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送别诗
浅谈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唐代送别诗的特点“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恋、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离别”自然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
尤其是唐代的“送别诗”更是诗歌中的重头戏。
观览唐代送别诗,具有以下特点。
(一)种类繁多,领域广泛类是抒写亲情、爱情,如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离别的幽怨与痛苦,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写的是情人间的缠绵啡恻。
二类是友情、同僚情。
有的写送好友到外地做官,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有的也写送好友到外地做官,但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宣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等;有的写送友人远征,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的《送李副使磺西行军》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还有的是写送友人去远游,抒发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
如杜苟鹤的《送友人游吴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此外,还有一类唐人送别诗,无论是送者还是行者,都不是主人,如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等,这里的送者与行者都是旅途中的匆匆过客,其别情更具有一番味道。
(二)手法多样,情深意长类是直抒胸臆。
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醺,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直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干里,遮天蔽日,到处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至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唐诗送别诗探究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许多优秀的诗人在这个时期涌现。
送别诗是其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旅行和离别在古代社会中很常见,诗人们通过送别诗表达了对别人离去的思念和祝福。
以下是对唐诗送别诗的一些探究:送别主题:唐诗中的送别主题可以是君臣、朋友、恋人之间的离别,也可以是诗人自己离开故乡或远行的情景。
送别诗常常包含对离别对象的祝福和劝勉,同时表达诗人内心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感情表达:唐诗送别诗以叙述感情为主,通过描写诗人与别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来表达思念和祝福之情。
诗人可以运用各种手法,如比喻、对偶、象征等,来丰富表达方式,使诗作更具感染力。
意象丰富:唐诗送别诗常常运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比如,以风景为背景描绘离别的场景,或以季节变化来象征人事变迁,都是常见的手法。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人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出离别的情感。
诗歌形式:在唐代的送别诗中,常见的诗体有绝句、律诗等形式。
这些形式通常具有一定的格律和韵律,使诗作更加优美动人。
社会背景影响:唐代是一个安定繁荣的时期,但也不乏战乱和政治斗争。
这些社会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送别诗的创作。
一方面,诗人可以借用离别的主题来表达对社会动荡和不安的反思;另一方面,社会动荡也可能导致离别的增多,从而给送别诗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
综上所述,唐诗送别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题材,通过表达离别对象的思念和祝福之情,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将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深刻而动人。
这些诗作展示了唐代诗人的才华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送别是唐代文学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它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愁别绪、别离之痛等情感。
本文将对唐代的几首代表性送别诗进行解析,以揭示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第一首送别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登高望远之景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人首先描述鹳雀楼高人所难及,隐喻友人的远行;接着,描绘楼台旁的美景、万里江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交融,王之涣既展现了离别的苦痛,又表达了人生万物的无常和离合的感慨。
第二首送别诗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中,杜甫借助月夜的寂静,回忆起已故的舍弟,表达了浓烈的亲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月色和回忆,勾勒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凄凉。
诗中充满了离别之痛和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展现了杜甫对兄弟深深的眷恋与感念。
第三首送别诗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中,王维以送别使者为主题,描绘了途中的艰险和沙漠的荒凉景象。
