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无人机的技术特点与作战使用
美海军无人机作战应用
(5)MQ-8B侦察兵 MQ-8B是垂直起降战 术无人机,海军选作 专门支持海军战斗舰 (LCS)。装备不同 传感器和武器后能支 持扫雷、水面作战和 反潜等任务。
(6)A160T蜂鸟 A160T蜂鸟是下一代垂 直起降无人机。基于水 面平台,能执行多样任 务,具有更高的升限和 载荷能力,能为特种作 战和海军陆战队的地面 行动提供近距离空中支 援。
(7)扫描鹰 (ScanEagle) 扫描鹰是小型战术无人 机。装备光电红外传感 器,正在开发小型合成 孔径雷达负载。超视距 通信采用铱星数据链。
(8)RQ-11渡鸭 RQ-11是用手发射的小 型无人机,为营及以下 部队提供支援。既能在 视距范围从地面站进行 遥控,也能使用GPS 导航自动飞行。
(9)美洲狮(Puma) 美洲狮是用手发射的小 型无人机,具有适应海 洋和陆地环境的两种类 型。升限10000英尺、 负载能力2-4磅、续航 能力2小时。
其他型号
MQ-9收割者 复仇者 捕食者
二、美国海军无人机的典型作战使用
(1)RQ-4N无人机的中继通信和对战场的侦 察监视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特别适于中继通信, 因为高空扩展了通信距离,长航时使通信链 路能够长时间保持。 作为海军的重要作战地域,开发了太平 洋责任区中继通信的作战概念模型,如图1所 示,包含两路空-空链路和一路空-卫链路。
(5)航母搭载的非隐身无人机的作战应用 当航母首先出击或者空军基地使用受限 时,适于使用这些无人机平台。可在航母上 操作的捕食者尚未装备。收割者、复仇者经 过机翼结构和着陆装置的改装可以满足航母 上的起降要求。
(3)海军垂直起降无人机(VTUAS)的作 战应用 火力侦察垂直起降无人机能从水面舰艇 上操作,为那些舰艇提供支援。 A160T蜂鸟是一种处于开发中的垂直起 降无人机。
无人机在多国海军演习中的运用
无人机在多国海军演习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
在多国海军演习中,无人机的运用成为了一大亮点。
本文将介绍无人机在多国海军演习中的运用,以及其在海军领域的意义。
首先,无人机在海军演习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在侦察方面,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设备,进行海上目标的实时侦查。
传统的侦察方法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无人机的高空高速飞行能力,使得侦察范围大大扩展。
同时,无人机还能够通过红外、雷达等设备进行探测,有效地发现隐藏在水面下的敌方潜艇和炸弹等威胁。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通过搭载照相机,拍摄并传回海上实时图像,帮助指挥员全面把握战场态势。
其次,无人机在海战中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打击敌方舰艇方面,无人机可以搭载炸弹或导弹,进行精确打击。
相比传统火力打击手段,无人机能够更加灵活和准确地进行攻击,极大地提高了海军的打击能力。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与其他作战平台进行联合作战,如与军舰、潜艇等进行协同作战,形成海空陆一体化的战斗力量,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综合作战能力。
此外,无人机在海军演习中还可以用于救援行动。
在海上事故或灾难发生时,无人机可以迅速到达现场,并进行空中巡查和搜救。
通过搭载热成像设备,可以有效地搜索落水者,并通过准确定位发送救援信号。
这种无人机的利用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安全。
最后,无人机在海军领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作战能力,还减少了人员伤亡和作战风险。
由于无人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任务执行,减少了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暴露,减少了作战风险。
同时,无人机不需要携带大量的燃料和弹药,降低了海军行动的物资消耗和后勤压力。
因此,无人机的广泛运用,不仅提高了战斗效能,还降低了作战成本,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无人机在多国海军演习中的运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在侦察、打击、救援等方面的应用,不仅扩展了海军的作战范围,提高了作战效能,还降低了作战风险和成本。
军用无人机掌握无人机技术
军用无人机掌握无人机技术军用无人机在现代军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在军事侦察、打击、侦察、监视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军用无人机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无人机技术的必要性。
一、军用无人机的重要性1. 提高情报侦察能力:军用无人机具有长时间飞行、高空观察、隐蔽性强的特点,可以携带各类传感器,如高清相机、红外摄像机等,用于收集目标情报。
通过无人机的侦察,军方可以获取敌方的行动计划、防御布局等重要情报,为军事行动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 提供精确打击手段:军用无人机可以携带各种精确打击武器,如导弹、炸弹等,可以在无人机的支持下实施对敌方目标的精确打击。
相比传统的飞机或导弹,无人机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飞行高度,能够更精准地定位目标,减少误伤风险。
3. 提升作战灵活性:军用无人机可以执行空中侦察和攻击任务,在实现无人机与人类搭载飞机协同作战的同时,减少对人员的依赖。
无人机具有快速部署和灵活机动的优势,可以在战争中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和任务需求。
二、掌握无人机技术的必要性1. 提高国防能力:掌握无人机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能力至关重要。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军队可以利用无人机在远距离侦察、打击等任务中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国家的防卫水平。
2. 推动技术创新: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军事和航空领域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无人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从航空工程、无线通信、遥感技术等多个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创新。
3. 增强应对威胁的能力:随着国际形势的紧张和军事冲突的频发,掌握无人机技术可以增强一个国家对于各类威胁的应对能力。
无人机可以执行侦察、打击等任务,有效地应对恐怖组织、敌对国家等潜在威胁。
三、军用无人机技术发展趋势1. 自主飞行能力的提升:无人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提高其自主飞行能力。
无人机将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更加智能化的飞行控制和决策能力,减少对人的操作干预。
未来海战无人机典型作战应用场景构想
未来海战无人机典型作战应用场景构想无人机进入海战场并非近些年的事情,早在20世纪60年代,反潜无人直升机已经出现。
此后,各种型号各种用途的无人机相继研发。
未来,无人机也必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海战场,整个海上作战体系将伴随无人机的介入实现重构。
一、无人机战技术特点一台无人机必须具备以下特性:无人机应该要稳定,不可无预警突然震动、摇晃或倾斜;无人机的动作要非常精确;无人机要能抵抗下雨、灰尘、高温等环境状况;无人机的低功耗设计;无人机的环境感知能力;具有联网功能。
