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述史学的理论与方

姓名:高洁专业:历史地理学号:

J201102013

摘要:口述史作为“人民记忆”、“微观历史”,从上世纪40-50年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立至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历史

收集方法及专业学科。现在在国内也日益兴起。但是关于口

述史的理论却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依据有关口述史学的主

要著作和论文,对其进行概括说明,使大家对其理论和方法

有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字:口述史理论问题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

广义地说,它始现于远古时期历史文献大量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口头转述将历史流传下来,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即是,后由于文献的日益丰富和后代史学家重视文献而衰落。

狭义地说,口述史出现于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当时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和森林史协会,是最早的两个口述史研究中心。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因研究需要做部分口述史收集工作,但很少

有学者和机构专门做口述史收集、整理工作,许多历史亲历者因为年龄过高离开人世。

目前关于口述史的著作有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里奇的《大家来做口述历史》,英国学者保罗•汤普森的《过去的声音—口述史》和霍尔斯的《口述历史》。周新国主编的《中国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杨祥银的《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还有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口述历史进阶研习营学员手册》。

主要的论文有戴逸的《漫谈口述历史》,钟少华的《口述的历史与历史的口述》,杨雁冰的《浅论口述史的发展与特点》,和《口述史学百年透视上下》,定宜庄的《口述传统与口述历史》,孙庆忠的《口述历史的制作与口述传统的发掘》。

其主要探讨的内容包括口述史的定义,研究方法,特点以及不足之处。

一、口述史的起源

198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艾伦••内文斯教授在该校创立了口述史研究中心,并开始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记录美国显要人物的回忆,第一次使用了“口述史”这个概念。从那个时候开始,口述史研究就作为当代学术界研究当代历史的新方法、新领域而正是呈现出来。这正是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术领域的成立。

二、口述史的定义

简单地说,口述史就是指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他是对人们的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但对于什么是口述历史,什么是口

试史学,至今还存在不小的分歧和争论。口述史的创始人艾伦内文斯的同事和学术继承人路易斯斯塔尔说:口述历史是通过有准备、以录音机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和迄今尚未得到的原始资料。

美国著名的口述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在他的口述史学专著《大家来做口述史》中有一段论述:“简单地说:口述历史就是通过录音访谈来收集口头回忆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个人评论。”国际口述历史学界权威、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学教授保罗•汤普逊则认为,“口述历史是关于人们生活的询问和调查,包含着对他们口头故事的记录”。而《口述史研究方法》的作者李向平和魏杨波则认为“口述历史”的语意,涉及两层意思。一为“口述”,一为“历史”,口述是相对于文字而言的概念,即通过一个人或一群人通过口头叙述,来说明其生命、生活经验或生活故事,以累积资料文本的方式,为口述研究、重建历史提供资料的基础。前者着眼于世间的延续,后者着眼于打破以往的历史局限在公共领域范畴的偏差。而历史的概念则牵涉到世间在何时何地发生、和人牵涉、如何发生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经验,以及对者献血历史事实所做的诠释及持有的观点。

而口述史学又称口碑史学或口头史学,是以口述史料和口述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分支,从形态上与文字史学并列,在实质上与以文字为主的史学一致。

三、口述史的研究方法

首先是对于研究对象的访问或访谈,其次是对于口述资料的征

聊、诠释和讨论,最后才是理论的总结。

口述史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访谈阶段、口述资料的整理和保存阶段和口述史的研究阶段。

1.口述史的选题及其设计阶段,主要是基于口述史研究对象的时间脉络,对于某个口述史研究课题的选择,对于国际口述史研究成果的借鉴,以及口述史方法的中外比较等等,这将会构成口述史选题的设计和拓展。

就整体而言,他的选题与研究设计,是建立在一种比较开放与弹性的原则基础上的。

内容主要包括研究什么(这项任务在哪里,何时发生,每一阶段由谁负责,我们将访谈谁,我们将如何去做)。

访谈大纲包括:让所有受访者都能够回答的特别问题,试探性问题以及更加多的开放性问题。

2.在口述史的访谈阶段,其目的主要是口试资料的获得。

①访谈法

它是口述史研究者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他是运用口语叙述的形势,针对特别对象收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以便对研究的现象或行动争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必须创造出一种自然的情境,让受访者能够针对研究专题,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与感受。

传统的口述访谈,强调的是一个机械体式的搜集资料的过程,是研究者问问题,受访者回答问题。研究者把受访者作为提供口述资料

的机器,而受访者也视研究着为搜集口述资料的机器。所以受访者与研究者在进行口述访谈的过程中,都是缺乏个性的被动参与者。

访谈是口述资料收集的主题,但是研究者必须熟悉受访者的语言及文化,同时在访谈过程也必须要保有相当高的敏感度与察觉能力,以及善用良好的访谈技巧,才能收集到丰富的叙述性资料。

认真与积极的倾听,这是口述史研究者最基本的态度与方法。其次,是访谈者要深入了解受访者得到社会文化背景,绝对不能够为了获得答案而简单的,突兀的提出问题。

在倾听受访者谈话时,应注意三点:注意受访者的道德语言。注意受访者的话语转折。注意受访者的讲述逻辑

访谈法的特征包括他是有目的的谈话;他是双向交流的过程;二者是平等的互动关系;需要积极的倾听;让弱势者或社会弱势群体发出自己的心声和弥补文字历史资料的不足。

而访谈法也具有很多不足,如缺乏团体互动的经验;耗费时间且影响品质。

②结构式访谈

它是指是指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运用一系预先设定的结构式的问题,进行资料收集的工作。

访谈时注意在解释项目目的的时候,不要太过冗长,尽量使用标准化的解释。不要偏离研究范围的介绍或改变问题的次序。在访谈期间,不要因他人干扰而中断,或是进行了一半,却由他人替代回答问题。对于受访者的回答,不要提供建议或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