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启示
历代医家在继承《黄帝内经》思想并结合先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学脏腑相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论述了肺与大肠经络络属关系及生理病变关联:肺与大肠在经脉上互为络属,病变上相互影响,构成表里的相互关系。
随着现代医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对“肺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启示张纯芳,刘伟志,裴玲燕,柯愈诗,王琳(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长期的辨证论治中显示出其临床优势,多采用通里攻下、开宣肺气的方法治疗肺肠同病。
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并且开始从微观水平上研究肺与大肠的内在联系,从胚胎组织学、免疫学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对肺经与大肠经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与验证了肺与大肠联系的可能机制。
但从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的复杂性角度来看,仅从某一层面或指标变化来表征肺与大肠的联系还不够全面。
因此提出,基于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从疾病传变过程中海量的转录信息里筛选肺与大肠组织中的相同差异表达基因,查找有共同差异变化的信号通路,探寻“肺病及肠”和“肠病及肺”两种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传变途径,从而为揭示该理论的内涵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肠同病;生理机制;病理机制;转录组学[中图分类号]R2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 (2016)08-0673-05Enlightenment of Modern Research on the Theory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form an External -Internal RelationshipZHANG Chunfang ,LIU Wezhi ,PEI Lingyan ,KE Yushi ,WANG Lin(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Sponsored by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and Min 鄄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that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form an external -internal relationship has shown its superiority in long -term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t present ,most of the diseases in 鄄volving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were treated by purgation and dispersing Qi of the lung.The re 鄄search on the theory is going deeper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is began to be studied from the microscopic level such as histology ,embryology ,immunology and neuro -en 鄄docrine system ,etc.,which gave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relation 鄄ship between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to a certain extent.But seeing from the complexity of mutual relations between Zang and Fu organs established by the meridians ,only character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 鄄tween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from one level or the change of one index is not comprehensive.Therefore ,based on transcriptomics and bioinformatics ,the commo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tissue of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can be screened from huge amounts of transcription information in dis 鄄ease transmission ,the signal pathways which have the same changes of differences can be found and the transmission way i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ung disease involving the large intestine ”and “large in 鄄testine disease involving the lung ”can be explored.All the above can provide new thoughts and methods for reveal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heory.Key words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form an external -internal relationship ;diseases involving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pathological mechanism ;transcriptomics[收稿日期]2015-05-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403391)[作者简介]张纯芳(1992-),女,山东聊城人,2015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医药开发。
