很健康。

然而有一些人,在接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以后却愁眉不展,因为他们的体检结果并不乐观。

在超声体检时,有的人会被告知可能有“胆囊息肉”,让人觉得担心、害怕。

那究竟什么是胆囊息肉呢?通常而言,人们针对于“胆囊息肉”的理解实质上就是生长在胆囊上的一个“小肉球”,这只是一个比较通俗的叫法,用年轻人的话来讲就是一种山寨版叫法。

在临床医学上,我们一般称“胆囊息肉”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由于在医学临床上和医学影像检查上很难对这种病症的性质进行划定,因此又将“胆囊息肉”叫做“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

在临床医学上,我们根据这种病症的病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即非肿瘤性病变以及肿瘤性病变。

值得注意的是,炎症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以及胆囊腺肌增生症等症状,属于非肿瘤性病变的范畴。

针对于这种类型的胆囊息肉,患者们可以不用过于担心,应该用良好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主动配合医生的医治,大可以不用紧张,一定要坚持定期随访复查,以保证自身的健康。

而胆囊腺瘤和胆囊癌属于肿瘤性病变的范畴。

胆囊腺瘤可以说个危险系数极高的定时炸弹,虽然说胆囊腺瘤是良性的,但是它具有逐步演化为胆囊癌的风险性与可能性。

众所周知,胆囊癌本质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其预后十分不乐观,一旦患得该疾病,患者应及早去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治疗,以此来尽可能地提高生存率。

可见,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类型以及诊断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与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从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常规超声检查、内镜超声检查、CT强化扫描检查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目前临床中最常使用的胆囊息肉诊断方式。

胆囊息肉课件-医学PPT

胆囊息肉课件-医学PPT

胆囊结石
部分胆囊息肉可导致胆囊结 石的形成。
胆囊癌变
极少数胆囊息肉可能发展成 胆囊癌。
胆囊息肉的疾病知识和科普
了解胆囊息肉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和公众进行疾病科普和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胆囊息肉的相关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微创治疗等。了解这些技术和方法,对患者的选择和治疗效果具有 指导意义。
胆囊息肉课件-医学PPT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黏膜上突出的肿瘤样病变,本课件将介绍胆囊息肉的定 义、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胆囊息肉的定义和概述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黏膜上突出的肿瘤样病变,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本节将 介绍胆囊息肉的定义、病变特点以及相关医学知识。
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和病因分析
胆囊结构异常
包括胆囊阳性畸形、胆囊壁 肌层异常增生等。
胆囊内胆汁成分异 常
如胆固醇沉积、胆汁淤积等。
遗传因素
胆囊息肉可能与遗传基因突 变有关。
胆囊息肉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1
无症状
大部分患者胆囊息肉是无症状的。
2
腹痛和不适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
3
超声检查
超声是常用的胆囊息肉诊断方法之一。
胆囊息肉的分类和统计数据
分类方式 大小分级 形状分型 发生率统计
特点 从小到大分为1-4级。 圆形、椭圆形、息肉样腺病变等。 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
胆囊息肉的治疗措施和手术选 择
1 保守观察
对于小型无症状息肉,可通 过定期随访进行观察。
2 手术切除
对于大型或有症状的息肉, 可考虑手术切除。
3 微创治疗
一些患者适合接受经皮穿刺治疗或内镜下治疗。

