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_我国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浅析之2
浅析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浅析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李普海金融中心 207020204316引言羊群效应是一种在已有的社会公共信息(市场压力、市场价格、政策面、技术面) 下, 市场参与者观察他人行为并受其影响从而放弃自己的信念, 做出与其他人相似的行为的现象。
羊群效应在股市中的表现尤为强烈, 是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显著特点之一。
分析研究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投资者的不断成熟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金融学理论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 并且能够对证券做出合理的价值评估。
然而随着行为金融研究的不断深入,“理性人”的假设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因此很多学者开始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投资者, 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上,“羊群行为”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股市中羊群效应的表现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利弊得失, 进而为投资者提出减少盲从, 增加理性, 成为投资赢家的建议性策略。
1 股市中羊群效应的表现特征羊群效应的本意是指一只头羊发现一片肥沃的草地并在那里吃到新鲜的青草, 其它羊群则紧随其后。
一哄而上, 争抢那里的青草。
这时的羊群全然不顾旁边还有虎视眈眈的狼, 看不到不远处还有更好的绿草, 也不想那片草够不够大家一起吃。
羊群效应也称“羊群行为”或“从众行为”。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是指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 投资者的行为受其它投资者的影响, 模仿他人决策, 跟风炒作, 在他人买入时买入, 在他人卖出时卖出; 股市上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至, 下跌时, 恐慌心理连锁反应, 纷纷仓慌出逃的行为现象。
羊群效应对股市的稳定性和效率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往往会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 酿成了千万悲剧。
2007年5. 30 大跌就让许多跟风炒作垃圾股的散户损失惨重, 许多人至今仍未解套。
中石油上市后连续下跌, 超出多数人的想象, 套住了一大批投资者。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不胜枚举。
2 股市中羊群效应的形成原因关于羊群效应形成的原因, 哲学家认为是人类理性的有限性,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的从众心理, 经济学家则从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等角度来解释。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内容摘要:随着对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金融异象凸显,同时,作为金融异象之一的羊群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这一现象,已经无法基于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的假设去对其进行解释。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从另外一个角度,结合市场参与者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对羊群效应这一金融异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市场行为金融自从马克维茨创立资产组合理论以来,传统金融理论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成为解释资本市场的基本分析理论。
但是,随着人们对金融市场的深入研究,金融市场中的一系列异象的出现,开始动摇人们对传统金融学的信心。
行为金融学以“有限理性”和“有限套利”为两大理论基础,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从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心理出发进行研究,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基本前提—“理性人”假设提出了挑战(宋军等,2001)。
在行为金融学中对金融异象的研究范畴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即“羊群效应”。
当“羊群效应”出现在证券市场中,往往会导致股市的波动,小到引起个别股票价格的过度上涨或下跌,大到引起整个证券市场的动荡。
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及其影响传统金融学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的。
但是,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与有效市场假说相违背的现象。
“羊群效应”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
“羊群效应”是由于信息连锁反应而生成的一种行为,即当投资决策者根据其他决策主体的行为而选择采用相同的决策行为时,常常放弃自己的部分私有信息而跟随他人的行为。
当证券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时,往往会跟随其他主体的行为进行投资。
当投资者跟随他人纷纷购入股票,股价会一路飙升;反之,如果有投资者大量的抛出手中的股票,其他的投资者也闻风而动,集体逃离股市,又会造成股价的大幅度下跌。
证券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证券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所表现出的非理性和情绪驱动行为的学科。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常常受到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出现高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本文将通过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分析证券市场中的一些典型行为现象,并探讨它们对市场的影响。
一、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跟随市场中大多数人的行为决策。
这种行为往往源于对市场趋势的担忧或恐惧,导致投资者在行情发生变化时迅速跟风追逐涨势或躲避跌势,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波动。
这种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尤为突出,特别是在短期投机交易中,投资者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追涨杀跌。
二、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决策过于自信,在进行交易时忽视了风险因素。
这种行为常常导致投资者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度乐观地对待市场,从而产生错误的决策。
过度自信可能导致投资者过度集中投资于某些资产,增加了自己的风险暴露。
当市场出现逆转时,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常常难以接受失败,选择持有亏损头寸,进一步放大了损失。
三、捕捉诱惑捕捉诱惑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过于关注和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投资的价值。
这种行为常常导致投资者追逐所谓的“概念炒作”和“噱头投资”,而忽视了基本面和投资价值。
捕捉诱惑会引发市场的股价异常波动,从而滋生市场的高风险交易。
