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批评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构主义文论
一、解构主义批评理论 德里达:“解构”不是哲学、诗、神
学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术语。而是牵涉到 意义、惯例、法律、权威、价值等等最 终有没有可能的问题。 突出表现出反权威、反传统和反理性 倾向。
1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1、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学家德里达。 1966:在美国做《人类科学话语中的
由于二元的不平等,于是形成“逻各 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 “男性中心主义”等。
6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逻各斯wk.baidu.com心主义”在本质上就是 “语音中心主义”:
本质(本源、绝对真理)——言语表 达——文字是言语的表征(派生物)
语音接近本源,而文字只是语音的附属 物,因此,用语音压制文字。
8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2)延异: 德里达将法语中的差异(difference)改
为difference即为“延异”。 指语言本身无法得到意义的确定性,
语言符号的意义产生在符号系统的游戏 场中。
9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台湾学者廖炳惠对它有一个形象化的 解释——“樵夫的故事”
“吹气所象征的意义其实是个符号, 在不同时空中流动,决不会只指谓某一 特定对象意义,而且其差异必须将现在、 过去、未来之轨迹关联起来看始能看 出。”
13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B、“可阅读的文本”和“可写作的文本” “可阅读的文本”: 指文本的能指和所指有清晰的对应关
系,其意义是确定的,具有以反映现实 的真实这样一种假定为先决条件。
14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可写作的文本”: 要求关注文本的语言本身的性质,让
能指自由发挥作用。读者不再是被动的 消费者,而是主动的生产者,阅读的过 程是参与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 过程。
结构:符号和游戏》的著名演讲,是解 构主义的奠基之作。 1967:《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 和《语音与现象》出版,系统提出了自 己的解构主义思想。
2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2、美国的“耶鲁四人帮”: 米勒:《小说与重复》 布鲁姆:《误读的地图》 德曼:《盲视与洞见》和《阅读的寓
言》 哈特曼《超越形式主义》《阅读的命运》 在20世纪60—80年代,解构主义逐渐
在美国学术界占主导地位。
3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3、之后,解构主义波及哲学、神学、文 学、艺术等所有的领域,对人类的思维 模式、观念、文化等产生巨大的冲击, 成为影响全球的思想文化潮流。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接受美 学、后殖民主义等的兴起,都从不同侧 面反映了这一趋势。
辩的目的。 B、认为自传不是和小说不同的文类,
而是一种写作的修辞格。从而打破了自 传是最富有真实性文本的神话。
18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3、米勒的词源性解构批评 一切文本都是关于话语的话语,每一
个话语都是一个历史上形成的意义系统, 文本的意义就产生于不同符号意义系统 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过程中。 解构方法: 采用挖掘词源意义的方法来解构文本。
语嬉戏的自由性、意义的不确定性,使 得阅读活动和批评活动就成为放逐文本 的游戏活动。
12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2、罗兰·巴尔特的解构主义理论: A、“作者死了” 作者写作——留下踪迹——主体滑落—
—读者阅读——多种书写形式——文本 意义不确定性 “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 价。”(《作者之死》)
16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2、德曼的修辞性解构批评: 文本不是一种精神存在或审美客体,
而是由文字符号的修辞所形成的物质性 存在。 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建立在修辞性阅读 的基础之上,修辞阅读是对目的论批评 的解构。
17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对卢梭《忏悔录》的解构: A、卢梭是通过隐喻的方式以达到其自
柏拉图在《斐德若篇》中所讲的关于 “图提”神敬献发明的一段传闻。
7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如何消解这些“中心主义”呢? 德里达的思路是: 消解“文字与语音”这对范畴——创
立文字学——批判“语音中心主义”— —批判“逻各斯中心主义”——动摇形 而上学思维体系 对“所指和能指固定关系”的解构是 突破口。(强调所指和能指的断裂性)
15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三、解构主义批评方法 1、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批评策略: 解构一篇作品,就必须运用一种逆转
策略,准确地抓住那些不被看重的细节 (不经意的隐喻、脚注、论点的偶然转 移点),因为它们常常是那些持有正统 观念的阐释者所忽视的。 如在《文字与差异》中对文化与自然 的对立的解构。
4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二、解构主义理论家的解构理论: 1、德里达: (1)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 本质上是对西方根深蒂固的形而
上学思维模式的解构。
5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形而上学设定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范 畴:
如精神/物质、主体/客体、能指/所指、 理智/情感、本质/现象、语音/文字、中 心/边缘等。
10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3)文本理论 A、写作是误写。 传统观念:文本反映作者的意图。 解构:文本是作者留下的“踪迹”
(“写作就是隐退”)——文本的意义 是在延异中产生。
11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B、阅读是误读。 传统观念:阅读是可理解的,把握作
者的意图。 解构:文本结构的可拆解性、写作话
19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具体方法为,找出一个关键词的意义, 追溯它的认识论根源。这样,就使这个 词脱离封闭的系统,失去稳定性,进入 一个不断变化、往返交织的迷宫。从而 揭示出不可穷尽的种种解释的可能。