胆囊超声诊断PPT课件

胆囊超声诊断PPT课件

详细描述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胆囊肿瘤的大小、形态和 位置,以及肿瘤是否浸润到胆囊壁的深层组 织。同时,超声还能观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有助于判断胆囊癌的分期和预后。
04
CATALOGUE
胆囊超声诊断的优缺点
胆囊超声诊断的优点
无创、无痛、无辐射
实时动态成像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 查方式,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成伤害,特 别适合于年老体弱和儿童患者。
主观性强
超声检查结果受医生的主观判断影响 较大,不同医生之间的检查结果可能 存在差异。
分辨率有限
超声检查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较 小的病变可能难以发现。
受气体干扰
胆囊周围的气体会干扰超声波的传播 ,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对特殊情况患者不适用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胃肠道 积气、肥胖等,超声检查可能会受到 限制,影响检查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技术
超声造影诊断技术是通过注射造影剂 ,增强胆囊及其病变的回声信号,提 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超声造影诊断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胆 囊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判断胆囊 良恶性肿瘤等疾病。
03
CATALOGUE
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主要依据结石的大小、形态、数量和位置,以及胆囊壁是否有炎症 或增厚。
其他疾病
胆囊超声诊断还广泛应用于其他胆囊疾病的诊断和随访,如胆囊腺肌 症、胆囊癌等。
02
CATALOGUE
胆囊超声诊断技术
常规超声诊断技术
常规超声诊断技术是胆囊超声诊断的基础,通过高频探头对胆囊进行实时、动态 的观察,获取胆囊的大小、形态、壁厚、内部回声等信息,初步判断胆囊的病变 情况。

(精品医学)胆囊超声诊断PPT演示课件

(精品医学)胆囊超声诊断PPT演示课件
1、超声显像将肝外胆管分上下两段: 2、常人的肝外胆管上段易显示,
.
.
3、肝外胆管上段纵断图像 肝总管内径不大于4mm, 胆总管内径不大于6mm。
.
正常胆囊与胆管声像图表现和超声测值
• • • •
9X3.5cm(胆囊大小) <0.3cm(胆囊壁厚度--测量前壁) <0.2cm(肝内胆管) 0.8cm(胆总管)
.
肝内胆管结石超声表现
⒈ 肝内出现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强回声影,后方常 伴有声影。 ⒉ 强回声影具有沿着左右胆管走向分布的特点。 ⒊ 阻塞以上的管腔扩张,且与伴行的门静脉形成 “平行管征”。
.
肝内胆管结石超声表现
.
(二)肝外胆管结石
• 肝外胆管结石在我国常见
结石可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结石, 也可为肝外胆管原发的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多有长期慢性胆道感染症状,在静止期 货慢性阶段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在急性发作时可出现 腹胀、畏寒、高热、黄疸、重症患者可出现中毒性休 克,甚至死亡。
• 胆囊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是指局限型的胆固醇沉着症 炎性息肉是由胆囊慢性炎症所引起
.Hale Waihona Puke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 1.与胆囊壁相连,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 2.体积小,多数在1cm以内, •
如果1cm以上考虑为腺瘤可能性大, 如果超过1.5cm,不能除外胆囊癌。 3.回声有强有弱,多无声影,时间长者伴钙 化者可有声影。
.
.
四、胆囊癌
• 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
胆囊癌可分为浸润型和乳头状型两种,以 浸润型多见。
早期临床多无症状,如出现症状则多表现为持续 性右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后期可 出现黄疸并有发热、腹水,右上腹胆囊区可触及 质硬包块。

胆囊息肉b超报告单诊断标准是什么胆囊息肉B超检查的病变特征

胆囊息肉b超报告单诊断标准是什么胆囊息肉B超检查的病变特征

胆囊息肉b超报告单诊断标准是什么胆囊息肉B超检查的病变特征一、胆囊息肉B超检查的病变特征1、胆固醇性息肉多发性,突向胆囊腔的小结节;表面呈桑葚状、分叶状或乳头状,呈淡黄或灰黄色;有细蒂与胆囊壁相连;多位于底部或体部少数位于颈部,息肉直径多小于1cm;无血供,回声较强,胆囊壁薄厚正常或稍微偏厚。

2、炎性息肉多发性,柱状上皮细胞呈单层;息肉呈粉红色扁圆形;多位于胆囊体部,少数位于颈部;息肉表面不光滑,多有蒂,息肉直径较小;有丰富的小血管增生以及有瘢痕纤维组织;有少量血供,为中等回声光团,胆囊壁增厚较明显。

