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第二章环境标准与环境目标
环境管理条例
![环境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7d8b8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d.png)
环境管理条例环境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以及在境内从事环境管理活动的外国企业、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环境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进步的有机统一。
第四条国家制定环境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将环境影响考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第二章环境规划和评价第五条地方政府应制定环境规划,明确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环境规划应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为环境管理提供指导和支撑。
第六条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对新开工建设项目和重大改造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七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社会影响等因素,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充分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章预防污染和减少排放第八条所有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预防污染的措施,合理使用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
第九条工业企业和农业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第十条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药、化肥、畜禽养殖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生态保护和修复第十一条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确保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健康发展。
第十二条湿地保护是保护水源地和自然调节功能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强湿地的保护和修复,防止湿地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第十三条森林、水域、草地等生态系统应当加强保护和恢复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第五章环境监测和执法第十四条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并将监测结果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
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fabc2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0.png)
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0.12.15•【文号】生态环境部令第17号•【施行日期】2021.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生态环境部令第17号《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11月5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态环境标准的制定、实施、备案和评估。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标准,是指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要求。
第四条生态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国家生态环境基础标准和国家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在全国范围或者标准指定区域范围执行。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其他生态环境标准。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在发布该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范围或者标准指定区域范围执行。
有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应当依法优先执行地方标准。
第五条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其他生态环境标准,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发布。
法律法规未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以推荐性标准的形式发布。
强制性生态环境标准必须执行。
推荐性生态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生态环境标准或者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引用并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的,被引用的内容必须执行,推荐性生态环境标准本身的法律效力不变。
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c5839c5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8.png)
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范本一:【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各种自然要素以及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第三条 国家实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国家坚持预防为主,污染防治,标准严格,加强监管,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五条 国家建立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环境保护格局。
第六条 国家实施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七条 国家采取措施,遏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第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并加强环境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
第九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
第十条 国家加强对群众环境权益的维护和法律援助工作,支持环境保护社会组织的发展。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并支持国际间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
第十二条 国家建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体系,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培育良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风尚。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第一节环境质量目标与标准第十三条 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环境质量目标,保护环境质量。
第十四条 国家根据环境质量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进步,修订和完善环境质量标准。
第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实施环境风险评估制度,评估环境质量目标实现的可行性。
第十六条 国家根据环境质量目标,制定和实施大气、水、土壤、噪声、电磁辐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环境质量标准。
第十七条 国家根据环境质量目标,制定和实施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和其他特定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标准。
第二节监测与评价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和实施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制度。
第十九条 环境监测工作应当具备真实、准确、可靠、连续、决策所需的相关指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监测数据。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公开制度,及时公开环境质量指数和环境监测结果。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6d40a1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0.png)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由此,环境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环境质量的状况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以了解环境现状、评估环境质量、发现环境问题,并制定保护环境、调控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和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它需要涉及到环境因素、污染物种类、环境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环境质量评价可以涉及到空气、水、土壤和声、光等不同环境因素。
在评价中,包括环境质量分析和环境风险评估两个主要环节。
环境质量分析主要是对环境因素的数量和品质进行量化测定和分析,依据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境标准,比对环境监测数据,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则是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整合和分析,判定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管理。
两个环节相互协作、相互补充,最终能够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
环境质量评价的具体过程包括环境基础信息搜集、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环境质量目标的制定、环境绩效评估等。
环境质量评价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为城市的综合规划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其次,环境质量评价可以确定城市环境中的危害源和敏感人群,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保护措施;再次,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判断治理效果;最后,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为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为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均衡,规范环境经济行为。
