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作者:陈大康吕先俊冯小林夏荣军龙向阳

【摘要】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疗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顺行、逆行修复足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功能良好。

【关键词】足软组织缺损皮瓣

我科自2005年10月~2008年1月共收治8例各种原因导致的足软组织缺损,应用足底内侧皮瓣顺行、逆行修复,效果可靠,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8~52岁,平均30岁。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4例,创伤性骨外露2例,电击伤足底溃疡1例,黑色素瘤放射后皮肤坏死1例;其中6例顺行修复,2例逆行修复。

2 手术方式切取顺行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以逆行切取法较为方便。在第2趾骨头近侧先作皮瓣远侧切口,切开皮肤和跖筋膜,足底内侧动脉的浅支较粗,需于皮瓣远端将其结扎,与跖筋膜下的拇展肌肌膜

表面分离,以舟骨粗隆至第1跖骨头内侧连线为皮瓣轴线,由远及近掀起皮瓣,直至浅支血管与深支血管的接合部,结扎深支血管,沿浅支向上追踪,向近侧的胫后动脉分离至足够长度,并进行神经束间分离,即完成手术解剖,形成顺行的足底内侧血管岛状皮瓣,将蒂部与受区间的皮肤切开,明道转移至足底创面,供区需植皮覆盖(图1)。逆行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亦能够修复第1跖骨头处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a.术前

b.术后6个月

图1 男性,36岁。因双足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骨外露2月余入我科,行“右足跟扩创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取皮,游离植皮术”(略)

3 结果

本组8例经3个月~3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6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植皮区发生点状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均未发现感染,皮瓣外观良好,负重功能良好。讨论

1 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胫后动脉从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走行,穿拇展肌起点的深面,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起始后很快分为深、浅两支。浅支沿足内侧缘的浅筋膜深面前行,分布于足底内侧的皮肤和肌肉;深支是足底内侧动脉的直接延续,行于拇展肌与趾短展肌之间,分布于足底内侧缘和跖腱膜表面的筋膜、皮肤[1]。

2 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优点足、足跟皮肤软组织结构比较特殊,它具有比较厚的角质层,皮下组织坚实,皮肤与跖腱膜之间或于深筋膜之间有韧带相连,使足底皮下组织分为许多间隔,因此足底皮肤具有耐磨、耐压、承重的功能,具有推之不滚动的特点[2]。鉴于足底皮肤结构的特殊性,在修复其创面时应选择既能覆盖创面又具有良好的感觉和负重功能、局部耐压、耐磨的皮瓣。一般情况下如果缺损面积不大,直径<8cm,胫后动脉无损伤,足底内侧皮肤完好时应首选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伴少量骨缺损和骨髓炎时可携带足拇展肌)。足底内侧皮瓣供区为足底中部非负重区,与足跟负重部位的结构相同,皮瓣深面的跖腱膜可与足跟骨负重区很好的贴附而减少皮瓣的活动,保持足的稳定。由于皮神经是直接转位后,皮瓣的感觉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是修复足、足跟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3 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1)足背动脉与足底动脉在足部的多个平面均有交通支相通,切取足底内侧皮瓣对足底血运无明显影响,但术前必须证明胫前与胫后动脉均畅通,否则不宜行此手术[1]。(2)皮瓣设计必须位于第1跖骨头负重区的后方,以免皮瓣切取后影响足的负重功能。(3)足跟负重功能要求转移的皮瓣具有良好的感觉功能,故术中应注意保护进入皮瓣的神经分支,勿损伤。(4)足底内侧皮瓣是足底内侧动脉的浅支供养,所以皮瓣均在肌肉表面切取,仅在结扎足底内侧动脉的深支、游离血管主干时,才进入拇展肌与跖短屈肌之间隙。(5)

足底皮下组织有众多的垂直纤维间隔将表面的足底皮肤与深层的足底深筋膜相连,皮下组织的活动度小,因此皮瓣切取后,不宜通过皮下隧道抽出法转移,常需切开血管蒂与受区之间的皮肤,进行明道转移,或在皮瓣设计时,使之与创缘相连,两者之间无正常组织间隔,这样转移更为方便。

【参考文献】

[1]钟世镇.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2.

[2]李瑞君,路来金.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25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1):149-15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