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探索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探索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ed94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e.png)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探索分析摘要:本论文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分析,总结了实验的意义、目标和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了实验过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并总结了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领域,综合创新实验的开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并分析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与数据统计,将结合实际实验教学过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实验的意义与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对学生的意义和目标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种实验能够提供学生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和研究。
通过亲身参与设计和开展实验活动,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实践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综合创新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技术挑战和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
通过积极探索和尝试,他们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实验还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往往需要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在综合创新实验中,学生通常需要组成团队,共同合作完成实验项目。
通过与团队成员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和借鉴不同领域背景的知识和经验,学会团队合作、协调与沟通,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重要的是,综合创新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有机会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活动,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这种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展的能力。
二、实验的方法与策略(1) 项目化实践:项目化实践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的重要方法之一。
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教学大纲(综合实践类)
![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教学大纲(综合实践类)](https://img.taocdn.com/s3/m/b39b1b60192e45361066f5fa.png)
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教学大纲(综合实践类)综合实践名称: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英文名称: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terial Open Experiments课程编号:面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材料方向课程总学时3周课程学分: 3本大纲主撰人:董岩,邵起越(Tel:,Email:)一、综合实践作用和具体目标本综合实践环节是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的必修环节,旨在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路。
通过专业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电子信息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了解制备与测试相关设备或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对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所学相关课程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二、实践内容,学时分配与组织2、综合实践项目一“粉体材料制备及性能检测”的安排①选用材料高纯碳酸锶、高纯氧化铝、高纯氧化铕等②工艺路线备料→配料(0.5天)→高温灼烧及还原(2天)→后处理(0.5天)→各种性能测试(4天)→讨论(1天)3、综合实践项目二“薄膜材料制备及性能检测”的安排①选用材料单晶硅片,高纯Ti、Al靶,高纯氮气,高纯氩气等②工艺路线备料→直流磁控溅射法(1天)→射频磁控溅射法(1天)→薄膜性能测试(1~2天)→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材料(1天) →讨论(1天)4、综合实践项目三“半导体工艺实验”的安排①选用材料单晶硅片(锗片),高纯氮气,氧气等②工艺路线备料→半导体衬底清洗工艺(0.5天)→半导体性能测试(1~2天)→SiO2薄膜制备及性能测试(1~2天)→光刻技术与工艺(1~2天)→讨论(1天)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1、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方向学生需完成全部“必做实验”。
根据综合实践项目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每组人数1-3人,并由指导教师认可。
根据自己能力强弱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完成“选做实验”,选做实验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进行,需事先与指导教师预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项目一览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项目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1501655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75.png)
运算放大 器的基 本运算 电路 方波、三 角波发 生器 RC 正弦波振荡器 逻辑门电 路 组合逻辑 电路
触发器及 触发器 之间的 转换 触发器的 应用
设计任意 进制计 数器 施密特触 发器和 单稳态 触发器
020801
电子设计 自动 化
两级反相放大器 PCB 设计 两级放大电路 spice 仿真
信号完整 性分析
020802 020803 020804
