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
英汉语之间借词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结论中大多数的英汉互借词都是用于表示英汉特有文 化的词汇.英语中的大多数汉语借词是按我国的普通话音 译而形成的,当 然 也 有 少 部 分 由 汉 族 中 的 地 方 方 言 演 变 而 来,其中还包括侨居海外的华人用语. 而 汉 语 中 的 英 语 借 词 大多数是根据英语读音规则音译成 汉 字 的. 另 外,英 汉 互 借 词语中有一部分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混合借词.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姓名:陈海楠学号:20161100271英汉外来词的对比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语言之间不可避免地互相补充,特别是词汇。
一方面,很多汉语词汇融入英语中而渐渐被接受,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也融入汉语中,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文化传播和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语叫做外来词,也叫“外来语”或是“借词”,它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外来词是各民族间互通往来时引起语言的接触所产生的。
(《辞海》缩写本,1999: 933)随着“外来词”这个术语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语言学界也纷纷对外来词做出了定义,但是我们应该更清楚地知道外来词是借入语的词汇成员,并不是外语的词,只是从词源的角度来看是外来的,而就其语言体系来看,它却仍是借入语的词语。
(刘正琰、高名凯,1958: 84)一、英汉语吸收外来词的相同点然而对于意译外来词史有为没有做出概括,外来词的分类是多样的,其中就包括音译的,意译的,音译兼意译的三种。
(丁证霖,1977, l3: 106)1.音译借入方式用音译借入方式引进的外来词在英语和汉语中数量都不少。
汉语中的很多词汇就是通过音译方式进入英语的,例如:Laozi (老子)、majiong(麻将)、kungfu(功夫)等等。
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方式主要是引进英语等印欧语系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等,如:华盛顿(Washington)、加拿大(Canada)等等;但也可用于翻译英语非专有名词,如幽默(humor)、罗曼蒂克(romantic)、沙发(sofa)等等。
2.意译借入方式意译词的情况有所不同。
这类词是汉化最为彻底的外来词,由汉语固有的词素创制而成。
这种外来词在创制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消磨了外来色彩,因而人们常常意识不到它的外来性。
(魏慧萍,2002, 1: 29)英语中的意译外来词也主要来自于非印欧语系的语言。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一、引言在修辞学中,借代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通过借用其他词语来起到修辞效果。
英汉两种语言在借代修辞方式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英汉借代修辞方式进行比较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二、比较英汉借代修辞方式的共同点1. 形容词的借代形容词的借代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用形容词”brilliant”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华,而在汉语中则可以使用”才子”来表示同样的意思。
这种形容词的借代可以使修辞更加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动词的借代动词的借代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非常常见。
例如,在英语中,我们可以使用”devour”这个动词来形容一个人狼吞虎咽地吃东西,而在汉语中则可以使用”狼吞虎咽”这个动词短语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动词的借代能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修辞效果。
三、比较英汉借代修辞方式的差异1. 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的借代修辞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不同所致。
例如,在英语中,经常使用动物的形象来借代人物特征,比如”as cunning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
而在汉语中,常常使用植物的形象来借代人物特征,比如”如鲜花般美丽”。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对于人物特征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2. 基于不同的词汇资源英汉两种语言的借代修辞方式还存在着基于不同的词汇资源的差异。
英语作为一种西方语言,受到希腊、拉丁等多种语言的影响,具有较为丰富的词汇资源。
而汉语作为一种东方语言,受到古代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词汇体系。
因此,在借代修辞方式上,英语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外来词汇或特殊词汇,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汉字和成语等。
3. 基于不同的语法结构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也会对借代修辞方式产生影响。
英语是一种屈折语,句子结构相对自由,可以通过单词的顺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意义。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汉语与英语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两种语言,两种语言之间互相影响和借鉴是一种文化
交流的表现。
英语中汉语借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借词具有一定的特征与特点。
一、音译和义译结合
二、与中国文化、饮食、体育相关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大多与中国的文化、饮食、体育相关,如“kung fu”(功夫)、“zen”(禅)、“qigong”(气功)、“dim sum”(点心)、“chopsticks”(筷子)、“noodles”(面条)、“wok”(炒锅)、“panda”(熊猫)、“feng shui”(风水)等。
汉语中的文化元素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汉语借词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
输出形式。
三、带有特定意义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通常带有特定的意义,这些意义可能与汉语原词汇的语义有所不同。
例如,“chop suey”(杂烩菜)在汉语中是一种荪菜,但在英语中是一个听起来有趣的
词汇,被用来描述一种杂烩的烹饪风格,“kowtow”(磕头)在汉语中是一种尊敬的表示,而在英语中则指某人向他人卑躬屈膝。
四、融汇口语、语言和文化的元素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融合了口语、语言和文化的元素,这些借词的使用频率也让它们成
为英语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ping pong”(乒乓球)、“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等
总的来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充分反映了汉语和英语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些借词不
仅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借词是指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用词汇的现象。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音译借词:音译借词是指英语将汉语词语音译过来使用的现象。
英语中的“Kung Fu”(功夫)就是从汉语音译过来的。
在音译借词中,有一些词汇的发音被英语化,使其更易于发音和理解。
“wonton”(云吞)在汉语中发音“yúntūn”,而在英语中发音“wǎndūn”。
2. 翻译借词:翻译借词是指英语将汉语词语的含义进行翻译后使用的现象。
英语中的“longan”(龙眼)是将汉语词语的字面意思、“tea”(茶)是将汉语饮品的名称进行翻译后使用的。
在翻译借词中,有一些词汇的翻译结果与原汉语词语的拼写和发音相似,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3. 文化借词:文化借词是指英语借用汉语中的特定文化词汇的现象。
这些词汇通常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
“feng shui”(风水)是指中国古代传统的布局学说,“qi”(气)是指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概念。
“kowtow”(叩头)则是指中国古代一种向皇帝表示敬意的仪式。
4. 饮食借词:饮食借词是指英语借用汉语中的食物和饮品的名称的现象。
随着中餐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许多汉语中的饮食词汇也被英语借用。
“dim sum”(点心)是指中国传统的小吃,“tapioca”(木薯)是指中国传统饮品中的一种原料。
5. 技术借词:技术借词是指英语借用汉语中的科技术语的现象。
由于中国在科技研发领域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汉语技术词汇被英语借用。
“doppler”(多普勒)是指一种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技术,“ping pong diplomacy”(乒乓外交)是指中国政府利用乒乓球比赛来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外交策略。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音译、翻译、文化、饮食和技术等方面。
这些借词丰富了英语的词汇资源,同时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英汉借词对比
谢谢!
