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的“高铁外交”讲解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
郭学堂
【期刊名称】《唯实》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和实施,"高铁外交"一时成为国内外媒体和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欧美等国,围绕高铁项目的竞争此起彼伏。
在很多人看来,"高铁外交"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对国家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能对外产生巨大科技和文化影响力,但是,"高铁外交"也使大国经济利益竞争更趋激烈,使中国"威胁"论有了更现实的依据。
那么。
【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郭学堂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铁出口研究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中英语教育的再创新——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战略》
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对策探析——以欧亚高铁为例
5."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音乐外交发展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的高铁外交之路
技术优势
四大核心优势:
一是产品门类齐全,覆盖了时速 160 公里— 350 公里不同速度等级、 不同适应能力的动车组,还有“独门绝技”高寒动车组;
二是技术先进,结实可靠,安全舒适,并具有成本优势;
三是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北车动车组执行的是欧洲标准,北车产品 与欧系产品有高度的融合性和认可度,而欧洲是世界铁路行业的发源 地,其产品遍及全球;
4.协调难度
语言和文化沟通不畅也是造成设计反复的原因。”中国铁建土耳 其分公司合同成本部副经理许亮表示,土耳其人不大喜欢说英语, 很多铁路专业词汇的土耳其语翻译都是大家边施工边学习。
七、结语
总体来看,中国高铁能在短短几年间走向海外,主要在于中
国高铁在技术、运营经验、质量以及性价比等方面所拥有的竞 争优势,以及各国对高速铁路日益增长的需求。相信随着中国
四是运营经验丰富,具有适应全球各种气候地理条件的能力。
Part01
P01
Part02
Part03
高铁外交的优势
P12
Contents
中国高铁外交
P25
目录
案例分析
• 2010 年中国铁路呈现逐步进入 美国的新迹象。加州州长施瓦
辛格 2010 年 9 月尝试过中国高
铁,为筹建加州旧金山至洛杉 矶的高铁先行探路。新德里电
视有限公司援引欧洲铁路工业
协会干事长的话说,现金充裕 的中国在铁路资金投资上最具 实力,欧洲人难以竞争,铁路 建设需要大笔先期投入,加州 急需铁路资金。
• 中国高铁深入泰国,中泰联
合委员会正在就可行性展开 研究,泰国因此将迎来“铁
路新时代”。新华网说,缅
甸拟建的铁路将把该国西部 重要港口同云南昆明连接起
中国高铁:公共外交的新名片
中国高铁公共外交的“新名片”一海外媒体对中国高铁相关报道的研究报告研究者以China Railway为关键词在《纽约时报》搜索,从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26日共有455篇相关报道。
其中,2011年由于“7·23”甬温线动车事故的原因,关于中国高铁的报道超过100篇。
虽然2014年数据仅有11个月,但是数量已经为历年最高,其中大量报道在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后,主要涉及中国高铁发展以及中国高铁的海外战略报道。
图1 《纽约时报》有关中国高铁报道篇数除《纽约时报》之外,本文亦参考BBC、新加坡《联合早报》、《金融时报》等媒体的相关报道。
研究者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外媒对于中国高铁的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对中国高铁技术存疑与质量认可同时并存一方面,历史上,由于中国产品在原料、制作等方面的质量问题,中国制造广受诟病。
2008年,美国《商业周刊》就曾经撰文,“从被污染的鱼、含铅玩具再到有毒药品和奶制品,两年来中国产品在质量控制方面频频出现问题,这使得中国逐渐失去了作为制造业平台的吸引力。
”[1]对于中国制造质量的不信任,使得制造商和消费者放弃选用中国产品现象,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是存在的。
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也给中国高铁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中国的高铁建设存在为了利益偷工减料的问题,而这一问题造成了湖北汉宜高铁路基在大雨冲刷的情况下,出现坍塌。
[2]另一方面的质疑则是对于中国高铁技术是否存在抄袭。
在世界高铁史上,日本高铁的竞争对手主要为法国、德国这两个西欧国家。
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使用高速铁路的国家,其高铁技术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新干线以绝对准点、安全、高效、稳定等特征赢得赞誉,并且曾经出口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与英国。
但是日本专家认为中国高铁技术绝大部分来自于对日本高铁的抄袭。
“中国的航空安全国际声誉很好,但是由于中国人对于本土高铁技术的质疑,他们更愿意选择波音公司的飞机出行”。
超越地缘政治思维的中国高铁外交
20215超越地缘政治思维的中国高铁外交陈晓茹郑安光2010年两会后,中国的高铁建设成为一张闪亮 的名牌,高铁外交风靡世界。
受传统地缘政治观影 响,西方一些学者带着偏见看待中国高铁外交。
但 中国高铁外交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环节,超越了原有地缘政治思想的桎梏,其“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的 导向。
一、中国高铁外交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高铁的建设历程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高速铁 路,此后各国纷纷抓紧高铁建设。
改革开放后,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号召深入各个行业。
