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下列溶液中与血浆等渗的是:() [单选题] *A.90g/L的NaCl溶液B.9g/L的NaCl溶液(正确答案)C.100g/L的葡萄糖溶液D.50g/L的NaHCO3溶液E.20g/L的乳酸钠溶液2.下列溶液能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是:() [单选题] *A.1.5g/L的NaHCO3溶液B.1.0 g/L的NaCl溶液C.9g/L的NaCl溶液D.100g/L的葡萄糖溶液(正确答案)E.20g/L的乳酸钠溶液3.欲使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不发生渗透现象的条件是:() [单选题] *A.两溶液酸度相等B.两溶液体积相等C.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D.两溶液的渗透浓度相等(正确答案)E.两溶液温度一致4.配制300ml、0.10mol/L的NaOH溶液,需要称取固体NaOH(M=40)的质量为:() [单选题] *A.1.2g(正确答案)B.1.2mgC.4.0gD.4.0mgE.40g5.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单选题] *A.g·LB.g·molC.g·mLD.mol·L(正确答案)E.16.对于物质的体积分数,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单选题] *A.φ=VB/V(正确答案)B.ρ=mB/VC.wB=mB/mD.CB= nB/VE.E.xB=mB/M7.在生活中,常用75℅酒精消毒,这个浓度是指:() [单选题] *A.物质的量浓度B.质量浓度C.体积分数(正确答案)D.质量分数E.摩尔质量浓度8.溶液、胶体和悬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单选题] *A.是否是大分子或离子的聚集体B.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C.是否均匀、稳定、透明D.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正确答案)E.没有区别9.胶粒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A.布朗运动B.胶粒带电(正确答案)C.溶剂化膜D.丁达尔现象E.渗透现象10.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欲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 [单选题]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正确答案)C.加催化剂D.加压E.减压11.有关催化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历程B.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能使不反应的物质相互发生反应(正确答案)D.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E.催化作用是化学作用12.增加气体反应物的压强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单选题] *A.增加了反应体系内分子总数B.增加了反应体系内活化分子数C.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正确答案)E.减少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13.一些药物需要保存在冰箱中,以防其变质,其主要作用是() [单选题] *A.避免与空气接触B.保持药物干燥C.避免药物受光照D.降低温度,减缓药物变质的反应速率(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对14.若用NH3和HCl来配置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抗碱成分是:() [单选题] *B.HClC.NH4Cl(正确答案)D.NH3E.OH-15.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对的抗酸成分是:() [单选题] *A.H3PO4B.H2PO4-C.HCO3-(正确答案)D.H2CO3E.H2O16.正常人血浆的pH范围是:() [单选题] *A.7~8B.7~7.5C.7.5~8D.7.45~7.55E.7.35~7.45(正确答案)17.下列化合物中,属于两性物质的是:() [单选题] *A.HClB.NaOHC.H2O(正确答案)D.NH4Cl18.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H2CO3和CO32-不是共轭酸碱对B.酸越强,其共轭碱也越强(正确答案)C.酸失去质子转变成共轭碱D.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E.碱得到质子生成其共轭酸19.当pH=4的时候,则 [H+]的浓度为:() [单选题] *A.5B.104C.10-4(正确答案)D.4E.1020.下列酸中,属于一元弱酸的是:() [单选题] *A.HAc(正确答案)B.H2CO3C.H3PO4D.H3BO3E.H2SO321.同离子效应将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单选题] *A.左移(正确答案)C.不移动D.无法确定E.以上都对22.室温下,1.0mol/L氨水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单选题] *A.1.0×10-10B.1.0×10-4C.1.0×10-14(正确答案)D.1.0×10-7E.2.0×10-723.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单选题] *A.pH=5B.pH=2C.[H+]=0.1mol/L(正确答案)D.[OH-]=10-2mol/LE.[OH-]=10-7mol/L24.在含有CrO42-和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产,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这种现象称为:() [单选题] *A.分步沉淀(正确答案)B.沉淀的生成C.沉淀是转化D.沉淀的溶解E.以上都不对25.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使其溶解度减小的现象称为() [单选题] *A.盐效应B.同离子效应(正确答案)C.缓冲效应D.配位效应E.沉淀效应26.沉淀生成的必要条件是() [单选题] *A.Ip>Ksp(正确答案)B.加入强电解质C.加入与难溶强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盐D.Ip<KspE.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27.下列化合物中,S的氧化数为+4的是:() [单选题] *A.H2SB.Na2S2O3C.Na2SO3(正确答案)D.Na2SO4E.S28.在原电池中, 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单选题] *A.正极B.负极(正确答案)C.正极和负极D.正极或负极E.以上都对29.13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 [单选题] *A.4周期ⅠA族B.4周期ⅡA族C.3周期ⅢA族(正确答案)D.4周期ⅥA族E.4周期ⅢA族30.某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单选题] *A.1B.2C.3(正确答案)D.4E.531.水的沸点“反常”,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 [单选题] *A.范德华力B.共价键C.氢键(正确答案)D.离子键E.E.配位键32.配合物中特征化学键是:() [单选题] *A.离子键B.共价键C.配位键(正确答案)D.氢键E.化学键33.下列盐中,难溶于水的是:() [单选题] *A.Ca(HCO3)2B.CaCO3(正确答案)C.Na2CO3D.(NH4)2CO3E.NH4Cl34.下列物质中,不能用做消毒剂的是:() [单选题] *A.氯水B.臭氧C.双氧水D.蒸馏水(正确答案)E.都不能做消毒剂35.H2O2不具备的性质是:() [单选题] *A.氧化性B.还原性C.不稳定性D.酸性E.既没有氧化性也没有还原性(正确答案)36.下列物质中与Cl2 作用能生成漂白粉的是:() [单选题] *A.CaCO3B.CaSO4C.Mg(OH) 2D.Ca(OH) 2(正确答案)E.MgSO437.下列化学药品在实验室常作氧化剂的是:() [单选题] *A.硫酸铜B.活泼金属C.高锰酸钾(正确答案)D.氯化钠E.水38.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日晒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单选题] *A.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D.促进水中的次氯酸分解(正确答案)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9.下列关于Al(OH) 3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Al(OH) 3是两性的,其酸性与碱性相当B.可溶于酸C.Al(OH) 3是两性的,其酸性弱于碱性(正确答案)D.可溶于过量的强碱E.Al(OH) 3是碱性的40.参与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元素称为:() [单选题] *A.人体微量元素B.人体常量元素C.人体必需元素(正确答案)D.人体有益元素E.人体有害元素二、是非(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一、填空题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______;而在冷却时,它的凝固点______。

2,用半透膜将渗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隔开,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______。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

4,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和NaCl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最先结冰的是______,最后结冰的是______。

5,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当温度升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______。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

由于渗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______。

二、是非题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2,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101.325 kPa时的温度。

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5,当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一定相等。

6,两种溶液相比较,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7,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所以血浆中晶体渗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渗透压力。

8,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因此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9,0.1 mol·L-1葡萄糖溶液与0.1 mol·L-1甘油溶液的凝固点和沸点均相等。

10,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解在100 g水中,所得两种溶液的蒸气压相等。

三、问答题1,什么叫渗透现象?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叫分散系、分散相和分散介质?3,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为哪几类?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的沸腾过程中,它的沸点是否恒定?四、计算题1,将3.42 g蔗糖(C12H22O11,M = 342 g·mol-1 )溶于100 g水中,已知水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 f = 1.86 K· kg·mol-1,试计算此蔗糖溶液的凝固点。

基础化学第1章习题辅导

基础化学第1章习题辅导
0.186 0.1 mo1·kg-1的葡萄糖水溶液的凝固点为_____ ℃,bB为0.1 mo1·kg-1的蔗糖水溶液的凝固点 0.186 为______℃;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所得溶液凝固点为______℃,溶液的凝固点下 0.186 降是由于其蒸气压______的结果。 下降 25℃,用一半透膜,将0.01 mol·L-1和0.001 mol·L-1糖水溶液隔开,欲使系统达平衡在 溶液上方施加的压力 0.01 mol·L-1糖水 为 kPa。 24.77
树木内部树汁的上升是由渗透压造成的,设 树汁浓度为0.20 mol· -1,树汁小管外部的水 L 中含非电解质浓度为0.01 mol· -1(1 kPa = L 10.2 cm水柱高),则在25℃时树汁能上升的 最大高度是多少?
c RT
K f mB 1 k f 1.86K kg mol MB Tf m A
下列四种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是: ① NaNO3 30.0 ② Na2SO4 14.8 ③ MgCl2 12.5 ④ AlCl3 0.17 (mmol · -1) L B 则它们的聚沉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A) ① > ② > ③ > ④ (B) ④ > ③ > ② > ① (C) ③ > ② > ① > ④ (D) ① = ② = ③ = ④ 电解质的聚沉能力主要决定于与胶粒带相反 溶胶的特性是 (C ) 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反离子的电荷数越 (A) 均相、稳定 (B) 均相、不稳定 高,聚沉能力就越强。可用聚沉值来衡量。 (C) 多相、不稳定 (D) 多相、稳定
kb m B 解: 由公式 M B Tb m A

496 10 3 g 1000 g 0.17 ℃ 0.512 ℃ mol 1 kg MA 10.0 g M B 149 g mol 1

2020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溶液和胶体

2020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溶液和胶体

溶液和胶体1.什么叫稀溶液的依数性?试用分子运动论说明分子的几种依数性?答:稀溶液的某些性质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溶质粒子的数目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稀溶液的这些性质叫做依数性,它包含溶质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椮透压。

分子运动论说明:蒸气压下降,溶剂的部分表面被溶质所占据,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溢出液面的溶剂分子就相应减少,结果达到平衡时溶液的蒸气压必然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都是由于蒸气压下降而引起。

2.利用溶液的依数性设计一个测定溶质分子量的方法。

答:物质摩尔质量的测定可用沸点升高法和凝固点降低法,尤其是后者,一般说现象较明显,利用△T b=K b·m或△T b=K b·mm:溶剂的质量摩尔浓度,即1Kg溶剂所含溶质的摩尔数。

3.溶液与化合物有什么不同?溶液与普通混合物又有什么不同?答:溶液:一种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又稳定的体系叫溶液,其特征是均匀而又稳定,这与普通混合物相区别,在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相对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可变化,这与化合物相区别。

4.试述溶质、溶剂、溶液、稀溶液、浓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的含意。

答:在液态物质与液态物质组成的溶剂中,一般将含量较多的组分叫做溶剂,含量较少的称为溶质,溶液:一种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又稳定的体系叫溶液,把单位体积中含少量(大量)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浓溶液”)。

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称为不饱和溶液。

有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可以超过它的溶解度这种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5.什么叫做溶液的浓度?浓度和溶解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固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浓度有哪些表示方法?比较各种浓度表示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的优缺点。