3、腺瘤性息肉多为单发,多位于胆囊颈部及体部,少量位于底部;一般有较粗的蒂,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息肉直径均较大,多数直径在1cm以上;有一定的血供,胆囊壁息肉为低回声或中回声,光团胆囊壁稍厚,疼痛及腹胀较明显。

二、胆囊息肉患者应如何正确进行B超检查B超检查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可清晰地显示胆囊的各种断面像,还可清楚地显示胆囊壁组织情况(如是否发生占位性病变等),便可检测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体积、物理定性(是否与囊壁发生粘连、是否有蒂等),故常用于胆囊息肉的检查。

行B超检查前,患者应做好饮食护理。

如检查前3天,避免吃牛奶、豆制品、糖类等易在体内出现发酵产气的食物;检查前1天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晚餐,如面条、黑木耳、豆芽、粥等。

避免吃富含胆固醇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油炸食品、蛋黄、肥肉等;检查前1天晚上9点之后,患者就不应吃任何食物,但可摄入适量白开水。

检查当日,需禁食水,以做好空腹准备。

以此同时,患者应排空大小便,以利于检查。

患者平卧在检查台上,由专业医生进行检查。

典型表现为胆囊壁出现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回声光团,并可看到球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及阴影;若息肉发生病变,可见息肉有蒂或与胆囊壁发生粘连。

综合以上所述,B超检查可为诊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三、诊断胆囊息肉的方法有哪些患有胆囊息肉就应该积极治疗,那么诊断胆囊息肉的方法有哪些大家知道吗?关于这个问题,下面就请我们的专家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诊断胆囊息肉的方法有哪些的内容。

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进行了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对检出率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胆囊息肉样病变所受到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的超声影像学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所选取的400例样本当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例数为40例,检出率为10%。

有200例男性,检出了24例,该检出率为12%,200例女性当中,检出了16例,检出率为8%;在确诊的40例患者当中,年龄在42~51岁范围的患者人数是最多的,有16例,其次是年龄在52~61岁范围的患者,有10例,这表明42~61岁范围内的患者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高发人群。

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图像特点来看,患者出现病变的数量较多,高发于胆囊的底部位置,没有结石,病变表现出较强的回声,基本上表现为乳头状和球状的样式,同时其基底可见缔。

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根据超声检查的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胆囊息肉样病变。

关键词:健康体检;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普遍的非结石性病变,它是一种长在胆囊壁上同时朝着腔内进行病变的息肉,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1]。

最近几年,伴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在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保障之后,人们也渐渐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健康体检已经变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鉴别和诊断出某些常见的疾病,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和预后。

最近几年,参加体检的人有很大的增长,除了企业定期组织的年度体检之外,参加体检的人也有很多。

在健康体检过程中,超声检查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它在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着非常好的作用,能够利用对比和观察超声影像学图像特点,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其检出率相对较高。

胆囊息肉超声诊断

胆囊息肉超声诊断

胆囊息肉超声诊断胆囊息肉的形成常与下述两种因素有一定的关系:①胆固醇代谢局部紊乱,可能会导致出现胆囊胆固醇沉着:②炎症刺激,胆囊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炎性肉芽肿形成。

多数的胆囊息肉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当伴发慢性胆囊炎或结石时可有右上腹隐痛不适等,也有少部分因结石或息肉脱落嵌顿表现出胆绞痛症状。

胆囊癌的主要诱发原因就是患有胆囊息肉,特别同时伴发结石的时候,其癌变几率将明显增高。

当医生怀疑患者有胆囊息肉的时候,往往会建议其进行超声检查,此种检查方式有无创无辐射、方便快捷、简单易行、价格便宜等多方面的优点,而这也是胆囊息肉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对于胆固醇沉积症、胆囊腺肌症等会有独特的超声影像显示,下文将对胆囊息肉的超声检查进行详细的描述,主要从检查类型、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注意事项及胆囊息肉的治疗这几个方面出发,从而使得人们对胆囊息肉及胆囊息肉的诊检有较详细的认知。

胆囊息肉的检查类型胆囊息肉的患者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可选择的检查方法较多,而不同的检查方法所针对的病情也是不相同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检查、内镜超声检查、超声造影、CT增强扫描这几种检查方法,不同类型的检查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

