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汽化和液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汽化与液化原理。
-举例说明汽化与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思考如何利用汽化与液化的知识为生活带来便利,提高生活质量。
3.开展小组研究性学习,深入探讨以下主题:
-汽化与液化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汽化与液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汽化与液化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合作的科学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4.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常见的液化方法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等。
(3)汽化与液化的热量变化: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汽化与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数据分析不准确等,教师需给予耐心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针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出现的误区,教师应及时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4.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小实验,如制作简易的空调、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等,亲身体验汽化与液化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与心得。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2022年版课标要求】1.知道物质的沸点。

2.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蒸发现象和沸腾实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数据能力。

【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演示实验、辅以多媒体教学,讲述法、练习法。

学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表格图象分析方法。

【课前准备】细线、计时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打火机、小烧杯、硬纸板、温度计、毛巾、酒精、棉花。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用酒精写上,“我努力,我成功”几个字,学生观察现象,一会儿酒精不见了,黑板上的酒精跑到哪里去了?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学生:酒精开始时是什么状态,后来是什么状态?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知学习(一)汽化和液化概括总结: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让学生说明。

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气态的物质也可以变成液态,我们称之为液化。

教师活动:利用PPT展示两个定义,学生在课本上标画定义、记忆。

(二)探究水的沸腾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我们烧水的时候,经常说“水开了”,在物理学中,“水开了”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沸腾的定义,标画定义、记忆。

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瓦特观察烧水的水壶,发现壶盖被顶起,由此发明了蒸汽机,生活处处有科学。

那么,你仔细观察过水沸腾时的现象吗?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继续加热,水温会不会继续升高?2.学生猜想:水沸腾时有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水温会升高。

3.设计实验:教师说明: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实验的关键是器材的选择与安装以及要节省实验的时间,还要注意安全。

教师展示问题:实验器材:安装顺序:如何缩短水沸腾的时间: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学生讨论:根据问题,学生思考、讨论、说明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5.生活应用,学以致用:布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6.课后反思,持续改进:教师课后进行反思,了解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7.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强调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讲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产生、温度变化等。
5.介绍液化的概念、方法及液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实验探究,深入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4.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2)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以及液化的概念和能量变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的概念,掌握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6.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汽化与液化的物理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7.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复习,提高教学效果。
8.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环保、节能等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查找资料,了解汽化与液化在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拓展阅读报告;
-推荐阅读一篇与汽化与液化相关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实践应用题和小组成果展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
3.分析思考题要注重逻辑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
3.分析思考题:
-分析生活中的一个汽化与液化现象,探讨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思考如何利用汽化与液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节能、减排等。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汽化与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例,制作成PPT或手抄报,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5.拓展阅读:
9.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烧水时水壶嘴冒出的“白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如何产生的。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汽化与液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究的精神,让他们在探索物理现象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能减排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水烧开、冰块融化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生活中还有哪些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2)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有哪些?
(3)如何区分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形式?
2.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可以补充或提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1.知识梳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汽化和液化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现象。
2.归纳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方式。

2.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3. 汽化和液化的实例4.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5. 实验探究: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应用。

2.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2. 采用实验法,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条件、实例和应用。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交流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条件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汽化和液化实例的认识。

4. 评价学生对汽化和液化应用的理解。

5.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PPT,包含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实例和应用。

2. 准备实验器材,如加热器、冷却器、观察容器等。

3. 准备实验药品,如水、酒精等。

4. 准备教案和作业。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条件、实例和应用。

3. 演示实验:进行汽化和液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5.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交流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4.通过学习汽化和液化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变化的普遍性,培养他们的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
教学设计具体安排:
(2)新课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规律,理解能量变化;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介绍汽化和液化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3.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中观察和思考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能量变化等方面。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总结汽化和液化的重点知识。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其创新思维;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点3、知道蒸发可致冷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5、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液化的方式教学难点: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还是放热?2、晶体熔化条件、特征各是什么?3、凝固,要吸热、放热?4、由三态变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课。

探究新知一、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分类:沸腾、蒸发(一)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剖析:①发生部位:液内和液表②发生温度:一定温度(沸点)③程度:剧烈2、水的沸腾实验:⑴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温度⑴装置:注意:器材;组装等⑴沸腾前的现象:少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小,未到水面消失。

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⑴记录表格时间/min温度/⑴⑴图像:(描点作图;图像分析)⑴沸点: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影响因素:液体种类;液表的气压(由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归纳)③水的沸点:1标压下,是100⑴补充:液体温度计中液体选用要求凝固点<被测液体温度<沸点3、沸腾条件:①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沸点②热量条件:不断吸热练习: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谁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4、沸腾的特征:①温度特征: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②热量特征:不断吸热学生讨论:教材P60想想议议(如下图)——纸锅如何将水烧开的?⑴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⑴水沸腾而纸锅不燃烧:纸的最高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达不到纸的沸着火点。

