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报纸
民国报纸
电影和电影院 我国古代有灯影戏,现 大光明电影院享有“远东第一影院”
代的电影是 19 世纪最末的几年从国外引进的。 的盛名,它始建于1928年,由德国 1896年,上海的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杰出的建筑师乌达克设计。大光明 这是电影在我国的首次放映。国人尝试自已摄 具有欧美建筑风格的特色令人注目, 影片始于 1905年,北京丰录照相馆摄制了谭鑫 培的戏剧短片。由于电影有戏剧无法相比的通 中国政府将它列为近代优秀建筑, 俗性、娱乐性、普及性、竞争性,常常挟一片 这都标志着大光明在建筑界的地位。 而利润丰厚,因而发展十分迅猛,影院争相兴 电影厅上下二层的观众厅共有座位 建,数目益增,规格益高。以 30年代上海一地 1554只,其中有豪华座任观众择需 的统计,即有电影院 33~36所之多。而30年代 花费百万金重建的“大光明”和 80万金建造的 享用。 “大上海”为电影院冠首。
科学思想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人们的头脑

科举考试被废除,从小学、中学 到大学的一套现代教育制度逐渐 建立起来。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物质生活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轮船、火车等新的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19世纪下半期开始,人们开始用电报电话邮政等通信工具来传递 信息(清末采用了新的邮政方式,1882年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 家电话局) 精神生活的丰富: 19世纪,报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看电影、拍照片等新的生活方式也传入中国。 二、头脑中的变化:清末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辛亥革命和 五四运动以后变化更加显著。 科学思想进入了人们的头脑, 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被人们接受 妇女的地位得到提高 男子剪辫,女子放足
辫子的“去”与“留”关系重大
缠足起源之迷 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 宋。古语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 女缠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孩五 六岁时开始缠足,因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较 易收效,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小、尖、 弯、香、软、正”七个要诀的小脚。在大人软硬 兼施下,尤其是“不缠足,将来嫁不出去”的威 胁,使得女孩子纷纷缠足。 孙中山临时政府颁布“劝禁缠足文”,得到 人们的响应。但是仍然收效甚微,直到抗日战争 时期,乡间缠足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可见,城市中流行的新风气并不能很快在农村得 到响应,有时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农村 观念得到更新、改造。
电报在中国 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口 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了一条长约40英里的军用 电线。此后,李鸿章又以从俄国发电报到上海, 数万里之遥只需用1天时间,但电报从上海转 送到北京,相距不过2000里,路上却花了10天 的时间。以此为例子,清政府批准修建电报线, 1880年,全长3000里的津沪电线开始筹建,并 在次年投入使用。1884年,贯穿苏、浙、闽、 粤四省的第二条电报干线也已竣工,不久清朝 的电报总局从天津迁到上海。进入19世纪90年 代,电报线路不仅遍及内地,而且架设到了新 疆伊犁,中俄边境的塔城及西南的昆明等边远 地区。

火车在中国:1876年,沪淞铁路通车,参 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 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 其危险安妥,而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 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 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 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 当火车驶过农田时,乡民“面对铁路,停工 而呆视也”,或有老妇扶杖而张口延望者, 或有少年倚坐而痴立者,或有弱女子观之而 嘻笑者;至于小孩或惧怯而依于长者。 “然究未有一人不面带喜色也”。

电车在中国:1908年,上海第一辆带小辫 轨 子的有轨电车从静安寺出发,向东行驶到了 电 外滩上海总会,全程6040米。有轨电车在上 车 海通车引起了意大利摄影师阿· 劳罗的注意, 在 他特意赶到现场拍了十多分钟的纪录片,在 北年 电影院连续放映了好几个月,仍深受欢迎。 京中 1914年上海又出现了无轨电车。国人最初见 国 到电车出现时的情形是:“铁线纵横铁轨铺, 第 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 一 来肇祸多。”而普通民众的说法是,“电车 辆 有电,乘电车时,身边不可携带铜钿用品, 有 以防触电危险。”
第一条清政府批准的铁路