肺与大肠的关系医学PPT课件
盛某,男,52岁。1980年6月18日诊。因恶寒发热,伴咳
方药分析
方中前胡、杏仁宣开肺气,生石膏、知母、栝 楼、芦根清除里热,更用生大黄通泻腑气,釜 底抽薪,以解上焦肺釜之热壅;又配苍术运脾 祛湿,以和胃气;柴胡疏肝清热,以舒中土; 赤芍活血,以防寒凉过用有碍血行而使邪难解 除。妙在生石膏的大剂量运用,而稍佐小量生 大黄,宣上通下,脏腑同治,以利邪热外达。 配合组方,颇中病机。
特点:五行属金,阴阳属性为阳,“传道之官”。
功能:主津
吸收饮食残渣中的水分;
排泄糟粕。
肺与大肠关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属性:一阴一阳 经脉:互相络属 表里相合
肺气清肃下行,气机调畅,津液布散
肺
传导下行 传导正常,糟粕下行 促进清肃和呼吸功能
大 肠
失肃降,气不下行,津液不布
肺
肠燥便秘、咳逆气喘
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 大便艰涩难行,即为气虚便秘
大 肠
肺
肺气虚弱并大肠气虚,固摄失职
大 肠
大便溏泄或失禁
肺
实热内结,腑气不通
影响肃降,出现便秘的 同时可见胸满、咳喘等 症
大 肠
临床实例
大叶性肺炎
嗽 胸痛1日入院。体温39.3。C,咽红,右肺呼吸音减弱,白细 胞18.6×109/L,中性粒细胞0.83。胸透:右下肺可见片 状阴影。 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中医辨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 胸痛,恶心呕吐,腹痛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肺与大肠 相表里,温热犯肺,肺气不降则腑气不通,二者互相影响。治 当宣肺通腑,清泻热结。 方药:生石膏45 g,栝楼30 g,大黄5 g,杏仁10 g,知母15 g,苍术10 g,赤芍15 g,柴胡10 g,前胡10 g,芦根30 g。 2剂后体温降至36.5℃,诸症均减,继进4剂,症状消失, 复查胸透:炎症吸收。痊愈出院。
中医基础知识之脏腑
中医根底知识之脏腑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照内脏的功能特点,主要分为五脏、六腑两类。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五脏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脏腑学说是阐述人体内脏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根底理论。
人体的内脏各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互相居于胸腹腔中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而在内脏之间,无论是五脏之间、六腑之间或脏与腑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脏腑学说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中医学对内脏形态与部位的记载比拟简单,而着重用气、血、阴、阳等来概括内脏的物质构造,认为它们是构成内脏和维持内脏生理的根本物质。
由于气血阴阳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因而它们在腑脏的生理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亦有加上心包络,称为六脏者。
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不予并列,故仍称为五脏。
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作用。
五脏之间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平衡,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根底来进展阐释的。
1、心心居于胸腔,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络维护于外的心脏,即"血肉之心〞。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五色主赤〔红〕色,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而依赖于心脉的搏动才能循环不息,发挥着濡养的作用。
"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脏腑循环〞。
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是在心脏。
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作用,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作用。
从而以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保证血液在脉内的正常运行。
中医基础理论课堂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要紧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熟悉。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细目二:辨证论治一、病、证、症的概念:病:疾病总进程的病理归纳。
证:疾病进展到某一时期的病理归纳。
症:疾病进程中的临床表现。
二、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进程。
(分辨证候,讨论和确信医治原那么和方式。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相同的病显现不同的证候,治法不同。
