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塬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与水土保持研究——以董志塬为例

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与水土保持研究——以董志塬为例

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与水土保持研究——以董志塬为例苏星;王博;晏敬【摘要】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国内外雨水资源化利用现状的分析及对雨水利用前景的展望,结合董志塬实际,构建了城市和农村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系统,分析了董志塬地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并针对目前雨水资源化利用面临的实际问题,从管理、宣传、政策法规等角度提出对策,对黄土高原地区实现雨水资源化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陇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9)005【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水土保持【作者】苏星;王博;晏敬【作者单位】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黄土的工程性质与工程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黄土的工程性质与工程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9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这种资源只有实现了它的价值以后,才能够称之为资源化[1]。

在黄土高原地区(董志塬)进行雨水资源化,就是要借助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天然雨水进行收集、开发、利用,转化为有效资源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调节地区水循环,补充水资源存储量,从而达到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2]。

1 国内外雨水资源化利用发展现状现代化的雨水资源化理念与技术,发达国家起步早于我国,经过长期的发展,相关的理念和技术已日益成熟。

在欧洲,雨水资源化起步较早利用较好是德国,它将收集的雨水资源用于植被的浇灌和厕所的冲洗,少数地区将雨水资源有效利用以后,可节约用水高达50%左右[3]。

到目前为止,德国的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已步入了标准化产业化阶段[3]。

黄土沟壑区生态整治技术心得

黄土沟壑区生态整治技术心得

黄土沟壑区生态整治技术心得
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是我国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也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塬区的侵蚀沟发育具有强烈的加速作用。

当前,黄土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同程度的沟道侵蚀导致的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壁崩塌、滑塌、泻溜,沟岸扩张,塬面逐步萎缩和破碎化。

以甘肃庆阳董志塬为例,分析了黄土塬水土流失现状,从董志塬区固沟保塬、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三个层面回顾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模式和措施配置,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优先、高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的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建设与发展--以董志塬齐家川水保示范区为例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的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建设与发展--以董志塬齐家川水保示范区为例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的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建设与发展--以董志塬齐家川水保示范区为例王志雄;孙耀胜;段景峰【摘要】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齐家川水保示范区为例,分析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塬面雨水径流调控、坡面林草措施优化配置及科技创新支撑等角度,提出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思路。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生态文明;水土保持;径流调控;措施配置;黄土高塬沟壑区【作者】王志雄;孙耀胜;段景峰【作者单位】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甘肃西峰745000;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甘肃西峰745000;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甘肃西峰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黄土高塬沟壑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塬面径流下沟造成沟头延伸、沟岸扩张、土壤侵蚀严重、塬面逐年萎缩。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本研究以董志塬齐家川水土保持示范区为例,充分考虑高塬沟壑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的生态建设理念,探讨董志塬水土保持建设技术优化和发展思路,以期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齐家川水保示范区地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境内,总面积166.57 km2,位于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属典型的黄土高塬沟壑区。

示范区平均沟壑密度2.17 km/km2,侵蚀类型主要为水蚀和重力侵蚀,平均侵蚀模数4 231 t/(km2·a)。

董志塬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董志塬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 水文水资源 ・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计算, 董志塬地下潜水容积贮存量为 #’%( ) ’$* !& 。 !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自上世纪 +$ 年代以来, 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水要求, 曾 经多次掀起过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高潮。在这个过程中, 存在一 些部门或个人为了局部利益、 眼前利益而无序地竞相开采地下 水和掠夺性开采地下水问题。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投资主体多 元化, 一些水法意识和水忧患意识淡薄者, 利用政府主管部门存 在的管理力量薄弱等漏洞, 不申请, 不办证, 乱开滥采, 导致局部 局域机井工程分布密度过大, 开采量急剧增长。据调查, 截至 董志塬 #’ 个乡镇共有机井 ,#& 眼, 其中正常运行的 ((& #$$$ 年, 眼, 其余因设备老化失修或水源枯竭而无法运行。这些机井大 部分分布在塬心地带, 密度高, 开采量大。另外, 地处董志塬中 部的西峰区系庆阳市政府所在地, 人口较多, 需水量大。多年 来, 一直以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 在塬心附近 ’$%( 经过多年 -! 范围内建成城区和董志乡十里湾村两个水源地,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分析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分析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分析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政策与方针。

但是由于土壤侵蚀问题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所以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本文以黄土高原为例,对其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模式分析,提出若干建议,旨在逐步优化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创新模式前言: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力度,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意识,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并且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便能够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内容,进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完成水土保持工作任务。

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导致城市周边出现大量的乡村耕地被占用,这就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

所以,必须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此来改善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健康稳定发展。

