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能源现状及相关政策的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陕西能源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陕西能源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陕西能源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

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

能源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1)来自太阳的能量。

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太阳光热辐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可燃矿物及薪材等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等)。

(2)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

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如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另一种是地壳内铀、钍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

(3)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2020-2026年中国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策略探讨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省全部工业增加值9609.7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

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9%。

陕西煤业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洗选、运输、销售以及生产服务等业务,煤炭产品主要用于电力、化工及冶金等行业。

2018年陕西原煤产量62300万吨,较上年增长7275万吨,同比增长13.4%;2019年陕西原煤产量63400万吨,较上年增长1100万吨,同比增长1.7%。

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能源产品生产保持平稳,各重点能源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原油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9年陕西天然原油产量3543万吨,较上年增长24万吨,同比增长0.7%。

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能源产品生产保持平稳,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陕西天然气产量444.4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5.08立方米,同比增长6%;2019年陕西天然气产量473.4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8.9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

2014-2019年陕西省发电量波动幅度不大,2018年陕西发电量1782.22亿千瓦小时,较上年增长0.83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0.6%;2019年陕西发电量2118.61亿千瓦小时,较上年增长336.39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4.1%。

陕西省能源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陕西省能源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陕西省能源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目录请查看:《陕西省能源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近年来,中国进一步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在进一步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的基础上,实行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有效保障能源供给。

陕西是中国能源大省,丰富的煤、油、气等资源不断被探明、开发。

陕西省煤炭资源主要集中于陕北、渭北,以低灰、低硫磷、高发热量为特色,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陕北拥有目前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榆林地区的气田面积即达2000 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市场需求旺盛,带动陕西省能源工业快速发展,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在陕西省开放能源建设市场政策的鼓励下,资源和区位优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能源企业到陕西投资建设能源项目,实现了能源工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除英美资源集团、美国陶氏化学公司、荷兰壳牌集团、南非萨索尔公司、泰国正大集团等世界顶尖级的企业集团外,神华、长庆、中铝、中盐、中化、鲁能、兖矿等国内能源巨头也捷足先登,成为陕西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生力军。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为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成国家及世界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陕西省制定实施了三个转化战略: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努力打造煤电及载能工业、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

陕西电力行业报告

陕西电力行业报告

陕西电力行业报告一、行业概况。

陕西电力行业是指在陕西省范围内从事发电、输配电、售电等相关业务的企业和机构。

陕西省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和水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电力生产和供应基地之一。

目前,陕西电力行业在全国电力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展势头强劲。

二、行业发展趋势。

1. 新能源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陕西省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方面具有丰富的优势,未来将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清洁能源在陕西电力行业中的比重不断提升。

2. 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陕西省将加大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力度,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转型升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3. 电力体制改革。

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陕西省将积极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机制,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益和服务水平。

4.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陕西省将加大对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动清洁生产、节能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陕西省电力行业发展迅速,电力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电网建设不断完善,电力市场化程度逐步加深。

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增加。

智能电网建设也在全省范围内加速推进,智能电网技术不断成熟,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陕西省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行业发展问题。

虽然陕西省电力行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电力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竞争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企业效益不佳。

其次,新能源发展面临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难题,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

再次,电力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机制不够完善,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行业发展对策。

2024年陕西省能源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陕西省能源市场调研报告

陕西省能源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陕西省能源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以了解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调研报告总篇幅约为1500字,主要包括能源市场概况、能源供应和需求情况、政策环境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内容。

2. 能源市场概况陕西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其能源市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该省能源市场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导,辅以新能源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3. 能源供应和需求情况3.1 煤炭供应与需求情况陕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煤炭产量逐年下降。

目前,陕西省的煤炭主要用于电力、钢铁和化工等行业,但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新能源的发展,煤炭需求正在逐渐减少。

3.2 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与需求情况陕西省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之一,其中宝鸡、延安等地拥有丰富的储量。

然而,该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也面临下降趋势,其供应能力较为有限。

4. 政策环境4.1 能源政策支持陕西省政府积极出台一系列支持能源发展的政策,包括鼓励新能源利用、加强能源环保、提高煤炭采选技术、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促进陕西省能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4.2 能源市场监管体系陕西省建立了完善的能源市场监管体系,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增加市场竞争等手段,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