无人机的特性决定了其应用领域将比有人飞机要广泛得多,更能适应高危险、长时间的飞行任务。
航程远,续航时间长美国掠夺者无人机最大航程400海里,续航时间高达40小时。
而全球鹰无人机作战半径可达到1200海里,可对一个目标区域留空24小时持续监视。
隐身性强一般无人机的物理面积都远远小于有人飞机,能够适应有人飞机适应不了的低空、超低空飞行。
经济性好无人机设计结构简单、重量轻、尺寸小、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和维护,所以其研制费、生产成本和维护费要比载人飞机低得多,还可节省培训飞行员的大量费用。
智能化无人机作战系统具备与执行任务相匹配的智能控制能力。
智能控制不仅表现为可以依据事先的规划指令和任务实施过程进行最优控制,更重要的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自身对内部、外部的感知信息,结合任务需求,自主对路径、规避、目标选择等作出决策。
二、无人机在未来海战场的典型作战应用场景作战场景一:无人机集群攻击无人机集群协同攻击作战,就是在可能损失部分无人机的条件下,确保任务的完成率,从以平台为中心,转变为以作战任务为中心,可以执行超长时、重复、危险任务。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舰载战斗机编队对抗阶段示意集群无人机平台在目标空域中收到攻击指令时,无人机平台间进行协同制导控制完成对目标的攻击,需要解决多约束条件下的协同攻击问题。
主要的作战样式有:第一,大型敌方目标的突防、饱和攻击与毁伤。
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应用能力分析
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应用能力分析近年来,随着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弹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陆地、海洋和空中,电磁弹射都被广泛应用。
其中,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是航母上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电磁力将无人机加速发射,提高无人机的速度和精度。
下面就从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的应用能力分析下这一技术。
一、提高起飞效率和安全性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采用的是电磁力作为动力,无需消耗一定量的燃料,将无人机发射到空中。
相比传统的起降方式,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起飞速度和效率,节约了燃料成本。
同时,由于电磁弹射器具有较高的加速度,使得起飞过程更加平稳,避免无人机起飞时出现异常情况,提高了安全性。
二、提高无人机作战能力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能够使无人机在瞬间达到极高的速度,有效提高了无人机的航程和作战能力。
无人机利用电磁弹射器发射后,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适飞行速度,大幅提高了无人机在侦查、巡逻、打击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电磁弹射器还可以提高无人机的精准度,使得无人机能够更加精准地打击目标,减少误差,从而提高无人机的作战效能。
三、提高维护效率和降低成本传统的起降方式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降落,需要耗费人力和物力进行维护,而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则可以简化维护工作。
通过电磁弹射器的加速,无人机能够在短时间内从航母上起飞,减少了无人机在航母上的停留时间,降低了无人机维护成本。
同时,电磁弹射器也不需要像传统起降方式一样需要舰载起重机和升降机等设备进行支持,节约了舰载设备的使用成本。
总之,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是现代航母上的重要技术,在提高起飞效率、精准度和作战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的应用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支持。
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是船体上的一种新兴装置,它能够将无人机快速,高效地发射出去。
面对全球不断改变的军事形势、技术形态,我国开始建造大型舰艇,其中包括航空母舰。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全球排名第三大的舰队,随着我国的陆海空部队在装备和技术上得到不断发展,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所带来的种种优势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问题研究
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问题研究随着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舰载无人直升机在反潜作战中越来越被重视。
舰载无人直升机可以搭载各种反潜任务载荷,如声呐、磁力测深仪、摄像机、雷达等,为反潜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手段。
但是,在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首先,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的控制技术问题。
舰载无人直升机在执行反潜任务时需要稳定地悬停在海面上,对载荷进行准确的测量和采集。
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飞控控制技术,确保无人机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能够准确地操作载荷。
此外,无人机的通讯系统和导航系统也需要具备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其次,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的传感器技术问题。
无人机搭载的载荷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如声呐、磁力测深仪、摄像机等,这些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灵敏度和高精度,以确保反潜任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传感器的重量和耐用性,以确保载荷在长时间作战中不受影响。
再次,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的数据处理问题。
无人机搭载的各种传感器能够采集大量的反潜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提供反潜任务决策的依据。
因此,需要具备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大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提高任务的决策效率和精度。
最后,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的兼容性问题。
无人机需要兼容复杂多样的反潜载荷,同时还需要兼容不同型号的舰载系统,在实现任务目标的同时,保证载荷兼容性的能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为此,需要考虑无人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够实现高度灵活性和兼容性,确保不同型号的反潜载荷能够被快速、准确地搭载。
综上所述,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和克服。