另外,由于土壤侵蚀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想要彻底改变其现状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如果能够将一些先进技术应用到其中,那么将会取得良好效果。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历史演变(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历史沿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于水土保持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当时人们认为只要将土地上的植被进行恢复就可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想法逐渐被证明是错误的。

因此国家开始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期能够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泥沙流入河道中,以免造成淤积等问题。

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其他有效的措施,如修建水库和谷坊等,以此来拦截水流,从而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内容在对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庆阳市固沟保塬一线的调查报告

庆阳市固沟保塬一线的调查报告

庆阳市固沟保塬一线的调查报告大树塬冯渠子沟位于环县罗山川乡,洪水导致沟头塌陷,蚕蚀坡面,威胁到5户农户安全。

八珠塬沟脑子沟位于环县八珠塬乡,沟头距农户15米,已严重危及5户农户安全。

口段晓霞庆阳市黄土塬面资源丰富,能源富集,但土壤贫瘠,干旱少雨,生态脆弱。

长期以来,因为土质疏松、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水土流失把庆阳这片黄土大塬撕裂成深深的沟,破碎的塬。

当前,庆阳市面积在l万亩以上的塬有早胜塬、宫河塬、孟坝塬等37个,总面积9566.3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高达92l8.48平方公里,年输入黄河泥沙6599万吨。

在这片黄土大塬上,大量洪水和污水严重污染了水源,导致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床下切、严重危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命和财产安全,严重制约着庆阳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拯救这片黄土大塬,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命和财产安全,庆阳市把固沟保塬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编制了综合治理实施规划。

确定通过固沟保塬项目的实施,使塬水基本不下沟,沟道泥沙不出沟、沟头不前进、沟岸不扩张、塬面不缩小,达到“固沟保塬”的目的,在项目区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农村经济繁荣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目标。

触目惊心的水土流失距离住宅小区不到l0米的地方就有深沟,因为沟头挺进,群众不得不搬离。

这是庆城县驿马镇北胡同村的真实写照。

庆城县驿马镇北胡同村韩子清老人指着住宅小区边上的深沟告诉记者,庄子这里一层、那里两层、三层全都塌下去了,能塌20—30米宽,深能下去l0米。

以前这里是驿马的马路,因为水土流失,这条街道已经不复存有,路也改道了。

在庆城县驿马镇这个呈“V”字形的北胡同沟,沟头已经深入到庆阳市驿马工业园区和镇政府腹地,20l3年8月一场暴雨,街道、村庄排出的雨水将沟道原修建的排水明渠冲坏,造成沟道塌方,形成宽l0.6m、长38.6m、深28.0m的大冲坑。

使驿马中学、医院等73个机关单位、805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9.5亿元固定资产和l500亩耕地,2.2万居民的生活生产及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发生发育规律研究——以董志塬为例的开题报告

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发生发育规律研究——以董志塬为例的开题报告

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发生发育规律研究——以董志塬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高塬沟壑区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强烈,在长期农业生产和自然风蚀作用下,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易发生侵蚀和崩塌。

溯源侵蚀作为高塬沟壑区的一种常见侵蚀类型,不仅造成沟壑深化、土地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破坏,还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展生态恢复及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 研究区选址及实地调查:以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董志塬为例,选择研究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和实地调查,收集并记录有关区域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

2. 侵蚀现象分析:通过对实地调查和空间分析,深入分析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发生的机理及动因,以及溯源侵蚀现象的表现形式,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模型基础。

3. 若干重要参数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水文、物理、环境等参数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它们对侵蚀产生发展的作用和机理。

4. 空间分析和逐级划分: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对董志塬溯源侵蚀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和划分,逐步细化研究,全面深入地理解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的发生和演化规律。

