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d285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c.png)
3 手术安排
确定手术时间,并告知患者应该在手术前几 小时内禁食。
4 药物管理
根据医生的指示,停止或调整使用的药物, 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期间的医疗护理措施
麻醉管理
由专业麻醉师负责监测患者的麻醉状态,并确保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无痛。
术中监测
通过心电图和血压监测,护士会密切观察患者的 生命体征,确保手术过程顺利。
3 心理支持
护士会与患者进行沟通,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减轻疼痛对其 情绪的影响。
术后卧床休息和活动限制
1 卧床休息
患者需要在术后休息一段时间,以帮助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护士会确保患者有足够的 休息时间。
2 活动限制
患者需要遵守医生和护士的建议,限制剧烈运动和重物承载,以避免对心脏起搏器造成 压力。
心脏起搏器术后饮食
1 液体饮食
患者在手术后的最初几天 内,需要逐渐过渡到液体 饮食,以避免对消化系统 造成过大负担。
2 软食或半流质饮食
在医生和护士指导下,患 者可以逐渐过渡到软食或 半流质饮食,以满足身体 的营养需求。
3 健康饮食
护士会教育患者关于健康 饮食的重要性,包括控制 盐分摄入和增加膳食纤维 的摄入。
3 康复计划
护士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慢慢恢复活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
切口伤口护理及感染预防
1 伤口清洁
护士会定期清洁伤口,更换敷料,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2 感染预防
护士会教育患者关于感染预防的知识,如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潮湿环境。
3 定期随访
护士会安排患者定期随访,检查伤口的情况,并及时处理任何并发症或感染。
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提升
1
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
![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4096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6.png)
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
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起搏器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如下:
1. 伤口护理: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如有渗血、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2. 活动限制:术后需要限制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起搏器的工作。
一般来说,术后24 小时内需要卧床休息,之后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
3. 饮食护理:术后要注意饮食护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 观察症状: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如有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5. 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来说,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和1 年需要进行复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复查内容包括起搏器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总之,起搏器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活动限制、饮食护理、观察症状和定期复查等方面,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健康。
使用心脏起搏器患者护理常规
![使用心脏起搏器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938278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a.png)
使用心脏起搏器患者护理常规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的护理常规指南。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医疗设备,需要特别的护理和注意。
护理常规
以下是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遵守的护理常规:
1.定期随访:定期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心脏起搏器的随访。
随访时医生将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作。
2.避免强磁场:避免暴露在强磁场中的环境,如MRI扫描设备等。
强磁场可能对心脏起搏器造成干扰。
3.避免电磁干扰:避免使用电磁干扰较强的设备,如手机、电磁炉等靠近心脏起搏器。
这些设备可能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4.保持身体清洁:定期在医生的指导下清洗患者手术切口。
保
持切口干燥和清洁可以预防感染。
5.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但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
6.注意体征变化:密切注意身体状况的任何变化,如疼痛、肿胀、感染迹象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保持积极的态度,与家人和医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可以促进康复。
结论
遵守上述护理常规对于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至关重要。
同时,患者还应与医生保持定期联系,及时咨询和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合
理的护理和医疗指导,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心脏起搏器,保持良好
的生活质量。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cfb8f3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6f.png)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
2、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3、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情况。
4、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疼痛、起搏器感知功能是否良好。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安置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消除其紧张情绪。
2、皮肤准备:临时起搏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两侧腹股沟;埋藏式永久起搏备皮范围是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
3、抗生素皮试。
4、术前4小时可进流食。
5、术前停用抗凝剂。
6、病情需要行心电监护时,粘贴电极片位置应避开手术区域。
(二)术中护理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遵医嘱给予局部麻醉。
2、配合医生做好起搏器置入、起搏器功能检测等相关工作。
3、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心率、节律及有无出血等病情变化。
(三)术后护理1、迎接并安置患者,了解术中情况及起搏频率。
2、持续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起搏和感知功能是否良好。
3、取平卧或半卧位,24小时不宜右侧卧位。
4、切口沙袋压迫6小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血肿及感染。
一般术后7天拆线。
5、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3-5天。
6、观察并发症:观察有无腹壁肌肉抽动、心脏穿孔等表现,有无切口渗血、红肿,监测体温、脉搏、心率及心电图,以尽早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有无导管电极移位或起搏器功能障碍,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
2、教会患者自己数脉搏,出现脉搏明显过快、过慢(低于起搏器频率5次/分)或有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3、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1个月内应避免做过度用力或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物等,以免影响起搏器功能。