5. 市场前景5.1 新能源发展前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新能源的重点扶持,陕西省新能源发展前景广阔。

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5.2 能源消费结构升级陕西省将加大力度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升级,鼓励节能减排和能源技术创新,推动煤炭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升级,并加强对高能耗行业的监管,以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结论陕西省能源市场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政府的政策支持、监管体系的完善以及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为陕西省能源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然而,受煤炭资源减少和环保政策的影响,陕西省还需加大力度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陕西最新煤炭分析报告查询

陕西最新煤炭分析报告查询

陕西最新煤炭分析报告查询近日,陕西省发布了最新的煤炭分析报告,供相关部门和企业查询参考。

该报告对陕西省煤炭资源的品质、储量及利用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有助于了解陕西省煤炭产业的现状和将来进步趋势。

依据报告显示,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

陕西省煤炭主要分布在榆林、汉中、安康等地,其中榆林地区是陕西省最主要的煤炭产区,占全省煤炭总储量的70%以上。

陕西省的煤炭主要为无烟煤和炼焦煤,煤质良好,适合燃煤发电、冶金和化工等领域的需求。

报告还对陕西省煤炭储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依据报告数据显示,陕西省煤炭储量约为2000亿吨,其中可采储量约为800亿吨。

榆林地区的煤炭储量占全省的绝大部分,达到1500亿吨以上。

这些储量的发现和开采将为陕西省经济进步提供壮大的能源支持。

报告还对陕西省煤炭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

目前,陕西省煤炭主要用于能源供应和工业生产。

煤炭在陕西省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塞位,煤炭发电是陕西省主要的电力供应方式。

同时,煤炭还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陕西省的工业进步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能源保障。

然而,随着社会对环境保卫的要求越来越高,陕西省也在乐观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和绿色进步。

报告指出,陕西省正在大力进步清洁煤技术和煤炭转化利用技术,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缩减污染物排放,推动煤炭产业向高质量、低碳、绿色进步。

总的来说,陕西省最新的煤炭分析报告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品质良好,为陕西省经济进步提供了可靠的能源支持。

同时,陕西省也在乐观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和绿色进步,为实现可持续进步目标做出了努力。

信任在将来,陕西省的煤炭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妙的进步前景。

陕西能源现状及相关政策的报告

陕西能源现状及相关政策的报告

陕西煤炭资源现状及相关政策的报告二○一一年三月目录序言 (4)第一部分陕西煤炭资源情况 (5)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5)二、资源勘查及开发情况 (8)第二部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情况 (13)一、陕北能源基地概况 (13)二、陕北能源基地的发展及规划 (15)三、陕西政府对陕北能源基地的政策支持 (18)第三部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 (22)一、企业概况 (22)二、企业发展规划 (29)第四部分陕西煤炭相关政策及煤炭企业整合情况 (30)一、陕西煤炭产业规划 (30)二、陕西政府对煤炭项目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支持 (31)三、榆林、延安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现状 (33)四、渭南市地方煤矿整合 (35)第五部分中央企业在陕北能源基地的情况 (36)一、神华 (36)二、国电 (39)三、中煤 (39)四、其他央企 (40)第六部分已考察或接触的项目 (41)一、正在接触的项目 (41)二、我司在陕西曾经接触过的其他项目列表 (47)第七部分进入路径及建议 (47)序言陕西是煤炭资源总量约4143亿吨,居全国第四;累计探明储量1707亿吨,居全国第三;保有资源储量1683亿吨。

陕北地区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吨,占陕西省煤炭预测储量的65.48%。

陕北地区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60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86%,其中,榆林探明储量1420亿吨,延安探明储量40亿吨。

1998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成立,目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已初具形态,正在按照“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大载能”的要求,逐步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

为了实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目标,陕西正在倾全省之力支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支持榆林的建设。

榆林已经成为陕西省政府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发展的第二级。

已有10多家中央企业与陕西省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进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进入榆林,参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

