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量的检查及意义

合集下载

计24h尿量

计24h尿量
记24h尿量
目的及意义
• 目的:肾脏是调节体液的一个重要器官,通过尿量监测的 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及护理人员对疾病病情有一定程度 的了解,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对 于患者住院期间与自我护理以及为他们准确有效的家庭自 我护理均是必要。 • 意义:尿量是反映组织灌注,体液平衡的常用参数,是测 定肾功能、循环容量等的重要指标,监测24h尿量对各种 肾病意义都十分重要。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准确地 记录24h尿量便于评估患者是否处于少尿期、多尿期或恢 复期,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则是评价少尿、无尿、多 尿的可靠手段,24h尿量监测也有利于疾病的鉴别,如尿 崩症。
准确记录尿量合理用药
• 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根据尿量的情况可以部分 的反映残余肾功能水平,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一 定的参考。运用需经肾脏排泄的药物,肾衰时会 在体内蓄积中毒,增加不良反应。此时无尿患者 则应禁用销普钠、地高辛等药物,以免引起蓄积 中毒。少尿时则不用保钾利尿剂,多尿时监测血 钾、血钠、血钙,及时调整用药,避免电解质紊 乱。肾脏病患者并发高血压大多由于肾素分泌异 常而引起,血压顽固而难以控制,需要了解体内 有无水钠潴留,根据尿量和体重情况可以帮助指 导选择降压药物的类型。
尿液常规指导
• 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苦,无障碍,可自主 随意进行。 • (1)次数和尿量:成人一般白天排尿3~5次,夜间0~1 次;每次尿量约200~400ml,每24小时排出尿量约 1000~2000ml。 • (2)颜色和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 明,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物。 • (3)比重:成人正常情况下,尿比重为1.015~1.025。 • (4)酸碱度:正常人尿液呈弱酸性,pH 4.5~7.5,平均 值为6。 • (5)气味:新鲜尿液有特殊气味,来源于尿内的挥发性 酸;当尿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因尿素分解产生氨,而有 氨臭味。

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前言尿常规是除血常规以外,我们在检验科中最常见的检查项目。

尿液被认为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食物进入人体后,通过机体的消化吸收,会在血液中形成尿素、尿酸、肌酐等“毒素”,这些毒素就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

尿常规检查方便、快捷,对许多泌尿系统疾病、全身性内分泌疾病及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检查尿常规?尿常规能够具体反映哪些疾病?如何正确留取尿液样本?取样前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本文就以上几个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1 为什么要检查尿常规?众所周知,尿液是人体排出的废物,通过检测尿液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生判断受检者的健康状况。

这要从尿液的产生机制上来说明,尿液首先是在肾脏中,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形成超滤液,超滤液中的有用物质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被重吸收回血液,最后不能吸收的部分就形成尿液。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疾病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出现异常有形成分。

对于某些全身性疾病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辅助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尿液检查还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但尿液检查因为过于简单、快捷、方便、便宜,所以常常被人忽视。

事实上,医学检验项目中不是越贵的检查项目就越能够检查出更多的疾病或是更准确的判定疾病。

2 尿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尿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尿液化学检查和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两大类。

具体来讲包括尿酸碱度(pH)、尿比重(SG)、尿胆原(URO)、尿隐血(BLD)、尿白細胞(WBC)、尿蛋白(PRO)、尿糖(GLU)、胆红素(BIL)、尿酮体(KET)、尿亚硝酸盐(NIT)、尿液颜色(COL)及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是帮助医生诊断泌尿系统疾病、代谢因素引起的疾病及辅助诊断某些职业病,同时还能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那么哪些人群需要检查尿常规呢?答案是每个人。