常规超声检查:此项检查对胆囊息肉的检出率可高达95%以上,而此种检查方法也是判断胆囊是否存在病变的首选诊查方式,超声检查选经腹部低频超声和高频超声联合使用能更精确显示息肉,检查中改变患者体位动态观察息肉不会发生位置改变,息肉呈高回声或中等回声与胆囊壁相连,后方无声影。

内镜超声检查,此种检查图像较为清晰,同时对息肉的分辨率也较高,此种检查方法能够判断息肉的良恶性。

超声造影、CT增强扫描,此两种检查方法有助于进一步鉴别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胆囊癌。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病理的不同胆囊息肉有着不同的超声特点。

病理性的胆囊息肉主要包括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当进行超声诊断的时候,将会发现胆囊内腔存在隆起性的病变,同时超声也能够对病变的回声、大小、供血情况及数目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从而对病情进行定性判断。

胆囊息肉彩超报告描述

胆囊息肉彩超报告描述

胆囊息肉彩超报告描述根据胆囊息肉彩超报告的描述,将如下所列的内容描述为一个700字的报告:病人姓名:李某性别及年龄:女性,44岁检查日期:2021年10月10日病史:李某是一名44岁的女性,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症的病史。

最近几个月,她偶尔出现有间断的上腹疼痛,尤其是进食油腻或辛辣食物后症状加重。

为了了解病因,她前来进行胆囊彩超检查。

彩超检查:1. 胆囊形态:胆囊形态规则,大小正常,无明显变形。

胆囊壁呈均匀厚度,内外壁光滑。

2. 胆囊内容物:胆囊腔内未见异常积液。

胆囊囊壁显示不均匀的回声增强(息肉)。

3. 壁结构及周围组织:胆囊壁显示均匀的回声增强,未见明显增厚。

胆囊周围无明显积液。

4. 胆总管及胆囊颈:胆总管及胆囊颈未见明显异常。

5. 胆囊动力学: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根据以上胆囊彩超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病史,诊断为胆囊息肉。

息肉呈不均匀的回声增强,在胆囊内壁处发现,大小约为X cm。

胆囊囊壁显示不均匀的回声增强,但壁厚度正常。

胆囊周围无明显异常。

胆总管及胆囊颈未见明显异常。

胆囊息肉是指生长在胆囊壁上的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的大小超过1cm就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李某来说,她的息肉大小未能提及具体数值,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

小的胆囊息肉一般情况下是无症状的,而大的息肉可能会导致胆囊炎症、胆囊壁损伤等并发症。

建议李某定期复查胆囊彩超,以监测息肉大小的变化。

如果息肉有任何变化(增大或形态改变等),或者出现明显症状(如腹痛、恶心等),应及时就医,与医生进一步讨论治疗的方案。

总之,根据彩超检查结果,李某被诊断为胆囊息肉。

她需要密切关注息肉的大小和症状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B超室徐海存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

一、病理胆囊息肉是形态学的名称,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

病理上可分为:①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②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尚有很少见的如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胰腺组织等。

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

胆固醇息肉是胆囊粘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粘膜的增生,呈多发,直径常小于1Cm,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增生性改变。

二、临床表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胆囊息肉体积:活跃增长期不断增大;相对稳定期不变化;吸收消散期逐渐减小胆囊息肉数量:活跃增长期不断增多;相对稳定期不变化;吸收消散期逐渐减少三、超声表现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超声特点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上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肌样增生、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及早期胆囊癌。

超声不但能敏感发现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且能详细描绘病变的大小、数目、回声、血供、能否移动,并能对部分病变进一步定性。