四、顺从偏差顺从偏差是指投资者愿意相信所听到的消息和看到的信息,而不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核实。
这种行为使得市场中的传言和谣言能够迅速传播,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顺从偏差在证券市场中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对噪音消息的过度反应,进而扭曲了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
以上是证券市场中常见的一些行为金融学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市场无法做到完全有效,反而导致了市场的过度波动和不稳定。
因此,了解和研究投资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和情绪因素,对于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水平和降低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和自律也是重要的举措,以减少非理性行为对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
行为金融学百度
行为金融学百度我国股市的羊群效应行为金融学分析我国股市的羊群效应行为金融学分析【摘要】羊群行为是在证券交易中极其普遍的行为,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更为多见。
过度的羊群行为可能会抑制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导致巨大的股价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增大市场系统风险。
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对羊群效应进行理论分析,通过论述羊群行为的概念形成,总结了羊群行为的特点,对行为金融理论中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偏差解释,论述了羊群效应对市场和经济的影响和危害,最后为消除非理性羊群效应提出了相关投资建议。
【关键字】羊群效应行为金融分析投资建议一、羊群行为的概念形成及行为金融分析(一)、概念形成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最初的意思是指动物(牛、羊等畜类)成群移动、觅食;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对羊群行为比较直观的理解是一种行为模式在人群之间的传播传染。
对于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在早期的文献中也有人称为“平行交易”(parallel trading),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证券上的买和卖两种交易中,有一种交易占优的情形。
Scharfstein和Stein(1990)认为,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违反贝叶斯理性人的后验分布法则,只跟随做其他人都做的事情,而忽略了自己的含有信息量的私有信息。
Lakonishok、Shieifer 和Vishny(1992)认为,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同一时间段内与其他投资者一样购买或出售相同的股票。
Smith, Sorenwen(1994)在分析代理人之间的不同偏好可以导致“混乱的学习”,使得观察到的历史不能为决策提供额外的信息时,将羊群定义为“运行趋于一致”。
Devenow和Welch(1996)将羊群行为定义为能够导致所有投资者系统错误的行为一致。
Avery和Zemsky(1998)则定义羊群行为为“市场潮流使得私人信息与之相悖的投资者选择跟从”。
行为金融学论文我国股市中的羊群行为分析
《行为金融学》论文我国股市中的羊群行为分析摘要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是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拟现象的结果,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内的股市发展迅猛,但由于证券业在国内起步较晚,大部分时间股市的变化不能正常反应经济发展。
研究表明,股市中存在严重的羊群效应。
本文首先对羊群行为的概念做了介绍,分析了其在股市中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降低我国股市羊群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羊群行为;股票市场;投资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 ,对于曾被传统的金融学认为是非理性、不科学的“羊群行为( Herding Behavior)”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也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往往是金融市场整体情绪和市场泡沫的主要推动力,对市场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尽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研究刚刚起步,所有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确存在羊群行为,而且较之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更为严重。
其实,通过观察仍然可以看出,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齐涨齐跌”,投资者的一致性极为明显。
一致性不仅表现在整个市场上,而且表现在单个股票上。
在一些所谓强势股中,不乏股票在狂热的气氛中连上台阶,股价连续七、八个涨停板也不罕见。
在一些所谓弱势股中,也不乏股票在跌停板的卖单超过可流通筹码的90%。
必须指出,上述极端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信息并未发生丝毫改变,如此惊人的一致性只能说明投资者有着极高的羊群行为倾向。
羊群行为对于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市场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羊群行为应该引起股市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对羊群行为的研究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羊群效应的概念及渊源羊群行为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通俗的说,也就是“随大流”。
股市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在不完全信息环境下,行为主体受其他人行为的影响,进而忽视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他人行动的决策行为。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使投资者及时掌握真实有效并且全面的信息,市场才能够逐渐变得公平。
那么,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如何预防羊群效应呢?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的研究进入金融领域,行为金融学理论在对一系列不同于有效市场假设的异常现象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壮大;其中羊群行为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备受学者关注。
羊群行为是股票市场异象之一,它难以用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的传统金融理论进行合理解释。
它的概念动物界,意指动物们群居生活、成群移动等行为;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思考、感官和行动,采取跟大多数人一致的策略,以期降低决策失败的风险,减少行动成本,尽可能地增加收益。
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进一步引人金融市场,用以表达在信息不确定下,投资者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出现“羊群效应”、“聚集效应”,导致股票价格就出现系统性的偏差。
本文主要针对股票市场上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探讨。
1羊群效应的概念及特征羊群行为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