临床检验基础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 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 的影响。
尿液一般检验的主要目的有: ①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②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③安全用药的监护
第一节 尿液理学检查 一、尿量
尿量是指24h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尿量的多少 主要取决于肾脏生成尿液的能力和肾脏稀释与浓缩功 能。尿量的变化还受内分泌功能、精神因素、年龄、 环境(湿度和温度等)、活动量、饮食、药物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健康人,24h尿量的变化也较大。
【检测原理】使用量筒等刻度容器直接测定尿量 (表5-0-1)。
【方法学评价】冰点渗透压计测定的准确性高, 不受温度的影响,但主要与溶质的颗粒数量有关。
【质量保证Leabharlann ①标本采集:尿液标本应采集于洁净、干燥、无 防腐剂的带盖容器内,并立即送检。 ②标本离心:离心去除标本中的不溶性颗粒,但 注意不能丢失盐类结晶。 ③标本保存:若不能立即测定,应将标本保存于 冰箱内,测定前置于温水浴中,使盐类结晶溶解。
【临床意义】 1.多尿 多尿是指成人24h尿量超过2.5L,儿童 24h尿量超过3L。 (1)生理性多尿:当肾脏功能正常时,因外源 性或生理性因素所致的多尿,可见于食用含水分较高 的食物或水果等、过多饮水、过多静脉输注液体、精 神紧张或癔症。也可见于服用咖啡因、脱水剂、噻嗪 类利尿剂等有利尿作用的药物。 (2)病理性多尿:病理性多尿的原因与发生机 制见表5-1。
【临床意义】尿比重可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与 稀释功能。
1.高比重尿 ①尿少比重增高:见于急性肾炎、 肝脏疾病、心力衰竭、周围循环衰竭、高热、脱水 或大量排汗等。②尿多比重增高:常见于糖尿病、 使用放射造影剂等。

残余尿量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残余尿量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残余尿量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残余尿量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正常人残余尿量正常数值通常小于50毫升,当膀胱残余尿量大于50毫升,说明存在异常情况。

残余尿量检测方法包括经腹部B超检测、导尿法检测:
1、经腹部B超检查无任何不适感,为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够精确。

2、导尿法指患者排尿后插入导尿管来测量,采用这种方法准确可靠,但是因为造成不适感,不易被病人接受。

引起残余尿量增加常见原因是膀胱出口梗阻,如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膀胱颈硬化、尿道狭窄等。

如果出现残余尿量增加,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早期对疾病进行治疗和干预,缓解残余尿量过多。

测定残余尿量能够辅助判断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功能性膀胱容量
等是否出现异常,为患者判断病情是有一定帮助的。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你都知道吗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你都知道吗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你都知道吗尿液检查是医学中的一种检测方式,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尿酶测定等。

尿液是肾脏疾病的一面镜子,通过尿液检查可以对病人的肾脏疾病的种类得到有效诊断且可以对其疾病的轻重程度进行判断,在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不同尿液化验项目是肾脏内科最常见的检查内容。

肾脏内科尿液检查有多种,有尿培养、尿红细胞相位、24h尿液检查、尿常规-沉渣镜检、尿渗透压等,那么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都有哪些?一、尿液检查的内容尿液检查主要包括:一般性状检测:尿量、外观、气味、酸碱素、比重等,尿量减少可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病理性见于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尿毒症等,尿量增多生理性为饮浓茶、精神紧张、饮水过多,病理性见于慢性肾炎、糖尿病等。

化学检测:尿糖、尿胆红素、尿酮体、尿蛋白等,尿糖正常人血糖浓度比较稳定,尿中会有微量葡萄糖,浓度为0.3-0.8mmo/L,但肾小管近曲小管对葡萄糖分子重吸收,尿糖定性阳性称为尿糖,其是糖尿病病人诊断的重要线索。

尿沉渣显微镜检测:结晶、细胞、管型等,目前尿液检测中大多应用尿沉渣分析仪法和尿液干化学方法进行快速检测,可对其数据结果准确打印,其中尿沉渣镜检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检查。

二、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1、尿常规+沉渣镜检尿常规检查中有多项检查内容,包括有胆红素、白细胞、蛋白、PH值、葡萄糖、尿胆原等,其可以提供多信息,如肝脏损害、肾炎、泌尿系感染等。

