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的概念【WSR方法论的一些概念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论的概念【WSR方法论的一些概念和认识】
WSR方法论的一些概念和认识张彩江孙东川* 本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过程系统技术与管理的综合集成研究”(79931000)的成果孙东川,教授,博士导师,项目负责人;
张彩江,博士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广州510640 摘要目前有关对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WSR)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于WSR重点面对的对象的定位,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WSR的逻辑步骤等问题人们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本文根据现有的一些关于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WSR)的研究状况,在比较和理解的前提下对其相关的概念及运用程序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作为方法论,WSR应面向复杂,同时认为,对物理、事理、人理三个概念的内涵有必要明确限制,外延要认真厘定,文章给出一种基于这种观点的一组定义,最后,对WSR的步骤问题与Checkland的软运筹步骤作了比较分析,也提出了对WSR步骤一些新的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WSR 系统复杂性过程系统方法论程序 1 引言WSR是“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方法论”的简称,WSR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是中国学者在90年代早期提出的,由于其观察和分析问题,尤其是观察分析带复杂特性的系统时,体现其独特性,并具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辨,国外学者把她与TOP(Technical perspective,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Personal
perspective )、TSI(Total Systems Intervention)一起列为整合系统方法论一类。
近年来,由于有关WSR的研究日见深入,基于其方法论的有关应用也逐步取得成效,这当然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作为一种提出时间不长的系统方法论,WSR处于尚未成熟的成长阶段,是一块待雕琢的玉石。对其内容甚至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内涵尚待进一步的分析、界定,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也须加大力度,应用过程和结果也需认真总结和及时公开发表交流,然而,毕竟走出了艰难的起步阶段。多一些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哪怕提出不同看法、不同理解来参加争鸣,多一些不同范围、不同领域的应用,都有助于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这是中国学者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学理论,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来浇灌她,使之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尤其是应用,一个理论,如果等完全成熟,完美无缺了,再去应用,不可能,也不务实。相反,及时应用可检验、校验理论本身,促进理论的不断完善。这也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辨证统一。
本文根据现有的一些关于WSR的原理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对其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2 对复杂性的认识和WSR的提出:WSR是否面向复杂问题WSR方法论的提出显然与系统领域内对复杂性的认识和研究相关,是试图从一定的角度(东方思辨)提出对复杂性问题认识和处理的模式。
复杂性研究,或称复杂性科学是近十几年系统学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尽管人们对什么是“复杂性”基本概念的理解上仍有相当多的分歧,然而“人们想通过复杂性来研究解决社会、经济、生命、人脑、生态环境、管理等领域科学的问题”,“其理论和应用研究前景极其诱人”[1 经士仁.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状况.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论文集[C], 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导致对复杂性的研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人们对自然及社会探索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新的理论的提出,新的分析和应用工具、
技术的出现,使人们感到有基础开展对复杂性的研究。尽管“复杂性”的本身含义还有待于研究,但是其普遍性是客观不争的事实。钱学森把系统分为简单系统、简单巨系统、复杂巨系统直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借此来了解复杂系统所处的层次。也有学者认为凡有人类参与的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即为复杂系统。既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给人们认识的进步提供可能,既然人们面对的世界包括各种复杂的系统,就会必然导致人们对复杂系统、复杂性理论的探索。以往,人们在没有意识到系统的复杂性时,在分析处理一些系统性问题时过于乐观和自信,尤其是在某些领域,现有的一些理论和分析工具显得比较有效时更是这样。还原论方法、简约方法被认为是普遍适用的。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的出现和发展,为系统工程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理论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又为系统工程提供了很有力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对“精确的数学处理,寻找最优”充满希望。然而,当人们把这些正确的理论和技术用于研究社会系统时,尤其是运用于那些所谓病态结构或堆题(Mess)性质的软问题时,并未取得所预见和期待的结果,这使人们意识到对“简单科学”探索产生的理论和技术,不适应于“复杂科学”。L.贝塔朗菲指出“一般系统论以至整个系统研究兴起的现实背景,使现代的技术和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以至于传统的方式和手段不再满足需要,我们被迫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的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2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控制学家阿希贝尔也指出“对于复杂系统,不能指望有一种理论可以达到牛顿理论的那种简单性和精确性”[3 阿希贝尔.大脑设计[M].商务印书馆,1991 4 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5 经士仁.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状况.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论文集[C], 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6 顾基发,唐锡金.软系统工程方法论与软运筹学.系统研究:祝贺钱学深同志85寿论文集[C],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7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 308 8
经士仁.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状况.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论文集[C],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9 朱志昌.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国际系统的启示[C].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年针论文集,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10 顾基发,朱志昌1995年论文.见: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11 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13 许国志.从运筹学到系统工程.见:科学家谈系统工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 12 朱志昌.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国际系统的启示[C].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年针论文集.北京:Research [13] 许国志.从运筹学到系统工程,载科学家谈系统工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 14 许国志.从运筹学到系统工程,载科学家谈系统工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 15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08 16 顾基发,唐锡金.软系统工程方法论与软运筹学.系统研究:祝贺钱学深同志85寿论文集[C].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17 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18 朱志昌.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国际系统的启示[C].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年针论文集.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19 顾基发,朱志昌1995年论文.见: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20 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21 朱志昌.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国际系统的启示[C].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年针论文集.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22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71.54 23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08 24 经士仁.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状况.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论文集[C].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