5. 初步模型构建:将前面的研究成果融合起来,初步构建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的理论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深入的理论依据。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深入理解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的有关参数及动因等,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区董志塬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区董志塬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水资源保护!!""# 年第 $ 期
庆阳地区董志塬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翟有吉,何鸿政,刘若琼
(庆阳地区行署水利处,甘肃 西峰 )$’""")
摘要:根据甘肃省庆阳地区董志塬塬心水位埋深小、富水性强,塬边水位埋深大、富水性弱的地下水分布特
点,以及塬区中心地下水开采量大、地下水水位下降快、水位降落漏斗逐年加大的现状,指出只有查明地下水
董志塬系周边被沟谷切割、顶面平坦的桌状地 形。塬区黄土沉积巨厚,达 !"" 0 左右。根据塬区 水文地质示意图,地层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是:下白 垩系砂岩及砂质页岩,上第三系三趾马红土,第四系 下更新统午城黄土,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和上更新统 马兰黄土。由于黄土是一种特殊类型土,属粉土质 亚粘土,富含易溶盐类,因此在地质历史时期易被溶 蚀成大孔隙、孔洞且具有垂直节理发育的特点,且黄 土在堆积过程经过多次间断和成壤作用,在黄土层 中下部还 夹 有 多 层 古 土 壤 层 及 钙 质 结 核 层 或 钙 板 层,古土壤层及钙质结核层中存在有大孔隙、孔洞及 裂隙。在条件适宜时,黄土就容易成为一种非均质 各向异性的孔隙(孔洞)!裂隙含水层。地下水不仅
点应放在农业上。 在农业上,应调整农作物结构和布局,实行灌溉
农业与旱作农业相结合,同时不断完善工程配套,充 分发掘现有水利工程的潜力,对灌排渠系进行合理 的布置调整,改明渠输水为管道输水,大力发展滴、 喷灌等节水技术,增建必要的量水设施。董志塬最 大的灌溉工程———巴家嘴电力提灌工程已于 !""# 年建成,该工程基本解决了塬区农业灌溉的用水问 题。如果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能将节水措施真正落 到实处,则对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董志塬坡面造林地土壤水分及树种适应性研究

董志塬坡面造林地土壤水分及树种适应性研究

董志塬坡面造林地土壤水分及树种适应性研究王志雄,赵嘉莹,郜文旺,左涛鸣(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西峰745000)[关键词]树种适应性;土壤水分;董志塬[摘要]针对董志塬区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等问题,结合水保大项目区林草建设实践,选取南小河沟林草大断面及典型流域造林点对其土壤含水量、土壤理化性状、林木生长量、林分密度等进行了观测调查,结果表明:林草大断面0~ 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阴坡>阳坡,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总体上阴坡>阳坡,同坡面有机质含量坡上位>坡中 位> 坡下位,土壤容重阳坡明显高于阴坡;同一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影响土壤含水量,密度过高的林分土壤含水量减少。

[中图分类号]S7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941(2017)09-0052-04林草植被是改善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环境的核心 和基础。

近20年来,董志塬区植被恢复虽取得初步成 效,但“三低”问题、小老树问题、林草优化配置等问题 仍然存在,没有有效实现治理目标和预期效益。

笔者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 程齐家川示范区、砚瓦川项目区等林草工程建设实际,对南小河沟林草大断面及典型流域造林点土壤水分、林种适应性和密度配置等进行了观测调查,分析了不 同立地条件对林草植被的影响,提出了适合董志塬区 不同立地条件的水土保持造林树种。

1研究区概况董志塬区地处甘肃东部泾河上游,属典型的黄土 高塬沟壑区,海拔969〜1 362 m。

该区属半湿润半干 旱地区,年均气温为8.3 °C,有效年积温为2 783.6 °C,无霜期157 d,年均降水量515 m m,有效降水量440 m 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年 均蒸发量达1 542 m m。

林草植被主要靠天然降水生 长,属北温带森林草原植被带。

土壤以黑垆土、黄绵土 为主,pH值为8.0左右。

庆阳市董志塬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研究

庆阳市董志塬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研究


水 文水 资 源 ・
庆 阳市董志塬地 下水 资源现 状分析 研究
田 瀛 莉
( 阳水文水 资源勘测局 , 庆 甘肃 庆 阳 750 ) 4 00
摘 要 : 过 分 析 计 算 、 价 基 本 查 清 了董 志 塬 地 下 水 的 补 给 、 泄 规 律 , 查 了 解 了地 下 水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 对 董 志 通 评 排 调 并 塬 未 来 降 水 变化 及 地 下 水 补 给 量 进 行 了预 测 分 析 。
12 气 候 .
般东南部大于西北部 。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 , 降水 多集 中在
59 , - 月 占年降水量 的 7%以上 ,- 月 降水量 占年降水量的 7 79 6. 2 %。多年平均 降水量为 562m O 3 . m。
22 水 面 蒸 发 -
根据对 西峰 气象站 15 — 05年水 面蒸 发量资 料 的统 96 2 0
口径蒸 发量 ) , 折合 E 6 1 一 0 型蒸发量 95 1 4 m( 7 ~ 0m 折算系数 0
0 5系经 验 值 ) . 6 。
13 植 被 、 壤 . 土
董 志 塬 塬 面 植 被 以农 作 物 为 主 , 被 分 布 与 降 水 量 在 地 植 域 上 的 分 布 一 致 , 部 湿 润 区植 被 较 好 , 部 干 旱 区植 被 稀 南 北
计 计 算 ,多 年 平 均 水 面 蒸 发 量 为 10 0m ( 一 0 型 蒸 发 1 m E 6 1 器) — 。4 8月 蒸 发 量 最 大 , 占年 蒸 发 量 的 6 %。 5
2 3 径 流 .
董 志 塬 深 居 内陆 , 离 海 洋 , 于 干 旱 半 干 旱 区 。 均 气 远 处 年 温 8 ℃。 均 降 雨 40 6 0 m。 蒸 发量 1 0 0 (0 m . 6 年 8 - 6 年 m ( 60 2 5 O1 c