铁道部 响应号召,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铁路现代化建设中,铁 路部门的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
1990年铁道部向全国人大提交《京沪高铁线 路方案构想报告》,开始了中国高铁建设的研究。
起 初中国技术人员完全靠自己在高铁的研发道路中 摸索,在多次的失败与探索中,独立研制出了 “先锋 号”高速动车组。
2002年中国借鉴德国高铁技术, 研制出了“中华之星”高速动车组,并在秦沈客运专 线上达到321.5公里的最高时速。
“先锋号”和“中华之星”的成功研发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后期 中外合作奠定了基础。
2004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曾培炎 主持召开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会议,会议明确了 引进技术的总原则。
在一系列招标谈判实践中,中 国摸索出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中国北车长 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和中国南车青岛四方响应政策相继与德国西门子等公司合作,引进技术,联 合设计生产“和谐号”高速动车组。
2008年具有中 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在15分钟内 增速至每小时394.3公里,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 的运营速度,开启了中国的高速时代。
但中国高铁 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审查把关不严而造成 的甬温线“7 • 23事故”,让中国的高铁事业突逢寒 冬,社会批评不断,谣言四起,民心换散,高铁资金短 缺,发展缺乏助力,中国高铁全面降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铁外交”的实践与探索——以安伊高铁为例
4中国高铁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步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高铁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形成了新型外交方式—“高铁外交”。
为实现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道路联通”,中国积极地开展高铁“走出去”实践。
土耳其是中国“一带一路”策略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与土耳其合作建设的安伊高铁是中国高铁走向欧洲市场的一次重要尝试。
安伊高速铁路中标于2005年,开工于2008年9月,其二期工程位于安伊高铁全线中段,从依诺努出发到科斯科亚,线路长158千米[1]。
该项目于2014年7月顺利通车,连接了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是中国企业开辟欧洲市场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国与土耳其建交以来合作的最大项目。
一、中国与土耳其开展安伊高铁项目的动因分析中国高铁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居于世界前列,日趋饱和的国内高铁建设急需开拓更多的国外投资市场来缓和。
土耳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长期与中国保持较为良好的外交关系。
而土耳其国内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低,对高铁建设具有很大需求。
安伊高铁能满足中土双方的各自需要,符合双方利益。
(一)中国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积极地实践“高铁外交”中国高铁发展迅速,在2010年末已经具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2]。
在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推进下,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能与其他先发展起来的国家相媲美。
为了使中国高铁的“发展红利”在更多的国家得到共享,中国逐渐发展并形成了新型的外交形式—“高铁外交”。
“高铁外交”是将高铁和外交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外交形式,主要是国家围绕着高铁进行会谈、协商和合作的外交活动。
可以将“高铁外交”的实质看作为一种稻光养晦,其内涵是将高铁作为拉动沿线经济的发动机[3]。
高铁是“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文化融合和技术交流的重要依托,是实现“贸易畅通”和“道路联通”这两个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安伊高铁应运而生。
(二)“一带一路”为安伊高铁项目提供了策略基础“一带一路”是一条新型的贸易之路,是中国连接亚欧与世界的道路。
高铁外交
• 中国一项宏伟的新计划将让火车 乘客在短短两天内从伦敦君王十 字火车站抵达北京,其列车的行 驶速度接近飞机。
• 高铁在7•23动车事故前便已开始 降速。2011年7月1日,速从350公 里降到了300公里。 •
中国南车制造的CIT500型的试验速度达到了605公里/小时,打破了法国高 速列车TGV在2007年4月3日创造的574.8公里/小时的世界纪录。
优势
首先是性价比。 一份研究报告显 示,国外建设高 铁每公里成本为 0.5亿美元,而 中国只有0.33亿 美元; 其次是技术; 最后是安全性。
2015/交
• @若伊_z: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 0.33亿美元—不以劳动力廉价为耻,反而以劳动力廉价为荣。 • @MM_田明:高铁项目可靠性、安全性应该放在第一位,保障安 全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技术,高铁技术算比较成熟的,然后才应 该是价格因素。 • @不想上班陈先森:高铁是高铁,动车是动车。高铁现在的稳定 性安全性舒适性还是比较可靠。引进技术的成本,当然要卖出去 赚回来。拿安全性说事的,一来可能没坐过几回高铁,二来出口 型和内销型肯定不一样。 • @李慷4875:看好髙铁,运量大,低碳环保,乘坐舒适。希望中 2015/12/8 国高铁继续提升改进技术水平,保持领先水平,争取国际市场。
高铁外交
中国 媒体最近 在介绍中 国的对外 关系时, 频繁出现 一个关键 词--"高铁 外交"。
