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损伤与缺血心肌保护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缺血性心肌病ppt模板

缺血性心肌病ppt模板
O8:患者无洋地黄中毒发生并能自我检测洋 地黄中毒的早期征象
12/27/2020
健康教育
• 注意休息,适当轻微活动 • 控制血压 • 减少饮食中胆固醇和脂肪的含量 • 禁饮浓茶,避免过饱 • 保证充足睡眠 • 保持大便通畅 •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 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并定期复诊
O4:病人焦虑降低或消失,积极配合治疗
12/27/2020
P5:体液过多 与心灌注量不足导致心衰有关
• I1:评估静脉系统淤血程度:1.颈静脉怒张,外周或骶尾部水肿,腹 水、腹围;2.内脏淤血的症状体征
• I2:测体重qw • I3:必要时记尿量及24h出入量 • I4:指导病人选择进食低钠饮食 • I5: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并注意观察有无乏力、低血钾、低血钠、肌
气体交换受损 体液过多 活动无耐力 焦虑 知识缺乏
12/27/2020
入科处理
吸氧 开放静脉通道
速尿静推 卧床休息 急查床边心电图
12/27/2020
护理问题
• 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肺血流量减少有关 • 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困难有关 •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 焦虑:与疾病经久不愈,病情反反复复有关 • 体液过多:与心灌注量不足导致心衰有关 • 心排出量下降:与心肌收缩力下降有关 •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 • 洋地黄中毒的危险:与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有关
12/27/2020
P2:活动无耐力 与呼吸困难有关
• I1:评估和记录患者对所有活动的耐受水平 • I2:制定合适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量和范围 • I3:日常用品置于患者容易取放的位置 • I4:评估与记录患者在活动过程中有无心悸、气急、大汗、晕厥、疼

缺血性心肌病查房护理课件

缺血性心肌病查房护理课件

02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心肺功能及循环状态,评估 病情严重程度。
03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了解心 肌缺血程度及心脏结构变化。
护理诊断
01
02
03
疼痛
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等症 状,需要评估疼痛程度并 采取相应措施缓解疼痛。
呼吸困难
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 ,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症 状,需要密切观察并采取 相应措施。
强心剂可能导致洋地黄中毒,需定期监测洋 地黄血药浓度。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 增减剂量或停药。
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 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确保药 物疗效及安全性。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 儿童、孕妇等,需根据具体 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情监测与并
05
发症预防
心律失常的监测与预防
心律失常的监测
定期记录患者的心率、心律,观察是否有心律不齐、心动过 速或心动过缓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预防
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减少刺 激性饮品的摄入,如咖啡、浓茶等。
心力衰竭的监测与预防
心力衰竭的监测
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乏力、下 肢水肿等症状,评估心功能状况。
疾病知识教育
总结词:了解疾病 总结词:预防措施 总结词:心理支持
详细描述: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病 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详细描述: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缺血性心肌病的预防措施 ,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避免吸烟和 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心肌缺血演示ppt课件

心肌缺血演示ppt课件
随访结果反馈
将随访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家属,让他们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 治疗效果,增强治疗信心。
家属参与和支持体系建设
1 2
家属教育
向患者家属提供心肌缺血相关知识和康复期管理 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的治疗。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 持和生活照顾,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常用药物类型
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 药物等。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 物副作用,定期复查调整 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方式,改 善冠状动脉狭窄,恢复心肌血流灌注 。
心脏康复治疗
包括运动训练、心理调适、营养指导 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复发风险。
通过临床评估、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心肌缺血患者的心力衰竭风险。
应对策略
针对高风险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
其他相关并发症概述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 ,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需紧急救治。
心源性休克
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引发心 源性休克,表现为低血压、少尿等 症状,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补充血 容量。
心肌缺血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介绍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些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等,这 些标志物在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介入治疗的最新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在心肌缺血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 经导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技术的不断改进, 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心电图课件11-心肌缺血、梗死-PPT文档

