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_想象_创造_继承与历史_杨巍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内容摘要] 本文描述了民族认同在中国古代的表现形式,即通过认同儒家文化而认同一家一姓之王朝。
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兴起之后,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通过想象“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为“中国”命名,并且建构起我们的民族历史。
而由于中国民族国家仍在建构之中,我们面临着很多思想上的障碍与争论,只有通过民主制度的建立与文化认同的回归,才能把民族主义从一种情绪转化为一种思想。
[关键词] 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文化认同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写过一本小册子,叫《民族与民族主义》,该书以这样一个想象的故事作为开头:在核战浩劫后的一天,一位来自银河系外的星际史学家接到地球毁灭于核战的消息之后,横渡银河来到满目疮痍的地球,探索地球毁灭的原因。
他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之后将会发现:“若想一窥近两个世纪以降的地球历史,则非从‘民族’以及衍生自民族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
”①这一故事本身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它把“民族”放在两个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核心位置,凸显了民族的崛起给世界格局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数十年来,学者们针对民族与民族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理论工作,但是直至今天,对“民族”的界定,尚无统一的标准。
而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一种情绪,早已登上历史的舞台,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对中国而言,现代民族观念迟至晚清才正式出现。
古代中国既不是民族国家,也没有现代意义的民族主义。
当我们今天开口说出“中国”这一词汇并且头脑中呈现对中国版图的想象的时候,我们已经为历史预设了一个主观的“民族”定义作为前提。
以“中国”这一名词指称现在的版图,只不过是民族国家兴起、政治建制确立之后的事情。
古代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家”与“天下”的观念和今天所说的大致相同,而“国”的观念则与今天完全不同。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正方辩手:
民族主义是一种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是一种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主义能够保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防止外来文化的侵蚀和消解。
同时,民族主义也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印度的莫迪总理,他在执政期间大力推动印度民族
主义,提倡“印度优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此外,美国历任总统中的许多人也都是民族主义的拥护者,他们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和弘扬美国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使得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因此,民族主义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凝聚国家力量,
保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
反方辩手:
民族主义虽然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但也容易引发排外情绪和种族歧视,导致社会的分裂和不稳定。
一味强调民族主义容易使国家变得封闭和孤立,阻碍国际合作与交流,影响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德国历史上的纳粹主义就是典型的民族主义极端表现,希特勒将德意志民族凌
驾于其他民族之上,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和世界的大动荡。
另外,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倾向也导致了一系列国际矛盾和冲突,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因此,民族主义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容易走向极端,导致严重的后果。
我们应该摒弃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强调多元文化的包容与交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正方,民族主义是一种对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自豪和保护,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民族主义可以凝聚国家人民的力量,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主义也是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首先,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民族主义强调对本国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和保护,这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性,避免外来文化的侵蚀。
例如,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在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民族主义可以凝聚国家人民的力量。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可以凝聚国家人民的力量,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
例如,二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民族主义演讲激励了英国人民的斗志,帮助英国战胜了纳粹德国。
最后,民族主义也是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事务中,民族主义可以帮助国家维护自身利益,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权益。
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演讲中强调“美国优先”,倡导民族主义政策以保护美国的利益。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凝聚国家人民的力量,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身利益。
因此,民族主义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反方,民族主义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容易导致排外和冲突,不利于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民族主义强调对本国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保护,容易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歧视,加剧国际社会的分裂和冲突。