本报告以陕西煤炭资源情况为基础,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从陕西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省政府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政策支持、央企进入陕北能源基地等方面对陕西煤炭资源现状和相关政策作如下报告:第一部分陕西煤炭资源情况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

志丹县农村新能源建设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志丹县农村新能源建设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志丹县农村新能源建设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辖7镇1乡,总人口14.16万。

以洛河、周河、杏子河三大水系形成三个自然区域,称西川、中川、东川。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

近年来,全县围绕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大力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战略努力建设富裕志丹、文明志丹、幸福志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农村新能源建设现状及主要成效目前,全县农村户用沼气13718口,中型沼气23处,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2处,乡村沼气服务网点29个,配备沼液抽渣三轮车31辆。

推广太阳能灶2051台,节柴灶1306台,太阳能路灯480盏,太阳能热水器10500台,在义正稠树梁村和纸纺乡新庄梁村建成两处风力发电测风塔正在进行为期一年的数据测试。

全县新能源建设呈现出以沼气为龙头,逐渐成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动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举措。

1.领导高度重视。

政策措施到位2007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能源建设机构—志丹县能源办,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配置了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配齐了领导和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出台规章制度,专门指导全县的农村新能源建设。

各部门把农村新能源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意见,提出了目标任务,制订了保障措施,并纳入了全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新能源的发展。

在资金、用地、专用机械补贴、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降低了农户建沼气池的费用,同进也提高了他们建沼气池的积极性。

2.科学抓点示范,全面普及提高按照“先引进、再示范、后推广”的思路。

县能源办派出专门人员多次到杨凌学习邱凌教授旋流布料墙沼气池的做法,在全县进行试点,达到了环保、节能、可循环利用,群众积极响应。

经技术员加以改进后,逐步在全县范围规范推广,特别是2006年以后,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每年以2000口的速度增长,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04]116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04]116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实施意见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04]11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全面推进我省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经省政府同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我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现状“九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1996〕36号),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全省万元GDP综合能耗由1995年的2.86吨标准煤下降到2003年的1.63吨标准煤,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与此同时,资源不足和浪费问题仍然并存,有些方面还很严重。

全省水资源总量仅445亿立方米,且分布不均,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50%,比全国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10个百分点。

城市管网漏损率高,有些城市高达30%。

中水回用率不到2%。

由于使用落后的用水器具每年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水资源污染大,渭河流域污染尤为严重。

矿产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开发利用率低,已开发的共伴生矿产利用率不到40%。

全省相当一部分企业属于高耗能、初加工、重污染的企业,资源浪费日益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的活动,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陕西电力行业报告最新

陕西电力行业报告最新

陕西电力行业报告最新
近年来,陕西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国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陕西电力行业不断创新,推动着全省电力产业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陕西电力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陕西电力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近年来,陕西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目前,陕西省电力总装机容量
已达到XXX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XXX亿千瓦时,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同时,陕西电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电网覆盖面积逐步扩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陕西电力行业的产业结构。

陕西电力行业的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传统煤电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新能
源电力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陕西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三、陕西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

陕西电力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高
电网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积极推动电池储能技术应用,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四、陕西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陕西电力行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

一方面,陕西将继续加大清
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力度,提高新能源电力占比;另一方面,陕西将继续推动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提高电力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陕西电力行业在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未来,陕西电力行业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加快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

陕西省产业结构状况摘要:陕西经济结构的基本框架,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形成的。

“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伴随全国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以及战备的要求,陕西成为我国内地重要的机械、电子、纺织等加工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在能源、化工、医药、有色、建材、冶金等方面又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电子、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方面的进步也是很显著的。

但是陕西的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同时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行业为主,缺乏新兴的行业带动。

关键词:陕西 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一.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定义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它不仅包括生产部门,还包括流通部门,一般服务行业、文化教育和行政服务业等。

产业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属于中观经济。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业构成、产业间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以及由这些比例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从广义来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产业在生产上的比例关系即各产业相互协调、平衡的发展问题,如三次产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产业间以投入产出为基本内容的关联关系,反映各产业相互影响的结果。

因而产业结构是经济总体中的产业多层次的组合,质的特征是产业的地位与作用,量的特征是产业所占的份额,即比重。

二.陕西产业结构总体概况陕西省依据资源分布特点,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了四大建设基地,陕北以化工能源为发展重点,陕南利用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是绿色产业基地,而关中则以先进制造业为建设重点。

