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及中亚各国_新丝绸之路_构建的战略研究_赵东波
新丝绸之路计划

新丝绸之路计划新丝绸之路计划,又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该倡议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涵盖了数十个国家,是一个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开放合作平台。
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基础和现代国际合作的需求。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贸易投资合作、促进人文交流等方式,新丝绸之路计划旨在实现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丝绸之路计划致力于打造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网络,以便更好地连接沿线国家,促进贸易和投资活动。
同时,该计划还将加强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区域互联互通。
在贸易投资合作方面,新丝绸之路计划将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
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共同开创经济繁荣的未来。
在人文交流方面,新丝绸之路计划将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这将有助于增强地区间的民心相通,促进文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将为沿线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同时,该计划也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合作机会,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新丝绸之路计划是一个开放、包容、合作的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这一倡议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机遇和福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希望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论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论证

2017年 5月 ,俄 罗 斯 驻 中国 大使 明确 提 出了 在 “一 带 一路 ”框 架 下 ,中俄 共 建 “冰 上 丝 绸 之 路 ”的设想 。同年 7月 4 13,国家主席 习 近平在 莫 斯科会 见俄 罗斯 总理梅德 韦杰夫 时表示 ,要 开展 北 极航 道 合作 ,共 同打造 “冰 上 丝绸 之 路 ”,落 实好 有关互 联互 通项 目。 【1]同年 11月 2 13,国家 主席 习近 平在 北 京 接 见俄 罗斯 总 理 梅 德 韦 杰 夫 时 又 指 出 ,要 做 好 “一 带 一 路 ” 建设 同 欧 亚经 济 联 盟 对 接 ,努 力推动 滨海 国际运输 走廊等 项 目落地 ,共 同 开展北 极航道 开发 和利用合 作 ,打造 “冰上丝 绸之 路 ”。 [21至 今 ,中俄 “冰 上 丝绸 之路 ” 的合 作 项 目,已成 为 中俄 合作最 大 的 ,内容最 为丰 富 ,合 作 规模 最大 ,合 作级别 最高 的项 目。
随着气 候条件 的变 化 ,北极 航道 的商业 价值 可
收稿 日期 :2017—12—24 作者 简介 :郭力 (1955一 ),女 ,哈尔滨 人 ,教授 ,博士 生 导师 ,从事 中俄 区域 合作研 究 。
回 e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边疆 经济 与文化 2018年第 2期
2018年 第 2期 (总第 170期 )
边 疆经 济 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2.2018 Genera1.No.170
俄罗斯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认知与政策选择

俄罗斯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认知与政策选择祖立超【期刊名称】《太平洋学报》【年(卷),期】2015(000)011【摘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俄罗斯作为中国推行“一带”的重要伙伴,国内学术界对俄对“一带”的立场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然而对俄如何看待“一路”倡议的研究却较为罕见。
本文主要从认知维度梳理俄权威智库、学者和媒体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看法、影响以及俄是否应参与其中的争论。
本文从考察研究中发现,俄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的大战略,对俄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俄政界及学术界因而对俄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表现出积极立场。
因此,在俄对“一路”持积极态度,且我国“一带”倡议与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取得重大进展的推动下,本文将对中国与俄罗斯加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的合作提出几点思考。
【总页数】9页(P64-72)【作者】祖立超【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815【相关文献】1.两岸行业协会合作战略与路径: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视角 [J], 徐晞2.印度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的认知、举措及中国对策分析 [J], 牛同;曲小康3.海上丝绸之路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 [J], 张镒;柯彬彬;苏欣慰4.国际形势、外交战略与政策选择--试论中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宏观外交战略与政策 [J], 杨闯5.印度"印太"认知及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J], 王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俄“冰上丝绸之路”战略合作背景下河北省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1引言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呼之欲出,特别是中俄两国领导人提出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为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
河北应紧紧抓住“冰上丝绸之路”带来的难得机遇,按照统筹规划、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开放合作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发展路径,着力推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2“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背景及战略意义“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亚洲和欧洲三大经济中心的北极航道,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
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2017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提出把北极航道和“一带一路”联系起来,打造欧亚地区新的交通格局。
2017年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等三条蓝色经济通道,标志着“冰上丝绸之路”正式纳入“一带一路”总体布局。