首先,民族主义容易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歧视。
民族主义强调对本国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保护,容易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歧视。
例如,纳粹德国的民族主义政策导致了对犹太人等少数民族的迫害和种族清洗。
其次,民族主义不利于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民族主义强调本国民族利益的至上,容易导致国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发展。
例如,20世纪初期的民族主义浪潮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最后,民族主义容易导致国家的孤立和边缘化。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正方: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首先,民族主义是一种爱国主义,可以凝聚国家人民的力量,增强国家凝聚力。
例如,美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美国国家建设和国家认同的形成。
民族主义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使国家更加团结,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民族主义有助于保护国家文化和传统。
许多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主义可以促使人们更加珍惜和传承本国文化,保护国家的文化传统。
例如,中国的文化自信运动就是在弘扬民族主义精神的同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
再者,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在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可以激发人民对国家利益的关注和维护,使国家更加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利益。
例如,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使得俄罗斯政府更加坚定地捍卫克里米亚的主权。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凝聚国家力量,保护国家文化和传统,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因此,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
反方: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首先,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
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过于高涨,容易导致对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的歧视和排斥。
例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极端,导致了对犹太人等少数民族的大屠杀事件。
其次,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战争和冲突。
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过于强烈,容易导致国际关系紧张和冲突。
例如,南斯拉夫解体战争就是由于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化而爆发的。
再者,民族主义容易导致国际合作的困难。
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过于强烈,容易导致国际合作的困难。
例如,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就是一种过于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和国际关系紧张。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战争和冲突,国际合作的困难。
因此,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害的。
在辩论中,正方可以引用美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运动、中国的文化自信运动、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民族主义情绪,来支持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观点。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是近代西方的主要国家形式,其形成和发展是近代历史中的重要内容。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民族国家的演变有直接的关系。
民族主义既是社会政治思潮,又标志着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
1.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关于民族国家的讨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渐兴盛,宁骚于1991年发表的《论民族国家》中认为,民族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在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后的最初几十年里,由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斗争成为政治生活的主题,国家的阶级实质问题受到了学术界与理论界的极大重视,而国家的现代形式即民族国家问题,则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
作者探讨了民族国家的现实性与普遍性、民族国家的历时类型与共时类型等基本问题。
还有学者提出,民族国家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有特定历史含义的范畴,它本质上意味着国内所有族体在国家范围内的统一(形成国族)和对国家的一致认同;民族国家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主权独立、中央集权制、民主化和统一的国内市场;构建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政治努力的重大目标;在现实中,“民族国家”又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概念,其中还包含了相当的政治情结。
学者们认为,民族国家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从宏观角度来看,城市文明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兴起有着密切的历史关联。
建立在农业经济恢复、商业贸易复兴基础上的西欧城市市民社会,其社会结构与角色功能已经大体成型,对立面则是尚未形成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国家。
西欧城市市民社会同封建政治国家的分立,从社会结构与力量的意义上为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组织基础。