心电图课件11-心肌缺血、梗死-PPT文档

V5
24h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V1 Ⅰ
V2 Ⅱ

V3
aVF
V5
C. 心肌梗死发生后3w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cute anterior wall infarction

V1

V2
Ⅲ V3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
V2、 V3、 V4、 V5发生改变
异性心绞痛) 2)弓背向下型(静止不变见于心包炎)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二、心肌损伤 myocardial injury


随着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 加重,而出现心肌损伤,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的 改变。
心电图特征主要为ST段的偏移。
心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 联的S-T段平直压低①;心外膜面心肌损伤时, 面向损伤区导联的S-T段抬高②。
前间隔梗死:V1-V3出现坏死型Q波
V1
V2
V3
心肌梗死的定位 localiz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前侧壁梗死:V5-V6、Ⅰ、(Ⅱ)出现坏死型Q波


V5
V6
心肌梗死的定位 localiz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广泛前壁梗死:V1-V6、I、aVL出现坏死型Q波
冠状循环
窦房结支
右冠状动脉 右室前支 右房支 右缘支
(前面观)
左房支 左旋动脉 左室间隔支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左缘支
左室前支
冠状循环
左旋支
房室结支 左室后支 室间隔支
(后面观)

心肌缺血介绍培训课件

心肌缺血介绍培训课件
执行注意事项
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运动时应随身携 带急救药品,以防万一。
营养膳食调整建议以及心理调适技巧
营养膳食调整建议
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 、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 果、全谷类等;同时,要控制脂肪和盐的摄 入量。
心理调适技巧
个体化精准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心肌缺血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 体化精准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型、临床表现等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
心肌缺血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作诊疗 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心肌缺血的诊疗效率和质 量。
远程医疗与智能诊疗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诊疗 将在心肌缺血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 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调整策略
根据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非药物治疗方法介绍
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等器械在心脏血管内进行操作,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 ,以改善心肌缺血。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肌缺血患者,可能需要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手术治疗方法来改 善心肌供血。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重要性
受损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02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血管
痉挛等多个环节,最终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衡。
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
03
心肌缺血患者可出现心绞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发
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心肌缺血领域前沿动态关注
01 02
新型诊疗技术的应用

《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课件

《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课件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 者调整不良思维模式,纠 正错误认知,提高应对能 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 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 系,获得情感支持和陪伴 。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心电图、 心脏彩超等检查,评估病情变化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 的作息时间。
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80%
心律失常
对于心肌缺血患者,应密切监测 心律失常的发生,必要时采取药 物治疗或电复律治疗。
100%
心力衰竭
对于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力衰竭患 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 予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治疗。
80%
猝死
对于高危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 ,如植入心脏除颤器等,以降低 猝死风险。
03
药物管理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擅自更改药物 剂量或停药,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 良反应。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康复训练
01
02
03
运动康复
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运 动康复计划,如散步、慢 跑、太极拳等,逐步提高 心肺功能和耐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 力训练,如穿衣、洗漱、 做饭等,提高生活质量。
物理疗法
如电疗、按摩、针灸等,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 进血液循环。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 肌梗死等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课件