答:溶液的浓度使溶液中各组分相对含量的一种定性描述,它是一个相对值,相对于溶液中各个组分而言,溶解度是指提定温度下,对某溶质而言,它是确定的,溶液的浓度有好多表示方法:①质量摩尔浓度,②物质的量浓度,③质量分数,④摩尔分数⑤体积分数。

38、无机化学万题库答案:问答题(7-9)

38、无机化学万题库答案:问答题(7-9)

(七) 溶液与胶体1.用乙二醇较好.因为它的沸点高,难挥发 .而乙醇的沸点比水还低,在汽车行驶时会使散热器水箱受热,溶液中的乙醇先挥发而容易着火 .2.凝固点由低至高的顺序为②〈①<③<⑦〈⑤〈④<⑥3.蒸气压增加的顺序为②〈①〈③<⑤〈④<⑥4.将0℃的冰放在0℃的水中将出现冰水平衡共存现象,因为0℃的冰和0℃的水它们的蒸气压相等。

但将0℃的冰放在0℃的盐水中将发生冰融化为水,冰将消失的现象。

因为冰的蒸气压大于盐水的蒸气压.5.根据题意,KCl的物质的量为0.12 m mol ,而AgNO3的物质的量为0。

5 m mol ,因此AgNO3是过量的。

则AgCl 胶团的结构式为[(AgCl)m·n Ag+·(n-x) NO3-]x+·x NO3-胶核电位离子反离子反离子吸附层胶粒扩散层胶团由于胶粒带正电荷,所以电泳时胶粒向负极(阴极)移动.6.沸点由低至高的顺序排列如下:⑥〈④<⑤<⑦<③<①<②7.把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沸点、凝固点、蒸气压和渗透压都不相同.因为稀溶液的上述性质主要与在一定量溶剂中所含溶质的微粒数目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葡萄糖(C6H12O6)的分子量为180 ,甘油[C3H5(OH)]的分子量为92 ,因而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所含的分子个数并不相同,甘油的分子个3数较多,当它们分别溶于100g水中,则甘油溶液的沸点较高,凝固点较低,蒸气压较低,渗透压较大 .如果把相同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于100g水中,则所得两种溶液中所含溶质微粒数相同,因此上述稀溶液依数性的数值也相同.8.稀溶液的沸点不一定比纯溶剂高。

对于难挥发或挥发性比纯溶剂低的溶质,其稀溶液的沸点比纯溶剂的高;而对于挥发性比纯溶剂大的溶质(例如在水中加入乙醇) 溶液的蒸气压将比纯溶剂的高,此时溶液的沸点比纯溶剂低。

大一无机化学1章 习题答案(1)

大一无机化学1章 习题答案(1)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 判断题(1)液体的沸点就是其蒸发和凝聚的速度相等时的温度。

(×) (2)渗透压是任何溶液都具有的特征。

(√) (3)质量相等的甲苯和二甲苯均匀混合时,溶液中甲苯和二甲苯的摩尔分数都为0.5。

(×) (4)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其聚沉能力也越大。

(×) (5)使用亲水乳化剂形成水/油型乳浊液。

(×) (6)土壤中的水分能传递到植物体系中是因为土壤溶液的渗透压比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大的缘故。

(×)2. 某化合物4.5 g 溶于250 g 水中,水的沸点上升了0.051℃。

已知该化合物的组成为含C40%,H6.60%,O53.33%,K b (水)=0.52 K ·kg ·mol -1。

求(1)相对分子质量;(2)分子式。

解: [ ]b b bT K b K m M m ∆=⨯=⨯⋅(水)(未知物)(水)(未知物)/(未知物)(水) -1 -1[ ] 0.52 1 000 4.5/(0.051250) g m ol 183.5 g m olbb M K m T m =⨯∆⋅=⨯⨯⨯⋅=⋅(未知物)(水)(未知物)/(水)C : H : O = 183.540%/12.011 : 183.56.60%/1.008 : 183.553.33%/16.00= 6: 12 : 6⨯⨯⨯所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3.5,分子式是C 6H 12O 6。

3. 将7.00 g 结晶草酸(H 2C 2O 4 ·2H 2O )溶于93.0 g 水,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025 g ·cm -3,求该溶液的:(1)质量分数;(2)质量浓度;(3)物质的量浓度;(4)质量摩尔浓度;(5)物质的量分数。

解:查表得-1-12242224(H C O 2H O)=126.07 g mol , (H C O )=99.04 g mol M M ⋅⋅⋅则 224(H C O )=7.0090.04/126.07 5.00 gm ⨯= (1) 2245.00(H C O )=0.05007.0093.0ω=+ (2) 224()7.0093.0(H C O )=97.6 m L1.025m V ρ+==溶液 -1224224(H C O )5.00(H C O )=0.0512 g m L 97.6m Vρ==⋅(3) 224224224(H C O )5.00(H C O )=0.055 5 m o l(H C O )90.04m n M == -12242243(H C O )0.055 5(H C O )=0.569 mol L 97.610n c V-==⋅⨯(4) -122422432(H C O )0.055 5(H C O )=0.584 mol kg (H O )(93.07.00 5.00)10n b m -==⋅+-⨯(5) 222(H O )93.02.00(H O )=5.28 m o l(H O )18.0m n M +== 2242242242(H C O )0.055 5(H C O )=0.010 4(H C O )(H O )0.055 55.28n x n n==++ 4. 将3.50 g 溶质A 溶于50.0 g 水所成的溶液的体积为52.5 mL ,凝固点为-0.86 ℃。

《无机化学》习题册及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册及答案

《无机化学》课程习题册及答案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1.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2.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相等()3.相同温度下,渗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CaCl2溶液,其渗透压相等()4.临床上的两种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等渗溶液。

()5. 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在临床上必定是等渗溶液()6.临床上,渗透浓度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称高渗液()7.在相同温度下,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等的()8.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的NaCl液和葡萄糖液渗透浓度相等()9.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其依数性要用校正因子i来校正。

()二、选择题1.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0.2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4mol·L-1 NaCl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大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3.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A.0.1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2mol·L-1 NaCl4.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小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5.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在临床上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蔗糖6. 试排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 )a. c(C6H12O6)= 0.2 mol·L-1b. c[(1/2)Na2CO3]= 0.2 mol·L-1c. c[(1/3)Na3PO4]= 0.2 mol·L-1d. c(NaCl)= 0.2 mol·L-1A. d>b>c>aB. a>b>c>dC. d>c>b>aD. b>c>d>a7.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A. 大于280 mmol·L-1B. 小于280 mmol·L-1C. 大于320 mmol·L-1D. 280-320 mmol·L-18.欲使同温度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 A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 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 质量浓度相同D 渗透浓度相同9. 质量浓度为11.1g·L-1CaCl2 (M=111.0 g·mol-1)溶液的渗透浓度是( )A.100mmol ·L-1B.200mmol ·L-1C.300mmol ·L-1D.400mmol ·L-1三、填充题:1.10.0 g·L-1NaHCO3(Mr=84)溶液的渗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无机化学》习题册及标准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册及标准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册及标准答案《无机化学》习题册及答案————————————————————————————————作者:————————————————————————————————日期:《无机化学》课程习题册及答案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1.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2.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相等()3.相同温度下,渗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CaCl2溶液,其渗透压相等()4.临床上的两种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等渗溶液。

()5. 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在临床上必定是等渗溶液()6.临床上,渗透浓度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称高渗液()7.在相同温度下,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等的()8.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的NaCl液和葡萄糖液渗透浓度相等()9.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其依数性要用校正因子i来校正。

()二、选择题1.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0.2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4mol·L-1 NaCl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大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3.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A.0.1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2mol·L-1 NaCl4.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小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5.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在临床上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蔗糖6. 试排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 )a. c(C6H12O6)= 0.2 mol·L-1b. c[(1/2)Na2CO3]= 0.2 mol·L-1c. c[(1/3)Na3PO4]= 0.2 mol·L-1d. c(NaCl)= 0.2 mol·L-1A. d>b>c>aB. a>b>c>dC. d>c>b>aD. b>c>d>a7.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A. 大于280 mmol·L-1B. 小于280 mmol·L-1C. 大于320 mmol·L-1D. 280-320 mmol·L-18.欲使同温度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 A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 质量浓度相同D 渗透浓度相同9. 质量浓度为11.1g·L-1CaCl2 (M=111.0 g·mol-1)溶液的渗透浓度是( )A.100mmol ·L-1B.200mmol ·L-1C.300mmol ·L-1D.400mmol ·L-1三、填充题:1.10.0 g·L-1NaHCO3(Mr=84)溶液的渗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考研复习《无机化学》溶液胶体练习试题及答案.doc

考研复习《无机化学》溶液胶体练习试题及答案.doc

溶液胶体练习题一、选择题1、用浓度为0.150 mol-dm 3和0.250 mol-dm 3的两种NaOH溶液配制0.169mol-dm 3的NaOH溶液,所用两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4.26 (B)2.13 (C) 8.52 (D)无法确定2、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大的是(A) 0.1 mol- dm 3 KC1 (B) 0.1 mol- dm'3 Ci2H220n(C) 1 mol- dm3 H2SO4(D) 1 mol- dm33、下列水溶液的浓度均为0.02moLkg-i,其中蒸气压最低的是()。

(A)KC1溶液(B)蔗糖溶液(C) BaCl2溶液(D) HAc溶液4、用半透膜隔开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为了保持渗透平衡,必须在浓蔗糖溶液液面上施加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A)浓蔗糖溶液的渗透压(B)稀蔗糖溶液的渗透压(C)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之和(D)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之差5、有一种蛋白质,其摩尔质量约为lxl04g.mo「i,试问可利用溶液的哪一种依数性来测定其摩尔质量最好?(A)蒸气压降低(B)沸点升高(C)凝固点降低(D)渗透压6、在200g水中含有9g非电解质的溶液,其凝固点为-0.465°C,则溶质的摩尔质量(g・mo「i)为()。

(A) 135 (B) 172.4 (C) 90 (D) 180NaCl MgCl 2 A1C13(A)CaCl 7、 在AS2S3负溶胶中加入等浓度的下列物质,使此溶胶聚沉得最快的是8、 对A1(OH)3正溶胶的凝结能力最大的是(A) Na 3PO 4 (B) NaCl (C) MgCl 2 (D) Na 2SO 49、 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胶团 (B)电位离子 (C)反离子 (D)胶粒二、填空题1、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的原因是溶剂分子减少 , 其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的原因是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

高二化学分散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分散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分散系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答案】D【解析】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的胶粒吸附电荷而带点,但是对于胶体整体来说是不带电的,错误;B.通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错误;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及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都无规律,即做布朗运动,错误;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正确。