异病同治,不同的病显现相同的证候,治法相同。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一、精的概念:二、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大体内容一、精气是组成宇宙的本原二、精气的运动转变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阻碍二、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阻碍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一、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阴阳:对自然界彼此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两边的归纳,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内涵。
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来讲明事物发生、进展和转变规律的学说。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要紧表此刻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
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大体内容一、阴阳对立制约:其意义是维持阴阳之间的和谐平稳。
对立:事物的阴阳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之间彼此抑制,彼此减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互根:阴阳之间的彼此依存。
互用:阴阳之间彼此增进彼此为用。
3、阴阳交感互藏交感:是指阴阳在运动中彼此感应而交合,彼此发生作用。
互藏:是指彼此对立的阴阳两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括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肺与大肠的一些关系
肺与大肠的一些关系肺与大肠在临床上如何互为影响肺为西方之阴主里,大肠为西方之阳主表,肺经之阴虚会引起大肠津液不足肺气虚,升而不及,推动大肠下行无力,气虚便秘从中医基础来说,肺与大肠为西方金肺主西方之阴,大肠主西方之阳二者互为阴阳表里从祝道长的经脉正负运行来说肺气正运宣发则大肠方能正运通降肺气负运肃降则大肠经负运阳气上行外达(哪些中药治气虚呢---黄芪、人参、西洋参、白术、绞股蓝、南沙参、黄精、大枣、扁豆甘草等)大肠经负运阳气上行会怎样呢?会影响脾和胃吧阳气上行大肠会向外舒张而受盛水谷糟粕不是肺气正运,大肠负运吗?不是,是肺经正运大肠经也正运肺经负运大肠经也负运只是肺经正运肺经是从胸走手,而大肠经是从手走头两侧都是同时吗?还是一正一反?两侧同时,左侧与右侧相反先给大家讲讲大肠经的阳虚便秘临床上拿脉大便秘结往往是人迎大脉口三倍而躁这个为大肠经阳有余上升太过,而下降通降传导大便下行不足导致那老师,穴位,如何使肺大肠升降呢也就是伤寒论里的诸承气汤症状你可以看祝道长的书里是否有这个这种便秘临床很常见阳虚便秘表现在大便不干,但是排便不畅?但是临床上也遇到不少脉口盛而人迎沉弱的便秘不大便无所苦刚好与人迎三盛而躁相反我摸的便秘的病人,寸口沉实,尤其是关尺部你说的这个一般是大肠有堵塞,不通降如果同时用人迎脉,人迎脉往往是三盛如果明显实脉,多有腹胀或者便干。
如果脉大而虚,多是便软,排出困难伴随脉口关尺沉而有力因为我还不会摸人迎的脉,只能从寸口判断此为人迎大肠不降而引起脉口肺气不宣这样的病人迎和脉口一起诊断,很简单关于这样的脉象为什么导致便秘,我在学习班也有详细解释这种脉现在要讲的是人迎脉弱而脉口盛的便秘便秘在内科书上有三种情况:一是大便干,排便时间长;二是大。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五脏与六腑的关系1、具有主津作用的脏腑是A、大肠B、胃C、小肠D、三焦E、脾2、六腑中具有“太仓”之称的是A、小肠B、三焦C、脾D、大肠E、胃3、关于胆的叙述错误的是A、贮藏胆汁B、生成胆汁C、排泄胆汁D、主决断E、胆者,中正之官4、与肺相表里的是A、胆B、胃C、大肠D、三焦E、膀胱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大肠主津,指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津液,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
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津液,由脾气转输全身,部分津液经三焦下渗于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由于大肠参与体内的津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
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咽)进入胃中,在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纳,暂存于其中,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胆汁来源于肝,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
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细目一六腑——六腑的生理机能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脏器的总称。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后世医家将此概括为“六腑以通为用”。
1. 胆的生理机能胆位于右胁腹腔内,与肝紧密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
胆为中空的囊状器官,内盛胆汁。
《灵枢·本俞》称胆为“中精之腑”。
亦有医家将其称为“中清之腑”。
胆为中空器官而类腑。
其内盛的胆汁应适时排泄,具有“泻而不藏”的特性,故胆为六腑之一;又因其内盛精汁,与六腑传化水谷,排泄糟粕有别,故又属奇恒之腑。
胆的生理机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
胆汁生成后由胆腑浓缩并贮藏,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2)主决断指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基础理论-六腑题库