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课件
心肌缺血和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冠脉血流量减少,供给 组织的氧量也减少
缺血必定存在缺氧,表明缺血缺氧两者在 概念上并不完全等同,在后果上也有一定 的区别
心肌缺血比单纯性心肌缺氧要严重,因为 前者除了缺氧的影响之外,缺血组织也不 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又不能及时清除 各种代谢各种代谢产物带来的有害影响
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冠脉流量绝对不足
内皮细胞功能的异常:ACh可使动脉舒张,舒张程度与 ACh浓度成正比;但若剥离了内膜,ACh呈现完全相反的 作用,冠脉特别是大冠脉在正常时和病理情况下对神经和 体液刺激的反应不同。麦角新碱是诱发冠脉痉挛的最有力 物质。但麦角新碱并不引起正常的冠脉痉挛,它可使病变 和狭窄的冠脉痉挛,且有剂量依赖性。扩张正常犬胃引起 大冠脉舒张;但狭窄冠脉时,扩张胃却引起冠脉收缩。正 常情况下,TXA2与PGI2保持动态平衡,粥样硬化和损伤 的血管,其内皮细胞受损,PGI2减少,而TXA2生成增多, 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
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血液流经冠脉狭窄处,横截面积小,血流速度快, 因血流速度和横截面积成反比,而在狭窄远端的 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涡流,血小板流向血管壁 的边缘,增加血小板的粘着与聚集性,TXA2也增 加,易形成血栓,血栓形成使局部血液中血小板 数量和纤维蛋白量减少,可使脾收缩释放血小板, 肝代偿性合成纤维蛋白。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 堵塞狭窄部位,释放TXA2收缩血管,使冠脉阻力 增加,当血栓阻塞冠脉的分支时,可造成心肌梗 死或心源性猝死
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对心肌的影响
心肌收缩能力的降低 心肌舒张功能降低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心肌电生理的变化 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缺血对心肌代谢的影响 心肌形态学的改变 心肌缺血的分布和演变

《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课件

《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课件
阿替洛尔等,用 于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担,
缓解心绞痛症状。
ACE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用 于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延缓心肌肥厚进展。
他汀类药物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用于降低血脂,稳定斑块,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 衡等,有助于降低心肌缺 血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对心脏的损害。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和血糖
遵循医生指导,规律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 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
学会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压力,保持心理平 衡。
降低血脂
通过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降低胆固醇和甘 油三酯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避免长时间静坐
等。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 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 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
工作能力。
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1 2
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定期监测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治疗
控制心衰的诱因,使用利尿剂、ACE抑制剂等药 物进行治疗。
3
心脏骤停的预防与治疗
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灌注。
溶栓治疗
使用溶栓药物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以恢复血流。
药物治疗
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等药物,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慢性心肌梗塞的治疗
药物治疗
长期使用抗血小板、抗 凝、调脂等药物,以降 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心肌缺血PPT课件

心肌缺血PPT课件

12
第四节 心肌缺血损伤的类型
隐匿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他:
13
心绞痛
心肌缺血使冠状动脉血pH下降,细胞内K+丢失, 乳酸积集聚使ECG出现异常及心室功能恶化。
心绞痛发作时左心室舒张压常升高,有时可达到 引起肺充血和呼吸困难的水平。
心肌缺血及其引起的缺氧性代谢产物积聚刺激胸 1-5感觉神经在心肌的末梢引起疼痛。
(2)延迟阶段的保护作用在24h后出现,可持续数h, 数天或者更长。
43
3、非特异性:预处理方法不同,但保护作 用相似。
4、普遍性:预先给机体或器官、细胞某种 损害性刺激,使受损伤的器官(如心脏) 产生耐受性或适应性,适用于各种动物。 预适应(预处理)是生物界存在的一种 普遍规律,具有普遍性。
44
16
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基础上,
发生心排血量骤降(出血、休克或严重的心律失常), 左心室负荷剧增(重度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
剧升或用力大便) 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时)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
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 形成; 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都可加重 心肌缺血而致坏死。
诱发因素:高血压、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不当、心 室容量负荷过量
条件:与心肌坏死量有直接关系:10%
23
膨出原因:梗死区以心室内压的作用;周围正常心 肌收缩的牵拉
后果:①膨出后因面积相对增大,使心室射血功能 下降,诱发心衰②膨出后因面积相对增大,心肌供 血变差,易发生新的坏死。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诊断:依靠超声 治疗:尽早恢复梗死区的灌注。
41

