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地质构造解析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岩体分类-1-结构面特征与结构面类型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岩体分类-1-结构面特征与结构面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ebb9560bed5b9f3f80f1c04.png)
1)产状:结构面的产状常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 表示。 2)连续性:结构面的连续性反映结构面的贯通程度, 常用线连续性系数、迹长和面连续性系数等表示。 3)密度:结构面的密度反映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 常用线密度、面密度和间距等指标表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张开度与填充胶结特征:结构面的张开度e是结构 面两壁面间的垂直距离(mm) 5)形态:结构面的形态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及水力学性 质存在明显的影响。 6)结构面的组合关系:控制着可能滑岩的岩体的几何 边界条件、形态、规模、滑动方向及滑移破坏类型, 它是工程岩体稳定性预测与评价的基础。
1)原生结构面:是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其特征与 岩体成因密切相关。因此,又可将其分为沉积结构面、岩浆结 构面和变质结构面三类。原生结构面除部分经风化卸荷作用裂 开外,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连接力和较高的强度。 (1)沉积结构面
沉积岩的层理、层面、沉积间断面及沉积软弱夹层等都属 于沉积结构面。 (2)火成结构面
在岩体的强度性质中,最重要的是抗剪强度。
它是影响工程安全和造价的重要因素,在岩基抗滑稳 定、边坡岩体稳定和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近似 中,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是必不可少的。
二、岩体的流变特征
蠕变:指在应力一定的条件下,变形随时间的持续而逐 渐增长的现象; 松弛:变形保持一定时,应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 小的现象。 长期强度:出现蠕变破坏的最低应力值
2.结构面的规格和等级 按结构面延伸长度、切割深度、破碎带宽度及其
力学效应,可将结构面划分为如下五级: Ⅰ级: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 Ⅱ级:指延伸长而宽度不大的区域性地质界面,如较 大的断层、层间错动、不整合面及原生软弱夹层等。 Ⅲ级:指长度为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断层、区域性节理、 延伸较好的层面及层间错动等。 Ⅳ级:指延伸较差的节理、层面、次生裂隙、小断层 及较发育的片理、剪理面等。其长度一般为数十米至 二三十米,宽度近于零至数厘米不等,是构成岩块的 边界面。 Ⅴ级:又称微结构面,指隐节理、微层面、微裂隙及 不发育的片理、劈理等,其规模小,连续性差,常包 括在岩块内,主要影响沿块的物理力学性质。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全篇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4889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c.png)
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 构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地质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地表 形态的雕刻者 地壳上升时,遭受剥蚀。 地壳下降时,接受沉积。
20/63
第二节 地质年代
• 绝对年龄:通过放射性元素蜕变周期测定。适用
于岩浆岩、变质岩地区。钾-氩、铀-铅和碳-14。
走向(strike):岩层面和 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 伸方向。
倾向(dip):岩层的倾斜 方向。与走向线垂直。只 有一个。
倾角(dip angle):岩层层 面与水平面的最大锐角。
35/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表示方法 : 岩层产状一般用方位角表
示,通常格式是: 走向南西200°,倾角南东
15/63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16/63
潮湿气候区:河流、湖泊、地下水发育,风化 彻底。如东南沿海。
干旱气候区:暴雨,风力强,咸水湖。 如西北高原。
冰冻气候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生物稀少, 冰川盘踞。如两极和高山地区。
17/63
中国地势分布示意图
18/63
大陆以剥蚀为主,海洋以沉积为主。 山区以剥蚀为主,平原以沉积为主。
地震作用(earthquake)
地内机械能突 然释放,以弹性 波的形式传播到 地表引起猛烈冲 击。
汶川地震
7/63
岩浆作用(magmatism)
岩浆形成、运动、 演化、冷凝。
8/63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在高温、高压并有化学物质参与下,岩石发 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生成新的岩石。
25/63
2. 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关系
第3章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第3章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https://img.taocdn.com/s3/m/c78493711ed9ad51f01df2cf.png)
目 录
③ 发育在砾岩中的剪节理,一
般会切穿砾岩中的砾石;
照片 示意图
目 录
④ 常构成共轭节理系—棋盘格构造;单组节理等间距出现
目 录
张节理的主要特征:
① 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曲折; ② 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③ 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大,脉壁不平直; ④ 一般绕过砾岩;
工程地质
主编 张士彩
武汉大学出版社
1 绪 论 2 造岩矿物与岩石 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4 水的地质作用 5 不良地质作用的工程地质问题 6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7 地下工程地质问题 8 岩体地基工程地质问题 9 工程地质勘察
3 地质构造与 地质图
内容提要
1、地壳运动及其地质作用的概念。 2、地层年代的含义和岩层的接触关系,岩层产状要素。 3、褶皱与断裂构造的定义、类型、识别特征以及常见地质 构造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4、常见地质图的组成和阅读方法。