(二)蒸发1、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气化现象。

3.3汽化和液化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3汽化和液化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3.3 汽化和液化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一、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称为汽化。

2. 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它们在汽化过程中吸热。

3. 液化的概念: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液化。

4.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法,它们在液化过程中放热。

5. 生活中的实例: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它们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夏天喝冰镇饮料时看到的白气,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概念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空调制冷原理、冬天呼出的白气等,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实验演示:进行液化的实验,如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6.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3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 概念: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2. 方式:蒸发、沸腾3. 特点:吸热二、液化:1. 概念: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2.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3. 特点:放热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2. 答案:汽化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如水蒸发成为水蒸气。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 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2.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如何观察和分析汽化和液化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汽化和液化的奥秘。

2.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等。

2. 教学素材:PPT、案例图片等。

3.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蒸发等,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 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

4.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酒精灯燃烧时火焰的汽化和液化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雨雾、蒸汽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进行思考。

六、教学内容:汽化和液化的影响因素1. 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汽化和液化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2. 分析不同条件下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如蒸发和沸腾。

七、教学内容:蒸发和沸腾的异同1. 讲解蒸发和沸腾的定义、特点和条件。

2. 分析蒸发和沸腾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和联系。

八、教学内容:汽化和液化的应用1. 引导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制冷等。

2. 分析汽化和液化应用的原理和作用。

九、教学内容:汽化和液化的环境保护1. 引导学生关注汽化和液化对环境的影响,如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

3 3汽化和液化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 3汽化和液化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什么是汽化现象,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什么是蒸发现象;(3)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理解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并能用蒸发吸热知识解释一些现象三、教学分析本节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之后,经历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此之前有晶体熔化的实验作为基础,学习本节时应该不是特别困难,在数据处理方面,也与前面所学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图象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本节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设计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

着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从中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演示: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师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师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点拨,引出汽化和液化(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方式。

2.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条件。

2. 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2. 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酒精灯、温度计、蒸发皿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烧水时水蒸气的产生,让学生思考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引出汽化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汽化的定义、条件及汽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汽化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如蒸发、沸腾等,让学生理解汽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汽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 液化讲解:讲解液化的定义、条件及液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液化的现象。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如雾的形成、冷饮中的冰雾等,让学生理解液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液化的問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及应用。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汽化和液化的异同点,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七、拓展与延伸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科普文章、实验案例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其他应用领域,如制冷技术、气象预报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7.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如观察并记录家中热水器的工作过程,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早晨荷叶上的露珠消失、热水壶中的水沸腾等,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好奇心。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它们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疑惑。
-难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学会收集、处理数据。
-难点:指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提炼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蒸发的水迹、热蒸汽冷凝成水滴等,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空调、冰箱等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沸腾过程,收集数据并分析,探讨影响汽化和液化的因素。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实验现象。
教学策略:布置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为什么会感到冷?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会干得更快?”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现象,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实施差异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任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5.合作学习,提高沟通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如熔化和凝固,强调汽化和液化也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这种联系旧知识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明确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解释它们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和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我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图示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4.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3.3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3.3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直观认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小组合作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温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要求:描述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及预期结果。
3.讨论题:液化的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优缺点。
4.选择题(以下每题5分,共计25分):
(1)以下哪个现象属于蒸发?(A.冰融化B.水沸腾C.酒精挥发D.水结冰)
(2)下列哪个因素会加快沸腾的速度?(A.提高温度B.增大压力C.减小液体表面积D.降低温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汽化的两种形式及其特点,液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2.技能重点: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重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难点解析:
(1)学生对汽化过程中蒸发和沸腾的区分理解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进行直观展示。
(3)下列哪个物质在常温下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实现液化?(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案第1课时汽化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经历汽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沸点。

了解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能用汽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的第三节内容。

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汽化的定义、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汽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能准确地表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发展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充满求知欲,对动手实验有良好的兴趣,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但他们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基本步骤的掌握有所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经过前面对温度、熔化和凝固的学习,对物态变化这一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知道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和温度特点。

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过程续表教师找学生讲述他设计的实验步骤。

教师提问: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在实验时如何加快水的沸腾?教师总结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向烧杯中倒入30 mL左右的水,点燃酒精灯。

(3)同学们配合分别观察时间、温度和气泡变化,当水温到达一定示数时(建议90 ℃时),开始计时。

每隔一段时间(1 min)记录一次温度,沸腾前记录不少于3次,沸腾后也记录不少于3次。

(4)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篇一:《汽化和液化》教案篇二:《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1.汽化和液化[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师: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2.沸腾学生总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3.蒸发让学生对比沸腾特点得出: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探究,现猜想,后实验验证——强调控制变量法)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五、板书设计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3.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第一章: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1.1 汽化的定义和条件解释汽化的含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讨论汽化的条件:温度和表面积。