注重环境质量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必要措施,尤其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今天。
而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应该避免简单的量化分析和数据统计,要注重对环境变化的深层次分析,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结合,做出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结果。
此外,还要通过环境质量评价,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之,环境质量评价是维护人类环境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目标
![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70e2303be87101f69e3195e1.png)
2.2 环境目标
1 环境目标 2 环境容量
环境影响评价
2.2.1 环境目标
2.2.1.1 环境质量目标 环境质量目标中主要有大气质量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
噪声控制目标、景观和环境美学目标等。 2.2.1.2 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主要由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目标以 及区域或城市的污染控制目标构成。它规定了一个区域或一 个城市中各种污染物允许排放的总量。
2.1.3 中国环境标准现状
2.1.3.1 环境标准的种类比较齐全 2.1.3.2 对不同的功能区的环境标准予以保护 2.1.3.4 各级立法和执法部门责权清楚 2.1.3.5 标准的更新和完善
环境影响评价
2.1.4 环境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 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
2.2.2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指区域自然环境或环境要素对某污染物的容许
承受量或负荷量。
(2-1)
(1)
(2-2)
(2)
(2-3)
环境影响评价
Thank you
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保护标准和环 境目标
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目标
1 环境保护标准 2 环境目标
环境影响评价
2.1 环境保护标准
1 环境保护标准的概念 2 中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3 中国环境标准现状 4 环境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
2.1.1 环境保护标准的概念
环境保护标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 维护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污染源, 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国家级标准是指导标准,地方标准是直接执行标准。 ①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 ②凡颁布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执行地方污染 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未作出规定的,应执行国家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严于国家排放标准。 ③根据评价区域环境功能区划选用相应标准。 ④国内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因子可参考国外标准。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2783eb2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8.png)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环境保护活动。
第三条环境保护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民共享、科学治理、依法保护、综合治理、源头控制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的方针,鼓励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管理,预防和控制污染,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第五条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即依法保护,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污染物减排,环境风险控制,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家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实行环境保护目标,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第二章环境保护目标和标准第七条国家制定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方面的标准。
第八条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水质及土壤质量等方面的标准。
第九条国家制定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确定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程序。
第十条国家制定环境监测标准,建立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
第十一条国家制定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三章环境保护管理第十二条国家建立环境保护目录制度,限制或禁止对特定区域、场所的环境污染。
第十三条国家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四条国家推行污染物排污许可制度,设立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
第十五条国家设立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环境保护的组织、监测、评价和管理。
第十六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对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
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八条监察机关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环境保护监督与处罚第十九条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查处。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环境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环境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国家依法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修复环境污染损害,追究责任。
环境评价的标准
![环境评价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b4a9aed26fff705cc170aa1.png)
可用作实体比较的物体。
国家标准总局:
对经济、技术、科学及其管理中需 要协调统一的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技 术规定。这种规定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 和社会效益,根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 验的综合成果,经有关方面协商同意, 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 为共同遵守的准则。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
依据 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 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 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 分
我国环境标准具有法规约束性,是我国环境保护 法规所赋予的,各种环境保护法都规定了实施环境标 准的条款;
第一节 环境标准体系
一、标准 二、环境标准 三、环境标准的作用 四、环境标准体系 五、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基准的关系 六、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型和级别 七、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依据和步骤
一 、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经公认的权威 机关批准的一项特定标准化工作的成果, 可采用下述表达形式:
一项文件,规定一整套必须满足的条件;
2、环境标准体系的结构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国家级包括: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级包括: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1)国家环境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 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 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 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 量环境优劣的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 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29d0cd9ec3d5bbfd0a7432.png)
“一地三域” 指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 划。 “十专项”是指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 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分级审批
分级审批的依据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 规定》。2009年1月6日颁布。
(2)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 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 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9821-2005 )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 )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
