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 护理常规全

合集下载

血液科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护理常规(全)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2、加强对常见症状得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与结膜与粘膜得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3、了解病人得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得睡眠时间.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得能力.6、加强感染得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得空气,地面与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得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与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瞧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与物品.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得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得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

严防并发症得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情较轻或处于缓解期患者适当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贫血严重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寒战、贫血、出血倾向等症状。

4.用药护理:化疗的患者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快利尿,同时促进尿酸的排泄。

5.基础护理: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定期更换内衣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

长期卧床患者应按时协助翻身,以免发生压疮。

6.专科护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

2)嘱患者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勤漱口,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擦洗口腔,保持口腔湿润。

3)保持空气清新,定期空气消毒。

7.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信任、融洽的关系,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2.进行健康指导,预防疾病复发,鼓励慢性患者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3.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概述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关键工作,它要求护士具备专
业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本文档旨在介绍血液
内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注意事项。

常规操作
1.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神经系统表现,及时报告异常。

3. 定期检查血液常规、凝血功能和器官功能等指标,以评估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4. 给予病人必要的药物治疗,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 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口腔和气道。

6. 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定期检测血常规和电解质水平。

7. 防止感染的发生,包括采取洁净手术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等措施。

8. 注意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9. 协助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包括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营养补充等。

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医嘱,准确记录病人的相关信息和护理措施。

2. 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注意护理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预防跌倒、烧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 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和教育。

5.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研究活动。

以上是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注意事项,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请护士们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

避免食用过硬、带壳的食品。

2、保持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早晚用软毛刷刷牙,每日早晚及餐后用漱口液含漱3~5分钟。

对已发生口腔溃疡者,应加强口腔护理,正确使用合适的漱口液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3、清洁皮肤,定期擦澡更衣。

发现盗汗者,及时擦干并更换干湿的衣裤、床单,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做好会阴部及时肛周清洁护理,预防肛周感染;女患者经期加强卫生。

5、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知道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6、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对出血严重者,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先兆,穿刺部位延长按压时间。

8、静脉化疗的患者,注意保护血管,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

9、减少陪护和探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督促清洁员每日用0.1%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床档和设备带。

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10、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情绪、语言及行为的变化,适时给予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1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介绍用药及并发症预防的知识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骨髓穿刺术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传此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并简要说明穿刺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操作。

备齐所有用物;了解患者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及相关麻醉药的过敏史。

2、术中配合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大汗淋漓、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报告一声,包停止穿刺、协助处理。

3、术后护理穿刺后应局部加压,至少需按压5分钟,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知道患者穿刺后72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敷料一旦污染或脱落,及时消除伤口更换敷料,以免污染伤口引起局部感染。

血液科 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 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2、加强对常见症状得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与结膜与粘膜得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

3、了解病人得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得睡眠时间。

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得能力。

6、加强感染得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得空气,地面与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得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与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瞧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与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得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得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严防并发症得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

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血液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诊治各种与血液相关的疾病。

在进行护理工作中,遵循一系列的护理常规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以血液科护理常规为题,介绍相关内容。

一、患者安全护理1. 清洁环境:血液科的患者常常具有免疫力较弱的特点,因此,在护理环境上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清洁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隔离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类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比如,在处理A型肝炎患者时,护士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范性物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预防跌倒:对于年老体弱或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士应留意其活动能力,及时提供扶手、床栏等设施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1. 温度监测:体温是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体温监测方法,如腋下测温、口腔测温等,并正确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

2. 脉搏与呼吸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呼吸频率,了解其循环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

3. 血压监测:对于血液科患者来说,血压监测尤为重要。

护士应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如选择合适的袖带、确保患者状态安定等。

4. 疼痛评估:血液科患者可能会经历与疾病相关的疼痛,护士需要通过观察和患者的描述来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并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

三、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1. 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在每次交接班和护理过程中,都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治疗效果、静脉通畅情况等。

2. 药物管理:血液科患者常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或注射,护士应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剂量计算和给药方法,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