英语从汉语中借词的四种方法
③音意译结合。音意译结合法就是半音半意法,即将原词一
分为二, 一半音译, 一半意译, 构成音意混合词。例如: Chinatown (唐人街 ) China rose (月季花 ) Beijing opera (京剧 )Silk Road (丝绸之路 ) Shandong University (山东大学 ) ④不译表示事物属性的词。例如:
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的或者音意兼译。把一个外语词分成前 后两部分, 音译一部分, 意译一部分, 两部分合成一个汉语 词。例如: romanticism(浪漫主义) ice-cream (冰激凌) miniskirt(迷你裙) motorcycle(摩托车)
汉语从英语中借词的四种方法
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 语语素。例如:
法兰绒
沙丁鱼
啤酒
④借形。一种是字母式借形词又叫字母词, 一种是借用日语中的 汉字词。例如: 字母词:WTO CD MTV B超
汉字词: 景气 元素 直接 主观
英汉借词特点大PK
英语中汉语借词特点 汉语中英语借词特点
汉语借词在数量上不是很多,有很多 几乎涵盖了文化的各个方面, 广泛应 描述中国的事物和概念的音译借词, 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所指意义比较明确。
英汉借词对比
文学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汉语国际教育
钱姣
杨梦雅
刘慧玲
时丽婷
内容简介
• • • • • 英语从汉语中借词的方法 汉语从英语中借词的方法 英汉借词特点大PK 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结语 —— —— —— —— 刘慧玲 时丽婷 杨梦雅 钱姣
英语从汉语中借词的四种方法
音译法。音译是引进人名和地名等专有名词时最常用的方法, 基本上是纯粹的拟音处理,由此引入的汉语外来词数量也最 多。例如: cheongsam (长衫) kaoliang (高粱) chow mein (炒面) litchi (荔枝) longan (龙眼) Chingming (清明) ②意译法。意译法主要用于引进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新事物、新 现象的词语,这些英语词一般是两个单词以上的短语。例如: paper tiger( 纸老虎) four modernization( 四个现代化) enter by the back door( 走后门) Four books( 四书) Five Classics( 五经) wonton(馄饨)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
过来 。 日纯音译词。如 . 也 H 雪茄(i r、 cg )克隆(o e等。 a c n) l
f1 音 半 意 词 。半 音 半 意 词 即 将 原 词 一 分 为 二 , 半 音 2半 一 译 , 半 意 译 。如 , 特 网( t n t 剑 桥 (a bi e 。 一 因 Ie e 、 nr ) C m r g) d 等 f1 加 义词 。音 加 义 词 即 先 音 译 其 词 , 附 加 一 个 该 词 3音 再 所 指 类 属 、 征 。如 , 滋病 ( I S、 特 艾 A D )啤酒 (er 。 be等 ) f1 译 词 。仿 译 词 即用 本 族 语 的构 词 材 料 逐 一 翻译 外 来 4仿 词 的 词 素 。 不仅 引入 外 来 词 的意 义 , 而且 仿 照 它 的构 词 关 系 。 如 . 月 (oemon、 蜜 h ny o)软着 陆 fo n i ) 。 fl dn 等 st a g
r) 写 词 。 写 词 即 有 些 外 来词 找不 到对 等 词 时 , 5描 描 就造 一 个 新词 来描 写它 。 , 自西 域 的 东 西 , 如 借 多在 词 前 冠 以“ ” , 胡 字 如 胡 萝 卜、 椒 等 ; 自西 方 的 东 西 多 冠 以 “ ” 如 洋 火 、 胡 借 洋 , 洋 油 : 的甚 至 直 接 加 上 国名 , 法 国梧 桐 等 。 有 如 f) 6 中外 文 夹 杂 词 。 中 外 文 夹 杂 词 即 随着 改 革 开放 的深 入 和 对 外 科 技 文 化 交 流 的 日益 扩 大 , 的外 来 词 一 时 难 以译 定 新 时 . 用 最 简 单 的办 法 — — 原 文 移 植 。 是 就 出现 了一 些 英 汉 便 于 文 夹 杂 词 。 如 最 早 的 “ 拉 O ” “ 拉 ” 日语 力 岛( ) 音 卡 K ,卡 是 、 空 的 译 .O 是 日语 借 英 语 oc et 的 首 部 两 个 音 。 语 从 日语 音 “ K” rh sa r 汉 译 引进 , 保 持 了 原 文 中 的英 文部 分 , 为 “ 西 合 壁 ” 却 成 东 。 3英 汉 借 词 的 差 异 . 英 汉外来词存在 着五方面差 异: , 语外 来词数量 多 , 一 英 汉 语 外 来 词 数 量 少 。二 , 语 借 词 范 围广 , 英 汉语 范 围 窄 。三 , 英 语 来者 不 拒 , 汉 语 只 有 迫 不 得 已才 借 用 , 用 的 时 候 多 采 取 而 借 意 译 。 四 , 语 借 词 主 要 是 通 过 战 争 实 现 , 汉 语 主 要 来 自 于 英 而 民族 融 和及 文 化 交 流 。五 , 语 借 词 词 性 繁 杂 , 汉 语 几 乎 只 英 而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摘要:一种语言借用、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词语,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
而在语言的动态发展变化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快捷、最频繁的。
对比英汉外来词的产生方式,分析其原因,促进翻译的发展,反应事物文化,将符合人们心理的优质外来词吸入本族语言,丰富本族语言,推进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外来词对比翻译方式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
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
”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
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
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
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
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
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
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汉语借词是指英语中被借用自汉语的词语。