把东南亚和中亚国家等邻国作为推销高速铁路的对象,这已成为中 国外交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积极构建以本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 其目的在于促进煤炭和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的进口,扩大对周边国家的 影响
2015/12/8
高铁外交
香港媒体称,中国正在与越南、缅甸和印度等17个周边国家洽谈修建高速铁 路,已经与多个国家达成意向,并进入探讨技术层面的阶段。对于没有资金实 力的缅甸等国,中国不仅要提技术,还要提供资金援助。不过,对于中国要求 采用中国规格的轨道宽度,一些国家表示为难。
高铁建设中的国际合作如何开展
高铁建设中的国际合作如何开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高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其国际合作日益频繁且意义重大。
高铁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那么,高铁建设中的国际合作究竟该如何开展呢?首先,国际合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
不同国家在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合作各方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彼此的利益和关切,通过坦诚的沟通和协商,寻求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契合点。
在技术层面,各国需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高铁建设涉及到众多先进的技术领域,如轨道技术、列车制造技术、通信信号技术等。
各国应分享各自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例如,有的国家在高铁轨道铺设方面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在列车动力系统方面有出色的研发能力。
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标准的统一是高铁建设国际合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国家可能采用不同的高铁技术标准,这会给跨国高铁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带来诸多困难。
因此,合作各方需要共同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包括轨道规格、信号系统、供电标准等。
这样可以确保高铁线路的互联互通,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资金也是高铁建设国际合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高铁项目通常需要巨额的投资,单个国家可能难以承担。
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可以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基金、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公私合营(PPP)模式等方式筹集资金。
同时,各国还可以共同探索创新的融资模式,如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为高铁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人才培养与交流同样不可或缺。
高铁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各国可以通过联合培养、人才交流等方式,提高人才素质和专业水平。
例如,可以建立国际高铁人才培训基地,邀请各国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高铁人才。
在项目管理方面,各国需要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
“一带一路”与中国在东南亚的“高铁外交”实践
“一带一路”与中国在东南亚的“高铁外交”实践任远喆摘要:“高铁外交”是外交转型的直接体现,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高铁外交”在十 八大以后取得了快速发展,既迎合了国内发展的需要,释放了对外经济辐射效益,也有助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高铁这一战略资源正在内外双重驱动下,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外交手段,带来了众 多早期收获。
中国在东南亚的“高铁外交”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也面临着难以弥合的认知差异,其背后 体现了内政与外交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经济外交开始逐渐转向规则竞争与建构、“第三方因素”影响日益提升 等动因。
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在东南亚地区的“高铁外交”,强化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此助 力东亚乃至亚洲的一体化进程,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务实合作的重要体现,一定程度上对冲来自美国“印太 战略”带来的地缘压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高铁外交”;大国协调作者简介:任远喆,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F125;F5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 1569(2019)03 -0140-09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推进,“高铁外交”日益成为描述中国外交新形态的一 个重要概念。
®放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高铁外交”属于经济外交的组成 部分,是一国通过建立庞大的铁路网络助推对外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上 的合作共赢。
“高铁外交”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创。
