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极跟随器

合集下载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1. 引言射极跟随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其作用是使输出端的电压或电流跟随输入端的变化。

本实验旨在探究射极跟随器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实例。

2. 实验目的- 理解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 学习如何设计和搭建射极跟随器电路- 掌握射极跟随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3. 实验材料和仪器- NPN型晶体管(例如2N3904)- 电压源- 电阻、电容等常见元器件- 示波器- 万用表4. 实验步骤4.1 搭建射极跟随器电路根据给定的电路图,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进行搭建。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后进行下一步。

4.2 测试射极跟随器的静态工作点使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的射极电流和集电极电压,并记录下来。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静态工作点,进一步分析电路性能。

4.3 测试射极跟随器的动态响应特性通过改变输入端的信号频率和幅度,观察电路输出(集电极)的响应。

使用示波器进行波形显示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4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射极跟随器的增益、频率响应特性等性能。

比较不同元器件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5. 实验结果和讨论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电路的性能特点。

讨论射极跟随器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6.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针对射极跟随器的特点和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7.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触电风险。

-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或开路等问题。

- 对于高频信号的测试,需要选择合适的示波器和电路布线,以避免信号失真和干扰。

8. 参考文献提供相关射极跟随器的原理资料、电路设计参考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论文、教材等。

9. 结束语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射极跟随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电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4 射极跟随器

2.4 射极跟随器

点击Edit Analysis按钮,将Edit time修 改为0.01。 选择Group all traces on plot选项。 同时在Output variables页中选择节点4为 分析变量。 最后点击Simulate按钮,则仿真结果如图 2.4.6所示。
图2.4.6 节点4参数扫描仿真结果
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图2.4.2 射极跟随器 输入输出波形
4. 电压跟随范围 电压跟随范围是指射极跟随器输出电压
uo跟随输入电压ui作线性变化的区域。当ui 超过一定范围时,uo便不能跟随ui作线性变 化,即uo波形产生了失真。
为了使输出电压uo正、负半周对称,静态工 作点应选在交流负载线中点,测量时可直 接用示波器读取 uo 的峰-峰值,即电压跟随 范围;或用交流毫伏表读取Uo的有效值,则 电压跟随范围 UoP-P=2 2 Uo
2.4 射极跟随器
2.4.1 射极跟随器工作原理
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图如图2.4.1所示。 它 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具有输入电 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 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 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
图2.4.1 射极跟随器
1,输入电阻 i 输入电阻R 输入电阻 Ri=rbe+(1+β)(RE1+R E2) 如考虑偏置电阻RB(RB)和负载RL(RL)的影响,则 Ri=RB∥[rbe+(1+β)(RE∥RL)]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i比共发射极 单管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RB∥rbe要高得多,但 由于偏置电阻RB的分流作用,输入电阻难以进一 步提高。
(1 +β)(R E ∥ R L ) Au = rbe +(1 +β)(R E ∥ R L ) ≤1 关系式。

射极跟随器

射极跟随器

作者:吴俊东射随,是我们通常对射极跟随器的简称,其实也就是共集电极放大器,它的特点:1、晶体管射随电路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和较低的输出阻抗--基极回路电阻的1/1+β(β是晶体管的直流放大系数,也就是三极管规格书中的hFE,BC857AW正常工作时为250),具有隔离阻抗变换的作用。

2、电流增益很大,Ie=Ib(1+β)。

3、电压增益接近1,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同相,大小基本相等,这也是射随名字的由来。

由于射随的这几个特点,我们将其用在例如中放VIDEO输给DECODER,DECODER 的AV OUT等电路,弥补原先器件输出电流小,带载能力不足的缺点,减少后级电路对前级电路的影响,从而达到增强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和前后级阻抗匹配,射随器同时还可以隔离逆向干扰,一路信号可以通过两个射随分成两路,而不会互相干扰,所以AV OUT,AUDIO OUT 也经常使用这个电路。