运用 VHDL 语言完成 FPGA 设计
020805
双孔应变 传感器 —称重 实验
020901
温度传感 器—热 电偶测 温实验
020902
传感器技 术
光纤传感 器—位 移测量
编号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020101 020102 020103 020104 020105 020106 020107 020201 020202 020203 020204 020205 020206 020301 020302 020303 020304 020305 020306 020401 020402 020403 020404 020405 020406 020407 020501 020502 020503 020504 020505 020506 020601 020602 020603 020604 020605 020701 020702
020903
霍尔式传 感器— 直流激 励特性
020904
光电传感 器—光 电开关
020905
信号源实 验
021001
码型变换 实验
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1a740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2.png)
XXXX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实验名称Windows Socket 编程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姓名XXXX 学号XXXXX日期202X3-01-25 地点楼-东214成绩教师XXX老师Windows Socket 编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2.掌握Client/Server结构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3.掌握Socket机制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7 旗舰版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0,VC6桌号、机器IP地址等)寝室号:韵苑23栋236室IP地址:222.20.35.65三、实验内容与结果1.运行simplex-talk程序,理解代码并观察现象。
实验原理与实验过程在实验指导书上论述的较为详尽,在此不赘述。
2.修改simplex-talk程序,编制Duplex-talk程序,支持client与server的双向通信。
a.功能概述Client端程序连接Server端程序,Client能给Server发送信息,同时Server也能给Client发送信息,实现双向通信。
b.编译源文件,生成可执行文件并运行,其过程如下:3. 利用windows 时间函数,编制一个简单的定时器,模拟client 和server 之间的stop-and-wait 的动作。
a. 功能概述客户端模仿sender ,发送三个报文;服务器模拟receiver ,回复ACK 。
客户和服务器分别维持自己的时钟(例如5ms ),如果超时就报错。
试模拟下面的四种停止等待协议可能出现的情况:(a) 正常; (b)ACK 丢失; (c)Frame 丢失; (d)超时设置过短。
b. 编译源文件,生成可执行文件并运行,其过程如下:四、思考题无思考题五、实验中的问题1.碰到问题、解决与经验教训(1)一开始对老师所给代码风格不是很理解在网络上搜寻相关编程规范、与同学讨论,加上对其他源码的阅读,增加自己阅读工程性源码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9236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0.png)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独立进行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具备在工程项目中协作与创新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精神;4.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了解工程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使其能够适应工程领域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 电路原理与设计- 信号与系统- 电子电路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2.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 模拟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实验- 通信电路实验- 控制电路实验-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3. 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实践- 设计与制作简单的电子产品原型- 参与真实的电子工程项目,如通信设备、控制系统等4. 软件应用- 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的使用- 仿真与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传授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和工程项目的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2. 项目驱动学习:通过实践项目的驱动,引领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中。
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展多种类型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案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际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课程: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 项目实践: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项目化的实践教学,如参与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项目或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项目设计与实施。
3. 课程设计:开设课程设计环节,引导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_匹配滤波器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_匹配滤波器](https://img.taocdn.com/s3/m/c47666ec941ea76e58fa04a6.png)
实验二匹配滤波器一、 实验目的1、了解匹配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二相编码脉压信号的压缩比、主旁瓣比、码元宽度的测量方法。
3、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有关距离分辨力、横向滤波器和匹配滤波方面的知识。
二、 实验仪器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三、 实验原理二相编码信号的匹配滤波器为:12()()()H f f f μμ=⋅式中,1()f μ为子脉冲匹配滤波器,为横向滤波器(即抽头加权延时线求和网络)。
二相编码信号的匹配滤波器结构如图一所示。
图一 二相编码信号的匹配滤波器结构子脉冲匹配滤波器频率特性为:1()()j fTf c fT e πμ=为横向滤波器频率特性为:12()(1)2()P j f kT P k k f c eπμ----==∑式中,P 为码长,T 为码元宽度,k c 为二相编码信号。