在对外经济合作中,欧、日等发达国家都曾 在不同时期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建设、发展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并将其纳入对外援 助及其对外合作的范畴之内。
一般来说,仅此而已。
然而,对于眼下中国开展的“高铁外交”,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却不断赋予其更多的地缘政治甚至国际秩序方面的内涵。
®基金项目:囯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印太战略视阈下南海问题新态势与我国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AGJ006)。
我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陈安娜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17期内容摘要: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中国高铁“走出去”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高铁的共同发展。
一方面,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形象、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中国高铁可以凭借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资金优势、建造优势等,参与国际高铁市场的竞争,在与其他发达高铁国家的相互借鉴和学习中,共同促进世界高铁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中国高铁走出去竞争优势政府支持合作共赢人才培养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创造了高铁外交成功典范。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将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制造。
中国的铁路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引以为豪的创新创造。
这些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2013年年底,我国铁路迎来动作最大的一次运行图调整,沪哈高铁、厦深高铁、西宝高铁等7条铁路的同时开通运营。
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随着高速铁路实力的增强,中国政府的“高铁外交”开始走向世界。
东南亚、中亚和中东欧国家都成为中国高层推介高铁的对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中国高铁技术装备成熟、施工经验丰富,竞争优势明显,完全能够适应各国情况,满足市场的需求。
据中国国家铁路局科技和法制司司长严贺祥介绍,目前中国铁路装备已出口到北美洲、南美洲、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高铁已然成为国家外交新名片,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中国高铁“走出去”符合自身发展需要与世界的期待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系统,正如李克强总理向国外高层所指出的,中国拥有先进的高铁技术、较强的建设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目前,中国完全可以承担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机车客车装备制造以及运营管理等高速铁路领域“一揽子”出口,同时中国还具备250公里/小时、350公里/小时等多个高速铁路技术生产平台,可以针对不同国家具体情况提供多样化的适合选择。
简析中国高铁外交
简析中国高铁外交作者:张豪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8年第07期【摘要】文章介绍了“高铁外交”的概念,分析了中国高铁外交带来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中国高铁外交的对策:实施自上而下的高铁外交,并设立科学的统筹规划部门;政府要重视地缘政治风险,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加强公共外交,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支持;加强与高铁竞争国的合作,保持良性竞争。
【关键词】高铁外交;机遇;挑战;对策一、中国高铁外交概述继20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和21世纪初的“熊猫外交”之后,近年我国又推出“高铁外交”。
1、高铁外交的概念高铁外交,是经济全球化时代高铁的发展和外交系统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将高铁作为载体,运用访问、会谈等各种外交方式,从事与高铁有关的外交活动。
高铁外交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在海外承包工程,它的本质是利用高铁服务我国外交政策和实现国家利益。
不仅如此,高铁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工具,如果使用得当,完全可以通过与高铁网络上的区域组织和国家产生联动,进而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我们在政治、金融和技术间的交汇与流通,进而推动我国与世界的发展,更好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国高铁外交的发展历程中国高铁外交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高铁外交的起步期,这一阶段的高铁外交的展开方式主要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包高速铁路工程展开的。
这一时期在海外的高铁建设主要是以施工建设和资金投入为主,尚且缺乏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阶段:高铁外交的发展期,这一阶段,我国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建立了高铁项目的合作,并且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主动开展高铁外交。
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时,俄罗斯与我国签订了发展高速铁路备忘录。
随后墨西哥等国也在这个时期逐渐达成了要与中国发展高铁的合作共识。