借词是语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的现象,它
表明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如下:
1. 音译词
义译是指在外来语中,将原词的意思翻译成该语言的文字,以表达该语言缺乏相应的
等效词语。
英语中借用的汉语词语中大量为义译词,例如,“feng shui”(风水)、“qi”(气)、“yin yang”(阴阳)等。
3. 单音节借词
英语中借用的汉语词语中,单音节词占据大部分,例如,“jade”(玉)、“khan”(汗)等。
这是由于汉语中许多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单音节构成的。
英语中也借用了一些多音节的汉语词语,如“kung fu”(功夫)、“dim sum”(点心)、“chop suey”(杂碎)等。
这些多音节词语的主要特征是含有许多汉语的口音和韵律特征。
5. 意象词
许多英语中借用的汉语词语都是意象词,即依据其写法形成印象和意象的词语。
例如,“dragon”(龙)、“foo dog”(石狮)等词语形象生动,能够在英语中独立存在和发挥作用。
6. 服务业词汇
汉语在服务业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词汇,例如:“dim sum”(点心)、“kung fu”(功夫)等。
这些词汇在英语中大量使用,成为了英语菜单、电影、武术等领域中的专业
术语。
总之,英语中汉语借词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深厚交流和
影响,同时也为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提供了便利。
从英汉词汇互借中看开来-精品文档
从英汉词汇互借中看开来1.引i=r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语言,像文化一样, 很少是自给自足的”。
文化的发展需要兼容不同民族的文化, 语言的发展同样需要融合不同民族的语言。
英汉词汇互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为异国语言文化注入新的血液。
本文以英汉对比的语言观为契机和视角, 阐述了借词、词汇、语言、文化四者之间的关系。
从英汉词汇互借的回顾和对比中,发现英汉两国的非语言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借词的发展。
但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 各国跨文化交际的逐步加强, 为英汉词汇互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英汉词汇互借的语言观2.1语言与文化对比语言学的鼻祖Humboldt 把语言看作文化, 他指出每种语言里都包含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该民族的精神, 赋予语言更多的内涵。
Humboldt 的理论在Sapir 和Whorf那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对比语言学的世界观就是文化语言观,它注重人类的文化属性, 强调用人文科学的方法,联系民族的历史文化来研究语言。
而文化具有社会性, 传承性和变异性。
同样,语言既代代相传并传播扩散, 又在历史的传承中变异。
因此,我们可以将语言视作一种特殊的文化。
2.2词汇与文化语言中各部分的文化性质分布是不均衡的。
般来说, 语音, 语法, 词汇这三个构成成分中, 词汇是最活跃, 最具文化资格的。
陈原(1980) 曾指出,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
它常常最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
词语的文化内涵, 是指词语中蕴含着某一民族或社会团体所固有的或特定的传统和思想特征。
每一种文化都有无比鲜明的民族性, 每个民族必定具备独特的特征。
词具有浓重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感。
2.3借词与文化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 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必须要以语言作为基本交流手段。
社会交流以语言为依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语言接触。
语言间长时期的接触通常会导致一定规模的语言变化。
而借词正是语言接触的结果, 它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结晶, 也是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
英汉语言对比——英语从汉语借词
英汉语言对比——英语从汉语借词摘要:中文词汇借用了不少英语单词,而整个英语史就是一部词汇借用史。
近年来,取自汉语拼音的英语单词也不断地进入英语词汇系统,增强了英语的表达力,丰富和发展了英语词汇,也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为英语词汇增添了一种异域风格色彩。
本文列举了几个典型的英语借用汉语外来词,我们要善于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以便于日后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翻译现代汉语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即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由声母和韵母连接拼合而成,并加上一定的声调。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是汉语拼音的主要研制者,是他提出了要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的建议,他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曾说过,“我们应当从世界看中国,世界也需要汉语拼音!”谷歌为了纪念他,在周有光诞辰112周年纪念日,特别推出了纪念主页。
当天的谷歌不念 Google,而是GǔGē。
众所周知,从bye bye拜拜、pudding布丁,到flannel 法兰绒、clone克隆,中文词汇借用了不少英语单词。
近年来,取自汉语拼音的英语单词也不断地进入英语词汇系统。
由于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达中国社会某些现象时,经常发现找不到准确对应的英语词汇。
因此,外国人通过“借词”,创造了很多传神的中式英文词汇,例如“Tuhao土豪”和“Dama大妈”有望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