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有限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得到的信息的行为。
由于羊群行为具有传染性,因此把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羊群行为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作用。
羊群行为的特征包括:(1)先做出决定的投资者的行为对后面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常常会导致投资者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3)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之后,会根据更新的信息或已有的经验做出相反的决策,从而开始新一轮方向相反的从众。
从羊群行为的特征可以看出,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条件:首先,别人的决策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否则无法模仿;其次,所有决策并不是同时做出的,而是有先后次序发生的。
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成因及其抑制
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成因及其抑制一、引言股票市场是一个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市场,其波动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资产收益,还可能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然而,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羊群行为的频繁出现。
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面临不确定性和不明朗信息时,将行动策略刻板地抄袭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导致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现象。
羊群行为虽然是股票市场中的常见现象,但其对于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成因、特点以及应采取的抑制措施等方面来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成因羊群行为在股票市场中的出现,主要源自市场的信息不确定性和投资者个人的认知偏差。
一方面,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市场价格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足以及信息不确定性的情况。
另一方面,投资者个人认知偏差的存在也会加重羊群行为的发生。
在金融市场的交易过程中,投资者的决策并非是通过完整的、全面的信息来进行决策的,而是在有限时间内对信息进行的筛选和判断。
这导致了投资者往往会出现过度和错误的反应,从而引发羊群行为。
三、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特点1. 具有规模性和爆炸性通常情况下,羊群行为所引起的市场波动是呈现规模长涨短跌的现象,即上涨和下跌的幅度都很大。
而且,一旦一些个体投资者开始有了羊群行为,其他投资者也会跟随他们,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式的市场波动,使得市场价格短时间内出现大幅波动。
2. 具有波及范围广的特点羊群行为往往具有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不仅能够牵连到某一只股票,还能够波及某一板块甚至整个市场。
因此,羊群行为不仅会影响到个别投资者的利益,还会对整个股票市场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
3. 具有时间性羊群行为往往是在某一短时间内进行的。
因此,很多情况下,投资者很难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管理。
一旦出现羊群行为,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干预,市场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甚至崩盘。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作者:陈鎏芳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0期【摘要】中国股市投资者跟风行为严重,主要表现为股价上涨时疯狂买入,股价下跌时慌忙出逃,这种行为称作“羊群行为”。
羊群效应对金融市场的潜在不利影响较大,尤其是2015年和2018年发生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研究羊群效应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十分必要。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介绍了什么是羊群效应,形成原因是什么,对中国股市有哪些影响,最后根据这些情况就如何减弱羊群效应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股价;行为金融学一、羊群效应的基本介绍(一)羊群效应的定义“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行为受其他投资者影响,或者过度依赖舆论,人云亦云,简单模仿别人决策。
这种行为在金融市场上相当常见,主要由于投资者投资知识、经验匮乏以及不理智所导致。
(二)羊群行为的特征羊群行为是大量投资者的一致性行为,这种行为的特征包括:经常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先做出决策的投资者的行为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之后的人;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后,会马上做出相反方向的策略,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羊群效应。
它不仅会出现在个人投资者身上,机构投资者也可能会出现这种跟风行为。
这主要由于证券市场中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投资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心理活动会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不知不觉开始非理智行为。
(三)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表现现状羊群效应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如果投资群体的集中反应过于强烈,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后果,严重的甚至会引发金融恐慌。
在股票市场中,股价无非是上涨和下跌,而羊群效应主要是发生在这两种情况。
上涨时,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对市场的信心也随之高涨,纷纷积极涌入股市,买入股票,促使股价进一步上涨;股价连续下跌时,投资者的情绪也受到波动,大家人心惶惶,可能原本并不会出现什么严重后果,经人们的从众行为纷纷撤离资本市场,最后给了股市严重一击。
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
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一、引言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大量投资者追随市场主流或他人的投资行为,从而引发类似羊群效应的市场现象。
与羊群效应类似,羊群行为表现出人类群体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模式,它们是多种社会因素的产物。
羊群行为在股市中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炒作、泡沫、恐慌等不可忽视的现象。