目前我们常用的射随电路根据使用PNP或NPN三极管也有两种形式:A、PNP图1上面这个电路经常用于我们的AV OUT电路。

输入信号VIDEO IN波形变高时,三极管截止,VCC通过R1给C1充电;输入信号VIDEO IN波形变低时,三极管导通,C1通过导通的三极管对地放电。

电路形式看似很简单,器件不多,但如果器件使用不当的话,很容易造成输出波形失真:1、电容C1:C1在这个电路中起着仅次于三极管的作用。

电容的特性直观的说就是会保持电容两端电压不突变,电容量越大,这个阻止电压突变的能力就越强。

而通常我们说的通交流隔直流,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分析:电路中电容的容抗Xc=1/2πf C ,其中f为信号的频率,C为电容量的大小。

那么也就是说,当C不变时,频率越高,容抗Xc越小,那么电流越大,信号越容易通过。

那么为什么直流会被隔离呢?直流电平,相当于f=0,这时候容抗Xc=无穷大,相当于开路,信号自然无法传送过去了。

当f不变时,C越大,容抗Xc越小,那么电流越大,信号越容易通过。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器射极跟随器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器射极跟随器
共集电极电路
射极跟随器输出
具有低输出阻抗和高输入 阻抗,使得负载对放大器 性能影响较小。
STEP 03
电压负反馈
通过引入电压负反馈,减 小放大器的失真和噪声。
信号从射极跟随器的发射 极输出,通过负载电阻将 电流转换为电压。
偏置电路和稳定电路
01
02
03
偏置电路
为晶体管提供合适的静态 工作点,使放大器在正常 工作范围内。
频率响应பைடு நூலகம்失真度
频率响应定义
频率响应是指放大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通常以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来表示。
失真度定义
失真度是指放大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比的失真程度, 通常以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等指标来衡量。
影响因素
频率响应和失真度受到晶体管参数、电路拓扑、电源电压 等因素的影响。
提高方法
通过采用宽带运放、补偿电路等技术手段,可以扩展放大 器的频带宽度;通过优化电路参数、采用负反馈等技术手 段,可以降低放大器的失真度。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 大器射极跟随器
• 引言 • 静态工作点稳定原理 • 放大器射极跟随器的电路结构 • 放大器射极跟随器的性能指标 • 静态工作点稳定放大器射极跟随器的设计 • 静态工作点稳定放大器射极跟随器的应用
目录
Part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深入了解射极跟随器的工 作原理和特点
探讨射极跟随器在放大器 设计中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放大器的线性度。
02
减小失真
当输入信号幅度较大时,如果静态工作点不稳定,晶体管可能会进入饱
和或截止区,导致输出信号失真。稳定的静态工作点可以减小这种失真。
03
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
稳定的静态工作点可以减小温度、电源电压等外部因素对放大器性能的

射极跟随器目的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量

射极跟随器目的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量

实验四、射极跟随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量方法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量方法二、实验环境1、Electronics Workbench5.0软件2、器件: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数字多用表三、实验内容图4.1为射极跟随器的实验电路。

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1和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同的特点。

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而具有优良的跟随特性——故又称跟随器图4.1 射极跟随电路图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按图4.1连接电路,在A电压加f=1KHz正弦波信号,输出端用示波器监视,反复调整Rp及信号源输出幅度,使输出幅度在示波器屏幕上得到一个最大不失真波形,然后选择分析菜单中的直流工作点分析项,获得静态分析结果如图4.2所示,由图可得IEQ=Ve/Re=5V/1.9KΩ=2.63mA,其它静态工作点可在图4.2中直接得到。

图4.2射极跟随器电路的静态分析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接入负载RL=1KΩ,在A点接入f=1KHz信号,调输入信号幅度(此时偏置电位器Rp不能再旋动),用示波器观察,在输出最大不失真时,波形如图4.3所示。

图4.3 射极跟随器的输入与输出波形由上图可得:Vi(V) VL(V) Av=VL/Vi5.48 5.46 1.0043、测量输出电阻Ro在A点加f=1KHz正弦波信号,Vi=100mV左右,接上负载RL=2.2KΩ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测空载输出电压Vo(RL=∞),有负载输出电压VL(RL=2.2KΩ)的波形分别如图4.4所示。

Vo(mv) VL(mv) Ro=(Vo/VL-1)RL(Ω)0.099 0.098 52图4.4.a.空载时输出波形图4.4.b 有负载输出波形则 Ro=(Vo/VL-1)RL=22.45Ω4、测量放大器输入电阻Ri(采用换算法)在输入端串入5.1KΩ的电阻,A点加入f=1KHz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用数字多用表分别测A、B点对地的电位Vs,Vi,结果如下。