第七单元六腑一、A11、何脏在病理状态下会出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A、肝B、心C、脾D、肺E、肾2、“一运一纳,化生精气”指的是A、脾与胃的关系B、肺与大肠的关系C、肝与胆的关系D、肾与膀胱的关系E、肺与肾的关系3、与肺相表里的是A、胆B、胃C、大肠D、三焦E、膀胱4、与胆相表里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胃有“太仓”之称B、胃有“水谷之海”之称C、脾有“五脏六腑之海”之称D、小肠者,受盛之官E、大肠者,传导之官6、具有“主通降”生理特性的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7、具有“喜润恶燥”生理特性的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8、具有“泌别清浊”生理功能的脏腑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9、“主液”的腑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10、大肠的功能是A、排泄胆汁B、主和降C、化物D、传导E、受盛11、“主津”的腑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12、“受盛之官”是指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13、“决渎之官”指的是A、胆B、胃C、小肠D、三焦E、膀胱14、“中焦如沤”是比喻A、胃主受纳的功能状态B、脾气散精的功能状态C、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状态D、水谷精微的弥漫布散状态E、消化过程中腐熟水谷的状态15、小肠的生理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A、主受盛化物B、主泌别清浊C、主液D、主津E、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16、“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是指A、肝B、胃C、胆D、脾E、三焦17、“中精之腑”指A、胆B、胃C、大肠D、小肠E、三焦18、关于胆的叙述错误的是A、贮藏胆汁B、生成胆汁C、排泄胆汁D、主决断E、胆者,中正之官19、六腑中具有“太仓”之称的是A、小肠B、三焦C、脾D、大肠E、胃20、下列哪项是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A、主液B、主津C、主腐熟水谷D、主泌别清浊E、主运化21、具有主津作用的脏腑是A、大肠B、胃C、小肠D、三焦E、脾二、B1、A.胆B.胃C.小肠D.三焦E.膀胱<1> 、具有受纳水谷功能的是A B C D E<2> 、具有受盛化物功能的是A B C D E2、A.胆B.胃C.小肠D.三焦E.膀胱<1> 、“水谷之海”指的是A B C D E<2> 、“州都之官”指的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脾胃之间,纳运相合,升降相因,有序不乱,相反相成,饮食物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释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释
肺和大肠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之间有微妙的关系,通常在著名的中医书籍中使用“肺与大肠相表里”式的说法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实,肺与大肠相表里是指肺和大肠之间的协同作用,它们共同作用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内经》,在《内经》的论述中,肺与大肠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具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可以实现人体的生理功能。
肺和大肠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首先,肺与大肠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协调作用,这种协调作用是肺与大肠之间的基本关系。
肺是机体吸收氧气的器官,而大肠则是机体排毒、排空的器官。
当机体利用氧气生成新陈代谢产物时,就会出现毒素,而这些毒素都要通过大肠排出体外,所以肺与大肠在这方面可以互相辅助,共同发挥作用,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其次,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气血的角度来看。
肺的气血供给的的有限,但如果能够得到大肠的气血补充,肺的气血供给就会更加充足,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功能。
因此,大肠可以通过补充气血,来支持肺的正常工作,从而起到调节和辅助肺的作用。
此外,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还能够从士调节角度来探讨。
肺与大肠之间有着协调关系,两者相互辅助,形成良好的生理机制,从而维持机体的分泌、调节、毒物排出等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总的来说,肺与大肠两者之间的相表里是指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恰如《内经》所说,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可以实现机体的生理功能。
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在生理功能上的协同作用,以及气血调节,士调节等方面。
了解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两种重要器官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养育健康的身体提供参考。
肺与大肠相表里从理论到实践
理论篇
治疗 通里攻下 从肠治肺
原则