值得注意的是尿潜血与尿血不同,有较多分析仪器结果显示每微升尿中有多少个红细胞,部分结果中还带有小数点,这是不准确的,血尿是根据尿沉渣显微镜检查诊断出的,通过显微镜在高倍视野下观察到的红细胞超过3个就可诊断,常用于肿瘤、肾炎及结石病人的诊断中,而当白细胞超过5个时才能诊断为白细胞尿,多见于间质性肾炎、泌尿系感染中,所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尿培养尿培养是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检查内容,通过检查其结果有白细胞尿,则应明确其感染的病原菌后再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尿量、尿蛋白、尿糖、尿胆红素、尿蛋白、酸碱性等尿常规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尿量、尿蛋白、尿糖、尿胆红素、尿蛋白、酸碱性等尿常规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尿量、尿蛋白、尿糖、尿胆红素、尿蛋白、酸碱性等尿常规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尿量(VOL)参考值:成人(1.0~1.5)L/24 h或1 ml/(h•kg体重)。

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临床意义:(1)尿量减少:①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②病理性: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高热、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2)尿量增多:①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

②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颜色(COL)参考值:透明无色,淡黄色或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与小血块并存,常见于丝虫病;灰白色云雾状浑浊为脓尿,常见于泌尿系化脓性感染;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红色云雾状浑浊为血尿,常见于肾脏肿瘤、急慢性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暗褐色、黑色尿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溶血性贫血、疟疾、蚕豆病等;深黄色尿为胆红素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黄绿色为绿脓杆菌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绿脓杆菌感染。

相对密度(SG)密度原称尿比重,主要用于了解肾脏浓缩能力。

参考值:成人随机尿液为1.003~1.035。

晨尿:>1.020。

新生儿随机尿液:1.002~1.004。

临床意义:(1)密度升高表示尿液浓缩,见于①生理性:禁水、大量出汗等。

②病理性:蛋白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周围循环障碍及使用造影剂等。

(2)尿密度降低表示肾浓缩功能减退,见于①生理性:如大量饮水。

②病理性: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毒症、急性肾炎多尿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胶原性疾病、蛋白营养不良等。

等张尿:肾实质有严重损害时,尿密度一般固定在1.010左右,呈等张尿,主要见于尿毒症。

尿蛋白(PRO)成人24小时尿中排出蛋白质总量为(80±24)mg,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 mg,称为蛋白尿,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或一过性出现蛋白质。

尿液检验

尿液检验

抗坏血酸引起假阴性,污染及阳性菌可阴性
感染
白细胞 泌尿生殖系感染, 无
抗坏血酸,氨基糖苷和严重蛋白尿,以及淋巴细胞
脂酶 间质性肾炎
浸润(如结合病)出现假阴性
小 结(conclusion)
重点(emphasis):尿液一般性状检验 尿液化学检验
难点(difficulties):尿液沉渣检验
2)复层鳞状上皮细胞(squamaus epithelial cell)
3) 移行上皮细胞(transitional epithelial cell)
2 管型(casts)
3 形成管型的条件:1)尿中有少量的蛋白质
4 能力
2)肾小管有使尿浓缩和酸化的
5
3)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管型种类和临床意义 1)细胞管型(cellular casts)
定量:(以丙酮计)0.34—0.85mmol/24h 临床意义:糖尿病性酮尿 (ketonuria)
非糖尿病性酮尿
4、尿胆红素(urine bilirubin)与 尿胆原(urobilinogen)
参考值: 正常人 尿胆红素含量≦2mg/L 定性:阴性 尿胆原含量≦10mg/L 定性:阴性或弱阳性
尿路感染
等一过性蛋白尿
葡萄糖 肾小管疾病
糖尿病
抗坏血酸引起测定值降低
酮体

酮症酸中毒
抗坏血酸引起假阴性
隐血 泌尿道出血
凝血机制,溶血,抗坏血酸引起测定值降低,暴露于空气或尿液高度
肌肉损伤
浓缩可能引起假阴性
胆红素 无
肝胆疾病
光照射引起假阴性
尿胆原 无
溶血,肝硬化, 药物如磺胺引起假阳性
肝胆疾病恢复
亚硝酸盐 多数革兰氏阴性菌 无

