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陶瓷发展史
“十成”战略是怀仁县实现“四化一体”推进的基本途径
![“十成”战略是怀仁县实现“四化一体”推进的基本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5857fe53be23482fb4da4c9d.png)
实现转型跨越而提出的宏伟战略 目标。朔州市委、 市政府为贯彻落实这个 战略 目标提出了 “ 四化一体” 推进发展战略 。怀仁县委 、 县政府按照省委 、
商品、 路成 网络、 村成社 区、 县成森林 、 林成风景 、 水成公园、 校成殿堂 、 人成 名片 。 经过两年来 的实践 , 怀仁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 , 我们深切地 感到 “ 十成” 战略是实现 “ 四化一体” 推进 的有效载体 , 对加快建设受人尊 重、 令人羡慕 、 让人 向往 的幸福怀仁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
“ 成 亿 吨、 煤 瓷成 精 品”是 怀仁 实现 工 业新型 化 的战 略 引领
如何实现转型跨越 , 其根本在工业新型化 。2 1 年下半年 以来 , 00 按照
“ 煤成亿吨 、 瓷成精品” 的战略引领 , 怀仁工业新型化有了新 的突破 。
怀仁县是山西主要产煤大县之一 。通过实施煤炭资源整合 、 有偿使用
优化升级 , 生产节能减排增效 , 增加陶瓷产 品附加值 。 目前 , 已有 1 个升级 5 改造项 目正在紧张建设中 , 充分利用节能环保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 造提升 , 推动产品由低档次向高档次转变。
提升特色产业是 “ 瓷成精品” 的关键所在 , 县财政每年安排 30 00万元 陶瓷发展专项资金 , 作为新上 陶瓷项 目或现有 陶瓷企业扩大生产 、 技术改 造的扶持。鼓励工艺瓷 、 礼品瓷、 建材瓷、 包装瓷等 向多元化 、 高端化发展 , 打造精品陶瓷。 对技术创新 、 新产 品开发 、 创出山西或 中国名牌 的企业和个 人给予重奖。 今年 , 在全 国陶瓷博览会 中, 怀仁 陶瓷协会推荐的三类产品分
怀仁市陶瓷广告语
![怀仁市陶瓷广告语](https://img.taocdn.com/s3/m/30b036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a.png)
怀仁市陶瓷广告语
1. 怀仁陶瓷,细腻如玉,典雅高贵,为您的生活增添无限韵味。
2. 怀仁陶瓷,匠心独运,每一件都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3. 精选怀仁陶瓷,品质之选,为您的生活空间增添独特风采。
4. 怀仁陶瓷,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让您的家居更显高雅品味。
5. 怀仁陶瓷,承载历史,传承文化,让您的餐桌熠熠生辉。
6. 怀仁陶瓷,独一无二的精品艺术,为您的生活带来非凡的体验。
7. 怀仁陶瓷,手工制作,匠心独运,每一寸都流淌着艺术的气息。
8. 怀仁陶瓷,细节决定品质,品质决定价值。
9. 怀仁陶瓷,让您的家成为艺术殿堂,让生活更加美好。
10. 怀仁陶瓷,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为您的家居生活带来更多可能。
11. 怀仁陶瓷,精美的制作工艺,高雅的设计风格,让
您的家居更显品质。
12. 怀仁陶瓷,精湛的工艺,细腻的质地,为您的生活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
13. 怀仁陶瓷,匠心之作,艺术之美,为您的生活增添色彩。
14. 怀仁陶瓷,用心雕琢每一件作品,为您的生活空间增添无限魅力。
15. 怀仁陶瓷,传承百年工艺,打造独一无二的精品艺术,让您的家居更显高贵品质。
朔州城市介绍PPT
![朔州城市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58ab6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5.png)
PART 4
城市文化
怀仁陶瓷制作技艺
怀仁素有“北方瓷都”之称,据《大明一统志》、《大 同府志》等相关记载,“怀仁窑”由吴家窑、小峪窑和 张瓦沟窑组成,历史上曾与大同青磁窑、浑源窑并称 “北方三大民窑”,辽金时期便以生产瓷器而闻名。
中国陶瓷博物馆陈列的宋代“兔毫釉碗”和元代“枫叶瓶” 皆出自怀仁,相传,闻名于世的大同九龙壁也出自于 怀仁古窑。怀仁陶瓷制作选料严格讲究,主要选取本 地生产的高岭土、粘土、石英、长石等“四大原料”。
PART 1自 然Leabharlann 资 源地理环境生物资源
朔州的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域,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境内有微管植物920多种, 隶属105科,425属,其中: 蕨类植物8科10属13种;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被子植 物93科407属892种。在自然植被的组成中,以菊科、禾本科占优势。
矿产资源
朔州市储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初步探明有各类矿产35种,主要有煤炭、石灰岩、 耐火粘土、砖瓦粘土、白云岩、铝土矿、铁矾矿、高岭土、铁矿、硫铁矿、 钾长石、 石英、云母、方解石、石墨、玄武岩、金刚石、沸石、硅石等。其中煤炭、石灰岩、 粘土资源储量大、工业价值高,是朔州市矿产资源的优势矿种。
PART 2
著名景点
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Pagoda of Fogong Temple),又称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 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 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 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 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 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 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 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 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
青坯画彩 窑炉浴火——怀仁窑陶瓷制作流程
![青坯画彩 窑炉浴火——怀仁窑陶瓷制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d66683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6.png)
Inheritance 传承25青坯画彩 窑炉浴火——怀仁窑陶瓷制作流程 现代陶瓷的生产工艺具备了化验、检测功能,科学配伍、适时调控烧成温度已经成为常态,通过规模化和自动化的定型、定量,机械已逐渐代替了大部分的人工。
石英、黏土、长石是陶瓷制作的常规原料,根据原料中所含硅酸盐成分、烧成温度、焰性及成瓷的物理要求,按比例称重,经粉碎、混合、研磨、陈腐后进入成型工序。