股市参与者的行为,不仅影响到自身的财务收益,还可能对整个市场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研究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对于投资者、金融从业人员以及制定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羊群行为的基本概念羊群行为是指在具有大量参与者的场景中,许多人因为彼此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他们的行为选择一致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历史上许多群体行为事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羊群行为,是人类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出于求稳心理和谨慎性,选择追随他人行为的结果之一。
此外,羊群行为还来源于社交认同心理,即人们追逐所在社会群体的共识。
如同制定个人理财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以及自己对股市的认知水平是否足够,是否可以理性分析投资风险等。
在股市中,羊群行为表现为大量投资者追随市场主流或他人的投资行为,从而在市场上引起类似羊群效应的市场现象。
这种现象在市场上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股市中的羊群行为需要引起重视。
三、股市中的羊群行为现象1. 股市中存在的“热点股”现象在股市中,总会有一些股票突然走向热点,或受到媒体等公众关注度较高的股票,从而引起投资者的追逐。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出现大量人为干涉,以产生短期股市上的波动,引发循环式的羊群行为现象。
而媒体、分析师等可以操纵营造“热点”效应,从而直接或间接引导投资者参与其中。
2. 股市中的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泡沫是一种被广泛讨论的现象,主要指资产价格因为市场上的波动而较大幅度上升,最终导致价格脱离了其实际的价值。
这种现象是股市中羊群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
当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一致时,就会形成这种资产价格泡沫,从而使得股票价格短期内快速上升。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非理性羊群行为分析
( ) 一 从政府 的角度 : 1 . 弥补证券市场制度性缺 陷, 降低政 府干预力度。完善和 纠正我国证券市场 的缺陷离不开政府 的调整和干预 。但是 , 证 券市场是市场经济 的产物 ,股票价格的变化应该 反映国民经
3 5
奥运会 的影响有 多大? 基亏产业关联视 角的模型 与测算
行为 。
二 、 小 投 资者 的羊 群 行 为 对 证 券 市 场 影 响 中
许多有效信息并没有在市场上及 时公 开和证实 ,加上信 息的
获取需要支付相应的时 间成本 和经济成本 ,因此投资者 在有
效信息 的获取上具有极大差异 ,显著表现在上市公 司信息披 露的不真实 、 不完全 、 不及时 。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存在重 大遗
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 。
四 、 少羊 群 行 为 的 对 策 减
纠偏而不断调整 , 而造成政府对股票 市场的过多干预 , 从 这必 然引发市场 的一致性买人或卖 出行为 ,使我 国股 市表现出较 强的政策市特征 。在此情况 下 , 专业人士往往扮演着 “ 头羊” 的 角色 , 广大 中小投资者顺 理成章 的成为 “ 羊群” 。
我国证券市 非理性 羊
浦一飞 卢新 生
羊 群 行 为 的 概 念
朱兆婷
2 . 市场信息披露不真实 、 不完全 、 不及时。在证券市场 中,
一
、
2 0 年我 国股市上证 综指突破6 2 点 , 个月后的2 0 07 14 但4 08 年第一 季度 , 就下跌 到3 5 点 , 3 7 股票指 数 的剧烈波动 , 充分说 明了我国大部分 投资者 的投 资是一种 非理性 的投资 行为 , 即 羊群行为。证券市场 中的羊群行 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 它是 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 定的情况下 ,行 为受到其他投资者 的影 响 , 模仿 他人 的决 策 , 或者过度依 赖于舆 论 , 而不 考虑 自 己的信息 的行为 。在我 国股市 中 , 中小投 资者所 占比例很大 , 但往往缺乏对个股投资价值 的分析和研究 ,没有 自主明晰 的 投资策 略, 因此 , 不得不追 随其他投资者行动 的行 为 。这种投 资行为在市场上有较强 的传 导效应 ,是一种被动 盲从的投资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股市羊群效应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股市羊群效应
□杨 超 王宇航
摘要 : 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 论羊群效应进行理论分析 , 然后采用 CCK 模型通过对上证在 2008年全年的期间横截 面绝对偏离度 ( CSAD ) 和市场收益率 的 非线性关系进行检验 , 得出沪市指数在这 期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羊群效应 。最后我们 为消除非 理 性羊 群 效应 提 出了 相 关政 策 建议 。
N
N
∑ ∑ 1
N
| Et (Rt)
t =1
- E t ( Rm ) | =
1 N
|
i =1
(βt - 1) [ E t ( Rm ) - rf ] |
(5)
由式 ( 2) 和式 ( 5) 综合可得
E ( CSAD t )
=
∑ 1 N
|
N i=1
(βt -
1) [ E t ( Rm ) - rf ] |
场羊群效应的不同之处 , 更深入地理解中国
股市的羊群效应 ,可以分别对下列两个方程
进行回归 :
CSAD
up t
=α +β1up | Rmup, t | +β2up (Rmup, t ) 2 +
ε t
( 11)
CSAD
dow t
n
= α + β1dow n | Rmdo,wtn | +
βdowm m, t
另外 , 为了进一步研究 , 考虑到股票 上涨时和下跌时羊群行为可能有不同的情 况 , 我们将股票收益按照市场收益率的上 涨和下跌分组 , 在这里本文为了深刻研究 采用了两种分类方法 :
按照 Rm 的正负把上涨日数据分为一 组 , 把下跌 日 的 数 据 分 为 一 组 , 即 分 为 “上涨日 ”和 “下跌日 ”来分别检验 , 用
【金融学论文】关于行为金融学的羊群效应综合分析
摘要由于行为金融学对于传统金融学的突破,羊群效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都与羊群效应紧密相连,为了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发展,对羊群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着眼于信息与羊群效应之间的关系,运用CCK模型分析羊群效应,同时本文创新性的从羊群效应对于信息的反作用入手,研究羊群效应对内幕信息揭示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羊群效应行为金融学信息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羊群效应(Herding Behavior) 是行为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用经典的金融理论对这个现象无法做出解释,它是20世纪90年代金融学术界的研究重点。
研究羊群效应对于行为金融学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羊群效应是信息连锁反应所引起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当市场中出现“羊群效应”时,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会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倾向于模仿他人决策,而不考虑自己已获取的私有信息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从众行为,即使所掌握的信息按理性分析可能表明他们应该使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
对于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投资者的定义也更丰富,从狭义上理解,羊群效应可以视为一群证券投资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同一只证券采取相同的投资动作的投资行为。
因为证券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拥有群体性特点,针对相同证券的一致投资行为也许会导致该证券的剧烈波动,影响信息的正常揭示,对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性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投资者羊群行为的研究以及对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金融市场发生羊群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并不是直接获得别人的信息,而是通过观察其他投资者的买卖行为来判断其拥有信息,被迫做出较为安全的决策,这就容易产生羊群效应。