抗菌消炎,控制感染,减少毒素对肺脏的直接刺 激;减少氧耗。 促进肠蠕动作用,降低腹压,利于膈肌下降,改 善肺功能。 减少肠道有害物质对呼吸中枢的刺激。 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肠源性感染。 使免疫机制活跃: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通腑”可 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分泌增多,而提高肺的免疫能力。
临床研究(一)COPD呼吸衰竭
二、结果——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变化比较
指标
对照组
(n=3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n=28)
治疗前
治疗后
TP(g/L )
TP变化
61.41±6.38
56.98±2.52 61.46±8.51 -4.43±5.61
58.91±4.47 -2.55±6.42
ALB(g/L )
(四)中医治疗-中期
转入第5天,患者精神仍觉疲倦,困重,胃 纳差,体温正常,呼吸较前平顺,腹胀较 前明显减轻,无腹痛,排棕色稀便3次,量 约380ml,舌淡,苔白腻,脉滑。CVP 12cmH2O,腹围99cm,腹腔压力17cmH2O,肠 鸣音正常。考虑为脾虚湿阻,以健脾益气 化湿为法,参苓白术散加减。
(四)中医治疗-初期
转入当天
转入后2天
(四)中医治疗-中期
转入第3天,患者神清,精神稍疲倦,纳呆,腹胀 减轻,气促缓解,氧合指数明显改善,大便日2次 ,质硬量少,舌淡暗,苔白腻,脉滑。
腹围减至102cm,腹腔压力减至19cmH2O,CVP 12cmH2O
考虑其排便量少,仍觉腹胀,故以理气通腑,养 阴润肠为法,麻子仁丸加减,处方:生大黄15g( 后下),厚朴30g,枳实30g,火麻仁30g,苦杏仁 10g,白芍15g,玄参15g,麦冬15g,白术30g,木 香10g(后下),3剂,每剂煎200ml,分四次服, 缓慢鼻饲,停用中药灌肠。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辅导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
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
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
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
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
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
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
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
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义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
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
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
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
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
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
五脏六腑话中医——肺与大肠
五脏六腑话中医——肺与大肠在古人眼中,万事万物都要受一个“五行规律”的管束;五脏六腑,在我们的身体中主事着这一套规律,维持生命的新陈代谢,五行养生由之而来。
五脏中的肺,和六腑中的大肠,是一对里应外合的搭档,共同调度身体气机的“收发”工作。
在五脏六腑的五个配对中,肺和大肠是特殊的一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从“魄”说起。
肺藏魄,而大肠的末端(即肛门)为魄门,负责向外排出体内的糟粕。
在古人眼中,人的魄力,与肺的宣发和大肠的肃降功能密切相关。
当肺气充足、人向外排除糟粕的功能强大,人才能具有强大的魄力,能够突破一切阻碍,奔向远大的目标,为目标努力奋斗;而当人体肺气不足、大肠排泄功能失常的时候,人则变得有些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缺乏魄力。
肺主气,司呼吸,给予大肠动力肺通过什么来调度全身呢?“气”。
在古人眼中,肺为“华盖”,它就像大树华茂的树冠一样,枝叶舒展,形成了人体内天然的小树荫,并与外界的气体充分进行着交换。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肺是人体之中表面积最大的器官,大约有100平方米,比人体皮肤的表面积还要大几十倍之多;肺的基础单位为肺泡,氧气从肺泡向血液弥散。
吸气时,氧气通过肺泡,与暗红色的血液结合,变成了鲜红的颜色。
同时,把二氧化碳交换了出来,并通过呼气,排出到了人体之外。
而生命物质和水液的代谢,便仰赖于肺一呼一吸的功能。
在肺每一次呼气的时候,细胞也在同步呼气,向外排出多余的物质与能量,并将身体里的水液,由内而外地布散到全身每一寸细胞,甚至到达人体最为表层的肌肤之中。
这便是肺的宣发功能,向外布散水液的同时,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类似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而当人吸气的时候,全身的气和水液向下布散,全身的细胞也在向内吸收着营养,并促进肠道形成有节律的蠕动,推动着大便向下移动,直至产生便意,糟粕从人体的魄门排出体外。
肺与皮毛、大肠的膜结构相应现代胚胎学研究表明,人体内的一切“膜”结构,大多起源于原始消化管的内胚层,它们的功能类似,发生的疾病也常相联系。
跟我学中医肺与大肠的关系
跟我学中医肺与大肠的关系《内经》里说:“肺合大肠”即“肺与大肠相表里”。
这种表里关系,在肺、大肠生理与病理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
1、中医理论认识首先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灵枢经脉篇》云:“肺太阴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这是肺、大肠经脉的直接联系。
其次肺与大肠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肺主宣发,大肠得以濡润,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