(1974)、德国(1976)、印度(1978)、菲律宾(1979)、
泰国(1979)、中国(1979)、印尼(1979)等建立了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我国; 1978年12月31日,中发[1978]79号文件批转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具体的23个大类,同时该目录依法将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 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 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确定为环境敏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需要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的规划实行分类管理 。明确要求对“一地三域” 规划及“十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编制该规划有
提高和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使环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标准与环境目标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标准与环境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ba52f88ee45c3b3566ec8b04.png)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在保障人体健康,维持生态良性 循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产的基础上,并考虑技术经济 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 互独立、相互补充的环境规划指标所构成的有机 体。根据环境规划的目的、要求、范围、内容等 的不同,所建立的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也不相同。
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从内容上划 分有数量方面指标、质量方面指标和管理方面指 标;从控制指标划分有总量控制指标和浓度控制 指标;从层次和结构上分有综合性指标和单项指 标;从范围上分有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从作用 和地位上分有决策指标、评价指标和考核指标。
ⅱ、加权叠加
Wi---第i类分指标的权值; Ii--第i类分指标的分级评分值;n-
--分类指标的类别数;
I综-
--综合指标数值。
②、综合指标的分级: 三级:舒适、基本舒适、不舒适; 五级:很舒适、舒适、基本舒适、不舒适、很不舒适。
第三节 环境目标
一、环境目标的定义与确定原则 1、环境目标的定义
环境目标是在一定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 所想达到的水平和标准。
思考题
1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常选用哪些环境标准?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几类几级?有哪些污染物? 3 何谓环境质量标准?何谓污染源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 Z60-71
名词术语、 采样、布 推荐性标 综合排放 原则导则、 点、保存、 准、强制 标准、行 量纲单位、 测试、统 性标准、 业排放标 图式标志 计、评价 现行标准、 准、地方
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bc1abde76a20029bd642d49.png)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
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
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 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水质 化学需氧量 GSBZ50001-88
空气质量 氮氧化物标准样品
GSBZ50015-8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16297-199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GB12348-2008) (GB12523-90)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
……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 Nhomakorabea境质量标准
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
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 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 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范 围、内容、审查程序,审批时限、权限和执法主体,明确了 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对强化建设项 目环境管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提高环评质量、 规范环评市场和今后的环保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土壤质量 词汇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dbdcf8d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6.png)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保护当地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一项法规。
该条例自2015年12月27日起实施,旨在规范环境保护领域的行为和责任,提高企业和公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该条例内容的详细解读。
第一章总则该条例分为12章,共105条。
第一章规定了该条例的适用范围、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条例规定了保护环境优先、预防为主、治理和污染防治并重、法律法规为基础等四项基本原则,明确了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后续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章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本章主要规定内蒙古自治区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标准。
其中,环境质量包括空气、水、声音、土壤和固体废物五个方面。
该条例提出了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明确了不同污染性物质的排放标准,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
第三章环境监测本章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和工作要求。
条例规定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目标、范围、内容和程序,强化了监测数据和监测结果的使用和管理。
同时,该条例还规定了环境监测站和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和运行要求。
第四章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本章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的污染防治要求。
该条例规定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管理要求,明确了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程序,同时加大对非法排放的惩处力度,推进了内蒙古地区的环保事业。
第五章危险废物管理本章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危险废物的管理要求。
该条例规定了危险废物的分类和管理制度,强化了危险废物的储存、转运、处置和利用等环节的监管,保障了环境和公共安全。
第六章环境应急管理本章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该条例规定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要求,明确了应急监测、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程序和责任,保障了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安全和公共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6b718ee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5.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7.1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施行日期】2017.07.1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发布根据2017年7月1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第四条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五条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六条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七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公众等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公布。
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四)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五)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27f3f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0.png)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法,是我国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一部重要法律。
通过明确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强环境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环境保护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本文将就环境保护法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部分主要包括了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等内容。