第三阶段:高铁外交的困境,首先是“7·23”动车事故发生后全国一片哗然,紧接着又传来了中国铁路腐败的负面新闻。
接二连三的打击对中国高铁外交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直接导致高铁外交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中考地理复习时事热点热点八--高铁外交市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金奖课件
昆高铁经过了杭州、南昌、贵阳等省会城市,所以A项、
C项、D项都不符合题意,沪昆高铁没有经过南京,B项
符合题意。
2. 乘高铁从南昌到广州,要经过旳高铁线依次是( B ) A. 京广高铁、沪昆高铁 B. 沪昆高铁、京广高铁 C. 京广高铁、京沪高铁 D. 沪昆高铁、京九高铁
【解析】本题考察我国高铁旳分布。南昌在沪昆高铁线 上,广州是京广高铁旳终点,从南昌到广州先经过沪昆 高铁,后经过京广高铁,B项正确。
第三部分 时事热点
热点八 高铁外交
时事热点:中国南车与南非在2023年签订了价值超出20亿 美金旳电力机车协议,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整车领域旳
最大出口订单,中国“高铁外交”在非洲迈出主要旳一 步。2023年2月9日,双方首批订单95台电力机车已基本 完毕交付,估计3月中旬开启第二份协议即100台电力机 车旳组装生产。
A. 日本海沿岸
B. 濑户内海沿岸
C. 太平洋沿岸
D. 九州岛西岸
【解析】本题考察日本工业和城市旳分布。日本海沿岸
工业不太发达,A项不正确;大阪、神户位于濑户内海沿
岸,这一带是日本工业集中分布旳地带,所以B项正确;
C项不精确,不能选;九州岛西岸与阪神工业区相距较远,
D项不正确。
规划中旳两洋铁路,是指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太平 洋及大西洋旳铁路建设项目,如下图所示,完毕6~7题。
8
对高度及铁路旳选址
热点精练
截止2023年12月28日,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出1万6 千公里,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旳50%,“四纵”新干 线基本成型(如下图)。根据下图,完毕1~2题。
1. 从上海至昆明旳沪昆高铁没有经过下列哪个省会城市
(B)
A. 南昌
B. 南京
分析中国的“高铁外交”讲解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防范的外交风险
一.中国的高铁外交需要注意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自新疆通往欧洲的道路都要经过中亚 ,但这一带的非传统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防范的外交风险
二.中国的高铁外交需要灵活的公共外交政策和手段去实现。 中国高铁外交之所以需要公共外交,原因在于中国高铁外 交的开展将可能刺激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登场。
中国高铁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优势:
• 一份全球高铁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 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相差约1/3。由于建 设成本较低,票价也相应便宜。目前法国高铁的票价是每 公里27美分、西班牙是每公里25美分、日本是每公里30 美分,而中国可以做到每公里7美分。
• 在高铁技术引进3年后,铁道部宣布,经过近3年消化吸收, 中国已完全掌握了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及10项主要配套技 术。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国产化程度达到70%以上。
分析评述中国的“高铁外交”
小组成员:刘令、支晓辉、 肖力
什么是高铁外交
• 中国媒体最近在介绍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频繁出现一个关 键词——“高铁外交”。把东南亚和中亚国家等邻国作为 推销高速铁路的对象,这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积极构建以本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其目的在于促 进煤炭和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的进口,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 响。
中国高铁外交发展规划
线路一 把旅客从伦敦送到北京,再驶往新加坡,同时还能 去印度和巴基斯坦
线路二 向北穿越俄罗斯通往德国并连接欢洲铁路系统
线路三 向南连接起越南、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
中国高铁外交发展历程
2009.10
中俄签订 了发展高 铁备忘录 。
高铁外交跑赢日本 中国高铁产业未来机遇分析
高铁外交跑赢日本中国高铁产业未来机遇分析近期,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谈高铁合作使得国内密切留意高铁产业在美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极为关注中国高铁发展。
9月13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与美国西部快线公司签约合资建设连接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的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
对此,美媒认为,这是中国高铁技术走向海外的一个里程碑。
虽然日本也在美国大力推销其高铁技术,但是中国高铁往往更具优势。
按照铁道部门的定义,高铁(即高速铁路)指的是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并且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全国高铁建设遍地开花,不仅如此,在传统对外贸易优势不显的背景下,高铁作为高端装备产业,海外商机凸显。
因此,近年我国不断在走“高铁外交”路线,推动高铁产业海外输出。
目前,我国正与土耳其、俄罗斯、巴西、美国等20余个国家展开高铁合作洽谈,近期中铁二院已获得“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的勘察设计合同,标志着中国高铁出海首单落地。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在争取墨西哥、泰国、印尼等高铁项目则一波三折。