4、避免接触核磁、激光、理疗、电灼设备、变电站等,但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
嘱患者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种电器。
5、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有关参数、安置日期等),外出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76b17c5cfc789eb162dc85e.png)
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术前评估1.生命体征是否平稳2.术前检查是否完善3.青霉素有无过敏术前干预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简要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消除疑虑。
2.术前禁食6-8小时,禁水4小时。
3.起搏器植入部位应清洗干净,但避免擦伤皮肤,在对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
4.训练床上大小便。
术后评估1.了解手术情况:起搏器植入型号,术中出血2.生命体征、脉搏氧饱和度、神志3.穿刺部位情况:有无出血、血肿、疼痛、皮下气肿4.起搏器工作情况的观察5.术后并发症的观察6.心理支持术后干预措施1.常规心电监护术后常规做12导联EKG以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贴电极片时需避开起搏器植入部位。
2.体位术后沙袋压迫12小时,24小时内保持平卧位或抬高床头30°,限制肩关节活动。
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肘关节适当运动。
24小时后嘱患者取半卧位,无不适者允许下床在室内轻度活动。
3.皮肤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后次日切口换药时注意观察皮肤色泽,及局部有无红肿,皮下气肿。
如无并发症,一般拆线时间为7-10天。
4.饮食嘱多饮水,易消化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如牛奶)。
5.常见并发症5.1 感染:局部伤口红、肿、热、痛,囊袋内有感染分泌物。
原因:无菌操作不严密,导管难插,手术时间长,埋藏处皮肤过度紧张,术后囊内积血。
5.2 囊袋血肿:与术前未停抗凝药,术中止血不充分有关。
5.3 电极脱位或导线断裂: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时内尤易发生。
多表现为起搏失灵或感知不良。
5.4 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在早期。
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
5.5 起搏器综合征: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可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减少,血压降低,脉搏减弱,患者出现心慌、血管搏动、头胀、头昏等症状,通过程控调整起搏频率,尽可能恢复其自身心律或适当调高起搏频率后症状好转。
教育1.体位及活动起搏器植入后,埋入起搏器的一侧手臂在1-2周内不要高举,但可以轻微活动手臂。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db864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c.png)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作者:张玲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10期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搏动,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起搏器是某些心律失常病人的生命线,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需要格外注意。
那么安装起搏器后术后该如何护理呢呢?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以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姿势,限制上肢活动,避免身体大幅翻动,尽量采取听歌、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烦躁、焦虑情绪。
2、在术后7到10天时拆线时,保持手术切口干净、无菌,并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埋植起搏器的患侧上肢还需避免过度活动,1到2周内不要高举,以防止电极导管发生移位。
3、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满3个月前,上肢时还需避免大幅度、快速的活动,以防止导线前端从心脏组织中脱落或脱位。
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进行轻度的活动,如屈伸内外旋转,防止出现上肢静脉血栓。
4、起搏器植入后3个月后需进行复查,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或遵医嘱进行随访,以了解起搏器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进行起搏参数的调整。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限制食盐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饮食,忌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或饮料,如茶、咖啡、生姜、辣椒等,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
安装起搏器半年内要特别注意睡姿,应选择仰卧位,避免电极脱位。
3.活动与康复: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以不感心悸、胸闷为宜,避免过度劳累。
术后24小时可实施康复操进行肢体康復治疗;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过度外展、上举,患侧勿抬起超过10千克的重物;术后1~3月避免剧烈活动,可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种花,养鸟,应避免甩手等动作,以有效减少肩关节粘连等情况。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555d6fc281e53a5802ff72.png)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
并做抗生素皮试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术中护理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
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
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
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
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
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
怎样护理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
![怎样护理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https://img.taocdn.com/s3/m/697747e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7.png)
怎样护理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1)持续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患者回病房后应进行持续心电监护48小时,通过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和感知情况,以及有无心律失常。
如出现低感知、过感知及其他心律失常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如起搏及感知功能正常者,48小时后可停止心电监护,以后每天行心电图检查,进一步了解起搏及感知功能。
(2)保持静脉通道畅通:永久起搏器导线移位多发生于术后1周之内,如为依赖起搏器的患者,导线移位后可能造成心脏停搏,出现意外情况,如能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对于处理紧急及意外情况极为方便。
(3)切口护理:为防止囊内出血,回病房后起搏器埋置处沙袋(重量500g左右)压迫4~6小时,且每间隔2小时解除压迫5分钟。
伤口有渗血时应及时更换纱布。
囊袋凸起,表明有小血管出血,如短时间内囊腔积血较多,应尽早回手术室打开切口止血。
术后24小时换药1次,伤口无异常可2~3天换药1次,术后7天拆线。
观察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变暗发紫、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临时起搏者每天换药,防止感染。
(4)穿刺部位护理:若导线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进入,应注意术后血压、呼吸及脉搏变化,锁骨下静脉穿刺主要并发症为血、气胸及神经损伤。