只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无人机在反潜作战中的作用,为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捍卫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明确一下涉及哪些方面。
无人机作战应用探析
无人机作战应用探析摘要无人机技术在海军作战领域已经取得了广泛应用,并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已经具备了侦察、目标指示以及战损评估等多种功能,是能完成多种任务的一个作战平台。
现阶段,无人机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研究重点,无人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不断增加其具有的功能,并实现无人机替代有人战机完成相关战事等,这一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本文围绕根据海军作战的特点和需求发展、向集成化以及多用途的方向发展、向侦查打击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无人机技术在海军作战领域的应用以及发展方向,进而实现无人机技术在海军作战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无人机;作战;应用1舰载无人机指挥方式新思路一定条件下的作战指挥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指挥方式,在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各种作战要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依赖先进的指挥手段与高效的指挥机构,指挥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动态共享成为可能,从而使得指挥职权的分配更加自由,而这对舰载无人机的指挥方式也有重要影响。
1.1动态分权式指挥通信问题一直是影响作战指挥效能的关键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这一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利用数据链,各级指挥机构之间、各级指挥员之间都能够实现快速、实时通信,并实现了各类情报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共享,指挥权力从而就可以在各级指挥机构之间、各级指挥员之间自由流动,也就意味着,作战指挥权力可以在各级指挥机构与指挥员之间进行动态的分配与使用。
1.2网络节点式指挥所谓的网络节点式指挥,就是说作战指挥系统呈现网状结构,根据战场环境、态势和作战使命、任务的具体不同,可以由处在网络中的最有利节点来实现对作战行动的指挥行为。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通信网络的发展几乎覆盖了上至太空、下到海洋的广阔的立体空间,可以实现网络状、多方式、端到端的互联与互通,可以利用复杂的网状结构,将通信和计算机等各类设施、大量多类作战平台和传感器,以及各类参战人员等几乎整个战场的所有作战资源都囊括其中。
军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0 引言由于具有零伤亡、使用限制少、隐蔽性好、效费比高等特点,军用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显。
在近期发生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军用无人机的使用数量、种类和频次等呈快速增长趋势[1]。
因此,大力发展无人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强国军方的共识。
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各自的无人机发展规划,并加大投入力度,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
可以预见,无人机今后将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未来战争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应用特点从总体上看,当前世界军用无人机发展呈现出这样的态势:美国占据着无人机发展的制高点,并引领世界无人机的发展方向;欧洲各国则不甘人后,奋起直追;以色列起步较早,并在战术无人机、长航时无人机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俄罗斯曾一度落后于先进国家,近年其地位已有所回升;第三世界国家则军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摘 要:作为一种多用途、低费效比的航空武器装备,军用无人机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军方的重视。
本文分析了现役和即将服役军用无人机的技术水平及应用特点,并对军用无人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Abstract :As a multirole and low cost-effective weapon, military UAS was increasingly taken attention around the wor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y level and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servicing and upcoming service military UAS, and prospect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military UAS.关键词:军用无人机;现状;发展趋势Keywords :military UAS ;development ;trends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Military UAV Technology陈黎/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普遍重视、引进、开发中小型无人机。
无人机在海上作战的未来指挥与控制
无人机在海上作战的未来指挥与控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尤其是在海上作战中。
无人机的出色性能和多功能特点,使其成为海上作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然而,随着无人机数量的不断增加,指挥与控制系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的功能日益多样化。
在海上作战中,无人机不仅可以执行侦察任务,还可以携带导弹和炸弹等进行打击。
然而,这些不同类型的无人机需要具备不同的指挥与控制系统,以确保它们能够在高效协作的同时,避免互相干扰。
因此,建立一个灵活、智能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无人机在海上作战中的指挥与控制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
由于海上的情况常常复杂多变,指挥官需要能够实时接收无人机的信息,并迅速作出决策。
因此,一个高效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应当具备强大且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无人机传输的数据,并提供准确的指令。
其次,无人机在海上作战中的指挥与控制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智能化能力。