2017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表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落实好有关互联互通项目”。
4个月后,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梅德韦杰夫时,再次表示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2018年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1政治层面,增强合作往来,实现互利共赢友好的政治往来是国家间交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新形势下,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既有利于增强我国与俄罗斯的政治往来和政治互信,也有利于稳固和促进北极各国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从地缘层面看,我国不属于北极国家,但却是北极利益攸关体,尤其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对中国加入北极治理持相对保守态度,使得我国在参与北极事务时遇到不少障碍。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 陈思旭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边疆经济与文化
页码: 24-25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2期
主题词: 中俄两国;冰上丝绸之力;SWOT分析
摘要: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优势为双方有政治互信、开发北极的实践等基础;劣势有自然环境复杂、基础设施落后等;北方航道的战略价值符合中俄共同利益取向、两国在海上合作构想上的默契回应以及国际矛盾客观上有利于中俄北极合作的推进成为外部机会;北极国家的地缘政治博弈及北极理事会的忌惮和来自日本韩国参与北极开发的竞争称为外部威胁。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基础、挑战与路径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基础、挑战与路径一、基础1.1地理优势中亚地区作为亚欧大陆毗连的重要枢纽,地理位置奇特,处于中国、俄罗斯和欧洲之间,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这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数字丝绸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经济互补性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在市场。
中国的技术和资金可以为中亚国家在数字化领域提供支持,而中亚国家的资源和市场需求也可以为中国的数字经济进步提供机遇。
1.3政治互信中国与中亚国家长期保持着友好的政治干系,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干系。
这种政治互信为双方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同时,中亚国家也对中国的技术和经济实力有着较高的认可,允诺与中国共同推行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
二、挑战2.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亚国家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亚国家的网络遮盖率和宽带速度较低,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有限。
这对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提出了挑战。
2.2数字安全问题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需要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由于中亚国家在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薄弱,数字安全问题可能成为合作的瓶颈。
因此,中亚国家需要加强数字安全技术的培训和能力建设。
2.3政策协调与监管机制中国与中亚国家拥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这对数字丝绸之路的顺畅推行提出了挑战。
为了实现合作的无缝对接,中亚国家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三、路径3.1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可以通过技术救助和资金支持援助中亚国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中亚国家应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网络遮盖率和宽带速度,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
3.2推动数字产业进步中国可以向中亚国家引入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援助其培育和进步数字经济。
通过数字化转型,中亚国家可以提升自身经济竞争力,实现可持续进步。
3.3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双方应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机制建设,增进数字丝绸之路的顺畅推行。
可以建立定期的高级别对话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互域的专业能力。
新丝路战略与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与发展

新丝路战略与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新丝路战略逐渐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了与全球经济的严密对接,同时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新丝路战略的发展与背景新丝路战略,也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其发端源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
这一构想给我们的一个最大启示是:要把实现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愿望转化为务实的行动,推动以政策引导、市场导向、企业参与的方式实现区域联动,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新丝路战略具有的“发展、互利、共赢”等特点,推动了区域经济互补发展,也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新丝路战略的实现和成果新丝路战略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倾注,同时需要集中大量的财力、资源和技术力量。
这其中,我国政府提出了一些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支持新丝路战略不断向前推进。
一方面,在新丝路战略的建设中,我国不断完善海运、铁路、航空、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通信、控制、大数据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这都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扶持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的文化、技术、质量等综合竞争力,也是新丝路战略推进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在新丝路战略中还积极参与多边贸易机制,与相关国家和区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为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还积极扶持政府间和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利用贸易、投资、科技、教育等方式提高合作水平。