尿常规检查项目和指标意义

尿常规检查项目和指标意义

尿常规检查和相关指标意义尿量(Vol)一样平常环境下正常成人一昼夜(24小时)排尿0.8~2.0升。

但饮水量、活动、出汗、气温皆可影响尿量;一昼夜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400毫升为少尿,<1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内完全无尿为尿闭,如夜尿量>500毫升,尿比重<1.018为夜尿量增多。

尿色(Col)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常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尿崩症、糖尿病等患者多尿时几乎无色;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时见桔黄色或深黄色,即胆红素尿,但如服用核黄素、复合维生紊B、呋喃类药物亦可呈深黄色,应与上述胆红素尿区别;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结核或外伤及急性炎症时(如急性膀胱炎)出现血尿,外观呈红色,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微生物、上皮细胞或有大量非晶形磷酸盐及尿酸盐时呈乳向色。

此外还可见酱油色、红葡萄酒色、黑褐色等颜色尿,除外药物影响后,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比重(SG)尿液的比重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颠簸,因受饮食、活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24小时尿比重升高多见于高热性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

24小时尿比重下降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

测定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葡萄糖时,比重≥1.025,表现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现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牢固在1.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下降所致。

透明度(Clr)正常尿清澈透明无沉淀。

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絮状沉淀,尤其女性尿液;尿液排挤时即浑浊,多由白细胞、上皮细胞、粘液、微生物等引起,需作显微镜检查予以辨别,少数病人尿中非晶形磷酸盐等析出,亦使尿浑浊,则无临床意义;尿白细胞(LEU)泌尿体系细菌性感染的指标;定性试验:阴性阳性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性;酸碱度(pH)正常尿多为弱酸性,pH值6.0左右,因受食物影响,pH常波动在5.0~8.0之间;在热性病、大量出汗、蛋白质分解旺盛时,特别在酸中毒时,尿液酸性增强呈强酸性,pH值下降。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你都知道吗?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你都知道吗?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你都知道吗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出于对身体健康情况做了解的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借助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的健康安全隐患,或是已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而及时对生活习惯做出调整,以此保证身体健康。

而尿液检查在日常体检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环,但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尿液检查有什么作用,尿液检查都检查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走近尿液检查,去了解尿液检查在临床医学上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

尿液检查的意义尿液检查是医学上常见的一种检测方式,其中包括尿常规、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中有形成分检测等,借助尿液检查我们能对肾炎、结核等病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很好的观察,也能对糖尿病、胰腺炎等系统性疾病做出鉴别,同时尿液能够很好的反映出病人对部分药物的使用情况,起到良好的用药监护作用。

现代尿液检查大多指的是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是现代医学检验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其余两者分别为血常规与大便常规。

尿常规的检测项目包括尿液的颜色,尿液的透明度,尿液的酸碱度,尿比重,显微镜检查与化学检查。

通过尿液颜色的异常能够及时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疾病。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

如果尿液呈鲜红色,表示该患者可能患有肾结核或急性肾炎等疾病。

如果尿液呈茶色,则表示该患者可能患有疟疾或蚕豆病。

若患者尿液呈现出无色透明的情况,表示该尿液被严重稀释,患者可能患有尿崩症、肾萎缩或糖尿病等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所排出的尿液应该是清澈透明的,若是出现浑浊尿液或是尿液中混有杂质时,表示人体一定出现了某些问题。

例如浑浊的尿液中加入乙醚后变得清亮,说明是淋巴管组织受损导致的乳糜尿。

尿液的酸碱度也会反映出某些病症的线索。

正常尿液的pH值为6.5左右,pH值偏高的碱性尿表明患者可能患有膀胱炎、碱中毒或是肾小管酸中毒;pH值偏低的酸性尿说明患者可能患有痛风、糖尿病、酸中毒或是白血病。

尿比重指的是尿液与相同体积水在4℃条件下的重量之比,正常值在1.015-1.025之间。

尿常规检查知多少

尿常规检查知多少

尿常规检查知多少尿常规检查是体检中的重要项目,明确尿常规检查的意义,正确注意尿常规检查各事项,对于体检者而言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具体有何意义,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对于广大普通人群而言并不陌生,很多人即使并不了解相关内容,但是也在体检中做过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重要检查方式,属于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针对肾脏早期病变可以起到显著检查效果,同时也有助于诊断患者是否患血液病、糖尿病或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若在检查中发现尿异常现象,可能提示患者患尿路疾病,进而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治疗时间。