实施塬面保护工程打造最美黄土高原

实施塬面保护工程打造最美黄土高原

实施塬面保护工程打造最美黄土高原——在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视频会上的发言中共西峰区委西峰区人民政府(2018年4月17日)西峰区地处董志塬腹地,地貌主要由塬、坡、沟组成,塬心相对平坦,但四周沟壑纵横,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强烈侵蚀区和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年均土壤侵蚀量超过531万吨,塬面保护任务非常艰巨,也十分紧迫。

近年来,在省、市水保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西峰区委、区政府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塬面径流调控、沟头沟岸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的思路,统筹资金,整合项目,长远规划,综合整治,重点推进了三大重点工程,收效比较明显。

一是创新实施城市雨洪集蓄生态保塬工程,建设了庆阳湖、北湖、东湖为主的“五湖”城市水系,对65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及庆阳机场跑道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和综合利用,完成了城市周边所有排洪工程的提质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地表径流对塬面的冲刷,也为建设“高原湖城”探索了经验。

二是大力实施固沟保塬工程,集中治理了火巷沟、齐家川、砚瓦川等11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进一步遏制了雨洪无序排放造成的沟头延伸和塬面萎缩,有效减少了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三是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在城区建设了6000亩生态纪念林和3000亩生态绿地公园,城市绿化率达到30%;将水土保持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再造一个子午岭”部署同步实施,近五年完成绿化造林28.3万亩,兴修梯田4.39万亩,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片、网、带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668.12平方公里。

2017年,我区积极争取水利部农业综合开发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中央投资1000万元、省级投资320万元、市区配套80万元,在辖区4个乡镇的7个行政村启动实施了塬面保护工程。

目前,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治理侵蚀沟头6处,实现塬面保护33.3平方公里。

项目整体建成后,将全面保障项目区环境修复、产业发展和人居安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元共赢。

庆阳市董志塬水土保持对策研究

庆阳市董志塬水土保持对策研究

二 、 志 塬 水 土 流 失 的 现 状 董
董 志 塬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27 5 9 3 . 5平 方 公 里 ,9 5 1 8
董 志塬 地 处 黄土 高 原 中心 , 黄 土 高原 沟 壑 区 属
和 黄土丘 陵沟 壑 区第 二 副 区 , 由 于地 板 裂 变挤 压 是
垄 起 和 黄 土 移 动 堆 积 形 成 的 , 今 已 有 二 百 万 年 历 距
切, 沟头不 断延 伸 , 底 多 呈 “V” 发 育 。因 受 水 谷 形 力 、 力 、 力 等多 种 力量 的侵蚀 、 重 风 冲刷 、 陷 , 志 塌 董 塬水 土流 失十分 严重 。 [ 2
塬 面 年 降 水 量 约 在 5 0毫 米 左 右 , 均 温 度 8 0 年 —
1 ℃ , 霜 期 1 0 1 O天 。 0 无 5— 8
第l 2卷 第 2期
2 1 年 3 月 O2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No t wetA & F Unv ri ( o ilS in eE i o ) o r a rh s o ie st S ca ce c dt n y i
史, 因其 是黄 土高原 上保存 最完 整 的一块 大平塬 , 加 之 黄土堆 积厚 , 耕 历 史 悠久 , 农 故此 号 称 “ 下黄 土 天 第一塬 ” l 塬 区面积 占总 面积 的 3 . 6 地 势开 阔 。1 4 7/, 9 平坦 , 与塬之 间为河 谷与 沟谷分 割 , 塬 组成本 区地 貌
年到 2 0 0 5年 的平 均 侵 蚀 模 数 为 6 1 0吨/ 方 公 5 平
里, 年侵 蚀 量 16 3万 吨 。 3 8 [ 目前 , 志 塬 的 东西 宽 2 董 度 已减 少为 1 8公 里 , 窄处 仅剩 5 最 0米 , 每年 流失 的

