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第五章 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

合集下载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测量学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学时安排:总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

4. 先修课程:无5.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进行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测量学基础1.1 测量学概述1.2 测量学的基本原理1.3 测量学的基本方法2. 第二章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2.1 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2.2 常用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2.3 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3. 第三章角度测量与水平角测量3.1 角度测量概述3.2 水平角测量方法3.3 角度测量误差及其处理4.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测量4.1 距离测量概述4.2 钢尺测量方法4.3 光电测距仪及其使用5. 第五章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平差5.1 测量数据处理概述5.2 测量平差原理5.3 测量平差方法及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实验设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测量学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生对测量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

2. 实验设备:具备完整的测量实验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测量学资源共享,如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

5. 辅导资料:提供测量学相关书籍、期刊、论文等辅导资料。

六、第六章地形图与地形测量6.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6.2 地形测量的方法与步骤6.3 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七、第七章建筑施工测量7.1 建筑施工测量概述7.2 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与步骤7.3 建筑施工测量实例分析八、第八章控制测量与测网布设8.1 控制测量概述8.2 控制点的选择与布设8.3 控制测量成果的整理与评价九、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与测量学9.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9.2 测量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9.3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十、第十章现代测量技术及其发展10.1 现代测量技术概述10.2 卫星定位技术及其应用10.3 遥感技术在测量学中的应用10.4 测量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章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

第五章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

第五章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第五章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5.1 测量误差概述⼀、测量误差的概念某量的各测量值相互之间或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往往存在着某些差异,说明观测中存在误差。

观测值与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也叫真误差。

X l i i -=? (i =1、2、……、n ) X 为真值。

⼆、研究测量误差的⽬的分析测量误差的产⽣原因、性质和积累规律;正确地处理测量成果,求出最可靠值;评定测量结果的精度;为选择合理的测量⽅法提供理论依据。

三、测量误差产⽣的原因1.测量仪器因素2.观测者的因素3.外界条件的因素测量观测条件——测量仪器、观测⼈员和外界条件这三⽅⾯的因素综合起来称为测量观测条件。

等精度观测——测量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等精度观测——测量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四、测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系列观测,如果误差的⼤⼩、符号表现出系统性,或按⼀定的规律变化,或保持不变,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其特点:具有累积性,但可以采⽤适当的观测⽅法或加改正数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系列观测,如果误差的⼤⼩和符号不定,表⾯上没有规律性,但实际上服从于⼀定的统计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单个的出现上没有规律性,不能采⽤适当的观测⽅法或加改正数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因此,观测结果中偶然误差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偶然误差影响了观测结果的精确性。

五、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对系统误差,通常采⽤适当的观测⽅法或加改正数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对偶然误差,通常采⽤多余观测来减少误差,提⾼观测成果的质量。

§5.2 偶然误差的特性⼀、精度的含义1.准确度准确度是指在对某⼀个量的多次观测中,观测值对该量真值的偏离程度。

2.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对某⼀个量的多次观测中,各观测值之间的离散程度。

3.精度精度也就是精确度,是评价观测成果优劣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总称,表⽰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综合影响的程度。

测量学课件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共49页

测量学课件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共49页
n 式中:i是观测值li的偶然误差
i Xli
n
i2
2 i1
n
标准差常用m表示,在 测绘界称为中误差。
按观测值的真误差计算中误差
次序
第一组观测
第二组观测
观测值 l
Δ
Δ2 观测值 l
Δ
Δ2
1 180° 00ˊ 03" -3
9
180° 00ˊ 00"
0
0
2 180° 00ˊ 02" -2
4
159° 59ˊ 59" +1
测量学
例如:
对358个三角形在相同的 观测条件下观测了全部内 角,三角形内角和的误差
i为
i= i +i+ i-180
其结果如表5-1,图5-1,
分析三角形内角和的误 差I的规律。
07.04.2020
测量学
误差区间 dΔ " 0~3 3~6 6~9 9~12
12~15 15~18 18~21 21~24 24以上
n
算术平均数:
li
l i1 x
n
满足最小二乘原则的最优解
证明(x是最或然值)
n X l n 2 X l2 1 X l1
将上列等式相加,并除以n,得到
[] n
X
[l] n
更据偶然误差第( 4)特性
nlim
[ n
]
0
lim n
[l] n
X
[l] x n
观测值的改正值
16 179° 59ˊ 52" +8
64
8 179° 59ˊ 57" +3
9
180° 00ˊ 00"