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
果,因此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
目 录
3.1.1.1 岩石的变形
构造应力:地球内部在三维空间的各个方向上的应力分量间出 现了大小不等的差异被称为差应力,即构造应力。
弹性变形
褶皱变形 岩石变形
断裂变形
目 录
3.1.1.2 岩石的变位
其运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 1、垂直运动:地壳沿地表法线方向的运动。 表现:海进和海退 2、水平运动:地壳沿地表切线方向的运动。 表现:褶皱或断裂
目 录
3.2.4.3 中生代(距今0.8~2.3亿年)
在侏罗纪、白垩纪曾多次发生强烈的褶皱和岩浆活动。 (例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盆地、松辽盆地等 的形成)。这个时期的地壳运动称为燕山运动。 三叠系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的上古生界地层之 上,代表的构造运动称为华力西运动。 侏罗系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的三叠系地层之上, 代表的构造运动称为印支运动。
地理中的地质构造解析
![地理中的地质构造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6245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d.png)
地理中的地质构造解析
主题:地理中的地质构造解析
引言: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质构造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地球内部岩石和地层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地质构造对地球表面的地貌、地震、火山活动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将深入介绍地理中的地质构造,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形成过程。
第一节: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 地质构造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地质构造的分类:主要包括板块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等
3. 不同地质构造形成的原因和特征
小节一:板块构造
1. 板块构造的定义和特点
2. 地球板块的划分和运动方式
3. 板块构造对地球表面现象的影响
小节二:褶皱构造
1. 褶皱构造的定义和成因
2. 褶皱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3. 世界上的褶皱构造示例及其特征
小节三:断裂构造
1. 断裂构造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断裂构造对地形地貌和水资源的影响
3. 典型的断裂带及其特点
小节四:火山构造
1. 火山构造的特点和分类
2. 火山构造的形成和喷发机制
3. 火山构造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和地质灾害防治
结论:
地质构造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概念,它揭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对地球表面的地貌、地震、火山活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各类地质构造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中的地球科学理论,增强对地球环境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地貌学第三章教学内容
![地貌学第三章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dbbfde3783e0912a3162a1c.png)
图3-6 线性水流向源侵蚀与谷底纵剖面变化示意图
图3-7 流水侧向侵蚀原理图
(2)河流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
(2)河流作用
②河流搬运作用: 河流搬运作用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
用。它主要包括推移、跃移、悬移三种形式。
河流作用
③河流的堆积作用: 河流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
(1)岩石的抗蚀性
三大类岩石,由于具有不同颜色、矿物成份和结构构造,因而具有不同的抗风 化剥蚀能力。
胶结良好的坚硬岩石,抗蚀性强,常形成山体和崖壁。如由石英岩、石英砂岩 组成的山岭。
抗蚀性差的岩石,如页岩、泥灰岩等,硬度弱,常形成和缓起伏的低丘和岗地。
坚硬的太行山岩石
兰州低丘
(2)岩石的节理和层理
岩石的节理和层理直接影响地貌的发育。 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因受节理的影响常形成崖壁和石柱等地貌; 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体,因受机械风化和流水冲刷侵蚀影响,使花岗岩山体形成 悬崖峭壁、群峰林立的地貌
俊秀黄山
九华山
(3)岩石的可溶性
岩性的可溶性对地貌的影响也很明显。例如,属于易溶或较易溶解的岩石如岩盐、 石膏、石灰岩、白云岩以及一些富含钙质的砂页岩、砾岩等,它们在一定的气候条件 下,可以形成适应气候条件下的岩溶地貌形态组合和一些类岩溶地貌。
反过来说,地貌的形成发育、形态的差异可以从岩石 构造、内外营力、人类活动和时间因素四个角度来解析。
(一)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地质构造和岩石
1.地质构造
地貌对构造的适应性:地貌的发育与构造线相 一致或部分一致
大地构造单元是地貌发育的基础。中国的大地 貌单元,即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在平面上的 排列组合形式,其形成主要受大地构造的控制。
地理高一下册第三章知识点
![地理高一下册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c5205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2.png)
地理高一下册第三章知识点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的结构地球是由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主要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厚度约为5-70千米,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
大陆壳主要由硅铝酸盐岩石组成,海洋壳则由较重的硅镁铁质岩石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厚度约2900千米。