“土豪”和“大妈”都是老词,但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重获新生。
“Tuhao土豪”。
此处的“土豪”已经不是“打土豪分田地”里的“土豪”了。
那时的土豪特指不劳而获的“大地主”,是贫民们打击的对象。
下列几个词汇是网络上对“土豪”的翻译:local tyrant, newly rich, upstart等。
但 local tyrant 的解释是:“You can use tyrant to refer to someone who treats the people they have authority over in a cruel and unfair way.” 意为残忍的欺压群众的当地执政者,这和“土豪”的意思有些出入。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随着中英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使用越来越多,这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词汇,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音系、形态、语义和语用等多个方面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进行分析。
音系特征汉语借词在英语中通常保留了其原汉语的音韵特征,如“k”, “ch”, “zh”,这些音素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因此在汉语借词中仍然保留。
“kung fu”(功夫),“chop suey”(杂碎),“Mao Tse-tung”(毛泽东),都保留了原本汉语特有的声音。
这些声音在英语中是不常见的,但是通过汉语借词的形式被引入到英语中,从而给英语带来了一种新的韵味。
汉语的声调也是汉语借词的一个特征。
“feng shui”(风水),“qigong”(气功),这些词在英语中保留了其原汉语的声调,这也使得汉语词汇在英语中更具特色。
形态特征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词类上。
在名词方面,汉语借词通常保留了其原词性,并没有进行词类转换。
“kowtow”(磕头),“typhoon”(台风),这些词在英语中仍然是名词,没有发生词类转换。
再“kung fu”(功夫),“qipao”(旗袍),这些词也是名词,没有发生变化。
在动词方面,汉语借词在英语中也保留了其原有的动词特征。
“kowtow”(磕头),“karaok”(卡拉OK),这些词在英语中仍然是动词,并没有发生词类转换。
语义特征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语义通常保留了其原有的意义。
“kowtow”(磕头)在英语中的意义与汉语中的意义基本一致,都指向人们在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一种行为方式。
又如,“kung fu”(功夫)在英语中的意义也与汉语中的意义相近,都指代中国武术的一种形式。
而且,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意义有时候还会扩展和转换。
“karaok”(卡拉OK)在英语中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中国传统的卡拉OK表演上使用,还可以指代一种娱乐形式。
关于英汉借词的研究报告
关于英汉借词的研究报告标题:英汉借词的研究报告引言:英汉借词是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借用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全球语言,对其他语言的影响越来越大。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受到英语的广泛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英汉借词的现象、原因、影响及其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整理了相关的学术文献、专题报告以及语言使用数据。
通过对英汉借词现象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对借词的来源、形式、语义变化和语言层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结果与讨论:1. 借词现象:英汉借词是双向的,即英语借入汉语和汉语借入英语都普遍存在。
借词主要集中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2. 借词原因:英汉借词的原因包括科技发展、文化传播、经济交流等。
借词既可以满足新兴事物的命名需求,也可以满足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需要。
3. 借词影响:英汉借词对语言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层面的丰富和变化,为两种语言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同时,借词也会产生语义演变,使借词在不同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4. 社会文化背景关系:英汉借词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借词的选择和使用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反映了两种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观。
结论:英汉借词是语言接触和语言借用现象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其研究对于理解语言演变、语言间交流以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英汉借词现象不仅展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间的联系和交融。
深入研究英汉借词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变迁。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摘要】中英两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地与别的语言发生接触,而借词就是语言接触的最有力证据。
本文通过对英汉借词引入形式以及被本族语同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造成英汉借词差异的原因以及英汉借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影响。