欧洲民族国家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500年到法国大革命,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在从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主义的王朝国家转变;第二个阶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扩张阶段,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浪潮由法国大革命起始传播到了整个欧洲,激发了其他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浪潮,并由此导致了欧洲剧烈的动荡与冲突;第三个阶段是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显示出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开始了某种新的融合。
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作为正方代表,我认为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利大于弊。
首先,民族主义可以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
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民族的共同性和凝聚力,它可以让人们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承,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促进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性。
民族主义并不是排斥其他文化,而是通过对自己文化的强调和传承,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学习,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最后,民族主义可以促进国家的文化自信。
我们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在长期的历史中,我们曾经遭受过侵略和欺凌,导致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受到了打击。
通过民族主义的强调,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承和价值,从而赢得更多的国际尊重和认可。
综上所述,我认为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利大于弊。
谢谢大家!正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作为正方代表,我认为民族主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利大于弊。
首先,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文化的创新和进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性,还可以激发文化的创新和进步。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就产生了很多新的文化形式和创新,比如电影、音乐、时装等。
其次,民族主义可以促进国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通过民族主义的强调,我们可以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民族主义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民族主义的强调,我们可以让人们更加珍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从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想象、创造、继承与历史
之 中 , 以 , 们 有 必要 真 正 切 切 地弄 明 白 民族 、 所 我 族
群 、 族 国家 、 族 主义 这 些 概 念及 其 相 互 关 系 , 民 民 把 握 其 起 源 和 发 展 的 脉 络 , 及 今 天 它 们 在 世 界 舞 台 以
上 如何运 作 。
关 于 民族和 民族主 义 的起源
的 产 生 与 社 会 纽 带 是 不 可 分 割 的 , 地 域 为 纽 带 的 以 国 家 形 式 是 近 现 代 公 民 国 家 的 原 型 , 以 血 缘 为 纽 而 带 的国家形 式则 成 为 部 落 民族 主 义 国家 的建 国理 由 。 同 时 , 利 克 斯 ・格 罗 斯 也 讲 到 : 今 天 众 所 周 菲 “
●民族宗教
民主与族家 象 造 承历 族义民国 、 、 与史 创继
杨 巍 孟 楠
摘 要 二 战之 后 , 裔 民族 主 义 开 始 在 一 些 巳经 被 确 立 为 民族 国 家 的 国 家 中 生 长 和 繁 殖 , 其 号 召 口 号依 族 而 旧是 对 共 同历 史记 忆 、 缘 和 文 化 的追 溯 。 因此 , 们 必 须 看 到 , 论 从 何 种 角 度 去 谈 这 一过 程 , 个 民 族 国 家 的 血 我 无 各 建 立 和 巩 固都 无 外 乎是 一种 想象 、 造 、 承 与历 史 的 关 系。 民族 主 义 、 创 继 民族 国家 作 为 一 种 历 史 的产 物 , 必 然 要 其 存 在 很 长 的 一 段 时 间 。 当今 世界 , 民族 国家 仍 然 是 国 际 间 最 有势 力 的 共 同体 , 是 我们 必 须要 面对 和 承 认 的 。 这 关 键 词 民族 民 族 主 义 民族 国家 族 裔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正方辩手:民族主义是一种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是一种正常的情感表达和认同。
民族主义可以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力量,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同时,民族主义也是保护国家主权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首先,民族主义可以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力量。
在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或内部动荡时,民族主义可以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凝聚国家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敌和解决内部矛盾。
例如,二战时期的英国人民在渡过国家危机时,展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团结一致对抗纳粹德国的侵略。
其次,民族主义是保护国家主权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面临着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民族主义可以帮助国家保护自己的主权和文化传统,防止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国家利益的受损。
例如,中国历史上的抵抗外敌入侵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斗争,都离不开民族主义的支持和推动。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积极意义和作用的。
它可以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力量,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文化传统。
因此,民族主义并非一味的狭隘排外,而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的表达。
反方辩手:民族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力量,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民族主义往往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甚至引发战争和冲突。
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还会阻碍国际合作和交流,使得国家陷入孤立和封闭的状态。
