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下课件-《礼记》二则
合集下载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男有分,女有归。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朗读句子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 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
写作背景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
孔子是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 一个太平盛世。
本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
预习检测
反复诵读,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可运用听读、自读、范读、评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诵读。
要求:诵读时,要读准字音; 要注意语气长短、轻重 的变化,读岀美感。
整体感知
字词注释及译文——第一段
古代指政治上
的最高理想
是,表判断
培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之,助词取消句 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
与,通“举”, 推举,选举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 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字词注释及译文——第一段
道 之 行 也
满足生存需要
详述大同社会的 基本特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译文: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 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 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 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 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字词注释及译文——第一段
宾语前置
私藏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部编版《《礼记》二则》PPT优秀课件
写作特点
总结《礼记》二则的写作特点, 如语言风格、论证方法等。
关键词句解析与翻译
关键词句
挑选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解析,如 名言警句、重要概念等。
词句翻译
对关键词句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帮助 学生理解其含义。
思想内涵及启示意义
思想内涵
深入剖析《礼记》二则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如儒家思想、道 德教育等。
启示意义
性格特征分析与评价
孔子
孔子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博学、谦逊、仁爱和坚定。他善于倾听他人意见,注 重自我反省,对待学生循循善诱,展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
曾子
曾子的性格特征则体现为孝顺、谨慎、自省和勤奋。他时刻铭记父母的教诲,严 于律己,不断追求自我提升,成为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
人物关系梳理与解读
孔子与曾子的师徒关系
结合现代社会实际,阐述《礼记》二则对当代人的启示意义 ,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
03 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
CHAPTER
主要人物形象描绘
孔子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礼记》中被描绘为一位博学多才、注重礼仪 、倡导仁爱的智者形象。
曾子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在文中以孝行著称,被描绘为一位恪守孝道、注重内 省、追求自我完善的贤者形象。
象。
行为描写
作者通过描绘孔子和曾子的行为举 止,如孔子的授课场景、曾子的孝 行等,进一步凸显了他们的性格特 征和人物形象。
环境烘托
作者还通过描绘时代背景、社会环 境等因素,为孔子和曾子的形象塑 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烘托。
04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CHAPTER
修辞手法运用及效果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 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等。
总结《礼记》二则的写作特点, 如语言风格、论证方法等。
关键词句解析与翻译
关键词句
挑选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解析,如 名言警句、重要概念等。
词句翻译
对关键词句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帮助 学生理解其含义。
思想内涵及启示意义
思想内涵
深入剖析《礼记》二则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如儒家思想、道 德教育等。
启示意义
性格特征分析与评价
孔子
孔子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博学、谦逊、仁爱和坚定。他善于倾听他人意见,注 重自我反省,对待学生循循善诱,展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
曾子
曾子的性格特征则体现为孝顺、谨慎、自省和勤奋。他时刻铭记父母的教诲,严 于律己,不断追求自我提升,成为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
人物关系梳理与解读
孔子与曾子的师徒关系
结合现代社会实际,阐述《礼记》二则对当代人的启示意义 ,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
03 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
CHAPTER
主要人物形象描绘
孔子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礼记》中被描绘为一位博学多才、注重礼仪 、倡导仁爱的智者形象。
曾子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在文中以孝行著称,被描绘为一位恪守孝道、注重内 省、追求自我完善的贤者形象。
象。
行为描写
作者通过描绘孔子和曾子的行为举 止,如孔子的授课场景、曾子的孝 行等,进一步凸显了他们的性格特 征和人物形象。
环境烘托
作者还通过描绘时代背景、社会环 境等因素,为孔子和曾子的形象塑 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烘托。
04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CHAPTER
修辞手法运用及效果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 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等。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人们的学习,有的失误在贪多上,有的失误在过少上,有的失 误在轻视上,有的失误在停步不前上。
(强调要因材施教)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特点:多用整句(包括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对偶和排比),造成整齐、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气势。
还有: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 理解大意 积累文言词语
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培养。
信修睦。
同“举”。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 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 培养和睦气氛。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矜( ɡuān )
讲信修睦( mù )
男有分( fèn )
朗读课文
同“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同“鳏”
职分、职守
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
厌恶
厌恶
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其不出于
1.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人们的学习,有的失误在贪多上,有的失误在过少上,有的失 误在轻视上,有的失误在停步不前上。
(强调要因材施教)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特点:多用整句(包括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对偶和排比),造成整齐、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气势。
还有: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 理解大意 积累文言词语
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培养。
信修睦。
同“举”。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 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 培养和睦气氛。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矜( ɡuān )
讲信修睦( mù )
男有分( fèn )
朗读课文
同“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同“鳏”
职分、职守
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
厌恶
厌恶
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其不出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
,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 表意相对,顺承自然;“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 简明有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虽然不是严格的对偶,在语词上不一一 相对,但句子结构、表意风格仍具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这种句式,两相 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 ,强化了表达的效果。
