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

合集下载

质变与量变.ppt

质变与量变.ppt
第二节 事物发展的状态
量变和质变
第二节 事物发展的状态
量变和质变
杜桥中学:金敬永
水的三种状态
≤0℃
固态水
首页 主页
>0℃、 <100ºC
液态水
上页 下页 返回
≥100ºC
水蒸气
练习 结束
材料一 量变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河堤有了蚁穴鼠洞
材料二 质变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河堤崩溃
特点: 逐渐的 不显著的变化
3,(06年江苏高考题)“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 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
想”这表面
(B )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党和政府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 起来,这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
试用唯物辨证法的有关原理说明“先富” 和“后富”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有什么区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微小的、 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才 能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部分人先富——量的积累(前提、准备)
共同富裕—— 质变(必然结果)
简答题:
(04北京高考)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 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实验之后,我们成 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 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们再发射载 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 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 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 在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 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量变和质变说课稿

量变和质变说课稿

导入新课:《荀子·劝学》篇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这话说明(ABC )A、跬步、小流的积累比起千里、江海虽然很小,但却是实现千里、江海等显著性、根本性变化不可缺少的B、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讲授新课: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一、量变与质变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1)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在量变阶段,事物在数量、程度等外在规定性上发生变化,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变。

我们平时所见的平衡、静止、统一相持等就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2)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性质向另一种性质事物的根本转变。

表现为突变、飞跃,我们平常所见的平衡、静止、统一相持的破坏,就是事物处在质变状态。

注意: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质变)归根到底是由于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原来的统一体破裂,新的统一体产生。

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运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状态。

如,在常压下,当水温在100ºC之前,凝聚趋势(矛盾主要方面)大于扩散趋势(矛盾次要方面),水仍然保持原来的液态性质,这属于量变过程;当水温达到100ºC时,扩散趋势(矛盾的次要方面)战胜了凝聚趋势(矛盾的主要方面),扩散趋势占主导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了水的液态变成了水蒸汽的物理性质的根本变化,这就是质变。

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为什么?第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的变化。

地质地理学证明,秀丽的西湖是约两百万年前普通的浅海湾变来的。

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第一课时)

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第一课时)

事物发展的状态第一框量变与质变从容说课学习本框题内容,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正确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识记量变、质挛含义由于本框的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除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外,还要注意培养他们举一反三,关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以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自觉性。

为了突破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采用了讲议结合,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运用故事、漫画、做实验等方法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以此为基础学生思考、讨论与教师精讲相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的领悟,又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能力方面本节课的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主。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教学方法运用故事、漫画、做实验等具体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哲理。

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少量冰块、烧杯、酒精灯、温度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件)播放歌碟《众人划桨开大船》片断。

(教师导入)为什么一根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大船?为什么一棵小树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可并肩耐岁寒?为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其实这里表达的也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如果我们要明确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必须学习量变与质变及两者的关系。

第二节 事物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第二节 事物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第二节事物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弄清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2)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辨证关系原理;2、能力方面:(1)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量变质变辨证关系原理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3、觉悟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教学难点: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情形,也即构成事物的成分和排列次序上也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教学方法:(1)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的直观感性材料,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哲理;(2)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3)把教材的基本观点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教学的时代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回顾:复习回顾思考: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分析学生回答,总结上节课的知识点。

并启发学生思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那么事物的发展是否有规律可循呢?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探讨事物发展规律的问题。

导入新课:引用古希腊的“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进入新课学习。

教师在介绍这两个著名哲学论证时,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多媒体显示):1、一粒谷子是否可以形成一堆谷? 2、一个长满头发的人会不会因为少一根头发而变成秃头?(学生议论,教师不断追问,与学生形成互动)[教师点拨]一粒谷子能算作谷堆吗?少一根头发会成为秃头吗?答案很简单,大家都知道不能;再添一粒或再少一根如何?仍然不能,不过就是两粒谷子或少两根头发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7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表示事物之间 或事物内部各要素 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18
注意区分辩证矛盾,逻辑矛盾和诡 辩
• 材料一:辩证矛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 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37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联系
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即矛盾的个
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
性,共性寓于个性之
中;另一方面,矛盾
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
盾的特殊性之中,共
性统摄着个性。
“白马非马”——公孙龙
38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1
• 另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又是一个穷国,生产力不发达,人口多,底子薄, 现代化建设起点低等等,就是我国的国情的基本 特点,即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特殊国 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 的模式,只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则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于是便有了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国两制”等具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这些大政方针是符合我 国国情的,它是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 理的指导下制定的。
和谐的本质就是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 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 补,推动事物的发展。
35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36