陶瓷的装饰方法丰富多彩,主要以彩绘为主,彩绘分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两类相结合的称为斗彩。
釉上彩是在成瓷上彩绘,传统的有古彩、粉彩、新彩数种,画好后烤成,一般称“烤花”;釉下彩则是指在青坯上直接彩绘,然后罩施透明釉,最后高温一次烧成。
由于釉下彩的画面存于玻璃质的透明釉层下,因此具有不易磨损的特点,能够长久保存、光润如新。
在已成型的青坯上作画,并罩施一层薄釉,用来保护和美化瓷器的外表。
入窑高温烧制后,一件精致的釉下彩瓷就诞生了。
下面,我们就以釉下彩为例为大家介绍怀仁窑陶瓷的制作流程。
擂钵、擂锤:大小有别,在勾线分水前用来研磨搅拌色料、骨胶、乳香油等。
线子笔、双料笔、单料笔等小笔:用来勾线、点画。
常用工具白云笔:兼工带写的没骨画法常用这种笔。
羊毫笔或“鸡头笔”:用来分水,根据画面大小分大、中、小号。
铁笔、小铁刀:刮划多余的色料。
第一步:制泥大自然赐予人类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生存环境,在有意识的操控下,人类首次改变了物质的性质,完成了土—火—陶的演化,这一壮举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跃,从此人们从生存跨入了生活。
岩石与黏土遍布山巅河谷之间,俯拾即是,然而制作陶瓷用的原料是要经过选择的。
陶和瓷不同,前者吸水率高,烧成温度低,后者正与其相反。
采集回的陶瓷原料要经检选、粗碎、细碎、球磨,制成泥浆,根据不同成型方法的需要,可保留泥浆或通过排出部分水分制成泥块。
泥要放置一段时间,使其陈腐,这样成型时会更好操作。
第二步:成型成型方法有捏塑、轮塑、滚压、冲压、注浆数种。
陶瓷工艺
![陶瓷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3e7d95cada38376baf1fae26.png)
模型
成型
加工
陶瓷工艺
-------朔州 朔州
在中国“瓷都”的字典里里有景德镇、 有唐山、有淄博,看起来朔州的瓷器 并不是很出名,但实际上朔州的陶瓷 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之前, 也就是说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和朔州陶 瓷历史差不多。当地人介绍说“由于 朔州位于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经常 交战的地区,所以没有形成官窑,因 而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就没有了。”
应县木塔
全称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简介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 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 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 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 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 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 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塔内明层都有塑像,头层释迦佛高大肃穆,顶部 穹窿藻井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头层内槽壁面 有六尊如来画像,比例适度,色彩鲜艳,六尊如 来顶部两侧的飞天,更是活泼丰满,神采奕奕, 是壁画中少见的佳作。二层由于八面来光,一主 佛、两位菩萨和两位胁从排列,姿态生动。三层 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层塑释迦坐像于中央、 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利用塔心无暗层的高大空间 布置塑像,以增强佛像的庄严,是建筑结构与使 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
第三, 化学性质稳定,经久耐用。 第三, 化学性质稳定,经久耐用。这一点比金属制
品如铜器、铁器、铝器等要优越,日用瓷具有一定的耐酸、碱、盐及大气中 碳酸气侵蚀的能力,不易与这些物质发瓷器的气孔极少,吸水率很低。
用日用瓷器储存食物,严密封口后,能防止食物中水分挥发、渗透及外界细 菌的侵害。
分类
与我们常接触的,如: ⒈饭具:碗、盘、勺子、坛、盆、罐、碟。 ⒉茶具:茶壶、茶杯 ⒊咖啡具 ⒋酒具:酒杯 ……
陶瓷厂研学解说词
![陶瓷厂研学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15553a8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6.png)
陶瓷厂研学解说词
聆听窗外世界,打造行走课堂。
走进中国北方日用瓷都——怀仁,亲自体验“陶埴一技……独擅北方”的厚重传奇,是对学生进行爱家爱国、劳动实践、责任担当、健全人格、求善向美的极好教育。
在怀仁市,陶瓷资源丰富,规模化的陶瓷企业有53家,陶瓷生产线123条,从业人员达到4万多,产品种类繁多,年产瓷器31亿件,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北方日用瓷都。
陶瓷是怀仁的支柱产业之一,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陶瓷是中国文化、更是世界语言。
件件神态各异、源于泥土的瓷器讲述着中国故事,传递着中国声音。
高大的厂房、成山的原材料、轰鸣的机器、自动化的流水线、高温的车间、熊熊的窑火、辛勤的工人都在向学生们述说着陶瓷千百年来经久不息的生命历程,讲述着陶瓷人薪火相传的工匠情怀。
高温的车间、汗流浃背的工人与先进的流水线;粗糙的泥水混合物与件件精美的瓷器对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大家对高温下工作的工人、年产31亿件瓷器的能力的敬佩之情、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对怀仁“陶埴一技,独擅北方”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怀仁厚重的陶瓷文化涌起深深的敬意。
研学瓷厂,开拓视野,浸润心灵!感受陶瓷人细致踏实的做事风格。
唐山陶瓷发展史
![唐山陶瓷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eb316b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a.png)
唐山陶瓷发展史唐山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之乡,拥有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
唐山陶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但真正的繁荣始于唐代。
以下将从唐代开始,介绍唐山陶瓷的发展历程。