最新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最新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7. 心肌形态学的改变
1)可逆性改变 ① 线粒体: ATP减少,基质颗粒减少 或消失;嵴仍保存完整;② 肌膜:钠钾泵活性下降, ③ 肌纤维:肌节呈高度挛缩状改变,胞浆内糖原颗粒 明显减少,脂滴相对增加。 2)不可逆性改变 ① 线粒体肿胀,出现无定形致密颗 粒。② 肌膜微小缺损;③ 肌纤维呈波浪状,肌原纤 维出现收缩带。
(三)缺血心肌的损伤机制
1.能量缺乏 缺血心肌ATP含量在正常的35%以上时, 缺 血 性 损 伤 是 可 逆 的 , 而 ATP 含 量 如 降 至 正 常 的 20%,钙泵功能障碍,使胞浆游离钙浓度增加形成 钙超载,ATP不足也可使细胞膜上的钠泵功能减弱, 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心肌细胞水肿。
冠心病基本的生理过程是心肌缺血,故 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 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冠脉血流量减少,
供给组织的氧量也减少,缺血必定存在缺氧,表 明缺血缺氧两者在概念上并不完全等同,在后果 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心肌缺血比单纯性心肌缺氧 (无血流障碍)要严重,因为前者除了缺氧的影 响之外,缺血组织也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又不能及时清除各种代谢各种代谢产物带来的有 害影响。
5. 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血液流经冠脉狭 窄处,横截面积小,血流速度快,因血流速度和横截 面积成反比,而在狭窄远端的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 涡流,血小板流向血管壁的边缘,增加血小板的粘着 与聚集性,TXA2也增加,易形成血栓,血栓形成使 局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和纤维蛋白量减少,可使脾收 缩释放血小板,肝代偿性合成纤维蛋白。血小板的粘 着和聚集,堵塞狭窄部位,释放TXA2收缩血管,使 冠脉阻力增加,当血栓阻塞冠脉的分支时,可造成心 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2.心肌舒张功能降低
心肌缺血、ATP减少,钙泵不能使心肌胞浆内钙离 子有效清除,部分钙离子仍然与肌钙蛋白处于结合 状态;正常心室收缩时,肌动球蛋白与ATP结合后, 肌动蛋白即与肌球蛋白分离,从而导致心室舒张, ATP不足使肌动-肌球蛋白复合体不能解离(仍处 于结合状态),心肌在收缩后不能充分松弛,而仍 然处于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结果心脏的充盈受到 影响。

缺血性心肌病的护理PPT课件

缺血性心肌病的护理PPT课件

• 三、
• 1、以左心衰呼吸困难为主的患者,指导患者半坐卧位,可以减 • 轻肺淤血,缓解呼吸困难;以右心衰组织水肿为主的患者,避免 • 下肢下垂和某种固定姿势的卧位,应间歇性抬高下肢,侧卧位, • 平卧位,半坐卧位交替进行。 • 2、心衰症状明显,伴严重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头昏甚至晕厥的 • 患者,嘱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 • 3、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根据患者的心功能
情况制订日常活动计划。
精选ppt
18
• 四、
• 1、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做好长远药疗的思想准备,不急 于求成,不轻易中断。 • 2、等会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异常及时就诊。
精选ppt
19
谢谢!!
精选ppt
20
精选ppt
7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 •左心室肥大 •ST段压低,T波改变 •各种心律失常如窦速、
房早、室早、房颤、 束支传导阻滞等
X线 心影增大
心胸比>50%
肺淤血征
超声心电图
心脏各腔增大 (左心房及左 心室扩大)
室壁运动减弱 (心肌收缩力 下降)
冠状动脉造影
可见多支冠状 动脉弥散性严 重狭窄或闭塞, 狭窄在70%以 上
13
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及增加粗纤维食 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嘱病人勿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力衰竭或 引起心脏骤停及脑血管意外等。
吸氧:给予氧气吸人,根据缺氧的程度调节流量。
精选ppt
14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心律、心率、呼吸、血压、面色、汗出等变化,必要时 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的关系,并 作好记录。当患者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唇青紫、呼吸表浅 、频率、节律发生改变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心肌损伤》课件