首先,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
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会使人产生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敌对情绪,甚至发展成种族歧视和仇恨,从而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想导致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痛。
其次,民族主义容易引发战争和冲突。
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会使国家产生侵略和扩张的欲望,从而导致国际冲突和战争的爆发。
例如,20世纪初期的民族主义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
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谢丹【摘要】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自觉不同于西方国家是由于国家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它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晴,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与接受.【期刊名称】《内蒙古电大学刊》【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民族国家;民族危机;精英阶层;普通民众【作者】谢丹【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02“民族国家”这一名称,来自于英文的“nation--state”,即“民族——国家”,是对一种特定的国家形态的概括。
厄内斯特·盖尔纳认为,“民族和国家注定是连在一起的;哪一个没有对方都是不完整的一场悲剧。
”[1]尽管两者的发生、形成或各有先后,但在一般情况下,没有不包含“民族”的“国家”,也没有不属于“国家”的“民族”。
在民族国家中,以“他者”作为参照物,想象中的民族共同体得以体现,民族的情绪得以寄托,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身份得以界定。
[2] 中国关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萌芽,时间则相当晚近,大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究其原因,如有学者谈到,直到那时的中国“一个统一的民族概念和统一的民族身份才遭遇历史的需要。
”[3]清季民初,国内外矛盾交相冲突,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正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开始萌芽,并且还肩负着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国内专制统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双重使命。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觉醒--以近代中国北部、西部边疆危机为例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觉醒--以近代中国北部、西部边疆危
机为例
杨志娟
【期刊名称】《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33)003
【摘要】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概念产生于西方,并被赋予很强的政治含义:在西方的民族理论中,民族以建立民族国家为政治目标,民族主义是建立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这种思想在近代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民族觉醒以及国家主权意识的培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也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染指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策划少数民族独立、分裂中国的理论依据.近代以来,在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处理中,以中华民族为依托的国家观念在外力的作用下得到加强,使边疆危机最终得到化解.
【总页数】6页(P59-64)
【作者】杨志娟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5
【相关文献】
1.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主线——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抗争 [J], 顾晓红;;
2.民族主义与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双重变奏--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轨迹 [J],
岑树海
3.略论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 [J], 刘学照
4.魏源与近代中国民族觉醒 [J], 刘学照
5.民族觉醒与近代中国图书馆学思想 [J], 黄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民族与民族主义》、《想象共同体》、《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三书的理论联系
论《民族与民族主义》、《想象共同体》、《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三书的理论联系作者:王艳芳来源:《魅力中国》2016年第45期【摘要】杜赞奇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与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三书是19、20世纪之交研究现代民族主义的重要著作。
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发现三书在有关民族主义的文化分层、民族属性、未来发展三个方面的论述有着极强的关联性。
【关键词】民族主义;杜赞奇;安德森;盖尔纳盖尔纳的《民族与民族主义》和安德森的《想象共同体》以及杜赞奇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两书相比,如盖尔纳所言,《民族与民族主义》是在“论述一个简单的、定义明确的事例的著作”[1],更像是在做一种引导性的科普工作,普及的是一种基础性的概念。
安德森和杜赞奇两书在盖尔纳理论铺开的道路后,进一步提出自己对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观点甚至是可以说是一种期许。
所以,为了便于后文对上述三书的交叉比较,本文首先对盖尔纳的民族主义进行背景式的说明总结,然后选取三书中关联性最强的三个主题进行比较。
盖尔纳的观点倾向于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主义现象。
全书围绕文化之于民族以及民族主义生成的至关重要性。
无论民族的定义如何复杂多样,盖尔纳绕开它,不对民族这个概念做正式的定义。
而是从文化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来阐释他对民族的理解。
民族的构成前提有两个:一个是“彼此共享同一种文化”;另一个是“彼此相互承认对方属于同一民族”。
而民族主义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工业时代的到来(在盖尔纳看来似乎也是唯一的因素)。
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的农业社会中,水平的层级文化总是被顶端的文化统治阶层强行地制造出层级差异,并且强化层级之间的文化差异。
工业社会促成了劳动分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也颠覆了农业社会单向性流动的文化垄断,以强调流动性的的职业分工的取代了强调稳定性的阶层分工。