不过,随着习近平访美、在中国高铁外交积极带动下,中国高铁产业海外发展可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止至2014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突破了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其中,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长达9600公里,占全球的百分之六十;我国高铁保有量约为1300余辆,数量为世界之首;我国高铁技术十分全面,具有在各类地质地貌条件、在寒带、热带都有成功的建设和运营的能力。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需要,高铁建设热潮仍在继续。
根据十三五高铁规划,今年年底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2 万公里左右,到2020 年营运里程将达到3 万公里;中长期达到4万公里以上。
在内外发展利好的条件下,中国高铁产业链公司迎来发展风口。
“一带一路”之高铁外交———以泰国为例
“一带一路”之高铁外交———以泰国为例作者:陈鹏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4年第11期文/陈鹏“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
高铁外交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突破口,是更加紧密地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
泰国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泰一家亲”早已深入人心。
以中泰高铁项目合作为例,研究中国高铁出口和高铁外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出访中亚四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东南亚两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期间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合称“一带一路”,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外交的新观念”。
“一带一路”不仅是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的重大战略,而且对于推动和深化中国对东盟乃至亚太地区的合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中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并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东南亚既是中国的近邻,又是中国通往西方的首要海上通道。
历史上东南亚兴起的国家和王朝,长期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交往。
“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数次促成了东南亚诸国和地区的繁荣。
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曾多次派遣宫廷官员和商人,携带大量丝绸和黄金远航海外换回许多名贵珍珠和宝石。
南海之行,沿途经过东南亚半岛地区,具体包括今天的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兴起,并首次出现繁荣,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形式。
唐宋时期,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取得很大进步,与阿拉伯帝国交往频繁。
当时,往来于中国广州和阿拉伯帝国首都缚达之间的两国商船已相当多,繁荣的海上贸易促使中国广州和阿拉伯缚达成为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
一时之间,“海上丝绸之路”相当活跃,促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二次繁荣。
明朝时期,郑和数次下西洋促成了中国和亚非各国和平友好交往的新高潮。
中国高铁外交困境分析
中国高铁外交困境分析发表时间:2018-10-12T10:13:37.370Z 来源:《知识-力量》5中作者:徐吉[导读] 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后,“高铁外交”正成为代表中国大国形象的外交名片。
“高铁”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吸引众多国外媒体以及政府的眼球。
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高铁”成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广州市 510006)摘要: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后,“高铁外交”正成为代表中国大国形象的外交名片。
“高铁”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吸引众多国外媒体以及政府的眼球。
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高铁”成为我国极力推崇的经济合作项目,积极地向他国推广。
但在我国高铁高调走出国口的外交实践中,却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难题。
如何实现合作意向向实质性合作的转变,是我国高铁外交当前的要务。
本文旨在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外交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并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思考中国高铁外交未来发展走向。
关键词:高铁外交;一带一路;困境中国高铁起始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2004年起中国先后从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己迪、德国西口子和法国阿尔斯通大规模引入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此后,我国开始吸收四家的技术精华,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