辩证法魅力的诠释

辩证法魅力的诠释

肯定
否 定
再肯定
回 有中国特有 复
原始社会 原始的 脑体统一 文明社会 的 脑体分化
表 面
未来社会 的 脑体统一
实 质
前 进
回 有中国特有 复
原始社会 原始的 城乡统一 文明社会 的 城乡分离
表 面
未来社会 的 城乡统一
实 质
前 进
回 有中国特有 复
古代 唯物论 与辩证法 的 原始统一 近代 唯物论 与辩证法 的分化
矛 盾 同 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
b
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同一性
有无相生,难易相 发 长短相形,高下
成, 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 相互贯通 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2.发展的过程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 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和过程是不可分离 的。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 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分歧 派别
根本分歧
孤立 静止 联系 发展 片面 全面 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
辩证法
第二节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一、质量互变规律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 财富、荣誉、权力、 甚至快乐痛苦等 皆有其一定的尺度, 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
黑格 尔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质量互变规律
二、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是事物

第二节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第二节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第二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运动、静止及相互关系1、运动是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3、运动: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从低到高)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⑴运动是运动的物质,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⑵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因为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静止的两种情形①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间里保持不变②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3、运动和静止的特点⑴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⑵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就整个物质世界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说,它又有静止一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两方面的属性;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和静止有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⑴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⑵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完的事物;⑶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大的发展前途;3、为什么说新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战胜旧事物?⑴新事物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⑵新旧事物在本质上比旧事物优越,新事物否定旧事物中腐朽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⑶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4、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哲学基础——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

哲学基础——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

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对学生深入进行难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教育。

在第二课、第三课知识的基础上,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二、三、四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通过分析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一)知识教学点1、识记(1)内因的含义、外因的含义。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2、理解(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申的作用。

(2)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举例说明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5)选择实际事例,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不同表现做出判断。

3、运用(1)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在个人成长中应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2)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谈谈对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认识。

(3)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阐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论述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二)能力训练点总的来说,通过本课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哲学观点,对人生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观察思考和进行分析的能力,对是非、正误的识别、判断能力,对所学理论观点的分析综合能力。

具体表述如下:(1)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

即达到“懂”和“信”的要求。

(2)通过方法论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理论的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达到“会”和“用”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必修)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

二年级上册(必修)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

二年级上册(必修)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测试题 2019.91,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只要各方面及时总结,认真研究,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就一定能成为保障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措施。

这表明(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主要矛盾对事物韵发展起决定作用2,近年来,中美首脑多次会晤,就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全球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但美国政府在台湾等问题上经常制造麻烦,始终未停止对台军售,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

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说明( )。

①当前世界格局朝着两极化方向发展②中美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不同利益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进行的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司马迁的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有所成就B.逆境毕竟是外因,如果能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即主观能动性,就能做出通常情况下做不出的成绩C.外因有时起决定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4,2004年1月,美国“双胞胎”火星车一“勇气号”和“机遇号”相继成功登陆火星。

科学家运用火星车发回的岩石标本照片等材料,可以深入探寻火星是否存在水源,确定火星生物是否出现过,揭示火星历史上的气候特征,把对火星的认识引向更深的领域。

这表明( )。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②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扩展加深③认识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曲折的过程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简要分析事物发展的源泉、状态、途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课 第二节 第二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人教版必修

第二课 第二节 第二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人教版必修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理解发展概念,能结合实例,在比较新旧事物中揭示出发展的实质;懂得变化发展是世界的一种状态,了解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能理解和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并能划清正确与错误标准的界限。

