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区域教研工作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式”区域教研工作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作者:王铁红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6期

吉林市是国家首批38个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对基层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发挥好教研部门对区域教学的研究、指导、管理和服务职能,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大面积提高区域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教研部门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吉林市教育学院是吉林地区学校教学研究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现教研工作普遍存在“三代替”的现象,为此,我们确立了“统筹规划,专题研究,分层推进”的整体工作思路,实现了教研工作方式的重大转变,有效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区域教研工作的理性思考

我国的区域学校管理系统,一般由行政管理系统和教学指导系统组成。行政管理部门与教学研究、教学指导部门的职能错位,必然导致教研工作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出现教学研究工作中的“三代替”现象:一是以各种活动代替教学研究,使教学研究工作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实质;二是以各种竞赛代替教学指导,使教学指导片面化,忽视大多数教师的需求;三是以各种培训代替教学研究,导致专业引领滞后,难以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课程改革就难以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就难以保障。

如何发挥好教研部门对区域教学的研究、指导、管理和服务职能,大面积提高区域教学质量,这是一个摆在教研部门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复杂问题。影响这一复杂问题的因素比较多。内部因素有教师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内动力等;外部因素有教研机构的因素,教师任职学校的因素,也有经费的因素。在这里,以专门承担教学研究为己任、术业有专攻的教研机构非常重要。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教研理念来设计教学研究内容、选择教研途径和方法、确定教研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按照一个什么样的理念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引领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展开,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本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教研部门能否在本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区域教研工作的改进策略

教研工作是沟通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和中枢,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恒久变量。要提高教研工作质量,必须转换教研工作思路,改变教研工作方式。课改以来,我们结合区域实际,对以往的教研工作做了深刻反思,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深入研究教研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采取积极的措施,致力于不断提高教研工作质量。首先我们坚持“教研工作重在需求、教研工作重在设计、教研工作重在实践、教研工作成在后续”的教研工作理念,依据教研工作基本规律和教研工作基本要求,确立“统筹规划,专题研究,分层推进”的整

体工作思路,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专题式”教研工作发展模式,使教学研究在思路上、机制上和工作上整合为一体,教研工作更有针对性。

“专题式”教研是一种创新型区域教研工作模式,主要是指各个学科教研工作一体化(统整)。其核心是“统筹规划,专题研究,分层推进”。所谓统筹规划,就是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统筹规划各项教研工作,各个学科同走一盘棋(图表1-1)。所谓专题研究,是指根据教研工作规划和各学科知识系统,将各个学科划分为若干领域,在一定时间内研究某一领域的问题(图表1-2)。所谓分层推进,是指各个学科的教研工作,要按主题、分层次有序展开。其主要目的就是将各学科教研工作整合为一个过程,充分发挥区域教研部统整作用(图表1-3)。为确保“专题式”教研有效实施,小学部实施课题带动,组织区域内150所小学(含幼儿园)共同参与的十一五重点课题“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使课题研究与专题教学有机结合。实践中重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对各学科教学长远需要的目标下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途径就是“教学研究专题化、专题研究问题化、问题研究课题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就进行了教学研究。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教育的需要,以此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专题式”教研工作向教师提供了集中学习、专题研修、专题讲座、参与互动、研讨观摩、现场交流、课题研究、专题教学竞赛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了教研工作质量。

三、成果特色与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