推挽射极跟随器工作原理

推挽射极跟随器工作原理

推挽射极跟随器工作原理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推挽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可有趣啦。

咱先得知道啥是射极跟随器。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听话的小跟班。

在电路里啊,射极跟随器有个特点,就是它的输出电压几乎和输入电压一样,就像照镜子似的,但是呢,它能输出更大的电流。

这就好比一个人,他可以原原本本地传达别人的话(电压),还能使这个话变得更有力量(电流增大)。

它的结构其实不复杂,就是一个晶体管,基极接输入信号,发射极输出信号,集电极呢,接电源或者其他合适的电路部分。

那这个推挽射极跟随器又是咋回事呢?这就像是两个射极跟随器搭伙干活啦。

一个负责正半周的信号处理,另一个负责负半周的信号处理。

比如说,当输入信号是正半周的时候,负责正半周的那个射极跟随器就开始活跃起来。

就像一个积极的小助手,它把正半周的信号几乎原封不动地放大输出,在发射极那里送出一个和输入正半周信号很相似的、但是电流更大的信号。

这个时候,另一个负责负半周的射极跟随器呢,就像在休息一样,静静地待着,不捣乱。

当输入信号变成负半周的时候呢,嘿就轮到负责负半周的射极跟随器闪亮登场啦。

它就像接力赛里接过接力棒的选手,把负半周的信号也处理得妥妥当当,在发射极输出相应的、电流增大的负半周信号。

而之前负责正半周的那个射极跟随器就歇着去咯。

这种推挽的方式啊,就使得整个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处理非常高效。

不管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的信号,都能得到很好的放大和输出。

而且因为是两个射极跟随器交替工作,就好像两个人轮流值班一样,电路的工作效率很高,也不容易出现故障。

你再想象一下,这两个射极跟随器就像一对好伙伴。

正半周的时候,一个冲在前面干活,负半周的时候,另一个顶上。

它们之间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在实际的电路应用里,推挽射极跟随器可有用啦。

比如说在音频放大电路中,它可以把音频信号很好地放大,让我们能听到更响亮、更清晰的声音。

就像把一个小小的声音变成了大合唱,每个音符都能被很好地传达出来。

而且啊,推挽射极跟随器还能降低电路的输出阻抗。

实验3.3--射极跟随器

实验3.3--射极跟随器

实验3.3 射极跟随器96实验3.3 射极跟随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交流毫伏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实验电路板。

三、实验原理图3.3.1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输出取自发射极,由于其电压放大倍数近似等于1,故称之为射极跟随器。

射极跟随器的主要特点有:1、输入电阻R i 高R i =R B || [ r be +(1+β)(R E || R L )] (3-3-1)其中: R B = (R W +R 1) || R 2 ; R E = R 3 (3-3-2) 由式(3-3-1)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 i 比共射极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 =R B || r be 要高得多。

输入电阻的测试方法同共射极基本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3.3.1所示。

(3-3-3)即只要测得A 、A1两点的对地电位即可。

2、输出电阻R o 小(3-3-4)图3.3.1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S iS ii i i R U U U I U R -==βrR βr R beE be o ≈||1+=图3.3.1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第3章 低频电子线路实验97如考虑信号源内阻R S ,则:βR R r R βR R r R )||(≈||1)||(B S beE B S be o +++=(3-3-5)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 o 比共射极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 o =R C 低得多。

三极管的β愈高,输出电阻愈小。

输出电阻R o 的测试方法亦同基本放大器,即先测出空载输出电压U ∞,再测接入负载R L 后的输出电压U L ,根据(3-3-6)即可求出R o(3-3-7)3、电压放大倍数近似等于1 对图3.3.1电路(3-3-8)上式说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似1且为正值。

这是深度电压负反馈的结果。

射极跟随器 曲率补偿

射极跟随器 曲率补偿

射极跟随器曲率补偿射极跟随器(emitter follower)是一种常见的放大器电路,也被称为共射跟随器(common collector),其主要作用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并输出,同时具备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

曲率补偿是对射极跟随器进行改进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其线性度和减小非线性失真。

