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辉-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治疗的应对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
② 耐药菌控制不能采用这种方式,细菌耐药的发生是 多因素造成的,与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有关
徐英春. 中国执业药师. 2013;10(4):3-8.
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 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建议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限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可以降低碳青霉烯类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CRPA)比率
Pakyz A .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9;53(5):1983-6.
美罗培南,环丙沙 星,头孢他啶与铜绿 耐药上升显著相关
头孢曲松,环丙沙 星,与肠杆菌科耐药
上升显著相关
胡付品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5):321-329.
舒普深不易诱导肠杆菌科细菌耐药
舒普深不易诱导肠 杆菌科细菌耐药
Ampc酶 不会诱导肠杆菌产生Ampc酶
ESBL
治疗产ESBL肠杆菌感染,对抗生素选择 性压力影响较小
Akova M.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8; 14 (Suppl 1): 185–188.
国外CRE发生率
6.0% 5.0% 4.0% 3.0% 2.0% 1.0% 0.0%
0.3% 大肠埃希菌
5.3% 克雷伯菌
超过半数耐药细菌为产 碳青霉烯酶的菌株
- 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 菌(CREc)为55%
-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 伯菌(CRKp)为72%
数据来源于2007-2009年的SENTRY细菌耐药监测,从美国30个中心、欧洲 10个中心和拉丁美洲43个中心收集了10,432株大肠埃希菌和5,516株克雷伯菌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案
• 4.替加环素限用于治疗方案有限时,应加大剂量,并与其他药物联合
• 5.常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多黏菌素为基础的联合、以头 孢他啶/阿维巴坦为基础的联合(针对产金属酶CRE联合氨曲南)和以替 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替加环素 MIC< 1 mg/L),对于重症患者必要时 可予三药联合治疗
续监测,并可考虑作为下一次出现感染时临床起始治疗的依据
四、腹腔感染
• 1.CRE引起的腹腔感染往往跟手术或者侵入性操作相关,大部分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但是也有社区发生 的报道。
• 2.CRE引起的腹腔感染的治疗需要控制感染源和使用全身性抗菌药物。 • ------外科感染源控制措施包括清创,引流,转流和去除感染源,是控制感染的基石 • ------抗菌治疗多推荐联合方案,可降低病死率 • -----既往多推荐以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联合的药物可根据药敏选择磷霉素、
三、肺部感染
• 1.肺部感染是CRE感染的最常见部位之一,常见于HAP/VAP患者
• 2.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在肺泡衬液的浓度可以达到血浓度的30% 以上,可作 为敏感CRE所致肺炎的首选治疗。
• 3.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一般不建议单独用于CRE肺炎的治疗,需要联合治疗 或加大给药剂量,多黏菌素需联合局部雾化治疗。
• 1.CRE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CRE血流感染的皮肤迁徙,糖尿病相关感染,以及继发于烧伤、外伤感染或外 科手术切口感染。
• 2.CRE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常发生于本身有严重基础疾病或手术史的患者,其危险因素包括而不局限于烧伤、 实体器官或干细胞移植,侵入性诊疗操作(安置静脉置管、导尿管或DJ管、机械通气等)、糖尿病、压疮、抗 菌药物暴露等。
不同部位感染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治疗(二)
2
皮肤软组织感染
肺部感染
序号
1 2 3
4
5
治疗措施
常发生于本身有严重基础疾病或手术史患者。
可选择在皮肤软组织有较高组织浓度的药物如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CRE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值得尝试。
烧伤感染具有其特殊背景,有别于其他皮肤软组织感染(SSI),可根据患者 前期抗感染效果、是否有 CRE 定植等高危因素,尽早给予抗耐药菌感染治疗。
关注药敏报告,注意区分污染、定植和感染。
3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
序号
1 2 3
4
治疗措施
最常见部位之一,常见于 HAP/VAP 患者。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可作为敏感 CRE 所致肺炎的首选治疗。 黏菌素和替加环素一般不建议单独用于 CRE 肺炎的治疗,需要联合治疗或加大给药剂量, 多黏菌素需联合局部雾化治疗。 关注药敏报告,注意区分污染、定植和感染。
LOGO
谢谢观看
不同部位感染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治疗
演讲人:
时间:
1 尿路感染 2 皮肤软组织感染 3 肺部感染 4 腹腔感染
1 尿路感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肺部感染
序号
治疗措施
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病原菌。
2 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宜选用口服抗菌药物。
3 对于CRE 造成的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应尽可能去除复杂因素。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CRE)是一种抗生素耐药性高、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并且很难治疗的细菌。
由于CRE的传播导致了感染控制的挑战,其已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CRE感染和传播,制定一份科学的管理指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该问题。
1.预防和控制传播-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对CRE的认识和了解,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隔离措施:对于已知或疑似感染CRE的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严格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等。
-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确保所有医疗器械和设备都按照标准消毒和灭菌程序进行处理,以预防传播。
2.抗生素使用与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按照治疗指南和建议,合理选择抗生素并限制广谱和过度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
-多学科团队合作:建立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包括医生、感染控制专家、微生物学家和药剂师等,共同制定并实施抗生素管理计划。