唐代是唐山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时,唐山的陶瓷制作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出产了许多精美的陶瓷器。
其中最有名的是唐三彩,它以其鲜艳多彩的釉彩而著称。
唐三彩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成为了唐代陶瓷的代表之一。
宋代是唐山陶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的陶瓷制作技术更加成熟,出现了更多样化的陶瓷器。
其中最有名的是宋青瓷,它以其青翠欲滴的釉色和纤细的造型而著称。
宋青瓷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烧制过程。
宋青瓷的烧制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使得青瓷成为了当时陶瓷市场的主导产品。
明代是唐山陶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陶瓷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出现了更多种类的陶瓷器。
明代的陶瓷器以其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著称。
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青花瓷,它以其蓝色的花纹和白色的胎体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陶瓷器之一。
明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历多次烧制和绘制的过程,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清代是唐山陶瓷的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的陶瓷制作技术在继承前代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且出现了更多样化的陶瓷器。
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代粉彩瓷,它以其丰富多彩的釉彩和细腻的装饰手法而著称。
清代粉彩瓷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需要经历多次的烧制和绘制过程,因此具有很高的技艺要求。
近年来,唐山陶瓷继续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并且不断创新发展。
现代陶瓷制作技术的进步,使得唐山陶瓷在设计、工艺和品质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唐山陶瓷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也展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唐山陶瓷发展史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唐代开始,唐山的陶瓷制作技术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且不断创新发展。
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窑口标本
![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窑口标本](https://img.taocdn.com/s3/m/b66ae62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b.png)
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窑口标本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窑口标本概述中国的陶瓷生产已有近万年的历史,瓷器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古陶瓷的研究一直拘泥于结合文献对传世或墓葬出土物进行研究,因而不可能有所突破。
20世纪初,由陈万里等老一辈古陶瓷研究者开创了一条通过对古瓷窑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再结合文献和传世品或墓葬出土物对中国古陶瓷进行研究的新路。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故宫博物院的陶瓷工作者曾先后赴全国各地对一些古窑址进行调查,并采集回大量瓷器标本,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开创了中国古陶瓷研究的新局面。
在故宫博物院的带动下,全国各地文物工作者也纷纷对各地古窑址进行发掘、调查,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历代古陶瓷窑炉遗址数以千计。
故宫博物院历年调查古窑址所采集的标本涉及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40于个窑口,共计约3万片。
标本的时代上起东汉,下至清代,其中以唐、宋、金、元时期最为丰富。
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这些珍贵的瓷片标本资料在全国都堪称首屈一指。
其中有的可与现存器物相印证,有的则不见于出土与传世器物中。
因此,对这些标本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我国古代各陶瓷窑口烧造陶瓷的内涵,补充或纠正文献记载的纰漏,确定传世或出土陶瓷器的窑口归属。
尤值一提的是,目前我院曾调查过的某些窑址现已遭破坏或深埋于地下,再前往采集标本。
已几乎不可能有所收获,故这批古窑址瓷片标本愈显珍贵。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古陶瓷工作者来故宫参观学习时,都希望我院能将这批标本公开展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少古陶瓷爱好者及观众也希望能一睹其面目。
为配合实地展览,我们从这批标本中遴选精品,按窑口在网上展出,以期在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内满足专业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的愿望。
一河北邢窑邢窑在唐代以生产白瓷而闻名于世,窑址在河北省内丘县城关、临城县祁村一带。
邢窑遗址出土有精、细两种白瓷,精者胎釉洁白如雪,印证了文献有关“邢瓷类银”、“邢瓷类雪”的记载。
【鉴赏】山西特色古瓷及窑口,看这篇就够了!
![【鉴赏】山西特色古瓷及窑口,看这篇就够了!](https://img.taocdn.com/s3/m/c4bf63c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9.png)
【鉴赏】山西特色古瓷及窑口,看这篇就够了!三晋大地,踞河东之要,表里山河,文化昌盛,底蕴深厚。
汉魏以降,中西交流、民族融合,农耕与草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贯穿始终。
山西陶瓷是河东先民人文精神的凝集,工艺智慧的结晶,它深深植根于丰厚的三晋历史文化中,具有兼容并包、臻微入妙的气质。