(5)指导休息与活动:起搏器术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植入式起搏者需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8~12小时,如患者平卧极度不适,可抬高床头30°~60°。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如出现咳嗽症状,尽早应用镇咳药。
经股静脉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需绝对卧床,平卧或左侧卧位,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
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6)术后晚上不能入睡者,可能与术后体位固定不变、术后刀口疼痛、交感神经兴奋或是起搏频率或自身心率比原来增快所致,属正常现象,可遵医嘱服用镇静止痛药解决,24小时后会恢复。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53f18e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f.png)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了解各脏器功能检查情况,评估人工心脏起博器置入的适应证、禁忌证。
2、评估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常规备皮;术前禁食6~8小时,以防术中呕吐致窒息;术前医嘱用药、皮试;术前休息及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
3、检查术前有关用物,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起搏电器等。
【护理措施】1、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脏起搏器置入的目的、过程及配合要点,给予心理支持。
2、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3~5天,术侧肩关节避免大幅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右侧卧位。
术后5~7天可下床活动,逐步活动术侧肩关节,避免提重物。
3、术后2~3天内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4、术后用沙袋压迫伤口6~8小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伤口敷料隔日换药1次,潮湿时及时更换;起搏器囊袋处避免外力压迫、冲击。
5、密切观察起搏器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眩晕、胸痛、气短、打嗝、肌肉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6、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测体温至少每4小时1次。
7、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饮食。
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健康指导】1、嘱咐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按要求卧床休息。
2、指导患者自我照顾和监测起搏器功能。
(1)随身携带起搏器急救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型号、数字、设置频率等,以便发生应急事件时参考。
(2)测脉搏。
每日早、中、晚自测脉搏1次,每次1分钟。
如发现脉搏低于起搏频率5次以上或节律异常,应及时就诊。
如起搏器工作慢,注意电源是否耗竭。
(3)尽量避免与强电磁场、某些家电、理疗电器设备等接触。
(4)定期复查心电图。
出院后分别于第1、3、6月复诊;稳定后则每半年复诊1次;接近起搏器寿命阶段每1~3个月复诊1次。
医院人工心脏起搏患者诊疗护理常规
![医院人工心脏起搏患者诊疗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b40f73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b.png)
医院人工心脏起搏患者诊疗护理常规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脉冲发生器(简称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和诊断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近年选择性用于心力衰竭时改善心功能。
1.绝对卧床1日,必须搬动时应注意平稳,避免患侧上肢外展及颈部过度牵拉。
第二日伤口换药后可进行床上活动,如果床上活动无胸闷、心悸等不适,可下床活动。
2.遵医嘱伤口处沙袋压迫2~4小时,同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或感染情况。
第二日协助医师完成伤口换药。
3.起搏器工作状况的观察: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
如心率低于起搏心率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4.监测术后体温情况,遵医嘱应用抗生素3日,预防感染。
5.术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进食时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污染伤口。
6.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等药物,防止因用力排便发生意外。
7.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满足术后基础护理,并做好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的宣教。
8.出院后定期复查,1~3个月复查1次。
9.健康指导。
(1)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尤其是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尽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查明原因。
(2)穿着柔软宽松的衣服,避免对伤口或起搏器造成压迫。
起搏器置入处避免撞击,洗澡时勿用力揉搓。
(3)患者应远离高压电的设备,禁止做磁共振检查。
(4)术后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6个月内不抬举大于2.5千克的重物。
(5)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的识别片”诊断卡。
(6)按时服药,定期门诊随诊,查心电图和起搏器的功能。
新装起搏器患者在2个月以内,每2~3周门诊随访1次;2个月至1年内,每1~2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2个月随访1次至起搏器电池耗尽前半年,最后半年每个月复查1次,直至更换起搏器。
二、主要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感染、出血。
2.疼痛:与手术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医疗限制有关。
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
![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ed22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1.png)
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确保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进行术前评估,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心脏彩超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和手术风险。
3.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禁食6-8小时,以减少手术期间呕吐的风险。
二、术中护理:1.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决定。
2.护士需要做好术中的观察和监护工作,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并适时递交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三、术后护理:1.将患者转入观察室或病房,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2.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检查手术伤口,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4.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和活动,以预防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
5.教育患者及家属关于起搏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强电磁场和避孕方式的选择。
6.定期随访患者的起搏器功能和心电图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7.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手术的不适和恢复期间的困难,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康复计划。
四、并发症及处理:1.起搏器移位或脱落:若发现起搏器异位或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重新植入起搏器。
2.出血:如有术后出血,应施行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输注血浆等。
