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旅游者行为
第三章 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教案
第三章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教案【主要内容】第一节游客购买行为模式一、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概述二、不同学科的购买行为分析模式第二节影响旅游购买行为的因素一、文化因素二、社会因素三、个人因素第三节旅游购买行为过程一、旅游购买行为中的角色二、旅游者的购买决策过程【目的要求】1.了解影响旅游购买行为的因素;2.了解团体市场的组织机构购买行为的特点3.熟悉游客购买行为模式;4.掌握旅游购买行为决策过程。
【重难点】1.影响旅游购买行为的因素;2.三种游客购买行为模式。
【讲授内容】第一节游客购买行为模式一、刺激反应模式行为科学认为,人的消费购买行为是人的内在要素在受到外部因素刺激下,所做出的相应反应的结果,可以把这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过程建立一个“刺激,反应”模式来反应。
在企业未了解旅游者以前,旅游者对企业来说就是一个黑箱,对于影响旅游者内在的要素及决策过程的规律一概不知,仅仅知道该黑箱在接受来自外部的环境刺激和企业的营销刺激时,比如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表现在旅游者接受外在刺激后所做出的一系列购买决策上。
二、“需求,动机,行为”模式“需求 , 动机 , 行为”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构建了旅游者的购买行为模式。
认为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再引起行为,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及购买行为构成了一个旅游购买活动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三、边际效用模式边际效用模式是把经济学里面的边际效用原理用于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按该模式,假定旅游消费者是理性的“经济人”,在消费中总把货币支出投放到边际效用最大的商品购买中去,以使得自己所获得的总效用的最大化。
服务性消费和旅游消费同时有着较高的收入弹性,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对旅游消费的方面支出会有较高幅度的继续增加,同时也推动着旅游消费产品往更高层次发展。
第二节影响旅游购买行为的因素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购买决策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影响游客购买行为的因素,划分为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因素四个类别,而这四个类别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第3章 旅游者行为
国内旅游者 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
总结:关于旅游者的划定标准
指标
是否跨越国境 时间(1年、6个 月和24小时) 目的
划定的类型
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划定居民、游客、旅游者、一日 游游客等的标准 区分旅行者与旅游者或者游客 西方国家的标准、我国的要求 (10公里以上才是游客)
距离
下列人员是否属旅游者:
行,时间不超过十二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地获得经济利
益。
国内游客又可以分为两类: C 、国内旅游者 ――在访问地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
留一夜的国内游客。
D 、国内一日游游客 ――未在访问地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
的国内游客。
判断:下列出游目的中,哪些属于旅 游者?
娱乐、工作、健康、探亲、商业、
国际游客又可以分为两类: C、国际旅游者 ―在访问国家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
中至少停留一夜的国际游客。
D、国际一日游游客 ―未在访问国家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
施中过夜的国际游客。
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
空间要素
离开住地
旅游目的地
5
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
国血统华人)。
(2)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3)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3. 国内(过夜)旅游者:是指国内居民离开常 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 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旅游者不包括七类人员: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 领导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 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旅游地理学(第三版)03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力
年龄
旅游偏好
职业 学历
3THIRD 决策行为 — 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现实机会
可达机会X
H11
H12
H13
H14
H15
H21
H22
H23
H31
H32
H33
H24
H25
H41
H42
H51
H52
… H1n … H2n
感知机会Y
…
… …
Hn1
Hn2
Hnn
3THIRD 决策行为 — 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1FIRST 旅游者 — 定义— 国内定义
2.入境(过夜)旅游者
指入境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入境一日游游客
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过夜)旅游者不包括下列人员:(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 随行人员;(2)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以及随行的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 者;(3)常住我国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4)乘 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5)边境地区往来 的边民;(6)回内地(大陆)定居的港澳台同胞;(7)已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 已出境又返回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8)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旅游市场营销第三章 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那么,东京迪斯尼乐园是如何实现并长期保持其高水准服务质 量的呢?