《心肌损伤》课件

控制体重
保持适中的体重,避免肥胖,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 体重。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 跑步、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 能和心血管健康。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以降 低对心脏的损害。
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预防
01
02
03
04
高血压患者
定期监测血压,控制血压在正 常范围内。
糖尿病患者
ACE抑制剂
抑制ACE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 生成,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心脏后 负荷,改善心肌重构。
β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拮抗剂
β受体拮抗剂
通过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少心 肌耗氧量。
维拉帕米等钙通道拮抗剂
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脏后负 荷,改善心肌重构。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总结词
通过移植血管搭桥的方式绕过冠状动脉 狭窄或阻塞部位。
VS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一种通过移植血管搭 桥的方式绕过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部位, 以改善心肌供血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多 支冠状动脉病变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 者。
心室辅助装置和心脏移植
总结词
利用机械装置或器官移植来辅助或替代受损 的心脏功能。
定期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在正 常范围内。
高血脂患者
定期监测血脂,控制血脂在正 常范围内。
家族遗传史人群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加强心 血管健康的监测和管理。
康复治疗与运动训练
康复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包 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
疗等。
运动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训 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以促进心肺功能和心血管健康

《心肌缺血》课件

《心肌缺血》课件
免疫治疗策略
目前,心肌缺血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两种策略。免疫调节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的有益功能来减轻 心肌缺血的损伤;免疫抑制则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有害功能来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
临床试验进展
目前,心肌缺血的免疫治疗也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一些临床试验已经证明,通过免疫治疗可以改善心 肌功能、减少心肌缺血的损伤,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 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肌缺
血。
适度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强肌肉 力量,提高心脏泵血能力。
放松训练
如瑜伽、冥想等,有助于缓解 压力,改善心肌缺血。
康复评估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 炼,定期评估康复效果。
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规律作息
戒烟限酒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PART 02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心肌细胞的代谢特点
01
心肌细胞主要依赖有氧代谢,对 葡萄糖和脂肪酸的氧化利用较为 重要。
02
心肌细胞对缺氧和缺血较为敏感 ,容易受到损伤。
心肌缺血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缺氧,引起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成 减少。
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 功能受损。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移植血管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 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 心肌供血。
心脏移植
对于严重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是一种 治疗手段。
其他手术
如激光心肌打孔、干细胞治疗等,仍 处于研究阶段。
PART 04
心肌缺血的预防与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rec在缺血损伤前实施,故可对缺血和再灌注两个时 相产生干预,同时减轻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产生强大 的心脏保护作用。
▪ 各种Prec干预措施必须在缺血前实施才能使病人获得 保护,而心肌缺血事件很少能够被提前预知,从而限 制了Prec的临床应用。