地幔主要由硅镁铁酸盐岩石构成,具有较高的温度和高压条件。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厚度约为3480千米。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为固态铁和镍。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主要指地球的构造变化和地壳的运动方式,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等。
构造运动是指地球地壳上岩层、岩石、地形、构造等发生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构造抬升、构造沉降、构造变形等现象。
地震是地球内部因构造活动导致的地壳震动。
地震的发生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地震带上。
第二节陆地与海洋陆地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约为29%,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大陆的形态各异,包括高山、平原、高原、丘陵等。
高山是陆地地形中海拔较高的部分,峰顶呈尖峰状,主要由地壳运动引起。
平原是指相对平坦的地带,海拔较低,地势平缓,常见于河流和海岸地区。
高原是介于高山和平原之间的地带,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较为起伏。
丘陵是低于山地但高于平原的地带,起伏较小,常见于中低纬度地区。
海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约为71%,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等。
海洋的平均深度约为3800米。
海洋具有广阔的面积和深度,对气候、气象和生物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海洋的动力因素有风力、海流、潮汐和海浪等,它们对海洋形态和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第三节气候与气象气候气候是指长期统计得出的大气条件的平均情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要素,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
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气象气象是短期的气候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要素。
气象现象包括晴天、多云、雨、雪、霜冻等。
《构造地质学》讲义解析
![《构造地质学》讲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ec44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8.png)
《构造地质学》第一章绪论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学二、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地壳或岩石圈不同深度的物理化学条件所导致的地质构造在垂向上的分带性。
不同的构造层次分别显示不同的主导变形机制。
三、构造解析的思想1.对不同岩石类型地区和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野外观察和地质填图始终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
2.构造解析分析和解释地质构造要素的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方法学,内容包括对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目的:了解地质构造的发生条件、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四、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模及其动力来源。
2.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由角度不整合限定。
思考题1. 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
2. 对地质构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各有什么主要内容?3. 学习构造地质学有什么意义?第二章沉积岩层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一、倾斜岩层与直线的产状要素1. 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图中直线MON),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
倾斜线下倾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位就是该岩倾角:岩层的倾斜线与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就是该岩层的(真)倾角。
注意:规定:水平岩层的倾角为0°;直立岩层的倾角为90°,走向有两个数值。
当观察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视倾角的值比倾角值小,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tanβ=tanα·cosω2. 倾斜岩层产状表示法(1)方位角表示法:“倾向∠倾角”如:213︒∠54︒、0︒∠ 25︒、60︒∠ 60︒地质学上一般采用方位角表示法。
以正北为0°,正东90°,正南180°,正西270°。
初中地理第三章课件
![初中地理第三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b617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3.png)
初中地理第三章课件目录•什么是地质•地壳的构造•岩石的分类•地壳与地震•地壳与火山•地壳与地理环境什么是地质地质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球外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地质学分为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古生物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地壳的构造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局部,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两局部。
大陆壳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等构成,较厚,并且比拟坚硬。
海洋壳主要由较薄的玄武岩构成,较厚,并且比拟坚硬。
地壳主要由构造板块组成,构造板块分布在地球上面积较大的洲际板块和面积较小的洋底板块。