变“有形的服务”为“有心的服务”
一天,一对老夫妇抱着一个特大号毛绒米老鼠(卡通毛绒玩具) 走进我们餐厅。虽然平日里可以见到很多狂热的迪斯尼迷,但 眼见抱着这么大毛绒米老鼠的老人走进餐厅还是第一次。
我走到他们身边与他们打招呼:“这是带给小孩儿的礼物吗?”
看着他们满意地离去,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为自己 有机会在这里为客人提供服务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这是东京迪斯尼乐园一名餐厅服务员的自述,从中我们不难体 会到东京迪斯尼乐园所提供的服务绝非形式上的,单凭工作守 则可以规范的服务。如果只是为了给客人提供用餐服务,那么, 她所要做的也许只是工作守则中规定的内容。例如:如何对客 人微笑、如何倒酒、如何上菜等。
听老妇人这么一说,我赶忙在两位老人中间加了一把椅子,把 老妇人抱着的毛绒米老鼠放在了椅子上。然后,又在订完菜以 后,想象着如果两位老人能和小孙子一起用餐该多好啊!就在 毛绒米老鼠的前面也摆放了一份刀叉和一杯水。
两位老人满意地用过餐,临走时再三地对我说:“谢谢,谢谢! 今天过的太有意义了,明年的今天一定再来。”
众所周知,日本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可谓“苛刻”。一 次不尽人意的服务即意味着永远失去了再次为她乃至她周边的 人提供服务的机会。在如此严酷的经营环境下,面对日平均 6 、 7 万游客 ( 这个数字在中国也许并不算多,但在国外,在日本 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 的重压,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服务可谓近 乎完美。
东京迪斯尼乐园赋予了员工自主判断并采取行动的 权利与责任。这意味着面对客人,东京迪斯尼乐园 的所有干部员工是平等的,负有同样的权利和责任。 东京迪斯尼乐园相信自己的员工,并鼓励他们在别 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采取行动,勇于承担责任。 事实证明,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和运用最终不仅使东 京迪斯尼乐园的服务成为传说,更使迪斯尼崇高的 经营理念成为现实。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成功是情感 经营价值的真实写照。理解情感经营的内涵,并在 日常经营工作中加以实践应用吧!
03章 旅游者行为
信息资料,这些渠道包括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 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第三步是评价对比,旅游者对收集到的信息比较 和评判,对各个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路线和旅 游方式进行选择并作出决策。
第四节 旅游者的可分为大、中、小三个尺度
2、最大效益原则
•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时倾向于追求在资金和闲暇时
间限制下的最大旅游效益.这种效益受感知环境 限制。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交通时间和游玩时间的比 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作出旅游决策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以便消除感知环境差异 •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 B,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
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是以后,最求高一 级的需要就成为继续奋进的动力。 •在某一个时刻,可能存在好几种需要,但各类需 要的强度,不是均等的。 •这是研究旅游动机的基础,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 后,就自然而然地追求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机 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生理要求后提出来的。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旅游者
• 一、国际上的定义 • 1.国际旅游者: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旅
• 1. 2. 3. 4. 5.
游者定义是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 具体内容如下: 下述几类不属于国际游客: 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它国家的人 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隶属于上述分类的任何个人 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工人 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
游地旅游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最著名的几个城市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次数与所有重点城市接待人
旅游者行为
由于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源于实际观察,为 旅游动机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
27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自我实现 自我意志需要 (即自尊、地位)
社交需要 (即感情、爱情、友谊)
安全、需要 (即安全、保护)
基本需要 (即食物、水、空气)
此定义存在的问题: 至少逗留24小时——旅游者 小于24小时——游览者(短途旅游者) 逗留一个月、半年?一年?上限是多少?