肺主气,司呼吸,通过肺的宣发,把清气布散全身,内而脏腑;把浊气肃除体外。
呼气是肃除浊气的主要途经;另外肺外合皮毛,通过气门散气,调节呼吸,同时也通过大肠传导输化将浊气(矢气)肃除体外。
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同时大肠亦参与水液代谢,能吸收大肠中之水分,使大便成形。
再次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肺热壅盛,则大肠易燥结;肺阴不足,则肠枯便秘,肺气不足,大肠虚秘;肺气上逆,大肠气秘;肺失通调,大肠泄泻;大肠实热秘结,肺气不利而喘咳满闷。
因此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包涵了三层含义,经脉的络属、生理、病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应用在临床应用中,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基本可归纳为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并治三种治法。
1脏病治腑中医认为哮喘发作期因肺失肃降,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失调导致腑气不通,肠道壅实又导致阳明浊气上冲,进而影响肺的肃降使哮喘加重。
故临床上采用通腑法治疗发作期哮喘,腑气得通,气机逆乱得以平息,痰饮积滞得以降泻,有利于肺之宣肃功能恢复。
2腑病治脏中医认为习惯性便秘是由于气机郁滞,大肠蠕动缓慢而引起。
可从调理肺部气机入手调整大肠气机,使肺气的宣肃功能得以恢复;大肠的排浊功能才能恢复正常。
即中医的提壶揭盖法,利用这一方法治疗习惯性便秘临床获得良效。
而老年习惯性便秘则是因肺气虚而引起,治疗则以补肺气为主,促进大肠蠕动功能,气足则便得以通。
3脏腑并治在治疗肺炎高热兼有便秘的患者中,中医采用宣上通下的治法,宣通肺气,腑气下行;而腑气通畅,又利于肺气宣通,有釜底抽薪之效。
中医学:肺与大肠辨证(张轶)
【辨证要点】咳喘无力、咯痰清稀+气虚见症
一、肺气虚证
【治法】 补益肺气
【代表方剂】
保元汤
黄芪、人参 —— 补肺益气
君
肉桂
—— 温肺化饮
臣
炙甘草 —— 甘温补中
臣
常用补肺气药:人参、党参、黄芪、山药、 炙甘草等,收敛肺气的如五味子、诃子、乌 梅等。
君
杏仁、桔梗-—疏肺降气
君
半夏、茯苓——祛湿化痰
臣
枳壳、橘皮 ——理气宽胸
臣
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诸药
使
六、痰热壅肺证
【基本概念】 指痰热互结,壅盛于肺所表现的证候。
【主证】 咳喘,咯痰黄稠量多或为脓血腥臭痰, 壮热烦渴,胸痛,鼻翼煽动,大便秘 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 多因温热之邪犯肺,或素有宿痰化热, 壅阻于肺所致。
二、肺阴虚证
【治法】 滋阴润肺 【代表方剂】百合固金汤
百合、生地、熟地 —— 滋养肺阴
君
麦冬
—— 润肺止咳
臣
玄参
—— 滋肾清热
当归、白芍
—— 养血润燥
佐
贝母、桔梗
—— 清肺化痰
甘草
—— 调和诸药
使
常用养肺阴的药:北沙参、天门冬、麦门冬、
阿胶、天花粉、百合、玉竹、黄精等
三、风寒犯肺证
【基本概念】指风寒之邪袭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 证候。
【病因】多因秋令感受燥邪,耗伤肺津所致。
【辨证要点】干咳或痰少而粘、口鼻咽干 + 表证见 症
五、燥邪犯肺证
【治法】清燥润肺(温燥)或宣肺润燥(凉燥)
【代表方剂】桑杏汤
中医如何认识肺部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及影响
中医如何认识肺部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及影响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肺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脏腑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和健康。
肺与心,关系紧密。
心主血脉,肺主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肺气正常的宣发肃降,有助于心行血;而心血的正常运行,又能为肺气的宣降提供物质基础。
当肺气虚弱时,气的推动无力,可能导致心血瘀阻,出现胸闷、心悸、唇舌青紫等症状。
反之,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行不畅,也会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咳嗽、气喘等表现。
肺与脾,相互协同。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布散周身。
同时,肺气的宣降又有助于脾的运化。
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而为痰饮,上犯于肺,可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
而肺气不足,宣降失常,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腹胀、便溏等问题。
肺与肝,一升一降,相互制约。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肺主宣降,调节全身气机。
肝气升发太过,或肺气肃降不及,均可导致气火上逆,出现咳嗽、咯血、胸胁胀痛等症状。
反之,肺气肃降太过,肝气升发不及,又会出现胸闷、抑郁、善太息等表现。
肺与肾,关系尤为密切。
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只有肾气充足,摄纳有权,肺的呼吸功能才能正常。
若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则会出现呼吸表浅、动辄气喘等症状。
此外,肺阴与肾阴相互滋养,肺阴亏虚,久则伤及肾阴;肾阴不足,不能上滋肺阴,也会导致肺肾阴虚,出现干咳少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症。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肺气的宣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而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又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若肺气壅塞,失于肃降,可导致大肠传导失常,出现便秘;反之,大肠实热,腑气不通,也会影响肺气的肃降,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中医充分考虑了肺部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比如,对于慢性咳嗽的患者,若单纯从肺论治效果不佳,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的情况,或是肾不纳气、肺气上逆的问题,从而调整治疗思路。