第二,由于信息推测与信息阶梯传递的影响,在证券市场运行过程中,信息的传递遵循阶梯传递的过程,即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其他投资者的行动和实施该行动时产生的后果,之后进行模仿和推测,最终选择跟随他人的投资决策,产生羊群效应。
我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与建议
摘要:我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12月成立至今已近40年,股票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发到现如今的三千多只股票,股票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特有的现象,其中以羊群效应最为显著。
本文拟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寻找其背后原因,并基于此提出相关指导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羊群效应一、对羊群效应的解释说明(一)羊群效应的由来 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学中用于描述资本市场中市场参与者盲目跟风的一种群体心理现象。
这种盲目跟风的群体行为现象非常类似于自然界中羊群群体的行为表现,金融学家将金融市场中这类异常的非理性现象命名为羊群效应。
自然界中的羊群是一种行为散漫的群体,羊群中的个羊其日常行为轨迹是没有目的性或者逻辑性的,处于一种近似于随机行走的行为状态。
但是,一旦羊群中的领导者也就是头羊开始了某些行动,那么羊群中的其余羊也会无理由的进行模仿,而个羊对于头羊行为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以及这类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没有任何思考或顾虑。
换而言之,羊群中的其余个羊是 处于无条件的跟从状态。
而羊群这一盲目跟从的群体行为与股票市场中众多投资者盲目听从小道消息、跟从市场炒作热点、 追涨杀跌的市场行为十分相似。
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羊群效应常常用来描述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盲目从众的行为心理现象。
而这种不假思索、不考虑行为后果的非理性群体行为,往往会加剧市场的价格波动,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和低效率配置,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羊群效应的表现 羊群效应在社会经济现象中是比较普遍的,而这些经济现象中最为普遍的一个特征便是,在羊群效应所带来的繁荣背后往往是巨大的市场经济泡沫。
由于资本市场交易的虚拟性和数字化特性,相比于实体经济,羊群效应在资本市场中,尤其是股票市场中则更加普遍存在。
股票市场的虚拟性、交易的便捷性以及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让市场投资者不能在股票市场的投资判断决策中趋于理性。
尤其是对个人股票投资者来说,由于缺乏专业的相关投资素养培训,个人股票投资者往往没有其自身的投资理念或者投资规划,其投资行为往往具有随机性。
“羊群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羊群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引言:我国股市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其波动性较大、参与者浩繁,其中不乏大量的散户投资者。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不容轻忽。
本文将从观点解读、表现形式、原因分析以及对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羊群行为”。
一、观点解读:所谓“羊群行为”,即指投资者出于从众心理,盲目跟随大多数人的投资决策而行动。
这种行为屡屡出此刻市场上,除了在股票市场中有着较为明显的表现外,也存在于其它金融市场中,如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
二、表现形式:1. 市场上涨时,投资者会过度乐观,盲目跟风采购股票;2. 市场下跌时,投资者会过度悲观,盲目抛售股票;3. 随便追高、高位抛售,不顾价值投资原则;4. 过度关注短期利润,缺乏长期投资的耐心和观望精神。
三、原因分析:1. 不确定性因素:投资者面临的市场信息浩繁,分析复杂,且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从而导致羊群行为的出现。
2. 社会心理因素:人们屡屡期望和他人保持一致,防止奇特或不一致的意见,而羊群行为提供了一个追随大众的方式。
3. 信息差:个人投资者通常无法获得与机构投资者相同的信息来源和分析能力,因此更容易受到大众的影响,产生羊群行为。
4. 心理压力:投资市场往往有很大的波动性,这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确定感。
在这种状况下,羊群行为成为了一种减轻压力和降低风险的方式。
四、对市场的影响:1. 市场异常波动:当大量投资者同时跟风或抛售时,市场会出现异常波动状况,导致股票价格迅速上升或下降。
2. 股票估值失真:羊群行为会导致一些热门股票的价格被人为推高,从而与其真实价值脱离。
这样的估值失真会损害市场的有效性。
3. 增加市场风险:当投资者跟随大众行动时,市场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投资决策,导致市场风险增加,投资者可能会承担更大的损失。
4. 波及实体经济: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会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例如影响公司融资能力和投资者信心。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综述(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综述(2)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综述上式中:为投资组合的股票数量; 为股票在交易日的收益率; 为市场组合的收益率。
Chang 等指出,在传统CAPM 模型成立的情况下,将是市场组合预期收益率的线性函数。
但是如果存在羊群行为,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时,由于个体之间相互模仿他人的买卖行为,这导致的上涨并没有与成比例上涨,甚至下降。
考虑到市场上涨和下跌时羊群行为的程度可能不同,对上涨和下跌两种情况分别建立如下回归方程(3-5) 和(3-6) :赵家敏、彭虹(2004) 以我国21 只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CK 模型进行Prais-Winsten 变换,来研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及其对股票市场整体价格波动的影响;张红伟、毛前友(2007) 以沪深两市的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为例,采用CSAD方法、建立横截面收益的绝对偏差与市场收益的关系模型,来考察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
3.3 基于指标的研究施东晖(2001)最早研究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
他在LSV 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羊群行为度的概念,其计算公式见(3-7)式:上式中,表示季度买入股票的基金数,则表示季度卖出股票的基金数。
羊群行为度的取值在0.5与1 之间,表示买卖股票的所有基金中,采取相同买卖行为的基金比例。
的取值越大,则表示基金的羊群行为表现得越显著。
施东晖(2001)实证表明:基金的羊群行为度随着公司流通股本增加而增加;符合国家产业政、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较高盈利水平的电子通讯业、生物医药业和基建产业是基金热衷的行业,具有较高的羊群行为度;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度与上季度市场表现有密切关系,上季度表现越好的股票,投资基金越倾向于进行相同方向的买卖。
张华庆(2003) 采用指标对2001 年1 季度到2002 年1 季度的33~48 家样本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检测,结论表明:多只基金买入同一股票时,羊群行为并不明显;而多只基金卖出同一股票时,羊群行为较为显著。