唐胥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经政府批准 兴建使用的铁路,由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 为解决开平矿务公司的煤炭运输修建。铁路 最先计划连接开平煤矿至北溏口,但为朝廷 反对,胥各庄至北塘口一段改以运河运输, 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因地势不能建运河,在李 鸿章力争下最终获得批准兴建铁路,但被限 制不能行驶蒸气机车,车辆只能以骡马拖曳。 铁路于1881年6月9日开工,同年11月竣工, 全长约10公里。铁路总工程师为英国人克劳 德· 金达
中国 古代素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毁伤的说 法。而剃(脑门上大部分)发留辫则是满族人的 习俗。在1645年清廷入主中原之后,剃发留辫成 为是否认同满族贵族统治的重要标志,下令“叫 官民尽皆剃头”,否则“杀无赦”,还有“一个 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 这种连坐法法令。 对于汉族人而言就有“留头不留发”和“留发不 留头”这种非此即彼的生死抉择,因此说这种习 俗的形成本身就包含有征服和被征服的含义。但 随后出现的剪发辫的行为既有向西方社会风俗靠 拢的含义,也有表示与清政府决裂的意义,并成 为近代习俗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行动。
古代服装的规定 服装的样式和颜 色在中国文化观念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衣服的式样、颜色和装饰的限制是区别 人的贵贱的重要标识,最初的理想状态 是要“见其物而知贵贱”。官服自不待 言,依其级别有不同的式样、颜色和装 饰物的规定,让人一眼就能看得出。做 衣服的材料也有限制,人们并不是想穿 什么就能穿什么。就拿清代的规定来说, 官员五品以下就不能用蟒缎、妆缎;八 品以下不得用大花缎纱。而一般老百姓 做衣服,可以用丝、绫、罗、绸、绢、 素纱,但不能用金绣。妇女也不能裁制 花样金线装饰。
1924

中国第一辆汽车 1901年,官拜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了 讨好慈禧,用1万两白银购进一辆第二代奔 驰牌小轿车作为慈禧六十大寿的贡礼送给了 慈禧太后。此车设计新颖、工艺精湛。慈禧 一生享尽了富贵,却从没有见过这种先进的 洋玩意儿,看后心中大喜。可是她第一次乘 坐汽车去颐和园游览时,汽车驶出紫禁城后, 她突然发现,原来的马车夫孙富龄成了现在 的汽车司机,他不仅坐着,而且还坐在自己 前面,立即责令他跪着开车。慈禧的话谁敢 不从?司机只好跪着驾驶,但手不能代替脚 踩油门和刹车,路上险些酿成惊天大祸,这 可吓坏了当时的王公大臣,他们纷纷下跪乞 求慈禧不要冒险。无奈,慈禧中途又换上她 的十六抬大轿。
你认为工业革命对社会 的发展有哪些显著的影响?
议一议:
生产力提高 整体世界形成 工业化和城市化 现代文明生活 马克思主义诞生 ……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物质生活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新 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开始在 中国出现。 轮船(20世纪初期,航运业 形成从沿海、内河到远洋的完 整体系) 铁路(1937年,长达二万多 千米) 电报、电话(1882年)、 邮政(清末)
民主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具有等级 1902年在《大公报》上, 特征的称 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其 呼不被人 条件是“一要天足。二要 们使用, 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 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 代之以平 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等的称呼。 争取婚姻 自由
妇女的地位得到提高



越来越多的男子觉得应该尊重妻 子,夫妻双方应该平等相待。 妇女也开始觉醒,奋力挣脱几千 年来陈规陋习套在身上的枷锁, 争取个人应有的权利。 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 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 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0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 风、霓虹灯、卡通片等。 0从近代开始,中国的社会制度、教育制 度、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落后于了西方。
二、头脑中的变化
清末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 改变,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 后变化更加显著。
精神生活的丰富


看报纸。 19 世纪,报纸成为人 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鸦片战争后,现代意义的报 纸传入中国); 看电影、拍照片。这些新的生 活方式传入了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