这种劳动分工的参与者需要共同的文化,也即文化上必须实现统一。
那么,要想实现并维持文化的统一,则需要一个可以维持秩序的国家机器来对其进行保护与管理。
想象的共同体
《想象的共同体》读书笔记其实早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前,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厄恩斯特·盖尔纳在《思想与改变》中就对民族主义有了颠覆性的论断:“民族主义不是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发明了原本并不存在的民族”。
1这使我不禁一次次反思自己对“民族”,及“民族主义”的理解,也提出了很多疑问:“民族主义”究竟有着怎样的深层内涵?“民族主义”与“民族”之起源与发展究竟有着怎样的语境?“民族主义”这一广泛概念中所包含的“民族”与文化根源,以及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官方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是怎样的发展脉络?带着这些问题,我有幸拜读了美国著名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代表性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来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
本尼迪克特·理查德·奥格曼·安德森生于中国昆明,是美国著名的学者,世界著名的政治学家、东南亚地区研究家。
专门研究民族主义和国际关系。
他的人生经历(包括在中国的童年,东南亚的研究经历)使他对东方地区的研究有了很深厚的认识基础。
“以泰国、菲律宾、特别是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为基础,对推进文化和政治相关的世界规模的比较历史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代表性著作《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给民族主义研究开拓了新局面,给国际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2本书连带导论一共分为十章: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文化根源;三,民族意识的起源;四,欧裔海外移民先驱者;五,旧语言,新模型;六,官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七,最后一波;八,爱国主义和种族主义;九,人口调查,地图,博物馆;十,记忆与遗忘。
“想象的共同体”是他提出的新概念,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崛起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
《想象的共同体》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遵循着人类学的精神,给民族作了如下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民族与社会 第十五讲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
一.“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
1 .“民族主义“是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于 欧洲的意识形态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西欧,原来由国王、贵族所 统治的各地区出现了一批企业家、银行家以及代表他 们利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出于发展自己原材料 与产品“市场”的需要,与国王、贵族们联合在一起, 努力建立“民族-国家”,在社会精英们当中也就会兴 起“民族主义”( Nationalism )思潮。社会精英们的 这一追求,也完全可能得到下层民众的呼应,因为 “工业化创造了一个流动多变的、文化上同质的社会, 于是,这个社会便产生了平均主义的期望和理想,这 些在此前稳定的、层级分明的、教条的、专制主义的 农业社会里一般是不存在的”(盖尔纳, 2002 : 97-
5.“民族主义”并不等同于“自由和民主”
“ 民族主义”这一产生于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发展 初期的意识形态,与同期发展起来的其他资本主义意 识形态(如“自由、平等、公正”等)并不完全协调。 首先,资产阶级革命是与民众的“政治自由”联系在 一起的,但是在民族主义运动中,民族主义分子对于 本族的持不同意见者和来自其他族群反对其建国纲领 的人都是加以压制甚至迫害的,‚民族主义和政治自 由也是绝对难以相互协调的, …… 将民族独立与有 效的、人道的、公正的政府联系起来纯属谬误”(凯杜里,
民族主义
这种认为不管历史上形成的政治格局属于怎样的情况,每 个“民族”都有权利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家的意识形态,也 就是“民族自决”原则。这种意识形态把自己标榜为天经地义 并与人类的历史同样久远,但是“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只是 近代才出现的,历史上人类社会中不同族群的政治体制、社会 组织与相关的理念与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潮并不是一回事。 譬如“精确地限定领土主权范围的线形疆界是一种现代欧洲概 念,并不为中世纪所知,……精确的疆界也不为东方专制国家 所知”。所以,“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力量,或社会运动,它 必然产生于处于工业化阵痛的社会之中”(凯杜里,2002:117,140 )。 而在此之前的“农业社会的社会组织完全不利于民族主义 原则,不利于政治和文化单位的结合,也不利于每个政治单位 保持文化的同质性和学校传播的本质。…… 向工业主义过渡的 时期也必然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时期”(盖尔纳,2002:53)。
读后感: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读后感: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民族国家建立进程官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王室归化:俄罗斯、英国、日本、奥地利、泰国作者在书中认为美洲才是第一波民族国家。
我们就会疑问,宗教改革之后、19世纪之前,欧洲大地上的那些泾渭分明的王朝国家难道就不是民族国家么?事实上,这些王朝国家已经形成了现代国家体系,然而并非民族国家。
这些王朝国家从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条约开始便形成了现代国家体系,即彼此相互承认主权与领土。
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将几乎所有的欧洲强国都裹挟进去。
战争的残酷性和持久性使各国的君主普遍意识到只有确立一个包括共同利益、规则和单一价值观的国家关系体系,才能阻止各自的利益持续受到损害。
这就是著名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所确定的威斯特伐里亚体系。
然而当时,多数欧洲强权尚非民族国家,而只是如战国时代般的王朝国家,王朝国家之下的人民并没有形成民族认同以及民族国家观念。
而这些欧洲王朝国家之所以最终变成民族国家,甚至是欧洲第一波民族国家,乃是欧洲各王室在民族主义浪潮之下做出的民族化转向的后果。
欧洲王室的民族转向,使得欧洲各大王朝成为了强大的民族国家,而民族国家的强大也反过来更加强化民族主义的合理性。
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到了1832年才有了将全国俄罗斯化的设想,而这种设想由于可行性太低而到1881年才实施。
在俄罗斯化之前,俄罗斯王室说的是法语,而相当部分最忠于王室的地区说的是德语。
英国则是到了1813年才开始在印度进行英式教育,而在此之前,英格兰和苏格兰进行王朝合并之后,没有用英格兰民族主义去殖民苏格兰、封闭苏格兰的朝圣直路,这也自然使得苏格兰没有形成“反殖民”的苏格兰民族主义。