下面将介绍射极跟随器和曲率补偿的相关内容。

射极跟随器由一个NPN型晶体管组成,基极连接输入信号源,发射极作为输出端,而集电极则作为地。

输入信号经过基极-发射极结的正向偏置后,将行使控制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形成较大幅度的输出信号。

射极跟随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呈现电压跟随关系,也即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有相同的波形,但幅度略小。

然而,射极跟随器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基极-发射极的伏安特性曲线非线性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放大倍数的漂移。

这些问题导致了射极跟随器的非线性失真。

曲率补偿是一种可以改善射极跟随器线性度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入一个补偿电路,使得曲率补偿后的伏安特性曲线与输入信号的波形更接近,从而降低非线性失真。

一种常见的曲线补偿电路是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来消除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具体实现曲线补偿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

一种常用的曲率补偿方法是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来补偿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具体地说,可以将一个二极管放置在输入信号和射极之间,以控制输入信号的波形。

将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输入信号源,阴极连接到晶体管的射极,通过调节二极管的偏置电流,可以实现对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的补偿。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射极跟随器中引入后向偏置的二极管,将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与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进行抵消。

这样可以使得射极跟随器的输出信号更接近输入信号,从而提高线性度和减小非线性失真。

需要指出的是,曲率补偿方法的具体实现会受到电路的复杂度和所需线性度的要求的影响。

因此,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采用其他更复杂的曲率补偿电路,例如添加额外的电容、电感等元件,以进一步提高线性度和降低非线性失真。

射极跟随器实验总结

射极跟随器实验总结

射极跟随器实验总结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电路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并通过实验验证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射极跟随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压放大电路,其主要特点是输入电阻大、输出阻抗小、增益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射极跟随器常用于信号放大、滤波等方面。

射极跟随器由三个基本元件组成:晶体管、负载电阻和输入电容。

其中,晶体管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负载电阻起到限流作用;输入电容起到滤波作用。

在射极跟随器中,晶体管的基极接地,集电极接负载电阻,发射极接输入信号。

当输入信号加入时,发射极会产生一个反向信号,从而抵消掉基极和集电极之间的偏置电压。

这样就能够保证集电极处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三、实验步骤1. 按照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其中晶体管型号为9018,负载电阻为1kΩ,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

2. 调节可变电阻,使得输出波形幅度达到最大。

3. 测量输出波形的幅度和相位,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4. 分别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5. 将负载电阻改为2kΩ和500Ω,重复步骤2-4。

6. 拆下晶体管,测量其参数(包括hfe、Vbe、Vce等),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 射极跟随器具有较高的输入电阻、较低的输出阻抗和稳定的增益特点。

2. 在射极跟随器中,晶体管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负载电阻起到限流作用;输入电容起到滤波作用。

3. 输入信号频率对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影响较小,而输入信号幅度对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影响较大。

当输入信号幅度过大时,会导致晶体管工作不稳定。

4. 改变负载电阻的大小可以改变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但会对增益特性产生影响。

5. 晶体管参数的不同会对射极跟随器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射极跟随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晶体管。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了射极跟随器的电路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三、射极跟随器

实验三、射极跟随器

输入输出电阻
输入电阻Ri
Ri=rbe+(1+β)RE
如考虑偏置电阻RB和 负载RL的影响时
Ri=RB∥[rbe+(1+β) (RE∥RL)]
输出电阻RO
RO
rbe β

R
ELeabharlann rbe β测量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
Ri
Ui Ii
Ui Us Ui
R
UL
RL RO RL
UO
RO
(
U U
O L
1)RL
•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 置ui=0,令UE=6V,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 位,将测得数据记入表5-1。
•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
• 分别接入负载RL= 100Ω(或1KΩ),输入f=1KHz正弦信 号ui,调节ui(ui=0.1v) ,使输入uo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测 Ui、UL值。记入表5-2。
• 3、测量输出电阻R0
实验三 射极跟随器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 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 方法
二 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电压表 6.三极管3DG12 7、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三 实验原理
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取自发射极,故称其为 射极输出器。
• 接入RL=100Ω,输入f=1KHz正弦信号ui,调节 ui(ui=0.1v),使输入uo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测空载输出电 压UO,有负载时输出电压UL,记入表5-3。
• 4.测量输入电阻Ri
• 在A点串联R=100KΩ(或10KΩ),并加f=1KHz的正弦 信号us,调节us,使ui(ui=0.1v),且输出uo不失真,用交流毫伏 表分别测出US、Ui,记入表5-4。