随着无人机的种类不断增加,各种单兵战斗无人机、侦察无人机和攻击无人机等相互协作的情况也愈加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智能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应当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并作出相应的任务分配与协调,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类无人机的战斗潜力。
此外,无人机在海上作战中的指挥与控制系统还需要考虑到通信的可靠性。
由于海上的环境复杂多变,包括气候影响和遮挡物等,对无线通信的要求也更高。
一个可靠的通信系统可以保证无人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及时传递,避免误解和失误的发生。
最后,无人机在海上作战中的指挥与控制系统需要具备适应性。
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和战场环境,指挥官可能需要灵活地调整无人机的任务和编队。
因此,一个适应性强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应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确保无人机能够在不同的作战情景下发挥最大效能。
综上所述,无人机在海上作战的未来指挥与控制需要具备快速响应、智能化、通信可靠性和适应性等多个方面的特点。
无人机在海上作战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无人机在海上作战的有效性与局限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无人机作为一种高科技武器装备,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在军事领域,无人机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空中作战逐渐延伸到海上作战。
本文将探讨无人机在海上作战中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首先,从无人机在海上作战中的有效性来看,无人机的应用为海军作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选择。
相较于传统的军舰和飞机,无人机具备着更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无人机可以通过直升机舰载、陆基发射、甚至船只等多种方式投放,并实现远程巡航、监视、打击等多种任务。
这不仅能够提高海上侦察和监视的能力,还可以远程作战,减少军舰和飞机的风险。
此外,无人机的使用还能够大幅度提高作战效率,缩短作战时间。
无人机可以通过自主飞行和智能控制系统准确地选择和打击目标,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这种高精度的打击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误伤率,精准打击敌方目标。
然而,无人机在海上作战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受到限制。
由于无人机所携带的燃料和电力有限,其飞行时间相对较短。
特别是在远离基地的海上作战中,无人机的物资补给和维护成为了一个难题。
其次,无人机的作战半径相对有限。
相较于军舰和飞机,无人机的航程相对较短,无法进行长时间持续作战。
此外,虽然无人机具备自主飞行和智能控制的能力,但是其作战指挥受到远程控制的限制。
在一些需要迅速决策和反应的战场环境中,控制指挥效率有所下降。
此外,无人机的耐久性和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受到干扰或故障,可能导致其作战能力丧失,甚至成为敌方的目标。
因此,综合考虑无人机在海上作战中的有效性与局限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人机在海上作战中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但其作战能力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加大对无人机技术的研发和投入,不断提高其续航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挥系统,提高作战指挥的效率和精准性。
只有综合考虑和解决这些问题,无人机才能更好地发挥在海上作战中的作用,为海军实现更大的作战效能和战术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舰艇与无人机协同作战:新战术的发展
舰艇与无人机协同作战:新战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舰艇与无人机协同作战正在成为现代战争中的新战术。
这种协同作战方式不仅提供了更强大的作战能力,还提高了战场上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舰艇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发展,并分析它在军事领域中的潜力。
舰艇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意味着将无人机作为舰艇的延伸,为其提供增强的侦查、监视和打击能力。
传统上,舰艇主要依靠自身的雷达和其他感知技术来追踪目标并进行打击。
然而,无人机的引入使得舰艇能够远离目标区域,通过无人机的实时数据和信息共享进行精确打击。
一方面,无人机能够为舰艇提供延伸的感知能力。
舰艇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借助无人机的高空侦察能力,及时发现、识别并跟踪目标。
这使得舰艇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监视战场,并更好地应对潜在的威胁。
与此同时,无人机还能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和相机,提供高质量的情报数据,为作战指挥员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另一方面,无人机的引入还提供了舰艇更强大的打击能力。
通过搭载各种导弹和武器系统,无人机能够在舰艇的控制下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
与传统的舰炮相比,无人机具有更远的射程和更高的精确度,使得舰艇能够在安全距离外对敌方目标实施打击。
此外,无人机还能够与舰艇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和指挥控制,进行更灵活、更精确的打击。
舰艇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的进步,也需要有效的战术和作战指导。
有效的指挥和协调是确保协同作战成功的关键因素。
舰艇与无人机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需要具备快速、可靠的通信系统,以确保指挥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战场态势,做出相应的决策。
此外,还需要合理的作战规划和战术指导,确保无人机能够在舰艇的保护下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
舰艇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军事应用。
首先,它能够有效提高舰艇的作战能力,提供更强大的打击和防御能力。
其次,这种协同作战方式还能够减少人员伤亡风险,降低作战成本。
GJB无人机
GJB无人机引言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 UAV),是一种通过遥控或者自主运行控制的飞行器,无人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一战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利用遥控装置控制飞机的飞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无人机在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将着重介绍GJB无人机,GJB无人机作为一种军事用途的无人机,拥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和功能。
