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甜的泥土》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文本,能复述故事情节。
2.体会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
3.理解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结构特色,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甜甜的泥土”的深刻含义,从而领悟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
难点:理解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结构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
【自学预习】
1.读准下列字音
呼啸()黯淡()沉寂()
晕眩()愠色()呆滞()
惶然()愣怔 ( ) 吮吸()
涮净 ( ) 蹭()
气势汹汹()鼓囊囊()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愠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踉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黯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势汹汹: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__,又叫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4.整体概况(用句简洁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新课学习,检查预习
二、整体感知
三、合作探究
1、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
2、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
他知道这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她对王小亮的疼爱?
四、重点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小亮是个完全不幸的孩子吗?作者为什么要让奶糖被冰雪消融、渗入泥土呢?“爱”和“泥土”有什么联系?
五、设置情景,拓展延伸
假如:今天是小亮的生日,你打算送给他一件什么生日礼物呢?
六、总结课文
七、达标检测
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沉寂(jì)愠色(yǜn)汹(xiōng)
B.棉袄(ǎo)沉浸(jìng)冷馍(mó)
C.稀疏(shū)眨巴(zhǎ)黯淡(ān)
D. 消融(róng)瞅(chǒu)凝视(níng)
二、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一颗杨树哭泣雪雕惶然
B.踉跄疑惑愣怔淘米
C.夺框而出呼啸晕眩呆滞
D.恭敬恐惧滴咕喘息
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
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
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
“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
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
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
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
他愣怔着,不知如何办才好。
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
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
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1.“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一句中的“还”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为什么写“好像又看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小亮的梦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母爱如粥
①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每天都和她的儿子聊天,她给他讲一些他小时候的故事: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伤了屁股,赤着脚丫蹿到树上吃桑葚被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林林总总。
他都已忘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②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他熬粥。
用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
如果偶尔一不小心手指沾起了两颗,她会将它们重新放进米堆,重新挑选。
她把那些米洗得很干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的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
火不能太猛,否则粥会受热不均匀。
她把火儿侍候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
③熬一锅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
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里,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才凉了。
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
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⑤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继续接受拒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迟钝,她摇晃着的脑袋已经白发丛生,她的力气也大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蒲扇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
可是儿子依然冷漠地拒绝她。
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留下一滴眼泪。
⑥这种热情与冷漠对峙持续了8年零73天。
第8年零74天,她正和儿子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太清楚地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
”她顿时泪如雨下——那是自从医生宣布他脑死亡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医生说,像他这种情况,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
⑦儿子那天吃到了母亲熬的粥,其实并不像她描述的那么好吃,有微微的糊味,而且还带有咸咸的眼泪的味道。
可想而知,母亲是多么!
⑧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三个月之后,就在儿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时,母亲撒手人寰。
临走时,她握着儿子的手,笑容安详而从容。
儿子在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母亲的病历,其实早在七年多以前,在儿子昏睡一年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了这个家庭——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⑨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一位肝癌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七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
儿子知道,创造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1)文章从和两个方面写了母亲对儿子的照料。
(2)文中母亲创造的“奇迹”具体指什么?
(3)品读第②段,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4)第⑤段为什么要写“8年零73天”、“第8年零74天”?
(5)第⑦段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第⑦段写粥不好吃,是因为什么?
(6)读了本文后再联系《甜甜的泥土》,谈谈你对母爱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