关于甘肃东部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考

关于甘肃东部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考

关于甘肃东部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考作者:韩跃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52期韩跃峰(甘肃省环县甜水学区,甘肃环县7457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直接制约受害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甘肃东部地区水土流失为例,以相关的水土流失数据为依据,从水土流失的成因入手,思考如何有效地预防水土流失的发生,分析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并及时提出科学的应对措施,针对以往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各自为政的弊端,应当着眼于土地合理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机结合,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治理,来实现水土流失地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甘肃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科学治理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099-02甘肃东部地区主要是指以六盘山为界的东部黄土高原地区,即陇东黄土高原。

主要包括平凉、庆阳地区,海拔1000m~1500m,以泾河水系为主干,黄土平均厚度达50m,最厚可达100m以上。

由于黄土质地疏松,经长期河流侵蚀、风力等作用,形成黄土塬、梁、峁、坪、川等地貌类型,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其中黄土塬面较大,著名的有董志塬、早胜塬、屯子塬等,塬面平坦,土壤肥沃;黄土塬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而形成的现象。

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

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据数据统计,由于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不科学的经济活动,该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一、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1.水土流失的形成。

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

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垂直节理发育,旱涝灾害频繁,高强度暴雨冲刷,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率低。

董志塬治理保护项目庆城县项目区水土流失典型调查及防治对策

董志塬治理保护项目庆城县项目区水土流失典型调查及防治对策

董志塬治理保护项目庆城县项目区水土流失典型调查及防治对策张雪宁【摘要】文章通过对董志塬治理保护项目庆城县项目区基本情况及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年(卷),期】2014(000)023【总页数】3页(P123-125)【关键词】董志塬项目;水土流失;典型调查;防治对策【作者】张雪宁【作者单位】甘肃省庆城县水土保持管理局,甘肃庆城 74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一、项目区基本情况董志塬治理保护项目庆城县项目区地处庆阳市中西部,共辖22条小流域,流域总面积1010平方公里,涉及10个乡镇(办事处),76个行政村,25183户,111155人,其中农业有口111155人,49387个劳动力。

境内具有典型的残塬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地貌特征,其地形主要由残塬、梁峁、山坡、沟谷、河谷、沟坡、川台组成。

塬残坡陡,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山大沟深,地形支离破碎,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和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由于立地条件差,气候干旱及生态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仍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极不稳定状态,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甚至还有部分群众生活不能自给,难以维系温饱。

二、水土流失状况项目区水土流失主要类型、面积、侵蚀强度及侵蚀量,流域总面积1010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06.26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99.6%。

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甚微。

水力侵蚀是项目区主要的土壤侵蚀形式,在残原、梁峁、山坡及沟谷均有发生。

按其侵蚀形态和发展顺序可分为面蚀和沟蚀两种形式。

面蚀是流域内水土流失的普遍现象,主要发生在坡耕地,其次是植被较差的荒坡地,降雨时地表被雨滴击溅、淋溶侵蚀后,进而发展成层状,磷片状被地表径流冲刷形成细沟、浅沟侵蚀等,年侵蚀深32.5毫米,其侵蚀面积720.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1.6%,面蚀的结果是大量土地资源和土壤养分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保护中国第一塬刻不容缓

保护中国第一塬刻不容缓

保护中国第一塬刻不容缓“八百里秦川,不如半个董志塬边边”。

号称天下第一塬的董志塬如今却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危险局面,塬边的沟道在频繁的洪水冲刷下不断延伸,各沟头像无数个魔爪伸向董志塬腹地,把一个完整的塬面切割成“手掌状”,塬面逐年萎缩,直接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董志塬亟待保护!美丽而神奇的锦绣高原200万年前,由于地球板块挤压隆起和黄土移动堆积,董志塬像一个健硕的大汉,矗立在黄土高原的中心位置,头顶是沙尘飞扬的朔北沙漠,脚下是沟壑纵横的陕北山区。

董志塬塬面地势平坦、资源富集、文化绚丽,南北最长处89千米,东西最宽处46千米,总面积2765.5平方千米,其中塬面面积960平方千米。

阡陌纵横、一展平畴的董志塬如“诺亚方舟”,承载着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宁县、合水4县(区)、27个乡镇, 64万人的生活生产,素有“陇东粮仓”之称。

这里是中国黄土高原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一块黄土塬面,是第四纪黄土沉淀的产物。

黄土堆积,被看成是记录地球环境变化的三大“天书”之一,作为大自然最伟大的杰作的董志塬,则更具典型性。

它对于研究地质变迁、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侵蚀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里历史悠久。

远在20万年前,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

是先周历史文化和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与中医鼻祖岐伯在此论医,故有“岐黄故里”之称。

周先祖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化之先河。

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

这里是中国第二大油气田长庆油田的发源地和西峰油田的主产区,是甘肃省“十一五”期间确定的陇东能源化工生产加工基地,已探明油气总储量已具备亿万吨油气生产能力。

日渐萎缩的“诺亚方舟”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人口的增加、石油开采、城镇化进程等经济社会活动的大规模开展,加之该区域降水比较集中,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塬区人类的生存空间逐步缩小。