3.监测和报告-监测感染率: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准确记录和报告CRE感染的发生率,并及时采取措施。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CRE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传播途径和机制,指导防控工作。
4.感染控制培训-增加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持续教育,使医务人员了解CRE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感染控制的方法。
-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需求,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如手卫生培训、抗生素使用培训等。
5.患者和访客管理-访客筛查和限制:对于高危人群和已知感染者的访客,应进行筛查和限制,以减少传播风险。
-患者宣教: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行为,如手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6.病例管理与随访-严格执行病例管理:对CRE感染患者进行严格的病例管理,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用药监测等。
-随访和追踪:对已出院或转院的患者进行追踪和随访,以及相关的环境监测,以确保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2020版:血液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诊治与防控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血液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诊治与防控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最强效的β-内酰胺类药物[1]。
临床上此类菌株一旦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耐药,其治疗将面临极大困难。
近年来,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相较于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CSE),由于CRE感染的治疗方法有限、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往往被延迟[2],因此CRE感染患者的死亡率较高[2,3]。
由于CRE感染的高危害性,2013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CRE列为耐药细菌"紧急"级别的首位[4]。
血液肿瘤患者是发生CRE感染的高危人群[5,6]。
这些患者由于原发性免疫缺陷和接受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治疗措施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等免疫功能缺陷,其CRE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其他科室患者更高[7,8]。
在血液肿瘤患者中,分离出的CRE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这与ICU患者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不同[9,10];不同的CRE菌株其碳青霉烯酶的分布也不同;而针对不同的碳青霉烯酶,抗生素的选择也不同[11]。
因此,针对血液肿瘤患者CRE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防控的共识是血液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迫切需要。
本共识由国内血液、感染等相关的专家共同讨论制订,旨在为血液肿瘤患者CRE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提供参考意见。
一、CRE概述1.CRE的定义: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肠杆菌科细菌:①对任一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利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4 mg/L,或厄他培南MIC≥2 mg/L];②产碳青霉烯酶;③如果是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的细菌(如摩氏摩根菌、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必须对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如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多利培南)耐药[12]。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防控
16
14
Imipenem
13.5
Meropenem
12
10.8
10
8.88.9 9.39.4 8.9
10
8
6
4
2.72.9
2 0.40.6 0.70.3 0.60.4 1.21.3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CHINET Data
7
在欧洲个别国家碳青霉烯类非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高达60%
17 (1.5)
112 (14.9)
53 (7.0)
461 (11.6)
89 (2.4)
Akova M, Unpublished data
OUTLINE
CRE感染的上升趋势 CRE感染的临床危害性 CRE感染的危险因素 CRE感染的感控措施
12
2013美国CDC报告中,为什么CRE被列为紧急危险? 住院患者中, CRE感染增加,治疗困难,甚至无药可用 住院患者CRE血流感染,死亡率近50%
KPC-Kp感染的意大利研究
5个试验中心
罗马、博洛尼亚、热那亚、都灵和乌迪内
截止到2013年12月,对661例患者进行了分析
院内死亡率为44%
14天死亡率为34% BSI为39%,其他感染为24%
Tumbarello M. ECCMID 10-13 May 2014, Barcelona
CRE在美国发生率: 肺炎克雷伯菌 11% 大肠埃希菌 2%
老年患者出现CRE肺部感染的预后差
某一老年病区的历史对照
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死亡率不 高
近年来出现CRE感染,死亡率高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
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加强国际合作
面对全球性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 细菌威胁,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 同研究和应对。通过分享经验、技术和 资源,有助于加速研发进度,提高防控 效果。
VS
信息共享的意义
在国际合作中,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全球性的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交 流和更新研究成果、疫情动态和防控策略 ,可以更好地指导各国开展防控工作,共 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 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 和防控策略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影响和后果 • 防控策略和措施 • 未来展望和研究方向 • 结论和建议
引言
01
背景介绍
耐药性问题严重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公共 卫生危机。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全球性的耐药菌威胁。
探索新型抗生素和其他替代治疗手段 ,应对耐药菌带来的挑战。
重视耐药菌防控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建立持久、稳定的防控机制和研究体 系。
THANKS.