而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合并则是在民族主义浪潮之下进行的,这就造成的一方面不列颠民族主义对爱尔兰产生了排斥和殖民情绪及土地政策上的殖民行为,另一方面爱尔兰也很自然地形成了反英格兰的民族主义。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在民族主义浪潮之前,苏格兰可以和英格兰完美合并;而民族主义浪潮之后,情况基本相同的爱尔兰却和英格兰最终分道扬镳。
民族与国民——简述杨度的民族观
杨度 是 中 国近代 史上 的风 云 人物 , 以主 张 “ 君 宪救 国” 金铁 主 义 ” 称 。学 界对 杨 度 的宪 政 思 “ 著
解析 , 为“ 认 同血 统 者 谓 之 同种 族 , 必 同 血 统 而 不 能 同文 化者 , 之 同 民 族 。 l3 杨 度 并 不 认 为 民 谓 ”19 18 族 是一 种文 化 共 同体 。在 《 中 国今 世 最 宜 之 政 (
第 l 2卷 第 2期 21 0 0年 3月
大 连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J u a fDain Nain lt sUn v ri o r l o l t ai e iest n a o i y
Vo . 2, . 1 1 No 2 M a c 01 rh2 0
文 章 编 号 :09— 1 X(0 0 o 10 3 5 2 1 )2一O l 0 15— 4
民族 与 国 民
一
简述 杨 度 的 民族观
敖 福 军
( 中央 民族 大 学 管理 学院 , 京 10 8 ) 北 00 1
摘 要 : 民族 国家的角度 出发 , 从 杨度始终认 为 民族思想 、 民族 主义是 宗法社 会 的产物 , 能适应 现代 社 不
会 。他 主张在 中国塑造具有 一体 化特征 的现代 国民 , 而建立五族合一 的民族 国家 。 进
种 族 之 间“ 为 区别其 异 同也 ” 不 。
概念 的理 解 是 一 种 以血 缘 为基 础 的 人 类 共 同体 ,
杨度 便是 其 中之 一 。
1 .对 民族和 民族主 义概 念 和特 点 的表 述
纵 观 杨度 关 于 民族 问 题 的表 述 , 在 著 作 中 他 使用的“ 民族 ” 含 着 一 种 落 后 的意 味 , 为他 认 包 因 为 民族 思 想 、 民族 主义 是宗 法 社 会 的产 物 , 并不 与
民族想象与国家表征:论胡风新诗的政治主题
民族想象与国家表征:论胡风新诗的政治主题
李卫华
【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民族想象和国家表征是胡风新诗的主要政治主题。
在《野花与箭》中,胡风虽有对民族未来和国家命运的迷惘与茫然,却也在坚毅地探索和勇敢地前行;《为
祖国而歌》则是诗人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发自内心和灵魂的激越的战歌;《时间开始了》是诗人关于民族国家的想象成为现实后的充满欢乐和感激的颂歌。
【总页数】4页(P70-73)
【作者】李卫华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从民族国家建构到民主国家建构——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主题的嬗变透析 [J], 叶麒麟
2.民族国家想象: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的新视角——《革命历史图景与民族国家想象》读后 [J], 刘荣林
3.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想象与国家形象——新世纪中国电视剧与民族国家想象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J], 李兴阳
4.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想象与国家形象——新世纪中国电视剧与民族国家想象研究
的三个关键词 [J], 李兴阳
5.以胡风汉韵寓核心素养,从民族交融看家国情怀——评赵然老师《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 [J], 段进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换一个角度看民族理论:从“民族-国家”到“国家-民族”的理论转型
换一个角度看民族理论:从“民族-国家”到“国家-民族”的理论转型张继焦;尉建文;殷鹏;刘波【期刊名称】《广西民族研究》【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对待中国现行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很多学者都言必称“民族—国家”理论。
对此,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国家和民族之间包括三种具体关系:民族与民族(民族—民族)的关系、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的关系和国家与民族(国家—民族)的关系。
就国家和民族的关系而言,在探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中,我们需要找回“国家”,并在民族理论中给予“国家”居于民族之上的位置。
我们认为,在“国家—民族”自上而下关系框架下,国家的角色处于主导地位,而民族则是从属于国家。
中央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官本位”的“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和“分类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实际运作机制来实现的。
【总页数】13页(P1-13)【作者】张继焦;尉建文;殷鹏;刘波【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2488;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54【相关文献】1."国家是民族的国家,民族是国家的民族"——罗家伦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梳理与阐释 [J], 张晓京2.民族·国家·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视阈下白寿彝先生的民族关系史学理论研究 [J], 范国强;管祥久3.欧洲民族国家视角与交往理论——哈贝马斯的民族国家理论问题梳理 [J], 赵锦荣4.民族政治学-民族国家研究的推进之作r——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历史与现实》 [J], 张三南;侯卓沅5.从“汉民族国家”到“中华民族国家”——孙中山民族国家理论的历史转变 [J], 才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民族主义对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
论民族主义对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
吕琦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是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在这一现代性转型的历史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传统帝国向现代国家的转换.中国的民族主义产生于传统帝国面临内忧外患的20世纪初,它替代了传统帝国中皇权主义所发挥的功能机制,在帝国的现代性转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民族主义对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作用主要从两个层面表现出来:一个是合法性资源的转换层面,另一个是现代国家机能的建构层面.前者涉及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后,如何引导人们在观念意识的层面上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这种现代意识的开启尤其突显在历史观与时间意识的转换之中;而后者则主要是在社会政治行动的层面上实现国家建制方面的现代性转换,现代国家的机能建构围绕“统一民族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这两个方面展开,涉及“民族”形成和国家权力扩展等问题.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吕琦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93