13
联合国的规定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各 国基本采用这一标准来统计外国旅游者 或其他观光者数目。不过在执行中又有 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如美国劳工统计局 把离开本州一个晚上为了度假而旅行的 人也算进去,但不包括为业务和会议旅 行的人。西班牙1978年接待了外国游客 4000万人次,90%来自于欧洲国家,其 中不少是当天往返的,也统计进去。
者”的规定,尽管作了多次调整,许多国际学 者仍持有不同的看法。如英国的H·罗宾逊在 《旅游地理学》一书中,曾对“旅游者”的定 义提出了修正意见。他认为:“旅游者应指这 样的人:它从一个地方旅游到另一个地方,许 多甚至大多数旅游者是旅行到一个目的地地方, 并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我国对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11
到一个国家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其旅 行目的以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
宗教、体育运动等的消闲活动和工商业务、 探亲访友、公务出使、出席会议等。
Tourists (旅游者)
二者统一于
Excursionists
(短途旅游者)
Visitors (游客)
12
罗马会议规范的特点: ——规定了旅游者、游客及旅行各自的技术界定; ——便于综合统计和分类统计; ——游客的界定不以其国籍而定。
旅游营销与策划第三章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
旅游营销与策划第三章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是指对旅游消费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决策旅游行程、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消费决策等方面的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深入理解,旅游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市场细分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决策过程包括五个阶段:需求识别、信息、评估比较、购买决策和后续行为。
需求识别是指旅游消费者意识到自己有旅游需求以及对旅游目的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信息是指旅游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旅游目的地、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包括亲身体验、口碑传播、媒体报道等。
评估比较是指旅游消费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估和比较,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购买决策是指旅游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并实际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
最后是后续行为阶段,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和重购意愿进行评估。
其次,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内因包括个体的人口统计特征、个体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特征。
人口统计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收入、教育水平和职业等因素。
心理特征包括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知识和价值观等因素。
行为特征主要包括旅游经验和旅游决策风格等因素。
外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和旅游支出能力等因素。
市场环境因素包括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和价格以及竞争对手的行为等因素。
最后,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市场细分是指将旅游市场按照其中一种标准进行划分,以便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并为他们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
市场细分可以按照地理位置、个体特点、行为特征和需求特征等进行划分。
地理位置细分可以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区域划分,例如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基本层次:游览观光。
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 专门层次
• 休养、疗养旅游
• 出席会议 • 宗教朝拜:如伊斯兰教圣地沙特的麦加 • 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
专业活动。 相互关系: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 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Company Logo
二、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
中尺度空间范围:省内、地区内。 小尺度空间范围:县(市)内、风景 区内。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Company Logo
第五节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资源个体的评价
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宾馆选址
Company Logo
第三节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从旅游决策的角度,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