1.2 液化的定义和条件解释液化的含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讨论液化的条件:温度和压强。

第二章:汽化的方式2.1 蒸发解释蒸发的含义:液体表面的分子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讨论蒸发的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

2.2 沸腾解释沸腾的含义: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分子变为气态的过程。

讨论沸腾的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强。

第三章:液化的方法3.1 降低温度解释降低温度液化的含义:通过降低物质温度使其从气态变为液态。

讨论降低温度液化的适用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物质。

3.2 压缩体积解释压缩体积液化的含义:通过增加物质压强使其从气态变为液态。

讨论压缩体积液化的适用性: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气体。

第四章:汽化和液化的应用4.1 蒸发应用讨论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水分的蒸发和药物的制备。

4.2 沸腾应用讨论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烹饪和锅炉。

4.3 液化应用讨论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空调和制冷。

第五章:汽化和液化的实验5.1 蒸发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蒸发实验:例如将液体置于通风处观察蒸发过程。

5.2 沸腾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沸腾实验:例如将液体加热至沸腾并观察沸腾过程。

5.3 液化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液化实验:例如将气体通过冷却装置液化并观察液化的过程。

第六章:蒸发的速度和影响因素6.1 蒸发的速度解释蒸发的速度:分子从液体表面跃迁到气体分子的速率。

讨论蒸发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6.2 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讨论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

第七章:沸腾的原理和过程7.1 沸腾的原理解释沸腾的原理: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分子达到一定的能量时,形成气泡并从液体中逸出。

讨论沸腾的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7.2 沸腾的过程描述沸腾的过程:加热、沸腾、气泡形成、气泡增长和气泡脱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5.强化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区分蒸发、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异同,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掌握液化的概念及其方法,能够分析液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证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3.设计课堂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布置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8.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但汽化和液化作为本章的新知识点,对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难度。在此阶段,学生已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但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深入理解及实际应用尚需引导。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3.教学评价:
a)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b)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c)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d)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和液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1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先以学生熟悉的事例“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来让学生感知汽化现象,然后通过“想想做做”的实验来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教材重点突出“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和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虽然沸腾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学生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

因此教材呈现出探究活动较为详细的探究过程和要求。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

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因此,我认为《汽化和液化》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

第一节课时,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第二节课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气体液化的方法;知道蒸发可以致冷及其在电冰箱中的应用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难点是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要着重探究“水的沸腾”的特点,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探究方法自己进行科学探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手段: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结论,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法:观察、思考、记录、作图、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

七、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火柴、自制三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热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纸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4、学生实验器材:水槽、塑料口袋、冰棍、苹果;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手表、纸盒(学生每小组一套)。

八、教学过程(结合课件):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下图)
教师板书:
①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这个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

由刚才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是由
哪些数据得出的?
腾的特点,知
道了沸腾的
条件。

第六环节:交流评估
教师就实验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出问题:
①各组实验中沸点为什么不同?
②平时说沸腾水的温度是100℃,为什么这个实验中水的温度不是100℃?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①温度计的差异;温度计的使用。

②通过观察沸点表,可见:不同液
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沸点与气压
有关;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
是100℃。

给学生一个
空间,让他们
继续去发挥。





二(5min) 提供以下现象,让学生观察讨论并
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归类。

a.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
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演示);
b.打湿的衣服干了;
c.冰棍周围冒“白气”(演示);
d.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
e.洒在地上的水不见了。

学生分类,教师肯定,并且说
明:在物理学上称b、e这一类物
态变化叫蒸发,它属于汽化现象,
而a、c、d这一类物态变化叫液化。

应用沸点的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①能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
水的温度?
②能用纸做的锅在火上烧水
吗?为什么能用纸锅烧水?
学生分组实验,用纸锅烧水。

“纸锅烧水”,
它的实验现
象出乎学生
意料,可以很
好地说明由
于水的蒸发
吸热,使纸的
温度低于着
火点,纸锅也
能够烧开水。

巩固拓宽知
识,发展提高
能力。


结(2min)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
获:
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
些方法?
你还有什么疑问?
最后,由学生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上有
哪些收获、哪些遗憾.通过交流、回
顾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鼓励学生大
胆发言,各抒
己见,对学生
的见解,教师
都应予以肯
定。

教师最后
画龙点睛,简
要概括
九、板书设计:
§4.3 汽化和液化
一、 液态
二、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①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这个不变的温度称为
沸点。

十、教学后记:(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