地壳构造的变化会导致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岩石的分类岩石是地壳构造的根本组成局部,根据岩石的成因和形成方式,可以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下或地表冷却结晶而形成的,主要有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岩石颗粒物质在沉积、压实和胶结作用下形成的,主要有砂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下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有片麻岩、麻粒岩等。
地壳与地震地质构造板块的运动和变化会引发地震的发生。
地震是地壳在构造板块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现象。
地震的强度可以用地震烈度来衡量,地震烈度用于描述地震对人类、房屋和设施等的破坏程度。
地震既有积极作用,如造山、形成矿产资源等,也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
地壳与火山地壳的构造变化也会导致火山的喷发。
火山是地球外表岩浆、岩石碎屑、气体等物质从地下喷出并堆积形成的地形。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热能、火山灰、岩浆等,对人类造成灾害。
同时,火山喷发也会造成地质景观的形成,如熔岩平原、火山口等。
地壳与地理环境地壳构造和地质灾害对地理环境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地形、地势、水资源分布等都与地壳构造和地质灾害密切相关。
同时,地壳构造也会影响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人类活动。
对地壳结构和地质灾害的研究有助于预测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提前做好准备。
工程地质学第3章
![工程地质学第3章](https://img.taocdn.com/s3/m/2180cdd67f1922791688e8ae.png)
3.2.4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和野外观察
1、褶皱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在由全型褶曲构成的褶皱山区,岩层强烈破碎,顺向坡岩体极 易沿层面或节理面产生滑动,造成土坡失稳,危及工程安全。例如 台湾基隆河畔1974年9月发生的顺层滑坡,破坏了周围的村庄、道 路,阻断了河流。 在背斜、向斜的脊部,张性节理发育,加速了风化作用的进行, 造成岩体强度的降低,并最终发育成背斜谷、向斜谷或背斜、向斜 式冲沟,对公路、铁路建设造成很大困难。
水平构造
3 、 一般认为,倾斜构造是原来水平或近水平沉积的
地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产状改变而发生倾斜变 化,此时岩层面与水平面就有了一定的倾角,成为 具有倾斜构造的岩层。但不可否认,自然界中有的 地层在沉积中就是倾斜的,例如洪积地层。这样的 地层如果在其后的漫长地质岁月中变质成岩,其产 状显然也是倾斜的。 除此以外,还有的地层在大的空间范围内可能属 于褶皱构造,是一个背斜或一个向斜的一翼岩层, 但在一定的工程范围内,则表现为单向倾斜的构造 形式。这样的地层对某个具体工程而言,显然也可 作为倾斜构造来看待。因此,广义的倾斜构造应包 括上述所有三种情况。
(a)
(b)
图3-15 裂隙玫瑰图 (a)裂隙走向玫瑰图; (b)裂隙倾向玫瑰图
五、裂隙(节理)的调查、统计和表示方法
为了弄清楚工程场地节理分布规律及其对 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时,都要对节理裂隙进行野外详细调查和室内 资料整理工作,并用统计图表的形式把岩体裂 隙的分布情况表示出来。
(一)节理的野外调查
⑴ 在调查之前,先要了解调查区的构造轮廓和构 造应力场特征。
岩层产状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测定:用地质罗盘 测定方法:如图所示
地质构造(3-1)
![地质构造(3-1)](https://img.taocdn.com/s3/m/b215bc49fe4733687e21aa15.png)
水文地质标志:水呈线形或格子状分布;河流河谷突然
错断或拐弯
地震标志:有历史和现代地震、震中呈线形分布
图 4-22
2 3
山东郯城窑上村活动 断层剖面
3 4
K₂W-上白垩系砂岩夹页岩; Q₁-下更新统泥质砂岩; Q₂– ₃-中、上更新统粉土; Q₃–₄-上更新统及全新统洪坡积 物
11/63
第二节 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中分布状态, 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
12/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走向:岩层面和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 向。用方位角表示。如走向北东(NE)300 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与走向线垂直)。是岩 层面上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方向。 如上述岩层,向南东倾斜,表示为SE1200
• 两翼(limb):核部两侧出露的岩层 • 枢纽(hinge):褶曲在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
点的连线;或褶曲中层面与轴面的交线
• 轴面(axial plane ):连接各层枢纽构
成的面;或褶曲顶平分两翼的面
• 轴线(axial line):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 转折端(transition
sector):褶曲从一 翼转到另一翼的过度弯曲部分
73/63
练习:
地质图分析
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地质图
74/63
褶皱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水平褶曲 倾伏褶曲
75/63
断层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b)
76/63
地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图 4-28 不整合
E与Q – 平行不整合;T与E – 角度不整合
77/63
图例:
3第三章 地质构造及岩体工程性质
![3第三章 地质构造及岩体工程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caeaae66783e0912a2162ac0.png)
地堑和地垒
地堑:由两条走向大致平行而性质相同的Ft 组合形成的中间断块下降,两侧上升的构造。 地垒:中间块上升,两侧下降的构造。
叠瓦式构造
由一系列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倾角相似的 逆断层组合,形成迭瓦式构造。
叠冲(瓦)式逆掩断层
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逆掩断层组成,各条断层的上 盘依次向同一方向向上逆冲,平面上构成叠瓦式(状)。
断距
正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
层。其断层面倾角较陡,一般在45°以上。正断层是 由于岩体受到张力及重力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下
错动形成的;