旨在透过借词这一语言现象,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借词;形式;同化;差异分析;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因素。
语言也从来不孤立存在,总是随着文化和社会的接触、交流不断影响渗透和发展。
伴随着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语言借用普遍存在。
而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则是语言借用的最主要部分。
借词是一种语言文化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驻留方式,它们以外族语汇的身份进入另一种语言文化,其带有的外来语言文化因素通过与本族语言文化因素交错融合,使借词获得本土化。
因此,借词的对流带来的不仅是词汇的丰富,更是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繁荣,它们被称作“异文化的使者”。
1.英语借词英语自产生距今只有1500多年历史,却有词汇100万左右。
据统计,其中外来词占全部词汇的80%左右,把代表欧洲主要文化的词汇熔于一炉,将反映其他各洲人类文明的词语兼收并集中于一身,所以英语词汇具有“世界性词汇”的美称。
1.1英语借词的来源英语词汇的演变体现了英国被侵略与侵略史,英国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外族入侵,第一次是公元9世纪斯堪的那维亚人,使英语极大地受到北欧文化的影响近代英语中有[sk]音的词均来自丹麦语。
第二次是1066年的诺曼征服,它为注入一万多个法语词汇,其中75%沿用至今,独立强盛后的英国开始殖民扩张,这又借入许多汉语和黑人用语。
此外,文化交流也给英语增添了不少外来语。
John Wycliff在将《圣经》译成英文的过程中就引进约一千个拉丁词汇,如pope(教皇)、angel(天使)等。
文艺复兴运动也为英语增加一万多词汇。
同时美国英语也回流入英语不少新词汇,如hippies(嬉皮士)punk(朋克)等。
英汉借词差异对比研究
2009年3月第28卷第3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 tion M a r .2009Vol .28No .3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颖(3),女,黑龙江宾县人,级硕士研究生。
英汉借词差异对比研究刘 颖(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当二语文化社团或语言社团,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或语言时,就可能以彼此的方式进行借用,因此外来语或借字的现象就发生了。
外来语的词源研究不只有语源学意义,而且还具有社会学意义。
同时借用字的研究将会帮助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文化或语言团体之间的一些文化和接触的神秘历史。
关键词:借词特点;词源学意义;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03-0126-02 一、引言美国语言学家E.Sa p ir 曾经提出了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是自给自足的精辟理论,这意味着每种现存的语言都有必要吸收“新字”。
当二语文化社团或语言社团彼此接触,现存的语言就开始吸收他们本来没有的“新字”。
这一个过程包括二个相对方面或者说是方向:第一种是语言借用;另一个方面是出借。
对于英语和汉语的借用词的研究有很多,陈原《语言学论著》(1998),Baugh A.C and Cab le A H istory of the English L anguage 3r d edn (1978)等,但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的却很少见,选择两者比较主要是因为英语是典型拼音系统,而汉语是典型的拼音系统,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而且随着交流和接触的日益频繁和增多,借用词成为了一种典型的语言现象,对起对比研究对借用语的使用和规范化标准化有一定的意义。
二、不同的方法汉语利用方块字表达意义,借用词通常采用下列方法:11加类属性是指借用词不仅对音进行了描写,还加了表类别的词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果将bear 翻译成“啤”,很容易造成误解,加上“酒”。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汉语借词是指英语中使用了汉语词语的现象,也是语言间交流发展的一种形式。
下面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音译和义译
英语中汉语借词唯一的来源就是汉语,那么其汉语呈现在英语中的方式有两种:音
译和义译。
音译法是通过模仿汉语的发音,将汉语词语翻译成英语。
比如:kung fu(功夫)、feng shui(风水)。
义译法是将汉语词语直接翻译成英语,代替原本的汉语词汇。
比如:red envelopes (红包)、year of the snake(蛇年)。
二、多重意义
汉语词汇在借入英语后,可能会出现新的词义。
比如,在中文中,“音乐节”明确指的是音乐的聚会,但在英语中,music festival的意思则土义广泛,不仅指音乐的聚会,也包括其他类型的节日庆典。
三、不规则变化
许多汉语借词在英语中不遵循正常的拼写和发音规则。
例如“dim sum” 读音与其汉语原词“点心”的读音不同发yin yi“(因意译)的关系,发音也有所不同。
四、与文化传统相关
五、数量繁多
随着中文在世界范围内的学习和应用增加,中文借词在英语中也越来越多。
从文化和商业领域到科技和艺术等方面,汉语词汇的借入应用广泛。
总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为英语与中文交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国际性的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浅谈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的论文
浅谈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的论文论文关键词:词汇借用语言借用语言接触论文摘要: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就会在语言间产生语言借用,最典型的是词汇间的借用。
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随着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巨大。
