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与利他的有机统一一“亚当·斯密问题”简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己与利他的有机统-——“亚当·斯密问题”简评
邓太平
摘要:“斯密问题”一直是经济学领域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的争论问题。但是,当我们仔细拜读这两本巨著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道德情操》与《国富论》是不矛盾的。所谓的“斯密问题”是不符合他的本意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只不过从不同侧面来说明人的两面性。二者共执同样的人性观,在理论假设上是不矛盾的,而且在斯密看来道德生活和经济生活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即实现“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爱”与“仁爱”的和谐统一。斯密在著作中并没有将利己和利他截然对立起来——利己或利他都是斯密关于人类本性的追求。本文试图结合对斯密思想体系的理解, 重新探讨和梳理所谓的“斯密问题”, 力图澄清传统认识中的不足之处, 提出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斯密问题同情利己利他
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一生只公开发表过两部著作,一部是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另一部就是1776年的《国富沦》。人们都知道他的传世之作《国富论》,都极少有人谈到他的惊世之作《道德情操论》,但斯密对这两部著作的评价却是:《道德情操沦》远比〈国富论》杰出。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亚当·斯密的这两部著作存在着根本的对立: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同情,但在《国富论》中却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自私,此即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究竟该如何看待斯密的这两部著作间的
关系、下文通过对这两部著作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加以说明。
从《道德情操沦》的基本思想来看,所渭的“亚当“斯密问题”不过是对斯密思想的误解,并不存在,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证明。
一、《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是斯密道德哲学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不存在不一致性
首先.据1895年首次发现的斯密在掐拉斯哥,大学的讲课笔记证实,这两部著作都是其整个写作计划和学术思想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在《道德情操论》一开始,斯密说:“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的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①这就是亚当斯密认为的同情本性。紧接着他强调道,“这种情感同人性中所有其它的原始感情一样,决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即使是“最大的恶棍,极其严重地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②《国富论》所阐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按当时苏格兰大学中的学科分类法,以及在斯密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它们部属于“道德哲学”这一门学科,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这门课程的内容,就包括神学、伦理学、法学和政治经济学四大部分,这部由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庞大讲稿,构成了斯密学术思想体系的基础。在《国富论》中,我们看到了亚当斯密描
①亚当·斯密.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②陈太福.经济哲学的沉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
绘的另外一种场景:“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的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斯密将这种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利己心”定义为每个人都为改善自己的境遇而不断进行的恒常的努力,同时将“利己心”看作是人类的本能要求,是人类的天性。③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第六版写的新增前言《告读者》中曾写道“在本书第一版的最后一段中,我曾说过,我将在另一本论著中努力说明法律和政治的一般原理……不仅涉及正义,而且涉及警察,国家岁入,军备,以及其他任何成为法律对象的东西。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我巳部分地履行了这一诺言.至少在警察,国家岁入和军备问题上”。④
斯密的这一论述清楚地表明:他把《国富论〉看做是自己在《道德情操论》中论述的思想的继续发挥:可以说,《道德情操论》所阐明的人性是《国富论》立论的根据和出发点;《国富论》实际上是《道德情操论》的续篇,因此,我们不能认为这两部著作之间存在什么基本矛盾。
其次,从《道德情操沦》和《国富沦》的交替创作、修订过程来看,二者不可能存在本质上的不一致性:〈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都是在他的道德哲学讲稿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1759年4月,斯密对道德哲学讲稿第二部分进行加工整理,出版了〈道德情操论》—书。
③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8
④《道德情操论》笫1页商务印书馆1997版
从1759年到1774年,《道德情操沦》一共出了几种不同的版本(第一版1759年,第二版176l,第三版1767年,第四版1774年)。在对该书这四个不同版本进行修订的过程中,斯密又在道德哲学讲稿第四部分以及他1763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所作的关于法律、警察、岁人及军备的演讲的基础上,酝酿创作《国富论》。《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问世。1778年,他又修订出版了《国富论》第二版。1781年,斯密又修订出版了《道德情操论》第五版,1784年和1786年出版了《国富论》第三、第四版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即1790年,他又最终完成了《道德情操论》第六版的重大修改和出版工作。从《道德情操论》和《围富论》的交替创作、修订再版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两部著作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决不能任意把它们割裂、对立起来看待。
二、《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都以人的利己心为其出发点
对于《图富论》是从人的利己本性为出发点这一论断,可能没有人会有异议,但如果说《道德情操论》是从利己性为出发点,则不少人会有异议,通常的看法是:《道德情操论》是以人的利他性为出发点的。那么怎么来看待《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与利己的关系问题呢?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把基于个人利益的利已主义称为“自爱”他指出,支配人类行为的动机有自爱、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愿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等;人们自爱的本性是与同情心相伴随的,然而,人在本性上又是自私的,总是在自爱心的引导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从而妨碍同情心的充分发挥。他还肯定利己心的社会作用,认为“自爱”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它决不能跟“自私”相混淆。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