诗人以行者的身份,抒发了自己对友人远行的祝愿和思念之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行者的感受的交融,王维展示了离别时的别离之痛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第四首送别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中,白居易以古原草为离别的背景,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对古原草原的描绘和自己内心的交融,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表达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唐代送别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大亮点。
通过对《登鹳雀楼》、《月夜忆舍弟》、《送元二使安西》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几首代表性的诗作的解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对离别的感受和思考,体味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和美学价值。
唐代送别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源泉和参照。
送别诗:王维《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友之间往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吟咏的⼀个永恒的主题。
下⾯是为⼤家带来的:送别诗:王维《送别》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送别唐代: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不得意,归卧南⼭陲。
但去莫复问,⽩云⽆尽时。
译⽂请你下马来喝⼀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你说因为⽣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云正⽆边飘荡。
注释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
之,往。
归卧:隐居。
南⼭:终南⼭,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只。
赏析 这⾸诗写送友⼈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概在进⼊终南⼭的⼭⼝。
这样就把题旨点⾜。
以下五句,是同友⼈的问答对话。
第⼆句设问,问友⼈向哪⾥去,以设问⾃然地引出下⾯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个隐⼠,有⾃⼰的影⼦,⾄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那⾥⼀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只是⼀语带过,更见⼈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中郁抑不平。
⾄于友⼈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诗⼈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不得意”后,对友⼈的劝慰。
他劝友⼈只管到⼭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中的⽩云才是⽆穷⽆尽的。
这⾥明说⼭中⽩云⽆尽,⽽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常,已含蕴其中。
这两句意蕴⾮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句中有诗⼈对友⼈的同情、安慰,也有⾃⼰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林的向往。
李白送别诗解析

李白送别诗解析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晚年流落边疆,写下了许多蕴含离别之情的诗篇。
其中《送别》一首,是李白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离别诗。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人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悲怆之情,对于描绘唐代人物形态和离散生活的文学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从意境、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解析。
意境李白的这首《送别》,从第一句便营造出了苍凉和离别的气氛:“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 诗中一字一句,自然铺陈,深入人心。
整首诗无论从描写手法还是诗歌语言,都概括了离别带来的各种情感,折射出了作者的哀思和离愁。
诗中《惟见长江天际流》、《日暮客愁思故乡》、《明月来相照,金樽消旧梦》等句,则将整个作品的氛围推至高潮。
长江天际流淌的是心灵的离别,日暮客愁则刻画了主人公在异乡所感受的孤独,而明月的照耀和金樽的抚慰则细腻地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
语言李白的语言流畅深刻,表现了唐代诗歌的一些特征,如繁琐而有味道的词汇,平仄婉转的韵律和形象思维。
其中“天长路远魂飞苦”一句,意境深远,抒发了主人公离散时心理的内疚和惆怅。
同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深情悠长,表达了主人公的深情与离愁。
整首诗充满了移情和文学韵味,并且篇幅不比长篇叙事诗短,可谓是一篇完整的抒情诗篇。
写作手法李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和形象思维来表达作者对离别的感悟。
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运用了“春风绿”和“明月照”这两项广为人知的意象和象征,将离别的哀愁和流连的感慨融合在了一起。
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直接将白发与“缘愁如长”联系在一起,表达了深邃的内涵。
在诗歌结构方面,李白将整个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前两句组成,表达出主人公与恋人的分别,第二部分通过描述主人公沉溺于乡思之中,表达出他的无奈和愁绪;第三部分突然转折,用“明月”和“金樽”两个意象进行撰述,表达了主人公的愁和离别。
结束语李白的《送别》是一篇篇篇哀婉,情感真挚的离别诗。
唐朝送别友人的诗句

唐朝送别友人的诗句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却有最真挚的祝福,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这在送别诗中可是独有的。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最著名的诗作。
全诗开合顿挫,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义隽永,韵味无穷,是王昌龄最著名的送别诗。