董志塬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董志塬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第4 6卷第 8 期
2 0年 8月 01
甘 肃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G a s a e n e v nc n n u W t r Co s r a y a d Hyd o we c no o y r po r Te h l g
Vo . No8 1 46. . Au , 01 g.2 0
5 . 多数为暴雨形成的高含沙洪水 , 8 %, 5 给下游造成 的危害极
大。
坡面是塬 面和沟谷之间 的缓坡地 带 ,沟坡 面积 14 65 2. k 占土地总 面积 的 5 . 坡 度 多介于 8 ̄ 5 之间 , l, n 1 %, 6  ̄2。 土壤 类型为黄绵 土。 面防护体系根据不 同坡度 、 坡 坡位 、 坡向等立 地条件布设相应水保 工程 , 选用适生树种 ;5 以下 的坡耕地 1。 兴修梯 田 , 田间地 头 布设截 水沟 、 窖 、 水 涝池 等小型拦 蓄工 程, 有效 拦蓄坡 面径 流 , 用于农 田及果 园灌溉 ;0 1o 10 5 的荒
22 坡面防护体系 .
在 阳坡 1 。 5 以下 缓 坡 地 兴 修梯 田 、 营造 经 济林 , 阴坡 地 及
其它荒坡地兴 修整地 工程 , 造林 种 草形成 以林种草为主 , 工 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的坡面 防护体系 , 形成第 2 治理 道
防线。
多。 多年平均年 降水量 5 8 m 降水年际变化大 , 内分配 4 m。 年 不 均 匀 ,年 内 7 89三 个 月 的 降 水 量 占全 年 降 水 量 的 、、
纪 不 断 的梯 田 建 设 , 区 7个 乡镇 陆 续 实 现 了 梯 田 化 , 全 累计
1 基 本 情 况
董志 塬 位 于甘 肃 省 庆 阳市 境 内 , 及 西 峰 区 、 城 、 涉 庆

庆阳市董志塬区水土流失防治模式与防治体系研究

庆阳市董志塬区水土流失防治模式与防治体系研究
炭 资 源 的 开 采 及 城 镇 、 基 础 设 施 的 兴 建 ,使 原 本 脆
其塬 面 面积 为 9 6 0 k m ,黄 土层 厚 2 0 0 m 以 上 , 是
世 界 上 现 存 面 积 最 大 、 黄 土 层 最 厚 、 最 为 完 整 的 一 块 黄土塬 面 。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遭 到 严 重 破 坏 ,水 土 流 失 极 其 严 重 并 日趋 剧 烈 ,是 黄 河 下 游 泥 沙 的 主 要 物 源 区 之 一 ,仅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1 4 0 8 ( 2 0 1 7 ) 0 3 — 0 0 4 1 — 0 5
0 引 言
我 国 的 黄 土 高 塬 位 于 黄 河 流 域 上 中 游 多 沙 地
区 , 是 中 华 文 明 的 发 祥 地 之 一 , 也 是 川 滇 一 黄 土 高
甘 肃省 董志塬 每年 输 入 黄河 的泥 沙 量就 高 达 4 8 0 9 万 t 。 严 重 的 水 土 流 失 正 在 蚕 蚀 人 们 世 代 依 存 的 土
研 究 区 属 黄 土 高 塬 沟 壑 区 , 塬 面 占 总 面 积 的
27 . 5 3% , 海 拔 8 8 2~1 5 4 0 m。 塬 面 地 势 开 阔 平 坦 ,
要 的 。
沟 坡 倾 斜 于 塬 面 和 沟 谷 之 间 ,坡 度 一 般 在 7 。~2 5 。
之 间 ,阳坡 多被开 垦 为坡 式 梯 田 ,阴坡 多 为 草 地 。
收 稿 日期 :2 0 1 7 - 0 2 — 1 3
作 者 简 介 :任
朋( 1 9 9 O 一) ,男 ,助 理 工程 师 ,硕 士 研 究 生 。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8期黄土高塬沟壑区地处我国西部地区黄土高塬腹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人民在长期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经济实用的水土保持技术。

20世纪50年代,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通过对南小河沟流域的综合治理,提出了塬、坡、沟“三道防线”治理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流域概况南小河沟位于董志塬腹地西边缘,地处庆阳市西峰区境内,距庆阳市区13km ,属典型黄土高塬沟壑区,流域面积38.93km 2。

