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宗教文化与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宗教文化与旅游——以佛教为例
旅游管理专业薛元课程老师潘芬萍
摘要:中国宗教在其发展历史中,始终与中国文化的整体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处于动态互补的关系之中。考察中国文化的整体构建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宗教形态的存在,而这些不同形式的宗教文化的互相冲突与融合,共同构筑起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宗教以制度化的宗教为主,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宗教信仰,后者虽不具备制度化宗教所具有的完整的构成要素,却含有宗教性与世俗性相融合的双重社会功能,其强度、广度及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往往超过制度化的宗教。中国佛教在其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实现了分化,其中许多佛教文化因子与中国社会固有的文化因子相融合,形成独具世俗色彩的宗教形态,也对中国旅游文化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篇论文立足于佛教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以便我们对佛教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推动我国旅游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宗教;佛教;旅游
1绪论
1.1宗教与旅游
宗教与旅游具有某种近乎天然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旅游是宗教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宗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世界宗教的早期发展史无不印证了这一点。释迦牟尼也在印度中部恒河流域托钵化缘、游走传教;道教徒也大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可以说,旅游天然就是宗教的传播方式,是宗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第二,宗教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宗教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和辉煌的物质文明,开拓了大量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很多宗教景区因此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第三,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与旅游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兴旺发达,不仅有利于修复和保护古老的宗教遗产,还能有力推动宗教复兴和健康发展;宗教的健康发展反过来又赋予旅游新的文化内涵和开发领域。优质宗教文化资源与健康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宗教文化的精华,发挥宗教净化人心灵、规范人行为、提升人境界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四,宗教与旅游还有深层的内在联系。在人与社会日益疏离的今天,旅游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与逃避,他们想离开和逃脱日常的世俗世界,到外面去寻求一种真实的、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宗教与旅游的天然密切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我们不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它们照常自然联姻。由于宗教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再加上旅游的过分市场化运作,放任自流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高度重视,对宗教旅游的特点、规律进行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思路,引导宗教旅游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1.2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目前,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的愉悦身心的活动,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旅游热在中国老百姓中正悄然兴起。而要真正搞好旅游业,就必须处理好旅游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二者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在旅游资源中,宗教文化可谓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无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宗教文化作为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做以下分析。第一,宗教文化与旅游观光。旅游观光是旅游者旅游的核心内容,因此,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各种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可供旅游者旅游观光的景点。如“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我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岁月在我国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佛塔、佛窟,留下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摩崖艺术珍品。第二,宗教文化与旅游产品。旅游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同样有着吸引力,因此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包括旅游产品的开发。例如,根据佛教的木鱼、进香袋、念珠等各路神仙为题材开发出具有佛教特色的旅游产品。第三,宗教文化与旅游饭店。旅游饭店解决的是旅游者在旅游中的吃住问题,它同旅游观光、旅游产品一样,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也一样重要。如在佛教圣地要接待教徒,应设斋饭,逢“佛成道节”应提供腊八粥。
1.3我国宗教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1对宗教文化的挖掘浅尝辄止,宗教被庸俗化
现在多数宗教场所忽略了宗教文化的严肃性,仅仅是将宗教旅游停留在物质性的开发层面上,还表现出过多的商业化成分。而宗教本身所具有的启迪智慧、唤起道德、重塑人生价值等功能却受到冷落,宗教旅游活动内容因而单调、浮浅,不能满足游客较高层次的需求。游活动的发展使得一些宗教节日、仪式、用品、教规、音乐和饮食逐渐地传播开来,并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但这就对宗教文化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冲击,如一些宗教独有的教规、仪式等慢馒地失去了神秘感和特性,有的甚至蜕化成了一种纯商业性的娱乐活动。
1.3.2旅游项目开发浅薄,影响宗教声誉
目前多数宗教旅游活动的内容都比较单一,开发过程缺乏精心设计,经营管理又疏于开拓创新,了烧香拜佛、求签算命、销售开光等活动外,大都提供宗教观光活动,而宗教的平衡心理、益智健身、放松精神、治病疗养等功能却很少被挖掘。某些宗教场所更是完全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比如在没有僧人的寺院里安排职工冒充僧人接待游客,大搞捐功德活动敛财;;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不经政府审批、不用宗教人士就私自建庙造佛的现象,或是假冒开光物件等,以便高价销售,牟取暴利。
2佛教
2.1佛教的传入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
西藏,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佛教传入中国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2.2佛教三毒
佛教三毒之贪——贪是世人引取各种事物、名分的欲望,可以使人迷醉于一切顺情的境,贪取无厌。
佛教三毒之嗔——嗔是指人有恚忿之心。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恼怒打骂伤害他人。佛教三毒中此毒为最恶。
佛教三毒之痴——痴是说人有迷闇之心。心性闇钝,迷惘于事理。或对事理颠倒,因果迷乱。也称无明。无明为十二缘起之首,为有情生死流转的根本。无明,即对世间道理及佛法义理迷惑不解,由此引起种种烦恼,即“一切杂染所依为业”。无明就是没有智慧,也即是愚痴。
佛教三毒之间的关系: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和慧命,故称“三毒”,它是世间一切烦恼的根本。痴毒独起,称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称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三毒中,痴毒为最重。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
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
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佛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即所谓“三毒”。也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其实,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怒是对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类相互间争夺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远不知道解脱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
《刀见笑》是一部表现佛教三毒的电影。故事一『贪』:独孤成,为争天下第一的虚名,犯下杀亲、忤逆、与天下为敌三大罪,最终刀碎人亡。而无心插柳的八大铲却因不争而得天下第一刀。故事巧妙之处在于:看似价值连城的表像,其实只是一块废铁。而装饰废铁的盒子才是最宝贵的玄铁。世人何尝不是跟独孤成一样,在名、利与情、爱之间,经常做着丢瓜捡芝麻的傻事。
故事二『嗔』:哑巴,忍辱负重十五年欲报杀父之仇:为进俏江南遭蛇咬,为上位毒害了父亲般关怀他的师父,最后发现仇人之死无需自己动刀。十五年的处心积虑都是无用功。终于悟到了:“我没有杀,他一样总是要死的”。而大公公之死,也是因为嗔,如果不发脾气,他就不会被手下杀死在茅厕。勿生恨,恨会让你失去活着的理由。
故事三『痴』:少三两对寐娘的痴心,让他圆了一时的梦,杀了一刀仙,抱得美人过一夜。最后只是南柯一梦。”分不清是非和真假,手里拿着再好的刀也没用,莫生痴,勿强求。
玄铁刀最终在桃花小子手里被丢弃,因他无贪、不嗔、非痴,成为玄铁刀三个轮回故事里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