GJB无人机的概述GJB无人机是中国军方发展的一种无人机,GJB是其型号名称的代号。
作为军事用途的无人机,GJB无人机在侦察、监视、打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GJB无人机采用先进的遥控和自主导航技术,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进行高效的任务执行。
GJB无人机的特点高度机动性GJB无人机具有出色的飞行能力和机动性,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灵活作战。
其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和强大的动力系统,使其可以快速适应不同任务需求并执行高风险任务。
强大的侦察能力GJB无人机搭载了先进的侦察设备和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目标的情报信息。
通过高清图像和视频传输,GJB无人机可以远距离侦察敌方阵地、目标物或者高危区域,为军方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支持。
多样化的武器配置GJB无人机可以根据任务需要,搭载不同类型的武器进行打击。
无人机上的武器配置包括导弹、火箭弹、对地机炮等,能够有效地进行空中打击和地面打击,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高级自主导航能力GJB无人机具有高级的自主导航能力,能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内置的导航系统和遥控设备进行飞行。
这使得GJB无人机能够实现自主执行任务,增加作战的灵活性和效率。
高度安全性GJB无人机采用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能够防止非法入侵和干扰。
同时,无人机上还安装了自动返航系统,在遭遇故障或飞行异常时能够自动返回基地,确保飞行安全。
GJB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军事侦察和打击GJB无人机在军事侦察和打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人机在作战中的应用
无人机在作战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产品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军事精密武器,已经逐渐成为军队行动的中坚力量。
无人机在作战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作战效率,而且能够减少军人的伤亡率。
下面,本文将从无人机性能、特点、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来探讨无人机在作战中的重要作用。
一、无人机的性能和特点无人机,简单来说就是指没有人驾驶的无人机器设备。
和人类驾驶的飞机不同,它可以自主完成各种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在作战中,无人机不需要人类操纵,也可以完成复杂任务,比如航拍、目标侦查、打击、侦察等。
它具有以下性能和特点:1.精准度高:无人机可以采用定点悬停、低至米级别的高度飞行等特点,在特定位置上提供更为精准的观察和攻击作战能力。
2.速度快:无人机通常采用电、油摇控,其速度非常快,能够轻松跟踪目标。
3.搭载能力强: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高速摄像机、激光扫描仪、导弹等设备。
4.低空掩护能力强:由于无人机飞行时不需要人驾驶,为了避免阻挡,通常飞行在低空,这大大增强了它的掩护能力。
5.故障率低:无人机采用电动设备控制,所以它在作战中的性能非常稳定,并且故障率极低。
二、无人机的应用领域1.对固定目标的攻击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导弹或者机枪进行攻击,实现对固定目标的打击。
这种攻击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作战效率,且无需军人冒险作战。
在打击过程中,无人机还可以搭载激光和红外线设备,以便更快、更准确的目标识别。
2.对汽车和船舶的攻击现代军事行动中,汽车和船舶也成为了重要的攻击目标。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导弹或者机枪,进行对这两种目标的无人机攻击。
在打击过程中,无人机搭载的弹药是非常准确的,可以在轻松地消灭目标的同时,不会伤及无辜的民众。
3.目标侦查和情报收集无人机还可以搭载热成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实现对特定目标的侦查和情报收集。
这种侦察能力不仅更加全面,也更为隐蔽,可以减少军人伤亡。
4.警戒和哨兵无人机可以设定特定区域进行警戒,像固定的哨站一样提高警戒能力。
航母舰载无人机全自动着舰技术特点分析
航母舰载无人机全自动着舰技术特点分析
何肇雄;郑震山;李翀伦;胡江玉;钱仁军
【期刊名称】《舰船科学技术》
【年(卷),期】2024(46)8
【摘要】全自动着舰技术是无人机上舰必须解决的“使能”技术。
2013年,美军已完成X-47B无人机验证机在航母上的全自动着舰试验验证,为其发展MQ-
25A“黄貂鱼”航母舰载无人机装备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在梳理飞机着陆与着舰差异的基础上,给出航母舰载无人机全自动着舰的通用流程;从地位作用、工作范围、系统构架、系统要求、实现手段以及关键技术支撑等角度,对比有人机重点分析了航母舰载无人机全自动着舰的特点,为后续关键技术研究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85-189)
【作者】何肇雄;郑震山;李翀伦;胡江玉;钱仁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2728部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73.3
【相关文献】
1.航母舰载机起降方式特点分析及全球现役航母简介
2.航母甲板风对舰载机进舰轨迹流场影响分析
3.航母舰载机反舰作战能力评估分析
4.航母甲板运动对舰载机着舰影响仿真分析
5.航母舰载机着舰导航技术发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海军无人系统作战特点及关键技术分析_闫超
海洋作战环境的复杂性对海军无人系统功能 实现产生诸多挑战。 海上平台的不稳定性对无人 系统的释放回收产生了很大影响; 海上通信基站 数量受限、 水下通信及定位受阻而对通信数据量 以及通信定位方式提出苛刻要求; 远距离长航时 以及在突变的天气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对海军无 人系统的能量推进装置产生巨大挑战; 而近海浅 滩地带多为礁石、草丛,这就要求无人地面车能够 在崎岖路面正常运行, 并能够对障碍物进行危险 评估,正确区分探测物或是其他障碍物等。
第 35 卷第 5 期 2014 年 10 月
国防科技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Vol.35,No.5 Oct.2014
美国海军无人系统作战特点及关键技术分析
闫 超 1,张志雄 2,罗自荣 1,李 坡 2
(1.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2.国防科技大学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海军无人系统相比其他无人系统具有不同的 作战特点。 因而要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必须拥有与 之适应的核心关键技术作为支撑。