3.感染:如伤口感染,应进行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伤口清创等。
以上是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内容。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手术的风险,并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护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要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
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要点
![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203467e53a580217fcfe21.png)
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要点|大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要点:1。
休息:嘱病人卧床休息3天,术后7至9天拆线,并连续3天每日测体温4次。
2。
病情观察:术后行心电监护24小时,观察起搏信号是否正常、患者原有症状是否消失、有无对起搏器不适应等,每天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征象。
3.伤口护理:伤口局部用小沙袋压迫6至12小时,以防出血。
4.防止感染:应用抗生素静脉点滴3天。
5.出院指导:术后一个月内,患者的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颈、右上肢应尽量少活动b6周以后可以恢复正常活动,6周内避免抬举过重的物品,以防止电极移位避免穿太紧的衣服,以免对伤口及起搏器产生过度的压力。
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要点心脏病困扰着很多患者的健康,由于心脏是我们比较重要的器官,因此我们对于该疾病比较重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起搏器植入后的护理要点。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在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
其中,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时也会引起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时内尤易发生。
可由于右心室过大、电极在心腔内张力过大或突然活动牵拉及体位改变。
移位后可表现为起搏失效。
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患侧肩部负重及从高处往下跳.如果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应引起重视,疑为导线脱离,此时应立即来院就诊,不应延误时机。
起搏阈值增高早期起搏器阈值不稳定,需要及时调整。
引起起搏阈值升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电极位置的关系,睡眠不足、饱餐、抗心律失常药物、高血压等因素均可引起。
因此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情绪,保证有规律的生活及作息制度,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
感染及皮肤坏死为常见的并发症,在拆线后仍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若术后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破,此时不宜让患者在家中自行处理,应去医院就诊.若同时还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更应考虑感染的可能,须及时处理,以免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采用适当的形式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手术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
必要时手术前应用镇静剂,保证充足的睡眠。
2、协助检查: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型、凝血时间、胸部x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3、皮肤准备:术前双侧颈胸部或双侧腹股沟区备皮,备皮后注意局部皮肤清洁。
4、抗生素皮试。
5、训练病人平卧位床上排尿,以免术后由于卧床体位而出现排尿困难。
6、术前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如不能停用者,术前用准备止血药,以备术中使用。
7、术前建立静脉通道,使用抗生素一次。
二、术中配合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关注病人的感受,了解病人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三、术后护理
1、休息与活动:术后将病人平移至床上,植入式起搏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8-12小时,避免右侧卧位。
如病人平卧极度不适,可抬高床头30度-60度。
术侧肢体不可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落,如出现咳嗽症状,尽早应用镇咳药。
安置临时起搏器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
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术后第一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2、监测: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进行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脉搏、心电及病人自觉症状,及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
观察有无腹壁肌肉抽动、心脏穿孔等表现,及时报告医生病协助处理。
出院前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和起搏器功能测试。
3、伤口护理与观察:植入式起搏者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6小时,
且每间隔两小时解除压迫5分钟。
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换药,术后24小时换药一次,伤口无异常可2-3天换药一次。
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肿胀,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病人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变暗发紫、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如切口愈合良好,一般说后第七天拆线。
临时起搏器者每天换药,防止感染。
4、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2-3天,预防感染。
金庸活血化瘀药物,防止皮下出血。
四、使用指导
1、使用知识指导告知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平均使用年限。
指导其妥善保管好起搏器卡(有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安装日期、品牌等),外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2、使用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应避免强磁场和高压电的场所(如磁共振、激光、变电站等),但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
嘱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在使用该种电器。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移动电话对起搏器的干扰作用很小,推荐平时将移动电话放置在距离起搏器至少15厘米的口袋内,拨打或接听电话时采用对侧。
3、病情监测指导建辉病人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百分之十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不要抚弄起搏器植部位。
自行检查该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或出血现象,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4、运动指导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避免做用力过度或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物等),一面影响起搏器功能或使电极脱落。
5、起搏器监测指导植入起搏器后的随访时间与病人临床情况变化、植入的起搏器类型有关。
一般要求植入后1、3、6个月各随访一次,以后没3个月至半年随访一次。
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时,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改为每月至少一次,在电池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