3. 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需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进行静脉置管、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四、心理支持与教育1. 心理护理:血液科患者常常面临诊断打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压力等,护士应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护理
血小板数目减少及其功能异常,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血浆中凝血因子缺乏以及循环 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加,均可导致出血或出血倾向。 休息与活动:若出血仅限于黏膜,无需太多限制;若血小板计数<50×109/L,应减少活动, 增加卧 床休息时间;若血小板计数<20×109/L,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保 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用力,以免腹压骤增而诱发内脏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便秘者可给予缓 泻剂或开塞露。
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刺激。 (二)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具有持续时间长,热型不一、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特点。 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休息: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减少机体消耗,必要时可吸氧。经常通风换气,穿透气棉质 衣物,有寒战时给予保暖。 饮食: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软食,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 少 2000ml 以上,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病情观察:监测体温并记录;观察感染灶的症状、体征及变化,协助检验标本的采集及送检, 注 意抗生素的疗效及用药反应。 治疗:先给予物理降温,高热病人可先给予物理降温,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温水或酒精拭浴, 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观察用药后反应,以免发生虚脱。 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刺激。 (三)骨、关节疼痛 主要与肿瘤细胞的过度增生或局部浸润,导致骨髓腔压力增高、局部瘤块形成及压迫、骨质疏 松或溶骨性破坏、病理性骨折等有关。具体见疾病。 (四)贫血

血液科专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专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按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二.饮食按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或化疗清淡饮食。

三.注意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正常刷牙,常规给予复方硼酸溶液漱口。

对牙龈出血倾向严重者,鼓励漱口和棉签擦洗。

对口腔溃疡和牙龈肿胀糜烂的患者,先用1%双氧水棉球轻轻擦洗除去局部腐败物,再用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并于局部涂布锡类散或冰硼散。

四.有发热、盗汗者,应注意保暖,及时更换内衣、床单,以免受凉感冒。

五.对接受化疗的患者,静脉注射时注意保护血管,腐蚀性药物不得溢于皮下。

应鼓励多饮水并利尿,以促进尿酸排泄。

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粒细胞缺乏者应住隔离病室。

七.出血严重者,须安静卧床,肌注局部加压止血。

八.血液病病室内紫外线消毒2/日。

九.预防肛周感染,每晚予1:5000 PP粉坐浴,有感染迹象时,增加便后坐浴一次,并予以洗必泰栓(甲硝痤栓)纳肛。

1。

血液护理常规

血液护理常规

血液护理常规
引言
血液护理是医护人员在处理血液样本和输血时必须遵守的一系
列规则和程序。

以下是一些血液护理的常规。

收集血液样本
- 手部消毒:应先用肥皂和温水洗手,然后用消毒剂消毒手部。

- 选择采集点:乙醇消毒后选取最近的血管,一般为尺前动脉、桡动脉、超短静脉和腕静脉。

- 取样:将针头插入选取的血管内,并用注射器吸取所需量的
血液。

测量血糖
测量血糖有两种方法:
- 空腹血糖:指不进食8-12小时后采集的血液进行测量。

- 随机血糖:指在进食后血糖反应达到他峰(进食后1小时)后的任意时间进行血糖测量。

输血
- 超过4小时未用的输血制品要弃置。

- 转移输血制品时,医护人员要彼此核对患者的姓名、住址、输血报告单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 在输血期间,要每小时检查患者的体温、脉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输血记录。

- 输血后,要观察患者30分钟,以监测其有无发热、过敏反应等情况。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结论
血液护理是医护人员必须要熟知的规范和程序,只有做好血液护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以上介绍的是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贫血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饭后饮浓茶等习惯;有无出血、黑便、酱油色尿、妇女月经过多;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物质或特殊药物接触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的贫血患者及有无慢性炎症、感染、肝肾疾病、结缔组织及恶性肿瘤的病史。

2.评估贫血的临床症状,如早期表现为疲乏、闲倦、软弱无力;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贫血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中枢神经系统变现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其他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月经失调等。

重点观察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及心脏是否有杂音;指甲有无变平或凹陷;舌乳头有无萎缩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常规、血涂片有无萎缩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依据贫血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休息和活动。

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原则。

2.饮食按照贫血患者饮食原则,结合贫血的原因补充缺乏物质和调整饮食结构。

如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给予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的饮食;口腔炎、舌炎患者进温热软食;重型再障患者有出血倾向,宜给予无渣半流质食物;高热或消化道出血时,应给予无渣或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应禁食。