三、新丝路战略下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启示新丝路战略的发展,对于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此战略中来,深化国际合作,广泛开展经贸交流和技术合作,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为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全球化提供新的机会和平台。
新丝绸之路:从战略构想到现实规则

New Silk Road: From Strate_gic Concept to
Realistic Rules
作者: 赵龙跃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页码: 82-8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3期
主题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海上丝绸之路 区域合作
摘要:建设"新丝路"是涵盖经济贸易、金融投资、交通运输和人文科学等广泛议题的综合性区域合作倡议,是密切我国与周边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战略构想。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新丝路"建设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新丝路"战略不仅需要经贸互通和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建设,而且需要观念更新与规则构建等"软件"方面建设,以实现从"对外开放"到"塑造开放"的转变,使我国对外开放从"积极推进"发展到"自然融入"阶段,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实现战略对接 构建中俄合作新模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国际研讨会在莫斯科召开

实现战略对接构建中俄合作新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国际研讨会在莫斯科召开
朱建军
【期刊名称】《中亚信息》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6月24日,由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国际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自治区科技厅厅长、中科院新疆分院院长张小雷,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吐尔逊·伊不拉音,自治区外(侨)办副主任任新军等一行13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了研讨。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朱建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9
【相关文献】
1.国家战略对接视阈下中俄合作问题研究 [J], 姜振军
2.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与中俄合作 [J], 李建民
3.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合作研究 [J], 梁文豪
4.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合作研究 [J], 梁文豪
5.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途径初探 [J], 聂书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丝绸之路》概述

《新丝绸之路》概述
《新丝绸之路》又称为“一带一路”,是一个涵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新丝绸之路的国内路线主要经过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西北6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3省,广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5省,以及重庆和河南这两个内陆地区。
涉及的国家则包括俄罗斯、韩国、日本、北欧、德国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该倡议旨在通过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深化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新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入了沿线国家,同时,佛教、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化形式也得以在这些国家间传播与交流。
此外,新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路线。
历史上,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繁荣。
如今,新丝绸之路则承载着新的使命与愿景,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总的来说,《新丝绸之路》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倡议,它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也为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亚洲打造“新丝绸之路”

亚洲打造“新丝绸之路”
佚名
【期刊名称】《社会观察》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在复杂的欧亚大博弈棋局中,两个“王”非常容易辨认.一个是“管道斯坦”,另一个是21世纪“丝绸之路”上可能存在的多个十字路口。
【总页数】1页(P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34
【相关文献】
1.用现代化的丝绸之路打造新的亚洲世纪 [J],
2.从丝绸之路到新亚欧大陆桥——打造“新丝绸之路”金字品牌 [J], 林备战
3.打造“丝绸之路”新起点,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J], 张强
4.全景展示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和新丝绸之路的发展陕西传媒网精心打造丝路网及新丝路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 [J], 马磊;余诚忠
5.共建共享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通道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第三届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将于11月16-18日召开 [J], 杨锐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跨界民族与边疆治理问题研究

中国民族报/2015年/11月/20日/第008版理论周刊・纵深“一带一路”视角下的跨界民族与边疆治理问题研究刘稚建设“一带一路”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核心内涵在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地缘相邻、历史人文交往悠久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为战略依托,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区域安全新架构、地缘政治新格局,打造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平台。
我国拥有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有30多个民族跨国界而居;相关各国边疆地区地处“一带一路”建设的通道前沿和关键枢纽,既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同时也是国家间、区域间地缘经济利益、地缘政治利益、地缘战略利益交织、竞争的复杂地带。