超声诊断胆囊息肉的临床观察

超声诊断胆囊息肉的临床观察

[O 2 ]Mo d C r e a Th oeo n a v n e r ci u l n yC, a d n sD。 er l f d a c dp a t ep b i a c c
2 ( u 1 2 2 1 2 2 2 s pp . ): 2 - 2 .
hat us n boerrs rp rd es ] P bi He l el n rei itroim p eaen s 口 . u l at h c h
明显 升高 。超声 不仅 能直接 观察 到胆 囊 , 能对 胆 还
囊 的位 置 、 形态 、 胆囊 的 内部 情况进 行 准确 的判 定 , 其 方法 简便 易行 、 安全 、 无痛 苦 , 于复 诊 和观察 疗 易
效 , 文对 20 ~20 本 0 5 0 9年 间 发 现 的 胆 囊 息 肉 样 变 5 6例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1 资 料 与 方 法 20 0 9年 1 1 ~ 2月 在 我 社 区 卫 生 服 务 中 心 门 诊 行 B超 检 查 发 现 胆 囊 息 肉患 者 5 9例 , 中 男 1 其 9
3 讨 论
胆囊息 肉样 病 变 ( P 泛 指 胆 囊 壁 向 腔 内 GB L) 呈 息 肉状生 长 的所有 病 变 的 总称 。胆 囊 息 肉大 部
( 第 3 3页) 转 6
作 者单 位 :0 9 1 上 海 市宝 山区杨 行 镇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 心 2 10
社 区 卫 生 保健 2 1 0 0年 第 9卷 第 5期
[ 1 琼 彬 . 展 我 国 城 镇 社 区 护 理 的 思 路 [] 深 圳 中 西 医结 合 2]梅 发 J.
杂 志 ,0 6 1 () 5 . 2 0 , 5 : 2 6

胆囊息肉样病变6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胆囊息肉样病变6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竺坚望型堡垒呈望篁坠星坠墅!!望!堡l塑!垒丝垫篁!堡坠!竺2圣墼!!兰§【!!:!!!:[文章编号]1000-2057(2008)05-0399-02胆囊息肉样病变6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张晓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南通226001)【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

结果: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多数是胆固醇性息肉,多发、<10nl l l l、无血流信号;胆囊腺肌样增生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阿罗间隙;腺瘤一般为单发、有蒂、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腺癌为单发、>10m/n、蒂较宽、有血流信号。

结论: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大小、数目、回声、血供、能否移动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提供依据。

【关键词】胆囊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腺瘤;胆囊癌;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R445.1f文献标识码1B胆囊息肉样病变(P LG)是由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前诊断为腺瘤,术后为炎性息肉。

局限性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

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胆囊息肉样病变60例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12~68岁,平均36.7岁,以30—48岁发病最多,其中胆固醇性息肉4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7例,胆囊腺瘤5例,早期胆囊癌6例。

25例为体检时发现,35例有不同程度上的右上腹不适或伴有右肩放射性疼痛。

1.2仪器和方法应用美国A cus on Sequ oi 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4.0M H z。

患者禁食8h后检查,常规取平卧位.必要时改变体位观察,清晰显示胆囊腔及其病灶,观察其大小、位置、形态及声像图特征,病灶局部放大.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病灶内血供。

2结果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息肉42例。

胆囊息肉分类与超声表现

胆囊息肉分类与超声表现

胆囊息肉分类与超声表现胆囊息肉的临床分类:非癌性病变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息肉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

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

息肉周围胆囊壁有明显炎症。

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

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3种。

腺肌瘤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可能癌变。

肿瘤性病变1、腺瘤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部分病例同时伴有胆囊结石,单纯胆囊腺瘤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

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

乳头型和结节型为隆起性病变,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

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

胆囊息肉的声像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主要从病灶的大小、数量、形态、回声特点等方面观测。

1、为大小2~3mm,单个或多个,有粟米样高回声病灶附着在胆囊壁上,多伴有彗星尾巴一样的特征。

这类是典型的胆固醇性胆囊息肉,诊断最容易,有些极小的病灶实际上只是胆固醇结晶的集合。

2、为大小在5mm左右,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等回声或高回声,表面平滑,在胆囊息肉中这一类型较为多见。

对多发性高回声病灶可以比较肯定地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单个病灶特别是等回声、基底部无明显缩窄者,除胆固醇性息肉外还可能是腺瘤性息肉。