在此,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省略了子脉冲匹配滤波器,所以脉压输出不再是三角波而是方波。
横向滤波器(即抽头加权延时线求和网络)在此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完成。
四、 实验电路该实验箱能够产生矩形脉冲、m 序列、PN 截断码、巴克码、互补码等多种信号以及其对应的匹配滤波输出。
通过按键的选择,可以观察各种信号形式以及对应的匹配滤波输出结果,测量各种信号的脉压参数。
试验箱OUT1端口为原始波形信号输出,OUT2端口为信号匹配滤波输出。
数码管用以显示当前信号波形以及频率指示,K1~K8用来选择波形以及当前信号频率。
其含义如下:1、按键K1:数码管显示P。
单脉冲。
周期1ms;脉冲宽度30us。
2、按键K2:数码管显示SP。
脉冲串。
周期1ms;脉冲宽度10us。
一个周期有7个单脉冲。
3、按键K3:数码管显示31。
31位m序列。
无限长;码元宽度1us。
4、按键K4:数码管显示P31。
31位PN截断码。
周期1ms;码元宽度1us。
5、按键K5:数码管显示b13。
13位巴克码。
周期1ms;脉冲宽度30us。
6、按键K6:数码管显示cb47。
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验教学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验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45b47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9.png)
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验教学分析
王新刚;侯宁;魏怡
【期刊名称】《集成电路应用》
【年(卷),期】2024(41)2
【摘要】阐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提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策略,包括加强实验室基础设备建设、完善实验管理、健全实验室管理机制,从而促进科研进步与发展。
【总页数】2页(P154-155)
【作者】王新刚;侯宁;魏怡
【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0-4
【相关文献】
1.转型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2.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研究
3.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4.分析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息学科实验报告
![信息学科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6bee7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7.png)
实验名称:信息学科综合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信息学科的基本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
2. 掌握信息学科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通过实验加深对信息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信息学科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信息学科的基本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掌握信息学科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电子设备等。
2. 实验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相关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 熟悉设备:了解计算机、网络设备、电子设备等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3. 实验操作:a. 计算机基本操作:启动计算机,熟悉操作系统界面,进行基本文件操作。
b. 网络设备操作:连接网络,测试网络连通性,配置网络参数。
c. 电子设备操作:连接电路,测试电路功能,调整电路参数。
4.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5.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实验报告撰写: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计算机基本操作:成功启动计算机,进行文件操作。
b. 网络设备操作:成功连接网络,测试网络连通性。
c. 电子设备操作:成功连接电路,测试电路功能。
2. 结果分析:a. 计算机基本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提高了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b. 网络设备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连接网络,测试网络连通性,了解了网络配置的基本方法。
c. 电子设备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电子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学会了如何测试电路功能,调整电路参数。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熟悉了信息学科的基本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社会实践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社会实践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33a5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8.png)
电子信息工程社会实践方案一、实践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2. 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协作;4. 促进学生的学科交叉及国际化视野,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和国际交流渠道。
二、实践内容1. 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参与一些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实际项目,比如智能电子设备的研发、通信网络的建设与维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
通过实际参与项目,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践基地实习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电子信息工程所涉及的行业概况和发展趋势。