在全球化、区域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周边国家边疆民族问题的外溢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及“一带一路”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有鉴于此,以国际视野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相关各国跨界民族及边疆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试就“一带一路”视野下跨界民族与边疆治理问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提出一些见解。
一、研究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对跨界民族和边疆治理问题进行分类指导从跨界民族与边疆治理的关系来看,我国拥有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从东北鸭绿江起,北至黑龙江、内蒙古,西至新疆、西藏,西南到云南、广西,在陆路边境地区有30多个民族跨国界而居。
作为世界上邻国和跨界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跨界民族与中国的边疆问题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是影响我国边疆治理的重要因素,族际政治、地缘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边疆问题和形势的面貌和走向。
然而,由于跨界民族类型不同、境外同一民族情况不同,族际政治、地缘政治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各国各边疆地区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有所不同。
在东北方向上,我国东北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三国接壤,有朝鲜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蒙古族等5个跨界民族。
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探讨

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探讨作者:李玉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全面贯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而且近年来,“丝绸之路”这一重要通道也为中亚经济合作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丝绸之路”又重新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要点。
前几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时就向中亚四国提出过共同建设地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构想,这一构想一旦实现,就象征着我国古老“丝绸之路”的重新再现,同时,这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伟大梦想。
与此同时,这也会为中国与亚洲其他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提供便利,对我国经济贸易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经济合作中图分类号: F11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96-20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密切,而且许多国家为了能够优势互补,纷纷都与其他国家建立“贸易通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为了从中亚国家扩大对外交往,便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各项经济贸易往来开始向西推进;而且从长远看来,中亚各国之间“新丝绸之路”的构架为中亚市场的拓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中亚各国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新丝绸之路”对促进产业升级、加速金融市场的推进具有显著意义。
下面,本文就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要素以及构建意义作深入探讨。
1 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意义中亚各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带是欧亚大陆的核心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的决胜点。
新丝绸之路与新海上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与新海上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一. 新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与构想21世纪以来,中央先后部署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西部地区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丝绸之路复兴的前景日渐光明。
2005年,“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召开,两年一度的国际论坛成为我国推进丝绸之路复兴的重要多边舞台。
2007年,我国与中亚七国1计划共同投入192亿美元建设“现代丝绸之路”。
2008年,我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中亚四国联合发起丝绸之路区域项目,共有19个国家响应,各国在日内瓦签署意向书,决定再为复兴丝绸之路投入430亿美元。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首先,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
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
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
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 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1/4。
此外,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
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
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
其次,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
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
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
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
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计划”——亚欧中心跨区域发展中美倡议比较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计划”——亚欧中心跨
区域发展中美倡议比较分析
李兴
【期刊名称】《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文章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目的、规划、规模、产生动因、在本国战略体系中的位置、对外开放度及对于俄罗斯和蒙古的态度等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和相似之处,揭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共同发展、多予少取、共同担当为义利观,与霸权国家力推的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服务于地缘政治为深层目的的“新丝绸之路”有着本质的不同.