测量平差测量误差及其传播定律课件

测量平差测量误差及其传播定律课件
各种工程进行精确测量。
地理信息获取
通过平差测量原理,获取高精度 地理信息数据,为地理信息系统
提供基础数据。
科学研究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利 用平差测量原理对各种实验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
CHAPTER 03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的定义
误差传播定律是测量平差中用来描述测量误差之间相互关系 的定律。它表明,当对一个或多个观测值进行数学运算时, 误差会按照一定的规律传播。
测量误差的来源
01
02
03
04
测量设备误差
设备精度、磨损、老化等因素 导致误差。
环境误差
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环 境因素影响测量结果。
操作误差
操作人员技能水平、操作习惯 等因素导致误差。
观测误差
观测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误差和 系统误差。
测量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
可预测且相对稳定的误差,如设 备误差。
随机误差
实例三:距离测量误差分析
总结词
距离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 人为误差和外界环境因素。
详细描述
仪器误差包括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 人为误差包括读数误差和记录误差; 外界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气压和湿度 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水准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 人为误差和外界环境因素。
详细描述
仪器误差包括望远镜调焦误差、十字 丝分划板误差等;人为误差包括读数 误差和仪器对中误差;外界环境因素 包括大气折射和地球曲率的影响。
实例二:角度测量误差分析
总结词
角度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人为误差和目标偏心。
详细描述

《测量平差》课程标准

《测量平差》课程标准

《测量平差》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测量平差》是一门重要的测量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测量误差理论、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软件应用等方面,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能够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测量数据平差处理;3. 学会使用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基础知识: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2. 平差基本原理:掌握最小二乘法原理,了解平差方法的选择和适用条件;3. 平差方法与应用:掌握各种测量平差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如普通平差、加权平差、随机模型平差等;4. 平差软件应用:学会使用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导入、参数设置、结果输出等;5. 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和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平差软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 课外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文献、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拓宽知识面;4.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核。

五、教材与参考书1. 教材:《测量平差原理与方法》;2. 参考书:《测量误差理论》。

六、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比30%;2.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占比30%;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比40%。

七、课程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测量平差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习和实地测量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 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和科研项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

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
D lim [] n n
式中:[ΔΔ]= Δ12+ Δ22+……. + Δn2
Δi=li-x(i=1、2、3、…….、n)
x为未知量旳真值。
• 因为D=σ2,所以
D lim
n n
σ称为中误差,在数理统计中称为原则偏差。
• 当n为有限时,σ旳估值为
n
在测量中常用m来替代中误差旳估值,即
m
lt l0 l (t t0 )l0
思索: 水准仪—— i角
分析产生旳主要原因: 是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
水准仪: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i角)
hAB
i
(S后
S前)
结论:i角误差与前后视距差成正比。
注意:系统误差具有积累性,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
消除和减弱旳措施: (1)用计算旳措施加以改正;
水准测量
B
C
大量测量实践发觉,测量成果中不可防止旳普遍存在误差,详细体现在: 1. 对同一量屡次观察,其观察值不相同。 2. 观察值之和不等于理论值
——不符值
——闭合差
误差旳定义
• 真误差:观察值与客观真实值之差。 • 公式: l x • 目旳: 找出误差产生旳原因,制定减弱误
差旳措施,确保测量成果到达必需旳精度。
• 中误差不等于每个观察值旳真误差,而是一组 真误差旳代表值,代表了一组测量成果中任一 观察值旳精度,一般把m称为观察值中误差或 一次观察中误差。
二、极限误差
• 根据偶尔误差旳第一种特征,在一定观察 条件下,偶尔误差旳绝对值不会超出一定 旳限值,该限值称为极限误差(限差、允 许误差)。
• 极限误差是偶尔误差限制值,用作观察成 果取舍旳原则。
) dx1 (

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精)

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精)