2 尿常规检查主要包含什么项目?尿常规检查主要包含以下几类:1.尿液颜色检查。

尿液颜色是尿常规检查最直观的项目,检查人员需观察体检者尿液是否具备正常颜色。

如果是草黄色,即为正常颜色,如果体检者体内血液、色素等存在异常表现,则尿液颜色也会变化,一般包括肌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菌尿、乳糜尿。

2.尿液透明度检查。

尿液正常情况下,应当清澈透明,如果尿液放置时间过长,则会改变尿液酸碱度,尿液中的核蛋白、粘液蛋白等也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析出,增加尿液浑浊度。

3.酸碱度。

尿液正常情况下应为弱酸性,如果体检者近期患有疾病,或者未能规律饮食,有可能改变尿液酸碱度,令尿液呈现为弱碱性。

若尿液酸性较强,体检者可能近期有服用氯化铵史,或提示体检者患痛风、代谢性酸中毒等疾病;若尿液碱性较强,提示体检者患肾小管性酸中毒、碱中毒、膀胱炎,或有服用小苏打的经历。

4.管型检查。

尿液正常情况下没有管型,即使存在管型,数量也较少,可能有极少量的白蛋白。

5.细胞检查。

如果是正常尿液,检查可发现数量较少的白细胞与红细胞,也可能发现小圆形上皮细胞。

若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超标,提示体检者可能患生殖感染疾病。

6.比重检查。

尿比重同样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信息,如果体检者出汗量较大,或者饮水量减少,可能令尿比重改变。

尿液检验

尿液检验

3、胆红素尿 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 液呈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 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 胞性黄疸。 4、脓尿和菌尿 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炎症渗出 物或细菌时,新鲜尿液呈白色混浊(脓 尿)或云雾状(菌尿)。加热或加酸均 不能使混浊消失。脓尿和菌尿见于泌尿 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血糖正常性糖尿
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 致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即肾 糖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 肾炎和家族性糖尿等。
暂时性糖尿
1、生理性糖尿,如大量进食炭水化合 物或静脉注射大量的葡萄糖后可一时性 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2、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脑 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时,肾上腺素或胰 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或延脑血糖中枢受到 刺激,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
其他糖尿
乳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及一 些戊糖等,进食过多或体内代谢失调使 血中浓度升高时,可出现相应的糖尿。
假性糖尿
尿中很多物质具有还原性,如维生 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或一些随尿液 排出的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水杨酸、 阿司匹林等,可使班氏定性试验出现假 阳性反应。
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原理】 酮体是ß -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 称。三者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当体内 糖分解代谢不足时,脂肪分解活跃但氧化不完 全可产生大量酮体,从尿中排出形成酮尿。酮 体的检测实际上是测定丙酮和乙酰乙酸。常用 的检测方法有朗格法、酮体粉法和试纸条法。 【参考值】 阴性。
尿糖升高的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 2、血糖正常性糖尿 3、暂时性糖尿 4、其他糖尿 5、假性糖尿
血糖增高性糖尿
血糖超过肾糖阈为主要原因。 1、糖尿病最为常见,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 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 用率降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出现糖尿。 尿糖除了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外,还可作 为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监测的指标。 2、其他使血糖升高的内分泌疾病,如库欣 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肢 端肥大症等均可出现糖尿,又称为继发性高 血糖性糖尿。 3 、其他: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等。

尿常规检验参考值、临床意义

尿常规检验参考值、临床意义

尿常规临床检验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尿液常规检查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三个方面。

一、一般性状检查一般性状检查包括尿量、尿色、尿的气味及尿的比重、酸碱度的检查。

(一)尿量正常人每日的尿量约为1000-2000亳升。

尿量异常的几种情况——1、多尿每日的尿量在2500毫升以上称为多尿。

多见于下列疾病(1)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2)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管功能衰竭等。