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旅游目的 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议旅游、商务 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 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者本人完 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协商作出,如 各种形式的自费旅游。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二、普雷德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1967年,普雷德提出一个度假者决策行为矩 阵,矩阵中,H11至Hnn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 地。显然,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 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 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真 正候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2.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 小时而少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 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 或宗教。 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以目的在旅 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生态旅游》第三章 生态旅游者
主讲:王荷英 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
第三章
本章主要内容:
生态旅游者
一、生态旅游者概述
二、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三、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第一节 生态旅游者概述
一、生态旅游者概述
1. 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旅游者:指除了为获得有报酬职业外, 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常住的国家去 访问的任何人。(1963年联合国罗马国际 旅游会议) 旅游者:除了为获得有报酬职业以外的任何 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人 。
2. 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特点
(1)环 保性
(4)替 代性
特点
(2)知 识性
(3)参 与性
(二)保护性旅游行为层次与阶段
专门层次——保 护自然 天堂(Nirvana)——“天人合一” 的人间仙境 怀旧(Nostalgia)——怀念人类 的童年 自然(Nature)——回归大自然
提高层次——学 习自然
都 市 人 口
新 西 兰
结论:世界上的生态旅游者主要以发达态旅游者与国内生态旅游者的联系:
(1)中外旅游史揭示出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
旅游目的地总是先近后远,旅程是先短后长,旅游人
数是先少后多,旅游经营活动亦由简到繁。
(2)从经济的作用上来说,其旅游消费都对旅居国或
三、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1. 按生态意识为标准进行分类 严格的生态旅游者 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组织性生态旅游者
介于严格和一般生态旅游者之间的“组织性”生态 旅游者
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严格的生态旅游者
多重目的的旅行 短途旅行 较大的团队 希望获得服务 重视解说性资料
生组 态织 旅性 游 者
强烈的保护意识和行 为
旅行途 中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课件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一、国际上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
1、国际旅游者 到另一个国家旅行的人,其目的是:
①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 ②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的乘客 ③逗留时间<1年的外国商业、企业人员,外国雇员、
短暫停留的侨民等。
2、国内旅游者 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小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 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海外游客: >24小时 海外旅游者
来华旅游
的外国游
客。
<24小时 海外一日游游客
国内游客: >24小时 国内旅游者 在国内其它
地方旅游的
我国大陆居 <24小时 民。
国内一日游游客
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三、标准衡量
国内游客的分类 国内旅游者:至少停留一夜 最长不超过6个月 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常驻地10公里6小时以上24小时内;
二者统一于
Excursionists
(游客)
(短途旅游者)
6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罗马会议规范的特点: ——规定了旅游者、游客及旅行各自的技术界定; ——便于综合统计和分类统计; ——游客的界定不以其国籍而定。
此定义存在的问题: 至少逗留24小时——旅游者 小于24小时——游览者(短途旅游者) 逗留一个月、半年?一年?上限是多少?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2. 罗马会议的规定 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 业外,基于任何原因 到一个不是自己常住 的国家访问的任何人
Tourists
到一个国家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其旅 行目的以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
3第三章 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学习目的: ●熟悉旅游者购买
行为的概念及类 型 ●了解研究旅游者 购买行为的刺 激——反应模型 ●掌握影响旅游者 购买行为的主要 因素 ●熟悉旅游者的一 般购买决策过程 及对新产品的购 买决策过程
基本内容: 旅游者购买行为概述 ●旅游者购买行为的概念 ●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类型 ●旅游者行为模式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 ●文化因素 ●文化/次文化 ●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旅游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 ●旅游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 ●旅游者购买决策的一般程序 ●旅游者对新产品购买决策分析
这三个变量相互依存、相互发生作用。
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类型
(一)根据旅游者购买目标的确定程度与决策行为分类:
1、全确定型:也称例行反应行为类型(Routine response behavior),是指旅游者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前,就已有明 确的购买目标和具体要求,