20
一、解构主义批评理论 德里达:“解构”不是哲学、诗、神
学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术语。而是牵涉到 意义、惯例、法律、权威、价值等等最 终有没有可能的问题。 突出表现出反权威、反传统和反理性 倾向。
1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1、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学家德里达。 1966:在美国做《人类科学话语中的
由于二元的不平等,于是形成“逻各 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 “男性中心主义”等。
6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逻各斯wk.baidu.com心主义”在本质上就是 “语音中心主义”:
本质(本源、绝对真理)——言语表 达——文字是言语的表征(派生物)
语音接近本源,而文字只是语音的附属 物,因此,用语音压制文字。
8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2)延异: 德里达将法语中的差异(difference)改
为difference即为“延异”。 指语言本身无法得到意义的确定性,
语言符号的意义产生在符号系统的游戏 场中。
9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台湾学者廖炳惠对它有一个形象化的 解释——“樵夫的故事”
“吹气所象征的意义其实是个符号, 在不同时空中流动,决不会只指谓某一 特定对象意义,而且其差异必须将现在、 过去、未来之轨迹关联起来看始能看 出。”
13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B、“可阅读的文本”和“可写作的文本” “可阅读的文本”: 指文本的能指和所指有清晰的对应关
系,其意义是确定的,具有以反映现实 的真实这样一种假定为先决条件。
14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可写作的文本”: 要求关注文本的语言本身的性质,让
能指自由发挥作用。读者不再是被动的 消费者,而是主动的生产者,阅读的过 程是参与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 过程。
结构:符号和游戏》的著名演讲,是解 构主义的奠基之作。 1967:《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 和《语音与现象》出版,系统提出了自 己的解构主义思想。
2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2、美国的“耶鲁四人帮”: 米勒:《小说与重复》 布鲁姆:《误读的地图》 德曼:《盲视与洞见》和《阅读的寓
言》 哈特曼《超越形式主义》《阅读的命运》 在20世纪60—80年代,解构主义逐渐
在美国学术界占主导地位。
3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3、之后,解构主义波及哲学、神学、文 学、艺术等所有的领域,对人类的思维 模式、观念、文化等产生巨大的冲击, 成为影响全球的思想文化潮流。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接受美 学、后殖民主义等的兴起,都从不同侧 面反映了这一趋势。
辩的目的。 B、认为自传不是和小说不同的文类,
而是一种写作的修辞格。从而打破了自 传是最富有真实性文本的神话。
18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3、米勒的词源性解构批评 一切文本都是关于话语的话语,每一
个话语都是一个历史上形成的意义系统, 文本的意义就产生于不同符号意义系统 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过程中。 解构方法: 采用挖掘词源意义的方法来解构文本。
语嬉戏的自由性、意义的不确定性,使 得阅读活动和批评活动就成为放逐文本 的游戏活动。
12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2、罗兰·巴尔特的解构主义理论: A、“作者死了” 作者写作——留下踪迹——主体滑落—
—读者阅读——多种书写形式——文本 意义不确定性 “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 价。”(《作者之死》)
16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2、德曼的修辞性解构批评: 文本不是一种精神存在或审美客体,
而是由文字符号的修辞所形成的物质性 存在。 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建立在修辞性阅读 的基础之上,修辞阅读是对目的论批评 的解构。
17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对卢梭《忏悔录》的解构: A、卢梭是通过隐喻的方式以达到其自
柏拉图在《斐德若篇》中所讲的关于 “图提”神敬献发明的一段传闻。
7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如何消解这些“中心主义”呢? 德里达的思路是: 消解“文字与语音”这对范畴——创
立文字学——批判“语音中心主义”— —批判“逻各斯中心主义”——动摇形 而上学思维体系 对“所指和能指固定关系”的解构是 突破口。(强调所指和能指的断裂性)
15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三、解构主义批评方法 1、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批评策略: 解构一篇作品,就必须运用一种逆转
策略,准确地抓住那些不被看重的细节 (不经意的隐喻、脚注、论点的偶然转 移点),因为它们常常是那些持有正统 观念的阐释者所忽视的。 如在《文字与差异》中对文化与自然 的对立的解构。
4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二、解构主义理论家的解构理论: 1、德里达: (1)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 本质上是对西方根深蒂固的形而
上学思维模式的解构。
5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形而上学设定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范 畴:
如精神/物质、主体/客体、能指/所指、 理智/情感、本质/现象、语音/文字、中 心/边缘等。
10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3)文本理论 A、写作是误写。 传统观念:文本反映作者的意图。 解构:文本是作者留下的“踪迹”
(“写作就是隐退”)——文本的意义 是在延异中产生。
11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B、阅读是误读。 传统观念:阅读是可理解的,把握作
者的意图。 解构:文本结构的可拆解性、写作话
19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具体方法为,找出一个关键词的意义, 追溯它的认识论根源。这样,就使这个 词脱离封闭的系统,失去稳定性,进入 一个不断变化、往返交织的迷宫。从而 揭示出不可穷尽的种种解释的可能。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