(3)精神性多尿:多因精神因素引起,如紧张、工作压力太大等。

2、少尿或无尿每日尿量在400毫升以下称为少尿,而每日尿量在100毫升以下称为无尿。

常见于以下疾病:(1)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2)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休克、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或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的尿路梗阻。

(二)颜色正常新鲜的尿液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见微量絮状沉淀。

尿色的深浅常与食物、药物及尿量多少有关。

常见的颜色异常的尿液有以下几种——1、红色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尿液呈红色,医学上称为血尿。

常见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也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注意:当服用色素、药物等也会造成红色的尿液,需认真鉴别。

2、酱油或浓茶色常见于蚕豆病、黑尿热、急性肝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3、乳白色常见于丝虫病、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或某些原因引起肾周围淋巴循环受阻。

此外,当患者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尿液放置后可见白色云絮状沉淀。

注意:正常尿中,如含多量磷酸盐时,尿液也可呈乳白色,尤其是在冬季气温低时最为多见。

4、黄色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这是因为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而造成的。

也可见于在服用某些药物后,如核黄素、黄连素、灭滴灵等。

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

膀胱炎/尿潴留
新鲜尿即具有腐败味
酮症酸中毒
烂苹果味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蒜臭味
原理 参考值
尿相对密度
specific gravity,SG
反映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 受年龄、饮水及尿量等影响 成 人 1.015~1.025 空腹晨尿 ≥ 1.020 最大波动范围1.003 ~ 1.030
临床意义
SG↑尿量少 急性肾炎、心衰、脱水 尿量多 糖尿病 SG↓尿量少 尿毒症 尿量多 尿崩症 SG 固定(1.010± 0.003) 肾实质严重受损
尿蛋白检测
分类
1.生理性(功能性/暂时性)
定性≤(+) 定量≤0.5g/24h尿 应激(运动、紧张、妊娠、发热)所致
2.体位性(直立性) 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 直立时前突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
尿蛋白检测
病理性:
(1)肾小球性(glomerular proteinuria)
肾小球损害性疾患 以白蛋白为主 定量常>1g/24h
尿红细胞
尿细胞
白细胞与脓细胞 特征
萎缩/膨大、多形性 受尿PH、渗透压、参与炎症与否等影响 参考值 玻片 < 5个/HP 定量 < 10个/ ul
临床意义
1.尿白细胞分类
中性多形核 淋巴 细胞 嗜酸性细胞 尿感、间质肾炎、肾移植早期 慢性肾炎、肾移植排斥、白血病 过敏间质性肾炎、血吸虫感染、
2.伴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时,需复查中段尿
(生理性< 隐匿性肾炎< 肾炎< 急进性肾炎< 肾病)
尿蛋白检测
病理性:
(2)肾小管性(tubular proteinuria) 间质性肾炎 中毒性肾病 以α 1-MG、β 2-MG>50%为主 定量<1g/24h

尿液检查的原理

尿液检查的原理

尿液检查的原理尿液检查的原理、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朱作平湖北省保康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441600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及,其简单快捷的优点被人们所接受,但由于试纸带在测定过程中易受尿液中化学因素的干扰,现将尿液分析试纸原理和注意事项进行全面分析,以提高检验质量。

一、一般检查:1.1、尿量:1.1.1正常参考值成人:1.0-1.5L/24h,或1mL/(h〃kg体重);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

1.1.2临床意义1.尿量减少(1)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2)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2.尿量增多(1)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

(2)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1.2、颜色:1.2.1正常参考值透明,琥珀黄色。

1.2.2临床意义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

1.3、密度:1.3.1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1.15-1.025之间,密度最大的波动幅度可达 1.003-1.030之间;新生儿在1.002-1.004之间。

1.3.2临床意义尿密度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密度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1.4、酸碱性:1.4.1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性)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

1.4.2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2 尿沉渣检查:2.1.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个/HPF;白细胞:0-5个/HPF。

2.2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

尿检用的方法学

尿检用的方法学

尿检用的方法学尿液检查是医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对于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多种其他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尿检的方法学涵盖了从样本采集、处理到具体分析的各个环节,本文将对尿检的常用方法学进行详细介绍。