射极跟随器电路原理

射极跟随器电路原理

射极跟随器电路原理射极跟随器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用于放大信号并保持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它由一个晶体管组成,其中射极连接到输入信号,基极连接到电压源,而集电极则输出放大后的信号。

射极跟随器电路具有许多应用,包括放大器、信号调节器和电压跟随器等。

射极跟随器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特性来实现信号的放大和跟随。

晶体管是一种三极管,由基极、射极和集电极组成。

在射极跟随器电路中,输入信号被连接到射极,而输出信号则从集电极获取。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射极时,晶体管开始工作。

基极-射极电流的变化导致集电极-射极电流的变化,进而引起集电极电压的变化。

由于集电极连接到输出负载电阻上,因此集电极电压的变化导致输出电压的变化。

这样,当输入信号变化时,输出信号也会跟随变化。

射极跟随器电路的特点之一是具有高输入电阻和低输出电阻。

高输入电阻使得射极跟随器电路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电路的信号,而低输出电阻使得射极跟随器电路可以输出较大的电流,从而驱动负载。

射极跟随器电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保持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由于射极跟随器电路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因此它可以被用作信号放大器。

此外,由于射极跟随器电路具有较低的失真和较宽的带宽,因此它可以在高频信号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射极跟随器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晶体管。

晶体管的参数包括最大集电极电流、最大集电极电压、最大功率耗散等,需要根据具体应用来确定。

其次是确定工作点。

工作点的选择需要平衡输入和输出电阻、电流增益和线性度等因素。

最后是确定负载电阻。

负载电阻的选择需要使得电路能够输出所需的电流,同时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射极跟随器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放大器中,射极跟随器电路可以将小信号放大为较大的信号,从而增强信号的强度。

在信号调节器中,射极跟随器电路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调节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实现信号的调节和平滑。

在电压跟随器中,射极跟随器电路可以将输入电压精确地复制到输出,从而实现电压的精确跟随。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引言:射极跟随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用于放大和跟随输入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搭建射极跟随器电路并进行测试,来探索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射极跟随器的基本原理,探究其放大和跟随输入信号的能力。

具体实验目标包括:1. 理解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2. 掌握搭建射极跟随器电路的方法;3. 测试射极跟随器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4. 分析射极跟随器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二、实验原理射极跟随器是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由一个晶体管和负载电阻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输入信号接到晶体管的基极,通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将信号放大到负载电阻上。

射极跟随器的特点是输入和输出信号具有相同的波形,且输出信号的幅度比输入信号稍小。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等;2. 按照电路图搭建射极跟随器电路,注意连接的正确性和稳定性;3. 进行电路的初步调试,确保电路正常工作;4. 测试射极跟随器的放大倍数,将不同幅度的输入信号接入电路,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5. 测试射极跟随器的频率响应,将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接入电路,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6.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射极跟随器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射极跟随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放大能力,并且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放大倍数。

五、实验总结射极跟随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具有放大和跟随输入信号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射极跟随器具有较好的放大线性和频率响应特性,适用于许多电子电路中的信号放大和处理任务。

六、实验改进与展望虽然本次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

未来的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型号的晶体管和负载电阻,以探究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差异。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射极跟随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

2. 了解射极跟随器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电压放大倍数等主要特性。

3. 学习使用电子仪器对射极跟随器进行测试和分析。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中放大器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射极跟随器(Emitter Follower)是一种常用的电压放大电路,其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

射极跟随器主要由晶体管、偏置电阻、负载电阻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输入信号通过晶体管的基极输入,经过放大后,从发射极输出,从而实现电压放大的目的。

三、实验器材1. 晶体管(如2N3904)2. 偏置电阻(如R1、R2)3. 负载电阻(如RL)4. 信号源5. 示波器6. 数字万用表7. 基准电源8.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将信号源输出设置为正弦波,频率为1kHz,幅度为1V。

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并调整偏置电阻R1和R2,使输出信号不失真。

4.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电极的电压,并记录数据。

5. 改变负载电阻RL的值,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6.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相位,并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输入阻抗测量:通过测量输入信号和基极电压,可以计算出射极跟随器的输入阻抗。