【总页数】5页(P63-67)
【作者】李兴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0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5
【相关文献】
1.“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计划”——亚欧中心跨区域发展中美倡议比较分析 [J], 李兴;
2.渝新欧:亚欧互联互通的骨干大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动脉 [J],
3.亚欧中心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比较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和"新丝绸之路" [J], 李兴
4."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RCEP机制比较分析r——兼析其中的大国因素 [J], 李兴
5.加强区域物流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J], 郑小新;车海龙;关拥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欧亚19国重振丝绸之路

欧亚19国重振丝绸之路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来自中国、伊朗、俄罗斯、土耳其等共19个欧亚国家的交通部长2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签署协议,复兴古代的“丝绸之路”和其他的一些欧亚大陆通道。
项目计划斥资430亿美元,预计于2014年前完成。
430亿美元资金已有一半到位,主要来自各国政府资金和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
【总页数】1页(P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3
【相关文献】
1.重振丝绸之路(下):中亚五国对新亚欧大陆桥的运作 [J], 郑汝俭
2.亚欧中心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比较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和"新丝绸之路" [J], 李兴
3.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共建欧亚共同经济空间 [J], 李新
4.俄罗斯对“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接的态度以及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J], 王宪举
5.再望西安国际金贸中心建筑形象重振欧亚丝绸之路昔日之雄风 [J], 耿长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入WTO与图们江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加入WTO与图们江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赵东波
【期刊名称】《人口学刊》
【年(卷),期】2001(000)006
【摘要】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又主要表现为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而这两方面的竞争,最终都集中到人才的竞争.加入WTO 后,外商大量到中国投资,对我们最大的威胁,首先是对人才的争夺.随着跨国投资实行本地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外商都把挖掘本地人才作为投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揽人才,使其集合优势更为突出.而我们还没形成有效的与其争夺人才的机制,人才的大量流失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种白热化的人才争夺大战,应当有明晰的认识,早作筹谋,改进制度、完善投资环境和吸纳人才是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赵东波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61.9
【相关文献】
1.图们江地区开发战略实施:约束与进展 [J], 孔德涌;周元
2.重庆市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横向比较及对策--京、沪、川、陕、苏、渝人才资源
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J], 陈文权
3.区域开发战略比较研究──珠江三角洲与图们江地区开发比较 [J], 南颖
4.论珲春——图们江地区的开发战略 [J], 张作荣
5.图们江地区产业开发战略研究 [J], 丁四保;王莲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战略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战略研究赵树梅【摘要】In the"west open"ideological guidelines,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exis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conomic Belt,the realization of interconnection is the key. Taking the success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s as the reference,the interconnec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in breadth and depth. Interconnection in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and very extensive. So,the positioning of the Silk Road study area should be define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Central Asia and West Asia count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y,finance,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trade and energy cooperation,standards,rules,etc. Namely,based on the existing infrastructure,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nfrastructure,and build the three-dimensional thoroughfare. While deepening the interconnection in trade,we should explore the interconnection channel of trade with the help of new business types. We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industrial cooperation,and try to lunch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o guarantee the interconnection in industries,infrastructures,trade and energy,the related countries shoul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realize the interconnection of regulations and rules,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for the strategy of interconnection.%在“向西开放”思想指引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运而生。
合作共赢:打造东北对外开发新门户

合作共赢:打造东北对外开发新门户
赵东波;栾春梅
【期刊名称】《东北亚论坛》
【年(卷),期】2007(16)6