2、半确定型:也称有限度解决问题行为类型(Limited problem solving),是指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有大致的购买 意向,但具体目标和要求不明确,他们需要经过对同类旅 游产品的比较选择后才能做出购买决策的购买行为。
到职业、收入、教育、价值观和居住区域等多种因素 的制约。 ⑷人们能够在一生中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归属,既可 以迈向高阶层,也可以跌至低阶层。
案例:时尚标签里的中等收入阶层 房子:月薪1万元左右,当然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
住房。与此同时,还会比较讲究住宅的舒适度、房间 的个性化布置及品味。他们总是热衷于购买房产,用 于自住或投资。 车子:有一辆进口车或至少一辆奥迪、帕萨特档次的 国产轿车。在这里,车已不仅是代步的工具,更是一 种喜好或习惯,出行“不开车就难受”。 股票:股票是他们投资最大的方向之一,中产一族通 常不太关心时政,偶尔关心也只是注意时政对所持股 票的影响。 笔记本:闲时听歌看碟,忙时收发信件或调用文件, 笔记本电脑随时都会派用场。 名牌:不但是名牌,而且最好是那种普通人听上去生 僻的休闲品牌,并不十分追求潮流,但非常讲究质地。 看上去很普通,但价格很贵,且衣着注重细节。一般 很少穿西装,通常西装领带俱全拎着公文包的人只会 出现在地铁里。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闭环状路线旅游。 避免走回头路
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②在暂住地附近旅游。
旅游者的这种行为特征使得某些位置相距不远的大居 民点和旅游点之间的较小居民点得不到或得到很少的旅游 经济效益。
关于需要,目前最有影响的是亚伯拉罕· 马斯洛 (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它是研究旅 游动机的基础。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基本的生理需要---衣、食、住等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受伤害、免于受
剥夺、免于失业等。
社会的需要---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旅游者
1、国际(入境)旅游者
2、出境旅游者 3、国内旅游者
1、国际旅游者
--国际常见定义
最早关于国际旅游者的定义是1937年由国际联盟 (League of Nations)统计委员会提出的。 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又称 罗马会议),在1937年国际联盟定义的基础上提出 了“游客”(visitor)、“旅游者”(tourist)和“短 途旅游者”(excursionist)三种人。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的定义。 1970年,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纳了这个定 义。 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旅游者定义是1976年联 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
第3章 旅游者行为
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 一、旅游需要分析
• 旅游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 部动因或动力。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
• 普洛格(Plog,1974)提出的旅游动机模型是学 界最广泛使用的模型之一。 • 普洛格关于旅游动机的理论是与旅游者人格(个 性)分类结合在一起的。
• 尽管普洛格理论为理解旅游者提供了一
获得报酬的人。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
返的人不属于游客 。
• 国内官方定义 • 游客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入境游客) 和国内游客: • 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 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入境游客
入境(过夜)旅游者:入境游客中,在我
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 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一日游游客: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 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
• 国际游客中,那些居住在巡游 船上上岸游览的乘客属于?
• 二、国内官方定义
• 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 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 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 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其连续
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
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
(2)替代性
当游客从A向B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 B一样性质的旅游地C,从而产生替代作用,引起游客原
定终点的替换。
替代性起两种作用:一是节省交通费用;二是起过
滤器作用,它导致地点上的置换,减少了长距离的相互
作用。
(3)可达性
①一般遵从空间作用的距离衰减规律,距离越长,
产生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
(三)专门层次: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添加标题
预订和支付:预订机 票、酒店、门票等, 完成支付
添加标题
行前准备:准备行李、 证件、行程规划等
添加标题
旅行体验:体验旅游 目的地的风土人情、 美食美景等
添加标题
反馈和分享:分享旅 游体验,为下一次旅 行提供参考
旅游者行为的引导和管理
第五章
旅游者行为的引导
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包括行程安排、景点选择等 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旅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提高旅游者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引导旅游者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和误解
旅游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的特点
季节性:旅游 者行为受季节 影响,如夏季 避暑、冬季滑
雪等
地域性:旅游 者行为受地域 影响,如去海 边度假、去山
区徒步等
目的性:旅游 者行为有明确 的目的,如观 光、休闲、探