I 第一节測量很差产生飾原因及其分类测量误差主要由测量仪器、测量人员、测量环境造成。

其可以分为系统谋差和偶然课差两大类。

粗差是错误,不是误差。

一、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误差保持同一数值、同一符号,或者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比如水准尺端部磨损;水准尺倾斜:水准尺弯曲;水准尺的沉降;目标倾斜……特性「累计!!!!!二、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对象作一系列观测,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表面上没有规律"这种谋差称为偶然误差。

若观测数据只含有偶然误差,在观测次数多的情况下,误差呈现出统计学上的规律。

却例如:某一测区在相同条件下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命,计算358个三角形内角观测值之和的真误差,将真误差取误走区间为3",并按绝对值大小进行排列,分别统计在各区间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頻率k/n,结果列于下表:以表中的数据,绘制误差直方图。

使横轴代表误差值,纵轴代表频率,图中直方图的面积总和为1,此直方图可以形象描述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当观测条件足够多时,直方图中各矩形顶部就可以形成一条对称、光滑的曲线。

偶然谋差的规律性,1、有界性;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2、大小性:绝对值小的比绝对值大的出现的可能性大;3、对称性;误差出现正负的可能性相同;4)抵偿性: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观测次数增加而趋于鶴第二节等精度条件下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设在相同条件下对X观测了n次:A2 = /2 - x ................ ..兀个式子相加= Ul-nX得◎ = [l]-X n n令5 =四丄=巴得a =n n由泯栄的抵偿件:lim』=0 得lim乙=XJH—>«O 托并一>S算术平均值接近于真值,是测量对象的可靠结果,又称为最或是值。

第三节衡量精度的标准一、平均误差& = d十|8|十・••十a" = !Min n二、中谋差心土J笛二迸三至二土胯i 测量一般采用中误差作为衡垠精度的标准。

测量平差教学课件

测量平差教学课件

收集相关测量数据,包括测量角度、距
误差分析
2
离和高程等。
通过分析观测数据中的误差,确定各个
观测量之间的关系。
3
平差计算
根据误差分析结果,使用数学模评估测量平差的结果,检查其准确性和 可靠性。
测量平差的实例
假设我们需要测量一座大桥的长度和高度。通过精确的测量和平差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确保大桥 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
观测数据收集
收集准确的观测数据,包括测量点的坐标和其 他相关信息。
平差计算
根据误差分析的结果,进行测量平差计算,消 除误差并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误差分析
分析观测数据中的误差,并确定各个观测量之 间的关系。
结果评估
评估测量平差的结果,检查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平差的步骤
1
观测数据收集
测量平差教学课件PPT
欢迎来到测量平差教学课件PPT!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测量平差的概 念、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让我们开始这个令人兴奋的学习之 旅吧!
什么是测量平差?
测量平差是一种精确测量技术,用于消除误差并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为什么需要测量平差?
测量平差的目的是确保测量数据尽可能接近真实值,提高工程、建筑和地理 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结语
感谢大家参与测量平差教学课件PPT!希望你们通过本课程,对测量平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于实际 工作中。祝大家取得明显的进步和成功!

浙江大学测量学基础知识整理

浙江大学测量学基础知识整理

测量学整理第一章测量学的任务:1.地形图测绘2.地形图应用3.施工测量4.变形观测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成的形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经度:该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纬度:该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所组成的角度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两条垂直线交点为坐标原点,南北方向的纵轴为x轴,以东西方向的横轴为y轴。

与数学坐标系的区别为:1.xy方向不一样2.象限划分不一样3.角度起始轴以及方向不一样200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与之前的数据相差3.7米。

高程:地面点至高程基准面的距离。

大地高系统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

(中国使用)正常高系统以拟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

高程异常:拟大地水准面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似大地水准面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称为高程异常。

p13绝对高程:地面点至平均海水面(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高程,也叫海拔。

相对高程: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这种由任意水准面起算的地面点高程即地面点至任意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地面点位用地理坐标表示包括:经度,纬度,绝对高程。

测量的基本工作: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另一项是步步有检核。

距离测量来说,在10千米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球面。

高程测量来说,必须顾及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不得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水平角测量来说:当多边形面积为100km2时,球面角超为0.51’’,可以不予考虑。