3、为大小在7~10mm的结节状或乳头状回声,识别这一类型息肉的性质还比较困难。

胆固醇性息肉以多发较为常见,回声较高,基底部较窄或带细丝状蒂;腺瘤性息肉基本上为单发,回声偏低,表面平滑且基底部较宽;炎性息肉数目常常不止一个,基底部较宽且无蒂。

4、为大小在10mm以上的结节状或局部隆起样等回声,单发者较为多见,内部回声均质,表面平滑,基底部较宽或无蒂。

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

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

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胆囊息肉症状,尤其是胆囊息肉的早期症状,胆囊息肉有什么表现?得了胆囊息肉会怎样?以及胆囊息肉有哪些并发病症,胆囊息肉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胆囊息肉常见症状:
右上腹痛、胆绞痛、恶心与呕吐、食欲下降、息肉样损害
*一、症状:
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仅在偶然的B 超检查时发现胆囊内有病变。

少数患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伴有向右肩背放射,无发热和黄疸。

也可引起黄疸、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

位于胆囊颈部的长蒂息肉,可出现胆绞痛,在炎症感染时有急性发作的表现。

*二、诊断标准:
PLG往往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

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方法较多,如口服胆囊造影、B超、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腔内超声(EUS)等,但目前诊断胆囊息肉最主要的手段仍是B超检查。

*以上是对于胆囊息肉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胆囊息肉并发症,胆囊息肉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胆囊息肉常见并发症:
胆囊癌、胆石
*一、并发病症
息肉样胆囊癌占9%~12%,BUS特征为10mm,单发为主(82%),多数位于胆囊颈部(70%),病变以中、低回声为主约50%伴有胆石。

具有上述特征时,应早期作根治性胆囊切除,应将胆囊管上下的结缔组织及胆囊床的纤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胆囊息肉症状,胆囊息肉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胆囊息肉”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超声鉴别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超声鉴别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超声鉴别来源:超声梦胆囊息肉样病变是由胆囊壁向腔内呈局限性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常在健康查体或轻度不适者行超声波检查时发现。

但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二者声像图不易鉴别,因为胆囊息肉样病变表现有隆起性病变,而早期胆囊癌90%~98%,也表现为息肉样病变的特点。

下面是胆囊息肉的超声图片。

胆囊癌(cacinoma of gollbladder)常见的有腺癌,偶见鳞癌。

从病理上将胆囊癌分为4型,即硬化型癌、胶样癌、鳞状上皮癌及乳头状癌等。

胆囊癌长大后,可以引起胆囊梗阻或完全闭塞,进一步发生胆囊炎,并向周围肝脏浸润。

也可以侵犯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

胆囊癌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向肝脏及周围脏器转移。

胆囊癌多伴有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的病史,症状有右上腹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晚期出现黄疸、腹水。

查体时发现肝大、右上腹肿物。

超声显示,胆囊壁上有占位病变形成,根据胆囊癌的形态,超声将其分为小结节型、覃伞型、厚壁型、肿块型及混合型。

超声发现胆囊内有实性占位病变,一般较大,常常超过1.0cm,边界不整,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为其特点,如肿瘤长大,可以充满胆囊腔。

下面是胆囊癌图片。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的预后与处理方式,手术时机的选择极不相同,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对临床的早明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这就要求医生再进行超声检查时不能仅满足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诊断。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鉴别可获得较明确的诊断:1.部位:息肉样变好发于体部而胆囊瘤好发于颈部、底部。