芙蓉楼也因此诗闻名于世。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送别诗较多,但所有送别诗中这首无疑是最为经典的作品,全诗以绚丽多彩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的诗人送别画。
5、《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最广为流传的诗作了。
作品表现了作者虽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惆怅,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突破了以往送别诗悲伤的基调,而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
6、《于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全诗运用吊古伤今的艺术手法来创作,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寓意深远,感情强烈,笔调苍凉。
7、《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唐代送别诗及赏析

唐代送别诗及赏析唐代送别诗及赏析唐代时期有不少著名诗人都曾写过送别诗,那么,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几首唐代送别诗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送灵澈上人》年代: 唐作者: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赏析:这首小诗,是描写作者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
作者即景生情,构思精湛。
先描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描写灵澈归去,作者目送。
表达了作者对灵澈的真挚情谊。
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小诗描写作者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
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后二句即描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作者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
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
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作者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浅析唐代送别诗

浅析唐代送别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人间“生离死别”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题目!“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别是一般”的“滋味”,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六朝的江淹,有感于人生很难幸免的这种悲剧性体验,写下了千秋传诵的《别赋》。
古来送别诗究竟有多少?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中称:“不计其数。
”仅《唐诗三百首》中,送别诗就有三十首,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写此类诗的,不仅有岑参、温庭筠等名家,还有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很多送别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名句,至今广为流传,被广泛运用。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两行诗是写: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
作者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诗人还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和场面。
宴席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喝过三巡,殷勤告别的话已说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
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这首送别诗情调低沉、忧伤,黯然消魂,这在许多唐代送别诗中占有大多数。
但也有一些一反悲伤的风格,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充满昂扬豪迈的精神,下面再来看几首豪放一些的送别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
唐诗表达离别的诗句

唐诗表达离别的诗句以下是 8 条关于唐诗表达离别的诗句: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就像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哪怕分隔两地,这友情也坚如磐石呀!记得那次我要去另一座城市读书,我们互相道别,我对他说:“放心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呢!”这句话真的太绝啦,王勃真厉害,让离别都不那么悲伤了。
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哎呀,这不正是游子要远行时的心情写照嘛!就像我的表哥出门闯荡,姑妈送别时那不舍的样子,可不就是那一抹落日下的故人情嘛!李白这句诗简直写到人心里去了。
3.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这是在跟洛阳的亲友们表明自己的心迹呀!好比我离开家乡时,也想告诉大家我的心永远不变,多么直白又真诚的诗句呀,让人感动!4.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可不是嘛,离别时干啥要哭得稀里哗啦的呀!就像我和闺蜜那次分别,我们笑着说:“可别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哦!”王勃这句诗真是洒脱又豪放。
5.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这是在劝朋友多喝一杯呀,为啥呢?因为出了阳关就没故人啦!想象一下要是我要去一个陌生地方,朋友肯定也会这么劝我呀,这诗多有画面感!6.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哇塞,那场景,老朋友辞别黄鹤楼,去扬州享受那烟花三月!这不就像我朋友离职去另一座美丽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嘛,孟浩然的诗太有意境了!7.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离别后的旅途是多么漫长而孤单呀!就像我知道的那位旅人,一个人踏上征途,真的有种孤蓬万里征的感觉呢,这句诗真的好贴切啊。