在一般工程测量中,可以用水平面代替球面。

第二章水准测量(高程测量的一种)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使用的基本操作: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水准管轴:通过水准管圆弧零点的切线。

测量平差测量误差及其传播定律PPT学习教案

测量平差测量误差及其传播定律PPT学习教案

§1.3 精度及其衡量指标
二、方差和中误差
1、 方差/ 标准差
真误差的方差:
随机变量与其数学期望之差的平 方的数学期望。观测值的方差:
2
E{(
E ()) 2 }
E(2 )
2 L
E{( L
E(L))2}
E(2 ) 2 f ()d
(1)
2 L
2
观测值与其对应
的真误差具有相同的方差。
L E(2 )
表征偶然误差
准 确 度 ( Accuracy) ——准 确 度 又称偏 差,是 指观测 值数学 期望与 其真值 之差。
表 征 系统 误差
精 确 度 ——观 测 值 与其真 值的接 近程度 。表征 总误差
测 量 中 的 精 度严格 意义讲 是指精 密度。 精 密 度 等 价 于精确 度?
第14页/共97页
0.5,0.9, 1.1,1.3, 1.4,2.0
w
1.1 1.3 2
1.2"
第21页/共97页
§1.3 精度及其衡量指标
几点说明:
1. 按实用公式计算中误差、平均误差和或然误差、、ρ,只有当 m 观测值个数相当多时,结果才比较可靠。
2. 当观测值个数有限时,中误差 比平均误差、或然误差更能反
m
测量平差测量误差及其传播定律PPT课件
会计学
1
§1.1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一、真值和真误差
三 角 形 内 角 闭合差 : 三 角 形 闭 合 差的真 误差:
W L1 L2 L3 180
W W 0 W
双 次 观 测 较 差:
d L L
双 次 观 测 较 差的真 误差:
d L L 0 d

第测量学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课件

第测量学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课件

n个观测值为:l1,l2, ,ln ,则每次观测中产生的偶然
误差(“真误差”)为:1,

2
,n ,定义:
i X li
研究△的分布规律
偶然误差的分布规律
真误差的频率直方图
偶然误差的特性
❖在一定条件下的有限次观测中,偶然误差 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较大,绝对 值大的出现的频率小;
m [] n
已知观测值的真误差求中误差,适 用的情况比较少。
改正数:vi Xˆ li 真误差:i X~ li
§5.5 误差传播定律
❖1 直接观测量和间接观测量 如圆的直径和面积
❖2 误差传播率的定义: 在测量工作中,有一些需要知道的量并非直 接观测量,而是由直接观测量通过一定的函 数关系计算而得到,由于直接观测量包含误 差,因而函数会受其影响也包含一定的误差 ,称之为误差传播。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 测量误差概述 ❖§5.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征 ❖§5.3 观测值的最或然值及改正数。 ❖§5.4 观测值的精度评定 ❖§5.5 误差传播定律 ❖§5.6 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7 最小二乘原理与测量平差
§5.1测量误差概述
❖定义 对于某个观测量,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 的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特点
Xˆ Xˆ
l1 l2
vn Xˆ ln
n
[vv] [( Xˆ li)2 ] min i 1
以此为条件对Xˆ求导:
d[vv]
dXˆ
2
n i 1
( Xˆ
li )
2(nXˆ
[l ])
0
Xˆ [l] n
§5.4 观测值的精度评定

测量学第五章-误差概念

测量学第五章-误差概念

[] n

0
12
三、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 x L1 L2 Ln [Li ]
n
n
为什么取算术平均值:
i x Li
Li x i
x [Li ] x [i ]
n
n
当n : [] 0
n
xx
13
如何解决随机误差产生的矛盾
•18世纪末,在测量学、天文学等实践中提出了如 何消除由于观测误差引起的观测量之间的矛盾的问 题 •1794年,年仅17岁的高斯(C.F.Gauss)提出了解 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小二乘法 •19世纪初,高斯用自己提出的方法解决了当时的 一个天文学难题.
4.5%
P(3m 3m) 99.7%
0.3%
取极限误差(容许误差): 或:
容 3m 容 2m
21
(3)相对误差
1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观测值之比 N 绝对误差:真误差、中误差、容许误差
意义: 观测 1000m 观测 800m
中误差 中误差
m 2cm m 2cm
•偶然误差(random errors)
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 误差看,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
•粗差(gross error)
错误 7
4、误差的消除
系统误差的解决? 1、进行计算改正; 2、分析它对观测的影响规律,采取各种方法来 消除系统误差,或者减小它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偶然误差的解决? 进行多余观测,通过测量平差、数据处理理论, 确定被认为是最可靠的结果。 粗差的解决? 尽量避免,检核
3
-1
总数
80
82
162