实验结果表明,射极跟随器的输入阻抗较高,有利于信号源与放大电路之间的匹配。

2. 输出阻抗测量:通过测量空载输出电压和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可以计算出射极跟随器的输出阻抗。

实验结果表明,射极跟随器的输出阻抗较低,有利于驱动负载。

3. 电压放大倍数测量:通过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可以计算出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实验结果表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说明其具有电压跟随特性。

4. 相位测量:通过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可以判断射极跟随器的相移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射极跟随器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同相,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相移特性。

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射极跟随器,这玩意儿可有意思啦!射极跟随器啊,就像是一个特别忠诚的小跟班。

你可以把输入信号想象成老大,那射极跟随器就会紧紧跟着老大的步伐,老大多威风,它就多威风,而且几乎是一模一样地复制哦!它的工作原理呢,其实也不难理解。

就是让输入信号从基极进去,然后经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从发射极输出啦。

但这个放大啊,不是把信号变得超级强大,而是几乎原封不动地传递过去,就像一个优秀的传令兵。

你说这射极跟随器有啥特点呢?嘿,那可多了去了!首先呢,它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那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几乎没有啥变化,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你照镜子,镜子里的你和真实的你没啥差别一样。

而且啊,它的输入阻抗很高,这就好比是一扇很难推开的大门,不是随便什么信号都能轻易闯进来的,这样就能保证信号的纯净性啦。

再说说它的输出阻抗吧,那是相当低啊,就像是一条特别通畅的大道,信号可以毫无阻碍地跑出去。

这有啥好处呢?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带动很多负载啊,不管是大的小的,重的轻的,它都能轻松应对,厉害吧!射极跟随器还有一个特别棒的优点,就是它的频率响应特别好。

不管是高频信号还是低频信号,它都能稳稳地接住,然后准确无误地传输出去。

这就好像是一个全能运动员,不管是短跑还是长跑,都不在话下。

你想想看,在实际的电路中,如果没有射极跟随器,那会是啥样呢?信号可能会变得乱七八糟,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清楚一会儿模糊。

但是有了射极跟随器,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啦!它就像是电路中的稳定器,让一切都变得那么有序。

总之呢,射极跟随器就是这样一个神奇又实用的东西。

它虽然不那么起眼,但是在电路中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就像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不张扬,但却非常重要。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射极跟随器哦,它的本事可大着呢!。

射极跟随器振荡的条件

射极跟随器振荡的条件

射极跟随器振荡的条件1. 引言射极跟随器是一种电子电路,用于将输入信号的变化传递到输出信号,常用于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应用中。

射极跟随器振荡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射极跟随器能够产生自激振荡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射极跟随器振荡的条件及其原理。

2. 射极跟随器的基本原理射极跟随器是由一个晶体管和相关的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的电路。

晶体管的射极作为输入端,基极作为控制端,集电极作为输出端。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入信号的变化会通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传递到输出端。

3. 射极跟随器的工作状态在射极跟随器的工作状态中,输入信号的变化会引起晶体管的输出电流变化,从而导致输出电压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通过电容的充放电作用传递到输出端,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和传递。

4. 射极跟随器振荡的条件射极跟随器振荡的条件是指在一定的输入信号和电路参数条件下,射极跟随器能够产生自激振荡的现象。

以下是射极跟随器振荡的条件:4.1 正反馈射极跟随器振荡需要具备正反馈的条件。

正反馈是指输出信号的一部分被放大并反馈到输入端,从而增强输入信号的幅度。

在射极跟随器中,正反馈可以通过将输出信号通过电容耦合或直接耦合的方式反馈到输入端实现。

4.2 相位条件射极跟随器振荡需要满足相位条件,即输出信号的相位差达到360度或整数倍的条件。

相位差的变化可以通过调整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等元件来实现。

4.3 振荡增益条件射极跟随器振荡需要满足振荡增益条件,即输出信号的幅度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振荡增益的大小取决于电路的放大倍数、电阻、电容等参数。