另外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及能源化工产业三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果业、畜牧业、旅游、能源化工和国防科技工业六大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文化产业及现代物流业三大特色现代服务产业。

其中装备制造业是陕西工业的主体产业,现代物流业是陕西省的新兴产业。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

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投延安2×350MW热电联产工程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投延安2×350MW热电联产工程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投延安2×350MW热电联产工程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9.11•【字号】陕发改环资〔2023〕1539号•【施行日期】2023.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投延安2×350MW热电联产工程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报来的《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审查陕投延安2×350MW热电联产工程节能报告的请示》(延行审投资发〔2023〕79号)收悉,根据《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陕发改环资〔2023〕1273号)有关规定,经主任办公会研究审议,具体意见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二、该项目属民生领域公用电厂项目,由延安市安塞延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位于延安市安塞区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总投资35.99亿元。

项目拟建设2×350兆瓦超临界燃煤空冷热电联产机组及配套设施。

2023年8月,我委核准了该项目(2304-610624-04-01-491058)。

项目计划2023年9月开工建设,2025年7月建成投产。

项目主要消费能源为原煤。

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51.33万吨标准煤、等价值5.31万吨标准煤。

其中原煤消费量149.21万吨。

项目供电标煤耗为275.75克标准煤/千瓦时、综合供热煤耗为39.97克标准煤/吉焦。

项目建成投运后,对延安市“十四五”期间完成能耗双控目标有一定影响。

延安市要加强对项目单位能耗双控管理,监督指导延安市安塞延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建设光伏等新能源设施。

三、建设单位在落实节能报告措施基础上,应重点加强以下节能工作:(一)优化用能工艺。

充分利用生产余热产生的蒸汽,进行低温位能量回收,进行装置用能优化,合理利用余热,提高能量利用水平。

2024年陕西省天然气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陕西省天然气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陕西省天然气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陕西省天然气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报告旨在分析陕西省天然气市场的现状、发展潜力,为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2. 市场概述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产地,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国家政策的推动和陕西省经济的发展,使得该省天然气消费持续增长。

目前,陕西省的天然气市场主要由工业、商业和居民用气三个领域组成。

其中,工业占据市场份额的大部分。

3. 市场需求分析3.1 工业用气需求陕西省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许多工厂和企业依赖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

工业用气需求在近年来呈现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化工、钢铁和制造业等行业。

3.2 商业用气需求商业用气需求主要来自酒店、商场、餐饮和公共设施等领域。

随着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商业用气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3.3 居民用气需求陕西省的居民用气需求相对较小,但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天然气供应设施的完善,居民用气需求也有望逐渐增加。

4. 市场竞争分析4.1 主要供应商和运营商陕西省的天然气市场主要由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陕西特许石油天然气公司等供应商和运营商主导。

这些公司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供应能力。

4.2 市场竞争格局陕西省天然气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供应商和运营商之间进行价格竞争和服务竞争。

此外,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也给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挑战。

5. 市场发展前景陕西省的天然气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国家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推动将促进天然气市场的持续增长。

其次,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结构的优化,将进一步提升天然气的需求。

最后,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受到环保政策的支持和市场认可。

综合考虑,陕西省的天然气市场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6. 结论综上所述,陕西省的天然气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各领域的用气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陕西省低碳经济市场分析报告

陕西省低碳经济市场分析报告

陕西省低碳经济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陕西省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大省,近年来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报告旨在分析陕西省低碳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情况,探讨低碳产业和技术在该省的应用情况,展望低碳经济市场前景,并就政府政策对低碳经济的影响提出建议。

通过对陕西省低碳经济市场的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推动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概述、结构、目的以及总结,以便读者对整篇报告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正文部分将分析陕西省低碳经济现状,低碳产业发展情况和低碳技术应用情况。