3.遵医嘱正确给予治疗贫血药物,及时评价药物疗效及注意其副作用。

口服铁剂时,应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禁与茶同服,影响吸收;口服铁剂为溶液时,应用吸管服,以免牙齿染色;肌内注射铁剂时,应深部肌内注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时,应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药物反应;长期应用丙酸睾酮,可造成疼痛和硬结,应分层注射并更换注射部位,对硬结行局部湿热敷。

血液科__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__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2、加强对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和结膜与粘膜的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

3、了解病人的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6、加强感染的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的空气,地面和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的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和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的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的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

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

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完整)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完整)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所有内科病员,原则上都应卧床休息。

(二)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以后每日2次。

体温在37.5o C 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有突然升高者应复查核对,密切观察体温者随时测量并记录.新病人测血压及体重(重症例外)1次,其他按医嘱执行。

(三)护理按病情分特别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1、特别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进行抢救的病人。

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抢救用品,随时准备抢救,及时准确地填写特别记录。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危、危重及极度虚弱的病人,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高热、昏迷、抽搐的病人,心力衰竭、严重呼吸困难、肝肾功能衰竭者等,病人的一起活动需护士协助。

护士每15分钟至半小时巡视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危、病重期已渡过,症状减轻,病情好转但仍需卧床休息者,如慢性病及年老体弱的病人,在床上可以自理但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

护士每小时巡视1次,了解三情(疾病、思想及饮食情况),递送大小便器。

4、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等待检查的病人,恢复期和慢性病好转期已可下床活动且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护士每日巡视3—4次,观察病情.轻病人可适当到室外散步。

(四)病人入院后,于当日流出大、小便,并送病房化验室做常规检验。

按照医嘱执行的大、小便化验,于次晨留出标本。

(五)每天下午记录大便1次,有次数增多者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处理。

3天无大便者,可常规给番泻叶10g代茶饮。

必要时可灌肠通便.(六)每周测量体重1次(重症例外).(七)按医嘱给予饮食,并进行饮食指导.病人家属、亲友送来的食物需经办公室护士检查后方可使用。

病人之间不得互换食物,以免交叉感染.(八)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个人卫生处理。

一般冬季每周沐浴或擦澡1次,夏季每周3次。

洗发每两周1次,夏季每周1次.剪指甲每周1次。

(九)卧床病人应预防褥疮,并做好口腔护理。

(十)病室应保持整齐、清洁、安静、舒适。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轻或缓解期病人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需卧床休息。

3、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贫血严重者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是否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寒战等症状,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防止发生外伤,大出血的病人随时测量脉搏、呼吸及血压,并做详细记录。

随时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物,以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5、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忧虑,使其振奋精神,密切配合治疗。

6、病室环境保持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粒细胞缺乏症的病人,应住隔离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限制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7、定期更换衣服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期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8、嘱病人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或牙龈炎的病人,用大头棉签擦洗口腔。

应勤漱口,有溃病时可涂2%碘甘油、锡类散、冰硼散等。

9、使用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的病人,要注意观察疗效及反应,并嘱病人多饮水,加强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

10、按医嘱准备并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同时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11、对住院病人进行卫生宣传教育,鼓励出院病人坚持治疗,定期复查,预防疾病复发。

二、贫血1、执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轻度贫血者适当休息,重度贫血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在蹲、卧位后,不宜骤然坐、立,以免发生脑缺氧而引起晕厥,极度贫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无机盐丰富饮食,按照贫血原因选用富含某种造血因子的饮食。

嘱病人食用瘦肉、豆类、肝、肾、新鲜水果及蔬菜等。

4、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5、病人抵抗力较弱,易发生口腔感染,故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晨起、睡前漱口。

有溃疡时可用抗菌素溶液漱口。

口腔出血时用消毒棉签代替牙刷,以免口腔感染。

6、按时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并涂油滋润以防止皮肤干裂发生出血或引起感染。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实用标准文案第六节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缺铁性贫血护理(一)概念(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1)轻、中度贫血或慢性发生的贫血患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2)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急骤,绝对卧床休息,床上适量举动,以削减氧的消耗。

2.饮食:(1)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红色肉类、蛋黄等含铁较高的动物性食物;香菇、菠菜、红枣、核桃仁等植物性食物。

(2)高蛋白食物:进食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动物肝脏、瘦肉类、蛋类及奶类和豆类食物。

