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新课标2李揆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汇编解析

2013年高考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汇编解析

2013高考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汇编新课标卷1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特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刚直的品格非常显明。

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

平定满四之乱后,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

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之事。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十万石粮食和盐价银五万两去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担任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经过讨论后付诸实施。

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登基的天子应当让他知道农事的艰难,弄这些杂戏干什么?”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

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荒废松弛,西北的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北方边境地区。

文升严格考查各位将校,贬退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

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间拿上弓箭等在他门旁,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书信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方面,他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

只要事关国家应当说的话,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

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懂历史的人,由他们照顾抚养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语举止都要用正道来引导。

山东长久干旱,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朝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孝宗完全彻底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纪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没有谁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马文升替任。

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马文升请求孝宗缩减饮食、撤去乐舞,修养德性、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不太紧急的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

2013年全国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详解与译文)

2013年全国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详解与译文)

2013年全国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分)二、【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潭州东池戴氏堂记柳宗元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二)(含详解和译文)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二)(含详解和译文)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二)(含详解和译文)梁朝康编辑【北京卷】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

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既而曰:“吴终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七年,伐江南。

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

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

明日,稍愈。

又明日,城陷。

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

”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

”及还,献俘。

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

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六月薨,年六十九。

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①觌(d?):相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 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B. 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C.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D. 仍赐白金万两仍:于,又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DA. 以百玩之具罗于席B. 观其所取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一无所受C. 汝何故疏我D. 彬之总师也吾何功哉上临哭之恸8.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B )A. 使吴越,致命讫即还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B.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C. 是煜入宫治谈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D. 上觉,遽诘所以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DA. 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海南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睐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昧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2013高考语文新课标2李揆传原文及翻译

2013高考语文新课标2李揆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李揆传》【原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旧唐书·李揆传》【译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

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

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

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

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Ⅱ卷,解析版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Ⅱ卷,解析版1)

(课标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Ⅱ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Ⅱ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 ,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修订版)((新课标Ⅱ))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修订版)((新课标Ⅱ))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Ⅱ)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似兔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

2013年全国高考(全国新II卷)语文(含答案)

2013年全国高考(全国新II卷)语文(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暤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暤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高考 课标卷2 文言文阅读 李揆 详细注释

高考 课标卷2 文言文阅读 李揆  详细注释

2013课标Ⅱ卷文言文阅读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C.深眛求贤之意也眛: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①②⑥B. ①③④C. ②④⑤D. 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

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

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Ⅱ卷)-含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Ⅱ卷)-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睐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昧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卷新课标2高考语文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睐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昧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旧唐书·李揆传(2)原文

旧唐书·李揆传(2)原文

旧唐书·李揆传(2)原文请他们任意查找。

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

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

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

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

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

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

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

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

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

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

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

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

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

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

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

元载怀恨很深。

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

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

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

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解析版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解析版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答案】B【解析】B项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用于写舞台上的梅兰芳符合语境。

A项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此处用来修饰斗笠,明显对象弄错了。

C项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对象和情境都不相符。

D项侧目而视是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此处望文生义,用来写“小霸王”意思恰恰相反。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熟语(包括成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的传承。

【答案】A【解析】B项指代不明,“将之信手拈来”的“之”是指“一般人”还是“生活小事”?指代不明确。

2013新课标卷《李揆》

2013新课标卷《李揆》
那些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 地方,大概有十多个州。
3.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 大国选士,但务求才 只是,仅仅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未见而已
被 4.遂蒙大用 窥伺查探 5.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意外事故 6.忽有非常之变 急切/舆论 7.性锐于名利,身为物议所非 8.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被/却
2013新课标卷
——《李揆》
认为 1.揆尝以主司取士 来 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让 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 用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 因为 元载以罪诛 2.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 趁机,趁着 因揆当徙职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依靠 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沿袭 蒙故业,因遗策 于是,就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9.及载登相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今其智反不能及 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文言句式 1.将何以制之? 2.性锐于名利 3.身为物议所非源自等到和 赶上 到,至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被动句
【译句】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 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 十余州焉。

2013全国卷李揆传挖空训练及答案

2013全国卷李揆传挖空训练及答案

行军司马。

因先后助代宗杀了李辅国以及后来的鱼朝恩两个掌权宦官而更加受到皇帝信任,此后营专其私产,大兴土木,排除异己,最后因为贪贿被杀抄家。

揆自恃(依仗)门望,以(认为)载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意甚轻易(轻视),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之士不见(被)用,麞头鼠目(麞,同“獐”;麞头削骨露,鼠眼小睛圆;形容人的寒贱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之子(人)乃(却)求官。

”载衔恨(怀恨。

注意:单独一个“衔”字,也可以表示怀恨的意思。

)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趁着)揆当徙(调动)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穷困),孀孤百口,丐(乞求)食取给[jǐ](取得其物以供需求)。

萍(名作状,像浮萍一样)寄(于)诸州,凡(共)十五六年,其牧守(州郡的长官)稍(稍微)薄(冷淡,不热情),则又移居(迁居),故其迁徙(搬迁)者(……的地方),盖(大概)十余州焉。

元载以(因为)罪诛(被诛杀),除(授予官职)揆睦州刺史,入(入朝)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被)恶(讨厌,憎恨)。

德宗在山南,令(之,李揆)充(充任)入蕃会盟使,加(加官)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因为)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1.答案 C 。

应为违背。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2.答案 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唐书·xx传》
【原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
“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
“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
“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旧唐书·xx传》
【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

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

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

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

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

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
“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

”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

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

李揆上疏说:
“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

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

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

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

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

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

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

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

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

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

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

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

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
“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

”元载怀恨很深。

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
到江淮养病。

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

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

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

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