三、美国海军无人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美国海军借鉴了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手 段, 用于发展自身无人系统。 与此同时引进在陆 军、 空军成熟使用的无人地面车及无人机进行再 度开发改装,减少了研发成本。 美国海军无人系统 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协同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结构模块化技术、通信技术、导航与 路径规划技术、能量及推进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 释放回收技术等。 下面结合美国海军无人系统的 应用情况以及发展现状对其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八释放回收技术海军无人作战系统不同于地面无人系统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在海上动态释放无人系统因此只有拥有成熟的释放回收技术才能够使无人系统美国海军无人系统近期关键技术发展关键技术能力实例研发单位协同化通用操作系统cos统一全部无人作战框架提出能够提供未来系统dappa和美国海军2013技术模块化接口并获得传感器等载荷的情报数据自主化技术提出远程控制主计划无人空中系统控制部分实现与现有平台结合运行美国海军研究局2013可靠号uuv完成500公里路线自主规划航行美国海军究实验室2013模块化可靠号uuv采用能够轻松实现功能载荷增减的模块化设计方案美国海军究实验室2013terramax无人地面车采用模块化组建能够集成于现有车辆美国海军陆战队2012年底通信技术广域海上监视项目建立了海上100海里范围内每秒76兆传输速度的秘密下行链路美国海军2008随距离增加切换海上空陆指挥站到卫星控制系统美国国防部承包商2012导航与可靠号uuv采用光纤陀螺惯性导航技术并通过gps美国海军研究2013路径规划多普勒速度仪进行补充校正实验室技术海军全球鹰无人机采用激光陀螺捷联式惯导系统美国海军2012能量推进宣布大排量无人潜航器lduuv计划研究混合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美国海军研究局2013年底技术研制出能量利用率高的使用柴油发动机的无人水面艇能够连续运行72小时美国海军2012传感器在广域海上监视项目中采用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完成每小时美国海军2015年形成技术9000平方公里的海面面积的监视任务作战能力释放x47b在航母上成功着落可根据指令钩住两根不同的拦阻索美国海军2013回收技术测试了通用发射与回收模块实现通信浮标和潜航器的发射管回收美国海军预计2015年测试超等
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可装载视频放大器 , 增强雷达反 射信号 ; 也可对无人机做特殊设 计 , 再配上适当的电子设备 , 模 拟有人驾驶飞机雷达发射特征的 信号 , 或转发对方雷达信号 , 吸 引对方预警系统 ,实施诱骗 。 2. 4 执行空中作战任务
无人机体积小 , 结构紧凑 , 大量使用模块化的电子设备和微 型武器系统 , 造价仅为有人驾驶 飞机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几 , 而且不存在人员伤亡或被俘的危 险 , 因此 , 逐渐担负起空中作战 的任务 。执行空中作战任务的无 人作战飞机包括无人战斗机 、无 人轰炸机和无人攻击机等 , 主要 用于发现 、识别和摧毁敌固定和 移动目标 ,用火力压制敌防空力 量以及与空中目标进行格斗 。 2. 5 用作反辐射攻击武器
无人机具有续航时间长 、飞 行高度高 、不易被对方发现与攻 击的特点 。机上可搭载电视摄像 机 、光电 /红外 /紫外 、前视红外 传感器 、激光指示器 、合成孔径 雷达等多种传感器 ,对可能发生 武装冲突 、局部战争的海域进行 长时间的实时侦察 、监视 ; 一旦 发生冲突和战争 , 便可实施多批 量 、大纵深 、全天候 、立体化的 全向侦 察 , 搜 集 敌 方 的 作 战 情 报 , 及时传送到己方舰载或岸基 指挥控制中心 。 2. 2 空中电子压制和干扰
2) 目前各国配署的舰载无 人机的 最 大 负 载 、最 大 活 动 范 围 、最大留空时间等受到一定的 限制 , 因而它们的使用功能比较 单一 , 无法成建制 、成系统地形 成战斗力 ;
国外舰载无人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舰载无人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舰载无人机以成本低、体积小、作战使用灵活、费效比高、可避免人员伤亡等优势,得到世界各国海军的广泛认可。
在1991的海湾战争中,“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战列舰凭借其无人机的杰出性能,充分发挥了406mm巨炮的火力,给伊拉克军队造成很大损失。
舰载无人机向全世界展示了用于海战的广阔前景。
可以预见,无人机将成为未来舰载武器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舰载无人机在现代海战中的应用高科技军事技术在舰载无人机上的广泛应用,使舰载无人机装备的有效载荷具有更多的功能、更强的战斗力,能够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1. 情报侦察和战场监视侦察无人机具有续航时间长、飞行高度高、不易被对方发现与攻击的特点。
机上可搭载电视摄像机、光电/红外/紫外、前向红外传感器、激光指示器、合成孔径雷达等多种传感器;能够对可能发生武装冲突、局部战争的海域进行长时间的实时侦察、监视;一旦发生冲突和战争,便可实施多批量、大纵深、全天候、立体化的全向侦察,搜集敌方的作战情报,及时传送到己方舰载或岸基指挥控制中心。
2. 空中电子压制和干扰无人机可搭载有源干扰机,在战前或战争中担负电子压制和干扰的任务。
在防空压制中,无人机升空进行干扰,可扩大干扰距离,增强干扰效果,使敌方防空信息网视听混淆、判断出错;大量使用,可使敌防空系统饱和,达到压制其防空系统的目的。
无人机飞临敌上空或附近空域时,可对预设频率或频段实施干扰,也可利用机上设备进行实时侦察干扰。
3. 用作舰外有源诱饵由于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导弹末制导雷达的开机时间越来越短。
这对现役的舰外有源诱饵系统来说,由本舰ESM系统对敌方导弹进行侦收、处理、设定干扰程序、选择最佳发射装置和发射时间,再由发射的干扰弹对来袭导弹实施诱导干扰,极有可能因其系统反应速度慢和作战准备时间长而不能满足现代实战的要求。
在近海作战交战时间极短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装载有源诱饵的舰载无人机可以作为舰外有源诱饵系统,在可能交战的区域,在预计要受到导弹攻击的紧急情况下发射出去,发射后按预先编制的程序飞行,利用无人机承载的电子战有效载荷对来袭导弹实施干扰。
舰载无人机的发展
行 目标 分析 ; 可用 激 光 目标 指 示 器 照 射 目标 , 激 对
光 制导武 器进 行 精 确 制 导 ; 击 过 后 , 测 定 弹着 攻 可 校 正参数 、 检查 目标 的毁 伤程 度 。
按翼 型来划 分 , 载无 人机 可分 为旋 转 翼无 人 舰
Ab ta t Th hp o n s rc es ib r eUAVS o h b o d a v n e ih e icatpa r n r oe h rt d y ft ea ra d a c df trarr f lymo ea dmo er lsi tewa a .Th g n o e
拟 的优 势 , 以方 便 地融 人 C IR 系统 , 为 网络 可 4S 成 中心 站 的一个 节点 。 4 )具 有 优 良 的 效 费 比 。无 人 机 系 统 结 构 简
舰、 护卫舰和两栖舰等军舰 , 利用机载照相、 电、 光
红外、 电子 侦 察 等 先 进 传 感 器 , 施 空 中监 视 、 实 侦 察、 通信 中继 、 炮火校 正 、 目标 指 示 、 当诱饵 、 充 电子 对抗 、 伤评估 , 毁 以及 配备 机载 导 弹 等武 器 , 完成 封 锁、 反舰 或对 陆攻击 等作 战任 务 。 由于舰 载无 人 机 具 有成本 低 、 积小 、 战 使 用灵 活 、 效 比高 、 体 作 费 可 避 免人员 伤亡 等优势 , 因而备 受世 界各 国海 军 的青
t e d n n l ss o h h p o n r n sa d a a y i ft e s i b r e UAVS .
K y W o d UAVS,s ib r e e eo me t e rs hp o n ,d v lp n Cls m b TN9 a sNu er 7
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研究
的发 展 提 出相 关建 议 。
【 关键词 】 无人机 ; 舰载
O 引 言
军 队 的 广泛 应 用 。 舰 载 无人 机 向全 世 界 展 示 了用 于 海 战 的广 阔 前 景 , 各国一系列的研制计划纷纷 出台. 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舰载无人机 可 将成为未来武器系统中不可替代 的重要组成部分 。 舰 载无 人机为舰艇和海上编 队实施 远程精确打击 和完成 人员不 易 接 近 的战 场 任 务 提供 了新 的手 段 .而 且 可 以与 舰 载 C 系 统 形 成 一