通过实习,学生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增强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术交流与竞赛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科交叉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通过交流与竞赛,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最新进展,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实践方案的可行性分析1. 实践项目丰富多样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广泛应用领域,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项目选择,比如智能设备研发、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这些实践项目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2. 实习基地广泛丰富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习基地选择,比如国际知名企业、国内领先企业、科研机构等。
这些实习基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术交流与竞赛有效引领学校可以举办一些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竞赛,引领学生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西电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西电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f4cc48b90d6c85ed3ac65a.png)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电子工程学院 1402011 班Array姓名梁思颖学号 14020110055同作者王梦路李习习王保智郭鑫宇实验日期 2017 年 11 月 25 日MATLAB实验——复杂噪声产生1实验目的(1)掌握四种热噪声的基本分布并利用MATLAB产生这几种噪声;(2)熟练使用MATLAB。
2 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软件:MATLAB;硬件:计算机。
3 实验内容利用MATLAB分别产生高斯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瑞利分布的热噪声。
4实验步骤(1)服从高斯分布的热噪声Matlab7.0本身自带了标准高斯分布的内部函数randn,调用格式如下:Y = randn(n)Y = randn(m,n)Y = randn([m n])Y = randn(size(A))s = randn('state')randn函数产生的随机序列服从均值为m=0,方差σ2=1的高斯分布。
Y = randn(n)产生的是一个n×n的随机序列矩阵,而Y = randn(m,n) 和Y = randn([m n])产生的m×n的随机序列矩阵,Y = randn(size(A))产生的是大小与矩阵A同样大小的随机序列矩阵。
s = randn('state') 返回的是一个具有两个元素的向量,该向量显示的是当前正态随机数产生器的状态。
randn('state',s) 指令可以将产生器的状态设置到s,而randn('state',0) 则可以将正态随机数产生器的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
(2)服从均匀分布的热噪声同样Matlab本身也自带了(0-1)单位均匀分布的内部函数rand,格式如下:Y = rand(n)Y = rand(m,n)Y = rand([m n])Y = rand(size(A))s = rand('state')rand函数产生的随机序列服从(0-1)单位均匀分布。
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综合实验1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综合实验1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1ee66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3.png)
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综合实验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料,它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1.知识与技能;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本实验计划为指导形式,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方案,并进行评价。
通过本教学计划,使学生初步掌握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的理论知识、软件技术以及施工方法。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智能电网系统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工程结构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一、实验目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核心专业之一就是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控制系统。
它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个可靠、灵活、高效和安全的运行状态和控制手段。
它是适应于当今世界能源、信息和交通等各种现代化发展要求,为电力工业创造良好环境和提供多种服务的基础设施。
根据智能电网工程建设需要,本实验是为智能电网项目建设和运行所需提供实践环境的一个基础实验。
因此,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关于智能电网系统所需的理论知识、技术及基本方法等内容,初步构建属于自身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
二、教师介绍孙小莉,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电气电子工程师。
先后于成都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任教,2006年12月起兼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3月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名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工电子基础、工业控制原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等,目前已在《电工电子》、《电工技术》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的主编,负责编写了第一章《电工电子》,是我国第一个编制专业目录并且正式出版发行的专业目录。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教育厅基础与教学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科技计划课题2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doc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doc](https://img.taocdn.com/s3/m/f4deafeea32d7375a51780d2.png)