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逐渐增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越来越多的受到汉语的影响。
随着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日渐频繁的接触,英语与汉语间词汇的借用亦有增多的趋势。
本文从语源范围和类别、借入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各自的借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围绕语源、数量及其对语言本身的影响等方面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和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什么是借词借词是语言改变的自然过程,一种语言需要复制别的语言来增加字典里的新词,所以有了借词,就像一种“偷窃”。
借词就是一种复制(trask,1996)。
笔者通过前人的研究总结出:借词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当它们在接触的时候因为存在一种文化中另一种文化所没有的词汇或则为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入另一种文化而产生的词汇,即为借词。
二、借词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汉英借词现在的发展(一)借词产生的背景thrughutitshistry,englishhasdadntratithanylanguages ,resultinginvaryingdegreesfhangeinthelanguage.英语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中,从汉语以及其他语言吸收了大量的词汇。
公元十一世纪,诺曼底人从法国北部入侵,征服了英格兰。
诺曼底统治者成为英国国王,致使当时的法语成为英国上层阶级的语言。
在长达几百年法国人的统治下,大量的法语词汇涌入英语,尤其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中。
例如:gvernent,rie,eney等。
当然也有反映社会生活方面的词汇,如:at,habit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时期借入的法语词汇在发音和拼写上已完全与英语同化了,而且不少词已成为表达社会生活各方面不可缺少的词语。
英汉借词方法之对比分析
纪 的文 艺 复 兴 和 1 7世 纪 的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将 英 语 借 词 的 规 模 推 向 高潮 。据 统 计 , 英语借 词的语 言不 少 于 1 2 0种 。英
语 从 一 个 岛 国语 言 发 展 成 世 界 性 语 言 , 其 发 展 过 程 就 是 不
另外一类原词是复合词或派生词 , 针 对 这 种情 况 , 汉 语
I 後 英
( 唐 山学 院 ,河北 唐山 0 6 3 0 0 0 )
[ 摘 要 ] 借 词是 两 种 语 言 直 接 接 触 的 产 物 。每 种 语 言都 有 其 独 特 的 语 音 、 词汇、 语法和 句法结构 , 这 就 导 致 了各 语 言 间 不 同 的借 词 能 力 、 借 词 方 法 和 范 围 。总 体 来 讲 , 英语 是 表 音 文 字 , 倾 向 于 音译 ; 而汉语是 表意文 字,
一
般按照原词的构成语素逐个翻译 ( 1 o a n t r a n s l a t i o n ) , 仍 保
断 吸收 借 鉴 其 它 民 族 语 言 的 过 程 。 每 种 语 言都 有 其 独 特 的 语 音 、 词汇、 语 法 和句法 结构 , 这就导致 了各语 言 间不 同 的借词 能 力、 借 词 方法 和 范 围。 本 文 主 要 对 英汉 借 词 方 法 展 开 对 比分 析 。
借 词 是 两 种 语 言 直 接 接一
文 中 曾指 出 : “ 语言, 和文化一 样 , 很 少 是 自给 自足 的 , 交
际 的 需 要 使 说 一 种 语 言 的 人 和 所 邻 近 语 言 或 文 化 上 占优 势
的 语 言 的人 发 生 直 接 或 间 接 的 接 触 。 ” 贸易、 文 化交 流 、 移 民、 战争 等 都 会 引 发 语 言 的 接 触 和 词 语 的借 用 。汉 语 的 借
英语与汉语互借词比较研究_周秀苗
不同民族的接触会导致文化的交流,而文化的交流是以语言作媒介的,必然引起不同语言之间词语的借贷。
不同语言之间词语的借贷有如贸易,往往是双向的,既有“进口”,也有“出口”。
自历史上汉民族与英美民族发生接触、交往以来,汉语源源不断地吸收了大量的来自英语的外来词。
同时,英语也从未停止过对源于汉语的外来词的引进。
英汉语中互借的外来词为数不少,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传播了中西方文化,又丰富了英汉语词汇。
本文拟就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与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研究英语与汉语中的互借词,了解英汉语互借词的异同,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不仅可以加深认识英汉语的许多语言现象,而且还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一、英语与汉语互借词的数量比较据最新统计,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共有1488个。
可见,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数量少,主要是由于中国与英国相距遥远,早期的交通及通讯落后使两国长期隔绝,直到17世纪造船和航海技术大大提高之后才建立了直接交往。
中英之间的接触才持续了300多年,而借词的同化与吸收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此外,中国近代科技和经济的落后以及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汉文化在西方没有的到足够的重视。
在语言结构上,汉语与英语在书写体系上的差别也不利于汉语词汇进入英语的进程。
汉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来源于英语。
英语的词汇多达上百万,但“英语中的外来词占英语全部词汇的80%左右”,所以英语词汇具有“世界性词汇”的美称。
因为英语向来有“国际通用语”之称,又因为它吸收其他语种词汇的能力很强,从而使英语的表达力大为增强,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德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无论其高科技多么先进,商品多么精良,对外交往无不利用英语作为媒介来传递信息,所以汉语中的外来词主要也是通过英语引进的。
不容忽视的事实证明,汉语里的英语借词大大超过了英语里的汉语借词。