行为金融学_我国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浅析 2
我国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浅析摘要:羊群行为特征显著地存在于我国股票市场,本文通过对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的阶梯式传播、股票市场上特殊的报酬结构是主要原因,因此要大力发展以开放式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提高机构投资者的素质和投资能力,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监管,加强资本市场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提高对中小投资者的教育。
关键词:羊群行为机构投资者股票市场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投资者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其他投资者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则过度依赖舆论(及市场中压倒多说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表现在市场上就是群体的买入或卖出行为。
羊群行为客观上对市场价格起着助涨助跌的作用。
羊群行为有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决策先行者的行为对决策跟随者的投资方向有决定性影响;其次,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很可能是错误的;最后,如果投资者决策失误,凭经验或最新信息会改变决策,并开始新一轮的反向从众,从而反过来又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一、羊群行为研究理论综述目前已经由许多关于羊群行为的理论模型。
Scharftsteinet al(1990)提出的声誉羊群行为(Reputational herd)模型,是指证券市场中与个人投资者签订委托理财协议的机构投资者为获得或维持职业声誉而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一旦他们的表现落后于市场,他们往往会选择放弃自己的决策,“随波逐流”。
相对于理论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羊群行为实证研究是Lakonishok、Shleifer、Vishny(1992)利用美国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数据,对美国证券市场养老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除部分小盘股外,美国养老基金的羊群行为不明显。
同时该文提出了用买卖双方交易量的不均衡来测度羊群行为,这种方法后来被广泛借鉴并被优化。
例如,Wermers(1999)对他们的羊群行为的定义进行了修正,他发现,尽管基金经理们没有明显的羊群行为,但在小盘股的羊群行为测度要在其他股票上明显,同时他发现基金经理们买入的股票市场表现要强于卖出的股票,他们的羊群行为加快了股票价格调整的过程。
行为金融理论对证券投资实践的启迪--浅析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
行为金融理论对证券投资实践的启迪--浅析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不少于1000字行为金融理论是新兴的一种理论,它基于对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试图解释一些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如股票市场中的“羊群效应”。
本文将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股票市场中的“羊群效应”,以及这种效应对于证券投资行业的启示。
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是指个人投资者在买入和卖出股票时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和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群体性的投资行为。
这种现象首先由英国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艾尔波特(Floyd Allport)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并阐述,此后又被帕克等人所证实。
行为金融理论提供了对“羊群效应”的一种解释。
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来看,“羊群效应”是由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和信息搜索量的局限性造成的。
个体往往倾向于跟随其他人的行动,因为这样做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使个体的决策更符合从众心理。
同时,个体往往会忽略一些关键信息和经济情况的变化,从而陷入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判断往往被情感因素左右,从而加剧“羊群效应”的出现。
“羊群效应”在股票市场中往往表现为投资者大量买入或卖出某种股票,使其股价上涨或下跌,进而引发更多的投资者效仿,形成一种“市场热情效应”,使该股票的涨跌幅度迅速扩大。
这种效应在行为金融学中被称为“超买现象”和“超卖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会导致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错误决策,也会引发资产价格波动的加剧,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
对于证券投资业,行为金融理论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首先,行为金融理论强调了情感和语境对决策的影响,证券投资者可以更加注重对信息的整体感知,尽量摆脱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其次,行为金融学还强调,在判断市场形势和分析股票走势时,要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信息搜索能力,争取在市场局势变化前更早地把握市场动向,从而更加有效地规避风险和获取收益。
我国股市中“羊群效应”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股市中“羊群效应”的原因及对策作者:余峰来源:《大经贸》2015年第07期【摘要】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股市羊群效应解决方法一、引言行为金融学用“羊群效应”来描述投资者的这种从众行为,即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
二、股市中存在“羊群效应”的原因1.投资者方面的原因我国股市中的投资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散户为代表的个人投资者;另一类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
(1)个人投资者方面个人投资者缺乏研究能力,在投资方面盲目听从专家建议。
个人投资者即散户,缺乏投资方面专业的知识和训练,在从事证券投资时更容易以专家的分析和判断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容易出现去个体化的倾向,个人的自我判断自我意识变弱,更容易采取与其他人同样的行为。
当投资者做出的决策与其他人不一致的时候,投资者很容易改变自己的判断,选择与其他人一致的行为。
这样,投资者群体内部的互相影响就引发了羊群效应。
(2)机构投资者方面对于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和职业名誉对其职业生涯和报酬有重要影响。
如果一名基金经理采取的投资策略与其他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同却又没有取得超出业界平均水平的成绩,他的职业声誉将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将阻碍其企业生涯的发展。
所以基金经理人通常会采用与其他基金经理相同的投资决策以降低因投资失误所产生的被解雇风险,这就产生了基金的羊群行为。
2.市场方面的原因(1)我国股市中的信息披露等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股票市场和投资者对于政策的反应极为敏感,以至于被外界称为“政策市”。
如2007年5月30日出台的印花税上调政策,投资者认为政府要打压股市,疯狂抛售股票,沪指在短期内由6000多点狂泻到1000多点,足以说明了投资者的从众心理。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分析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