实验一转速测量与控制一、实验目的1.熟悉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2.熟悉硬件设计原理3.熟悉软件编程方法二、实验仪器PC机、示波器、综合实验板、数字表,频率计三、实验设计原理1.硬件设计原理(1)整体设计框图图1-1 整体设计方框图其中,图的上半部分为测量部分,下半部分为控制部分CPU:AT89C52I/O:人机接口,7290D/A:5618直流电机:V =24vm(2)硬件主要由三块集成芯片和直流电机、光电转速传感器等组成。
①信号产生与放大整形图1-2 信号产生与放大整形示意图注:圆盘上有360个孔,因此每转输出360个脉冲。
光电转速传感器:传感器的作用是将各种现场的被测物理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便于测量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
转速传感器将电动机转速转化为电压信号,作为整个系统的输入。
本实验中采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一个圆周上有均匀分布小孔的圆盘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光强,使光的强度呈周期性变化。
光电二极管的回路电流也呈周期性变化,频率f=N/60×360=6N Hz,其中N为转速,单位为R/min。
信号放大整形: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比较小,一般只有几毫伏到几十毫伏,不足以驱动后边与之相连的芯片,并混有许多干扰信号,因此必须将信号放大到与下一极芯片驱动电压相匹配的程度,并去除干扰,变成一个方波信号。
本实验中电动机、光电传感器及信号放大整形电路都集成到一块,封装在一个圆柱形容器内。
输出的信号经过反向器(近一步提供驱动)和缓冲器后输送给AT89C52单片机T0管脚。
②数据采集与处理单稳态触发器测速装置缓冲器单片机1秒1GT0图1-3 数据采集与处理框图电路板上有一个由555集成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提供1秒钟的定时,来控制74HC244缓冲器的通与断,这样单片机计数器一次所累积的数即为脉冲频率,经换算后可得到电动机的转速。
图1-4 定时电路原理图单稳态触发器的特点是:电路有两个工作状态:个稳态,一个暂态。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虚拟仪器相关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虚拟仪器相关](https://img.taocdn.com/s3/m/82d5681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1.png)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虚拟仪器相关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虚拟仪器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虚拟仿真系统,用于进行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
这种虚拟仪器可以模拟传统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在计算机上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验过程,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可以实现模拟和实际实验的无缝转换。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虚拟仪器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实验物料损耗、节约经费,同时方便了实验人员的实验环节、提升了工作效率。
虚拟仪器还具有普及性、可靠性高和可重复性强的特点。
与传统实验室相比,虚拟实验室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实验。
虚拟仪器的软件是基于实验课程安排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像传统的实验一样安排实验课程,利用计算机模拟教学的方式来完成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验需求。
虚拟仪器本质上是一种“虚拟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自己的实验方向,而且可以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等,从而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可靠性。
与传统实验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实验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其次,虚拟仪器内置了许多数据分析功能,便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再次,虚拟仪器在经济上更加节约,不需要购买物料和耗材,使用起来更加简便。
当然,虚拟仪器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其不能完全模拟和替代实际实验室环境,不能真实地显示仪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这种情况下,虚拟仪器需要一个完整、清晰、方便的学习指南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
目前,虚拟仪器针对不同的实验需求,以及不同的实验场景提供不同的模型。
从简单的电子元器件仿真,到复杂的电子电路和电子电路故障检测等。
因此,在选择虚拟仪器时,需要按照实验的目标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虚拟仪器模型。
总之,虚拟仪器在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中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可以在更加安全、舒适、随意和愉悦的环境下完成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是众多虚拟仪器的优势之一。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仪器在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也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安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
![安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f4cb5d27284b73f24250fb.png)
安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游戏程序设计实验名称粒子系统成绩姓名学号实验台号同组人员实验日期2014.05.26实验名称:粒子系统实验设备:vs2008、ogre sdk 计算机实验目的:1.学习什么是粒子系统和怎样使用它2.创建几个不同的粒子系统实验原理:一个例子系统由两到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射器,粒子和效应器(可选择的)。
这三部分最重要的是粒子本身,正如它的名字粒子系统一样。
一个粒子通过一个四边形显示一个颜色或者纹理,或者显卡的点渲染能力。
当粒子使用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总是经旋转后正对着摄像机。
每个粒子拥有一组参数,包括生存时间,方向和速率。
虽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参数,但是这三个是粒子系统概念里最重要的三个参数。
参数生存时间控制着一个粒子的生存和死亡。
一般,一个粒子在它被销毁前是存活不了几秒种的。
这个效果可以在我们之前的烟雾例子中看到。
将会有一个粒子消失点。