8.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哎呀呀,这蜡烛都这么懂离别之情呢!就像我那次离开家,看着桌上的蜡烛,仿佛它也在为我难过呢,杜牧的诗真是别出心裁啊。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唐诗中的离别诗句真是丰富多彩,各有各的妙处,让人深深为之感动和着迷呀!。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送别诗是其中常见的一种题材。
在唐朝,送别诗常常表达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唐代著名的送别诗有:
1.《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景象,以及离别时内心的感慨。
诗人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来形容离别的凄凉,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2.《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之一,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慨和无奈。
诗人用“西出阳关无故人”来形容离别的凄凉,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3.《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诗人用“巴山夜雨涨秋池”来形容离别的凄凉,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唐朝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这些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代送别诗有哪些

唐代送别诗有哪些唐代送别诗有哪些1、《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5、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6、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9、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唐朝最好的送别诗

唐朝最好的送别诗摘要:1.唐朝送别诗的概述2.王之涣的《登鹳雀楼》3.王之涣的《凉州词》4.杜甫的《月夜忆舍弟》5.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6.唐朝送别诗的特点与影响正文:【提纲】1.唐朝送别诗的概述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送别诗是唐朝诗歌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送别诗主要描写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亲朋好友离别时的不舍、祝福和勉励。
在唐朝,送别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许多著名诗人如王之涣、杜甫、白居易等都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篇。
2.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他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离别的著名诗篇。
诗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借助鹳雀楼上的远眺,表达了离别时的壮志豪情和不舍之情。
3.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的另一首著名送别诗《凉州词》则表现了离别时的悲壮情感。
诗中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以醇酒美人、琵琶战马为背景,展现了离别时的悲壮与豪迈。
4.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月夜忆舍弟》是一首充满哀伤与思念的送别诗。
诗中写到:“戍楼天边边,佳人彩云间。
锦字书来结,明珠照夜还。
海客乘风破,沙鸥带月旋。
何当共长亭,重把钓纶闲。
”诗人通过描绘戍楼、明珠、海客等意象,表达了对离别兄弟的深切思念。
5.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是唐朝中后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优美诗篇。
诗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人借助古原草的生命力,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与勉励。
6.唐朝送别诗的特点与影响唐朝送别诗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亲朋好友离别时的不舍、祝福和勉励;二是意境优美,诗人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历史人物等元素,展现了离别时的壮美、悲壮、优美等情感;三是形式多样,既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也有律诗、歌行等。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送别诗产生的背景]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
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
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
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
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基于以上的理由,唐人“别”因虽多,但不外以下几种:[赴任迁谪]唐代重视京官,外放出去,即便官秩相同,也觉贬谪。
因此,这类的送别诗特多。
除此之外,送别中有些常用的象征意象:如柳树,春草,征帆,酒。
因为,此类诗若单就怨别着眼,伤之太露,通常必须透过景物的描绘,来烘托离别的气氛,或以景寄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莫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把送别的时间,地点都说得很清楚。
而其“杨柳”自来便是依依不舍得离别象征。
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