直至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随后,高速铁路在我国呈现出井喷式増长;2009年的京港离铁武广段、2010年的郑西高速铁路、2012年的哈大高铁等陆续建成开始运营。
如今国内己有包括京津、沪宁等12条的高速铁路运营,我国的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离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发展最快、运营速度最高、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铁己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大拉动了投资需求。
随着我国高铁外交的逐步推进,这个鲜活的国家新名片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及外交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让高铁成为中国的外交名片
让高铁成为中国的外交名片作者:张璐晶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10期全国人大代表、北车集团副总裁余卫平:两会前夕,2月28日,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生产的EMU电动车组起运赴巴西,成为中国高端装备首次服务世界杯的范本。
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哪些困难?中国高铁走出海外的机遇和挑战为何?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车集团副总裁余卫平。
中国列车改变巴西人的出行习惯《中国经济周刊》:北车EMU电动车如何能在包括有阿尔斯通、庞巴迪等强手如林的竞标中突围,获得巴西的认可?车辆为巴西当地市场做了哪些设计?余卫平:简单说,就是两个字——“实力”。
具体来讲,来自两方面体现:一、北车有多年来在国外良好的运营业绩和优秀的售后服务;二、针对本次投标所体现出来的技术的先进性和良好的性价比,所以成功中标。
巴西项目我们突破了两大要素,实现了两大“之最”。
其一是在纵向载荷方面(编者注:车厢前后抗压能力)的突破,巴西里约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在某些标准上比香港还苛刻。
比如里约地铁对车体强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必须采用美国标准设计,使得车体强度满足40年工作载荷下不产生疲劳失效的条件。
这一标准是国内城铁设计标准的4倍,是欧洲城铁设计标准的2.5倍。
其二是耐高温方面,列车采用严格的德国及美国的防火标准,防火性能全球之最,达到耐56℃的高温。
这对北车来说不是难题。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根据巴西《环球报》的报道,中国车辆改变了里约人的出行习惯,不仅城铁的使用率提高了40%,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大大提升,而且乘客在崭新整洁的车厢内也更加注重个人举止,不再乱扔垃圾、大声喧哗。
未来北车海外业务占比达三分之一《中国经济周刊》: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赢得国际市场,您认为其中的关键是什么?余卫平:赢得国际市场的关键,第一是自身的实力,自身的实力来自于北车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强大的工艺制造能力,良好的运行业绩,体现在投标中,以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性价比、实用性强、制造成本比较低等优势来赢得竞争。
中国“铁路外交”:历史演变与当前类型
作者: 钟准;杨曼玲
作者机构: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国际关系研究
页码: 139-152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 “铁路外交”;海外铁路建设;国际政治经济;“一带一路”
摘要:"铁路外交"是指政府在对外政策中推动海外铁路建设,以及通过修建铁路服务于本国对外政策目标和综合国家利益。
通过历史梳理,本文将中国"铁路外交"分为三个阶段:在对外援助时期强调政治外交目的;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时期以经济发展优先;在"一带一路"时期坚持正确义利观。
通过案例比较分析,本文将当前中国"铁路外交"分为针对欧美国家的市场导向型、针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导向型和针对周边国家的综合导向型。
在以匈塞铁路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铁路外交"中,中国政府和企业主要考虑市场经济收益,但项目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在以吉铁路为代表的援助导向型"铁路外交"中,项目投资回报周期更长,中国具有一定的外交目标;在以中泰铁路为代表的综合导向型"铁路外交"中,经济、政治和安全考虑同时存在,但也面临多方面的风险。
类型化分析有助于评估海外铁路建设的成效和风险,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铁路外交"的意义和局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防范的外交风险
三.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与相关国家展开多边国际合作。一方面,中国公 司在海外市场竞争时将会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德 国西门子公司和日 本川崎重工 、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等展开竞争。在国际竞标 中,常常 会引发一些 国际纠纷 ,从而影响到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 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国应该与几个主要 的高铁公司展开有 效 的国际合作。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防范的外交风险
一.中国的高铁外交需要注意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自新疆通往欧洲的道路都要经过中亚 ,但这一带的非传统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防范的外交风险
二.中国的高铁外交需要灵活的公共外交政策和手段去实现。 中国高铁外交之所以需要公共外交,原因在于中国高铁外 交的开展将可能刺激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登场。