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为80g左右。

(3)含脂肪的食物:植物油、花生油、橄榄油等。

每天的量为50g为好。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4)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5)用铁锅做菜增加铁的吸收。

3.用药护理(1)口服铁剂护理:一般首选硫酸亚铁,坚持规则。

定量用药。

A:有消化道疾病、有消化道反应患者于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

B:禁饮茶、以免茶中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铁;应避免与牛奶同服,因牛奶含磷较高,影响铁的吸收。

C:口服10%枸椽酸铁胺溶液用吸管服用,以免将牙染黑。

向患者解释口服铁剂后会出现黑便,是由于铁盐与肠内硫化氢感化而发生黑色硫化铁所致。

D:口服铁剂治疗一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增加为有效的指标;约8~10周血红蛋白可达正常,但仍应继续治疗3~6个月,才能补足体内贮存铁,以免复发。

(2)注射铁剂照顾护士:A: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

B:抽取药液入注射器后,更换针头注射,深部肌肉注射。

C:注射铁剂可出现局部肿痛、恶心、脸部潮红、肌肉关节痛、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故注射时应备有肾上腺素。

4.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耳鸣等自发症状有没有减轻。

(2)观察患者面色是否红润。

(3)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铁代谢的指标变化。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三)常见照顾护士诊断/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2、加强对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和结膜与粘膜的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

3、了解病人的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6、加强感染的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的空气,地面和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的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和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的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的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

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

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14、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糖尿病护理【概念】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体内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混乱,其特征为血液中含糖量过高及尿中有糖,久病科引起多系统损害。

病情严重或应激时方生代谢混乱如酮症酸中毒等。

【评估要点】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血糖监测(3)有无酮症酸中毒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低血糖发生较轻的病人,可用白糖或红糖25-50g,温水化开后喝下,十几分钟后症状可消失。

2、酮症酸中毒主要包括补液,注射胰岛素,针对诱发因素给予积极配合治疗,补钾及纠正酸中毒。

【健康指导】1、告诉病人发生低血糖时的主要症状,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2、有些药会降低磺脲类的降糖作用,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类药物,利尿药等,所以病人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药,避免与上述药同服。

高血压护理【概念】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的临床综合症【评估要点】(1)生命体征(2)饮食护理(3)休息与活动【护理措施】1、血压过高;经常监测血压变化,调整自我心境,稳定情绪。

注意休息与活动,营养与饮食的要求。

2、有发生便秘的危险;与活动减少及纤维素摄入不足有关。

指导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蔬菜,水果,指导适当地增加活动,促进肠蠕动。

指导病人腹部按结肠走行方向做环形按摩,以刺激肠蠕动,如果便秘仍不能解除,遵医嘱应用缓泻剂,如果导片,通便灵,番泻叶等。

【健康指导】1、使病人正确了解病情,树立信心,坚持治疗2、说明戒烟,酒的重要性,劝其戒烟酒。

3、防止过度紧张,过于劳累和激动,大怒等情绪激动。

4、适当减少饮食的盐含量,养成清淡饮食习惯,控制体重。

5、按时服药,做好血压监测。

6、防止便秘。

7、定期门诊复查。

8、突发高血压升高时,应全身放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或口服其他降压药,稍为缓解后立即就医。

缺铁性贫血护理【概念】缺铁性贫血是骨髓肝脾等器官可用来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贫血程度及面色。

(3)有无乏力,头晕,心悸,体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

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按血液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了解血象,骨髓象,血清铁等检查结果。

4、严重贫血者应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5、按医嘱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饮食,并向病人介绍富含铁质的食物及影响铁吸收的食物。

6、按照给予铁剂治疗,对口服铁剂者应指导其正确服用的方法,如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忌于红茶同服等。

7、向病人说明服药的重要性,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须按医嘱在持续用药3-6个月,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积极配合医生寻找合去除病因,以彻底治愈,防止贫血复发。

2、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平衡膳食对避免引发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性,生活中应注意纠正偏食习惯。

3、指导病人遵医嘱继续服用铁剂的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

巨幼细胞贫血护理【概念】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外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大于正常,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包括红系,粒系巨核细胞。

【评估要点】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贫血程度,有无乏力,心悸,气促,头晕等症状。

(3)有无消化道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入舌炎,口腔粘膜溃疡及四肢麻木,软弱无力,共济失调等表现。