汉代,在长安的灞桥送行时,常须折“柳”送别,以表示想“留”住朋友,因此,有“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的诗句。
唐朝有关离别双方的诗句

唐朝有关离别双方的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唐朝离别诗句及出处意思,还有运用例子: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边。
哎呀呀,你想想,这是多么豁达的情感啊!就好像现在,即便你的好朋友去了很远的地方,但是你们的心依然紧紧相连。
比如说,你和你的好闺蜜因为工作原因分隔两地,但是你们每天都会视频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不就像这句诗说的那样嘛!
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它表达的是:游子心思恰似浮云,落日难留,更体现了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哇塞,这感觉就像那漂泊的云朵一样自由自在的游子,还有那即将落下的太阳所蕴含的深深情谊呀!好比你的朋友要去远方闯荡,在夕阳下你们挥手道别,那场景不就是这诗句的写照吗!
3.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意思是: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哎呀呀,这多让人感动啊!就像你在外地打拼,遇到困难了,但你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真诚和纯粹。
当家乡的人关心你时,你不就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嘛!
这几句唐朝的离别诗,真的是把离别时的那种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啊!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情谊和不舍。
唐代送别诗艺术特色浅析

唐代送别诗艺术特色浅析摘要:唐代的送别诗艺术可分为三大特色:一是描写送别情歌的凄凉、婉转,表达失去的伤感和离愁的深刻意蕴;二是天长地久的承诺、缠绵的挂念;三是唱叹公子草草离别,表现对苍生仁爱和仗义好施的美德崇拜。
唐代送别诗艺术特色浅析一、描写凄凉、婉转1、变幻无常,凄凉伤神:《唐多令》等诗,描写变幻无常、凄凉伤神,刻画了激烈震撼的送别体验。
如韩愈的《赠灵均上人》:“斑竹花落四季间,离情萦心三千钱,万里孤去未同归,一片友老不相见”,句句表达唐人的离别痛楚心绪。
2、抒发分手悲凉:唐代的送别诗多用隐约的表达,抒发分手悲凉感受,不采用白话间或者暴力表述,如陆游《古今偶成诗十首 ·伤情七首之一》中写道:“银色池面空老翁憔悴,到处细草寥寥山青青,百转二再三而哀怨”,抒发出分别的痛苦与憔悴。
二、天长地久的承诺、缠绵的挂念1、天长地久的承诺:《行路难》是刘禹锡最具代表性的离别诗,言犹在耳,以其豪情壮志和怀念的眷恋,表达了天长地久的承诺。
诗中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绝。
罗衾不耐寒,被湿衣衣腻。
谁怜灯火残,一灯漫昏晓”,从而表达出深重的思念之情,同时也给人们展示出一展持续而又真挚的爱恋之心。
2、缠绵挂念:《绝句》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含蓄地表达着对自己的缠绵挂念,加之诗句充满抒情的句子构成,让读者体会到离情别绝已久的深沉关怀。
三、唱叹公子草草离别1、写实感情生活:历史上有不少皇帝英杰和宰相大臣,他们的离别情景也都逐一得到写实的描述。
唐代有《楚宫秋曲》、《御庐寓言》等,大量描写了公子草草离别以及皇帝仗义无私的场景。
2、展现仗义好施:离别场景中,绝大多数皇帝和宰相都仗义好施,奉献出千金营救忠臣,伸恩行仁义,展现清浊两隔的英雄好汉的英烈形象,反映出社会的伦理道德精神,更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
结论:唐代的送别诗艺术可分为三大特色:一是描写送别情歌的凄凉、婉转,表达失去的伤感和离愁的深刻意蕴;二是天长地久的承诺、缠绵的挂念;三是唱叹公子草草离别,表现对苍生仁爱和仗义好施的美德崇拜。
赏析唐诗《送别》

赏析唐诗《送别》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以下是对《送别》的赏析:
首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诗人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了离别的主题。
这句话意味着无论送别的距离有多远,最终都要面临离别的时刻,强调了离别的不可避免。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山回路转的景象,表达了友人离别后的孤独和惆怅。
雪上空留马行处则暗示着友人已经离开,只留下雪地上的马蹄印,暗示着离别的痕迹。
最后一句“白云深处有人家”,诗人用白云作为背景,暗示着友人离别后将去往一个遥远的地方,而那里也有他的新家。
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福,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悠远的意境。
总之,《送别》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成为了唐代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唐诗之送别诗浅析

唐诗之送别诗浅析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诞生了许多的诗词赋散文杂记,唐诗中更是有众多的送别诗流传千古,传承至今,脍炙人口。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如下本人将根据自己读唐诗的体会,择取几首浅析一下。
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本诗为送友人归隐之任,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友人因仕途不得意而心生归隐之意,诗人在对友人的遭遇感到惆怅的同时,是支持友人归隐的,而且还充满了羡慕之情。
诗人说:“我不再问了,你只管去吧,你不必感到沮丧和失望,除了那山中的白云,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荣华宝贵的不以为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的情怀,即是对友人的宽慰,也是对归隐的向往。
诗人言仅而意无穷,感慨无限,耐人限味。
送陈章甫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唐诗中表达离别之情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唐诗中表达离别之情的经典诗句有哪些一、关键信息1、诗句作者2、诗句内容3、表达的离别情感类型4、诗歌创作背景二、诗句列举11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描绘了雨后清晨客舍周围的清新景色,通过劝酒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牵挂。
其背景是友人元二奉命出使安西,诗人在渭城为其送行。