最后,结论部分将展望陕西省低碳经济市场前景,分析政府政策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并提出总结与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我们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陕西省低碳经济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在于全面分析陕西省低碳经济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探讨低碳产业发展和低碳技术应用的具体情况,深入挖掘陕西省低碳经济市场的潜力和前景展望,同时分析政府政策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推动陕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行业分析和发展参考,促进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总结部分:通过对陕西省低碳经济现状分析、低碳产业发展情况和低碳技术应用情况的研究,可以看出陕西省在低碳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未来,陕西省低碳经济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将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这一背景下,建议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陕西省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2.正文2.1 陕西省低碳经济现状分析陕西省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同时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陕西省的低碳经济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能源利用、碳排放情况等方面。

延安市氢能项目分析报告

延安市氢能项目分析报告

延安市氢能项目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氢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技术,具有无污染、高效能和可持续等特点,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加强氢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的目标。

延安市作为陕西省的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氢能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

因此,进行延安市氢能项目分析对于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内容1.氢能生产:利用延安市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建设氢能生产设施。

采用电解水制氢技术,通过水电解反应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将氢气用于能源供应。

此外,利用生物质气化等技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氢气也是潜在的选择。

2.氢能储存与运输:建设氢气储存设施,如高压氢气储罐等,用于存储产生的氢气。

此外,需要建设氢气输送管道或氢气储运车辆,实现氢气的远距离运输。

3.氢能应用:延安市可以将氢气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电力供应等领域。

例如,建设氢能汽车充电站,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将氢气用于钢铁冶金、石化等行业,实现能源替代和减排效果。

三、项目优势1.天然资源优势:延安市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这是建设氢能项目的重要基础。

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进行氢能生产,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2.区位优势:延安市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区,交通便利,能够更好地连接中国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

这为氢能的储运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3.潜在市场需求:延安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氢能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延安市重点支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石化产业也为氢能应用提供了市场需求。

四、项目风险与对策1.技术风险:氢能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较高的技术风险。

为降低技术风险,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养相关人才,提升技术研发水平。

2.市场风险:氢能产业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制定合理的市场进入策略,寻找差异化竞争的切入点。

2023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前言陕西省位于中国西部,是国家能源大省之一。

它拥有诸多能源储备和富集,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重稀土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必然与之紧密相关。

因此,本文将对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进行调研,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煤炭行业陕西省煤炭的储量约占全国的3%,位居西部煤炭大省排行榜第四,其煤种以无烟煤、长焰煤、气煤和贫瘠煤等为主。

目前陕西省煤炭采矿业的主要生产企业有陕西煤化工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陕西焦化集团、宝鸡煤业、榆林煤化集团等。

其中陕西煤业化工和陕西焦化集团在2019年达到了产值及销售收入双增长。

与此同时,陕西省的煤炭化工利用也非常发达,分别以煤制油和煤制气为代表。

特别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落地,加速了陕西省的煤制气产业实施,目前陕西省煤制气产业已初具规模。

另外,该省具有稀土资源独特的优势,煤化工行业的开发利用也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可以预见,未来陕西省煤炭行业的发展会更加多元化、高效级。

油气行业陕西省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第一大油气勘探开发省份,开采的油藏以西咸和延长油田为代表。

陕西省石油产业的主要生产企业有中国石油西北油田公司、陕西石油化工集团、延长石油集团、榆林石油勘探局等。

其中,中国石油西北油田公司是该省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

该公司在2019年采取了“战略性强化勘探、持续优化开发”的建议,并在2035年的策略中将油气资源碳排放降至10%之内。

同时,该公司也在加快天然气资源开发,目前陕西省天然气产业已初具规模。

在油化工领域,陕西省的石化产业集中在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商洛等市。

截止2019年,全省已形成了以炼油、化工和化肥为主的完整石油化工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的千亿级石化项目不断涌现,2019年宝鸡石油化工工业园区、先导材料产业等项目投入运营,为陕西省石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电力行业陕西省电力产业的主要生产企业有国家电网陕西电力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省能源集团等。

2024陕西省太阳能发电国 家补贴政策

2024陕西省太阳能发电国 家补贴政策

2024陕西省太阳能发电国家补贴政策《2024 陕西省太阳能发电国家补贴政策》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太阳能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环保的能源形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陕西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之一,也在积极推动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相应的国家补贴政策,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太阳能发电的建设中来。