猎人
哨 兵
4 舰 载 无 人 机 系统 的 发 展
41 加强信息系统综合集成 . 无 人 机 系统 的上 舰 要 从 整 个 军 事 大 系 统 出 发 , 调 与 海 战 场 信 息 强 我 国无人机发展 也有多年 了,已形成多型号无 人机装备部队 , 并 系统的综合集成 , 制定海上无人机整体发展规划 , 立统一管理机制 。 建 且 有少 量 出 口 , 就 目前 而 言 与 世 界 发 达 国家 无 人 机 技 术 相 比差 距 还 但 通过海战场的统一 的信 息标准 , 使用统一 的通 信指挥系统 , 使无人机 是非 常 明显 , 是 无 人 机 搭 载 上 舰 , 是 空 白 , 需 加 大 投 入 大 力 发 特别 仍 仍 和 其 它 武 器 系 统 构 成 一 个有 机 的 整 体 , 分发 挥 各 自优 势 . 成 远 远 充 形 展。 高 于 单个 系统 的战 斗 力 。
舰 载 、 翼 旋
20 0 30 0
4 0
】7 6 16 9
l0 3
侦察监视 侦察监视
侦 察 监 视
对 目标信息进行预处理 , 进行 初步 的判别和判断。 34 电磁 干 扰 问 题 . 无 人 机 失 事 最 通 常 的 原 因是 电磁 干 扰 问 题 , 同样 的 电磁 干 扰 对 军 舰 来 说 也 是 一 个 极 为严 重 的 问题 。 因此 , 舰 载 无 人 机 执 行 任 务 的 全 在 过 程 中 , 要 在 其 活 动 范 围 内 已方 军 舰 采 取 恰 当 的发 射 控 制 措 施 。 需
什么是舰载机
什么是舰载机舰载机是一种在舰船上进行起降、射击、侦察等任务的飞行器。
舰载机可以在船上的起降甲板上进行垂直起降或者采用弹射器等装置进行起降,因此舰载机需要具备较高的载荷能力、可靠性和适应能力。
舰载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当时,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飞行员们开始意识到,如果能够在无线电通讯的帮助下进行远距离侦查和攻击,那将会极大地增强海军的实力。
因此,舰载机应运而生。
早期的舰载机主要用于侦察和观测任务。
随着舰载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舰载机也开始进入了空中战斗的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舰载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它们被用于攻击敌方船只、对岸炮台和空中敌人的轰炸和打击。
在当时,船舶上的舰载机已经成为了海战的重要力量。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舰载机的作用也在不断扩大。
现代舰载机技术不断提高,使得他们越来越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能力,包括反水面舰、低空侦察、打击陆地目标、核武器攻击等。
同时,新型舰载机的研发也不断推进,技术已经极度先进,例如F/A-18E/F超级大黄蜂、F-35等舰载机类型。
舰载机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部署和投放,并且可以在航母和其他舰艇上进行空中支持,这使得它们成为了海上作战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舰载机具有高速、高机动性、高载荷能力等特点,能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下执行各种任务,使得海军战斗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舰载机的发展离不开机载雷达和弹射器这两个重要技术。
机载雷达使得飞行员能够远程侦察和监测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舰载机的作用。
而零点弹射器则使得舰载机在占用更少航母航行区的情况下完成启动,从而大大提高了起飞效率。
不可否认的是,舰载机的研发和战斗使用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舰载机的制造商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以开发新型舰载机,并积极开发新的技术来提高性能和飞行安全性。
同时,舰载机的飞行员们也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时刻保持训练状态。
总的来说,舰载机是一种具有复杂技术的高性能飞行器,为舰队航空支援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舰载无人机的技术特点与作战使用--------------------------------------------------------------------------------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共装备数百种型号、总数达几万架的无人机,但单独发展并装备海军无人机的却只有约10个国家,它们是美国、以色列、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中国等。
美国海军拥有世界上性能最先进、数量最多的海军型无人机,主要有"先锋"、"掠夺者"、"拓荒者"、"猛犬"、"火蜂"等。
目前美国海军最为看好的有3型:具有持久全天候侦察能力,且作战能力不断得到拓展的"掠夺者"无人机;能为舰炮和舰载作战飞机攻击陆上目标进行实时的火力校正、能引导海军陆战队实施快速攻击,并担负探测和搜寻水雷等任务的"先锋"无人机;监视侦察能力强,能担负海上多种任务的长航时"全球鹰"无人机。
除此还有美国正在研制的"鹰眼"倾转翼无人机。
以色列也是研制舰用无人机的佼佼者,它先后推出了"猛犬"(现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拓荒者"(为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所购买,此后对其进行了升级改装),以及先后在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等战争中出色地执行过侦察任务的"地狱星"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
由加拿大航空航天集团研制、海军与空军共同使用的CL227("哨兵")、CL327、CL427等系列舰载无人直升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花生”),在设计上颇具匠心。
德国的"西莫斯"舰载无人直升机能够垂直起降,主要配备在K-130小型护卫舰上。
法国也为"拉斐特"级护卫舰研制了一型名为"奇观"的舰载固定翼无人机。
意大利海军有一种称为"塘鹅" 的舰载无人机。
此外,俄罗斯的“卡-37”和“卡-137”也属于小型双旋翼无人直升机,据称可以装配到任何舰艇上,甚至可以装备到潜艇上。
舰载无人机在近期局部战争的使用在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舰载无人机曾大显身手。
实际上,现代无人机的首次装舰是在1984年。
当时,美国海军在"关岛"号两栖攻击舰上装备了多架由以色列飞机有限公司制造的"猛犬"轻型无人侦察机。
从1987年起,美国战舰上又开始装备"先锋"无人侦察机(该机也由以色列制造)。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舰载无人机在实战中再次崭露头角。
美国海军在"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两艘战列舰上配属了多架“先锋”舰载无人机。
这些舰载无人机执行了大量的空中侦察、目标指示、战损评估等工作,并且为战列舰上的406毫米巨炮射击提供可靠的弹道校正。
整个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共使用了40多架"先锋"无人机,执行过533次任务,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再次动用了大量无人机。
其中仅美国、德国与法国三国的无人机就飞行了约4000小时。
美军的12架"掠夺者"无人机,在战区上空昼夜不停地侦察与监视,为北约部队提供了大量实时的情报信息,同时它还担负投掷袖珍炸弹的任务。