4.4 谐振条件射极跟随器振荡需要满足谐振条件,即输出信号的频率与电路的固有频率相匹配。

谐振条件可以通过调整电路中的电容、电感等元件来实现。

5. 射极跟随器振荡的原理射极跟随器振荡的原理是基于正反馈和相位条件的相互作用。

当输入信号满足相位条件时,正反馈会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度不断增大,同时相位也发生变化。

当幅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输出信号会反馈到输入端,从而进一步增强输入信号的幅度。

射极跟随器

射极跟随器

射极跟随器射极跟随器(又称射极输出器,简称射随器或跟随器)是一种共集接法的电路见下图,它从基极输入信号,从射极输出信号。

它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位相同的特点一、射随器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一、输入阻抗从上图(b)电路中,从1、1`端往右边看的输入阻抗为:Ri=Ui/Ib=rbe+(1+β)ReL 式中:ReL=Re//RL,rbe是晶体管的输入电阻,对低频小功率管其值为:rbe=300+(1+β)(26毫伏)/(Ie毫伏)在上图(b)电路中,若从b、b’端往右看的输入阻抗为Ri=Ui/Ii=Rb//Rio.由上式可见,射随器的输入阻抗要比一般共射极电路的输入阻抗rbe高(1+β)倍。

2、输出阻抗将Es=0,从上图(C)的e、e'往式看的输出阻抗为:Ro=Uo/Ui=(rbe+Rsb)/(1+β),式中Rs=Rs//Rb,若从输出端0、0’往左看的输出阻抗为Ro=Ro//Reo3、电压放大倍数根据上图(b)等效电路求得:Kv=Uo/Ui=(1+β)Rel/[Rbe+(1+β)Rel],式中:Rel=Re//RL,当(1+β)Rel>>rbe时,Kv=1,通常Kv<1.4、电流放大倍数根据上图(b)等效电路求得:KI=Io/Ii=(1+β)RsbRe/(Rsb+Ri)(Re+RL)式中:Rsb=Rs//Rb,Ri=rbc+(1+β)Relo 通常,射随器具有电流和功率放大作用。

二、射随器的实用电路下图是高频放大器使用的一种电路,由同轴电缆把信号输出,电缆的特性阻抗一般为50欧或70欧,所以要通过跟随器BG2实现阻抗变换。

图2是一种自举式的跟随器,它的特点是:1、自举由于R3的下端电位随上端电位升曾而升高,故称为自兴举,自举作用使R3两端的交流压降为零。

所以对交流来说,R3相当于开路,从而避免了偏置电路降低了输入阻抗的缺陷。

2、输入阻抗高为了尽量地提高晶体管有效的输入阻抗,采用BG1和BG2组成复合管电路,这时β=β1β2,使总的输入阻抗大大提高。

射极跟随器稳压原理(二)

射极跟随器稳压原理(二)

射极跟随器稳压原理(二)射极跟随器稳压原理什么是射极跟随器稳压?射极跟随器稳压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用于稳定电压输出。

它通过负反馈原理,能够自动调节其输出电压,使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

射极跟随器的基本原理射极跟随器由一个晶体管和几个电阻构成。

晶体管被配置为共射极放大器,其中负载电阻通过收集极连接到交流负载。

反馈电路通过连接到基极提供负反馈,使输入信号的变化导致输出电压的变化。

射极跟随器的工作过程1.输入信号通过输入电阻进入射极跟随器。

2.晶体管的基极电压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控制晶体管的导通程度。

3.当输入信号增大时,晶体管的导通程度增大,输出电压也随之增大。

4.反之,当输入信号减小时,晶体管的导通程度减小,输出电压也随之减小。

5.反馈电路将部分输出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输入到基极,通过比较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的差异,产生错误信号。

6.错误信号被放大并作用于晶体管的基极,使其自动调整导通程度,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

7.这种反馈作用会不断调整晶体管的导通程度,直到输出电压达到设定值,从而实现稳压。

射极跟随器稳压的优势1.稳定性高:射极跟随器能够通过反馈机制实现自动调节输出电压,稳定性较高。

2.输入输出高阻抗:射极跟随器的输入和输出都具有较高的阻抗,可以适应不同的负载要求。

3.线性较好:射极跟随器能够提供较好的线性放大特性,适用于需要高质量信号放大的场合。

射极跟随器稳压的应用1.电源稳压:将射极跟随器应用于电源稳压电路中,可以使电源输出的电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2.信号放大:射极跟随器能够提供线性的信号放大功能,适用于需要放大信号并保持其质量的场合,如音频放大器。