111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孟浩然去扬州,以辽阔的江景衬托出离别的惆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此诗创作于开元盛世,是李白出游的时期。
112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烘托出离别的黯淡气氛;后两句则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使分别,依然保持着纯洁的品性。
其创作背景与王昌龄当时的贬谪经历有关。
12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中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在轮台东门送友人归京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诗创作于诗人在边塞的生活时期。
12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人在长安送别友人前往蜀州任职,以豁达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减轻了离别的悲伤,强调了友情的深厚和不受距离限制。
这首诗反映了初唐时期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12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其创作背景或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交游有关。
三、离别情感类型分析21 忧伤与不舍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离开后可能面临的孤独和陌生环境的担忧,充满了忧伤和不舍。
浅谈唐代送别诗

浅谈唐代送别诗第一篇:浅谈唐代送别诗浅谈唐代送别诗摘要:唐人送别诗是唐诗精华的一个重要方面。
唐代以前,送别之情较少表现为诗,不像唐人有别必有诗,开创“送行数百首,各以铿其工”的“世界记录”。
由于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宽松、战事的频繁,更多的人离家经商求财、求学取士、从军报国。
这是唐代送别诗大量创作的重要原因。
而且在唐代人们送别的观念越发强了,从帝王公卿到白衣士子,甚至走卒贩夫,稍有文学素养者,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关键词:送别诗分类意象名家名作送别诗的分类诗人重要而频繁的人生活动是离别诗产生的主要基础,从离别的形式看,唐人送别诗多是佂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
1、佂戍使边唐帝国疆域辽阔,边事纷起,加上藩镇作乱使得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
不少诗人也被卷入其中,不过他们是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自愿从军的。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李益的《边思》,颇能代表从军诗人们的豪情、自信和双重理想:做将军,当诗人。
其他如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等,也都高歌“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时代精神,不但创作了大量的从军送别之作,而且还亲身体验了远涉边地的战争生活。
这类作品以其慷慨的激情、昂扬的斗志以及一些进步的思想,在送别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
2、行旅漫游唐代是个漫游风气特别盛行的时代。
孟浩然有诗曰:“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李白诗:“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杜甫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又渼陂。
“伟大国度的名山胜景,吸引着才华横溢的一代诗人。
诗人们在漫游中相识,也在漫游中相别。
漫游中得送别诗多姿多彩,既有奇丽的风景画,逼真的风俗画,也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成为唐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3、迁谪下第唐代社会党争激烈,加上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诗人的地位常常由于依附势力的兴衰而升降。
据胡震亨《唐音癸签瓯》卷二十八开列的“流贬”诗人的名单,就有48人之多。
既有流贬之人就有送行之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代送别诗摘要:唐人送别诗是唐诗精华的一个重要方面。
唐代以前,送别之情较少表现为诗,不像唐人有别必有诗,开创“送行数百首,各以铿其工”的“世界记录”。
由于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宽松、战事的频繁,更多的人离家经商求财、求学取士、从军报国。
这是唐代送别诗大量创作的重要原因。
而且在唐代人们送别的观念越发强了,从帝王公卿到白衣士子,甚至走卒贩夫,稍有文学素养者,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关键词:送别诗分类意象名家名作送别诗的分类诗人重要而频繁的人生活动是离别诗产生的主要基础,从离别的形式看,唐人送别诗多是佂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
1、佂戍使边唐帝国疆域辽阔,边事纷起,加上藩镇作乱使得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
不少诗人也被卷入其中,不过他们是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自愿从军的。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李益的《边思》,颇能代表从军诗人们的豪情、自信和双重理想:做将军,当诗人。
其他如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等,也都高歌“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时代精神,不但创作了大量的从军送别之作,而且还亲身体验了远涉边地的战争生活。
这类作品以其慷慨的激情、昂扬的斗志以及一些进步的思想,在送别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
2、行旅漫游唐代是个漫游风气特别盛行的时代。
孟浩然有诗曰:“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李白诗:“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杜甫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又渼陂。
“伟大国度的名山胜景,吸引着才华横溢的一代诗人。
诗人们在漫游中相识,也在漫游中相别。
