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热动101班姓名:李诗学号:207100118 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一、酸雨污染(acid rain disaster)
1.背景:
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而化石燃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如煤一般含硫0.5%~5%,汽油一般含硫0.25%。这些硫在燃烧过程中90%都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而排放到大气中。
2.定义: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3.影响地区:
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4.原因: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还有少部分是由有色金属冶炼和硫酸制造排放的。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以缓慢地转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水汽接触,就生成硫酸。硫酸随雨雪降落,就形成酸雨。
5.危害:
1)毁坏森林,使湖泊酸化。如“千湖之国”的瑞典,已酸化的湖泊
达到13000多个;另外加拿大也有10000多个湖泊由于酸雨的危害成为死湖,生物绝迹。
2)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雕塑。如北京的故宫、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雅典的卫城、印度的泰姬陵,都在酸雨的侵蚀下受到危害。
3)酸雨还会使农作物减产。
6.我国情况:
酸雨污染已成为我国非常严重的一个环境问题。目前我国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区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贵州是酸雨污染的重灾区,全区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省城贵阳出现酸雨的频率几乎为100%。其他主要大城市的酸雨频率也在90%以上。降水的pH值常为3点多,有时甚至为2点多。我国著名的雾都重庆,雾也变成了酸雾,对建筑物和金属设施的危害极大。四川和贵州的公共汽车站牌,几乎全都是锈迹斑斑,都是酸雨造成的。
二、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Greenhouse effect)
1.背景: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来看全球平均地面气温确实上升了,上升了大约0.3~0.6℃,尤其是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明显。1986年以来,地球年平均气温连续11年高于多年平均值、且呈逐步上升趋势。为此1989年环境日主题定为“警惕全球变暖”以此来警告人类。而且据科学家观测最近100多
年来,地球上的冰川确实大幅度的后退了,海平面也确实上升了14~15厘米。
2.定义: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
3.影响地区:
全球范围内。
4.原因:
1) 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3.8——7.6nm,波长较短)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如红外线)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产生“温室效应”。
2) 大量的砍伐原始森林。
5.危害: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南北两极的冰盖、冰川融化以及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不仅会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据科学家预测,如果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加限制,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5℃,海平面将升高30~100厘米,由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海拔低的岛屿和沿海大陆就会葬身海底,如上海、纽约、曼谷、威尼斯等许多大城市可能被海水淹没而成为海底城市。
三、臭氧层空洞(ozonosphere hole depletion of o-zone layer)
1.背景: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首次发现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一个空洞,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2.定义:
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分被其吸收。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3.影响地区:
全球的臭氧层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
4.原因: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它被发明于1930年,作为制冷剂、灭火剂、清洗剂等,广泛运用于化工制冷设备,如我们使用的空调、冰箱、发胶、喷雾剂等商品里面都含有氟氯烃。氟氯烃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把臭氧分子变成普通的氧分子,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5.危害:
1)臭氧层空洞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2)紫外线辐射过度还会导致白内障。
3)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四、土地沙漠化(land desertification)
1.背景:
土地沙漠化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沙漠化已经影响到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地球上的沙漠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扩展。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现在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
2.定义:
荒漠化(沙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3.影响地区:
全球的大部分地区。
4.原因:
1)气候因素: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2)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