太阳能发电具有众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友好。

其次,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有效缓解传统能源日益枯竭的压力。

此外,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相对灵活,可以在屋顶、空地等多种场所进行安装,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2024 年,陕西省太阳能发电国家补贴政策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补贴范围和对象补贴范围涵盖了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阳能电站、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以及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等。

对象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投资者。

只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建设要求的太阳能发电项目,都有机会获得补贴支持。

二、补贴标准补贴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太阳能发电项目以及装机容量进行划分。

对于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阳能电站,补贴金额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发电效率来确定。

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则按照实际发电量给予补贴,鼓励用户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三、申请流程符合条件的项目主体需要向当地能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项目资料,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技术参数、投资预算等。

主管部门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审核通过后,项目将被纳入补贴名单,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发放补贴资金。

四、资金来源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同时也鼓励地方政府配套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加大对太阳能发电产业的扶持力度。

五、政策的影响1、促进产业发展补贴政策的出台,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太阳能发电领域,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安装调试、运维服务等环节,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2023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陕西省作为全国能源产业的重点省份,能源行业市场发展面临着不少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环境、政策支持、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剖析,探究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1. 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陕西省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风电等。

其中,煤炭储量达到377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9。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七和第八,水电和风电资源也十分丰富。

在过去几年中,陕西省的能源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煤电、油气和新能源等领域均有了较为明显的进展。

2. 市场环境的现状陕西省的市场环境相对较好,区位优势显著,除了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外,还紧密连接着国内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一个冶金基地和煤炭基地之一,陕西省地缘位置的优势使其肩负着重要的国内能源分配任务和西部大开发的使命。

3. 政策支持的现状陕西省政府一直以来不断加强对能源行业的投资以及政策支持。

从政策角度来看,政府强调产业投资,促进科技创新,改善资源环境和提升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都获得了广泛推行。

这些政策实施得到了产业界的积极响应,加快了能源产业的发展。

4. 竞争格局的现状陕西省的能源市场竞争相对比较激烈,特别是煤电、油气和新能源行业三大领域竞争尤为激烈。

在煤电行业中,陕西省拥有强悍的煤电集团,而油气行业中,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国内大型的国有企业也竞争激烈。

新能源行业近年来开始蓬勃发展,内部竞争在加速,外部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二、能源行业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陕西省能源行业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在市场化运作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由于行业发展速度过快,陕西省的能源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度不够强的问题。

其次,能源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在新能源领域有一定的创新,然而整个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

三、未来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的前景陕西省政府将继续出台有利于能源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市场化运作等改革,进一步提高能源行业的管理和执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煤炭资源现状及相关政策的报告二○一一年三月目录序言 (4)第一部分陕西煤炭资源情况 (5)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5)二、资源勘查及开发情况 (8)第二部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情况 (13)一、陕北能源基地概况 (13)二、陕北能源基地的发展及规划 (15)三、陕西政府对陕北能源基地的政策支持 (18)第三部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 (22)一、企业概况 (22)二、企业发展规划 (29)第四部分陕西煤炭相关政策及煤炭企业整合情况 (30)一、陕西煤炭产业规划 (30)二、陕西政府对煤炭项目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支持 (31)三、榆林、延安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现状 (33)四、渭南市地方煤矿整合 (35)第五部分中央企业在陕北能源基地的情况 (36)一、神华 (36)二、国电 (39)三、中煤 (39)四、其他央企 (40)第六部分已考察或接触的项目 (41)一、正在接触的项目 (41)二、我司在陕西曾经接触过的其他项目列表 (47)第七部分进入路径及建议 (47)序言陕西是煤炭资源总量约4143亿吨,居全国第四;累计探明储量1707亿吨,居全国第三;保有资源储量1683亿吨。

陕北地区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吨,占陕西省煤炭预测储量的65.48%。

陕北地区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60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86%,其中,榆林探明储量1420亿吨,延安探明储量40亿吨。

1998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成立,目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已初具形态,正在按照“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大载能”的要求,逐步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

为了实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目标,陕西正在倾全省之力支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支持榆林的建设。