2、心理状况3、自理能力【护理措施】1、按血液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了解血象,骨髓象,叶酸和维生素B12等测定结果。

4、重度贫血者应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5、对于舌炎和口腔粘膜溃疡者,应做好口腔护理,宜进温软食。

6、四肢麻木,无力者,应注意肢体保暖和避免受伤,共济失调者应加强安全护理。

7、按医嘱给予叶酸,维生素B12等治疗。

8、向病人介绍本病的病因,治疗及其重要性,使之能充满信心坚持治疗。

【健康指导】1、合理安排膳食,纠正偏食,食物烹调方法适当,不了酗酒,以做好对本病的预防。

2、遵医嘱坚持服用药物,恶性贫血及胃切除术后病人,需要终身接受维持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概念】再障是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表现为进行性贫血,皮肤粘膜及脏器出血及反复感染。

【评估要点】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贫血的程度(3)有无出血及感染的症状。

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按血液病人一般护理要点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了解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结果。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病室或层流病室,做好基础护理。

5、高热者,应按高热病人护理指南执行。

6、采取适当护理措施,预防或减轻皮肤,口腔粘膜,牙龈,鼻,胃肠道及脑等处出血。

7、预防感染(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预防皮肤与粘膜感染,保持皮肤,口腔,会阴及肛周等部位的清洁。

(3)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病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并应探视人数。

(4)预防消化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白细胞数量极低时食物应将消毒后食用。

8、根据病情制订活动计划,规定活动量。

9、按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10、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输血,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行骨髓移植者,按骨髓移植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11、对病人应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女病人应使其能正确对待应用丙酸睾酮引起的自我形象混乱,克服悲观情绪,坚持治疗。

【健康指导】1、遵医嘱坚持治疗,学会自我护理,发现出血,感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加强营养,预防感染。

3、长期接触可能引起本病的毒物的人员,须严格执行劳动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血象。

4、避免滥用对骨髓有损害的药物。

停止接触及应用能损害骨髓造血功能的一切物品。

溶血性贫血护理【概念】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的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代偿增生不足以补偿红细胞的耗损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评估要点】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有无畏寒,发热,腰背及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3)贫血和黄疸程度,尿色变化。

2、心理状况3、自理能力【护理措施】1、按血液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急性溶血者,其贫血与症状严重,应卧床休息,充分饮水。

出现血红蛋白尿时应按医嘱作碱化尿液处理,做好基础护理。

慢性溶血及中度贫血者可适当活动,但仍以休息为主。

4、高热者按高热病人护理指南执行。

5、严格执行输血血常规,预防因血型不合所致的输血后溶血的发生。

6、输血速度宜慢,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发现一溶血征象时,应立即停止输入并向医生报告,迅速处理。

7、按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8、按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输血等治疗。

9、加强于病人的交流,帮助其减轻焦虑程度,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向病人介绍本病的常见病因,做好病因预防,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者,应禁止使用蚕豆和服用具有氧化性能的药物。

2、指导病人合理安排休息,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不出现心悸,气短及乏力为度。

3、自觉不适,贫血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诊。

白血病护理【概念】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类恶性疾病。

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大量的无控制的增生,出现于骨髓和许多脏器及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

这些细胞大多数是未成熟和形态异常的白细胞。

【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症状评估急性白血病者;有无发热和感染病灶,头晕,乏力及皮肤与结膜苍白等贫血症状,皮肤瘀点或瘀斑,牙龈出血及鼻出血,骨骼与关节疼痛,以及头痛,呕吐,颈强直等中枢系统白血病症状。

慢性白血病者:有无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左上腹不适或皮肤齿龈鼻出血等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护理要点】1、按血液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了解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结果。

4、发热,明显贫血或出血者,须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予心理支持。

5、高热者按高热病人护理指南执行。

6、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皮肤有无瘀点,有无口腔溃疡,发现皮肤,口腔,鼻腔有出血时,应按医嘱迅速止血。

7、中性粒细胞极少或进行化疗时的病人宜住隔离病室。

8、按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饮食,化疗期间宜进食清淡,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以利体内尿酸排出。

9、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保持大便通畅,便后坐浴;按医嘱给予抗感染,止血,输血,化疗,a-干扰素治疗,以及协助医生行骨髓移植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