摘要:金融市场中地“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地非理性行为,對於市场地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地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地关系.本文旨再从理论模型對羊群效应形成进行基础分析,接着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国内外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由於信息否完全引起有限合理性行为.进而,发现国外金融市场再进行投资時存再典型地羊群效应;同時對我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再股票交易中地羊群效应进行研究,发现羊群行为再投资基金之间表现显著.关键词: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卖出羊群行为度Abstract:The "herd behavior"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a special kind of irrational behavior, has a great influence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market efficiency,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also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From theoretical model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herd behaviour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al finance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n the securities market at home and abroad caused by incomplete information limited rationality. In turn, found that when the market to invest in foreign financial exist typical herd behaviou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浅析摘要:羊群行为特征显著地存在于我国股票市场,本文通过对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的阶梯式传播、股票市场上特殊的报酬结构是主要原因,因此要大力发展以开放式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提高机构投资者的素质和投资能力,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监管,加强资本市场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提高对中小投资者的教育。
关键词:羊群行为机构投资者股票市场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投资者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其他投资者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则过度依赖舆论(及市场中压倒多说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表现在市场上就是群体的买入或卖出行为。
羊群行为客观上对市场价格起着助涨助跌的作用。
羊群行为有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决策先行者的行为对决策跟随者的投资方向有决定性影响;其次,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很可能是错误的;最后,如果投资者决策失误,凭经验或最新信息会改变决策,并开始新一轮的反向从众,从而反过来又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一、羊群行为研究理论综述目前已经由许多关于羊群行为的理论模型。
Scharftsteinet al(1990)提出的声誉羊群行为(Reputational herd)模型,是指证券市场中与个人投资者签订委托理财协议的机构投资者为获得或维持职业声誉而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一旦他们的表现落后于市场,他们往往会选择放弃自己的决策,“随波逐流”。
相对于理论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羊群行为实证研究是Lakonishok、Shleifer、Vishny(1992)利用美国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数据,对美国证券市场养老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除部分小盘股外,美国养老基金的羊群行为不明显。
同时该文提出了用买卖双方交易量的不均衡来测度羊群行为,这种方法后来被广泛借鉴并被优化。
例如,Wermers(1999)对他们的羊群行为的定义进行了修正,他发现,尽管基金经理们没有明显的羊群行为,但在小盘股的羊群行为测度要在其他股票上明显,同时他发现基金经理们买入的股票市场表现要强于卖出的股票,他们的羊群行为加快了股票价格调整的过程。
影响羊群行为实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无法获取投资者的交易数据。
目前市场上除部分机构投资者被要求定期公开证券头寸数据外,其他投资者没有义务也不可能公开持仓和成交数据。
为解决这一困扰羊群效应实证研究的问题,William等(1995)认为若证券市场中确实存在羊群行为,那么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看法趋向于市场舆论,羊群行为显著时的个股的收益率将不会太偏离市场的收益率。
因此可以用分散化指标(即个股收益率对于资产组合平均收益率的标准方差)来度量羊群行为。
吴冲锋、宋军(2001)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强度要大于美国证券市场,两个市场在市场下跌时的羊群行为强度要大于市场上涨时的羊群行为强度。
二、我国股票市场造成羊群行为的原因分析(一)市场体制原因1.新股定价非市场化引发个体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我国股票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巨大差价,也是引发投资者羊群行为的重要原因。
由于新股定价准则的非市场化,我国新股发行价格和二级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很大的价差,这就吸引了大量的资金积聚在一级市场,大量申购新股,然后在股票上市交易后集中卖出。
这部分股票的卖出必然会对二级市场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个体投资者的跟随卖出行为。
从第一章的表1-2我们可以看出,自1998年到2004年股票市场每年有大量的新股发行上市,这部分资金交易对羊群效应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可能是引致卖方羊群效应大于买方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
2.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导致投资者较强的羊群行为我国股票市场从总体上属于政策市。
有统计表明,1992-2000年初,沪市综指有52次异常变动,其中由于政策原因引起的就有30次,占到60%左右。
我国股市之所以表现为较强的政策市特征,是与其设立的初衷、制度安排紧密相关的。
我国股市建立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是作为市场经济的试点而组建的,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
中国市场化改革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性的实验型改革,不可避免股票市场的规则、功能也要随着政府对市场经济认识的纠偏而不断调整,从而造成了政府对股票市场过多地干预。
而政策性的干预,必然引起人们预期的同方向变化,引发市场的一致性买入或卖出行为,加大市场的波动性。
特别应该提到的我国股票市场的二元结构问题,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问题,解决二元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投资者交易行为重要因素,每当这个问题提出之时,就是投资者恐慌性集中卖出之日。