对于这些粒子,生存计时器得到0并且这些粒子被销毁。
方向和速率描述粒子的移动行为。
在这个烟雾例子中,我们的方向是向上。
发射器创建一个预先定义每秒钟产生的粒子数量,可以看做是粒子的来源。
效应器,从另一方面来说,不创建粒子但改变它们的一些参数。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的效应器,但之后将会应用到。
一个效应器能够改变粒子方向,速率,或者发射器创建的粒子颜色。
实验步骤1. 【创建一个在任意方向上以稳定时间间隔爆炸不同颜色的粒子的粒子系统:】particle_system Firework{materialparticle_widthparticle_heightquotaExamples/Smoke105000billboard_typeemitter Point{pointemission_rate 100direction 0 1 0velocity 50angle 360duration 0.1repeat_delay 1color_range_start 0 0 0color_range_end 1 1 1}}2.【在主程序中,创建5个这种粒子系统实例:】Ogre::ParticleSystem* partSystem1 =_sceneManager->createParticleSystem("Firework1","Firework");Ogre::ParticleSystem* partSystem2 =_sceneManager->createParticleSystem("Firework2","Firework");Ogre::ParticleSystem* partSystem3 =_sceneManager->createParticleSystem("Firework3","Firework");Ogre::ParticleSystem* partSystem4 =_sceneManager->createParticleSystem("Firework4","Firework");Ogre::ParticleSystem* partSystem5 =_sceneManager->createParticleSystem("Firework5","Firework");3. 【在主程序中,然后创建五个在空中不同位置的结点:】Ogre::SceneNode* node1 =_sceneManager->getRootSceneNode()->createChildSceneNode(Ogre::Vector3(0,10,0)); Ogre::SceneNode* node2 =_sceneManager->getRootSceneNode()->createChildSceneNode(Ogre::Vector3(10,11,0)); Ogre::SceneNode* node3 =_sceneManager->getRootSceneNode()->createChildSceneNode(Ogre::Vector3(20,9,0)); Ogre::SceneNode* node4 =_sceneManager->getRootSceneNode()->createChildSceneNode(Ogre::Vector3(-10,11,0)); Ogre::SceneNode* node5 =_sceneManager->getRootSceneNode()->createChildSceneNode(Ogre::Vector3(-20,19,0));4.【在主程序中,最后,绑定粒子系统到结点上:】node1->attachObject(partSystem1);node2->attachObject(partSystem2);node3->attachObject(partSystem3);node4->attachObject(partSystem4);node5->attachObject(partSystem5);5. 【编译运行】实验总结:这次实验了解了粒子系统和怎样使用它并且如何创建几个不同的粒子系统,有时候在写入代码的时候,把代码的顺序插入错误,导致不能运行出来,不过多多练习之后就好了。
电子行业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
![电子行业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67a34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d.png)
电子行业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实践,加深学生对电子行业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理解,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2. 实验背景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信息工程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领域。
电子信息工程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涉及电磁场、数字电路设计、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为了加深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理解,我们设计了该综合实验,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电子信息工程的了解。
3. 实验内容本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和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实践。
3.1 电子电路设计通过使用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
学生将学会使用软件工具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理解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实现功能性电路的设计和模拟。
3.2 数字信号处理学生将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数字滤波器设计、信号采样和量化等基本技术。
本实验将引导学生使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设计和仿真,加深对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解。
3.3 通信原理学生将学习基本的通信理论和技术,并通过实验掌握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等基本通信原理。
本实验将引导学生使用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3.4 嵌入式系统学生将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等基本技术。
本实验将引导学生使用开发工具进行嵌入式系统设计和调试,加深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
4. 实验要求学生参与该实验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子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具体要求如下: - 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的设计、搭建、测试和分析;- 遵循安全操作规范,注意实验设备的保护和使用; - 实验报告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5. 实验步骤5.1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并进行组装;2.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路拓扑设计,包括电源、信号源以及各个元器件的连接;3.进行电路仿真,分析电压、电流、功率等电路参数;4.调整电路参数,优化电路性能;5.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验5 简单局域网组建5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验5 简单局域网组建53》](https://img.taocdn.com/s3/m/64529b5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1.png)