二、英语与汉语互借词的借用类型比较英汉语互借词在借用类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大多数英语中的汉语借词都是茶、植物、动物、陶瓷、丝绸、哲学、文化,这类汉语借入词都反映中国的文化、习俗、哲学、商品等,主要是早期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其间进入英语的;汉语来源于英语的借词数量大、涉及面广,尤其是科技借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摘要】中英两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地与别的语言发生接触,而借词就是语言接触的最有力证据。
本文通过对英汉借词引入形式以及被本族语同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造成英汉借词差异的原因以及英汉借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影响。
旨在透过借词这一语言现象,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借词;形式;同化;差异分析;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因素。
语言也从来不孤立存在,总是随着文化和社会的接触、交流不断影响渗透和发展。
伴随着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语言借用普遍存在。
而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则是语言借用的最主要部分。
借词是一种语言文化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驻留方式,它们以外族语汇的身份进入另一种语言文化,其带有的外来语言文化因素通过与本族语言文化因素交错融合,使借词获得本土化。
因此,借词的对流带来的不仅是词汇的丰富,更是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繁荣,它们被称作“异文化的使者”。
1.英语借词英语自产生距今只有1500多年历史,却有词汇100万左右。
据统计,其中外来词占全部词汇的80%左右,把代表欧洲主要文化的词汇熔于一炉,将反映其他各洲人类文明的词语兼收并集中于一身,所以英语词汇具有“世界性词汇”的美称。
1.1英语借词的来源英语词汇的演变体现了英国被侵略与侵略史,英国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外族入侵,第一次是公元9世纪斯堪的那维亚人,使英语极大地受到北欧文化的影响近代英语中有[sk]音的词均来自丹麦语。
第二次是1066年的诺曼征服,它为注入一万多个法语词汇,其中75%沿用至今,独立强盛后的英国开始殖民扩张,这又借入许多汉语和黑人用语。
此外,文化交流也给英语增添了不少外来语。
John Wycliff在将《圣经》译成英文的过程中就引进约一千个拉丁词汇,如pope(教皇)、angel(天使)等。
文艺复兴运动也为英语增加一万多词汇。
同时美国英语也回流入英语不少新词汇,如hippies(嬉皮士)punk(朋克)等。
国际交流的频繁使英语的借词范围越来越广,汉语中的jiaozi(饺子),doufu(豆腐)等就是这一时期被借入的。
1.2英语借词的分类根据其借用方式英语外来词可分为四种类型:(1)纯借词。
纯借词除在语音上略有变动外,无论是形式还是意义全盘借入。
如,naive(天真的)来自法语;inferno(地狱)等来自意大利语。
(2)混合借词。
这类词在形式上一半是本族语的,另一半是借入的。
Chinatown(唐人街中国城)中的China(中国)据说是来自汉封建王朝“秦”字的音译China,town是英语城镇的意思。
(3)转移借词。
转移借词即借用外来语的词汇意义,但仍保留英语的形式,产生新义。
如 bridge原意是桥,后引入意大利语ponte(桥牌)的意义。
(4)翻译借词。
翻译借词即将外来词中的每个词素或词对等地翻译成英语。
如almighty是从拉丁语omnipotens 译借过来的,omni相当于英语词素all,potens 相当于mighty。
2.汉语借词“汉语自有文字以来,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辞海》,1989: 995)。
目前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但外来词所占比例很低。
2.1 汉语借词的来源汉民族在民族融合和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引入一些借词。
主要有三个途径。
第一,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来了借词,如苜蓿、葡萄等。
第二,唐宋以后,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佛教词如菩萨、塔、罗汉等进入汉语。
第三,汉语中借词最主要的来源是日语词和西洋话。
如,雷达、沙发来源于英语词;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来自于俄语词。
改革开放也使很多新词进入中国,如卡拉OK、艾滋病等。
2.2 汉语借词的分类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众说不一。
有人提出四分法,如陈昌义认为,汉语借词可以分为纯借词、音加义词、仿译词和描写词。
有人提出六分法,如黎昌抱认为,借词可从纯借词、半音半意词、音加义词、仿译词、描写词、中外文夹杂词等六方面分类。
本人认为六分法更为详尽。
(1)纯借词。
纯借词即把外族语的词的音和义完整地借用过来,也叫纯音译词。
如,雪茄(cigar)、克隆(clone)等。
(2)半音半意词。
半音半意词即将原词一分为二,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如,因特网(Internet)、剑桥(Cambridge)等。
(3)音加义词。
音加义词即先音译其词,再附加一个该词所指类属、特征。
如,艾滋病(AIDS)、啤酒(beer)等。
(4)仿译词。
仿译词即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逐一翻译外来词的词素,不仅引入外来词的意义,而且仿照它的构词关系。
如,蜜月(honeymoon)、软着陆( soft landing)等。
(5)描写词。
描写词即有些外来词找不到对等词时,就造一个新词来描写它。
如,借自西域的东西,多在词前冠以“胡”字,如胡萝卜、胡椒等;借自西方的东西多冠以“洋”,如洋火、洋油;有的甚至直接加上国名,如法国梧桐等。
(6)中外文夹杂词。
中外文夹杂词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新的外来词一时难以译定时,便用最简单的办法——原文移植,于是就出现了一些英汉文夹杂词。
如“OK”是日语借英语orchestra的首部两个音,汉语从日语音译引进,却保持了原文中的英文部分,成为“东西合壁”。
3.借词的同化所有的借词都具有一种语言的双重性。