2021/1/25
10
心肌缺血后适应(Postc)
2021/1/25
5
Prec的方法
▪ 动物开胸,反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5分钟缺 血,5分钟再灌注,重复3-4个周期。
▪ 动物开腹,反复结扎肠系膜动脉。 ▪ 无创方法,反复结扎远端肢体。 ▪ 药物预适应,用药物代替动脉结扎,模拟预适应的
保护效应。
2021/1/25
6
Sham group PC group ischemia
▪ 控制再灌注诱导的凋亡信号可同时减少两种形式的 细胞死亡,进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功能。
2021/1/25
4
心肌缺血预适应(Prec)
▪ 1986年由Murry 等首次提出Prec的概念: 是指心脏经历几次反复短暂的I/R后,对随 后长时间I/R损伤的耐受性增强,表现为缩 小心肌梗死范围、减少细胞调亡、缓解心 肌顿抑、减轻心律失常等。
2021/1/25
3
缺血心肌的保护—— 减轻细胞凋亡和坏死
▪ 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存在两种形式的细胞死亡, 即凋亡和坏死。二者在再灌注时相同时存在,但坏 死在缺血期即已发生,而凋亡则由于其能量依赖性 的原因,主要发生在再灌注期或于再灌注期明显加 速。
▪ 再灌注期间,用药物抑制凋亡信号级联可同时减少 凋亡和坏死细胞数,提示凋亡在再灌注期间可进展 为坏死,从而扩大心肌梗死范围。
NP, Guyton RA, et al. Inhibition of myocardial injury by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during reperfusion: comparison wi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3;285:H579–88.
▪ Reference Murry CE, Jennings RB, Reimer KA.
Preconditioning with ischemia: a delay of lethal cell injury in ischemic myocardium. Circulation 1986;74:1124–36.
24 h
//
24 h
//
reperfusion
sham operation
Experimental protocol of delayed preconditioning
2021/1/25
7
实验方法
▪ 实验分组:
NDM+I/R组:
柠IPC组:
柠檬酸 NS
1w
4w
2021/1/25
2021/1/25
11
Experimental protocol for wild type and CYP-D-/- mice subjected to 30 min LAD coronary artery occlussion followed by 120 min reperfusion. The arrow indicates the administration of treatment.
▪ 2003年由Zhao等首次提出Postc的概念:是指长时间缺 血后再灌注开始时,反复短时间的I/R可产生与Prec相 似的心脏保护作用。
▪ 虽然仅干预再灌注损伤,但由于再灌注较心肌缺血更容 易预测,且多在临床医师控制下进行,因此Postc提供了 较Prec更具吸引力、更容易实施的心脏保护策略。
▪ Reference Zhao ZQ, Corvera JS, HalkosME, Kerendi F,Wang
心肌缺血损伤与缺血心肌保护
2021/1/25
1
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 心肌缺血损伤(Ischemic injury):心肌血液供应中 断30 min以上,会出现心肌细胞酸中毒、细胞器 超微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导致不可逆性损伤甚至 死亡,称为缺血损伤。
▪ 心 肌 缺 血 / 再 灌 注 损 伤 (ischemic reperfusion, I/R):在闭塞的冠脉再通、缺血区血运重建后的一 段时间内,心肌细胞出现更严重的损伤,可导致血 压骤降、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病情恶 化的现象,即I/R损伤。
心脏保护的药物治疗策略提供了共同靶点。
▪ 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防御系统 ▪ 腺苷及腺苷受体 ▪ 再灌注损伤营救激酶途径 ▪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
2021/1/25
13
一、氧自由基及其作用
▪ 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 OFR)的种类:OFR 是细胞呼吸产能过程中的副产物,包括超氧阴离子、 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等,也称之为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
2021/1/25 Dzx, diazoxide; CsA, cyclosporin-A; SfA, sanglifehrin-A
12
Prec与Postc再灌早期的共同作用靶点
▪ Prec关键性的保护作用可能发生在缺血后的再 灌注早期,且Prec和Postc在再灌注时相具有 某些相同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研究再灌注早期
2021/1/25
2
缺血心肌的保护
▪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措施可于缺血前、缺血中 及缺血后三个时相施加,以减轻缺血和/或 I/R损伤。
▪ 缺血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心肌缺血预适应 (preconditioning, Prec) 和 心 肌 缺 血 后 适 应 (postconditioning, Postc)心脏保护作用。
8
实验方法
DM+I/R组:
STZ NS
1w
4w
DM+IPC组:
STZ NS
1w
4w
RAM+DM+I/R组:
STZ RAM
1w
4w
RAM+DM+IPC组: STZ RAM
2021/1/25
1w
4w
9
Prec的研究进展
▪ Prec通过激活某些信号级联反应,赋予心肌一种防御 表型,增强其对缺血和/或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