实验四简单共享式和交换式局域网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理解局域网内IP地址的分配;
3、熟悉packet tracer软件的使用。
二、相关知识
1、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是中继器类中的一种,Hub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每个端口都具有发送与接收数据的能力。
当某个端口收到连接该端口上的主机发来的数据时,就转发至其它端口。
在数据转发之前,每个端口都对它进行再生、整形,并重新定时。
是指一种基于星型结构的共享式网络互联设备,所连接的以太网为共享式以太网,其作用和中继器类似,执行相同的功能。
用Hub连接以太网时,虽然物理上是星型结构,但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型结构。
2、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根据物理地址〔MAC地址〕对数据帧进行过滤和存储转发,实现网络分段。
当一个数据帧通过网桥时,网桥检查数据帧的源和目的物理地址,如果这两个地址属于不同的网段,那么网桥将该数据帧转发到另一个网段,否
那么不转发。
三、试验内容
1、组建如下列图所示共享式局域网。
2、组建如下列图所示交换式局域网
1.完成各PC机的IP地址配置。
PC1-PC8的IP地址为19
2.168.49.5-192.168.49.2021.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两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3.修改其中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192.168.50.1,再测试该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记下测试结果,是否ping 的通,如果不通市分析原因。
4.查看两个交换机上的MAC地址表。
5.在ping测试的过程中,采用模拟模式观察数据包的转发过程。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_虚拟仪器综合使用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_虚拟仪器综合使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95afe18ba1aa8114431d9a1.png)
实验一虚拟仪器综合使用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掌握虚拟仪器DSO-2902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和PC-LAB20000任意波形信号源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达到熟练运用程度。
二、实验仪器1.DSO-2902示波器/逻辑分析仪一台2.PC-LAB20000任意波形信号源一台3.普通示波器/信号源各一台4.微机一台5.微机专用直流电源一台三、实验内容1.了解DSO-2902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基本配置。
2.学习硬件及其软件的安装。
3.掌握DSO-2902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和PC-LAB20000任意波形信号源的使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在PC机上安装好DSO-2902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和PC-LAB20000任意波形信号源的软件及硬件。
2.打开PC-LAB20000任意波形信号源操作过程:a)双击电脑桌面的“PC-LAB20000”图标;b)点击选择菜单中:None PCG10 378 并点击“OK”;c)点击选择实验者所需的信号波形、频率、幅度、偏压等指标。
d)再将DSO-2902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的测试探头与PC-LAB20000任意波形信号源的输出电缆连接好。
3.打开DSO-2902示波器操作过程:a)双击电脑桌面的“DSO-2902”图标;b)电击“确认”;c)选择单屏显示,单击“OK”;d)点击屏幕上点击“GO”键(按下“GO”意味着开始捕捉,不按“GO”意味着停止捕捉);1)点击“AUTOSET”键,有波形出现在屏幕上(“Autoset”自动设置示波器参数与捕捉的信号相匹配);2)点击鼠标右键,出现参数窗口,调整参数详细见附录中操作指南相关内容。
4.用DSO-2902示波器观察、测试、存储各种信号的波形、幅度、频率。
5.用DSO-2902示波器FFT功能观察各种信号的频谱。
6.了解测频率有几种方法。
五、实验结果1.用DSO-2902示波器观察、测试、存储各种信号的波形、幅度、频率。
(a)正弦波图1.信号源产生标准正弦信号波形图2.示波器测得正弦信号波形(b)方波图3.信号源产生标准方波信号波形图4.示波器测得方波信号波形(c)三角波图5.信号源产生标准三角波信号波形图6.示波器测得三角波信号波形(d)单脉冲串图7.信号源产生标准单脉冲串信号波形图8.示波器测得单脉冲串信号波形(e)锯齿波图9.信号源产生标准锯齿波信号波形图10.示波器测得锯齿波信号波形2.用DSO-2902示波器FFT功能观察各种信号的频谱a)b)各波形频谱图1、正弦波图11 正弦波频谱图2、方波图12 方波频谱图3、三角波图13 三角波频谱图4、脉冲信号:图14 脉冲串频谱图5、锯齿波:图15 锯齿波频谱3)几种测频率的方法A、在菜单中点击“视图”,然后选择“电子计数器”,最后选择“A1”,屏幕上就会显示当前频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讲机原理------三级中频放大:
1. 负反馈放大器的组成
R17
R13 R14
C14 R16
C15 R19
R20
2. 负反馈的几个基本概念 在设计负反馈放大器时,总是 先设计一个高增益的基本放大器, 再加上充分的负反馈或增加级数, 就能得到性能非常优良的放大器。
调频接收机中放要求工作在限幅状态 对中放的要求是要有高稳定的增益 采用阻容耦合的共发射极放大器 R14、R16、R19为负反馈电阻 具有集电极到基极的负反馈 结构简单稳定 作用:减小电压波形的失真,稳定电压放大倍数, 从而改善音质。
• 电子产品的基本工作原理; • 电子产品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 在装配和调试两个环节的认识和体会。
2、基础知识------元件识别与选用
• 电阻、电容、电感 • 变压器 • 电声器件 • 半导体器件 • 晶体振荡器 • 集成电路 • 表面安装元件
以上内容请同学们自学。
2、基础知识------正规化装配与焊接
3、对讲机原理------调制
• 音频信号装载到载波信号上的过程,称为调制。 • 频率调制,简称调频(FM),就是使载波的瞬时频率随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信号
载波 调频
调频波
3、对讲机原理------总电路原理框图
2
1
1
输入电路
高频放大
放大混频 本振
选频网络
三级中放
鉴频
2
功放
2
1
话筒 调频晶振 射随器 电源
1、目的与任务------任务
• • • • • • • •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完成以下课程任务: 学会无线电元器件的基本识别方法。 看懂电子产品的电原理图,印刷电路图,装配图和整机组装图。 熟悉了解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 掌握正规化的装配技术和焊接技术。 掌握电子产品规范化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学习电子产品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完成装配和调试—个合格的电子产品。 学会科研生产工作的总结方法,完成实践报告,报告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