总结射极跟随器稳压是一种通过负反馈原理实现稳定电压输出的电路。

它通过自动调节晶体管的导通程度,使输出电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

射极跟随器具有稳定性高、输入输出高阻抗和线性较好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电源稳压和信号放大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极跟随器
姓名:王苏 学校:西北大学
实验目的
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毫伏表
4.数字万用表
实验原理
射极跟随器原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1)CC BEQ
BQ B E
V U I R R β-=
++
CQ BQ I I β= CEQ CC CQ E U V I R =-
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1)'(1)'L
U be L
Uo R A Ui r R ββ+=
=++ 其中
'//L E L R R R =
一般 'L be R r β>>,故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而略小于1,且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同相,所以称为同相放大器或射极跟随器。

电路的输入电阻
[]//(1)'i B L be r R R r β=++
电路的输出电阻
////
1S B be
o E R R r r R β
+=+
与单管共射放大器比较,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比较高,输出电阻比较低,所以经常用在多级放大器的第一级或最后一级。

实验内容及步骤
1.按图1-1电路接线。

2.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将直流电源+12V 接上,在3点加f=1kHz 的正弦信号,反复调节电位器P R 及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用示波器观测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使输出幅度在示波器屏幕上得到一个最大不失真波形,然后断开输入信号,即i u =0V ,用数字多用表测量晶体管各极对地的直流电位,即为该放大器静态工作点,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CQ I 。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u A
在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入负载L R =1k Ω,在3点加入f=1kHz 信号,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幅度(此时偏置电位器P R 不能旋动),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的输出波形,在输出信号最大不失真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i U 和L U 值,将所测数据记录在自拟的表格中。

4.测量输出电阻o r
接上负载L R =2k Ω,在3点加入f=1kHz ,信号电压i U =100mV 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用毫伏表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L U 及负载L R →∞,即L R 断开时的输出电压o U 的值。


(1)o O L L r U U R =-
5.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i r
在3点加f=1kHz 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用毫伏表分别测1、3点对地电位S U 、i U ,则
i
i S S i
U r R U U =
-
6.测试射极跟随器的跟随特性
接入负载L R =2.2k Ω电阻,在3点加入f=1kHz 的正弦信号,逐点增大输入信号幅度i U ,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的信号波形。

在波形不失真时,用毫伏表测所对应的i U 和L U ,计算出u A 。

并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的峰峰值OPP U ,与电压表读测的对应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进行比较。

将所测数据记录在自拟的表格中。

7.测试频率响应特性
保持输入信号幅度i U 不变,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注意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发生变化时,其输出电压也将发生变化),用示波器监视放大器输出波形,用毫伏表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L U 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找出电路的通频带。

实验报告
a)静态工作点的理论计算值
120.70.0323(1)1471012
CC BEQ BQ B E V U V V
I mA R R β--=
==+++⨯
1000.0323 3.23CQ BQ I I mA β==⨯= 12 3.232 5.54CEQ CC CQ E U V I R V
=-=-⨯=
b)仿真数据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8.864BQ U V =
8.202EQ U V =
12CQ U V =
26.679BQ I uA =
3.697EQ I mA =
测得 3.672CQ I mA =(带入仿真数据算得的 3.6721000137.826.679
CQ BQ I I β==⨯≈)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89.9440.98891.024
L u i U A U =
== 3.测量输出电阻
i U 91.024mV L U
89.944mV
(1)(93.49991.691)200039o o L L r U U R =-=-⨯≈Ω
4.测量放大器输入电阻
S U 100mV i U
92.482mV
L U 91.69mV o U
93.499mV
92.482
5.143310092.482
i i S S i U r R k U U =
=⨯≈Ω--
5.测试射极跟随器的跟随特性
i U 92.617mV 101.879mV L U
91.851mV 101.036mV OPP U
260mV
266mV
191.8510.99292.617L u i U A U =
=≈ 2101.0360.992101.879
L u i U A U ==≈
6.测试频率响应曲线
得max y=901.3147
1max 2637.229y y =⨯≈
X1=7Hz,X2=5.49M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