六腑--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六单元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六单元讲义六腑一、六腑的生理功能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水谷,其气具有通降下行特性,故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饮食物在其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门户,《难经》称为“七冲门”。
(一)胆的生理功能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下,内贮胆汁。
胆汁又叫精汁、清汁,是一种黄绿色液体,味苦,具有促进某些食物消化的作用。
胆的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及主决断。
胆汁来源于肝,汇集于胆,并随着消化的需要,排泄胆汁于胃肠,以帮助对某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胆的决断作用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等不良影响,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间的协调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胃,又称胃脘,位于上腹部,上连食管,下接小肠。
胃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部分;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分;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部分。
胃的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
受纳,即接受、容纳的意思。
故称“胃者,太仓也。
”腐熟,也叫熟腐,即初步消化,形成食糜。
胃的主要功能,即是接受容纳由口腔经过食管下传的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然后向下传入小肠。
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除与胃阴的滋润作用有关外,主要依赖于胃气、胃阳的推动和温煦。
胃气的运动特点是“降”,即饮食物经胃腐熟后,下行传入小肠。
胃气要维持“降”的特点,首先必须保持“通”,即畅行无阻。
所以胃的功能正常,常用“以降为顺”、“以通为和”来说明。
胃气通降(亦称和降),就能正常受纳饮食而下传小肠。
故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和喜润恶燥。
所谓喜润恶燥,是指胃中应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
胃中津液充足,方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
(三)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是一个相当长的管道器官,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内进行。
中医谈肺与大肠的关系
中医谈肺与大肠的关系
中医谈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位于上焦胸中,居五脏六腑的最高位,故有“肺者脏之盖也”,及“肺为华盖也”之说。
其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清肺肃降,降通调水道。
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
当肺的功能失司,则多见呼吸不利,喘息少气,咳吐痰血,周身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等病症。
肺主宣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这里包涵了由脾上输的水液,它必须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向上向外,由经脉散布到全身各处去,这是主要液体中的有用部分。
如肺气虚弱,宣发无能则津液不布,于是水停而变化喘咳,浮肿之症。
肺合皮毛:卫气与肺气的宣发有关,而卫气有主司汗孔的开阖,就是说皮肤汗孔在肺气的作用下,可使人体一部分水液变为汗而出。
内经云:“天署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汗多而尿少),天寒腠理闭┉┉则为溺,(尿多而汗少)”,这种调节汗液的分泌与排泄机能在水代谢之中起作一定的作用。
故病水时常可通过宣肺而发汗—“开鬼门”法,宣肺(发汗)而利水——“提壶揭盖”法使之病愈。
肺主肃降:水液本至阴属肾,肺又为肾之母,惟肺气下降,水液才能随之而降,使多余部分和无用的废水,下涿膀胱而为尿排出体外,因此起着“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
如果肺失肃降,则壅于上,下窍瘀闭,水肿成矣。
肺是藏气的器官,又主藏魄,所以肺气是魄潜藏之处所。
肺病在气为咳,在液为涕。
若肺气虚,为气不足,则鼻息不利,并觉气短;肺气若实,则气壅滞不宣,故喘息声粗,胸部满闷而仰面喘息。
肺气虚易于感冒,稍微当风受凉就感冒。
肺和大肠的关系