结论和建议
06
主要结论回顾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在中国的传播呈现上升趋势,对公共健康构成了严重 威胁。
耐药基因的传播和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是耐药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现有的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耐药菌的传播,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01
02
03
04
加强医院内的感染控制措施, 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医
社区传播
耐药菌也可通过食物、水源等环境因素在社区中 传播,尤其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简称CRE)是一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
CRE感染在临床上具有高致病性和传播性,且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和感染控制。
因此,预防与控制CRE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CRE预防与控制的标准措施和策略。
1. CRE传播途径CRE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内的患者和医护人员传播。
其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通过身体接触传播。
例如,患者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握手、抚摸等。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细菌悬浮在空气中,他人通过呼吸吸入而感染。
间接传播是指通过环境表面、医疗设备、床单、衣物等物品传播。
2. CRE预防与控制策略2.1 感染控制措施•严格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应经常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尤其是在接触患者之前、之后以及进食前。
•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或疑似感染CRE的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包括单人间、单人使用个人物品和单独的医护人员。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2.2 抗生素使用和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政策,包括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严禁滥用和乱用抗生素。
•监测抗生素耐药性:定期监测医疗机构内CRE的流行情况,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和耐药基因检测。
•管理抗生素供应链:加强抗生素的采购、储存和分发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3 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表面和设备:医护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工作台面、门把手、开关等,以减少细菌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注意飞沫防护:在涉及含有CRE的患者的操作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飞沫防护措施,如穿戴好防护面罩等。
2.4 患者教育和公众宣传•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对CRE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教育,如正确手卫生、适当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产碳青霉烯水解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抗感染的治疗方案
常见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 阴沟肠杆菌等
南亚传入英国,很可能向全世界蔓延 ;大多 是在医院设置,但也为社区获得性感染源,
关于多重耐药菌 MDR
MDR大多为条件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GNR 占 较大比例,如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粘 质沙雷菌、枸橼酸菌属、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 以及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流感杆菌等,革兰氏 阳性菌中以MRSA和MRSE居多;万古霉素耐药肠 球菌 VRE 近年来在重症监护室 ICU 中的发病率 有明显增高;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PRSP 常致 肺炎和菌血症;以及人结核分枝菌等,此外尚有淋 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等,
多粘菌素
药代动力学:
粘菌素是一个前体药物,水解为多粘菌素,删 除多粘菌素E 甲磺酸纳盐后从肾脏排出,血 清半衰期两小时,
粘菌素的有效成分有一个相当长的半衰期, 粘菌素经过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从体 内消除其确切的生物学机制仍然是难以捉 摸的,
多粘菌素
两个评估危重病人多粘菌素的药代动力学 研究发现相对较低的多粘菌素峰浓度,每天 三次的用量血药浓度不适当的低, 直到血药 浓度达到稳态;负荷量用于严重感染,
回顾
BUSH分类法,依底物及抑制剂谱不同,也将酶 分为4类: 第一类为头孢菌素酶 AmpC酶 ,由染 色体介导, 第二类为青霉素酶和超广谱酶, 第三类为金属酶, 第四类为其它不能被克拉维酸完全抑 制的青霉素酶,
回顾
AmpC 酶是AmpCβ内酰胺酶的简称, 是由肠杆菌科细菌或和绿脓假单胞菌的
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产生的一类β内酰胺酶,属β 内酰胺酶Ambler 分子结构分类法中的C 类和 Bush Jacoby Medeiros 功能分类法中第一群, 即作用于头孢菌素、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 的β内酰胺酶,故AmpC 酶又称作为头孢菌素 酶,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课件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医务人员、患者及 其家属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 菌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提高相关知识 和技能水平。
04
研究展望与挑战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
01 02
数据采集不全
目前针对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数据主要集中在一 些大型城市和医院,仍然有许多地方的数据尚不清楚,需要一步采 集。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要点一
参考文献1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 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研究,中华流行 病学杂志,2020,35(6):890-896.