【考点】考查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的知识。

2.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此时当光束通过该红褐色液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该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是A.小于1纳米B.1到100纳米C.大于100纳米D.10到100纳米【答案】B【解析】当光束通过该红褐色液体时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此为“丁达尔”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答案选B。

【考点】考查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3.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纳米是________单位,1纳米等于________米。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它与________分散系的粒子大小一样。

(2)世界上最小的马达,只有千万分之一个蚊子那么大,如图,这种分子马达将来可用于消除体内垃圾。

①该图是马达分子的____________模型。

②该分子中含有的组成环的原子是____________元素的原子,分子中共有____________个该原子。

③纳米产品以其优异的性能令人向往,下列关于纳米用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一、填空题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______;而在冷却时,它的凝固点______。

2,用半透膜将渗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隔开,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______。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

4,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和NaCl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最先结冰的是______,最后结冰的是______。

5,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当温度升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______。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

由于渗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______。

二、是非题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2,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101.325 kPa时的温度。

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5,当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一定相等。

6,两种溶液相比较,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7,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所以血浆中晶体渗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渗透压力。

8,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因此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9,0.1 mol·L-1葡萄糖溶液与0.1 mol·L-1甘油溶液的凝固点和沸点均相等。

10,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解在100 g水中,所得两种溶液的蒸气压相等。

三、问答题1,什么叫渗透现象?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叫分散系、分散相和分散介质?3,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为哪几类?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的沸腾过程中,它的沸点是否恒定?四、计算题1,将3.42 g蔗糖(C12H22O11,M = 342 g·mol-1 )溶于100 g水中,已知水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 f = 1.86 K· kg·mol-1,试计算此蔗糖溶液的凝固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习题答案

1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习题解答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1-1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成微小的粒子散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可分为三类:分子离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按照物质聚集状态分为:固液、液液、气液等。

1-2 不适用。

实验证明,引入校正系数,拉乌尔定律就可以用于电解质溶液依数性的计算。

阿仑尼乌斯提出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学说,用于解释电解质溶液对拉乌尔定律的偏离行为,如果进行计算须引入校正系数。

他认为电解质溶于水后可以电离成阴、阳离子,而使溶液中粒子总数增加导致了校正系数总是大于1,故不适用。

1-3 沸点不衡定,因为沸腾溶液的蒸气压必须等于外界大气压,由于溶剂的蒸发或外界气压的变化,所以沸点不衡定;凝聚温度不衡定,从水的相图气液平衡曲线可知,蒸气的凝聚温度是随蒸气的蒸气压下降而下降的。

1-4 不对,渗透现象停止,说明半透膜两边粒子的渗透速度相等,渗透达到了平衡。

1-5 溶胶稳定性因素有:胶粒带电、动力学和溶剂化膜;聚沉方法有:加入强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加热;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取决于与胶粒所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离子的电荷越高,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强。

1-6 溶于水后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自由能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其分子中含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亲水为亲水基,非极性基团亲油为疏水基。

当表面活性物质溶于水后,分子中亲水基进入水相,疏水基则进入气相成油相这样表面活性剂分子就浓集在两相界面上,形成定向排列的分子膜,使相界面上的分子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得到改善,从而降低了水的表面自由能。

1-7 一般说来亲水性乳化剂有利于形成O/W 型乳状液,亲油性乳化剂有利于形成W/O 型乳状液,亲水性乳化剂有钾、钠肥皂,蛋白质,动物胶等都形成O/W 型乳状液,亲油性乳化剂有高价金属离子肥皂、高级醇类、高级酸类等形成W/O 型乳状液。

1-8 ①ω=003.12173.3=0.2644;②b=()3443.58173.310173.3003.12-⨯-=6.149mol.kg -1;③c=3443.58173.31000.10-⨯=5.430mol.L -1;④x(NaCl)=015.18173.3003.12443.58173.3443.58173.3-+=0.099721-9 由题意可知:⊿t f (尿素)=⊿t f (未知) ∴K f b(尿素)= K f b(未知) , 即b(尿素)= b(未知)()100010008.42200100006.605.1⨯=⨯未M 则有M(未)=342.74g..mol -11-10 ⊿t f =K f b 1.30=6.8×0.20100000.1⨯M 则有M ≈262.54g..mol -1 即M(S x )=262.54 故其分子式近似为S 8。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分散系及其分类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分散系及其分类练习题(含答案)
5.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 。下列对 的分类错误的是
A. 是盐B. 是酸
C. 是电解质D. 是化合物
6.“纳米材料”(1nm=10-9m)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得到的分散系为
B.二者不发生反应,故无法证明质量守恒,故B不符合;
C.有空气中的氧气参与,无法称量参与反应的氧气的的质量,故无法证明质量守恒,故C不符合;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可证明质量守恒,故D符合;
答案为D。
3.A
【详解】A.水是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故A符合题意;
B.碘酒是碘的乙醇溶液,属于分散系,故B不符合题意;
C.不能与盐酸反应D.一定是浊液
2.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3.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水B.碘酒C.空气D.有色玻璃
4.分类学习是我们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碱的是
A.NH3B.NaHCO3C.Ca(OH)2D.Cu2(OH)2CO3
⑨水的化学式为H2O,属于氧化物;
⑩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3,属于盐类;
(1)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⑤;
(2)属于单质的有②⑦;属于盐类的有⑧⑩;
(3)属于氧化物的有③⑥⑨;属于溶液的有⑤;
(4)属于有机物的是④。
11.B丁达尔效应NaCl溶液渗析电解质氯化铁使血液中蛋白质胶体聚沉电泳
【详解】(1)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将微粒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由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可知该分散系属于胶体,其具有胶体的性质。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较稳定,不会分层。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故选B;

2024版高考化学同步精品备课系列(解析版):分散系及胶体(习题)(解析版)

2024版高考化学同步精品备课系列(解析版):分散系及胶体(习题)(解析版)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2课时 分散系及胶体1.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A .油漆B .CuSO 4·5H 2OC .饱和食盐水D .Fe(OH)3胶体【答案】B【解析】油漆、饱和食盐水、Fe(OH)3胶体都属于分散系,分散系属于混合物,而CuSO 4·5H 2O 是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故答案为B2.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牛奶、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答案]B[解析]牛奶、豆浆、血液都是常见的胶体,食盐水属于溶液,石灰浆属于悬浊液,故B 项正确。

3.向烧杯中加入25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棕色,停止加热,就制得了Fe(OH)3胶体。

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B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0-9 -10-7m 之间D .利用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答案】B【解析】A .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A 正确;B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 之间,B 错误;C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即10-9 -10-7m 之间,C 正确;D .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溶液不具有丁达尔现象,因此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D 正确;答案选B 。

4.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结合这段文字及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气B.月光通过薄雾时产生了丁达尔效应C.薄雾中的微观粒子直径大约是2.5 pmD.“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的成分相同[答案]B【解析】荷塘上方的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属于胶体,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C项错误,B项正确;“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与这种薄雾的成分不同,D项错误。