属黄河水系,是泾河二级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流。

位于东经107°30′~107°37′、北纬35°44′~37°41′,海拔1050~1423m ,流域长度13.6km ,主沟平均比降2.8%,沟道密度2.68km/km ,流域内有支毛沟183条,沟底至塬面相对高差150~200m 。

流域地貌根据侵蚀形态可划分为塬、坡、沟3种类型。

南小河沟流域以水蚀侵蚀为主,其次为重力侵蚀。

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初期,塬面径流量占全流域径流总量的67.4%,沟谷径流量占全流域径流量的24.0%,塬面泥沙量仅占全流域泥沙量的12.3%,沟谷泥沙量占全流域泥沙的86.3%,多年平均径流模数8994.0m 3/(s ·km 2),土壤侵蚀模数4350.0t/km 2。

2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黄土高塬沟壑造成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因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植被和地质土壤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2.1自然因素黄土高塬沟壑区是主要的水土流失地区,自然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4个方面。

一是气候。

与水土流失最密切的气候因子是降水,南小河沟流域降水不均,据流域所在地庆阳西峰气象站多年的观测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56.5mm ,其中6—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7.3%,年平均气温9.3℃,最高气温39.6℃,最低气温为-22.6℃,最大日温差62.2℃,无霜期155d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91.0mm 。

甘肃省庆阳市“固沟保塬”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甘肃省庆阳市“固沟保塬”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内东西 之间 2 0 8 k m, 南 北相 距 2 0 7 k m。山 、 川、 塬兼有 , 沟、 峁、 梁相 间, 高原风貌雄 浑独特 。庆 阳市有董志 、 早胜 、 宫河等 l 2条较大塬 面 , 总面积 2 7万 h m 2 。庆 阳市具有 冬夏多风 、 夏
进行综合治理 ,形成相互联 系而 又独 立的立体 防护 体系 , 从
平 凉市 以及宁夏 固原市与盐池 县接壤 。地理 位置介 于东 经
1 0 6 。2 0 ~1 0 8 o 4 5 , 北纬 3 5 。1 5 3 7 。l 0 之 间 。 区
2 同沟保塬治理 目标 “ 固沟保塬 ” 根据 区域地貌特点 , 采取 因地 制宜的治理措
施, 结合塬面 、 沟头沟岸 、 坡面 、 沟道 的分 布情况和地 理位置 ,
奠定 坚实基础 。通过分析甘肃庆 阳市固沟保塬 区环境特点与 治理 目标 , 探 讨 了基 于海绵城 市建设 、 水土保持项 l 1支撑 、 f 塬 面综
合 治理 、 坡 面 综合 治理 、 沟 道 综 合 治理 和 小 流域 综合 治 理 的 甘 肃 庆 阳 固 沟保 塬 水 土保 持 治 理模 式 。 并 建 议 从 周 密安 排 , 认 真 调
1 2 5~1 4 5 k c a l / m : , 总体呈干旱 、 温和 、 光 富的特点 。董 志塬作
为黄土高 原的核心地带 , 具有 “ 天下黄 土第 一塬” 之称 。由于 区域 内地 形复杂 , 沟壑 纵横 , 梁峁 ( 塬) 起伏 , 地 形破碎 , 坡 陡 谷深 , 黄土裸露 , 水土流失非 常严 重 , 是我 国黄土高原受流水 纵横 深切 、 沟壑遍 布的典型地 区 。而 固沟保塬作为黄 土高 原 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的有效措 施之一 , 在庆 阳市生 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董志塬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作者:李林虎, 贾兴义
作者单位:庆阳市西峰区水保局,甘肃,西峰,745000
刊名: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英文刊名: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46(8)
被引用次数:0次
1.水利部水保司渭河流域2003年暴雨洪水与水土保持调研报告 2004
2.陈海滨.孙长忠.安锋.党坤良黄土高原沟壑区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 2003(4)
3.刘利年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 2004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治理保护规划 2008
5.赵安成.李怀有.宋孝玉黄土高塬沟壑区水资源调控利用技术研究 2006
1.期刊论文罗浩新疆头屯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成因分析预测及其治理模式-节水灌溉2007(8)
以头屯河为研究对象,对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分析,选用水土流失预测模型,预测头屯河水库以上的水土流失量.在计算过程中,以新疆焦煤集团硫磺沟煤矿为例,计算其水土流失量,综合平均其它各工矿企业情况,计算出流域上游工矿企业生产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86.06×104 t,与实际相比较,其吻合率达到83%.说明运用的模型和计算公式得出水土流失量分析头屯河水土流失的成因也符合头屯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情况,通过分析,提出对头屯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治理模式.
2.期刊论文胡蕖.杨艳贵州西部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模式初探-贵州林业科技2006,34(2)
对贵州西部毕节、六盘水等县(市)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该地区实施的各种治理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岩溶石山区治理模式主要有全面封山育林植被自然恢复模式、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植被恢复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陡坡退耕地生物治理模式主要有林草结合模式、针阔混交模式、经济林模式、林竹模式.
3.期刊论文卢爱英.王世裕.Lu Aiying.Wang Shiyu晋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模式初探-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
分析了山西省西北部的河曲、保德、偏关、五寨、宁武5县的水土流失状况,对该地区实施的各种治理模式进行了调查,晋西北地区石质山区生态治理模式主要有全面封山育林植被自然恢复模式、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植被恢复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陡坡退耕地生物治理模式主要有林草结合模式、乔灌混交模式、灌草结合模式.
4.期刊论文柴春山.CHAI Chun-shan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筛选-防护林科技2006(5)
在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概况、水土流失成因以及定西市安家沟流域所实施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筛选出了适合本流域、具有推广价值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以期为本地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5.学位论文王学强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效益评价及其治理范式的建立2008
红壤地区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水土流失的特点是:坡耕地土壤侵蚀严重,果园林下侵蚀隐蔽性强、危害性大,荒地土壤侵蚀普遍发生。