要点二
参考文献2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 免疫学杂志,2021,31(1):1-7.
要点三
参考文献3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 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研究,中华预防 医学杂志,2021,45(3):239-244.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治疗策略及药物研发
综合治疗策略
针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 菌感染,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包 括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去除感染源等措施。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加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临床 试验,寻找针对碳青霉烯类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的有效治疗手段。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方法不一致
由于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和标准,导致不同研究的结果可比性不强, 难以进行全面准确的流行病学分析。
03
耐药机制不清
对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仍有很多未知领域,
需要加强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概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抗生素之一,广谱的抗菌活性使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然而,近年来发现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这对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基因和调控系统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最重要机制。
β-内酰胺酶的产生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是由于β-内酰胺酶的产生。
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来降解这些药物,从而获得耐药性。
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环境中存在的基因水平的突变或外源性基因的水平转移。
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是由于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
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使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耐药性。
例如,某些肠杆菌科细菌中的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使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从而无法有效地水解这些药物。
β-内酰胺酶的外源性基因转移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也可以通过外源性基因的水平转移来实现。
外源性基因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等方式在不同细菌之间进行传递。
这些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产生耐药性的β-内酰胺酶,从而使得原本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获得了耐药性。
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增加除了β-内酰胺酶的产生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还可以通过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增加来实现。
药物外排泵是一种能够将药物从细胞内排出的蛋白质通道,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从而减少药物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增加药物外排泵的表达来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效果,从而获得耐药性。
调控系统的改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还可以通过调控系统的改变来实现。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ppt课件
倡导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不随地吐痰等,避免细菌传播。
社会干预
采取社会干预措施,如取消公共场所禁烟、限制抗生素滥用等,共同防控碳青霉烯类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的传播。
04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 药机制研究
细菌耐药机制概述
01
天然耐药
某些细菌本身就对某些抗菌药物有天然的耐药性,这种耐药性通常由
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感染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变化。
消毒与清洁
03
医院应定期开展消毒与清洁工作,对重点区域和医疗器械进行
特别管理。
抗生素管理政策落实情况
抗生素使用规定
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规定,限制抗生素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抗生素采购与储存
加强抗生素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环节的管理,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和安全。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 验性研究等。其中描述性研究主要是通过收集有关疾 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揭示疾病流行 的规律和特点;分析性研究主要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 和队列研究等方法,探讨疾病病因和影响因素;实验 性研究主要是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评价干预措 施的效果。
调查结果
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介导。
02
获得性耐药
细菌在长期接触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或改变,从而获
得耐药性。
03
传播耐药基因
细菌可以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方式,将耐药基因在种间或种内传
播。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研究
1 2
KPC基因
KPC基因编码碳青霉烯酶,能使细菌对碳青霉 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使用培训
开展医务人员抗生素使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ppt-(2)
药物信息
替加环素 疗效确切且耐受性好的选择 替加环素mic ≤ 1mg/l时,可作为联合治疗的选择。高剂量(负荷剂量
200mg ,维持剂量100mg q12) 当 mic ≥1 mg/l时,我们建议将替加环素替换为利福平(10mg/kg/
day),因为其被报道和多粘菌素有协同作用。
药物信息
吸入性抗生素:多粘菌素 2MU q8 或 妥布霉素 300mg q12 或 阿米卡星 250mg q24
对产kpc酶的肺炎克雷伯治疗方案专家 推荐(剂量调整推荐基于肾功能及体外药敏数据)
bInhaled antibiotic: colistin 2 MU every 8 h or tobramycin 300 mg every 12 h or amkacin 250 mg every 24 h.
吸入性抗生素:多粘菌素 2MU q8 或 妥布霉素 300mg q12 或 阿米卡星 250mg q24
对产kpc酶的肺炎克雷伯治疗方案专家 推荐(剂量调整推荐基于肾功能及体外药敏数据)
bInhaled antibiotic: colistin 2 MU every 8 h or tobramycin 300 mg every 12 h or amkacin 250 mg every 24 h.