第5章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ppt课件

第5章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ppt课件
四.测量误差处理
2 系统误差
对系统误差,通常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 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例如:在水准测量中采用前后视距相等来消除 视准轴不平行横轴误差、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
在水平角观测中采用盘左盘右观测来消除 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照准部偏心差;
在钢尺量距时,加尺长改正来消除尺长误差, 加温度改正来消除温度影响, 加高差改正来消除钢尺倾斜的影响等。
.
一.中误差
拐m
中误差的几何意义为偶然误差分布曲线两个拐点的横坐标
.
二.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中误差的绝对 值与观测值之比
化成分子为1的分数式
m k
D
1 D
m
例:用钢尺分别丈量了100米及200米两段距离, 观测值中误差均为±0.01米,则相对误差为
T1=
0—.0—1 100
= —1 — 10000
n
n n
.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四.测量误差处理 y
3 偶然误差
正态分布曲线
yf()
1
2
e22
2
lim 2
n
n
-21 -15 -9 -3 +3 +9 +15 +21
x=
-24 -18 -12 -6 0 +6 +12 +18 +24
.
第二节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精度:是指在对某一量值的多次观测中,各个观测值之间的 离散程度。
偶然误差分别出现在一倍、二倍、三倍中误差区 间内的概率为:
大于一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32% 大于两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5% 大于三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0.3%

测量学 5测量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

测量学 5测量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
1 K= = D D m m
一般情况 :角度、高差的误差用m表示, 量距误差用K表示。
19:07 20
5.4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误差传播定律:反映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 测值函数中误差关系的定 律。 倍数函数 和差函数 函数形式 线性函数 一般函数
19:07 21
1.一般函数中误差 1.一般函数中误差
19:07 34
解法2: 解法2:
z=3x-y+2l –10, x=2l+5, z=6l+15-3l+6+2l –10
=5l+11 所以:mz =5ml
y=3l-6
两种方法,两样结果,哪里错了????
19:07 35
例2:已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206.205±0.020 m,在A点安置经纬仪测得AB直线的高度角α =12 ̊ 20 30 ±30 ,计算AB间的高差h,及其 中误差 mh 。 解法1:函数式 : h=D tg α = 45.130(m) 全微分:dh = tgα × dD + D × sec 2 α × dα 中误差关系:
19:07
8
19:07
9
19:07
10
偶然误差的特性
有界性:在有限次观测中,偶然误差应小 于限值。 密集性:误差小的出现的频率大,误差大 的出现的频率小。 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频率大概 相等。 抵偿性: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 差的平均数趋近于零。
19:07 11
5.3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
正态曲线: 正态曲线:
1 2σ 2 f (∆) = e 2π σ
方差 :
− ∆2
k/n/d∆
σ
2
[∆ ] = lim

第5章-测量误差

第5章-测量误差

证明如下: [] [vv]
n n 1
证明两式根号内相 等
真误差:
11 Xl1 lX1 22 Xl2 lX2 nn Xln lXn
改正数: vv11 xx ll11 v2v2xx ll22 vnvnxx lnn
由上两式得
i vi x X i vi
对上式取n项旳平方和 n 2 2 v vv 其中:v nx l 0
图5-1 误差统计直方图
§5.2 算术平均值原理
一、算术平均值原理
在等精度观察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观察,取其观察值l i旳算 术平均值,做为真值X旳最可靠估值(最或是值)。
x l X
n
l l1 l2 ln
二、最或是误差(观察值旳改正数) 替代真误差
vi x li
v n x l n l l 0
• ±1、±2、 ±0、±√2
•研究观察值函数误差传播旳规律,称为误差 传播定律。
一、和差函数