可见,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 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边读边参照课下注释,
理解文意。
jǔ
与
ɡuān
fèn
wù
朗读课文
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语气,读出句式特点,读出情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朗读课文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疏通文意
施行
同“举” 指才干 ,推举 出众
培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单, 以......
只
为亲
疏通文意
指父 母
以.... ..为子
指子 女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
作品简介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 中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而作。此 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 ”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 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 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可见,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 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边读边参照课下注释,
理解文意。
jǔ
与
ɡuān
fèn
wù
朗读课文
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语气,读出句式特点,读出情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朗读课文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疏通文意
施行
同“举” 指才干 ,推举 出众
培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单, 以......
只
为亲
疏通文意
指父 母
以.... ..为子
指子 女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
作品简介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 中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而作。此 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 ”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 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 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二)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
(三)读出韵味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内容理解
1.齐读课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教学相长也”。 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内容理解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虽有嘉肴”?
(1)类比论证。用“佳肴”类比“至道”,用 “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的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进而 引出下文的论述,使说理通俗易懂。
3、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不能,引用《兑命》中的话进行道理论证, 证明论点“教学相长”,使说理更有说服力。
小结:作者是怎样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提示:请你用“首先”“然后”“最后”理清本文的 论述思路。 作者首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 重要性。然后论述教与学的关系,指出“学”与“教” 的作用,进而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以《兑命》 “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2 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3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4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做一个爱
学习,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一)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yáo
虽有嘉肴,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 故曰:教jiāo学相长zhǎnɡ也。《兑yuè命》曰:“学 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
翻译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孩子。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 己谋私利。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 情不会兴起。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 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当今社会生活,理解“大同”社 会的思想意义,树立远大理想,为人 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 而成,共49篇,故又名 《小戴礼记》 。“礼运”, 《礼记》的篇名,大约是 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 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 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 “男有分,女有归”
•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同“鳏”,
老而无妻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残疾人
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夫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
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职业、职分 归宿
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憎恶 扔
不一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49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文章疏通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教导 其:表示推测。
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不知其旨也
它的
5、文言句式(固定句式)其此之谓乎 :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译为“说的是”。这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的标志,“其此之谓乎”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此之谓大丈夫:
这才叫作大丈夫。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虽有嘉肴
《礼记》
@
学习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本文。2.小组合作,翻译并理解课文内容。3.当堂训练,积累掌握文中重点词句
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礼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文章疏通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教导 其:表示推测。
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不知其旨也
它的
5、文言句式(固定句式)其此之谓乎 :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译为“说的是”。这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的标志,“其此之谓乎”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此之谓大丈夫:
这才叫作大丈夫。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虽有嘉肴
《礼记》
@
学习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本文。2.小组合作,翻译并理解课文内容。3.当堂训练,积累掌握文中重点词句
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礼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课 件 (共47张PPT)
。
同步精读(一)师旷论学
• 译文: •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 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 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 烛灯点燃呢?” • 平公说:“哪里有为人臣子而戏 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
•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 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 学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灿烂;中 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 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 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 哪个更好呢?” • 平公说:“说得好啊!