险等
群体性:旅游 者行为具有群 体性,如家庭 出游、朋友结
伴等
消费性:旅游 者行为具有消 费性,如购买 纪念品、品尝
当地美食等
体验性:旅游 者行为注重体 验,如参与当 地文化活动、 体验当地生活
方式等
旅游者行为的规律
季节性:旅游 者行为受季节 影响,如夏季 旅游者多选择 海滨、山区等
避暑胜地
周期性:旅游 者行为具有周 期性,如节假 日、周末等旅
游高峰期
地域性:旅游 者行为受地域 影响,如不同 地区的旅游者 对旅游目的地
增长见识:了解不同文化、历 史、地理知识
社交需求:与家人、朋友共度 美好时光
自我实现:实现个人梦想,挑 战自我极限
旅游者行为的决策过程
添加标题
第三章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
三、个人因素 年龄与性别
生理、心理特征、人生经历、收入水平
职业
职业不同,在购买中呈现出职业性的行为规律和特征
个性和自我概念
个体的行为方式稳定持久地发挥作用的各种个人素质的综合
经济状况
决定个人和家庭的购买能力的大小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
二、购买决策过程 作出决策
旅游者经过产品评估形成购买意图后,即将做出购买决策和 实施购买行为,这是旅游购买行为的中心环节。
他人的态度 评估选择 购买意图 可预期的环 境因素
方案评价
意料之外的 变故
第三节 旅游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
二、购买决策过程 购后行为
宣传 向旅游企 业索赔 采取 公开 行动 诉求法律 求补偿 向旅游机 构投诉 抵制购买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
二、社会因素 家庭
• 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型 夫妻家庭——由丈夫和妻子两人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由夫妻及其孩子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家庭中既有父母又有孩子的家庭,夫妻作为主 干成员 联合家庭——家庭中有 “四世同堂”或子女成家之后依然共 同生活在一起所形成的家庭组合 • 影响人们对某旅游商品或事物的态度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
二、社会因素 家庭
• 家庭决策方式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家庭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的民主气氛灯都会影响到旅游购买行为 家庭权威——丈夫决定型、妻子决定型、自主决策型、协商 决策型 购买风险——风险大,支出高,共同决定;反之,自主决策 商品的类型——不同家庭成员对不同类型商品的决策权不同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
四、心理因素 旅游需求
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空巢”——年纪较大夫妇,与子女分居
07
独居的未亡人——年老、单身
家庭生命周期
社会因素
地位与角色
一个人的购买行为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去符合自己的地位和角色。营销者应充分重视购买者的地位和角色,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具有角色和地位上的象征意义,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之外部因素
文化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之外部因素
半确定型(有限度解决问题行为型)
全确定性(例行反应行为型)
不确定型(广泛问题行为型)
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类型
根据旅游者购买目的的不同,可分为:
观光型
娱乐消遣型
文化知识型
公务型
医疗保健型
01
03
02
04
05
06
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类型
01
情调型
02
节日型
03
时尚型
04
娱乐型
根据旅游者购买兴趣划分为
当日往返旅游购买行为
短程旅游购买行为
远程旅游购买行为。
按照旅游者购买的参与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
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类型
习惯型 (2)理智型
经济型 (4)冲动型
想象型 (6)不定型
疑虑型
根据旅游者性格特点的不同 分为
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类型
B
D
A
C
按旅游者购买目标的确定程度与决策行为划分为:
四、消费者购买行为特点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旅游购买者 文化因素 政治因素 自然环境与交通因素 经济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外部因素 社会因素 社会阶层 西方社会各阶层旅游购买行为特点比较(见下表):
旅游者及旅游行为
收入与需求的关系:
一般而言,个人(或家庭)收入的增长,是与 旅游需求的增长成正比关系。 D=f(I) I 个 式中: 人 D=f(I) 收 D是旅游需求 A 入 I是收入 f是旅游需求函数. 图中的A是临界点 D--旅游需求 ---临界系数1. 88
美国旅游资料中心、美国调查统计局调查结果 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统计结果
个性心理倾向 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 个性心理 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 个性心理特征 人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概念等) 心理状态
• • • •
心理过程 ( psychology process) 心理倾向 (psychology tendency) 心理特征 (psychology charactrerstic)
影响旅游行为产生的因素
{教学难点}
旅游行为产生机制;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的区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者概念的各种界定 第二节 旅游行为的产生 第三节 eption of tourism)
请大家阅读教材77-87页后,1、
第三章 旅游者及旅游行为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国外对旅游者的统计口径差异,掌握 我国对旅游者的界定,明确统计意义上的旅游 者与实际的旅游者之间在概念上的差异; 2、掌握旅游行为产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旅游行为过程及其主要特征,以及这 些特征对旅游经营者来说,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重点}
实际上,旅游者的一次旅游活动,
往往是多种旅游需要激发多种动机 复合而成的。
瑞士学者 H.Schmidhauser 与他的同事在 1989年公布了他们进行的调查报告,指出: 单凭一次旅游是不能满足一个人的全部旅游需 要的,每次旅游只能满足这些需要的一部分。
第三章旅游者与旅游者行为
一、旅游者的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最早的有关国际旅游者的定义是由国际联盟