设Z=X±Y (X、Y不有关)
有观察误差 Z Z ( X X ) (Y Y )
真误差
Z X Y
平方求和 ZZ XX YY 2XY
除以n
ZZ XX YY 2 XY
n
n
n
n
证明两式
根号内相
n 2 2 v vv n 2 vv

2
(x
X )2
l
n
nX n
2
l
X 2
n
2
n2
n
2 1 2 n 2 (21 22 2n ) 2i j i, j 1 i j
2
2
n2
n2 0
vv
n n2 n
vv
n n 1

测绘学概论第二讲观测误差与测量平差

测绘学概论第二讲观测误差与测量平差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2 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
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经典平差范畴:研究只带有偶然误差的观测
近代平差范畴:研究同时带有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的观测
测量平差:依据某种最优化准则,由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测量数据,求定未知量的最佳估值及精度的理论和方法。
观测误差
重复观测值之间存在差异 实际观测值不满足应有的理论关系,如三角形
误差的表现形式:
仪器误差 人为误差 外界条件误差
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
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
观测误差的分类
误差的概念: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如量距、量身高、称体重,几次的结果一定不完全相同,几次之间就存在有误差。
测量误差(观测误差)
观测的概念似乎很简单,就是数据观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用经纬仪测角,需要进行仪器校正、整置、照准和读数等在野外环境变化情况下的一系列操作过程,所有操作过程多少都会产生误差;用GPS确定地面点的位置,会受到卫星轨道误差、时钟误差、无线电信号传播的大气折射和时间延迟的误差等影响。因此,观测总带有误差,观测数据处理,就是要分离信息和干扰,排除干扰,获取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GIS数据的精度分析和质量控制
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与物理解释 动态监测包括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地壳运动 、卫星轨道、导航、车载GPS等方面,数据处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动态分析,作出合理的物理解释。如地壳运动常常表现为大面积的地壳形变,通过布设监测网,进行大地测量,经过平差排除干扰,计算地壳形变大小、方向和速率等,并与地震、地质地球物理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地壳运动力源等地球物理解释。在此过程中,充分研究各种误差来源,在平差中予以削弱或消除,是正确作出物理解释的前提。

《测量学》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测量学》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系统误差的来源与消除方法
总结词
系统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测量设备误差、环境因素误差和测量方法误差。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包括校准设备、改 进测量方法和采用适当的修正公式。
详细描述
系统误差的来源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测量设备误差,如仪器的刻度不准确、零点漂移等。此外,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系统误差。为了消除这些误差,可以采用定期校准设备、选择适当的测量 方法和采用修正公式等方法。
相对测量法
通过比较被测量与标准量之间 的差异来得到被测量的值,并 评估误差。
组合测量法
将被测量与其他已知量进行组 合,通过测量组合量来得到被
测量的值,并评估误差。
测量结果的表示与处理
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应包括被测量的值、单位、 测量不确定度以及置信区间等。
异常值的处理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值, 应进行识别、判断和处理,以确保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学第五章 测量误差 基本知识
contents
目录
• 测量误差概述 • 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 • 粗大误差 • 测量误差的估计与处理
测量误差概述
01
测量误差的定义
测量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受到测量仪器、 环境条件、操作者技能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 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不确定度的传递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包括A类评定和B类评 定,其中A类评定基于统计分析,B类评定 基于经验和信息。
在多个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需要将各 个量的不确定度传递到最终的测量结果中 ,以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HANKS.
数据修约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对数据进行修约, 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5.1 测量误差概述一、测量误差的概念某量的各测量值相互之间或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往往存在着某些差异,说明观测中存在误差。

观测值与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也叫真误差。

X l i i -=∆ (i =1、2、……、n ) X 为真值。

二、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分析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性质和积累规律;正确地处理测量成果,求出最可靠值;评定测量结果的精度;为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三、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仪器因素2.观测者的因素3.外界条件的因素测量观测条件——测量仪器、观测人员和外界条件这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称为测量观测条件。

等精度观测——测量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非等精度观测——测量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非等精度观测。