中国高铁外交发展状况
• 中国就高铁项目已与越南、缅甸和印度等17个国家展开谈 判。这些铁路将连接并打开整个中亚、东亚和东南亚,而 且还能帮助中国更高效地运输重要的原材料。
• 最先提出这一计划的不是中国,而是其他国家——尤其是 印度。这些国家无法完成高速铁路网的修建,它们希望能 借助我们的经验和技术。
中国高铁外交的国际政治影响
• 为东亚一体化带来 巨大动力
中国高铁网络的建成将大大增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互动 强度,从而催生出更强烈的东亚认同意识 ,东亚一体化 的瓶颈就可以获得新的突破。
中国高铁外交的国际政治影响
• 促进地缘政治的革命
在高铁网络建成以后 ,内陆地 区的贸易地点也将获得与 沿海港 口一样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发展机 会。古老 的丝绸 之路 将 得 到复 活 ,中亚国家和中国内陆地区都将获得 巨大 的发展机会 ,这无疑将会改变世界的格局。
中国高铁外交发展规划
线路一 把旅客从伦敦送到北京,再驶往新加坡,同时还能 去印度和巴基斯坦
线路二 向北穿越俄罗斯通往德国并连接欢洲铁路系统
线路三 向南连接起越南、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
中国高铁外交发展历程
2009.10
中俄签订 了发展高 铁备忘录 。
2009.11
2011.07
2012
201体称,中国正在与越南、缅甸和印度等17个周边国家洽谈修建 高速铁路,已经与多个国家达成意向,并进入探讨技术层面的阶段。 对于没有资金实力的缅甸等国,中国不仅要提技术,还要提供资金援 助。不过,对于中国要求采用中国规格的轨道宽度,一些国家表示为 难。
• 前面提到的17个国家还包括并不与中国接壤的伊朗。中国的计划一旦 付诸实施,高速铁路网将穿越巴基斯坦或阿富汗。有观点认为,中国 最大的目的在于想把高速铁路网修到中东产油国。还有人认为,高速 铁路网的建成不仅对中国经济有好处,还可提高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政 治和军事影响力。
美国通用 电气公司 和中国铁 道部签署 备忘录。
中国为土 耳其承建 的高铁机 车设备运 抵伊斯坦 布尔。
中国铁建牵头 组成的合包集 团获得土耳其 高铁项目二期 工程全部两个 标段;中国和 伊朗签署了22 亿美元的铁路 建设协议。
中方有意 参与泰国 廊开至帕 栖高铁系 统项目建 设,以泰 国农产品 抵偿部分 费用。
中国高铁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劣势
• 中国高铁在某些方面还未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由于 中国并不是高速铁路技术的原创国,很多技术是在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来的,知识产权问题成为最敏感的话 题。
• 中国高铁技术进入海外市场还需要取得其标准认证。由于 海外认证的程序复杂、时间漫长,导致在一部分项目中中 国高铁因缺乏相应标准认证而无法投标。国内外体制不同、 技术标准不同、招投标程序也不相同,因此造成中国不少 海外项目接连亏损。
分析评述中国的“高铁外交”
小组成员:刘令、支晓辉、 肖力
什么是高铁外交
• 中国媒体最近在介绍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频繁出现一个关 键词——“高铁外交”。把东南亚和中亚国家等邻国作为 推销高速铁路的对象,这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积极构建以本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其目的在于促 进煤炭和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的进口,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 响。
中国高速铁路网发展状况
• 东南亚铁路网已经在中国南部的云南省开工建设, 缅甸铁路也即将动工,同时,中国还完成了对欧 洲片区的勘察和调查。中欧和东欧国家热切希望 中国尽早动工。北部的铁路将第三个启动,中国 和俄罗斯已经就穿越西伯利亚的高速铁路达成一 致。
• 有一个阻碍是,中国希望高铁铁轨的轨距依照中 国国内铁路标准。越南已经同意改变它的标准轨 距,但其他国家还在谈判中。
中国高铁发展概述
•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短短五年时间,从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 通至今总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一。
• 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去年年底开通运营,连接武汉和广州两座 城市,其最高时速接近400公里。
• 如今,中国高铁的技术优势、安全性、舒适度,甚至对于中国传统优 秀文化的吸引和仰慕等等,可以说都是成就中国高铁被众多国家和人 民青睐不可比拟的优势所在。
中国高铁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优势:
• 一份全球高铁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 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相差约1/3。由于建 设成本较低,票价也相应便宜。目前法国高铁的票价是每 公里27美分、西班牙是每公里25美分、日本是每公里30 美分,而中国可以做到每公里7美分。
• 在高铁技术引进3年后,铁道部宣布,经过近3年消化吸收, 中国已完全掌握了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及10项主要配套技 术。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国产化程度达到70%以上。
中国高铁外交的国际政治影响
• 减轻国际政治中的霸权担忧 ,降低亚洲的安全困 境
高铁外交将亚洲地区的各个国家和民族更加紧密地连结在 一起 ,随着一体化效应的增强,霸权在亚欧大陆将越来 越难以施加影响。
结语
高铁的速度极大地压缩了世界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全球化朝纵深方 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之下,高铁外交也必将成为国际外交行动中的一 个重要现象。中国高铁外交应该被尽早提到战略的高度,为 中国的经 济发展和世界的和平服务。 目前,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正逐步扩大,但中国高铁外交仍 然面临一些风险,如非传统安全威胁、国际社会的质疑等。为此 ,中 国高铁外交需要寻找到合适的多边国际合作方式,规避外交风险,造 福于中国以及世界的经济发展,促进全球文化交流,缔造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