( League of Nations )统计委员会在 1937 年
提出的,认为国际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
国到另外一个国家访问旅行至少24小时的人。
可列入旅游者的有:
为娱乐、家庭或健康原因而出国 旅行的人;
表现为“挫折—倒退”。当较高层次的需要
得不到满足时,有可能将需求欲望降低。此
外,人类需要的发展不一定严格按照由低级
向高级的次序,有的可能越级发展。
根据奥尔得弗理论解释旅游需要,可以认为: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可以相互交替,二者同属 于生存需要。当一个人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 时,或因生计而忙碌,或为安全而担忧,这个 人就不会产生旅游需要。 社交需要具有两重性,旅游者既可以足不出户 得到满足,又能外出旅游予以增进;既可束缚 旅游需要,又能产生旅游需要。 受人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二者的界限可 以相互交换,都属于成长(发展)阶段,都可 在旅游活动中得到满足。
国际游客又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际短途
旅游者。
前者指的是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
度过至少一夜的游客;
后者指的是利用目的地国家的设施少于
一夜的游客。
这包括那些居住在巡游船上仅上岸游览
的游客,但不包括不在过境地停留的直 接过境旅客。
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在加拿大召开旅游统计国
际大会,通过的《旅游统计国际大会建议书》对 旅游的定义和其他的一些基本概念重新统一认识, 并于1993年决定世界各国统一采用这些定义,这 是关于旅游者最新的定义。 国际游客指的是一个人到他通常居住的国家以外 的另一个国家旅行,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目的 不是为了从访问国家获得经济利益。 国际游客又分为两类:一是国际旅游者,在访问 国家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留一夜 的国际游客。二是国际一日旅游客,未在访问国 家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际游客。
第三章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第三章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第三章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了解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旅游者的购买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
本章将通过对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分析,来探讨旅游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过程以及购买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一、旅游者的购买动机旅游者选择进行旅游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他们对于新鲜体验和娱乐的追求。
旅游者希望通过旅游活动来逃离日常生活的压力和繁忙,寻找放松和休闲的机会。
此外,旅游者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社交动机,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活动来结识新的朋友,扩大人际关系圈子。
二、旅游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旅游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需求识别、信息搜索、评估比较、购买决策和后续行为。
1. 需求识别:旅游者在这个阶段中,会意识到他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并开始寻找适合满足这一需求的旅游产品。
2. 信息搜索:旅游者在这个阶段中,会通过多种渠道寻找相关的旅游信息。
他们可能会查阅旅游指南、浏览旅游网站、听取朋友和家人的建议,以获得更多的旅游信息。
3. 评估比较:在获得足够的旅游信息之后,旅游者将对不同的旅游产品进行评估和比较。
他们会考虑旅游产品的价格、质量、行程安排、酒店设施等因素,来做出最终的选择。
4. 购买决策:在评估比较的基础上,旅游者将做出购买的最终决策。
他们可能会选择直接购买旅游产品,或者与旅行社联系进行预订。
5. 后续行为:旅游者在旅行结束后,会对他们的旅行经历进行评估。
他们可能会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反馈,并根据旅行的体验来影响他们未来的购买决策。
三、购买影响因素旅游者的购买决策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
1. 个人因素:旅游者的个人特征和态度会对其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旅游者的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和购买行为。
2. 社会因素:旅游者的家庭、朋友和同事的看法也会对其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旅游者活动的行为层次
第三节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一、 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 感知环境 — 最大效益的原则
•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 选择自然/人文环境与常住地差别最大的旅游地
— 旅游偏好
• 年龄 • 职业 • 学历
国际旅游者对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感知
第一节 旅游者
• 国际上常见的定义
— 国际旅游者
• 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1夜但不超过1 年的游客。 • 相关概念 — 更大的概念:国际旅游者 — 同级的概念:国际短途旅游者
— 国内旅游者
• 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1年的人 • 相关概念
— 更大的概念:国内旅游者 — 同级的概念:国内短途旅游者
— 海外旅游者
• 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 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 相关概念
更大的概念:海外游客 同级的概念:海外一日游游客
国外定义: 国际游客
国际旅游者 国际短途旅游者
24小时<T<1年 T<24小时
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国内短途旅游者
24小时<T<1年 T<24小时
国际旅游者对美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感知
运用信息的能力
掌 握
B11 B12 …………B1n
…………….