榆林已经成为陕西省政府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发展的第二级。

已有10多家中央企业与陕西省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进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进入榆林,参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

本报告以陕西煤炭资源情况为基础,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从陕西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省政府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政策支持、央企进入陕北能源基地等方面对陕西煤炭资源现状和相关政策作如下报告:第一部分陕西煤炭资源情况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

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99.9%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0.7~26.89m,单层最大厚度为12.5m。

储量:煤炭资源量2216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53.5%;累计探明储量为1388亿吨,已利用61.7亿吨,尚未利用1315亿吨。

该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煤种:不粘煤、长焰煤特点:低灰、低硫、低磷、高~特高热值,是优质的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分布:府谷、佳县、吴堡煤层: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为15.47m。

储量:煤炭资源量1190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28.7%;累计探明储量58.3亿吨,已利用4.5亿吨,尚未利用53.8亿吨。

煤田地质结构较复杂,勘探程度较低。

煤种:(府谷)长焰煤、气煤;(吴堡)焦煤、贫煤特点:府谷的长焰煤、气煤具有中~高灰,特低~高硫、低~中磷、中高热值的特点,可作为气化、液化和动力用煤;吴堡的焦煤、肥煤、贫煤可做炼焦煤和炼焦配煤。

3、陕北三叠纪煤田分布:延安、子长、安塞、横山煤层:可采煤层6层,一般单层厚度小于lm储量:煤炭资源量18.1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0.4%;累计探明储量17.4亿吨,已利用5.3亿吨,尚未利用12.1亿吨。

煤种:气煤特点:具有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化工用煤及炼焦配煤4、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分布:韩城、合阳、澄县、蒲城、白水、铜川煤层:可采煤层2~6层,可采厚度7.98~30.58m储量:煤炭资源量489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11.8%煤种:瘦煤、贫煤及少量焦煤特点:动力用煤、炼焦用煤5、黄陇侏罗纪煤田分布:黄陵、铜川、耀县、旬邑、淳化、彬县、长武、永寿、麟游、千阳、陇县、凤翔煤层:仅1#、3#煤层可采(1#煤厚0~2.93m、3#煤厚0~1.73m)储量:煤炭资源量230.5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5.6%;探明储量139.2亿吨,已利用45.9亿吨,尚未利用93.3亿吨。

煤种:长焰煤、弱粘煤及少量气煤特点:良好的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二)矿区划分情况(按照规划划分)陕西省五大煤田矿区及勘查区划分情况如下:1、陕北侏罗纪煤田划分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和靖定预查区。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划分为府谷矿区和吴堡矿区2个矿区。

3、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由于该煤田面积、资源量较小,目前尚未再往细划分矿区。

4、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划分为铜川矿区、蒲白矿区、澄合矿区、韩城矿区4个矿区。

5、黄陇侏罗纪煤田划分为黄陵矿区、焦坪矿区、旬耀矿区、彬长矿区4个矿区和永陇勘查区。

二、资源勘查及开发情况截止2010年11月,陕西全省共有煤炭矿山586个,主要分布在渭北、彬长和陕北地区。

其中,资源整合矿井231处,大、中型矿井136个。

2010年产煤3.61亿吨,外运量2.4亿吨。

其中榆林2010年产煤2.57亿吨,占陕西全省产煤量的71.17%。

(一)陕北侏罗纪煤田1、神府矿区矿区共获得资源/储量230.8亿吨。

其中精查162.7亿吨,占总量的70.5%;详查48.9亿吨,占总量的21.2%;普查19.2亿吨,占总量的8.3%。

矿区共划分为21个井田、1个预留区,矿区规划产能约1.53亿吨/年。

矿区内现建有大柳塔、活鸡兔、榆家梁、拧条塔、何家塔、三道沟、南梁、海湾、杨伙盘等一批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矿井。

2、榆神矿区矿区共获得资源/储量649.8亿吨。

其中精查129.9亿吨,占总量的20%;详查78.6亿吨,占总量的12.1%;普查113.8亿吨,占总量的17.5%;预查327.5亿吨,占总量的50.4%;矿区规划建设榆树湾、凉水井、西湾(露天)、大保当、曹家滩和乌素矿井、三滩井田、杭来湾井田、金鸡滩井田等9对大型骨干矿井,规划产能5400万吨/年。