人卫版无机化学习题答案

人卫版无机化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Solution and Colloid一 习题答案1.求0.01㎏NaOH 、0.10㎏<½Ca 2+>、0.10㎏<½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NaOH 、½Ca 2+和½Na 2CO 3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 〔NaOH 〕= 40g·mol -1M 〔½Ca 2+〕= 20g·mol -1M 〔½Na 2CO 3〕= 53g·mol -1 所以,它们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 <NaOH>=40100001.0⨯=0.25mol ;n <½Ca 2+>=20100010.0⨯=5.0mol;n <½Na 2CO 3>=53100010.0⨯=1.9mol2.将5.0g NaOH 、NaCl 、CaCl 2分别置于水中,配成500ml 溶液,试求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 <NaOH>、c <NaCl>、c <½CaCl 2>.解 NaOH 、NaCl 和½CaCl 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 〔NaOH 〕=40g·mol -1;M 〔NaCl 〕=58.5g·mol -1;M 〔½CaCl 2〕=55.5g·mol -1 所以,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 <NaOH>=1000/50040/0.5=0.25<mol·L -1>;c <NaCl> =1000/5005.58/0.5=0.17<mo·L -1>c <½CaCl 2> =1000/5005.55/0.5= 0.18 <mol·L -1>3. 1 Each 00K contains plasma blood ml + of 20Cl and mg - of 366 of amount mg .Count their mmol unit the concentration , with substace ··L -1 .Key : of amount The K of concentration substace + Cl and - are :c <K +> =100.039/20= 5.13 <mmol ·L -1>c <Cl -> =100.05.35/366= 103 <mmol ·L -1>4.试将30.0g 蔗糖<C 12H 22O 11>试样,配成下列各种溶液:<1>ρ<C 12H 22O 11> = 105g ·L -1<2> c <C 12H 22O 11> = 0.10mol ·L -1<3>b <C 12H 22O 11> = 0.10mol ·㎏-1<4>x <C 12H 22O 11> = 0.0186应怎样配制?解M <C 12H 22O 11> = 342g ·mol -1〔1〕V =1050.30= 0.286 <L> = 286 <ml>准确称取30.0g 蔗糖,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加水稀释至286ml ,混匀,即可配制成105g ·L -1的蔗糖溶液.〔2〕V =10.0342/0.30= 0.877 <L> = 877 <ml>准确称取30.0g 蔗糖,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加水稀释至877ml ,混匀,即可配制成0.10mol ·L -1的蔗糖溶液.〔3〕m <H 2O> =10.0342/0.30= 0.877 <kg> = 877 <g>准确称取30.0g 蔗糖,溶于877g 蒸馏水中,混匀,即可配制成0.10mol ·kg -1的蔗糖溶液.〔4〕x <C 12H 22O 11> =]0.18/)([]342/0.30[342/0.302O H m += 0.0186m <H 2O> = 83.22 <g>准确称取30.0g 蔗糖,溶于83.22g 蒸馏水中,混匀,即可配制成x <C 12H 22O 11> = 0.0186的蔗糖溶液.5. 质量分数为3%的某Na 2CO 3溶液,密度为1.05g ·ml -1,试求溶液的c <Na 2CO 3>、x <Na 2CO 3>和b <Na 2CO 3>.解M <Na 2CO 3> = 106g ·mol -1c <Na 2CO 3> =10603.0100005.1⨯⨯= 0.297 <mol ·L -1>x <Na 2CO 3> =)18/97()106/3(106/3+= 0.005b <Na 2CO 3> =1000/97106/3= 0.292 <mol ·kg –1>6 .什么叫稀溶液的依数性?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力等性质只与溶质、溶剂微粒数的比值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因为这类性质的变化规律只适用于稀溶液,所以统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之间关系密切,知道一种依数性则可以求出另一种依数性:K p ∆=b b K T ∆=f f K T ∆=T R ⋅∏= b B7. 293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2.338kPa ,在100g 水中溶解18g 葡萄糖<C 6H 12O 6,M = 180g ·mol -1>,求此溶液的蒸气压.解葡萄糖溶液中水的摩尔分数为:x <H 2O> =)18/100()180/18(18/100+= 0.982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为:p = p 0 x <H 2O> = 2.338×0.982 = 2.30 <kPa>8. 有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时结冰,已知其中一种溶液为1.5g 尿素[CO<NH 2>2]溶于200g 水中,另一种溶液为42.8g 某未知物溶于1000g 水中,求该未知物的摩尔质量〔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 g ·mol -1〕.解 由于两溶液在同一温度下结冰,则△T f 〔尿素〕= △T f 〔未知物〕K f ×1000/20060/5.1= K f ×1000/1000/8.42MM 〔未知物〕= 342.4 <g ·mol -1>即该未知物的摩尔质量为342.4 g ·mol -1.9. 测得人体血液的凝固点降低值△T f = 0.56K,求在310 K 时人体血液的渗透压.解查表知K f 〔H 2O 〕= 1.86 K ·㎏·mol -1 ,由于ffK T ∆=T R Π⋅,则86.156.0=310314.8⨯ΠΠ= 776kPa10. 排出下列稀溶液在310 K 时,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1> c <C 6H 12O 6> = 0.20mol ·L -1<2> c <NaCl> = 0.20mol ·L -1<3> c <Na 2CO 3> = 0.20mol ·L -1解在相同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渗透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溶液渗透浓度的大小,确定溶液渗透压力的大小.三种溶液的渗透浓度分别为:c os <C 6H 12O 6> = c <C 6H 12O 6> = 0.20 <mol ·L -1>c os <NaCl> = 2c <NaCl> = 2×0.20= 0.40 <mol ·L -1>c os <Na 2CO 3> = 3c <Na 2CO 3> = 3×0.20= 0.60 <mol ·L -1>所以,溶液的渗透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2>><1>.11. 生理盐水、50g ·L -1的葡萄糖<C 6H 12O 6>溶液、12.5g ·L -1的碳酸氢钠<NaHCO 3>溶液和18.7g ·L -1的乳酸钠<NaC 3H 5O 3>溶液均为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现取其体积,按下列配方配成三种混合液: <1> 21<50g ·L -1C 6H 12O 6> +21<生理盐水> <2>31<18.7g ·L -1NaC 3H 5O 3> +32<生理盐水> <3> 31<12.5g ·L -1NaHCO 3> +32<生理盐水>试通过计算回答上述三种混合液是等渗、低渗还是高渗溶液?解 <1> 21<50g ·L -1C 6H 12O 6> +21<生理盐水>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为:c os =21×18050+21×2×5.580.9= 0.293 <mol ·L -1 > = 293 <mmol ·L -1>所以该混合溶液为等渗溶液. <2>31<18.7g ·L -1NaC 3H 5O 3> +32<生理盐水>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为:c os =31×2×1127.18+32×2×5.580.9= 0.316 <mol ·L -1> = 316 <mmol ·L -1>所以该混合溶液为等渗溶液. <3> 31<12.5g ·L -1NaHCO 3> +32<生理盐水>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为:c os =31×2×845.12+32×2×5.580.9= 0.304 <mol ·L -1> = 304 <mmol ·L -1>所以该混合溶液为等渗溶液.12.将1.01g 胰岛素溶于适量水中配制成100ml 溶液,测得298K 时该溶液的渗透压力为4.34kPa,试问该胰岛素的分子量为多少?解M 〔胰岛素〕= V m ∏RT =1.034.401.1⨯× 8.314×298=5.77×103 <g ·mol -1>所以胰岛素的分子量为5.77×103.13. 将0.02 mol ·L -1的KCl 溶液12ml 和0.05 mol ·L -1的AgNO 3溶液100ml 混合以制备AgCl 溶胶,试写出此溶胶的胶团结构式.解 用KCl 溶液和AgNO 3溶液制备AgCl 溶胶的反应式为:其中KCl 和AgN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 <KCl> = 0.02×0.012 = 2.4×10-4 <mol>n <AgNO 3> = 0.05×0.100 = 5.0×10-3 <mol> 由于AgNO 3过量,因此生成的AgCl 溶胶为正溶胶,其胶团结构式为:[<AgCl >m ·n Ag +·<n -x >NO 3-]x +·x NO 3-14. 溶胶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有哪些?用什么方法可破坏其稳定性. 答 溶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原因是:<1>胶团双电层中的吸附离子和反离子都是溶剂化的,胶粒被溶剂化离子所包围,形成了一层溶剂化保护膜.溶剂化膜既可以降低胶粒的表面能,又可以阻止胶粒之间的接触,从而提高了溶胶的稳定性.<2>同种溶胶中的胶粒带有相同电荷,相互间的静电斥力使胶粒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保持了溶胶的稳定.<3>由于溶胶的分散程度很大,胶粒很小,布朗运动剧烈,能反抗重力作用而不下沉.在溶胶中加入电解质或者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或者将溶胶加热等都可以破坏溶胶的相对稳定性,使溶胶发生聚沉.二自学练习1. 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季汽车水箱中加入乙二醇的主要原因是:< >A、沸点上升B、蒸气压下降C、凝固点下降D、渗透压2. 在高山上烧水,不到100℃就沸腾,是因为高山< >把冰放到0℃的盐溶液中,冰将< >,是因为< >3. 根据相同条件下的解离常数可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是否正确?< > 4.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指〔〕.5.使非水溶性液体以极细小的液滴均匀地分散于水中的现象叫〔〕所形成的分散系叫〔〕,它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型和〔〕型.6.泡沫是指〔〕分散于〔〕中形成的分散系.7.下列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蔗糖B、葡萄糖C、硬脂酸甘油脂D、蛋白质答案:1、C2、压力低、熔化、稀溶液蒸汽压降低,导致冰的蒸汽压高于0℃的盐溶液,故熔化.3、错4、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5、乳化作用,乳状液,油包水,水包油6、不溶性气体,液体和固体7、D第二章电解质溶液Electrolyte Solution一 习题答案1.计算0.10mol ·L -1K 3[Fe<>6]溶液的离子强度.