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MIC 16/4mg/ml 或更少。 ✓ 联合用药总体来说比单药治疗更加有效。
内容要点
✓ 耐药肺炎克雷伯对美罗培南MIC=8–16mg 或更小时,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 在药物浓度监测前提下通过加大剂量,延长给药时间等方式,联合大剂量替 加环素或多粘菌素,或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推荐
用药推荐
派拉西林他唑巴坦:负荷剂量(4.5g in 1 h),随后维持剂量持续注射 (16/2g 每24小时)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课件
鼓励人们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控制动物源性感染
加强对动物源性的监测和管理,预防动物中的碳青霉烯类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传播给人。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控制措施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强化医疗废物处理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 动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方向
制定防控策略、改进诊疗方案、评价防控效果等。
05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挑战与 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
流行趋势严峻
全国范围内存在碳青霉烯类耐 药肠杆菌科细菌广泛流行,形
势严峻。
耐药性增强
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给治疗带 来极大困难。
防控措施不足
当前防控措施相对不足,缺乏有效 的手段和方法。
未来发展趋势与重点
严格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和 二次污染。
推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制 度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及时发现 和报告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 病例。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防控 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 杆菌科细菌防控领域的水平。
04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监测与 评估
01
加强监测和研究
02
推广新型防控技术
加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的监测和研究,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 和演变规律。
积极推广新型防控技术,如抗菌药物 等,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03
完善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全国性的防控体系,实现联 防联控、群防群控。
提高防控效果的建议与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现状
contents
目录
• 肠杆菌科细菌概述 • 碳青霉烯类药物介绍 •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
现状 •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的
影响 • 应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
性的策略与措施
01
肠杆菌科细菌概述
肠杆菌科细菌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病原 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碳青霉烯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由外环境不断 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变形死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
碳青霉烯类药物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 细菌死亡。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抗菌谱
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抗菌 活性
加强耐药性监测与预警
建立全国性的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和预 警耐药性趋势。
强化医疗机构、实验室和公共卫生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确保耐药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提高医务人员对耐药性的认识和警惕性,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 菌株。
针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使用指 南需要不断更新,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
抗生素管理政策调整
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加强抗生素管理,制定更为严 格的抗生素使用规定,以遏制耐药性的发展。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
公众需要增强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提 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
05
应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 霉烯类药物耐药性的策 略与措施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
CRE医院感染防控
• 主动监测并及时隔离 • 实验室尽早报告 • 加强接触隔离措施落实 • 严格的手卫生 •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 • 去定植 • 规范的抗菌药物应用
演示完毕,感谢聆听。
• 烧伤感染可根据患者前期抗感染效果、是否有CRE定植 等高危因素,尽早给予抗耐药菌感染治疗。
CRE医院感染防控
• CRE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传播方式主 要为接触传播,故基本的防控措施还是手卫生和接触 隔离。
• 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要依据CRE在该地区或医疗机构 的检出水平高低,同时需与抗菌药物临床管理相结合 共同阻止CRE在院内播散。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疗程常需要3~4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需尽早拔除脑室内或者腰大池置管 。
CRE各系统感染诊断和治疗
• 血流感染
• CRE引起血流感染主要是医院获得,常为重症感染,具 有较高的病死率。
• 治疗宜选用血浓度较高的药物,包括多黏菌素、头孢他 啶/阿维巴坦、氨基糖苷类及磷霉素等,其中头孢他啶/ 阿维巴坦在疗效与安全性上有优势。
• 体外药敏结果显示,CRE通常只对替加环素、多黏菌 素和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如头孢他啶/阿维 巴坦等敏感性高。
• 对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均高度 耐药,对喹诺酮类也高度耐药,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性 不一。
CRE感染的联合用药
• 对CRE有较好抗菌活性的药物单药使用时各自存在局 限性: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诊治与防控
概述
•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多 重耐药(MDR)、广泛耐药(XDR)、甚至全耐药( PDR)细菌的出现和流行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
• 诸多耐药菌中,最重要的是碳青霉烯耐药的革兰阴性 杆菌,尤其是近年迅速增加的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 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抗感染治疗
4
治疗药物
治疗药物
治疗药物