漫游中得送别诗多姿多彩,既有奇丽的风景画,逼真的风俗画,也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成为唐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3、迁谪下第唐代社会党争激烈,加上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诗人的地位常常由于依附势力的兴衰而升降。
据胡震亨《唐音癸签瓯》卷二十八开列的“流贬”诗人的名单,就有48人之多。
既有流贬之人就有送行之诗。
陈子昂《送吉州杜审言司户序》记载,杜审言因言事不当触犯诸武,受贬吉州,当时“赋诗以赠”者多达45人。
除别人赋诗送行之外,受贬之人也往往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写出一些情感深挚的赠别诗。
如韦承庆南迁岭表,有诗曰《南行别弟》,读之使人黯然。
之后,柳宗元在贬所柳州写的《别舍弟宗一》也具有同样地艺术效果。
或许,不幸的遭遇能够吧不好的变成好的,把好的变成更好的。
就流贬诗人自身的某些赠别诗来说,可谓一生失意之语,千古得意之篇。
唐代送别诗丰富多彩,以上仅是从离别的形式来分类。
从情感的内容来说它还可以分为,诉说亲朋好友的离情别绪,如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珍重的叮咛,美好的祝福,如高适的《别董大》;也有抒发作者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精神的,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
更细的分类还有许多,这里便不意义例举了。
唐代送别诗较常见的意象唐代的许多送别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这些诗常借助一些意象来表达离愁别绪。
那么唐代送别诗有哪些常见的意象呢?1、草在唐代的送别诗中总是“萋萋满别情”,“萋萋如恨别”。
以草喻别情,一方面,诗人用草表现盼望友人早归之情。
另一方面,就是用草的萋萋状来比喻送别之人对离别友人的无限眷恋和不舍之情。
如刘长卿的《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末句用江边泽畔春草形象来暗示与友人这种分别的遗恨的深长,用绵绵的春草来象征离别的不断思念。
2、柳、柳絮古人很早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柳与“留”同音,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常,风吹而缠绵,很像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用柳写送别,多是去写难舍之情的,甚至诗人在写送别时,都不正面去写送别,而是用折柳这一习俗去代替。
比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此诗避开了正面去写离别,而以杨柳被折来说明离别之情,作者的离情别绪也就寄托在其中了。
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时,有意添加了杨柳二字,这既可能是送别渡头的现成景色,也暗含送别之意。
柳絮也是柳的产物,蒙蒙飞絮往往营造凄情之景,用来表达离人无从所依,以及物是人非,光阴无情等的感慨。
例如郑谷的《柳》:“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紫惹春风。
”在这首诗里饱含了诗人心中无限的离愁别绪,把无限风光化成一团愁云惨雾,分外哀怨春风吹得柳枝摆动,柳絮翻飞,在诗人看来,这是柳树理会了离人的情意,为了表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引人注目的,以柳絮表达了离别之情。
3、雨离别是个悲伤的词,若在与友人分别时又碰巧是个阴雨天那么悲凉之感会更深一层。
送别诗中常用雨这一意象作侧面烘托,达到委婉蕴藉的表达效果。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的,在作者送别时,整个吴地都笼罩在茫茫秋雨中,秋雨茫茫,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渲染出了离别的暗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更沁透在离人的心头。
许浑德《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酒醒之后,天色已是昏晚,追忆分手时情景的依稀恍惚、眼前人去楼空的怅惘空虚、独自默然下楼的凄然孤寂,尽笼在了一片迷濛清冷的漫天风雨之中。
此诗不着一字言愁,却在漫天风雨烘染的送别氛围里,有着一缕无以言明的惆怅在其中,这种无言而神伤的愁情让人低徊不已。
4、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5、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王维诗《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掩柴扉”,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6、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李商隐诗《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这是一首与情人言别的诗。
题中“板桥”,指唐代汴州城西的板桥店。
这里正像长安西边的渭城一样,是一个行旅往来频繁的地方,也是和亲友言别之处。
7、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白居易诗《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
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
“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
诗人捕捉住这关键时刻一个最突出的镜头: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
“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这一“看”却显得十分不寻常: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外,“秋”“寒蝉”、“阳关”、“古道”、“灞桥”、“西风”、“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名家名作作为璀璨唐诗的一个重要部分,送别诗有许多优秀的、千古传诵的诗篇。
在这举几首世人较熟悉的来感受一下。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
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
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唐诗丰富多彩,优秀之作不胜枚举。
本文只是粗略的讲了一些送别诗的知识,要想更深层次研究的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中文1236 05号董莲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