学习目标
• 1、反复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 2、能借助注解读懂课文,积累 “虽、嘉、至、道、困、是故、 强、善、学、其”等文言词语。 • 3、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获得人生启示。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 ào 学半”其此之谓乎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同“举” 培养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 都是公有的,选拔品德高尚的人、有才干的人, 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1、至道:最好的道理。 • • 2、学:学习。 • 3、善:好处
即使有最好 的道理,不 去学习,就 不知道它的 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1、是故:所以。 • 所以学习以 • 2、困:困惑。 后就会知道
不足,教学 以后就会知 道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自反:自我反思。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第22课《_礼记_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 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 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 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 、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 ,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 资料。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 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 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 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 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 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 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 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整体感知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 ‘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 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 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整体感知
6.开头一句“虽有嘉肴”能不能删掉?
(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 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检测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
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
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
编。又叫《 》。与《 》
《 》合称“三礼”。 内容主
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
的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
解释翻译
虽( )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 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 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 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 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 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 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 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整体感知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 ‘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 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 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整体感知
6.开头一句“虽有嘉肴”能不能删掉?
(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 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检测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
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
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
编。又叫《 》。与《 》
《 》合称“三礼”。 内容主
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
的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
解释翻译
虽( )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课件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 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 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 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教育要遵循个体 身心发展的规律。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多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 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颇有韵律美,其间道理易 于让人理解、接受。
“货物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对偶句,结构整齐,增强语 势,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使文章的论证更 加生动、形象、全面、有力,突出了“大同”思想 的中心。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 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
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人人都能得到 人人都能安居 需要,货尽其用,
社会关爱。 乐业。
人尽其力。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 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 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 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 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互动探究
根据文中阐述的内容和你对“大同”社 会的认识,你觉得“大状元同成才路 ”社会能实现吗?
今义:虽然)
今义:主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今义:穷苦,艰难)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 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 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 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教育要遵循个体 身心发展的规律。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多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 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颇有韵律美,其间道理易 于让人理解、接受。
“货物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对偶句,结构整齐,增强语 势,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使文章的论证更 加生动、形象、全面、有力,突出了“大同”思想 的中心。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 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
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人人都能得到 人人都能安居 需要,货尽其用,
社会关爱。 乐业。
人尽其力。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 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 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 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 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互动探究
根据文中阐述的内容和你对“大同”社 会的认识,你觉得“大状元同成才路 ”社会能实现吗?
今义:虽然)
今义:主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今义:穷苦,艰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精品课件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虽
类比引入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实教 践学
有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出 能
嘉 逐层论证
真相
肴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知 长
引用作结——学学半
第二课时
大道之行也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理解。
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 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精读细研 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精读细研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 《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知识备查
作品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 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 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 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 《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整体感知
虽有佳肴
即使。 指美味的菜。
味美。
最好的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大道之行也 之 自读课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 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 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jǐ);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wèi)己(j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以“嘉肴”与“类至比道”引做入类比,指出学习(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从“教”和“学”两方面逐层论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提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引用印证
虽有嘉肴 之 诵读品味
全文共五句话,每一句诵读时应该怎样处理才能更好体现文意呢?