【摘要】2007年9月2日,"第三届中国.吉林东北亚博览会"在长春隆重召开。
此次博览会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高度。
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
东北亚区域合作发生在全球化浪潮的新时期,它注定是平等的、合作的、一个开合有力、共同参与的平台,它足以让各方平等交往、良性合作、平和竞争。
在此次"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金融合作与投资发展论坛"上,首次公布建立吉林省"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此举将创立我国内地对外开放新模式。
【总页数】4页(P27-30)
【关键词】长吉图;先导区;合作;共赢
【作者】赵东波;栾春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3
【相关文献】
1.科技促进振兴合作实现共赢努力把东博会打造成东北亚区域创新发展的平台 [J], 宋铁瑜
2.战略联盟,合作创造新机遇——大连机场在与26家机场合作共赢中完善东北亚门
户枢纽 [J], 王子鸾
3.小微创业新时代合作共赢我信赖——中国电信山东公司为创业者打造合作共赢市场环境 [J], 张巧丽
4.促进交流合作共赢——2012全国十六城市开发公司经理年会召开——一场合作共赢的盛会——2012全国十六城市开发公司经理年会在重庆召开 [J], 陈丽
5.共建共享共赢开创资源合作开发新模式——在中俄博览会东北亚矿业合作会议上的致辞 [J], 孙瑞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RTHEAST ASIA FORUM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战略研究赵东波李英武[摘要]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创新的大合作模式使重现古老丝路辉煌、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得无比真实。
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欧亚大陆地缘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中亚;新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合作[中图分类号]F114.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11(2014)01-0106-(7)[收稿日期]2013-11-0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AZD104)[作者简介]赵东波,吉林大学《东北亚论坛》编辑部编审;李英武,吉林大学《东北亚论坛》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编审。
(长春130012)始于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开辟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便利通道,也培育了连绵不断的欧亚经济合作带。
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创新的大合作模式使重现古老丝路辉煌、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得无比真实。
再次以全新的地缘、经济、政治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要构建一个以中国为纽带的全球性贸易体系,既有陆上“新丝绸之路”,也有海上“新丝绸之路”,当然也包括空中的“新丝绸之路”。
这一计划运行的终极结果,将会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而构建国际政治、文化新秩序。
陆上“新丝绸之路”计划是打通北线和中线,南线将来有望打通到伊朗,即使陆上打不通南线,那么由海上“新丝绸之路”计划作为补充,影响不了全局。
中国提倡的这条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立足于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建设。
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欧亚大陆地缘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2014年第1期总第111期No.1,2014TotalNo.111NORTHEAST ASIA FORUM一、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布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所涉及区域总人口30亿,几乎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扩大我国向西开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现实考量。
中国处在东亚与中亚之间,太平洋到印度洋之间。
“新丝绸之路”地跨亚欧两大板块,连接着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影响范围涉及东亚、中亚、西欧等区域。
“新丝绸之路”作为著名的国际联运大通道——“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的东西“大动脉”,而且也成为连接沿线各国城市的纽带。
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大领域,具有互利共赢合作的巨大潜力。
[2]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一些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也希望能够借中国“快速发展的东风”,搭上上海合作组织这辆多边合作的“快车”,谋发展,图繁荣。
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希望通过发展“五通”,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东亚、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域大合作,造福于处在该经济带的各国人民。
未来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开始,从自然地理环境看,可分为五个次区域:首先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
这是与中国西部边界山水相连、陆路相通、民族跨界而居的地区,也是目前与中国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地区,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和资源供应地,也是中国商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和投资密集区之一。
中亚国家也看重与中国的合作,期待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国也有条件通过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合作,使五国经济与中国经济的互补优势得到充分开发,从而达到共赢共兴的目标,因此这也是该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区域。
其次是伊朗、伊拉克、约旦、叙利亚、沙特、土耳其等国。
以油气能源生产和出口为主,能源经济相对发达,但却面临如何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的问题,它们期待通过与中国合作发展其他产业及农业等,这一地区也是中国产品销售的潜在市场和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
第三是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以及东欧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等国。
这些国家处在欧亚地理交接线及其邻近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也较单一,其国家外交方向选择上更多倾向与欧盟逐渐实现经济一体化,与东亚和西亚的合作现在属于次要和辅助地位,未来有望适当提升东向外交与合作地位,以保障从东西两个方向都能获利。
第四是俄罗斯。