一、尿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采集时机:尿液样本可根据需要分为随机尿、晨尿、定时尿等。

晨尿因浓缩程度较高,常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定时尿则用于研究尿液成分的排泄规律。

采集容器:应使用清洁、干燥、无污染的容器收集尿液,避免容器对尿液成分的影响。

尿液保存:尿液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成分改变。

若无法立即送检,应冷藏保存并尽快处理。

二、尿液物理学检查尿量:尿量的多少与饮水量、排汗量等因素有关,可反映机体的水盐代谢状况。

颜色与透明度:正常尿液呈淡黄色至琥珀色,清晰透明。

尿液颜色的改变可提示不同疾病。

气味:正常尿液具有特殊微弱气味,气味异常可能与尿路感染、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三、尿液化学检查酸碱度(pH值):尿液pH值受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可反映肾脏的酸碱平衡调节功能。

比重:尿液比重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对鉴别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少尿有重要价值。

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可初步判断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定量试验则可准确测定尿蛋白浓度,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尿糖:尿糖检查可反映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线索。

尿酮体:尿酮体检查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两者均为胆汁代谢的产物,其异常可提示肝胆系统疾病。

四、尿液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尿液中红细胞的增多可提示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疾病。

白细胞:尿液中白细胞的增多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上皮细胞:尿液中上皮细胞的类型和数量可反映泌尿系统的不同部位和状况。

管型:尿液中管型的出现可提示肾脏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结晶:尿液中结晶的类型和数量可为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提供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量的检查及意义
尿量(urine volume)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浓缩与稀释功能。

此外尿量变化还与外界因素如每日饮水量、食物种类、周围环境(气温、湿度)、排汗量、年龄、精神因素、活动量等相关。

一般健康成人尿量为1~1.5 L/24小时或1ml·h-1·kg-1。

昼夜尿量之比约为2~4:1,小儿的尿量个体差异较大,按体重计算较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
1.多尿(polyuria)24小时尿量大于2.5L称为多尿。

在正常情况下多尿可见于饮水过多或多饮浓茶、咖啡。

精神紧张、失眠等情况;也可见于使用利尿剂或静脉输液过多时。

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和浓缩功能减退,可见于以下情况:
(1)内分泌系统疾病:如尿崩症、糖尿病等。

尿崩症时,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ADH)的敏感度降低(肾源性尿崩症),从而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此种尿比密很低(常小于1.010)。

而糖尿病尿量增多为溶质性利尿现象,即尿中含有大量葡萄糖和电解质、尿比密高,借此可与尿崩症区别。

(2)肾疾病:慢隆肾炎、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髓质纤维化或萎缩,肾小管破坏致使尿浓缩功能减退,均可导致多尿。

其特点为昼夜尿量的比例失常,夜尿增多。

(3)精神因素:如癔病大量饮水后。

(4)药物:如噻嗪类、甘露醇、山梨醇等药物治疗后。

2.少尿(oliguria)24小时尿量少于0.4 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儿童<0.8ml·kg-1)称为少尿。

生理性少尿见于机体缺水或出汗过多时,在尚未出现脱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可首先出现尿量的减少。

病理性少尿可见于:
(1)肾前性少尿: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如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引起的血液浓缩。

②大失血、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导致的血压下降、肾血流量减少或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缺血。

③重症肝病、低蛋白血症引起的全身水肿、有效血容量减低。

④当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时,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协加,使肾小管再吸收增强而引起少尿。

(2)肾性少尿:
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滤过膜受损,肾内小动脉收缩,毛细血管腔变窄、阻塞、滤过率降低而引少尿,此种尿的特性是高渗量性尿。

②各种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析度减低也出现少尿,但其特征是低渗量性少尿。

③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少尿。

(3)肾后性少尿:单侧或双侧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尿液积聚在肾盂而不能排出,可见于尿路结石、损伤、肿瘤以及尿路先天畸形和机械性下尿路梗阻如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肥大症等。

3.无尿(aburia)24小时尿量小于0.1L,或在24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

进一步排不出尿液,称为尿闭,其发生原困与少尿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