▲山西古代主要瓷窑分布图▲山西与周边地区陶瓷产品与窑业技术的交流通道北朝釉陶的雄浑气度,唐代泽州窑白绿釉彩的酣畅洒脱,金元黑轴瓷的朴拙豪放,介休窑白瓷的轻盈秀美,河津窑剔花及书法的沉静典雅,长治窑虎枕、绞釉的精雅工巧与造化之美,霍州窑白瓷的空前拓展,山西建筑琉璃的恢宏绚丽,无不令人赞叹。
山西古陶瓷虽成就卓著,但因其深受历史上瓷业发达冀、豫、陕窑业之影响,故其光芒长期被磁州窑、定窑等历史名窑所遮罩,以致明珠蒙尘,鲜为人知。
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山西陶瓷的神秘面纱,领略山西陶瓷发展的历史概况与非凡成就。
锋芒初显山西在北朝文明进程中占极其重要地位。
平城是北魏早期都城。
晋阳是高欢北魏末年遥控朝政的基地,之后其作为东魏、北齐的“霸府”与“别都',繁盛有逾邺都。
晋阳还是隋未李渊起兵的龙兴之地,入唐后,朝廷更视河东为“王业所基、京邑所资”之要。
在此背景下,山西北朝釉陶工艺上承汉魏传统,下启隋唐新风,获得空前成就。
受临近河北窑业影响,唐朝河东瓷业窑火初燃。
看点01北朝釉陶的勃兴北魏釉陶承袭汉魏传统,孕育隋唐新风,形态各异的釉陶俑,新创发明的各色釉料,独特的彩绘釉陶,貌似粗朴,却极具艺术张力。
此时出现的人面镇墓兽、胡人牵驼俑等,直接被后世的隋唐所继承。
北魏流行的黑釉、褐釉陶、青绿釉,亦被东魏、北齐发扬光大。
汉魏传统、佛教文化与西域胡风的交融及对各类工艺的借鉴,更凸显了北朝釉陶中西文化深度融合的特点。
北齐釉陶借鉴佛教石窟寺艺术的高浮雕手法,工艺精湛,无与伦比,独领风骚。
青釉模印贴花兽面纹尊北齐(550-577年)高42、口径13.8、底径16.9厘米2003年山西太原北齐武平二年(571)徐显秀墓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山西黑釉瓷概述
![山西黑釉瓷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a79ba2aa1c7aa00b52acbe9.png)
山西黑釉瓷概述作者:王轶鸿来源:《文物世界》 2010年第6期王轶鸿在中国陶瓷史上,山西是古窑址众多的省份之一,充足的瓷土原料和资源丰富的煤炭,以及充沛的雨水,赐予了它瓷业生产的各种先决条件。
从雁北到晋中、晋南,许多窑址的地表至今仍散落着大量的瓷片和窑具。
从现有资料来看,山西烧造瓷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据《山西轻工业志》[1]载:“唐代陶瓷窑址分布于河津、乡宁、交城、平定、浑源等县。
”《中国陶瓷史》[2]中也有记载。
目前考古调查确定的窑址主要有浑源窑(古瓷窑和界庄窑)、河津北午芹窑、平定柏井窑、交城瓷窑头窑[3]。
宋金元时期,山西陶瓷业进入了其发展的高峰期。
不仅瓷器品种丰富,而且不乏精品。
霍州窑、介休窑、盂县窑的细白瓷可与定窑相媲美;交城窑的花瓷堪比鲁山花瓷;长治八义窑的红绿彩较之磁州窑有过之而无不及;阳城窑的琉璃和蒲州窑的法华更是独树一帜。
此时窑场的规模宏大,遍布于全省各地,见于文献的就有30处之多。
经过多年来的考古调查可知,山西瓷窑的分布范围已扩大至全省近五十个县区,约百处,形成了庞大的瓷窑系统。
纵观山西的瓷窑可知,主要的烧瓷品种有黑釉瓷、白釉瓷、青瓷和琉璃、法华、红绿彩等。
本文择以山西的黑釉瓷做一概要阐述,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黑釉瓷是高温釉瓷的一种,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的品种,以氧化铁作呈色剂,其釉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在5%以上。
我国早在东汉时浙江上虞、宁波等地的瓷窑就已烧造出真正的黑瓷,特别是安徽省毫县“建宁三年”(170年)纪年墓中出土的黑釉瓷[4],证实了黑釉瓷的烧造时间应在东汉中晚期。
此时的黑釉瓷胎质较粗,器型简单,所见有碗、洗、罐、瓿、罍等。
器物施釉一般不及底,釉层厚薄不均,常见流釉现象。
到东晋时烧造技术更加成熟,以浙江德清窑所产黑瓷为代表,胎多呈砖红色、紫色或浅褐色,釉厚如凝脂,色黑如漆。
宋代,是黑瓷烧造的顶峰,河北定窑生产的黑瓷,胎质洁白细密,釉色乌黑发亮;福建建窑烧制的黑瓷品种如兔毫纹,油滴釉,曜变斑等黑色结晶釉,颇为珍奇;江西吉州窑的玳瑁斑、木叶纹、剪纸贴花黑瓷以及河南鲁山的花瓷,都颇具特色。
怀仁陶瓷发展史
![怀仁陶瓷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9cb4b28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5.png)
怀仁陶瓷四十年发展历程简述从七十年代中后期至今的四十年,是怀仁陶瓷产业发展的历史转折期。
四十年的发展轨迹,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国退民进的群发萌动期、市场冲击的震荡调整期和集约投资的集群运行期。
在这个时期内,怀仁陶瓷产业由多年沉寂不前的国有(集体)企业体制,逐步发展成为私营企业群雄并起,直到现在单个企业起点高、吨位大,航速快、专业化的有序发展体系,全县53家陶瓷企业全部完成天然气烧成技术改造,实现零污染排放,产品由传统的“傻大黑粗”开始变得“精细灵巧”,产能由八十年代初的不足一亿件发展到24亿件,在全国日用瓷界的地位由名不见经传上升至享有举足轻重的定价权。
“怀仁陶瓷”地理著名商标和众多企业商标叫响全国。
这一切,令怀仁陶瓷人自豪,为山西陶瓷产业争光。
一、怀仁陶瓷历史简述历史上的怀仁窑也曾有过骄人的历史。
制陶历史已逾千年,《中国陶瓷史•历代名窑》记载:“怀仁窑:在今山西怀仁,故名。
明《大明一统志》有"锦屏山在怀仁县西南二十五里,山旧有瓷窑"。
现发现的制陶遗址有小峪、张瓦沟、吴家窑三处;始烧于金代,历经元明两代。
甚至有“惟陶埴一技……独擅北方”的文字记载。
历史上的怀仁窑烧瓷以黑釉为主,弦纹瓶及罐等器物胎体厚重,装饰有粗线条划花及剔花两种,有雁北地区特色。
怀仁陶瓷又以吴家窑、碗窑最为出名,闻名遐迩的大同九龙壁主体琉璃瓷就是由怀仁吴家窑赵氏兄弟烧制而成的。
吴家窑瓷厂生产的黑釉描金盖杯被载入《中国陶瓷史》,2005年怀仁县被授予“山西省日用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怀仁陶瓷扬名国外。
而前几年,怀仁文管所原所长安孝文先生多次率人在怀仁县河头乡下峪村西南发掘并经专家考证认定下峪春秋时期绳纹陶器烧制窑址,为怀仁这个千年古窑地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八十年代怀仁陶瓷骨干企业简介。
建国后到八十年代末期,怀仁先后成立了五家陶瓷生产企业(吴家窑陶瓷厂,雁北瓷厂,县陶瓷厂,陶研所和城关镇街道瓷厂),形成怀仁陶瓷的骨干企业。
文明曙光——古老的鹅毛口
![文明曙光——古老的鹅毛口](https://img.taocdn.com/s3/m/2055dd8871fe910ef12df84d.png)
பைடு நூலகம்
=
就石器砷类来看 . 有石斧 、 石镰 、 石 获 应该是存在 , 而这个特别神秘的所在 石斧中有 3 8件打制的手斧、 3 2 峰 如果发现, 将是黄河流域旱期氏族制度 关于 鹅毛 口人 还有 点要说。
背状 斧形 器 、6件厚 身长 柱形打刮 演变和发展 一个 “ 现场。 2 活”
庄。
研究员 , 世界著名古人类专家 ,0世纪 3 年 2 0 置身石头与石头 之间 , 他寻觅和 发现 着
一
鹅毛 口这一名称 的来历 , 还有一种更为 代参加并主持 了“ 北京猿人 ” 的发掘工作。
现实的说法。
在这 道深邃 的沟里 , 一种石 头 , 有 纹路
些特别的石头。后来 , 写出了< 他 山西怀仁
薛 别是 一件 磨光的石斧 , 特 断面近
哺圆形 , 非常精致 石镰有背有 刃,