其中,立法宗旨是确定法律的指导思想和宗旨,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基本原则包括了环境保护的预防、综合、全面、协调原则,以及污染者负有责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众参与等原则;基本要求则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部分主要围绕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适用进行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部分重点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报告的编制等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开展建设项目等活动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能够有效避免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部分主要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等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和有效管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部分重点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以及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等。
大气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号]](https://img.taocdn.com/s3/m/73b1561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7.png)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号)《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已于1999年1月5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一九九九年四月一日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标准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环境标准的制定、实施及对实施环境标准的监督。
第三条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制定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
第四条国家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
国家环境标准发布后,相应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自行废止。
地方环境标准在颁布该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范围内执行。
第五条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环境标准属于强制性环境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执行。
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环境标准引用,也必须强制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建立环境规划体系指标的原则
第二章 环境标准与环境目标
第一节 环境标准 第二节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第三节 环境目标
第一节 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的定义、原则与作用 1. 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是国家根据人群健康、
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对环境要素间的配比、布局和各环境 要素的组成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2. 环境标准的制订原则
四、环境质量标准实例解析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五)地下水质量标准
第二节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一、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概述
1、环境规划指标含义
环境规划指标 是指能够直接反映环境现
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 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包括两层含义: ① 表示规划指标的内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 即规划指标的名称; ② 表示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数值,是 经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的数据。
ISO14000系列标准是近20年来环境保护思想、 环境管理手段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晶,体现了环境领 域的最新发展,合乎国际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国内环境标准化工作简介与主要任务
1973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环境标准 -- 《工业 “三废”排放试行标准》;截止1995年底共颁布了各类 国家环境标准344件。初步形成了种类齐全、结构基本 完整的环境标准标准。
我国将环境标准分为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及 环境其它标准 六类; 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 三级。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在保障人体健康,维持生态良性 循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产的基础上,并考虑技术经济 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2)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基本内容 表2-1 ISO/207各分技术委员会标准编号分配
分技术委员会
任务
SC1
环境管理体系EMS
SC2
环境审核EA
SC3
环境标志EL
SC4
环境行为评价EPE
SC5
生命周期评估LCA
SC6
术语和定义T&D
WG1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 标
(备用)
标准号 14001-14009 14010-14019 14020-14029 14030-14039 14040-14049 14050-14059
Z50-
59
名词术 采样、 语、原 布点、 则导则、保存、 量纲单 测试、 位、图 统计、 式标志 评价方
法标准
推荐性 标准、 强制性 标准、 现行标 准、超 前标准
排放标 标物标 其他标
准Z60- 准Z80- 准Z90-
71
89
99
综合排 (水、 放标准、田、气) 行业排 化学样 放标准、品标准、 地方排 物理实 放标准 物标准
•确保人体不受污染危害原则; •政策性原则; •以环境状况为基础,要有科学依据; •差异原则; •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原则。
3.环境标准的意义与作用
二、国内外环境标准化工作概述
1.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的简介
(1)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环境保护正在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为消除由于各国、各地区、各组织制订的有关 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不统一及各自实施一 套标准和审核办法的问题,消除将环保纳入贸 易所形成的一些国家制造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和新的贸易壁垒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07 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制定了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大气质量标准、水质质 量标准、环境噪声及土壤、生态质量标准等;
环境质量标准分为国家和地方标准,现行和超前 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 和社会技术经济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 生的各种因素所做的控制。是国家根据技术上的可能性和 经济上的合理性,规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容许浓度或数 量。它直接起到控制污染源的作用,是实现环境质量目标 重要控制手段。
该标准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和地方排放标准;在标准中 还分别列出现行标准和超前标准。
(3) 环境基础标准
这是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 代号、图式、量纲、导则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制订其他 环境标准的基础。
(4) 环境方法标准
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以实验、分析、统计、计算、 测定等所作的规定作业等方法为对象而制订的标准。
14060
14061-14100
(3)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的适用范围、目的 和意义
ISO14000的服务对象广泛,要满足职工、顾客、 政府、合同方、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内容侧重 点是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标准实施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和经济 目标的统一,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 互独立、相互补充的环境规划指标所构成的有机 体。根据环境规划的目的、要求、范围、内容等 的不同,所建立的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也不相同。
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从内容上划 分有数量方面指标、质量方面指标和管理方面指 标;从控制指标划分有总量控制指标和浓度控制 指标;从层次和结构上分有综合性指标和单项指 标;从范围上分有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从作用 和地位上分有决策指标、评价指标和考核指标。
今后我国环境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① 健全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类分级制; ② 完善行业与综合相结合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③ 实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年限制; ④ 建立部门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⑤ 强化环境标准化管理; ⑥ 提高环境标准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
三、环境标准的分级分类与检索
1.环境标准的分级分类
(5)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这是对环境标准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
(6) 环境保护其他标准
环保行业标准,是对在环保工作中还需统一协调的 如:仪器设备、技术规范、管理办法所作的统一规定。
2.环境标准的检索
表2-1 国家环境标准分类及代表号
基础标 方法标 环境质
准Z00- 准Z10- 量标准
09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