解:I =21〔0.30×12+0.10×32〕=0.62.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计算0.10mol ·L -1KCl 溶液中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解:KCl I =0.1lg y ±=-0.509∣z +•z -∣I =-0.509×1×1.0=-0.16 y ±=0.693.计算0.005mol ·L -1KCl 溶液在398K 时的渗透压:<1>用浓度计算;<2>用活度计算〔y ±=0.92〕.解: <1>Л=i cRT =2×0.005×8.314×398=33.09<kPa><2>Л=i y ±cRT =2×0.92×0.005×8.314×398=30.44<kPa>4.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的化学式:NH 4+、H 2S 、H 2SO 4、H 2PO 4-、HSO 4-解:NH 3, HS -, HSO 4-, HPO 4-, SO 42-5.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的化学式:SO 42-、S 2-、H 2PO 4-、HSO 4-、NH 3解:HSO 4-, HS -, H 3PO 4, H 2SO 4, NH 4+6.根据质子理论判断下列各分子或离子在水溶液中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是两性物质?HS -、CO 32-、H 2PO 4-、NH 3、H 2S 、HAc 、OH -、H 2O 、NO 2-解:酸:H 2S, HAc碱:CO 32-, NH 3, OH -, NO 2-两性物质:HS -, H 2PO 4-, H 2O7.判断下列酸碱反应进行的方向:解:<1>K a <HAc>> K a <HCO 3-> 反应正向进行<2> K a <H 3O +>> K a <H 2O> 反应正向进行<3> K a <H 2O>< K a <HSO 4-> 反应逆向进行<4> K a <H>> K a <HS -> 反应正向进行8.已知HCOOH 在298K 时,K a =1.77×10-4,求其共轭碱的K b 是多少?解: K b =K w /K a =10-14/<1.77×10-4>= 5.65×10-119.将0.4mol ·L -1丙酸<HPr>溶液125ml 加水稀释至400ml ;求稀释后溶液的pH 值<HPr 的K a =1.38×10-5>.解:稀释后丙酸浓度为0.4×125/400=0.125<mol ·L -1>c /K a >500 [H +]=c K a ⨯=35103.1125.01038.1--⨯=⨯⨯<mol ·L -1>pH=2.8810.计算下列溶液的pH 值:〔1〕0.20mol ·L -1NH 3水与0.20mol ·L -1HCl 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2〕0.20mol ·L -1NH 3水与0.20mol ·L -1HAc 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3〕0.20mol ·L -1NaOH 与0.20mol ·L -1HAc 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解:<1>混合后,全部生成浓度为0.1mol ·L -1的NH 4Cl:K a <NH 4+>= K w / K b =10-14/<1.79×10-5>=5.59×10-10c /K a >500 [H +]=c K a ⨯=6101048.71.01059.5--⨯=⨯⨯<mol ·L -1> pH=5.13<2> 混合后,全部生成浓度为0.1mol ·L -1的NH 4Ac:c •K a <NH 4+>>20K w , c >20K a <HAc>∴H +]=)()(4HAc K NH K a a ⨯+=85101086.91074.11059.5---⨯=⨯⨯⨯<mol ·L -1>pH=7.01<3> 混合后,全部生成浓度为0.1mol ·L -1的NaAc:K b <Ac ->= K w / K a <HAc>= 10-14/<1.74×10-5>=5.75×10-10c /K b >500 [OH -]=c K b ⨯=6101058.71.01075.5--⨯=⨯⨯<mol ·L -1>pOH =5.12 pH=8.8811.在0.10mol ·L -1NH 3溶液中,加入NH 4Cl 晶体,使其溶解后浓度为0.20mol ·L -1,求加入NH 4Cl 前后,NH 3水中的[OH -]与解离度.解:加入NH 4Cl 前c /K b >500 [OH -]=c K b ⨯=351034.11.01079.1--⨯=⨯⨯<mol ·L -1> α=[OH -]/ c =<1.34×10-3/0.1> ×100%=1.34%加入NH 4Cl 后,有Cl NH Cl NH 44+→ 设平衡时溶液中[OH -]为x mol·L -1,则NH 3·H 2O NH 4+ + OH -0.1-x ≈0.1 0.2+ x ≈0.2 x0.2x /0.1= K b =1.79×10-5 [OH -]=x =8.95×10-6<mol ·L -1>α=[OH -]/ c =8.95×10-3%12.近似计算0.10mol ·L -1H 3PO 4溶液中的[H +]、[H 2PO 4-]、[HPO 42-]与[PO 43-],由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解:c /K a1>500 [H +]=c K a ⨯1=231063.21.01092.6--⨯=⨯⨯<mol ·L -1>[H +]=[H 2PO 4-]=2.63×10-2<mol ·L -1>==--+][]][[42242PO H HPO H K a [HPO 42-][HPO 42-]=K a2=6.17×10-8<mol ·L -1>[PO 43-]=K a3[HPO 42-]/[H +]=<4.79×10-13×6.17×10-8>/<2.63×10-2>=1.12×10-18<mol ·L -1>13.欲使H 2S 饱和溶液<浓度为0.10mol ·L -1>中[S 2-]=1.0×10-13mol ·L -1,应控制溶液的pH 值为多大?解:K a1·K a2=[H +]2[S 2-]/[H 2S][H +]=)100.1/(10.01012.11091.8]/[][131282221----⨯⨯⨯⨯⨯=S S H K K a a =3.16×10-4<mol ·L -1>pH=3.5014.在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对氨水的解离度、解离常数、溶液的pH 值有何影响?〔1〕NH 4Cl 〔2〕NaCl 〔3〕H 2O 〔4〕NaOH解: 对解离常数均无影响<1> NH 4Cl α↓pH ↓(2)<2> NaCl α↑pH↑(3)<3>H2O α↑pH↓(4)<4>NaOH α↓pH↑二自习习题1. 根据相同条件下的解离常数可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是否正确?< >2. 当二元弱酸的K2Ө<<K1Ө时,酸根离子的浓度在数值上近似等于K2Ө,与酸的浓度< > .3. 向1.0mol·kg-1HCl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溶液中的S2-浓度可近似地按b<S2->≈K2Ө计算.判断对错< >.4.向10g蒸馏水中,加入10 g 0.001mol·kg-1 HCl后,水离子积常数K wӨ < >.A、增大B、减小C、不变D、变为零5. 将0.1mol·kg-1下列溶液加水稀释一倍后,pH变化最小的是< >.A、HClB、H2SO4C、HNO3D、HAc6. 同离子效应可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_______.7. 在25℃时,0.10mol·kg-1氨水溶液中氨的解离平衡常数为 1.79×10-5, 25℃时,0.05mol·kg-1氨水溶液中氨的解离平衡常数为1/2×1.79×10-5 判断对错.< >8. 0.1mol·kg-1 HAc溶液中H+浓度是0.1mol·kg-1溶液中H+浓度的< >A、1倍B、2倍C、3倍D、4倍9. 已知18℃时水的K wӨ=6.4×10-15,此时中性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_______mol·kg-1,pH为_______.10. 在0.10 mol·kg-1HAc溶液中加入少许NaCl晶体,溶液的pH将会_______,若以Na2CO3代替NaCl,则溶液的pH将会_______.11. 已知相同浓度的盐NaA,NaB,NaC,NaD的水溶液pH依次增大,则相同浓度的下列稀酸中离解度最大的是< >A、HDB、HCC、HBD、HA12. 某一元弱酸HA的浓度为0.010mol·kg-1,在常温下测得其pH为4.0.求该一元弱酸的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答案:1、错2、无关3、错4、C5、D6、15、减小、减小7、错8、B9、8×10-8、7.1010、减小、增大11、D12、K aӨ= 10-6第三章沉淀溶解平衡Dissolution Precipitation Equilibrium一习题答案1.溶度积常数的意义是什么?离子积和溶度积有何区别?溶度积与前述几个平衡常数〔K a、K b、K w〕比较有何异同?略.2.已知Mg<OH>2的K sp是 5.7×10-12,若溶液中Mg2+浓度为1.0×10-4mol·L-1,OH-浓度为2.0×10-4 mol·L-1,下列哪种判断沉淀生成的方式是正确的?⑴<1.0×10-4><2.0×10-4>2= 4.0×10-12<K sp不沉淀;⑵<1.0×10-4><2×2.0×10-4>2 =1.6×10-11>K sp生成沉淀.解:〔2〕正确.3.已知室温下PbI2的溶解度为S mol·L-1,则其K sp为S3还是4S 3?解:K sp=4s3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⑴两种难溶电解质,K sp大者,溶解度必也大;⑵ AgCl的K sp=1.76×10-10,Ag3PO4的K sp=1.05×10-10,在Cl-和PO43-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析出 Ag3PO4沉淀;⑶在一定温度下,AgCl饱和溶液中Ag+与Cl-浓度的乘积是常数;⑷沉淀转化的方向是由K sp大的转化为K sp小的.解:<1>不正确,〔2〕不正确,〔3〕正确,〔4〕不正确.5.在下列难溶物中,哪些不能通过K sp计算得到可靠的溶解度数值:BaCO3、Fe<OH>3、Fe2S3、BaSO4、AgCl、BaCrO4.解:BaCO3、Fe<OH>3、Fe2S3.6.溶度积规则的内容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什么叫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略.7.PbCl2在0.130 mol·L-1的Pb<Ac>2溶液中的溶解度是5.7×10-3 mol·L-1,计算在同温度下PbCl2的K sp.解:沉淀平衡时有:S 0.130+S2S≈0.130即[Pb2+]≈0.130mol·L-1[Cl-]=2S = 2×5.7×10-3 <mol·L-1>∴K sp〔AgCl〕= [Pb2+][ Cl-]2= 0.130×<2×2.57×10-3>2= 1.69×10-5 or 1.768.在 0.0015 mol·L-1的MnSO4溶液10ml中,加入0.15 mol·L-1氨水5ml,能否生成Mn<OH>2沉淀?如在上述MnSO4溶液中先加0.49g固体<NH4>2SO4,然后再加0.15 mol·L-1氨水5ml,是否有沉淀生成?解:查表得K sp<Mn<OH>2>= 2.06×10-14K b<NH3·H2O> = 1.79×10-5⑴混合液中c<Mn2+>= 0.0015×10/15 = 0.0010 <mol·L-1>c<NH3.H2O>= 0.15×5/15 = 0.050<mol·L-1>由NH3·H2O离解产生的[OH-]为:IP = c〔Mn2+〕·c2〔0H-〕= 0.0010×<9.5×10-4>2= 9.0×10-10∵IP>K sp<Mn<OH>2>〔2.06×10-14〕∴有Mn<OH>2沉淀生成⑵由<NH4>2SO4离解产生的[NH4+]为<NH4>2SO4的加入对氨水的离解产生同离子效应:0.05-x 0.49+x x≈0.05 ≈0.49IP = c〔Mn2+〕·c2〔0H-〕= 0.0010×<1.83×10-6>2= 3.35×10-15∵IP<K sp<Mn<OH>2>〔2.06×10-14〕∴没有Mn<OH>2沉淀生成9.在0.10 mol·L-1的FeCl2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制成饱和溶液,欲使Fe2+不生成FeS沉淀,溶液中的pH值最大为多少?解:查表得K sp<FeS> = 1.59×10-19H2S的K a1 = 5.1×10-8, K a2 = 1.2×10-15方法一:要使Fe2+不形成沉淀,[S2-]需用小于:而H2S饱和溶液的浓度为[H2S] = 0.10mol·L-1代入数据得:解得[H+] = 1.96×10-3<mol·L-1> pH= 2.71即溶液中最大pH值应为2.71方法二:用HCl溶解0.10mol MS<s>所需的[H+]计算10.若溶液中Mg2+和Fe3+浓度皆为0.10 mol·L-1,计算说明能否利用氢氧化物的分步沉淀使二者分离?