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2017年/第三期/一月
(下)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王潇伟
李涛
(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摘
要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现出深远意义。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主阵地,应在协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将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育人任务的重中之重,通过强化理念、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等方式,探索构建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关键词
协同创新
跨学科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19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University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echanism
W ANG Xiaowei,LI Tao
(Lutai Textile Clothing Technology,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Shandong255049)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cross culture by new talent show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A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should be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cross cultur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as the task of fost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rough discipline,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team building,build a platform,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rain-ing mechanism innovation.Key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interdisciplinary;innovative talents
1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跨学科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运用或者融合两门及以上的学科知识、方法进行教育或研究活动的人才,而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教育事业提出的重要战略要求。
(1)适应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近几十年来,科学研究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综合化趋势日益增强的特点,跨学科整合资源与经验,创造新的科学研究产物将成为科学研究发展的主流方向。正因如此,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培养跨学科创新型人才。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基本国策的实施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支撑,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对工作的创造性都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驱动力之一。人才培养、高等知识的创新应用和传播普及离不开高校这片土壤,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3)解决传统人才培养弊端的需要。我国高校传统存在教学计划不够合理,课程内容滞后等现象。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实施跨学科创新教育,能够解决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弊端。
(4)满足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发展的需要。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创新发展的好奇和需求。学生结合各学科专业知识,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其更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协同创新与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的共同协作、相互补充的活动。它可以通过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行不同学科双向创新的整合,提高不同学科的创新效率。从协同理论和高校协同创新的实践来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跨学科把创新要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制性互动产生效率的质的变化,带来价值增加和价值创造。①
协同创新和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都是以创新为目标,服务于创新的举措。在协同创新的视角下进行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究,对于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高校运用“协同创新”理念,能充分调动学校内外各类主体的优势,通过创新要素的优化整合和利益共享建立高校、政府和企业等相关主体的多方位交流和多样化协作,实现学生受益、社会进步的双赢。
3高校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中实行协同创新所面临的障碍
3.1高校内部协同创新面临的障碍
(1)机制体制的缺失。多年来,高校内部的组织机构存在着明显的管理边界,这种边界使得学科之间、专业之间无法实
现资源共享,让原有的管理模式显得弊大于利,②
成为制约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和障碍。
(2)传统观念的制约。
传统教育一直忽视对学生主体创造
学科探索
41
2017年/第三期/一月(下)性和独立性的教育,填鸭式灌输教育观念依然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仍在原有的轨道上惯性运转,这些客观因素与协同创新的诉求格格不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推进。
(3)教学管理体制的缺陷。目前,高校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基本上以传统学科课程为中心,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课程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学生对课程和研究内容的选择也缺乏一定的自由度。高校能让学生自由选修的课程单一、量少,课程之间缺乏渗透、融合。国内一些高校试图通过主辅修、双学位等方式推行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但依然存在学生主修专业任务重、时间冲突等问题,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③
(4)高素质师资的匮乏。多学科渗透交叉人才的培养模式,对高校教师的质与量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跨学科创新型人
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跨学科知识背景和跨学科教学经验。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高素质教师队伍缺乏的现状,使得高校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心有余而力不足。
3.2高校与外部主体协同创新面临的障碍
(1)体制的缺失。学生在高校中能够直接参与的科研项目和课题较少,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合作方式有待探索。高校与外部沟通不畅,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影响高校与外部主体协同创新的效果,最终影响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④
(2)政策的制约。协同创新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协同创新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无法正常解决,导致校企合作、校研合作成为口号,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3)资金的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风险大,在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协同创新双方的意见变化,银行投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政府、企业压力过大,使得协同创新的资金支持明显不足。
4基于协同创新的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
4.1强化协同创新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高校应勇于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跨学科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贯穿于育人理念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优化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纳入高等教育的总目标中,在协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探索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新机制。
4.2组建两支团队,优化高校协同创新的实现
(1)组建一支协同创新的管理团队。一个专职的管理团队,可以作为高校协同创新各主体之间的纽带,打破高校协同创新内部主体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及时、客观地对创新项目的进展进行督导,有效地对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
(2)组建一支协同创新的教师团队。高校应鼓励教师在自身学科专业知识之外开拓新领域,并给予教师更大的学术自由和政策支持,在以精品课程为重点抓好课程整合的同时,探索跨学科知识领域,以此培养一批既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又具备协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校教师。
4.3搭建三类平台,实现高校机制体制的协同创新
(1)搭建开放式的教育平台。高校应组建各类跨学科研究中心和教学中心,搭建系统性、长效性的跨学科教育平台,以全新的视角和思路进行科研创新、学术创新。在课程设置上,以
创新整合的课程替代严格的学科分类课程,组织学科专业教师建立跨学科的研究、教学小组,推进全校范围内的跨学科选课。
(2)搭建协同创新的管理平台。高校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搭建与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
平台,建立跨学科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实现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及各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平台,确保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3)搭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平台。高校内部、高校之间可以同时打造学科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立互动沟通机制,促建跨高校、跨学科创新学习的平台,达到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4促进与四类外部主体的协同创新
(1)促进高校与政府的协同创新。政府需要在管理制度、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助力高校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启动。高校需要大力开展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政府制定主体内部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样才能鼓励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多关注学科交叉性研究,才能整合起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形成自上而下协同创新的体系。
(2)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实现高校学科群与产业群的对接,将高校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学科群,与企业的优势产业群对接,形成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技术群;探索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使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基地、项目融为一体,实现“学生学知识、企业添人才”,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⑤
(3)促进高校间协同创新。全面建设高校间的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利用网络的时效性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便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短缺和不均衡的问题。
(4)促进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高校可以组织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背景的优秀学生与科研机构共同组建大型复合型科研团队,联合申报大型科研项目,一方面鼓励大学生积极面对跨学科学习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选拔优秀科研人
才。⑥
这种跨学科科研合作是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充分利用的良好方式,
更是培育优秀科研人才的良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