四、测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的大小、符号表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保持不变,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其特点:具有累积性,但可以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不定,表面上没有规律性,但实际上服从于一定的统计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单个的出现上没有规律性,不能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因此,观测结果中偶然误差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偶然误差影响了观测结果的精确性。

五、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对系统误差,通常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对偶然误差,通常采用多余观测来减少误差,提高观测成果的质量。

§5.2 偶然误差的特性一、精度的含义1.准确度准确度是指在对某一个量的多次观测中,观测值对该量真值的偏离程度。

2.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对某一个量的多次观测中,各观测值之间的离散程度。

3.精度精度也就是精确度,是评价观测成果优劣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总称,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综合影响的程度。

由于系统误差总是可以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我们认为观测结果中的误差主要是偶然误差。

实际测量中通常真值是不知道的,所以测量中所讲的精度,通常指的是精密度。

测量学上研究的误差是偶然误差。

二、偶然误差的特性通过对偶然误差统计规律的分析,来找出其具有的特性。

本例以对一三角形内角和观测结果(独立观测162次)来说明。

真误差——观测值与真值的差值。

△i = l i – X , i =1,2,…,162将162个真误差先进行统计分析,取误差区间d △为0.2″,各误差区间的个数为k ,相对个数为k/n ,n 为总个数,见表5-1。

从表5-1中可以看出一些规律。

为了更直观表示误差的分布情况,可用直方图的形式来表示。

其方程式为:式中:x=△,σ=m (中误差) ,即标准偏差。

22221)(σσπx e x f -=根据以上分析,偶然误差有以下特性: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均等。

4.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向于零,即:§5.3 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精度——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主要有中误差、相对中误差和极限误差。

一、中误差各个真误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称为中误差,用m 表示。

式中:[△△]= △12+△22+……+△n 2m 值越大,精度越低,m 值越小,精度越高。

二、相对误差评价测距精度时,用以上绝对的误差值是不能反映实际精度的高低,而应用相对误差来评价。

相对误差是观测值中误差的绝对值与观测值之比,通常化成分子为1的分数式。

T值越小,表示精度越高,即M 越大,精度越高。

三、极限误差极限误差也称为容许误差或限差。

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值即为极限误差。

统计表明,△>m 的概率为32%△>2m 的概率为5%△>3m 的概率为0.3%因此,通常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极限值,即△容= 3m要求严格时,也常取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即△容= 2m0][lim =∆∞→n n nm ][∆∆±=Ml mT 1==§5.4 误差传播定律有些未知量是不能直接测定的,而是要通过观测值按一定的函数关系计算而得,那么,函数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的关系如何呢?误差传播定律:阐述函数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之间的关系。

一、观测值一般函数的中误差设有函数Z = f (x 1,x 2,…,x n )对函数取全微分得:令观测值x 1, x 2,…, x n 的真误差为△x 1,△x 2,…,△x n ,函数Z 的真误差为△Z ,由于真误差一般都很小,故上式可写成:当函数关系确定时,偏导数为常数,则令:则△Z=k 1△x 1+ k 2△x 2+ …+ k n △x n设对观测值x 1, x 2,…, x n 进行了n 次等精度观测,则有△Z=k 1△x 11+ k 2△x 21+ …+ k n △x n1△Z=k 1△x 12+ k 2△x 22+ …+ k n △x n2△Z=k 1△x 1n + k 2△x 2n + …+ k n △x nn把上式两边平方,相加后再除以n 得: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4,上式写成:根据中误差的定义,有:m Z 2=k 12m x12+ k 22m x22+…+ k n 2m xn 2即: n ndx x f dx x f dx x f dz ∂∂+⋅⋅⋅+∂∂+∂∂=2211n nx x f x x f x x f x ∆∂∂+⋅⋅⋅+∆∂∂+∆∂∂=∆2211n nk x f k x f k x f =∂∂⋅⋅⋅=∂∂=∂∂,,,2211⋅⋅⋅+∆⋅∆+∆⋅∆+∆+⋅⋅⋅+∆+∆=∆nx x k k n x x k k nx k n x k n x k n z n n ][2][2][][][][323221212222222121nx k n x k n x k n z n n ][][][][2222222121∆+⋅⋅⋅+∆+∆=∆222222f f f ∂∂∂例:量得一球体的直径为10.5cm ,已知其量测中误差为±0.5mm ,求该球的体积及其中误差。