解:查表得K sp<Fe<OH>3> = 2.64×10-39K sp<Mg<OH>2> = 5.66×10-12根据溶度积原理,使Fe3+完全沉淀所需OH-的最低浓度为pOH= 10.86 pH=3.14Mg2+不沉淀,溶液中OH-的最高浓度为= 7.5×10-6<mol·L-1>pOH= 5.12 pH=8.88只要将OH-浓度控制在1.38×10-11~7.5×10-6 mol·L-1之间,即pH控制在3.14~8.88之间,即可使Fe3+和Mg2+分离.若用NaOH来控制这样的条件是困难的,NH4+~NH3缓冲液可满足这个要求.11.解释下列现象:⑴ CaC2O4溶于盐酸而不溶于醋酸;⑵将H2S通入ZnSO4溶液中,ZnS沉淀不完全;但如在ZnSO4溶液中先加入NaAc,再通入H2S,则ZnS沉淀相当完全.解:〔1〕242O C 的酸性比盐酸弱而比醋酸强.〔2〕提示:由于pH 的原因. 二 自习习题1. 已知K s Ө<Ag 2CrO 4>=1.12×10-12, K s Ө<AgCl>=1.77×10-10,K Өs <AgI>=8.51×10-17,在含有CrO 42-,Cl -和I -离子的〔三者浓度均为0.1mol ·kg -1〕的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 3溶液,先生成< >沉淀,其次生成< >沉淀,最后生成< >.用简单计算解释之.2. 用水稀释含有大量CaCO 3固体的水溶液时,CaCO 3的溶度积_____,溶解度_______,溶解量_______.3. 25℃时,K s Ө[Ca<OH>2] =4.0×10-6,Ca<OH>2的饱和溶液中b <Ca 2+>=_______,b <OH ->=_______,Ca<OH>2的溶解度_______.4. 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溶度积大的化合物溶解度一定大B 、向含AgCl 固体的溶液中加适量的水使AgCl 溶解又达到平衡时,AgCl 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C 、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平衡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D 、AgCl 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AgCl 为弱电解质.5. 下列试剂中能使CaSO 4<s>溶解度增大的是< >A 、CaCl 2B 、Na 2SO 4C 、NH 4AcD 、H 2O6. 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_______.答案:1、AgI 、AgCl 、Ag 2CrO 4、解:生成Ag 2CrO 4沉淀所需最低Ag +浓度为:<1.12×10-12/0.1>0.5 =3.35×10-6生成AgCl 沉淀所需最低Ag +浓度为:1.77×10-10/0.1 = 1.77×10-9mol ·kg -1生成AgI 沉淀所需最低Ag +浓度为:8.51×10-17/0.1 = 8.51×10-16mol ·kg -12、不变、不变、增多3、0.01mol ·kg -1、0.02 mol ·kg -1、S = 0.01 mol ·kg -14、B5、C6、减小第四章 缓冲溶液Buffer Solution一 习题答案1.下列混合溶液是否具有缓冲作用?为什么?① ①0.1 mol·L -1的KH 2PO 4溶液50ml 与0.1 mol·L -1Na 2HPO 4溶液50ml混合.② 0.2 mol·L -1的HAc 溶液50ml 与0.2 mol·L -1的NaOH 溶液25ml 混合. ③ 0.1 mol·L -1的NH 3·H 2O 溶液50ml 与0.2 mol·L -1的HCl 溶液25ml 混合. ④ 0.1 mol·L -1的HCl 溶液50ml 与0.1 mol·L -1的KCl 溶液10ml 混合. ⑤ 1×10-3mol·L -1的HAc 溶液50ml 与1×10-3mol·L -1的NaAc 溶液50ml 混合.解:〔1〕〔2〕〔4〕具有缓冲作用,〔3〕〔5〕无缓冲作用.因为〔1〕〔2〕中存在着足够浓度的共轭酸碱对,〔4〕是pH<3的强酸,〔3〕〔5〕中无足够浓度的共轭酸碱对.2.今需配制pH 为7.40的缓冲液100ml,问应取0.067 mol·L -1的Na 2HPO 4溶液和0.067 mol·L -1的KH 2PO 4溶液各若干ml<H 3PO 4的p K a 2=6.80>? 解:)PO H ()HPO (lg p pH 42242a --+=V V K 即)HPO ()HPO (lg 80.64.72424--+=V V -100解得:)ml (80)HPO (24=-V 则)m l (2080100)PO H (42=-=-V 3.欲配制pH 为5.00的缓冲溶液,需称取多少g的CH 3COONa·3H 2O 固体,溶解在500ml0.500 mol·L -1CH 3COOH 中?<HAc 的p K a =4.75>解:设需NaAc ·3H 2Oxmol ,根据)HAc (n )Ac (n lg p pH a -+=K , 有:1000/500.0500)Ac (lg 75.40.5⨯+=-n 解得:)m ol (445.0)Ac (=-n ∴需称取NaAc ·3H 2O 的质量为:0.445×136=60.52<g >4.已知Tris·HCl 在37℃时的p K a 为7.85,今欲配制pH 为7.40的缓冲液,问在含有Tris 和Tris·HCl 各为0.05 mol·L -1的溶液100ml 中,需加入0.05 mol·L -1的HCl 溶液多少ml ?解:设需加入HCl 的体积为x mol 根据]H Tris []Tris [lg p pH a +⋅+=K ,有解得:x =47.6<ml>5.用0.025 mol·L -1的H 3PO 4溶液配成pH 为7.4的缓冲溶液100ml,需加入0.025 mol·L -1的NaOH 溶液与之中和,试计算所需H 3PO 4溶液与NaOH 溶液的体积.解:根据题意,应用---2442HPO PO H 缓冲对.设需H 3PO 4x ml,与H 3PO 4反应的NaOH 为 y 1 ml ,与-24HPO 反应的NaOH 为y 2ml .H 3PO 4 + -OH =-42PO H + H 2O mmol 0.025x 0.025y 1 0.025y 1-42PO H + -OH = -24HPO + H 2O0.025x -0.025y 1 0.025y 2 0.025y 2∴x =y 1∵x +y 1+y 2=100,x =y 1∴y 2=100-2x解得:x =38.34<ml>,即需要H 3PO 438.34ml .NaOH 需要:100-38.34=61.66<ml>6.用弱酸HA<p K a =5.30>和它的盐NaA 配制成pH 为5.00的缓冲溶液,在这个溶液100ml 中,加入10mmol HCl 后,若pH 值改变了0.30单位,HA 与NaA 原来的浓度必须是多少? 解:]HA []A [lg 30.500.5-+= ∴50.0]HA []A [=-〔1〕加+H 后pH 降低值为4.70,则: ∴25.010]HA [10010]A [100=+--〔2〕 联立〔1〕〔2〕两方程,解得:[HA]=0.50 mol·L -1]A [-=0.25 mol·L -17.今有0.20 mol·L -1的NH 3·H 2O 和2.00L 0.100 mol·L -1的HCl 溶液,若配制pH=9.60的缓冲溶液,在不加水的情况下,最多可配制多少ml 缓冲溶液?其中NH 3·H 2O 和NH 4+的浓度各为多少?解:设配制前NH 3·H 2O 体积V 1L.则 NH 3·H 2O + HCl = NH 4Cl + H 2O起始 0.20V 1 0.20 0平衡 0.20V 1-0.20 0 0.20 即20.020.020.0lg 25.960.91-+=VV 1=3.24<L>缓冲溶液总体积V =3.24+2.00=5.24<L>[NH 3·H 2O]=)L mol (085.020.020.011-⋅=-V V[NH 4+]=)L mol (038.020.01-⋅=V8.试计算总浓度为0.100 mol·L -1的巴比妥缓冲溶液的最大缓冲容量和pH 为8.00时的缓冲容量<已知:巴比妥酸p K a 1=7.40>.解:β最大=0.576×c 总=0.576×0.100=0.576〔mmol·ml -1·pH -1〕 根据]HB ]B [lg a p pH -+=K ,有: ]HB []B [lg 40.700.8-+=,解得:98.3]HB []B [=-又∵]B [-+[HB ]=0.100∴]B [-=0.08 mol·L-1[HB ]=0.02 mol·L-10.1000.0200.0802.303⨯⨯=β=0.037〔mmol·ml -1·pH -1〕二 自习习题1. 缓冲溶液是由_______或_______组成的混合溶液.2. 0.10kg 1.0mol·kg-1的HCl溶液与0.10kg 2.0mol·kg-1的NaAc 溶液混合,可以作为缓冲溶液使用.是否正确< >答案:1、弱酸与弱酸盐、弱碱与弱碱盐2、正确第五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Energy Change of Chemical Reaction一习题答案1.指出在W、Q、U、H、S、G、p、T、和V中, 哪些是状态函数? 哪些的改变量只由始态、终态决定? 哪些数值与变化途径有关?解:略.2.试说明Δr H m、Δf H#m、Δc H#m、Δr S#m、Δf G#m、Δr G#m和Δr G m各物理量的意义?解:略.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1>放热反应均为自发反应.(2)<2>生成物的分子数比反应物多,则反应的△r S必为正值.(3)<3>稳定单质的Δf H#m、Δf G#m和S#m皆为零.(4)<4>若反应的Δr G#m,298>0,则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5> 凡是自发反应都是快速反应.解:<1>不正确<2>不正确<3>不正确<4>正确<5>不正确4.已知298.15K,100 kPa时:H2 <g>+1/2O2 <g>═H2O<g> Δr H#m,1=-241.8kJ⋅mol-1 H2 <g>+ O2 <g>═H2O2 <g> Δr H#m,2=-136.3kJ⋅mol-1试求反应H2O<g>+1/2O2 <g>═H2O2 <g>的Δr H#m值.解:#m,1r#m,2r#mrHHH∆-∆=∆= - 136.3 - <- 241.8> = 105.5 <kJ⋅mol-1>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 <s>+3CO <g>═2Fe <s>+3CO2 <g> Δr H#m,1=-26.7kJ⋅mol-13 Fe2O3 <s>+CO <g>═ 2 Fe3O4 <s>+CO2 <g> Δr H#m,2=-50.8kJ ⋅mol -1Fe 3O 4 <s>+CO <g>═ 3 FeO<s>+CO 2 <g> Δr H #m,3=-36.5kJ ⋅mol -1①不用查表,计算反应 FeO<s>+CO <g>═ Fe <s>+CO 2 <g>的Δr H #m . ②利用①的结果和附录的数据计算FeO<s>的标准生成焓.解:<1> #m,1r #m,2r #m,3r #m r 2132/1H H H H ∆+∆-∆-=∆)7.26(213)8.50(2/15.36-⨯+-⨯-== 7.28 <kJ ⋅mol -1><2>)(#)(CO m,f #FeO(s)m,f #)(CO m,f #m r 2g g H H H H ∆+∆-∆=∆ 即 7.28 = - 393.51 -#FeO(s)m,f H ∆- <- 110.52>∴#FeO(s)m,f H ∆= - 290.27 <kJ ⋅mol -1> 6.用标准生成焓<Δf H #m >计算下列反应在298.15K 和100 kPa 下的反应热. ① NH 3 <g>+HCl <g> ═ NH 4Cl <s>② CaO<s>+CO 2 <g>═ CaCO 3 <s>解:<1>)(#)(HCl m,f #(g)NH m,f #Cl(s)NH m,f #m r 34g H H H H ∆+∆-∆=∆ = - 314.4 - [<- 46.11>+ <-92.307> ]= -175.98 <kJ ⋅mol -1><2>)(#)(CO m,f #CaO(s)m,f #(s)CaCO m,f #m r 23g H H H H ∆+∆-∆=∆ = - 1206.9- [<- 635.09>+ <-393.51> ]= -178.3 <kJ ⋅mol -1>7.用标准燃烧热<Δc H #m >计算下列反应在298K 和100 kPa 下的反应热. ①2C 2 H 2 <g> + 5O 2 <g>═ 4CO 2 <g> + 2H 2 O <l>② C 2H 5OH <l> ═ CH 3CHO <l> + H 2 <g>解:<1> )24(52#O(l)H m,c #(g)CO m,c #(g)O m,C #(g)H C m,C #m r 22222H H H H H ∆⨯+∆⨯-∆⨯+∆⨯=∆= 2 ⨯ <- 1299.6> + 5 ⨯ 0 -<4 ⨯ 0 + 2 ⨯ 0> = - 2599.2 <kJ ⋅mol -1><2>)(#(g)H m,c #CHO(l)CH m,c #OH(l)H C m,c #m r 2352H H H H ∆+∆-∆=∆ ∴=∆#m r H - 1366.8 - <- 1166.4> - <- 285.83> = 85.43 <kJ ⋅mol -1>CO<g> + H 2O<g> CO 2<g> +H <g>8.CO 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源,有人设想以加热分解的方法来消除之: CO<g> ═ C<s>+1/2 O 2 <g>试从热力学角度判断该设想能否实现?