现榆树湾一期800万吨/年已基本建成。

3、榆横矿区矿区共获得资源/储量496亿吨。

其中精查2.1亿吨,占总量的0.4%;普查11.7亿吨,占总量的2.3%;预查482.2亿吨,占总量的97.2%。

榆横矿区目前地质勘查程度低,区内没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只有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生产。

矿区规划产能400万吨/年。

4、靖定预查区。

预查资源量838.4亿吨,没有进行普查及以上勘查资源/储量。

(二)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府谷矿区吴堡矿区1、府谷矿区矿区共获得资源/储量891.2亿吨。

其中精查60.7亿吨,占总量的6.8%;详查3.4亿吨,占总量的0.4%;预测827亿吨,占总量的92.8%。

矿区共划分为沙川沟、海则庙、冯家塔、西王寨、段寨和尧峁6个井田,规划矿区规模3160万吨/年。

2、吴堡矿区矿区共获得资源/储量298.6亿吨。

其中精查6.6亿吨,占总量的2.2%;详查2.4亿吨,占总量的0.8%;预测289.6亿吨,占总量的97%。

共含煤3~5层,其中可采煤层2层。

其中3号煤层厚度0.4~5.10m,平均厚度2.76m,煤层结构简单,为全区可采的稳定型煤层;10号煤层厚度3.51~9.71m,平均厚度7.57m,煤层结构中等,为全区可采的稳定型煤层。

煤质:中灰,3号煤层低硫、10号煤层中高硫,特高热值煤。

3号煤为肥煤、焦煤,10号煤为焦煤-贫煤。

吴堡矿区现没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只有一对乡镇煤矿生产。

矿区规划1对大型矿井即李家沟井田。

(三)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共获得资源/储量18.1亿吨。

其中精查1.4亿吨,占总量的7.7%;普查7.2亿吨,占总量的39.8%;预查8.4亿吨,占总量的46.4%;预测1.1亿吨,占总量的6%。

(四)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开发程度较高,陕西省四大矿务局(铜川矿务局、蒲白矿务局、澄合矿务局、韩城矿务局)均在此煤田生产建设,该煤田基本没有空白资源可开发。

(五)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彬长矿区勘查程度大多达到精查,开发程度也较高;焦坪矿区勘查程度大多达到详查;旬耀矿区勘查程度只达到普查;永陇矿区勘查程度达到精查、详查、预测的都有,该矿区大部分位于宝鸡境内,目前为开发投资热点区域,有关宝鸡煤炭资源矿权设置见附件1。

第二部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情况一、陕北能源基地概况(一)基地概况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于1998年由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建立,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辖榆林、延安两市,包括榆林的十二个县区,延安的13个县区,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约占陕西国土面积的45%。

陕北地区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吨,占陕西省煤炭预测储量的65.48%。

截止2005年底,陕北地区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60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86%,其中,榆林探明储量1420亿吨,延安探明储量40亿吨。

陕北是陕西能源资源的主要赋存区,是多种资源的聚集区。

除前述煤炭资源外,石油探明储量16.8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地质储量8460.3亿立方米,是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之一;岩盐总储量约6万亿吨,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

资源储量大、品种优、种类全、开发条件好,具备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基本条件。

榆林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约10亿元的地下财富,尤其是煤、油、气、盐等能源矿产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为国内外所罕见。

矿产资源集中的自然条件是实现能源转化的基础。

(二)榆林在陕西省的经济地位榆林市到“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10亿元,经济总量由“十五”末的全省第5位跃居到第2位,占全省GDP 的比重由“十五”末的8.7%上升至17%以上;人均GDP跃居全省第一。

财政总收入达到400亿元,是“十五”末的5.97倍,占全省财政收入1800亿元的22.22%。

可见,榆林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为陕西省迈入“万亿”俱乐部作出了重大贡献。

榆林的十二五展望:经济总量和财政总收入分别占全省的份额到2015年超过20%,到2020年超过三分之一。

榆林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源于正在建设中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

(三)延安的经济地位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885.4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8.85%,地方财政收入105.2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