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纬度差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纬度之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纬度变化: 同一天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的 纬线(90º)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季节变化:
日期
一年最大值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


最极 夜
最极


长圈 等
短圈

夜内 长
夜内

最极
最极
昼长>夜长,纬度
昼长<夜长,纬度
俞高,昼俞长
俞高,昼俞短
时区的划分
东早西晚 东加西减
时区和区时
时区: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 为24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 统一时间(又称标准时)。
地理学考必修1 复习专用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
其他恒星系
银河系
太阳
总 星
太阳系 行星及其卫星 矮行星

小行星
流星
河外星系
彗星 行星际物质
太阳系概况:
中心天体:太阳 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与结构特征: 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结构特征: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太阳活动极大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的概率 明显增大)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影响短波通讯
●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 象
●作用于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
1、昼夜交替现象 2、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3、地方时
公转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形成四季和五带
砾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花岗岩-------片麻岩 石灰岩-------大理岩 砂岩----------石英岩 页岩----------板岩
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①冷却凝结
②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6月22日) 以北地区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 (12月22日) 以南地区
一年最小值 南半球 北半球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
①偏移原因: 地转偏向力
②偏移规律: 南左北右赤道无, 纬度越高越显著。
下图虚线表示原始方向,在图上用实线画出偏转方向
北半球
南半球

66 °34′N
带 23°26′N 的 00 划 分 23°26′S
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时区数的计算 经度/15°=a 余数≤7.5,时区数=a 余数﹥7.5,时区数=a+1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之差
②、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区之差(东+西-)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
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是等长的,因此已知 某地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
昼夜 等长
6月22日— 9月23日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长夜渐短
昼夜 等长
9月23日— 12月22日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长夜渐短
昼夜 等长
12月22日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昼夜
—3月21日 昼渐长夜渐短 昼渐短夜渐长 等长
春分日 3月21日 秋分日 9月23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昼
夏至日 6月22日
冬至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极夜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 至
(北半球)
23.5°
春分 •
秋分 •
春分 • 0º
冬至 •
23.5°
昼渐长 昼昼(渐短 昼渐短 夜 ( 昼渐长
长昼
短 )昼 北 昼 长 )昼 北
小行星带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 生命存在的天体
日地距离适中 适宜的温度 液体水
原 因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大气
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 地球根本的能量来源
太阳活动
标志——黑子、耀斑
周期——11年 对气候
影响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极光、磁暴
太阳—地球 什么是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 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
66°34′S
900N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S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地核
内部圈层 地幔 地壳
岩石圈:地壳和上 地幔顶部(软流层 以上的地幔)
大气圈 外部圈层 水圈
生物圈 ——是自然地理环境 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石圈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 水圈: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岩 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流纹岩 玄武岩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夏至(6.22)
230 26/N
秋分(9.23)
春分(3.21)
00
春分(3.21)
230 26/S
冬至(12.22)
节气
日期
太阳直 射纬线
正午太阳高 度纬度分布
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地区
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 年中最小 值地区
春分 秋分
3.21
赤道Fra Baidu bibliotek
从赤道向 南北递减
赤道
核聚变反应
什么是太阳活动?主要类型? 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
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光球、色球、日冕
主要类型: 黑子:太阳光球出现的暗黑的斑点
(周期:11年)。
耀斑:太阳色球出现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何影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黑子与降水的相关性,影响农业收成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自转平面---赤道面
黄赤交角:23.5° 公转平面---黄道面
66.5°
地球轨道面(黄道面)
23.5°
自转 旋转中心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
转动一周 一天、 所需时间 24小时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365天
昼夜更替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产生现象 地方时 昼夜长短变化 地转偏向力 季节更替
9.23
北回 从北回归 北回归线
夏至 6.22 归线 线向南北 及以北地 南半球
递减

冬至 9.22
南回 归线
从南回归 线向南北 递减
南回归线 及以南地 区
北半球
日 期 北半球各地昼 南半球各地昼 赤道上的 夜变化情况 夜变化情况 昼夜情况
3月21日— 6月22日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渐长夜渐短 昼渐短夜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