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包括面状侵蚀、沟状侵蚀与崩岗侵蚀。

面状侵蚀是本区发生面积最大的水土流失类型,坡耕地与果园林下的水土流失主要以面状侵蚀为主。

崩岗侵蚀是红壤地区特有的侵蚀最为严重、危害最大的水土流失类型,其发生于红壤地区主要是由于本区的高强度且集中的降雨与深厚的土壤层具有节理构造等因素引起的。

为了探讨不同治理模式的综合效益与经济的偶合机制,本文对其中主要的治理模式进行了评价,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封禁治理、生态林草、经济林果、低效林改造、坡改梯等五种治理模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五种治理模式均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并且由于治理模式的立足点不同,坡改地与经济林果以开发性治理为目的,因此其经济效益较高,而生态林草与封育治理以恢复性治理为目的,因此其生态效益较高。

在对治理模式效益评价的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各种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从而建立了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范式。

1.水土保持措施在不同坡度坡耕地的配置
由于不同的水保措施均有一定的最佳坡地适宜范围,耕作措施一般在0~5°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梯田措施能够在0~15°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而植物篱措施只要在<25°的坡耕地都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

从而建立了在0~5°、5~15°、15~25°三个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分别采用以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为主的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在>25°的坡耕地退耕还林的红壤地区的坡耕地的治理优化配置方案。

2.在不同出露层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
花岗岩风化壳的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不同层次土壤的抗侵蚀性能有很大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层次土壤出露时土壤侵蚀类型也将发生变化。

因此治理措施也应随之变化:表土层与红土层出露时,主要是通过种草,提高土壤入渗率,从而减少土壤侵蚀量;砂土层出露时,修建排水措施,以减少水流对土壤的直接冲刷作用为主;碎屑层出露时,以植被恢复为主。

3.不同侵蚀级别区域治理模式的配置
不同的土壤侵蚀级别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不同的退化阶段。

强度侵蚀级别以上的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系统处于严重退化阶段,中度侵蚀区的生态系统处于中度退化阶段;轻度和微度侵蚀区域的生态系统处于轻度退化阶段。

根据生态系统演替理论,当生态系统处于严重退化阶段时应进行重点治理,中度退化阶段应边治理边防治,轻度退化阶段可应自然修复和预防保护相结合。

6.期刊论文孟宪智太行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调查研究-海河水利2004(3)
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的影响,太行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总结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开展太行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调查研究工作十分必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水土流失状况、不同分区治理对策及小流域治理典型分析评价等.
7.期刊论文何明.母成波.李敬超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6)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克山农场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三库配套"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8.期刊论文刘冰.LIU Bing河源区坡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以汾河源头宁武县东寨镇为例-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济2010,20(3)
以宁武县东寨镇为例,分析了其坡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及表现,并提出了坡地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方法及区域内各坡度段相应的治理模式.
9.期刊论文陈泽峰.孙龙.朱丽坤.CHEN Ze-feng.XUN long.ZHU Li-kun浅析三江平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东北水
利水电2008,26(9)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汇漉的三角地带以及倭肯河与穆棱河流域和兴凯湖平原.通过对区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提出时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措施.
10.期刊论文吴砚.徐淑琴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吉林水利2003(5)
近些年,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克山农场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三库配套"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sslsdjs201008026.aspx
授权使用:长江大学(cjdx),授权号:bd299599-1eee-4f8e-ac9b-9e6b00f8b5c4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