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彦波丨中国古代舆图上的“天下观”与“华夷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彦波丨中国古代舆图上的“天下观”与“华夷秩序”

中国古代舆图上的“天下观”与“华夷秩序”——以传世宋代舆图为考察重点

管彦波

内容提要:古之舆图,并非一些看似简单的线条、符号的拼缀,而是时人表述其所认知的政治空间、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对世界地理空间的认知中,由“华”与“夷”构成的“天下”作为最大的空间单位,它在地图上主要以“禹迹”图和“华夷”图两个主要的系列传承发展,平面展开则以华夏核心区域为中心而逐渐延展,凸显的是以“天朝上国”为中心的天下。相对于中心的四夷部分,其范围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它可以到人们认识或想象的边缘地带。地图绘制中详近略远、重中心轻边缘,或者对未知地域空而不绘的处理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古代地图的绘制还是以客观认知的地理范围为基础由近及远不断延展,但对“华夏”之外“四夷”部分的处理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关键词:中国古代;舆地图;天下观;华夷秩序作者简介:管彦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资源环境与生态人类学研

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主要从事民族历史地理、生态人类学研究。

对地理空间和周围族群的认知,早在先秦时期的《山海经》、

《尚书·禹贡》、《礼记·王制》等历史地理文献中,我们的先民就开始了大胆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以“天圆地方”说为基础、以“五服结构”为主体的圈层认知模式。在这个认知模式中,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人们相信昊昊上天是圆的,苍茫大地是方的,即“天圆地方”。与这种层级式的同心圆地球天体认知相对应,古代中国人在世界秩序的建构中,拟构了由“天下”与“畿服”共同构成的政治、地理和文化空间模式。此模式中,“天下”作为最大的空间单位,它是以大小九州的空间概念和华夏文化的中心地位为前提而形成的,它主张中国居天下之中,而受命于天的“天子”又居中国之中,四夷则居天下之边缘,中心与边缘构成天下,“中国”与“四夷”构成“天下一家”。在这种世界秩序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华夏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在制度上则以“五服九畿”制为蓝本确定下来。

那么,古人对世界地理空间的认识在地图上是如何呈现的呢?我们知道,“图经书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早在古史的传说时代,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娲就非常关注“民生工程”,亲自持规、矩等测量工具,对本族群生存的环境进行观察和测绘;黄帝和蚩尤两大部落联盟跨地域大战,黄帝凭其臣子史皇所绘制的地形物象地图指挥调度,才打败了蚩尤。又据《史记·夏本记》记载,大禹治水,经常是“左准绳,右规矩”,手执测绘工具,“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划华夏为九州,用铜铸九鼎,鼎上镌有各地的物

产、山水图案,这种图案可能就是我们可追溯的上古地图。后人把大禹“铸鼎象物”之图称之为“九鼎图”,把大禹踏访的足迹称为“禹迹”。如果说“九鼎图”是上古中国人对地理空间认知的一种直观反映,那么,先秦之后沿此模式发展起来的“一统图”、“禹迹图”、“华夷图”则可以说构成了中国古代舆图发展的最为基本的层面。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古代的文化遗产中,相对于浩繁的文献典籍而言,诸如晋代裴秀按照“制图六体”之法绘制的《禹贡地域图》、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等“天下大势图”并没有传承后世,存世较早的“中国”地图,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华夷图》、《禹迹图》、《地理图》、《九域守令图》等地图。所以,我们将以两宋时期的传世地图为考察重点,对中国古代舆图上所呈现出来的“天下观”与“华夷秩序”进行初步的考察。

一、以“华夷”、“禹迹”为代表的“天下”舆图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的“天下”舆图,大致有“禹迹”(禹域)和“华夷”两个基本的系列,相应的,其所描绘的“天下”的空间范围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限于长城以内,一类则包举长城内外。我们先来看“禹迹”系列。这个系列最早可以追溯到“九鼎”地图。相传,大禹治水踏访过很多地方,人们把“茫茫禹迹,画为九州”。据《左传》记载,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

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禹铸九鼎,与地图的产生关联起来。之后,西晋裴秀编撰《禹贡地域图》,它是中国目前有文字可考的以疆域政区为主的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可惜图已失传。目前中国传世的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当推北宋税安礼撰、南宋赵亮夫增补的《历代地理指掌图》,该图集作为一部带有地理总志性质的重要文献,一共由《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历代华夷山水名图》、《〈禹贡〉九州图》、《帝喾九州图》、《虞舜十二州图》、《商九有图》、《周职方图》、《春秋列国图》、《秦郡县天下图》、《西汉郡国图》、《东汉郡国图》、《三国鼎峙图》、《隋氏有国图》、《唐十道图》、《萧齐南国图》、《元魏北国图》、《圣朝太宗统一图》、《圣朝元丰九域图》等44幅图组成,大多数图幅是以《禹贡》“九州”为基础编绘的。在传世宋代地图中,《九域守令图》中的“九域”,指的是大禹所划分的“九州”之域,图之寓意是要守好这片土地。《禹贡九州疆界图》、《圣朝元丰九域图》、《帝喾九州之图》、《禹贡所载随山浚川之图》、《禹贡九州及今州郡之图》、《九州山川实证总图》等地图,也是以“禹迹”和“九州”来表示重点图绘的区域。相对于“禹迹”系列而言,“华夷”系列所描绘的空间范围则要大得多。舆图“华夷”之名较早见于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传世宋代《华夷图》亦本于《海内华夷图》。在宋代绘制的地图中,《历代地理指掌图》中的《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历代华夷山水名图》、《太祖皇帝统一之图》、《圣朝

化外州郡图》、《唐一行山河两戒图》,《佛祖统纪》中的《东震旦地理图》,石刻《舆地图》,黄裳的《地理图》,倪朴的《古今夷夏图》等地图,基本上都可以算是属于“华夷”系列的“国图”。对于宋代“禹迹”、“华夷”观念下的各种“天下大势图”,我们不准备一一铺陈叙述,但为后文讨论的方便,先作一个简表。上表所列之的宋代天下大势图,除了《淳化天下图》已经不存,只能从相关文献记载知其大概之外,其他各幅地图,或依靠图书得以保存,或者是图的载体——石碑尚存,或者是石碑不存,但存有拓片,地图上基本的地理要素尚比较清晰,是我们了解宋人的思想、观念可以依藉的资料。这些颇具代表性的地图,无论“禹迹”系列还是“华夷”系列,其所涵盖的空间范围均远超过宋王朝实际控制的疆域范围,或者说它并不是客观地反映宋王朝完全掌控的地理空间,而更多的是代表时人在对历史地理空间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天下观”和“华”、“夷”构成的天下体系。那么,宋人对历史地理空间是如何传承和认知的呢?作为文明古国

之中国,其人文根基中最坚实的是历史。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中,历代君王君临天下,以“体国经野”之道对王朝政治地理空间进行划分时,其依托的核心区域是传说中大禹治水踏访过的地区,即《尚书·禹贡》所别之“九州”,此核心区域作为古代王朝地理学考察的重点区域,是人们所认知的政治空间、地理空间,也是历史文化的空间。在古代王朝发展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