当年 ,贾兰坡先生在鹅毛 ]除 了发现 以看 出 当时打 制技 术 已经 有了提 诸多 的石 器外 ,还 发现了 三 小块 陶片 “ 石锄大 长 1 3m 、 9 m 厚 9 m 宽 0 m 、 这些 陶 片也被 陶瓷 专家称 作 原始
维普资讯
人类的来到、 离
鹅毛口石器制造场遗址
古老的鹅毛 口
文、 / 图 郝丽云
这是一 个与诗 歌和传说 距离很 近的 地 目 , 被 人 称作 鹅 毛石 。其 质地 又坚 硬 无 比 , 故 方, 这也是一个必须 以“ 石头” 为文化 与生 用它制成 碾 、 、 、 加 工出来的粮 食不 作 磨 碓 臼, 存注脚的地方 。 含杂 质 , 久不 坏 , 经 其味 更妙 , 而名 闻遐 从 迩 , 州县慕 名前 来采石者络绎不绝。直到 各
山西陶瓷产业概况与发展趋势
![山西陶瓷产业概况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cedb38683d049649b6658fa.png)
山西陶瓷产业概况与发展趋势阳泉市的平定县,以生产艺术陶瓷为主。
自唐宋以来就制作陶瓷器。
随着沧桑历变,生产工艺日臻完善。
民国年间利用本地资源生产紫砂陶器,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当时的平民工厂生产的紫砂陶器和其他陶瓷誉满北方。
60年代,平定瓷厂生产的工艺美术瓷曾在广交会上受到好评,远销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70年代末80年代初,平定陶瓷厂生产的棕釉龙纹杯碟、龙纹咖啡色茶具、蟠龙花瓶、仿宋黑釉缠枝牡丹纹刻花瓶和卷草纹刻花嘟噜都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其中棕釉瓷色调润泽,光亮明快;黑釉瓷剥底镏花,黑白分明。
制作工艺十分考究。
年出口量达400多万件。
建筑陶瓷行业作为阳泉市调整产业结构的支柱行业,已列入阳泉市“十一五”规划的百项工程之一。
华伦陶瓷公司作为阳泉市建筑陶瓷行业的示范标志性企业,充分利用阳泉独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华伦陶瓷高档墙地砖项目是市级重点调产项目中八个高新技术项目之一。
这次通过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产品研发合作,必将促进华伦陶瓷在自主创新、充分利用阳泉资源方面取得更长足的进展。
特别是这次利用中国地质大学国家863课题研究成果——煤矸石瓷质砖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符合阳泉市树立绿色GDP 理念,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加强资源的节约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必将进一步促进阳泉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作为目前山西最大的陶瓷基地,针对目前陶瓷企业“低、小、散、差”的发展现状,大幅度淘汰落后工艺和小规模生产能力,改造中低档生产线,走兼并、重组、联合、改造的道路,尽快形成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大型企业集团。
依托丰富的陶瓷原料优势、产业基础和已有的营销体系,积极引进和大力推广陶瓷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增加精品陶瓷产量,尽快培育规模优势。
以裕石卫生陶瓷、莹玉日用陶瓷、瀑里高压电瓷、交通集团建筑陶瓷等潜力产品为突破口,扩大陶瓷原料生产,塑造品牌优势,提高陶瓷产品的档次等级和质量水平,增加花色品种,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改善陶瓷产业的经济效益,扩大陶瓷产品的市场份额。
朔州简介1
![朔州简介1](https://img.taocdn.com/s3/m/ffa61e2a5901020207409c68.png)
中国门神文化的故乡——朔州朔州,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地处大同盆地南沿,西北部与内蒙古高原毗邻,正外在我国东西部经济地带的结合部,是山西通往内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
全市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1.48万。
自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地级市以来,朔州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各种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与各区域的合理规划开发有效结合,已使这座城市初具规模,并先后荣膺建设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2009中国经济最具创新力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称号。
朔州有着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多次来朔州视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及投资商到朔州考察、投资。
如今,朔州已成为亿吨级的中国地级煤都市,位居全国第二。
煤炭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电力建设也在加紧脚步。
当前,我市已拥有华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同时,涉及火力发电、风能发电、煤矸石发电的多家发电企业齐心协力,推动我市电力工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工业的迅猛发展,为朔州的商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市二十年来,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换代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消费种类呈现多样化,特别是高档消费已发展为城市家庭消费的时尚潮流。
城镇与农村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增长比不断提高,居全省前列。
2011年的GDP达到855.2亿元,人均GDP更是达到49692元,居全省前三。
目前,在政府的合理规划下,各商家稳步发展,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朔州市辖的六个区县已建立起若干集中的商品市场与商业中心,街道上商铺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
同时,还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为朔州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除却煤、电,朔州另有一项支柱产业——乳品业。
朔州的乳品业可谓发展迅速,市委、市政府多方面加大力度积极扶持、培育乳品企业,如今已引进蒙牛、伊利等国内知名企业。
在多方推动下,朔州的乳品产业规模日益月新,不断壮大。
山西名瓷窑