【相关文献】
1.现代国家建构的逻辑与现实--基于现代国家建构历程的民族问题透视 [J], 李俊清
2.中国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双重逻辑:启蒙与民族主义 [J], 张锐
3.韩国民族主义的建构与重构——兼论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韩国对中国朝鲜族的态度转变 [J], 魏艺宣
4.民族主义与现代国家——民族主义另一种解读 [J], 余宜斌
5.健康政治: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疾病治理——理解现代国家建构的新维度 [J], 支继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学史中蕴涵的民族国家意识——中国形象的构建
文学史中蕴涵的民族国家意识——中国形象的构建
翟春雪
【期刊名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作为近代文学、科学史思想的产物,“文学史”的重要基础,是19世纪以来的民族——国家观念,而民族国家是一个“想像的共同体”。
20世纪中国文学是由“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过程”,这一现代完成又是作为“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进程”,是非西方的“传统”意识在现代性意识的总体性中形成“现代民族意识”的进程。
作为国民的应有知识,中国文学史为近代中国找到了识别自我的文化标志,将抽象的“中国”变成了感性的形象。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翟春雪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重庆4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94
【相关文献】
1.略论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历史意识和文学意识的统一 [J], 李玮
2.女性意识与民族国家——以现当代话剧文学中的昭君形象为中心 [J], 蒋芝芸;谢娅萍
3.影像的想象——1949-1979中国革命电影中母亲形象与民族国家想象 [J], 位晓宁
4.马基雅维利与复兴运动中民族国家的构建\r——以德·桑蒂斯《意大利文学史》为视角 [J], 潘源文
5.论文学史的“个体意识”与“类意识”——百年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论析 [J], 朱首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宗教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想象、创造、继承与历史杨巍孟楠摘要二战之后,族裔民族主义开始在一些已经被确立为民族国家的国家中生长和繁殖,而其号召口号依旧是对共同历史记忆、血缘和文化的追溯。
因此,我们必须看到,无论从何种角度去谈这一过程,各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都无外乎是一种想象、创造、继承与历史的关系。
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其必然要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
当今世界,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间最有势力的共同体,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承认的。
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族裔学术界关于民族与国家的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论述从未中断,但从目前的主流意识来看,世界上所共同承认的国家这一概念主要是指为世界性组织所承认的,占有一定人口,享有一定领土、领空、领海的主权国家。
而关于民族的概念则包括很多重含义,其首先是与国家等同的nation一词,而这一层含义的出现乃是与近现代国家的产生是同一时期的,其强调的乃是与政治归属相关的政治认同;另一层含义乃是与ethnic group相对应,其强调的乃是共同血缘和共同文化。
正是若干的ethnic group组成了nation,构成了近现代国家的最基本框架。
那么,如何看待古代民族和现代民族之间的关系呢?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骚认为,“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或者说是历史地形成的,这就意味着民族属于社会历史的范畴,而不属于自然的或生物学的范畴。
”①因此,他强调,古代民族与今天所讲的民族实质上是两个概念,古代民族仅仅只能是一个朴素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认同从部族开始就逐渐由血缘开始转向地缘。
综合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来看,今天人们所讲的族群(或族裔)则是一种对朴素认同抑或说前族裔时代的象征性继承。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所谓的单一民族国家理论,也出现过若干次的民族主义思潮,在这些理论和思潮的影响下,随着现代化的日益发展,民族的内部矛盾开始凸现。
这时候,族裔性的民族主义水涨船高,日益被多族群或多族裔国家关注。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全球化的进程发展迅速,随着国际间人口流动的增强与扩大,全世界已经没有一个所谓的单一民族国家。
因此,民族或者族裔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或可以说是多族群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日益卷入各种世界性的浪潮之中,所以,我们有必要真正切切地弄明白民族、族群、民族国家、民族主义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把握其起源和发展的脉络,以及今天它们在世界舞台上如何运作。
一、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起源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中讲到:在人们对民族和民族意识的讨论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民族主义的发源地在欧洲,而他却用一本书来论证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发源地在美洲,起源于美洲的独立运动。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在《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认为,近代的国家、民族和民族主义应当是发源于欧洲,法国大革命标志着近代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崛起,在法国的人权法案中我们也确实看到这样的语言:“各民族均享有独立主权,无论其民族大小如何,人种为何,疆域何在。
人民的主权是不能擅加剥夺的。
”但无论是在1789年版的《人权宣言》中还是在1793年版的《人权宣言》中都并未提到各民族争取主权及独立的权利。
菲利克斯·格罗斯在《公民与国家:民族、部落和族属身份》中则将国家分为部落民族主义国家和公民国家两种形式,并认为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纽带是不可分割的,以地域为纽带的国家形式是近现代公民国家的原型,而以血缘为纽带的国家形式则成为部落民族主义国家的建国理由。
同时,菲利克斯·格罗斯也讲到:“今天众所周知的民族概念,是个历史性概念,它出现的时间刚好是在18世纪,特别是19世纪王朝衰落之前。
那时,这个术语的意思与我们今天的定义有一些不同。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是一个包括文化、传统和共同祖先的共同体。
”②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却认为“民族”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产物。