俄罗斯作为丝绸之路的局部路经国家,也是这一经济带的组成部分,但俄本身就是独立的地区中心,且与中亚、高加索和西亚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其有着特殊影响力。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考虑到俄罗斯因素,应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和中亚、西亚战略形成自然衔接。
第五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三国与中亚地区的关系及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阿富汗问题的解决,如果阿富汗和平进程顺利,则三国与中亚的经济合作也将提速,相反则可能长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战略研究107NORTHEAST ASIA FORUM期陷入松散甚至若即若离状态,难以深入参与该经济带建设。
[3]从陆路走势上看可分为两个“新丝绸之路”走廊:一条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规划建设问题。
巴基斯坦地理位置堪称“交通要道”,具有重要地缘优势。
2013年上半年,中巴两国高层互访后,双方启动“中巴经济走廊”规划建设事宜。
7月,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访问中国,两国公布了《关于新时期深化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共同展望》,双方一致同意,启动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相关工作。
双方正式宣布,将在爪达尔港和喀什这条约2000公里长的通道上,通过修建铁路、公路等,建立一条“中巴经济走廊”。
关于这一经济带问题,2013年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巴基斯坦参议院发表的演讲中提出:“中国愿与巴方一道,加快推进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并积极探索和制定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促进南亚、东亚互联互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不断拉紧中巴利益纽带,为本地区国家间开展合作提供示范。
”这条走廊使中国南方省份经新疆与南亚区域连接,也通过中国南方省份使东南亚区域国家越南、柬埔寨、泰国与南亚区域的陆路交通连接起来。
这将是中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一个新的经济走廊。
另一条是“环阿尔泰经济走廊”的规划建设问题。
这条经济走廊东端起始于俄罗斯远东太平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港。
中间经过中国东部省区黑龙江、内蒙古,经过蒙古国乌兰巴托、科布多,再经过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到达西端哈萨克斯坦里海明港阿克套。
在那里,与“欧洲—高加索—中亚运输走廊”的欧洲丝绸之路相连接。
由于这条经济走廊连接着环阿尔泰山脉的中—俄—哈—蒙四国,这条草原丝绸之路走廊将环阿尔泰山脉的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四国连接起来;经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将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与东北亚区域国家连接起来;将西太平洋、欧亚草原、里海连接起来。
“中—俄—哈—蒙环阿尔泰次区域”合作向东延伸到远东太平洋区域,向西延伸到“中亚—南高加索”区域。
这条运输走廊的建设,将有利于哈萨克斯坦国东哈萨克斯坦州发挥已有的铁路基础设施优势,通过铁路连接,实施跨境运输;有利于蒙古国的发展,使其成为连接中亚与东北亚两大区域的经济走廊;有利于促进中国北部省份的国际贸易合作的便利;有利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使俄罗斯远东与中国、朝鲜、韩国东北亚经济体贸易关系更加便利。
“中巴经济走廊”和“环阿尔泰经济走廊”的战略规划都将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与蒙古、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泰国周边国家间区域经济合作的便利化,符合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合作组织精神理念。
[4]根据丝绸之路沿岸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条件和需求,未来的经济带实际将包括若干专业“带”,如交通运输带、能源供应带、信息交换带、科技合作带、商品贸易带、农业开发带、旅游发展带、安全保障带、政治互信带等。
这些专业“带”的建设可以同步推动,也可在时间上有先后,做到根据条件成熟度和参与国的积极性和接受度,“能做什么就做什么”,逐领域、逐层次推进其建设。
正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回应习近平主席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议时所提出的,可以率先建设“信息丝绸之路”。
[3]二、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面临的挑战、机遇及战略定位中国应从战略顶层设计方面加以规划,必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提出为契机,发挥东北亚论坛2014年第1期108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战略研究109主导作用,同沿线国家合作解决相关问题,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及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与中亚地区更好地发挥建设性作用争取更为有利的地位。
同时,也为促进我国东中西部互动、构建我国能源安全体系西翼、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西部地区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但中国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的建设目前还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4]首先,俄罗斯、美国、西欧以及日韩等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对我们构成现实挑战。
其次,新疆还面临国内东南沿海等内地发达省区的激烈竞争。
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陆路大通道,陆路通道的不利条件远大于海上通道,尤其是跨境国家之间的运输协调复杂而困难。
第四,俄白哈关税同盟对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尤其是双边贸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五,中亚地区恐怖活动的蔓延、跨国犯罪、贩毒及2014年阿富汗撤军后的政治安全等都将对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4]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克服困难、逐步推进的过程。
推进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三个阶段。
就目前及未来10年的情形而言,范围上不宜过大,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并借助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CAREC)进行合作更为实际可行,可考虑中国、俄罗斯及中亚五国(2+5)的模式。
上合组织是我国实现中亚战略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倚重和发展上合组织,使其在中亚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是我国中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5]CAREC是活跃在中亚地区经济合作领域的多边机制之一,在推进经济合作议程的实施方面,已走在其他地区多边经济组织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