![山西名瓷窑](https://img.taocdn.com/s3/m/fc124eff941ea76e58fa04f7.png)
较之五大名窑,山西瓷业无炫耀名声。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即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据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山西南北已出现许多瓷窑,从这些遗址中都有出土大量原始青瓷。
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始烧于唐,它虽位于河北,此窑系却以山西窑场最多。
明代时山西南部流行的低温釉陶器法华陶器,更是独具特色。
其足以反映出当时制瓷业的兴盛与发达。
然而,说起陶瓷文化,言必称五大名窑,言必称景德镇,殊不知山西也有灿烂的陶瓷文明。
山西瓷器业的记忆碎片山西制瓷业历史虽悠久,地位却不显赫,然而规模宏大,且遍布于全省各地。
后人在平定窑、浑源窑、榆次窑等处发现过大量隋唐时期属北方白瓷系列的白釉碗碟。
北宋时期,曾在太原设立过官窑。
1936年,在太原坝陵桥一带曾发现瓷器仓库一处,内藏瓷器百余件,并伴有“大宋河东路窑场”的铜印一颗。
太原瓷家陈格曾制造出一种“交釉瓷”,其花纹搅拧,灰白相间,犹如木之年轮,故又曰“木理纹瓷”。
此时,山西瓷窑已分属于定州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系统。
元代霍州窑有匠名彭君宝,始效仿定州窑,后推陈出新,青出于蓝,终创出了“新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霍窑”或“彭窑”。
这一时期,由于煤炭的普遍使用,为山西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遗憾的是,由于山西一带宋初仍为北汉辖治,赵匡胤三下河东,久攻未果,故在评审御窑时,不在范畴之内,使之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五大名窑皆布周边,而如介休洪山窑这样的出品在当时已达到了相当水平,毫不逊色于入围者。
进入近代,随着高岭土的不断被发现及窑口的相继设立,山西的瓷器产量有所增加。
光绪三年(1877年),晋城县窑儿村发现瓷土,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瓷器已为该县大宗输出品。
较之外省出产,山西瓷器多为粗瓷品,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其进步仅是数量上的。
另外,山西的陶器窑口更是量大,除晋北右玉、怀仁两县的碗坛缸瓶等销往绥远外,其余均在本省。
到抗战前夕的1936年,全省有陶窑123户,分布于临汾、潞城等25县,资金总额1.1万元,工人530人,年产各类陶器263.7万件,产值9019元。
怀善怀德梦兮美兮
![怀善怀德梦兮美兮](https://img.taocdn.com/s3/m/c5d027f7a8956bec0975e3da.png)
怀善怀德梦兮美兮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怀善怀德,梦兮美兮康悦怀仁,正如其名——怀想仁人,厚德载物。
古色古香的文字折射出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
如今,怀仁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同时,正大踏步地向现代化城市迈进。
全民创建卫生城市,实现环城交通免费制。
灼灼目光中,正在崛起一个新怀仁。
精雕细琢·瓷成精品陶瓷是怀仁县的传统产业,制陶历史已逾千年。
现发现的制陶遗址有小峪、张瓦沟、吴家窑三处;始烧于金代,历经元明两朝。
烧瓷以黑釉为主,弦纹瓶及罐等器物胎体厚重,装饰有粗线条划花及剔花两种,有雁北地区特色,“惟陶埴一技,独擅北方”。
民间相传闻名遐迩的大同九龙壁主体琉璃瓷就是由怀仁吴家窑赵氏兄弟烧制而成的。
建国初期,吴家窑瓷厂生产的黑釉描金盖杯被载入《中国陶瓷史》,七十年代黑釉描金盖杯被人民大会堂选用。
吴家窑陶瓷厂还成为山西第一家生产出口瓷的企业。
雁北瓷厂还为一九九四年广岛亚运会专供运动员、裁判员就餐的炻瓷餐具,怀仁陶瓷开始扬名国外。
为了弘扬怀仁陶瓷文化,从2000年起,怀仁县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中国·怀仁陶瓷文化节”。
2005年被确定为“山西省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
借助龙年新春,在迎宾广场上出现了用当地生产的瓷盘、瓷碗、瓷碟和瓷酒盅排列组合成的栩栩如生的“双龙迎春”瓷龙造型。
这不断拓展延伸怀仁陶瓷文化,充分展示怀仁发展壮大陶瓷产业,打造“中国日用瓷都”,实现“瓷成精品”目标的魅力和信心,并以此进一步提升“怀仁陶瓷”作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晶莹剔透的胎质,美妙绝伦的印花,清脆明亮的碰击声,怀仁陶瓷将作为更加出色的标签,助怀仁更新发展。
秀丽如画·水成公园水乃生命之源。
一个地区的发展必定拜赐于水。
水本性寒,有活水的地方往往清秀。
怀仁人在用水之利时,不忘还水之美,以“水成公园”的方式保护水资源,优化环境。
县城中央的人民公园的扩建便极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第一讲中国古代陶器1(1)PPT课件优选全文
![第一讲中国古代陶器1(1)PPT课件优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f7a9b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f.png)
一、陶器的起源 二、中国古代陶器简史 三、陶俑 四、紫砂陶
2021
一、陶器的起源
(一)我国陶器发明的传说 (二)陶器起源的猜想 (三)陶器起源动因探讨 (四)陶器的影响 (五)陶器的制作方法
2021
(一)我国陶器发明的传说
宁封子:《列仙传》: “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 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 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炉,犹有其骨。时人 葬其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
2021
2021
(四)新石器时代晚期(3000BC2000BC)
仍以手制为 主,快轮技 术得到发展。
蛋壳黑陶是 山东龙山文 化最有代表 性的陶器
2021
良渚文化陶器
2021
四、历史时期的陶器
陶器的地位逐渐下降,让位于青铜器和瓷器, 但在日常生活中和丧葬活动中仍然有一定的地 位。
2021
2021
汉代普通民居的模型
2021
汉墓出土的豪族院落
2021
殉葬用的冥器(明器)是阳间生活的再现
九枝陶灯 陶井 陶仓
陶灶 磨坊
2021
汉代的釉陶和彩 绘陶很有特色
釉陶壶
釉陶缶
钫
鼎
甗
2021
绿釉陶器是汉代新出现的
陶仓
陶壶 陶望楼
2021
谷仓罐宗教气息浓厚
2021
课前阅读
张旭《中国古代陶器》,地质出版社,1999 年。
2021
簪花舞俑
2021
击鼓说唱俑
2021
汉代百戏舞乐陶俑
2021
伎乐俑
2021
六博俑
2021
劳作俑
怀仁窑的前世今生
![怀仁窑的前世今生](https://img.taocdn.com/s3/m/709ccdf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f.png)