三驾马车: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其他:磷霉素、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MIC≤ 8 mg/L)。 两药联合:以多粘、替加、碳青霉烯(MIC≤ 8 mg/L)为基础。 三药联合:替加+多粘+碳青霉烯(MIC≤ 8 mg/L)。
LOGO
谢谢观看
2
耐药机制
耐药机制
耐药机制
产碳青霉烯酶 高产AmpC酶 产ESBLs 外膜孔蛋白缺失 外排泵高表达 其中,常见碳青霉烯酶包括A类酶(KPC)、B类酶(NDM)、D类酶(OXA-48)等。
3
药敏结果解释
药敏结果解释
药敏结果
药敏结果解释
A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阳性
以KPC型碳青霉烯酶为主。产酶菌株通常仅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氨曲南-阿维巴坦和美罗培南-韦博巴坦等敏感。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的抗感染治疗
演讲人:
时间:
1 定义 2 耐药机制 3 药敏结果解释 4 治疗药物
1、厄他培南或多利培南任何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 素耐药[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利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4 mg/L,或厄 他培南MIC≥2 mg/L],或者证实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
B类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
以NDM型金属酶为主。产酶菌株通常仅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和氨曲 南-阿维巴坦等敏感,少数单产金属酶菌株对氨曲南敏感。
D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阳性
以OXA-48型碳青霉烯酶为主(包括OXA-181和OXA-232)。产酶菌株通 常仅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氨曲南-阿维巴坦敏感。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方法:选择本地医院临床分离并鉴定的200株肠杆菌科细菌为观察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L-B法)做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敏性试验,比较肠杆菌科细菌对不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
结果:在本次分离鉴定的20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
药物的耐药性评估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度最高、对厄他培南的敏感度次之,对美罗培南的敏感度最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结论:现阶段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依然存在,但该药物依然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因此未来应高度重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做好预防,这对于提升治疗效果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前言:目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患者治疗干预阶段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根据相关学者的调查发现,肠杆菌科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在此类患者治疗期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因为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好、通透性强等优点,成为诸多医师的首选。
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量的增加,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康复进程,不容忽视[1]。
因此为更深入地了解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本文以本地医院分离鉴定的200株样本为观察对象,资料如下。
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地医院分离鉴定的200株肠杆菌科细菌样本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范围为2022年2月-2023年6月,菌株来源于患者送检的尿液、痰液以及脓液、灌洗液等,同时排除了同一标本中检出的重复菌株。
1.2方法本次试验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为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德国西门子公司,设备型号SCAN4);使用GNS-448药敏卡,其中包含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两种药物;厄他培南纸片采购自英国Oxoid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药 4.8 4.1 6.1 8.3 8.6 9.6 10.3 30.7 22.7 38.7
敏感 92.3 94.5 85.0 89.0 89.3 81.1 73.1 63.8 69.8 59.3
多项新研究显示,既往使用碳青霉烯是诱发高 度耐药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
CRP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 CRAB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SM(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CRE(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异质性耐药率为18.7%~100% 耐药率为0%~46.4%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2; 67: 1607–1615
Tigecycline
The Obscure Position in The Real World of Multidrug-Resistance
36
* 资料来源:
Modified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β-lactamases
Y. Pfeifer et a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300 (2010) 371–379
Classification of Carbapenemases
TIG for >5 days either as monotherapy (M group) or as presumed active monotherapy (PAM group). In the PAM group, all co-administered antimicrobial(s) were resistant in vitro against the targeted pathogen(s) or had been clinically and microbiologically failing after 5 days of therapy despite in vitro susceptibility. 45 pts (35 in ICU) 28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23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s 21 VAP/HCAP, 10 BSI, 14 surgical infections (SI) Successful overall clinical outcome was 80% 81.8% in M group, 78.3% in PAM group, 90.5% in VAP/ HCAP, 80% in BSI, 64.3% in SI and 85% Superinfections from Enterobacteriaceae inherently resistant to tigecycline occurred in 31.8% of M and 13% of PAM group (p < 0.001).
Not indicating clinical syndromes:
When consider Tigecycline?
Microbiology:
MDR pathogens (MRSA, VRE, A. baumannii, ESBL-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 Allergy to other class antibiotics Polymicrobial infections
37
When consider Tigecycline?