肺和大肠的关系各位朋友大家好!我觉得让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这个理念非常重要,普及自主健康自主生命的养生知识,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话题,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肺和大肠的关系,你读懂了它,也就等于读懂了你的身体,人体的肺大概就是长得这样的,这是在解剖学上面看到的,我们中医讲脏腑,更多的讲的是功能,为什么中医主要讲功能,而不谈形质呢,因为中医研究的对象是活着的人,活人的肺是有功能的,有很多人不理解,学这些基础的东西又不能治病,又有什么作用呢?我觉得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想法,因为恰恰只有这些知识才是最宝贵的,大家应该知道,一个人生病了,就是因为不平衡,我们做的就是让不平衡,回归到平衡,如何回归到平衡,就要了解肺和大肠的平衡状态,我们在讲肺的功能之前,要知道肺的特点,肺为娇脏,正因为它怕热,怕寒怕燥怕痰湿身体在感受到外邪以后,肺脏就首当其冲,肺脏又这么娇嫩,就很容易发病!所以大家先想一想,为什么要把人体设计成这个样子呢?我们在最后为大家揭晓答案,肺有哪些功能呢?一,肺主气司呼吸。
二、肺主宣发肃降。
三,通调水道,四,肺朝百脉而主治节,肺第一个功能,就是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意思是全身的气都归属于肺。
气从外界进入人体这个进口,气从身体出去这个出口,都是肺来管理的。
开头和结尾都管住了,所以说肺主气!司呼吸,肺掌管着我们的呼吸,正常的呼吸是非常有节奏,有规律的,如果气很难吸进去,或者很难呼出来,这是肺司呼吸的功能失常了。
第二个功能,主宣发肃降,我们刚刚谈到肺气,那正常的肺气是怎样的运动的呢?主宣发和肃降,意思就是肺一方面要向外宣发,而另一方面要向下肃降:肺的宣发,因为肺脏在人体腹腔的最高位置称为华盖,如果肺里面有浊气痰湿等,要通过肺气把他宣发排出来,肺主肃降,因为大自然的气,经过肺脏的气体交换后,将氧气往下布输,要传送给脾传给大肠,传给肾。
肺气即宣发又肃降,但总的来说还是以降为主的,当肺的宣发肃降失常后,他呼吸就不顺畅了,表现为咳嗽,喘,但出现这类病症跟肺直接相关的,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让肺气重新回归到平衡,那症状就消失了,肺的第三个功能,肺还有通调水道的功能,这个通就是疏通的意思,调是调节的意思,可能很多人又会问,肺怎么还能通调水道呢?那是什么原理呢?因为肺主气。
肺与大肠的脏腑关系探讨
肺 与大肠 的关 系 ,实 际 上 就是 脏 与 腑 之 问 的关 系 。脏 与腑之 间 的关 系是 比较 复 杂 的 ,任 何一 脏 都 与各个 腑有关 ,任 何 一 腑 又与 各 个 脏有 关 。但 就 其 主要 关 系 而 言 ,是 指 五 脏 配 五 腑 的 五 对 关 系 。如 《灵 枢 ·本输 》所说 :“肺合 大肠 …… 心合 小 肠 … …肝 合 胆 … …脾 合 胃… …肾合膀 胱 。”构 成脏 腑之 问 的密切 关 系 ,称 为 “脏 腑 相 合 ”关 系 ,是 中 医 藏 象 学 说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在 中医理论 体 系 中有其 特殊 的意 义 。
要的 临床指 导 意义 。针灸 治 疗 中 ],以肺 经 穴 位 治 疗 咳 喘的 比例 最高 ,全部 穴位均 可治 咳喘 ,其次为 大 肠 经 。而临床 针刺 肺 经 穴 位 治疗 消 化 系统 疾 病 ,也 收 到 满 意 疗 效 ]。 2 气 机 升 降 关 系
肺 与 大 肠 在 气 机 升 降 活 动 中相 辅 相 成 ,密 切 相 关 。肺是 气机 升 降 出入 的 门户 ,为气 之 主 。宣 发 与 肃 降 ,是肺 脏 的两 种 生理 功能 。宣 发 即有宣 通 发 散 之 意 ,其功 能有 3个 方 面 :一 是 通过 肺 的气化 ,排 出 体 内 的浊 气 ;二 是将脾 所运 化 的水谷精 微 ,布 散到全 身 ;三是 宣发卫 气 ,调 节腠 理 之 开合 ,排 泄汗 液 及病 邪等 。肃 降即有 清肃 和 下 降 之 意 ,其功 能 也有 3个 方 面 :一 是 吸 入 自然 界 的 清 气 ;二 是 肺 为 华 盖 之 脏 , 故 将 吸 人 之 清 气 和 水 谷 精 气 向 下 布 散 ;三 是 肃 清 肺 和呼 吸道 内的异 物 ,以保持 呼吸道 的洁 净 。
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一、肺的生理病理肺位于胸腔,由于肺位最高,故称“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藏”。
其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一)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是指人身之气皆由肺所主管,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1.肺主气与肺的呼吸功能有关: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就是此意。
2.肺主气与人体宗气生成有关:肺与宗气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由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它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又通过心脉而散布全身,以营养各脏腑组织,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
《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就是指此而言。
3.肺主气与肺朝百脉有关:所谓“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
肺气能协助心脏调节人体气血的循行,故有“肺主治节”之说。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机通畅,气血流通,百脉充盈,呼吸均匀,脉来匀和,若肺气不足,不仅会引起呼吸功能减退,面且会影响宗气的生成,因而出现呼吸无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身倦乏力等。
(二)肺主宣发与肃降1.宣发功能:宣发即有宣通发散之意。
其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排泄汗液及病邪等。
因此肺失宣散,即可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和无汗等病变。
2.肃降功能:肃降即有清肃和下降之意。
其功能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肺为华盖之脏,故将吸入之清气和水谷精气向下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因此肺失肃降, 可出现呼吸短促,咳喘、咳痰等病变。
宣发与肃降是肺脏的两种生理功能,两者是相互协调的,宣降正常,则肺气升降出入通畅,呼吸调匀,若宣降失常,就会发生“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