2.大小数目:息肉样病变多数小于10 mm,且其中最多见的胆固醇息肉往往多发,胆囊癌如腺瘤恶变其多大于10mm,多单发。

3.形状:息肉样病变多为乳头状,表面光精常有细蒂;胆囊癌多为菜花状,基底较宽。

4.回声性质:息肉多为中强回声,胆囊癌多为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

5.胆囊浆膜层的完整性与否:息肉样病变胆囊樊浆膜层完整,而胆囊癌常显示浆膜层带状回声中断或消失。

6.伴发结石:大部分息肉样病变较少伴发结石而胆囊癌80%伴发结石。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epl i la ngab e l ia u ,l t gt a et. Ynmbr s eo pd l f y wt urs orp t hl cn i ot e cn et n s z c t o p h t o h y o p ic n se i r m s 【 ywod 】U r oorp i d goi P l i l i f ab d e Ke r s ha ng h i ns o p d eo o gll dr s a e a s y s n la o
P o l ’ s i lo h g h u J n s rvn e 2 3 0 e pe sHo pt fC a z o , i g u P o i c 1 0 3 a n a
【 src】O j t e T vsgt t li e ent haoorh ae adt a o g a apco o p i l i s f a ・ Ab tat b ̄ i oi eta er ao bt e eu r ngpi i gsn ept l i set f l od e o l v n i e h e tn w h s em h h oc l p y sn og
【 要 】 目的 摘
探讨胆 囊息 肉样病 变的声像 图表现 与病理改 变的关 系。方法
对 9 经手 术和病 理切 片证 实的胆 囊息 肉样 4例
病 变的声像 图和病理诊 断进 行回顾性 分析 。结果
导 选 择 治 疗 方 案 。 临床
8 5例胆 固醇息 肉 中,4例 表现 为 多发病 灶 , 6 平均 直径 5 9 m, 窄; .m 蒂 6例腺 瘤样 超 声根据 息 肉的数 目, 小, 大 蒂部情 况 可初 步判 断 息 肉的性质 , 指
病变者声像 图表现 均为单发 , 平均 直径约 1 .m 蒂宽 。结论 24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
诊断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B超室徐海存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

一、病理
胆囊息肉是形态学的名称,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

病理上可分为:①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②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尚有很少见的如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胰腺组织等。

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

胆固醇息肉是胆囊粘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粘膜的增生,呈多发,直径常小于1Cm,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增生性改变。

二、临床表现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
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胆囊息肉体积:活跃增长期不断增大;相对稳定期不变化;吸收消散期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活跃增长期不断增多;相对稳定期不变化;吸收消散期逐渐减少
三、超声表现
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超声特点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上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肌样增生、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及早期胆囊癌。

超声不但能敏感发现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且能详细描绘病变的大小、数目、回声、血供、能否移动,并能对部分病变进一步定性。

少数胆囊息肉可产生恶变,因此超声诊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恶性分开,这对临床决定是否进一步行检查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下列特点:
1、胆固醇性息肉最多见。

这种疾病是由于胆固醇代谢的局部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增高,而沉积于胆囊黏膜固有层,形成白色小结节,其声像图特征是:(1)呈球形、桑葚状或乳头状,有蒂或是基底较窄;(2)一般多发,可见于胆囊任何部位;(3)体积小,通常均<10mm;(4)多为强回声表现;(5)CDFI一般检测不出血流信号。

2、胆囊腺肌样增生目前认为此病发生可能是由于胆囊内压力过高,使黏膜伸入黏膜下层和肌层面疝出形成罗—阿氏窦,其内可有胆汁淤积。

其病理特征为胆囊黏膜上皮呈腺样增生和肌层的增生肥厚病变。

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

其中以局限型多见,常发生于胆囊底部,呈肿块样增厚,与腺瘤有时难以鉴别,其声像图表现:胆囊壁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内有小的圆形液体囊腔。

可合并有胆囊壁内小结石,显示为强回声伴有其后方的“彗尾征”。

脂餐试验显示胆囊收缩功能亢进。

3、腺瘤、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目前认为这几种疾病在超声上较难鉴别。

在声像图上多表现为乳头状、不规则形或团块状结节,基底较宽,一般直径大于胆固醇性息肉,但多<1.5cm。

一般认为腺瘤有恶变倾向,要早期切除。

4、早期胆囊癌胆囊癌声像图一般分为5型:小结节型、蕈伞型、厚壁型、混合型、实块型。

对于较大的胆囊,胆囊癌声像图上诊断较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