怀仁窑的前世今生地域优势 得天独厚在怀仁西部的洪涛山脉,由南而北分布着三条大河,它们自西向东汇入桑干河,分别是大峪河、小峪河、鹅毛河。
历史上,三条河谷内均有陶瓷生产活动,而目前尚在生产的却只有大峪河谷内的吴家窑陶瓷厂。
怀仁地处大同煤田,煤炭储量丰富。
大峪河谷内蕴藏有闻名陶瓷届的高品位高岭土——大同土,当地俗称砂石或黑矸。
河谷内的碗窑村热窑湾有黄土,把黄土直接施于坯上,烧成即为釉,俗称黄土釉。
出了大峪河,至清水河段又有优质黏土矿藏,当地称石庄土,这里有著名的石庄村,历史上因盛产瓦盆而闻名。
在三条河谷内,沿河岸山崖裸露的红色、紫色、土黄色岩石,都是制作陶瓷的原料。
这些优质的陶土原料和丰富的煤炭燃料是陶瓷生产的必需物质资源,因此怀仁在陶瓷制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历史悠久 遗迹众多在鹅毛河下游鹅毛口村西北岸一个名叫瓜地沟的地方,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古石器制造场遗址,是1937年由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教授发现的。
贾兰坡三次来鹅毛口古石器制造场遗址考察,写出了《山西怀仁鹅毛口古石器制造场遗址》的调查报告,于1973年发表在《考古学报》第二期。
报告把石器制造场断代于新石器早期,距今约一万年。
报告在文化遗物中提到:发现有三块细泥红陶片,最大一块约10平方厘 在怀仁,以“窑”冠名的有煤窑、砖窑、瓦窑、石灰窑、水泥窑、碗窑、瓷窑,而“怀仁窑”所指为何?据《中国陶瓷辞典》解释:“辽、金、元瓷窑,窑址在今怀仁县,分布在小峪、张瓦沟、吴家窑等地,产品以烧黑釉瓷为主,器物有碗、盆、缸、弦纹瓶、鸡腿瓶、盏托、大口罐等,胎质较粗而釉质甚精,划花为主要装饰,线条简练。
”怀仁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承载着怀仁陶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山西怀仁鹅毛口黑釉划花罐米,陶质细腻,不含沙粒,表、里有刮抹的痕迹,颜色黄褐,与华北各地常见的仰韶文化的细泥红陶没有明显区别。
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专家在鹅毛口张瓦沟发现了宋、辽、金、元、明、清六朝烧制陶瓷的遗址,把怀仁陶瓷活动上溯到宋代,下推到清代,并证明当时当地的陶瓷业很具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仁陶瓷四十年发展历程简述从七十年代中后期至今的四十年,是怀仁陶瓷产业发展的历史转折期。
四十年的发展轨迹,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国退民进的群发萌动期、市场冲击的震荡调整期和集约投资的集群运行期。
在这个时期内,怀仁陶瓷产业由多年沉寂不前的国有(集体)企业体制,逐步发展成为私营企业群雄并起,直到现在单个企业起点高、吨位大,航速快、专业化的有序发展体系,全县53家陶瓷企业全部完成天然气烧成技术改造,实现零污染排放,产品由传统的“傻大黑粗”开始变得“精细灵巧”,产能由八十年代初的不足一亿件发展到24亿件,在全国日用瓷界的地位由名不见经传上升至享有举足轻重的定价权。
“怀仁陶瓷”地理著名商标和众多企业商标叫响全国。
这一切,令怀仁陶瓷人自豪,为山西陶瓷产业争光。
一、怀仁陶瓷历史简述历史上的怀仁窑也曾有过骄人的历史。
制陶历史已逾千年,《中国陶瓷史·历代名窑》记载:“怀仁窑:在今山西怀仁,故名。
明《大明一统志》有"锦屏山在怀仁县西南二十五里,山旧有瓷窑"。
现发现的制陶遗址有小峪、张瓦沟、吴家窑三处;始烧于金代,历经元明两代。
甚至有“惟陶埴一技……独擅北方”的文字记载。
历史上的怀仁窑烧瓷以黑釉为主,弦纹瓶及罐等器物胎体厚重,装饰有粗线条划花及剔花两种,有雁北地区特色。
怀仁陶瓷又以吴家窑、碗窑最为出名,闻名遐迩的大同九龙壁主体琉璃瓷就是由怀仁吴家窑赵氏兄弟烧制而成的。
吴家窑瓷厂生产的黑釉描金盖杯被载入《中国陶瓷史》,2005年怀仁县被授予“山西省日用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怀仁陶瓷扬名国外。
而前几年,怀仁文管所原所长安孝文先生多次率人在怀仁县河头乡下峪村西南发掘并经专家考证认定下峪春秋时期绳纹陶器烧制窑址,为怀仁这个千年古窑地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八十年代怀仁陶瓷骨干企业简介。
建国后到八十年代末期,怀仁先后成立了五家陶瓷生产企业(吴家窑陶瓷厂,雁北瓷厂,县陶瓷厂,陶研所和城关镇街道瓷厂),形成怀仁陶瓷的骨干企业。
1、吴家窑陶瓷厂70年代的吴家窑陶瓷厂风光无限,黑釉描金盖杯被人民大会堂选用。
汤杯、咖啡具和提梁壶成为山西批量出口的产品,全省轻工出口企业县现场会曾在吴家窑陶瓷厂召开。
90年代后受体制约束,后续改造乏力,企业效益下滑。
到2016年,因地处山区,受采空区移民搬迁的直接影响,出现劳力短缺,开工不足的现象,目前面临关闭或异地搬迁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2、雁北瓷厂雁北瓷厂是山西省轻工厅于1958年投资新建的全省当时最大的日用瓷生产企业。
后经雁北地区追加投资改造后,形成集科研、生产一体化的中型企业(县处级),成套细瓷出口美韩,釉下五彩工艺瓷作品被作为省、地区领导的对外接待用瓷,竹笋瓷瓶是杏花村汾酒厂第一代瓷瓶包装,1992年广岛亚运会选用了雁北瓷厂生产的炻瓷餐具。
90年代初由雁北地区划归怀仁县(科级)。
1993年怀仁行政区划变更后曾一度更名为朔州瓷厂,不久恢复称雁北瓷厂。
90年代末期改制托管给嘉明瓷业。
3、怀仁县陶瓷厂1974年由原怀仁县砖瓦厂分离成立,先后生产瓷碗、马赛克地砖,卫生洁具和日用瓷,本世纪初为河北唐山金仪陶瓷有限公司承包经营,2010年合同终止,为东方瓷业所托管。
2014年并入东方瓷业搬迁至金沙滩陶瓷工业园。
5、怀仁县城关镇街道瓷厂原为安置城镇待业青年所创办,起初生产琉璃瓦。
90年代初期由个人承包后转产陶瓷酒瓶。
2000年迁入云东经济开发区,成为怀仁包装瓷骨干企业之一,员工一度超过200人,年产量突破200万件。
2007年后受市场变化而逐步衰退,现已停产。
三、怀仁民营陶瓷企业的崛起世纪之交的前后十年间,怀仁陶瓷企业在改制中,不断重组。
原国营、集体陶瓷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煤炭、房地产等业界人士纷纷投资建厂,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嘉明、华缶、东海、佳美乐、嘉吉、盛益、明鑫、伟远、祥和、世嘉、龙欣、东盛、福鑫、东方、永祥等。
陶瓷产能迅速提升,2002年全县共有瓷生产线50条,产能达到15亿件,就业人员超过2万余人。
怀仁陶瓷开始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四、怀仁陶瓷四十年大事记1、1992年,全县第一家民营陶瓷企业---南家堡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成为怀仁陶瓷产业快速发展的信号弹。
2、90年代初期的“打三铁”运动,促成一批国有、集体的企业高管自己创业,一批民营陶瓷企业应运而生。
一批煤老板、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投资建厂,开启了老板转型的先河。
3、2000年,怀仁县设立云东经济技术开发区,5年间先后有12家陶瓷企业入住,形成产业聚集区。
4、2000年,政府帮扶创立嘉明苑陶瓷工业园,直接帮助嘉明瓷业有限公司实现每年增长50%以上的跃升模式。