解:#CO(g)m,f #m r G G ∆-=∆ = 137.15 <kJ ⋅mol -1> > 0 ∴该设想无法实现9.计算下列反应在298K 时的Δr G #m , 并指出反应在标准态下自发进行的方向.① 2NH 3 <g> ═ 2N 2 <g>+3H 2 <g>② CO <g>+NO<g>═ CO 2 <g>+1/2 N 2 <g>解:<1>#)(NH m,f #(g)H m,f #(g)N m,f #m r 32223g G G G G ∆-∆+∆=∆ = 0 +3 ⨯ 0 - 2 ⨯ <- 16.5> = 33.0 <kJ ⋅mol -1> > 0∴标态下自发向左进行<2> +∆-∆+∆=∆#)(CO m,f #(g)N m,f #(g)CO m,f #m r ()21(22g G G G G )#)(NO m,f g G ∆ = -394.36 + 0 - <-137.15 + 86.57> = -343.78 <kJ ⋅mol -1><0∴标态下自发向右进行10.甲醇的分解反应如下: CH 3OH <l> →CH 4 <g> + 1/2 O 2 <g> ① 298.15K 时该反应的Δr S #m 与Δr G #m 各是多少?②在298.15K 、100 kPa 下该分解反应能否自发进行.③标准状态下该反应分解时的最低温度为多少?解:<1> #)l (OH CH m,#(g)O m,#(g)CH m,#m r 32421S S S S -+=∆12703.2052115.186-⨯+== 161.67<J ⋅K -1⋅mol -1>= - 50.75 + 0 - <- 166.4> = 115.7 <kJ ⋅mol -1>(2) <2>∵#m r G ∆> 0∴该条件下分解反应不能自发进行<3> 0#m r #m r #m r <∆-∆=∆S T H G 时发生分解反应= -74.81+ 0 - <-238.7> =163.9 <kJ ⋅mol -1> ∴67.16110009.163##⨯=∆∆>m r m r S H T =1014 K 11.计算反应在773K 时的ΔrK p #.〔设273K →773K 范围内的Δr H #m 和Δr S #m 保持不变.〕解:)()(#)(,#)(CO m,f #(g)H m,f #(g)CO m,f #m r 222g O H m f g H H H H H ∆+∆-∆+∆=∆ = [<- 393.51> + 0] - [<-110.52> + <- 241.82>] = - 41.17<kJ ⋅mol -1>= <213.6 + 130.58> - <197.56 + 188.72> = - 42.1<J ⋅K -1⋅mol -1>= - 41.17⨯1000 -773⨯ <- 42.1> = - 8626.7<J ⋅mol -1>∴#p K = 3.8312.反应在727K 时K p # =3.45,计算在827K 时的K p #值〔Δr H #m =-189 kJ·mol -1可视为常数〕.解:)(2.303lg2112#m r #p,1#p,2T T T T R H K K -∆=)827727727827(8.3142.303100018945.3lg #p,2⨯-⨯⨯-=K = - 1.642∴#p,2K = 0.0787二 自习习题1、在标准态的规定中,下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压力P Ө=100.00KPaB 、T =298.15KC 、b Ө=1.00mol ·kg -1D 、纯固体或纯液体处于标准压力.2、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式中能表示CO 2的Δf H m Ө<298.15K>的反应式为< >A 、C <金刚石>+ O 2<g>= CO 2<g>B 、C <石墨>+O 2<g>= CO 2<g>C 、CO<g>+1/2O 2<g>= CO 2<g>D 、CO 2<g>=CO<g>+1/2O 2<g>3、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热效应:4Fe 2O 3<s>+Fe<s>=3Fe 3O 4<s>, Δr H m Ө=-74 kJ ·mol -14Fe<s>+3O 2<g>=2Fe 2O 3<s>, Δr H m Ө=-1664kJ ·mol -1CO<g> + H 2 CO 2<g> + H <g> 2SO 2<g> + O 2<g> 2SO 3<g >则可计算出Fe3O4<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 >4、等压过程,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的条件是< >5、等温条件下,某反应Δr G mӨ=10kJ·mol-1,这表示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 >A、自发进行B、非自发进行C、自发与否,需具体分析6、汽车尾气中的CO,可用加入催化剂催化其热分解的方法消除.已知热分解反应CO<g>= C<s>+O2<g>的Δr H mӨ=110.5kJ·mol-1, Δr S mӨ=-0.089kJ·mol-1·K-1这一方法正确与否?解释其原因:7、〔1〕U,S,H,G均为< >〔2〕Δr H m>0为< >〔3〕Δr G m <0为< >〔4〕KӨ为< >8、反应的Δr H mӨ <0,温度升高时〔T2>T1〕则平衡常数< >当Δr H mӨ>0,温度升高时则< >9、对于下列反应A、4NH3<g>+3O2<g>=2N2<g>+6H2O<g>B、S<s>+O2<g>=SO2<g>C、2SO2<g>+O2<g>=2SO3<g>它们分别与哪个关系式:△H=△U, △H<△U, △H>△U 相对应.△H =△U< > ;△H <△U< > ;△H >△U< >10、1mol液体苯在量热计中燃烧,C6H6<l>+7/2O2<g>=6CO2<g>+3H2O<l>测得25℃时的恒容反应热Q V= -3263.9kJ,求Q P=?11、反应3A + B = 2C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12、对于参考态单质,规定它的Δf H mӨ〔298.15K〕= 0,Δf GӨm,B〔298.15K〕= 0,Δr S mӨ〔298.15K〕= 0 .是否正确< >13、某化学反应的Δf G mӨ>0,此反应是不能发生的.是否正确< >14、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发应.是否正确< >15、下列物质中Δf H mӨ不等于零的是< >A、Fe<S>B、C<石墨>C、Ne<g>D、Cl2<l>16、将固体NH4NO3溶于水中,溶液变冷,则该过程的ΔG,ΔH,ΔS符号依次是< >A、+,-,-B、+,+,-C、-,+,-D、-,+,+17、下列过程中,ΔG=0的是< >A、氨在水中解离达平衡B、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C、乙醇溶于水D、炸药爆炸18、一容器中有4.4g CO2,14g N2和12.8g O2,气体总压为2.026×105Pa,求各组分的分压.19、已知H2<g> + 1/2O2<g> →H2O<g>Δr H mӨ<298.15K> = -241.818 kJ·mol-1所以说,H2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Δc H mӨ<298.15K〕= -241.818kJ·mol-1判断对错〔〕答案:1、B2、B3、-1134kJ.mol-14、ΔH <0, ΔS <05、B6、方法错误.因Δr H mӨ>0 ,Δr S mӨ<0,在任何温度Δr G mӨ>0,反应非自发.7、状态函数、吸热反应、自发反应、标准平衡常数8、变小、变大9、B、C、A10、解: Q P-Q V= RTΔn = <8.314×298.15×2.5> J = 6197J 所以Q P=-3263.9kJ+6.197kJ = -3257.7kJ11、3、1、212、错13、错14、错15、D16、D17、A18、解: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n〔CO2〕=1mol444.4-⋅gg=0.1moln〔N2〕=1mol2814-⋅gg= 0.5moln〔O2〕=1mol328.12-⋅gg= 0.4mol由道尔顿分压定律总)(ppi=(总)nni得(总)(总)pnnp ii=所以5 210026.2mol5.0mol4.0mol1.0mol1.0⨯⨯++=)(COpPa= 2.026×104Pa5210026.2mol 5.0mol 4.0mol 1.0mol 5.0⨯⨯++=)(N p Pa= 1.013×105Pa5210026.2mol 5.0mol 4.0mol 1.0mol 4.0⨯⨯++=)(O p Pa= 8.104×104Pa19、对第六章 化学反应速率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一 习题答案1.试用各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表示下列反应的瞬时速率,并写出各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1〕2N 2O 5→ 4NO 2 + O 2〔2〕4HBr + O 2→ 2Br 2 + 2H 2O解: 2.已知五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s> 0 500 10001500 2000 2500 3000 c <N 2O 5><mol ·L -1> 5.00 3.52 2.48 1.75 1.25 0.87 0.61(1)<1>试求500 ~ 2000s 的平均速率; (2)<2>画出时间对浓度的关系曲线,求1500s 时的瞬时速率. 解: <2> 作c ~ t 图〔图略〕,由图求得1500 s 时切线的斜率,取斜率的负值即为此时的瞬时速率.3.某气体A 的分解反应为:A<g> → B<g> + C<g> .当A 的浓度为0.50mol·L -1时,反应速率为 0.014 mol ·L -1·s -1 .如果该反应分别属于:〔1〕零级反应,〔2〕一级反应;〔3〕二级反应,则当A 的浓度等于1.0 mol ·L -1时,反dc dc dc v dt dc dt dc dt dc v )Br (1)O ()HBr (1 )2()O ()NO (41)O N (21 )1(222252⋅=-=⋅-==⋅=⋅-=)s L mol (1057.7500200052.325.121)O N (21 )1(11452---⋅⋅⨯=⎪⎭⎫ ⎝⎛--⨯-=∆∆⋅-=t c v应速率各是多少?解: <1 > 零级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 0 ,故v = 0.014 <mol ·L -1·s –1 > ;<2 > 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 1c ,∵v 1 = k 1c 1,k 1 = v 1/ c 1 = 0.014 / 0.50 = 0.028 <s –1 >∴v = k 1c = 0.028 ×1.0 = 0.028 <mol ·L -1·s –1 ><3 > 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 2 c 2 ,∵v 1 = k 2 c 12 , k 2 = v 1/ c 12 = 0.014 / 0.50 2 = 0.056 <L ·mol -1·s –1 > ∴v = k 2 c 2 = 0.056 × 1.0 2 = 0.056 <mol ·L -1·s –1 >4.已知在660K 时,测得反应2NO + O 2→ 2NO 2实验数据如下:起始浓度<mol ·L -1> 起始速率<mol ·L -1·s -1>c <NO> c <O 2> c <O 2>降低速率0.010 0.010 2.5×10-30.010 0.020 5.0×10-30.030 0.020 4.5×10-2试求:〔1〕反应速率方程式和反应级数;〔2〕此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3〕当c <NO> = 0.015 mol ·L -1;c <O 2> = 0.025 mol ·L -1时的反应速率.解: <1 > 设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 1 c x <NO> c y <O 2>则:代入c <NO> = 0.010的两组数据,可得y = 1 ;代入c <O 2> = 0.020的两组数据,可得x = 2 ;故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c 2<NO> c <O 2> ,反应级数为 2 +1 = 3 .〔2〕k = v / [c 2<NO> c <O 2> ] = 2.5 ×10 -3 / < 0.010 2 × 0.010> = 2.5 × 10 3<L 2·mol -2·s -1><3 > v = kc 2<NO> c <O 2> = 2.5 × 10 3 × 0.015 2 × 0.025 = 0.014 <mol ·L -1·s -1>5.假定2A<g> + B<g> → C<g> 为基元反应,已知反应速率常数k = a <L 2 · mol -2 · s -1> .现在恒温下将2mol A 和1mol B 置于1L 容器内混合. 试求:〔1〕A 和B 各用去一半时的反应速率;〔2〕A 和B 各用去2/3时的反应速率.y x c c c v v ⎪⎪⎭⎫ ⎝⎛⎪⎪⎭⎫ ⎝⎛=)O ()O ((NO)c )NO (22212121。