一方面,借词来自另一种语言,不可避免的带有原词的印迹;另一方面,借词在新的语言中,必定受到该语言的同化。
3.1 英语借词的同化英语对借词有很强的同化功能。
许多法语词汇进入英语后,很快在发音和词形上与英语同化,成为英语词汇的一部分。
如来自法语的gentle, 很快与英语本族语词缀结合构成新词,出现了gentleman,gentlewoman,gently,gentlness。
英语不仅引入词汇,而且还借入外族语的词缀,如pre-, inter-,infra-, -able, -age, -ment 等。
除了发音词形的变化外,有时,借词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
如来自汉语的silk(丝绸),在汉语中意思是“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的纺织品的总称”,但英语的silk还可以用来指“降落伞”,“(宝石等的)光泽”,在美语中还可以用来指“玉蜀黍的须”。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殖民地的开拓和国际贸易的往来,英语的借词范围遍及全球。
英语借词数量之多,来源之广,连英语本族人也很难分辨出哪些是本族语,哪些是借用语。
可以说,英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吸收借词的历史。
3.2 汉语借词的同化汉语介词的同化功能远不如英语。
一种语言在吸收异族的语言时总是以自己的语言习惯为范本来逼迫外来语就范。
汉语在引入借词的过程中,同样也在有意无意地改变借词,使之成为符合自己规范的借词。
这种改变深深渗透到语音、语法、语义甚至汉字形式的各个方面。
如来自英语的白兰地(brandy)和蒙太奇(Montage),在引入过程中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声调,完成了借词在声调方面的汉化。
印欧语系语言丰富的形态变化在引入汉语时,被彻底摒弃了。
遵从了汉语语法的特点:语义方面,往往用意译,少用音译,总是力图从汉语的习惯和够词形式对借词加以改革。
同样一些汉语借词在意思上也会有较大的改变。
如来自英语的bar有十多个义项,而汉语的“酒吧”只取用了其中“(旅馆饭店的)卖酒专柜”一个义项,别的义项如“棒,栏,带,(河口的)沙洲”等都没有吸收借入到汉语中。
迄今为止,汉语在引入借词时往往喜欢从本族语中去寻找适应新的需要的词汇和词根,正因如此,“汉语中借词的生命力仍存在与对汉语规约的服从。
”4.英汉借词差异的原因英汉借词出现的差异,源于英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两种语言符号系统的差异。
首先,英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不同。
英语民族在历史上多次受外族入侵,造就了该民族开放性的文化心理。
汉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其它民族都是“蛮夷”的自大感,阻碍了外来词的输入。
其次,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
英国四面环海,不断受到外族的入侵和征服,大量的外来词涌入。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使英语借词范围遍及全球。
反观中国,由于汉民族在人口数量和经济文化上占绝对优势,汉语受周边语言的影响最后,英汉语言文字类型不同。
英语是一种表音文字,灵活性和可塑性极强,可以根据需要为外来词添加词缀;另外,英语属世界上最大的印欧语系。
同一语系的语言有许多相似之处,为英语大量借词提供了方便;再者,英语所属的日尔曼语族与拉丁语族在文字上十分接近,在书写上有的甚至完全相同,极大地方便了英语从拉丁语派生或直接借用词汇。
汉语则属汉藏语系,是一种方块字形的表意文字,灵活性和可塑性远不及英语。
作为独有的表意文字,汉语也就无法向同类家族借词。
5.外来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影响5.1 外来词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大量借用外来词给英语语言带来了影响,这主要有:(1)借用外来词使英语同义词更加丰富。
英语与借词所形成的同义词特别多, 试看以下几例: room (本族语词),chamber (外来词); answer(本族语词), reply(外来词)。
(2)外来词引起一些词意义的变化。
英语中 deer 一词原义为“动物”,但后来 animal 一词从拉丁语中借来,animal 保持了原义,英语中原有的 deer 一词的词义缩小, 而 beast 的词义则改变了色彩。
英语作为世界上词汇量最为丰富的一门语言,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多种语言中借取了词汇。
而且借词的方式多样化,使得英语词汇丰富多彩。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有英语这样复杂而种类繁多的外来词。
因此,我们说,英语当之无愧可以称得上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
5.2 借用外来词对汉语语言的影响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使得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外来词更多地涌入现代汉语中, 对现代汉语言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主要有:(1)弱化了汉语合成词的绝对主导地位。
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合成词为主,多采用词根构词法,语素与语素之间有因意义关联而形成的凝固性。
外来词特别是音译单纯词的大量增加,使得汉语合成词在词汇系统中的比重减小。
(2)现代汉语部分构词成分拉丁字母化。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呈递增趋势,原因在于近些年来东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字母词多是单义词,简洁又便于(3)外来词成为构词语素。
汉语外来词中半音半意词、音译附加汉语语素词以及中英结合词都是外来词成为构词语素的例子。
这些外来能产语素的产生作为一种新的构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主流词汇系统。
(4)使汉语词义色彩更加丰富。
外来词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外来色彩,而且由于汉字特有的具象性,不少外来词还衍生了源语言里所没有的色彩意义,使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很多商品的译名, 如香波(shampoo)、可口可乐(coco cola)等,尽管都是音译词,但褒义色彩浓厚,原因就在于翻译时充分利用了汉字的表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