解:函数关系为:=±8659mm 3=±8.659cm 3二、求观测值函数中误差的基本步骤1.按问题的要求,列出具体的函数关系式;2.对各观测值求偏导数;3.写出函数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的关系;4.计算相应函数值的中误差。

三、几种观测值典型函数的中误差1.和差函数的中误差设有函数 Z= x 1±x 2±…±x n若m 1=m 2=…=m n2.倍数函数的中误差设倍数函数 Z=kx则有 m z =km 说明所求值与观测值是倍数关系的话,其中误差也是倍数关系。

3.线性函数的中误差设有线性函数 Z=k 1x 1±k 2x 2±…±k n x n则有:DD D D v m D m D m D v m D vm cm D DR V 222233332361)(1.60661)2(3434πππππ=⨯⨯⨯=⋅∂∂=⋅∂∂±=====2222222121nn z m k m k m k m +⋅⋅⋅++±=22221nz m m m m +⋅⋅⋅++±=nm m z =则:§5.6 等精度观测的直接平差 一、求最可靠值1.算术平均值若对某一量进行n 次等精度观测,观测值为l 1,l 2,…,l n ,则这些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x 为:2.等精度观测值的最可靠值算术平均值有什么作用呢? 设该量的真值为X,则有:△1=l 1—X△2=l 2—X..△n =l n —X上式相加得: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4,当n →∞时,[]n ∆=0, 则有X=x ,表明当观测次数无限多时,算术平均值就是该值的真值,实际上观测次数总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算术平均值与真值之间只差一个微小量[]n∆,所以算术平均值是观测值的最可靠值。

二、精度评定当被观测量的真值知道时,可用下式计算中误差:若被观测量的真值不知道时,则应用下式计算中误差: v 为观测值的改正数。

nl n l l l x n ][21=+⋅⋅⋅++=[][]X n l n X n l l l n n n -=∆-+⋅⋅⋅++=∆+⋅⋅⋅+∆+∆即:21211][-±=n vv m nm ][∆∆±=为n 时,有:v 1= x —l 1v 2= x —l 2 …… ⑴v n = x —l n将上式相加得:[v ]=n x —[l ]= n nl ][—[l ]= 0, 即[v ]=0, 用于计算检核。

2.观测值的中误差在实际测量中,某量的真值往往是不知道的,因此要先求出算术平均值,再得出改正数,按下式计算中误差:1][-±=n vv m 其推导过程为:设对真值为X的某一量进行n 次等精度观测,则有△1=l 1—X△2=l 2—X ……⑵△n =l n —X⑵-⑴并移项得:△1=—v 1—(X—x)△2=—v 2—(X—x) ……⑶△n =—v n —(X—x)⑶式两边平方后再相加得:[△△]=[vv]+n(X —x)2+2(X —x)[v]即得 [△△]=[vv]+n(X —x)2式中(X-x )是算术平均值的真误差,无法求得,用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 代替,上式两边同除n 得:nm n vv m nm nm n vv n 2222][][][][+=∆∆=+=∆∆代入上式,得:将该式即为当真值未知时用改正数计算观测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

n-1为多余观测数。

例:对某距离丈量了5次,结果为:15.154m ,15.158m ,15.155m , 15.156m ,15.157m 。

求观测值中误差及相对中误差。

解:先求出算术平均值:再求改正数:v 1=15156-15154=2 v 2=15156-15158=-2 v 3=15156-15155=1 v 4=15156-15155=0 v 5=15156-15157=-1 [v ]=0则有:v 12=4 v 22=4, v 32=1, v 42=0, v 52=1 [vv ]=103.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设对某量进行n 次等精度观测,观测值中误差为m ,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为:n m M =,其推导过程如下: l nl n l n n l l l n l x n 111][2121+⋅⋅⋅++=+⋅⋅⋅++==n 22222212)1()1()1(n m nm n m n M +⋅⋅⋅++±= n m M nm m n n M m m m m =±=⋅±=⋯⋯==即则有:因为222321)1(,从上式可看出,取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可以提高观测结果的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