无机及分析题库1

无机及分析题库1

无机题库第一章溶液与胶体习题1.是非判断题1-1状态相同的体系不一定是单相体系。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不仅与溶质种类有关,而且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1-5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汽压实际上是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

1-6有一稀溶液浓度为C,沸点升高值为ΔT b,凝固点下降值为ΔT f,则ΔT f必大于ΔT b 。

1-7溶液在达到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1-8纯净的晶体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而含杂质物质的熔点一定比纯化合物的熔点低,且杂质越多,熔点越低。

1-9体系的水溶液随着温度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1-10纯溶剂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渗透的压力叫渗透压。

1-11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单方向扩散的现象称作渗透现象。

1-12 将10% 葡萄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为使渗透压达到平衡,必须在某侧溶液液面上加一压强,此压强就是该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1-13将浓溶液和稀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欲阻止稀溶液的溶剂分子进入浓溶液,需要加到浓溶液液面上的压力,称为浓溶液的渗透压。

1-14 0.3mol·kg-1的蔗糖溶液和0.3mol·kg-1的甘油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1-15 在相同温度时,凝固点为-0.52℃的泪水与0.81% NaCl水溶液具有相同的渗透压,互为等渗溶液。

1-16人血浆在37℃的渗透压为780Kpa,因此血红细胞在1.2% NaCl溶液中皱缩而沉降。

1-17用渗透压法测定胰岛素的摩尔质量,将101mg胰岛素溶于10.0mL水中,测得25℃渗透压为4.34Kpa,则胰岛素的摩尔质量为5760g·mol-1。

1-18反渗透是外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时,溶液中的溶剂向纯溶剂方向流动的过程。

1-19渗透压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一定较大。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蔗糖(C12H22O11)溶液B.葡萄糖(C6H12O6)溶液C.丙三醇(C3H8O3)溶液D.尿素((NH2)2CO)溶液解:选A。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NaCl溶液B.C12H22O11溶液C.HAc溶液D.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胶团B.电位离子C.反离子D.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胶体的布朗运动B.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胶团有溶剂化膜D.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一、填空题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______;而在冷却时,它的凝固点______。

2,用半透膜将渗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隔开,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______。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

4,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和NaCl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最先结冰的是______,最后结冰的是______。

5,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当温度升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______。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

由于渗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______。

二、是非题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2,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101.325 kPa时的温度。

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5,当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一定相等。

6,两种溶液相比较,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7,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所以血浆中晶体渗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渗透压力。

8,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因此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9,0.1 mol·L-1葡萄糖溶液与0.1 mol·L-1甘油溶液的凝固点和沸点均相等。

10,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解在100 g水中,所得两种溶液的蒸气压相等。

三、问答题1,什么叫渗透现象?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叫分散系、分散相和分散介质?3,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为哪几类?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的沸腾过程中,它的沸点是否恒定?四、计算题1,将3.42 g蔗糖(C12H22O11,M = 342 g·mol-1 )溶于100 g水中,已知水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 f = 1.86 K· kg·mol-1,试计算此蔗糖溶液的凝固点。

2,将4.60 g甘油(C3H8O3,M= 92.0 g·mol-1 )溶于100 g水中,已知水的沸点升高系数k b = 0.512 K· kg·mol-1,试计算此甘油溶液的沸点。

3,将3.20 g硫溶于40.0 g苯中,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苯升高了0.800 K。

已知苯的沸点升高系数k b = 2.56 K· kg·mol-1,M (S)= 32.0 g·mol-1,问在此苯溶液中硫分子是由几个硫原子组成的?4,在2000 g水中溶解多少克甘油(C3H8O3)才能与100 g水中溶解3.42 g蔗糖(C12H22O11)得到的溶液具有相同凝固点?已知M (C3H8O3) = 92.0 g·mol-1,M (C12H22O11) = 342 g·mol-1。

五、单选题1,室温下,在一密闭器放有a、b两个烧杯,a杯盛有半杯纯水,b杯盛有半杯蔗糖水溶液。

若外界条件不变,久置后可能产生的现象是A.a杯水增多,b杯水减少B.a、b两杯均未发生变化C.a杯变成空杯,b杯水满D.b杯水干,剩有蔗糖晶体,a杯水满2,3.10 g白磷溶于100 g二硫化碳中,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二硫化碳升高0.585 K。

已知二硫化碳的沸点升高系数k b = 2.34 K·kg·mol-1,P的摩尔质量为31.0 g·mol-1 。

则在此二硫化碳溶液中,白磷的分子式为A.P B.P2 C.P4 D.P83,取两小块冰,分别放在温度均为0℃的纯水和盐水中,将会产生的现象是A. 放在纯水和盐水中的冰均不融化B. 放在纯水中的冰融化为水,而放在盐水中的冰不融化C. 放在盐水中的冰融化为水,而放在纯水中的冰不融化D. 放在纯水和盐水中的冰均融化为水4,3.24g硫溶于40.0g苯中,所得苯溶液的凝固点比纯苯下降了1.62 K。

已知苯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 f = 5.12K·mol·kg-1,S的摩尔质量为32.0 g·mol-1,则在此溶液中,硫分子的分子式为A. SB. S2C. S4D. S85,难挥发非电解质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 fA. 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B. 只与溶质的性质有关C. 是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为1 mol·kg-1 时的实验值D.A、B两种说法都对6,现有葡萄糖(C6H12O6)、蔗糖( C12H22O11)、NaCl、CaCl2四种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0mol·L-1 ,则其渗透压力的相对大小是A.c os(C6H12O6) = c os(C12H22O11)> c os(NaCl) > c os(CaCl2)B.c os(NaCl) > c os(CaCl2) > c os(C6H12O6) > c os(C12H22O11)C.c os(CaCl2)> c os(NaCl) > c os(C12H22O11) > c os(C6H12O6)D.c os(C6H12O6) = c os(C12H22O11)< NaCl < c os(CaCl2)7,甲醛(CH2O)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在温度T时渗透压力相等,则甲醛溶液与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之比是A.1 : 6B.6 : 1C.1 : 3D.3 : 18,0.10 mol·kg-1 NaCl、MgCl2、乙二醇和醋酸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A. 乙二醇溶液B.NaCl溶液C.MgCl2溶液D. 醋酸溶液9,0.10 mol·L-1 NaCl溶液、H2SO4溶液、HAc溶液和蔗糖溶液中,溶液凝固点的高低顺序是A.H2SO4 = NaCl < HAc <蔗糖B.H2SO4 < NaCl < HAc <蔗糖C.H2SO4 > NaCl > HAc >蔗糖D.H2SO4 = NaCl = HAc =蔗糖10,将红细胞置于体积比为1:2的生理盐水和50 g·L-1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溶液中,红细胞将A. 皱缩B. 膨胀C. 不受影响D. 无法判断1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取决于A. 溶质的本性B. 溶液的温度C. 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D. 溶液的体积12,相同条件下,下列4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9.0 g·L-1 NaCl溶液B.0.20 mol·L-1 蔗糖溶液C.50.0 g·L-1 葡萄糖溶液D.0.05 mol·L-1 CaCl2溶液13,质量浓度为11.1 g·L-1 的CaCl2(M = 111.0 g·mol-1 )溶液的渗透浓度是A.100 mmol·L-1B.200 mmol·L-1C.300 mmol·L-1D.400 mmol·L-114,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A. 大于280 mmol·L-1B. 小于280 mmol·L-1C. 大于320 mmol·L-1D.280~320 mmol·L-115,将1 mol葡萄糖溶于4 mol水中,所得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是相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气压的A.1/4B.1/5C.4/5D.9/1016,已知水的沸点升高系数k b = 0.512 K·kg·mol-1,则0.4 mol·kg-1蔗糖水溶液的沸点为A.100.0 ℃B.99.8 ℃C.100.2 ℃D.100.4 ℃17,在相同温度下,与质量浓度为12g·L-1的尿素[CO(NH2)2,M = 60 g·mol-1]水溶液具有相同渗透压力的葡萄糖(C6H12O6,M = 180 g·mol-1)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A.12 g·L-1B.24 g·L-1C.36 g·L-1D.48 g·L-118,分别将0.1 mol NaCl和0.1 mol蔗糖溶解在1000 g水中配制NaCl溶液和蔗糖溶液。

下列有关这两种溶液正常沸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NaCl溶液和蔗糖溶液的沸点相等,都高于100℃B.NaCl溶液和蔗糖溶液的沸点都高于100℃,但NaCl溶液高于蔗糖溶液C.NaCl溶液和蔗糖溶液的沸点都高于100℃,但NaCl溶液低于蔗糖溶液D.NaCl溶液的沸点高于100℃,而蔗糖溶液的沸点低于100℃19,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中组分B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为A.x B ∝φBB.x B ∝1/φBC.x B =φBD. 不确定20,用半透膜将两种浓度不同的稀蔗糖溶液隔开,为了防止渗透现象的发生,必须在浓度较大的蔗糖溶液液面上施加一超额的压力。

此压力为A. 浓度较大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B. 浓度较小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C. 浓度较大蔗糖溶液与浓度较小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之和D. 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之差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逐渐升高;逐渐降低。

2,由渗透浓度较低的溶液进入渗透浓度较高的溶液。

3,膨胀;皱缩。

4,蔗糖溶液;NaCl溶液。

5,渗透浓度不同;有半透膜存在。

6,吸热;增大;沸点。

7,皱缩;膨胀。

二、是非题1,×2,√3,×4,√5,×6,×7,×8,√9,√10,×三、问答题1,水分子穿过半透膜从纯水进入溶液或从低渗溶液进入高渗溶液的过程称为渗透现象。

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必须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不相等。

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

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相;起分散作用的另一种物称为分散介质。

3,按分散相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粗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和分子分散系。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在沸腾过程中,随着水的汽化,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因此,其沸点也逐渐升高。

四、计算题1,蔗糖的质量摩尔浓度为:1222111222111222112(C H O )/(C H O )(C H O )(H O)m M b m =113.42g /342g mol 0.100mol kg 0.100kg --⋅==⋅ 蔗糖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为:ΔT f = k f ·b (C 12H 22O 11) = 1.86 K·kg·mol -1×0.100mol·kg -1 = 0.186 K = 0.186℃蔗糖溶液的凝固点为:T f = T *f -ΔT f = 0.000℃-0.186℃=-0.186℃2,甘油的质量摩尔浓度为:3833833832(C H O )/(C H O )(C H O )(H O)m M b m =114.06g /92.0g mol 0.500mol kg 0.100kg --⋅==⋅甘油溶液的沸点升高为:ΔT b = k b ·b (C 3H 8O 3) = 0.512K·kg·mol -1×0.500 mol·kg -1 = 0.256 K = 0.256℃甘油溶液的沸点为:T b = T *b + ΔT b = 100.000℃+ 0.256℃= 100.256℃3,在苯溶液中硫分子的摩尔质量为:b 66b (S )(S )(C H )N N k m M m T ⋅=⋅∆1112.56K kg mol3.20g 0.256kg mol 256g mol 40.0g 0.800K ---⋅⋅⨯==⋅=⋅⨯每个硫分子中所含硫原子的个数为:11(S )256g mol 8(S)32.0g mol N M N M --⋅===⋅ 在苯溶液中,硫分子由8个硫原子组成,分子式为S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