5、2000年9月5日,怀仁县委、县政府在迎宾广场举办“陶瓷博览会、群众文化节”(即一会一节),此后,连续八年举办“中国·怀仁陶瓷文化节”,联系四方客户,宣传怀仁陶瓷。
6、2002年,怀仁县陶瓷企业协会成立,段汝成当选会长,师全祖出任秘书长。
7、2005年,在第五届“中国·怀仁陶瓷文化节”上,山西省轻工行业协会,山西省陶瓷协会,正式命名怀仁县为“山西省日用瓷生产出口基地”并办法牌匾。
8、2006年,怀仁陶瓷行业牌匾实行加煤机、煤气炉等节能环保技术改造。
9、2008年,山西中瑞陶瓷有限公司率先实行天然气烧成,开始了怀仁陶瓷产业走向天然气环保烧成技术改造的探索。
10、2010年12月,怀仁县陶瓷企业协会重组,边民当选会长,李文、曹西全、马有当选副会长,师全祖任秘书长。
协会聘任王志杰为名誉会长。
11、2011年,“怀仁陶瓷”地理证明商标和八个产品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
12、2011年8月,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等领导在怀仁县晶屹瓷厂调研。
13、2013年5月,怀仁县委、县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实施“瓷成精品”战略,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
14、2012年4月我县推举的李石志、李增平两位同志在山西省首届陶瓷、玻璃艺术大师颁证大会上被授予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麻渊同志被授予山西陶瓷名人称号。
15、2014年7月,在第二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精品展览会上,李石志、李增平、麻渊等三位省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作品以其独有的风格和色彩技艺,夺得了全国陶瓷艺术“大地奖”多枚金、银奖,怀仁陶瓷协会获最佳组织奖。
16、2012年,怀仁县出台《振兴怀仁陶瓷产业实施意见》。
17、2012年5月,央视《乡村大世界》栏目·走进怀仁陶瓷专题节目录播,获得业界较大的好评。
18、2012年8月,朔州市八大园区之一的怀仁县金沙滩陶瓷工业园成立,至今已有12家陶瓷企业入住,其中属于煤炭转型企业十家。
19、2012年9月,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参观怀仁陶瓷精品展。
20、2012年,县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实施了“以煤扶瓷”和“煤瓷联合”提升陶瓷产业升级的新路,鼓励境内11座煤矿企业在园区内各新建一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陶瓷企业,打造“产、学、研、销、展”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21、2012年4月24日在怀仁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怀仁县积极筹建怀仁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22、2013年,山西省陶瓷美术大师麻渊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3、2013年6月,在山西省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我县三位省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获得“神工杯”工艺美术精品奖四金三银1铜的好成绩。
24、2013年7月,怀仁陶瓷协会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副理事长单位,怀仁陶瓷协会边民会长当选副理事长;恒源瓷业董事长孙万被授予中国陶瓷行业杰出企业家称号。
25、2014年7月,原怀仁县文管所所长,率陶瓷协会秘书长师全祖、陶瓷工程师王冠楼等一行,重回河头乡下峪村,考察下峪古窑址,经大同陶瓷考古专家鉴定确认,怀仁下峪村发现的大量绳纹陶片和窑址烧结土样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古窑址,为怀仁窑的千年历史提供了真实的佐证。
26、2014年10月在山西省日用硅酸盐(陶瓷)协会换届大会上,边民同志当选荣誉会长,玉珑瓷业的曹西全、吴家窑陶瓷厂的马有,恒源瓷业的孙万、尊屹瓷业的彭建春和东方瓷业的高玉福等同志当选副会长。
27、2014年11月,怀仁陶瓷协会受山西省总工会,山西省陶瓷协会和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的委托,在恒源瓷业成功组织了山西省首届陶瓷青工职业技能大赛和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大赛。
28、2017年7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列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的怀仁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为468.19亩,总建筑面积为15.77万平方米,总投资为77418.36万元。
29、到2017年8月,全县陶瓷企业全部实现天然气烧成。
30、怀仁县陶瓷企业总数达到家,生产线达到100条,从业人数达到万人,陶瓷产业成为怀仁县强有力的经济支柱和就业保障。
五、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1、高岭土资源枯竭的现实。
怀仁的高岭土资源储备本来就有限,这几年随着煤炭采掘每层和方式的改变,产量日少。
怀仁陶瓷厂的采购多数已经转向山阴,大同等地,也有企业开始从内蒙进料。
怀仁陶瓷企业原来在原料上这个起跑线领外地陶瓷厂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再加上当地一些煅烧高岭土的小作坊,掠夺性低价倾销的做法,必将在短时期内凸显怀仁陶瓷“缺衣少食”的尴尬。
未雨绸缪,警钟已鸣。
2、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忧虑。
怀仁陶瓷产业快速发展的表现,是日用瓷生产的大量简单复制,并没有多少新技术的运用。
原因之一就是怀仁陶瓷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
现在活跃在陶瓷生产第一线的还是当年国营、集体企业培养出来的那一批技术员,这些人多数年过六旬,很难承担怀仁陶瓷技术创新的重任。
培养技术人员迫在眉睫。
在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尚未建成之前,最有效的办法是聘请师傅带徒弟,送进学校搞培训,走产学研联合的道路。
3、陶瓷文化的有序发掘。
怀仁陶瓷悠久的历史在现实的怀仁生活中没有体现。
有必要组织专业力量的发掘整理,把怀仁陶瓷文化打造成怀仁有内涵的名片。
陶瓷研究所、陶瓷博览馆、陶瓷创意园区,陶瓷大市场,陶瓷物流园区、陶瓷广场,陶瓷实训基地等等都是宣传怀仁陶瓷,促进陶瓷销售的隐形力量。
4、国外市场的集中拓展。
组建怀仁陶瓷出口集团,利用大数据,建立国际市场信息反应中心,推动当地企业和国际市场的接轨速度。
5、组建陶瓷集团,实行品牌战略。
建立以产品为纽带的企业集团,承接大订单,迎接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