Indicating clinical syndromes:
Pneumonia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Skin and skin-structure infections CNS infection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of Pseudomonas or Proteus Endocarditis, osteomyelitis, arthritis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May 2012, Vol. 18, No. 5:263-272
产碳青霉烯酶细菌的世界分布
4
Lancet Infect Dis 2011;11: 381–93, Lancet Infect Dis 2009;9: 228–36
CRE是全球性问题
针剂抗生素 $7,486 Million, 中重度HAI占23.4%
3+4 CPs, 12.0%
2000 1800 1600 14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6 Q1 MAT 07 Q1 MAT Carpapenem 08 Q1 MAT 3+4 CPs 09 Q1 MAT BLICs TOTA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ayo Clin Proc. March 2011;86(3):250-259
Primary mechanisms of β-lactam resistance in Enterobacteriaceae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May 2012, Vol. 18, No. 5:263-272
碳青霉烯类 33.4% BLIC 1.2%
总体增长 6.0%
Carbapenem 4.5% 1200 BLICs, 6.9%
3/4代头孢 3.3%
10 Q1 MAT
thers, 76.6%
2006~2010年碳青霉烯类在中国的使用显著上升,主要品牌从06年的 8个到2010年的19个,出售量从507万支(2006年)到2011万支(2010 年),销售额从8.6亿(2006年)到28.8亿(2010年)。5年间的支数 增长率40%。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3(1):60–67
产与非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株感染患者的特征
CRE组 单因素分析 医院感染 碳青霉烯类应用 侵袭性操作 导尿管留置 基础疾病 床位更换 手术 头孢菌素类应用 喹诺酮类应用 氨基糖苷类应用 神经外科和ICU 预后(好转治愈) 预后(死亡) (产KPC酶株) n=33 31 25 32 30 14 20 16 26 12 15 21 24 7 CSE组+CRE组 (非产KPC酶株) n=69 45 33 55 57 40 31 28 48 34 23 32 59 8 P1 0.00 0.00 0.02 0.27 0.14 0.13 0.45 0.33 0.22 0.23 0.10 0.12 0.20 CSE组 (非产KPC酶株) n=55 45 21 41 43 34 24 21 37 27 16 9 46 7 P2 0.03 0.00 0.01 0.12 0.08 0.12 0.34 0.25 0.24 0.12 0.00 0.22 0.2912
2010年
以亚胺培南为例子。。。。
742
2009年
563
2008年
459
2007年
322
2006年
通用名
240
品牌 TIENAM 泰能 MHU BACQURE RBY SU NENG SZB IMIPENEM AND CILAS ZHI IMIPENEM PREPENEM CHW IMIPENEM AND CILAS HKU IMIPENEM-CILASTATI Y2P IMIPENEM AND CILAS A7G 汇总 2006年支数 2,345,710 43,481 0 0 10,527 0 0 0 2,399,718 2007年支数 2,905,135 205,534 8,170 0 104,754 0 0 0 3,223,593 2008年支数 3,520,700 393,915 280,800 0 379,835 0 12,637 0 4,587,887 2009年支数 3,771,516 574,132 518,682 125,380 576,938 10,334 39,511 11,835 5,628,328 2010年支数 4,402,617 828,921 663,384 654,539 644,279 158,853 40,216 31,624 7,424,433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 细菌治疗的应对
l
李光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The hospital BACTERIAL “perfect storm”
• MRSA • hVISA • MDR A. baumannii • MDR P. aeruginosa • CRE • ESBL(+) E. coli • ESBL(+) K. pneumoniae • VRE • ……
中国IMS公司市场数据库 主要碳青霉烯类品牌
市场份额3/4代头孢第一(12%),BLIC第二(6.9%),碳青霉烯类第三(4.5%)。 中国碳青霉烯类的增长迅速,2006-2010年间年均增长率33%,远超出其他两类( 3/4代头孢3.3%,BLIC 1.2%)。
金额: Mio USD
Millions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Soft tissue and skin infection
Resistant Salmonellosis Rapid-growing mycobacterium
Tigecyc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from multi-drug resistant Gram-negative pathogens
Population Mobility & Healthcare
PROKROUSTIS: The Greek National Action Plan 1/11/2010 until 31/1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