1.目的与任务 2. 基础知识
3. 对讲机原理
4. 对讲机调试
1、目的与任务------目的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通过典型的对讲机原理学习、电路计算和安装调 试,使同学们对无线电通讯整机有全面的了解,对高频电子线路所学知识有深入 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好学风。在实验中, 学生要学习无线电元器件的认识鉴定,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掌握装配、 焊接技术,熟悉测试仪器如示波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频率计、功率计的原理 和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技能。整机实验更能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 岗位、独当一面。
• 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电磁振荡电路产生的,高频电流的变化在天线周围产生电场,电场的变化产生磁场,磁场 的变化又产生电场,如此反复相互交替产生交变电磁场而传向远方。电磁波通过天线传到天空中去, 即为无线电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当无线电波在地球表面传播时,其延时效应微乎其微。 因此,选择电磁波作为载体是非常理想的。
3、对讲机原理------晶振、调频
K1-2 R37 Q8 C38 R39 C37 VCD X2 L2 R36 C34 C36
晶体振荡器的频率随语言信号电压不同来控制变容二极管的PN结的结电容,从 而获得调频信号。 加在变容二极管上的电压大,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大,并在晶体上的电容大,振 荡出的频率便降低;加在变容二极管上的电压小,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小,电容 小,并在晶体上的电容小,振荡出的频率便升高,频率变化为±2.5KHz。
元器件的插装 • 元件装配前的筛选:用三用表、电容电感测试仪,及晶体管图示仪全面质检。合格元件才能 插装。 • 插装前元件按印制板上焊盘安装位置用尖咀钳或镊子整形。无论卧式立式插装,要求安插高 度一致,排列整齐。 • 零件装配顺序,先小后大,先电阻后电容,然后管子和跳线(短路线)。其次大件:中周、 集成块、电位器最后连接线。插装元件对号入座,防止漏装、错装。 • 注意:元件脚、连接线尽量剪短,紧贴焊盘,防止过长引起高频自激。
3、对讲机原理------接收部分
输入电路、 高频放大、 放大混频:
R1 C3 L1 R2 C1 T1 C2 R3 R4 C4 Q1 C6 C7 C12 Q3 T2 T4 C8 C13
T3 C9 D1 C10
R10 Q2 R11 C11 R12 X1
输入信号由天线L1、C1、C2和中周T1选频 后。经C4耦合到高放Q1,Q1是共发射极放 大器,信号加到Q1的基极放大后,由中周 T2选频,选择接收机所需的频率信号。Q1 放大后的信号经C7耦合到Q3的基极,本振 Q2经C12耦合到Q3的发射极,输入信号 27.185MHz和本振信号26.730MHz在Q3的基 极和发射极之间混频,使Q3集电极输出信 号为455KHz,Q3不仅将信号混频,也将信 号放大。经Q3放大后的信号再在T4中周中 调谐选频(455KHz),输出信号经C13送到 中放。
• ★测试时一定要接天线,否则Q9将会烧掉。
4、对讲机调试------故障排除
• 故障分为: 机械故障(开关、按键等机械零件失灵)
Q4
Q5
Q6
3、对讲机原理------鉴频器:
作用:从调频波中检出音频调制信 号。
C17 C16 D3
R21 T5
D2 R23 10K C20
调频波的特点:只有频率变化没有幅 度变化,必须先将频率的变化转变为 音频调制信号相应的幅度变化。
平衡鉴频器:有两个鉴频二极管分别 在上下半周鉴频。 性能特点:鉴频灵敏度高、效率高、 信噪比弱时也能鉴频 。
3、对讲机原理------声波与电磁波
• 声波 声音是由辐射振动物体产生的疏密波。人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共振,并以340米/秒的 速度向四周传播,称为声波。 声波频率在20H~20KHz范围内,人能够听到。 声波只有依靠媒质传递,在不同的媒质中传递的速度不同。声波在媒质中传播产生发射和散射,声音 强度随距离增大而衰减。因此,远距离声波传送必须依靠载体来完成,这个载体就是电磁波。
2、基础知识------正规化装配与焊接
装配:(分四个单元) • 第一单元:电阻、跳线 (相互检查);
• 第二单元:电容(瓷片电容、电解电容、涤纶电容)相互检查;
• 第三单元:二极管、三极管、电感、中周、晶振、集成块等; • 第四单元:开关、话筒、喇叭、天线等; 注意事项: • 1、装配电阻(立式、卧式),不能高了,压在板子上,否则装中周时,外壳与之相碰。 • 2、用装电阻剪下的引脚装跳线(10根)。 • 3、注意二极管、三极管的方向。 • 4、话筒有接地线的接地。
3、对讲机原理------输出电路
末级功率放大Q10的输出阻抗几千欧, 而发射天线的等效阻抗只有50欧。
L1
L7 C51
C50 C49
L6 C48
L5 C47
C46
功放与天线的匹配网络由三个Г形滤 波器组成,电容、电感串联谐振,信 号直通,阻抗最低、损耗最小。旁路 电容把其余不是信号的杂波滤掉,通 过几级Г形滤波器以后,使功放与天 线匹配,发射出去的信号不失真。匹 配越好,输出功率最大。
3、对讲机原理------发射部分
话筒、 功放:
R27 电 源 C22 C25
当对准话筒呼叫时,声音随话筒进 行声电转换变为音频信号,由C22 耦合到IC1 TBA828M功率放大器的3 脚,经放大后从5脚输出音频信号。 经C25耦合到开关K1-4的发射端上, 将此放大后的音频信号接到VR25K 电位器上。
4、对讲机调试------调试仪器
• 40MHz示波器 • 三用表 •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4、对讲机调试------调试方法
• 1. 调试稳压电源,输出9V • 2. 开关断开,测试工作电路18~22mA(三用表电流档>20mA),若电流过大(>50mA)或没 有,检查印制电路板,有无短路、断路。 • 3. 开关闭合,测试Q1~Q7和集成块各级静态工作点,用三用表的电压档,若与工作点电压 相差太远,检查管子是否装错。
4、对讲机调试------调试方法
• 1. 测TP1:探头接在Q3发射极上(是本振的波形),f=26.730MHz,探头另一端夹在“地”, 波形:100mV以上的正弦波,调T3中周(容易错在X1和X2交换了)。 • 2.测TP2:探头接在Q9基极上(测的是发射机的本振), f=13.5925MHz,按下互换开关。 波形:3~5V,有谐波分量的波形,若幅度不够调L2(容易错在C43)。 • • 3.测TPHz, 波形:3~5V,基本上是正弦波,若幅度不够(β不够),调L5、L6、L7。 L5、L6关键。(测高频电路时, 要就近接地,避免电源、地等的影响造成误判)。
3、对讲机原理------手持式FM单工
对讲机电路原理
• 超外差式调频接收部分 • 输入电路、高频放大、本振、放大混频、中频放大、鉴频器、功放、负载(喇叭)
• 调频无线发射部分 • 话筒、功放、射随器、调频、晶振、功放、倍频、输出电路
• 电源部分 • 9V叠层干电池、二极管
• 本对讲机使用一个单刀四掷开关进行收发系统的转换
负载
天线阻抗匹配
末级功放
倍频放大
3、对讲机原理------总电路原理框图
• 如何看电路图 • 弄清电路的功能; • 对讲机(通信系统): 信源(发射部分)、信道(传输部分)、信宿(接收部分) • 找输入、输出、电源; • 天线、喇叭、话筒、电源 • 划分电路功能模块; • 输入回路、输出回路、电源 • 按功能模块进行电路分析; • 确定管子的型号、电阻电容的值、静态工作点
C18 C19
π形滤波器:通带滤波器,只让音频通 过,杂波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