3.我国市场价格的波动性较大,也加剧了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投资者羊群行为会加剧市场波动性,对市场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市场波动性的增大,反过来也会加剧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心理学实验表明,当投资者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时,特别是当投资者依靠自身能力不能作出正确判定时,投资者将会明显地追随其他人的观点。
市场波动性越大,市场风险越大,投资者的预期越不确定,这时候投资者会更多地观察他人的交易行为,并加以模仿,羊群行为程度增大。
我国股票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市场波动性较大,并且热点变换频繁,“高科技板块”、“红筹股”、“ST板块”等等轮流上场,投资者追逐热点,从而造成了股票市场较强的“羊群效应”。
4.投资者保护环境恶劣也会导致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我国的股市在很长时间内充当国有企业募集资金的场所,其功能为: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因而从根本上就忽视了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一方面是上市企业的盲目圈钱,另一方面是庄家任意操纵股价、股评家推波助澜,都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构成损害。
上市公司盲目圈钱造成其披露信息的不准确,恶意调整、不披露或拖延披露信息,投资者失去分析基本信息的信心,从而会追逐其他小道消息或模仿他人交易行为。
庄家肆无忌惮的行为和股票评家不负责任的推荐、建议也会诱发投资者跟风、追庄行为,导致集中性交易。
羊群行为在金融市场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论成因如何,我国股票市场确实存在着“羊群效应”,而且“羊群效应”还非常显著,因此,对我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成因进行探讨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信对羊群行为的研究也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5.有限理性和心理因素是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重要根源关于这两点并不是我国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的特有诱因,各国股票市场乃至其他金融市场都有类似行为。
从总地来讲,不论什么因素,都是在影响投资者心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
Shiller(1981)认为在经济主体存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他们会在不同时点采用相似的模式进行投资决策,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大众模式”,它可能由经验法则、直觉、小道消息、大众意见乃至政策导向所组成,但内容常常会随着时间、潮流、社会动向或某一事件而改变,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引发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除了有限理性外,人类的从众心理在股票市场上也会引发羊群行为,从众心理是指人们具有与他人保持一致、和他人做相同事情的本能。
这可能是人们出于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
(二)投资者方面的原因1.股票市场上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无法直接获得别人的私有信息,但却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买卖行为来推断其私有信息,这时就容易产生羊群行为。
2.股票市场上信息的阶梯式传播信息的阶梯式传播(Informational Cascading)是通过观察其他投资者的行动和由此行动产生的后果,然后进行模仿。
在投资者拥有有限理性时,决策时不是依据自己已经拥有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而是依据其他投资者的行动做出选择。
3.股票市场上特殊的报酬结构在基金投资中与基准挂钩的报酬结构下,基金经理会跟随市场潮流或同行投资,以免业绩落后于指数或同行。
如果投资这类股票遭受损失,也比投资其他股票的损失较容易被基金持有人所接受。
此外,在股票市场上由于信息有效性较低,市场中的信息不能真实而迅速地在投资者之间进行扩散,损害了资本市场有效进行资源配置的功能三、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分析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转轨的特殊性,以及市场化过程中诸多矛盾的释放,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股票市场还很不成熟。
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股价波第4 / 8页动的剧烈性和频繁性”,我国股市指数波动频率高,波动幅度大。
由此,体现着明显的羊群行为特征。
(一)受到政策影响较大,“政策市”特征明显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股市政策的出台。
政策常常左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走势。
当个人投资者发现自己有限的能力无法把握投资行为的可靠性时,就会向政府、专家等寻求心理依托,投资行为的前景愈不明朗,投资者的心理依托感就愈强烈,人类特有的认知偏差的弱点就会显现。
因而我国的个人投资者经常靠揣摩打听小道消息,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依据,“政策市”特征明显,短期投机成为个人投资者的操作理念。
同时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往往对政策信息表现出过度反应。
政策变化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
投资者获取信息渠道不可靠时,在股市中进行投资极易产生相互效仿的羊群行为。
理性羊群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投资者的信息获取不完全,或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基于声誉或报酬的考虑,而非理性羊群行为主要是基于一种群体心理的压力。
羊群行为使得各类投资者忽略私有信息,相互模仿投资决策,在上升的市场中盲目的追涨,越过价值的限度,制造股价泡沫;在下降的市场中盲目的杀跌,加深危机。
(二)信息披露不够公开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各种规章制度仍然不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在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和时机的选择上很随便,造成大量的小道消息和内幕信息流出。
在这种市场信息不确定的环境中,要及时掌握市场的相关信息需要高昂的成本,因而投资者最好的选择就是观察市场主力投资者的行为趋势来制定自己的投资决策,这在股市中就表现为很强的羊群行为。
(三)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很弱我国股票市场投资主体以短期投机行为为主,赌博心理严重,抗风险能力弱。
很多股票投资者企图从中获取超额回报。
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通过股票的买卖价差而获利,这类人多是进行短线操作。
成熟股市的投资逻辑是投资者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因为投资者看好公司的成长性和发展第5 / 8页前景,通过上市公司的有效运作,为社会创造增量财富,投资者获得公司长期成长带来的红利报酬。
据调查,我国个人投资者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为主,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收入,参与证券市场的时间普遍较短,股票投资意识很强,但投资经验相对缺乏,股市投入占家庭金融资产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很弱,投资者对投资股市的“情感依托”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