民族应当是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是与国家的产生相伴随的。
杜赞奇在分析以上学者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研究的基础上将这些研究分为两种假设:“第一种假设把民族看做是一个有内聚力的集体主体。
第二种假设认为民族主义意识自身是一个独特的、前所未有的意识形式。
”③因此,其强调用多线的历史来论述近代民族的产生。
而印度学者泰戈尔则认为:在英国未统治印度之前,印度人民根本不知道何为民族。
泰戈尔在《民族主义》一文中讲到:“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并不是国王,也不是人类当中的种族,而是一个民族,而我们本身并不是民族。
”④而在安东尼·D.史密斯那里,民族被认为是一种继承与创造的事物,是对前现代族裔的继承和对现代化的适应。
他在《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指出:“确实,我们在前现代时期可能找不到‘民族’,至少找不到近几个世纪出现的大众化、法律化、公共化与地区化形式的民族。
另一方面,我倒发现了很多松散的集体文化单元,我们称之为族裔,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具有共同祖先神话和历史记忆、享有共享文化成分、与历史版图有一定联系、具有一定团结的(至少在精英层是这样的)、有名称的人口单元’。
如果民族是现代的,至少是经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认可的大众现象,那么它们现在的形式和特征大多是起源于先在的、产生于有关地区的早期族裔的族裔联系。
”⑤那么,民族到底是源于对以往传统族裔的继承的客观存在的现象,还是源于人类的共同想象?抑或是如马克思所说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民族主义塑造了民族,还是民族产生之后共同产生了与其他民族的区别意识从而产生了民族主义?这是现代民族学家必须要正确回答的问题,也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谈到民族主义的起源我们就不得不对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看来,民族主义应起源于美洲,他将其称为“第一波”民族主义的“美洲模式”;在“美洲模式”的感染与启发下,在1820年以后出现了欧洲的“第二波”民族主义;而“第三波”民族主义则被称为“官方民族主义”,它是对“第二波”民族主义的反动与模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非、拉殖民地民族主义,则被称为“最后一波”民族主义,是对帝国主义的反映。
而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则将民族主义运动分为三个阶段:A阶段纯粹是文化、文学与民风习俗的交融时期,其中所具有的政治甚或民族暗示;在B阶段中,出现了民族主义的先驱以及诸多推动“民族概念”的激进派,同时,他们还大力鼓吹借政治手段来建立民族国家;C阶段,亦即民族主义纲领需要借助人民支持的阶段,或至少是民族主义者往往大言不惭宣称他们拥有广大人民支持的阶段。
在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从阶段B转入阶段C乃是一大转折点。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主义的转型期是在1870年—1918年,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与以往民族主义区别在于:第一,曾是自由主义时期民族主义核心要素的“门槛原则”已遭扬弃。
也就是说,任何一群人只要是自认是一个民族,便有权在他们居住的领土上享有独立的国家主权,并拥有自己的政府,全权治理国家;第二,对这种“不具历史渊源”的民族而言,它们自然会以族源、族裔特征以及语言等因素,作为决定民族归属的重要指标,甚至演变成唯一指标;第三,虽然所谓“非国家民族主义运动”势力愈来愈庞大,政治野心也愈来愈难餍足,但民族主义的第三项演变主要是与既存国家的民族情感有关。
⑥民族当然不等同于民族主义,但就民族主义的运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民族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且正是这些民族或民族国家的建立,为安东尼·D.史密斯笔下的族裔或语言性的民族主义的出现提供了模板。
事实上,民族主义应当是产生于民族之前。
正是民族主义的诞生和民族国家的建立,才出现了民族这一称呼。
即使是菲利克斯·格罗斯所讲的现代部落民族主义国家和公民国家都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出现之后。
尽管菲利克斯·格罗斯做了大量的非洲部落国家的实地研究,并对罗马的公民国家原型进行了深刻的发掘,但我们可以确定,在这些研究中人们对共同体的认同仍然是一种朴素的认同观念。
这种认同产生于人们对他者的区别,产生于人们对一个城市或一种政治理想的认同,而并非今天的民族主义,但我们必须承认,它们是今天民族主义或国家构建形式的原型。
事实上,就今天人们对组成一个国家的群体的诉求,主要包括三种:一种是纯粹的民族主义的,要求建立单一的民族国家;一种是公民国家类型的,在这一国家中,所有的人无论宗教信仰、无论种族,一律被称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在国家成立后,试图以共同的公民认同和国家认同建立一个民族之上的国家民族,而这时原来所谓的民族也就为族群所取代;另一种我们称之为原教旨主义国家,这种国家诉求是以宗教为号召的,要求建立某一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这实质上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因为近现代的民族国家的构建早已取代了旧有的宗教或王朝的统治,但在许多伊斯兰国家这一建国诉求仍然被一些人追随着,其试图恢复曾经的伊斯兰辉煌,一些极端分子甚至不惜破坏现在已有的其他民族国家的统一。
然而我们讲,两次世界大战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当今世界的主要的民族国家(无论是所谓的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公民国家),而这些民族国家的建立都是在民族自觉的基础上,是经过人们的自愿选择而自发组成的民族国家。
即使一些国家仍然存在独立要求,也是在这些民族国家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的。
亚当·罗伯茨在《超越错误的民族自决原则》一文中讲到:“自决权还暗含着另一个原则。
这一原则在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共产主义者执政时就出现了,在后殖民时代也很明显,即自决权只能使用一次,而且要在特定的历史时刻才能使用。
选择是自由的但决定是终生的……有时,这一原则还有一种更广泛的引申含义:在早期未获得独立主权的民族(此处应为族裔),错过了历史的公共汽车,可能再也盼不来下一辆了。
”⑦因此,任何试图分裂既有民族国家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
二、近现代对民族概念的混沌认识关于民族这一概念,需要考虑的范围实在太广,在国内以往关于民族的研究往往是从某一民族的起源抑或是从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的角度进行,谈到学科则主要是从体质人类学或者说是考古学、民族社会学、文化人类学、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来进行研究。
而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菲利克斯·格罗斯、杜赞奇、安东尼·D.史密斯等学者的研究一直不是很受关注,特别是很少有人将他们的学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
虽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在《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的序言中讲到其观念是“欧洲中心论”的,但从该书的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到其对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乃是人类想象的共同体这一观念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