下盘上升
上盘下降
按相对位移 方向划分的断 层类型
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一般是
由于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的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上错动而成。 断层面从陡倾角至缓倾角都有。其中断层面倾角大于450的称为逆冲断层;介 于250~450之间的称为逆掩断层;小于250的称为碾掩断层(又叫碾掩构造或 推复构造)。逆掩断层和碾掩断层常是规模很大的区域性断层;
①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层层位法:同一地质时代在一定地质环境形成
的沉积地层具有相同的特征。未经受剧烈构造运动 的岩层上老下新。
古生物法:根据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的年代。生物
进化由简单到复杂,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生物群, 灭绝的生物不会重复出现。不同地质时代形成的岩 层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相同时期相同环 境形成的岩层具有相同的化石。
或
仅用于地质平面图
(箭头)岩层岩层倒转后的倾向
3. 水平构造
岩层产状近于水平(<5度)
第三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备课讲稿
![第三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2343ad482fb4daa48d4b0d.png)
§3.5 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基本概念
岩石(Rock): 具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体(Rock mass): 包含各种结构面的地质体,包括结构面
和结构体(岩石)。
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重度(密度)(unit weight):岩石单位体积的重力(质量) 有干重度、湿重度和饱和重度之分。 比重(相对密度)(specific gravity):固体岩石(不包括孔隙)的 重力(质量) 与同体积水在4ºC时重力(质量)的比值。
强度特性: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 岩石单向受压时抵抗破坏的能力。
断层的野外识别
在野外可以根据与断层构造有关的伴生构造、地貌现象等标志来识别断层:
(1)地貌特征:当断层(张性断裂或压性断裂)的断距较大时,上升盘的前 缘可能形成陡峭的断层崖,如经剥蚀,则会形成断层三角面地形,如图;断层 破碎带岩石破碎,易于侵蚀下切,可能形成沟谷或峡谷地形;此外,如山脊错 断、错开,河谷跌水瀑布,河谷方向发生突然转折等,都可能是断裂错动在地 貌上的反映。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 ,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 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 ,读悬锤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 倾角。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 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 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岩层产状要素及其测量示意图
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一组走向为北西320°,倾向南西230°,倾角35°的岩层产状, 可写成:N320°W,S230°W,∠35°
褶皱的类型 1、根据轴面产状分类:
1) 直立褶皱
图示
地质构造详解
![地质构造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946a89d51e79b8968022631.png)
地质构造定义1: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形迹。
反映了某种方式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场。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定义2: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地块和地层中产生的变形和位移形迹。
地质构造按其成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二级学科);工程地质(水利)(三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 或tectonicstructures)。
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地质构造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
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
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
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
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
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
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地质年代剖析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地质年代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e3afb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0.png)
简述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和特点。
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有何不同?地质年代
表中包括几个纪,从老到新简述之。
1、摩氏硬度所反映的是( )。
A. 矿物相对硬度的顺序 B. 矿物相对硬度的等级
C. 矿物绝对硬度的顺序 D. 矿物绝对硬度的等级
2、矿物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特性称为( )
——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纪;
——形成一个统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世;
——形成一个阶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期。
全新世 Q4
新
生
代
Kz
第四纪 Q
第三纪
生
宙
生
宙
上新世 N2
600 万年
N
中新世 N1
2600 万年
渐新世 E3
3800 万年