美国海军的"先锋"也多次被用于担任战损评估等任务。
近期的阿富汗战争更是各型高性能无人机的大表演。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美国老牌的U2高空无人侦察机,以及最新型的"掠夺者"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等。
其实,早在战争之前的2001年8月,美国海军就曾想购买或租用"全球鹰"无人机,以替代服役期快到的"先锋"无人机。
相对陆基无人机而言,舰载无人机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舰载无人机多是在被打击的国家或地区周边的陆地机场或可部署的地域较少的情况下才使用。
在阿富汗战争爆发前夕,美军就在阿周边的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等处派驻了多型先进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的作战效能明显地超出舰载无人机,所以舰载无人机的使用就较少。
第二,目前各国现役舰载无人机的负载、活动范围、留空时间等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其使用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进行侦察监视,其次是战损评估,以及为战舰中继制导或为发射导弹、炮弹提供弹道修正等。
至于攻击与空战功能,现在虽然已有少数无人机具备,但由于体积较小、装载的燃油和武器装备有限,所以离实战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第三,现有舰载无人机的性能还不尽如人意。
以美国的"先锋"舰载无人机为例来说。
该机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部署以来,曾一度满足了美国海军对机动性、大作战范围和一体化作战平台的要求。
但随着对监视和情报收集能力需求的不断增长,要求无人机必须能够从各类舰艇上起飞、降落,并且对甲板作战的影响较小,同时还能够转向陆上作战。
而"先锋"作为固定翼无人机,在舰上起飞和回收的程序很复杂,且事故率较高,因而作战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第四,舰载无人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般来说是由几架无人机、舰面控制站及卫星通信与指挥所等组成。
也就是说,较小的战舰通常难以搭载如此庞杂的设施。
此外,舰载无人机在舰上降落时还有快速系留和在甲板上牵引等问题,即舰上要配备无人机安全着舰系统。
根据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美国海军已决定发展3型最适合作战要求的无人机:一型是这次在阿富汗战争中大出风头的"全球鹰"。
美国海军拟采购4架,以代替"先锋"无人机,主要用它来进行长航时的情报收集、监视侦察,甚至帮助海军执行海上巡逻任务。
初步论证表明,"全球鹰"无人机不用改装就能够装载于美国海军现役的航空母舰,而且占用的空间很小。
"全球鹰"可以提供连续的、全天候的高空侦察,航程可达14000海里,实用升限近2万米,留空时间超过36小时,并可以在目标上空盘旋24小时,侦察范围可达10万多平方千米。
二是在中小型舰上安装的美国海军下一代单旋翼垂直起降无人机(VTUA V)。
它可以从较小的舰艇上垂直起降,为美军近海作战提供实时的数据和图像,并担负监视侦察、目标搜索、战损评估以及电子干扰、核生化探测等任务。
该型无人机可携带90千克的武器弹药,作战半径达110海里,巡航速度135节,巡航时间3小时,巡航高度约4500米。
三是正在筛选竞争中的无人战斗机。
主要的竞争型号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飞翼”方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海鸥”方案和波音公司的JSF方案。
走近共轴双旋翼舰载无人机如果按结构设计与翼型来划分,无人机可分为旋转翼无人机和固定翼无人机两大类。
旋转翼无人机又可分为传统直升机型、倾转旋翼型(如"鹰眼"倾转翼无人机,类似美国的V-22"鱼鹰"飞机)和共轴双旋翼型等几种。
固定翼无人机在各国军队包括海军无人机中占绝大多数,如前面提到的"全球鹰"和"先锋"、法国的"奇观"、以色列的"猛犬"等都属于此列。
固定翼无人机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维修方便、安全性好、机动性强等特点,经过几十年的作战使用和改进,如今技术已发展得十分成熟。
舰载固定翼无人机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它的起飞与降落。
目前,大多数舰载固定翼无人机的起飞采取弹射起飞方式(可分为助推火箭弹射起飞、液压冷气弹射起飞等)。
这种弹射起飞方式虽然比有人机要简单得多,但毕竟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使用一定的设备。
而固定翼无人机更大的问题在于它的回收过程过于复杂。
眼下,各国普遍采用的回收方法是撞网回收、打捞回收和使用机械臂空中回收等。
撞网回收,即在舰上安装尼龙绳网将减速低飞的固定翼无人机兜住(也可使用着陆钩等使之减速停止)。
打捞回收,即使用机上降落伞降落在战舰附近的海面上,然后再将其打捞回来。
无论是撞网回收还是打捞回收,固定翼无人机都要解决精确导航和控制技术等问题。
无人机系统通常采用无线电定位,但测控系统布置在舰上,受到舰体运动影响后,必然会对测控精度产生影响,严重时甚至会丢失测控目标,无法对无人机实施控制。
因此,解决好测控系统在摇摆平台上的准确测距、测角和定位,关系到无人机作战任务的完成和它的自身安全。
目前,通常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测量系统来保证测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如无线电定位体制+GPS系统。
在各型海军无人机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是舰载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
如前面提到的德国"西莫斯"多用途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它主要用于海区侦察和监视、目标捕获与指示、中继制导、战损评估以及电子战,还可以作为C3I中继站使用;加拿大的CL227、CL327、CL427多用途双旋翼无人直升机(现已为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多国使用),可用于投放声纳、探测潜艇、干扰对方雷达与通信、进行远程通信等;英国研制的"小精灵"小型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可用来执行监视、侦察、巡逻、目标指示和电子战等任务,现也被美国及北约等国购买;俄罗斯的“卡-137”也属于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它的外形像个球,旋翼直径5.3米,旋翼采用合金材料制成,球的上部装有活塞发动机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和机载设备,下部可根据用途选配专用设备。
“卡-137”可进行空中打击、通信中继、电子干扰、搜寻营救、探雷排雷等。
鲜为人知的是,美国海军装备有800多架QH50系列多用途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它有多种型号,除可担负反潜任务外,还可以用于侦察监视、武器试验和运送货物等。
德国也有一型"海蚊"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它是以美国QH50为基础研制而成的。
旋转翼无人机尤其是共轴双旋翼无人机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体积小、重量轻、起降方便、操作保养简单等。
共轴双旋翼无人机的旋翼直径不大,所需的着舰设备不多。
例如德国的"西莫斯"共轴式旋翼机直径6米,只需一个8×8米的起降甲板,就能完成起降。
俄罗斯的“卡-137”的旋翼直径为5.3米,起飞重量280千克。
加拿大的CL327的旋翼直径为4米,飞行器重量350千克,整个系统由飞行器主体与两个人操作的便携式控制站组成。
英国研制的"小精灵"的机身直径仅为0.6米,旋翼直径也只有1.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