……………. …………….信息 Nhomakorabea的
质
与
量
Bn1 Bn2 …………Bnn
二、普雷德(Pred) 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 感知机会 • 可达机会 • 现实机会
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 假定
• 时间预先限定; • 旅游者对各旅游目的 地无偏好;
—Maslow(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的生理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
自
我
归重
实
需
安属
现
要
生
全与
的
理
相
相
爱
对
强
度
心理的发展
二、 旅游动机的分类
— 麦金托什的分类
• 身体健康的动机 • 文化动机 • 交际动机 • 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 田中喜一的分类 • 心情的动机 • 身体的动机 • 精神的动机 • 经济的动机 — 统计工作中的分类 • 休闲度假、探亲访友、会议、商务、科学教育 文化体育活动、宗教、健康疗养、……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 旅游者 • 旅游动机 •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进展较大,取得了重要 理论成果。保继刚于1987年最早以北京市为例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 实证研究,内容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旅游决策、旅游地等级 序列对游客的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等。他还从旅游者 空间行为规律这个角度来探讨了宾馆选址的问题。陈健昌等应用假 设检验法揭示出旅游者决策行为主要由感知行为和最大效益原则决 定,论述了大、中、小尺度各种不同的空间行为特征。吴必虎对上 海城市游憩者在空间上的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分别绘出了等游线 和使用曲线,并从距离、出游能力、设施引力和可达性四个方面分 析了其形成机制。吴必虎等通过3 394份问卷的信息处理和分析, 还绘出了中国城市居民到访率在空间上的分割曲线,得到了旅游客 源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城市的一级客源(由城市出发的本城居 民)的80%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 km半径的范围内,城市的二级 客源(由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出游半径主要局限在250 km范 围内等4条规律。陆林则以黄山为例对山岳风景区的旅游者空间行 为、感知行为和动机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预计旅游行为和市场的 分析今后将成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 以下各种情况都属于国际旅游者吗?
— 移民 — 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 避难者、流浪者 — 边境往来的工人 — 从油轮上岸游览几个钟头的人 — 就医半个月的病人 — 宗教朝觐者 — 探亲者 —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赛者 — 国际会议参加者
— ……
• 国内官方的定义
— 游客
• 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 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 体育、宗家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 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 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 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 旅行距离的 决定因素
• 旅程费用 • 旅途不适和疲劳
方法:
旅游者效用均衡分析
1.无差异曲线和偏好。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旅游 产品的所有组合,它表示各种不同的旅游产品组合 能给旅游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或满足程度。
X
QX1
A
B QX2
O
QY1
QY2
Y
旅游消费的无差异曲线
偏好:对于各种不同的旅 游产品组合,旅游者的偏 好程度是有差别的,反映 了旅游者对不同产品组合 效用的评价。
国内定义: 游客
海外旅游者 海外一日游游客
24小时<T<1年 T<24小时
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24小时<T<6月
国内一日游游客
6小时<T<24小时
距离>10公里,不过夜
第二节 旅游动机
一、 旅游动机及相关概念
— 定义
•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 部动因或动力。 — 相关概念
• 动机: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 需要:需要是激发行为的动力。
三、 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1.影响个人产生旅游动机的条件
• 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 经济能力及闲暇时间 • 心理因素
2.社会对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四、 旅游动机的激发
— 内动力 — 中间条件
• 收入 • 闲暇时间 • 交通条件 — 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作用 • 互补性
— 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 客源地和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 • 替代性 — 可能使互补性无法发挥作用 • 可达性 — 空间作用的距离衰减规律
2.预算线
预算约束表示在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旅游 产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旅游者的全部可自由支 配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旅游产品的各种组合。
假定旅游者只消费X和Y两种旅游产品,在旅游消费支出 和旅游价格制约下,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预算可用以下公式 表示:
I=PXQX+PYQY
I——旅游者用于旅游消费的预算支出; PX,PY——分别为旅游产品X和Y的价格; QX,QY——分别为旅游产品X和Y的购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