始新世 E2
6000 万年
古新世 E1
7000 万年
E
中生代
第3章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
第一节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geologictime)就是指地球
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一、绝对年代与相对年代
绝对年代
——是指各地质事件(地层)发生的距今年龄,据
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确定的。
例如:
U-Th-Pb(铀系法,铀-钍-铅);
K-Ar(钾氩法);
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 )。
A. 矿物化学性质及结构发生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
B. 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
C. 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变化后形成的新
岩石
D. 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结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 的确定方法
(1)地层对比法 (2)地层接触关系法 (3)岩性对比法 (4)古生物化石法
2. 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 的确定方法
(1)侵入接触 (2)沉积接触
3.1.2 地质年代的单位与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大→小) 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大→小)
3.2 岩层产状
3.6 不整合
定义:形成年代不相连续的两套岩层重叠在一起的 现象即为不整合。 3.6.1 整合与不整合 整合接触:堆积物的沉积次序是相互衔接,产状彼此
平行。 不整合接触:岩层在形成年代上不连续,中间缺失
沉积间断期的岩层。
3.6.2 不整合的类型
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地质年代不连 续,缺失沉积间断期的岩层,但彼此的产状一致。
(1)裂隙的成因类型、力学性质; (2)裂隙的组数、密度和产状; (3)裂隙的张开度、长度和裂隙面壁的粗糙度; (4)裂隙的填充物质及厚度、含水情况; (5)裂隙发育程度分b.裂隙倾向玫瑰图
4.裂隙的工程地质评价
岩石中的裂隙破坏岩体整体性,降低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施工中影响爆破,路堑边坡容易发生崩塌或碎落。
是水平的,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称为水平构造。
3.3.2 单斜构造 原来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岩层
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形成单斜构造。
3.4 褶皱构造
3.4.1 褶曲要素 核部 翼 轴面 轴 枢纽
3.4.2 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 向斜:岩层向下凹进去的弯曲
3.4.3 褶曲的形态分类 1.按褶曲的轴面和两翼的产状分类
倾斜岩层(向斜褶曲,背斜褶曲):一般对建筑 物的地基没什么不良影响。
但对于深路堑和高边坡及隧道工程
当路线⊥岩层走向或路线和岩层走向平行但岩层 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时对路基边坡稳定是有利的; 当路线走向平行于岩层走向,边坡与岩层的倾向 一致,对路基边坡及路基排水系统不利。
对于隧道工程:从褶皱的翼部通过有利。
角度不整合:不仅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地质年代 不连续,而且两者的产状也不一致。
3.6.3 不整合的工程地质评价 不整合接触中的不整合面当与斜坡倾向一致时,开
挖路基时经常会成为斜坡滑移的边界条件,对工程建 筑不利。
随堂测验
1.岩层产状的定义及其三要素? 2.简述如何用罗盘测量岩层的走向和倾向? 3.对于隧道工程来说,从褶皱的( )通过一
2.按纵剖面上枢纽产状分类
水平褶曲
倾伏褶曲
3.按褶曲长短轴的比例分类
长宽比>10:1——线性褶曲
长宽比介于10:1~3:1之间,如是背斜称短背斜
如是向斜称短向斜
长宽比<3:1的圆形背斜为穹隆;向斜为盆地。
3.4.4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构造对工程建筑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褶皱核部或转折端岩层:注意岩层的坍塌、漏水 涌水问题。
第3章 地质构造
3.1 地质年代 3.2 岩层产状 3.3 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3.4 褶皱构造 3.5 断裂构造 3.6 不整合
3.1 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反映岩层形成的时间,不反映过程 相对地质年代:反映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新老关系,
不反映确切时间。(工程地质常用)
3.1.1 岩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般是比较有利的。 4.断层要求有( ),( ),( )和( )。 5.S1700W,N800E∠340表达的是一组什么岩层产
状? 6.一组东南2300,倾向西北1400,倾角400怎么
用符号表示?
请在答题纸顶部注明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后2位
3.5.2 断层 1.断层要素: 断层面;断层线;断盘;断距 2.断层的基本类型
3.断层的组合类型
4.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对大型工民建选址不利 对大型桥位选址不利 对道路选线若与断层走向平行易产生边坡滑塌 对隧道工程易产生洞顶坍落 对区域稳定性的影响不利
5.断层的野外识别 根据以下标志识别断层: (1)地貌特征 (2)地层特征 (3)断层的伴生构造现象
3.5 断裂构造
最常见的断裂构造有裂隙和断层。
3.5.1 裂隙
1.裂隙分类
按成 因分
原生裂隙
构造裂隙 次生裂隙
按张开 程度
2.裂隙发育程度分级
宽张裂隙 张开裂隙 微张裂隙
闭合裂隙
按裂隙组数、密度、长度、张开度及充填情况分:
裂隙不发育,裂隙较发育,裂隙发育,裂隙很发育。
见P41表3-3
3.裂隙的调查、统计和表示方法 裂隙调查内容:
3.2.1 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指的是岩层在空间的位置。
① 走向 三要素: ② 倾向
③ 倾角
3.2.2 岩层产状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走向和倾向用方位角表示(可只表示倾向),
倾角用度数。如N2000W,S1100W,∠30°
3.3 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3.3.1 水平构造 未经构造变动的沉积岩层,其形成时的原始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