是故①谋闭而不兴②,盗窃乱贼③而不作④, 故外户而不闭⑤,是⑥谓⑦大同⑧。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和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 所以,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①是故:因此,所以。
⑤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②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⑥是:这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礼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记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
与君共勉
嘉肴美味需品尝,至道启蒙在学堂。 学后才知己不足,教过方晓要自强。 知困奋发多勉励,满足懈怠悔断肠。 教学相长君要记,赠人玫瑰手余香。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同社会”的第三个基本特征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已;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去除私心 无私奉献
奸邪之谋
造反害人的事情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因此
发生
是谓大同。
发生
门
这 理想社会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 生。所以(人们)只是从外面把门带上而不用关闭,这就 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大同社会”的前两个基本特征
人
不独亲其亲
人
子其子 老有所养 壮有所用
都 能 得 到
幼有所长
社
矜寡孤独
会
废疾者有所养
的 关
男有分 女有归
人 人 都 能 安 居 乐 业
爱
扔
不一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憎恨
不必为己。
私藏
力行为,却不一定是为了 自己私藏;力气,厌恶它不是出于自己,但愿意为公众之事 竭尽全力,并不是为自己谋私利。
整体纲领
天下为公——政权、财务等都属于全体社会成员。 选贤与能——社会成员选举产生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 社会管理者。 讲信修睦——社会成员应该讲求诚信,消除欺诈,使社 会保持和平安定。
以……为亲
子女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因此
父母 以……为子
有所善终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先秦的一些重要思想: 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等。是一部儒 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之一。
《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礼记·礼运》。《大道之 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 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自学检测一(3分钟)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guān)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门闩(shuān )
自学指导(二)
(6分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施行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通“举”,选举 诚信 和睦
大道之行也
孙中山及其题词
第一课时
学 习 目 标 (1分钟)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掌握关键词句的意思,
能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礼记》简介:(1分钟)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学记》、《中 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
小结:(1分钟)
1、通假字:
(1)“与” :通“举” 选拔、推荐。
(2) “矜” :“鳏” 老而无妻的人。
2.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 以……为亲 不独子其子: 以……为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形容词做名词,老年人 中年人
自学指导、检测(三) (8分钟)
思考: “大道” 、“大同” 、“大道
之行也” 如何理解?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 (人人)讲求诚 信, 培养和睦的(气氛) 。
因此 故人不独
1对亲于自其财己货2亲,2,父人不母们独憎子恨其子把,它使扔老老年有人所终中,年壮人
单独在1地以上…的…为行亲为,却不一定要自
有所用,己中幼私不有藏肯所;尽长人 力,矜们 的、憎 行寡幼恶 为、年在 ,孤丧共 却、父同 不独的劳 一、人废动定老疾而者无皆子有的所人养,
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 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 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 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议论文
命题点 论证过程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 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二、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它是作者对所论 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可分为事实论据 和道理论据两类。
积累拓展
四、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异义的区别和联系。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不独子其子 3.男有分,女有归 4.货恶其弃于地也 5.盗窃乱贼而不作
1.教学:教与学。现代汉语中指“教书”。 2.子:子女。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词义范围缩小。 3.归: 女子出嫁。现代汉语中指“返回”“归还”。 4.货:财货。 现代汉语中一般指货物商品,词义范围缩小。 5.贼:伤害。 现代汉语中一般指偷东西的人,词义发生了转移。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 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 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 出于公心; 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 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
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参考答案】
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 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
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 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表达 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五、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 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 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 (强调学习的时效性) 3.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 ( 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 4.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 地方,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 (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 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 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
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 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 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 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 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 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真题演练
(2019·江苏)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 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 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厚谦虚、 节约不失威严பைடு நூலகம்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 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 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 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 括哪些方面。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三、什么是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 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
四、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 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④论证的完整性(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思考探究
一、背诵《虽有佳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 “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论述过程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人话题, 首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 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 “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 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示例二:《大道之行也》中的对偶句 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音韵(平仄)
相对,简洁凝练;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相同,表意相对,
顺承自然; “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
简明有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
必为已”“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虽然不是严格 的对偶,在语词上不一一相对,但句子结构、表意风格仍具 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这些对偶句的铺排效果和气势,与 《虽有嘉肴》略同。
五、考查形式
1.分析文章(段落)的论证过程。
2.请写出文章(段落)的论证思路,看它是怎么证明
论点的。
3.作者是怎样证明论点的?运用了
论证方法,
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首先,作者__________(怎样) 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用__________事例(道 理)从__________(正反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文章得出______________的结论。
示例一:《虽有嘉肴》“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 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 ……”的句式类比 论证,导出议题; 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 “学”与 “教”的两种困境; 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 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 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 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