能力方面:通过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观点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结合发展的实质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学会横比、纵比、同比、异比;通过判断新旧事物标准的教学,在多种标准的比较中,提高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突出重点,即在运动、变化、发展的比较中,理解发展的实质;采用讲读法突破难点,即提出观点——展示材料——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评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诗文导入)(多媒体显示以下诗文)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同学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生:说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请同学们说出这句诗的哲学道理生: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请同学说出这句诗的哲学道理。

生:说明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师:通过以上诗文,我们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知道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那么,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向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板书)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板书)师: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构成的。

所以,就让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说明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方案一:(多媒体放映录像《蝴蝶的一生》)蝴蝶:虫→蛹→蝴蝶师:蜕变中的虫蛹、涅槃中的凤凰是痛苦的,但痛苦过后,虫蛹才能化为美丽的蝴蝶,凤凰才能获得永生。

马原(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马原(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二)必然与偶然(最难,最抽象)
• 太原的伙伴们注意了: • 以后坐1、813、809、855、611、863、865、859、822、848、308、38、
路等等,谁要是敢不在站点强行下车与司机吵架的,全车人揍它…… • 因为这几条公交线路都路过汾河,特别注意,不要影响公交驾驶员心情。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 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 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 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 和变化发展
一 /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二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事物变化发展的方法论意义
历史地看问题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反对因循守旧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辩证法逻辑结构图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 和变化发展
两大特征 五对范畴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本质和现象 可能和现实 形式和内容
企业的社会生存系统
一、两大总特征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蚕沙
蚕 沙
鱼 沼气渣
桑基鱼塘
一、两大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一、两大总特征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万物互联时代悄然而至 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世界图景将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3.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吕氏春秋·察微》
(2)普遍性
(3)多样性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含义及实质 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
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2020/12/27
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统一属性(同一性):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
互转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 而变化起。
——《荀子·礼论》
2. 矛盾两个基本属性
同 一 性
斗 争 性
相互依存
相互排斥 相互离异 相互对立
辽沈战役
2. 矛盾两个基本属性
同 一 性
斗 争 性
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相互排斥 相互离异 相互对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区 含义 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 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
用的矛盾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地位
支配地位
从属地位
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
关键词
、首要任务等
统筹兼顾
(1)相互影响。
联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主要指两种
被支配地位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
关键词
、主体、实质、优势等
支流、九个指头

(1)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 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
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哲学基础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哲学基础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第二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教学提纲1.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把握发展的概念。

2.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1)把握量变和质变的概念。

(2)量变、质变的形式。

3.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不可能直线发展。

4.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而理解和掌握发展观点的关键是对发展的实质的理解,只有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才能划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界限,明确如何促进事物的发展,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区分新旧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新旧事物并不容易区分,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受旧观念的影响,或者是各种旧事物冠以新事物的名称,难免鱼目混珠。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

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在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中,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这种情形较难理解。

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

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要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充满光明的前景,有无限发展的机遇,必将在新世纪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教学上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分三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学习“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二课时学习“量变和质变”及“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第三课时,学习“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大学马原-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大学马原-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详细描述
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对立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这种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推动着 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实例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对立统一例子。生 物为了生存会不断与环境进行斗争,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既斗争又统一的关系维 持了生态平衡。
否定之否定规律
01
总结词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是事物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规律。
02 03
详细描述
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否 定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经过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再自 我肯定的过程,事物得以发展并逐步完善。这个规律体现 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实例
水的三态变化。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当温度降至0℃时,水会凝固成固态。当温度升高至 100℃时,水会汽化为气态。在这个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通过 水量的变化实现的。
对立统一规律
总结词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它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
03
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特性
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 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 分、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联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 同的作用。
内因联系与外因联系
内因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而外因联系则是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 系。

量变与质变7

量变与质变7
①第一宇宙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
υ =7.9km/s
7.9km/s≤υ<11.2km/s
宇宙速度示意图
宇宙速度示意图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1)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 就没有质变 (2)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2)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该物变成他物 矛盾双方地位发生变化 Nhomakorabea点
该物还是该物
根源 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1)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 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 劝学》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2)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
1)数量增减,引起质变 2)数量不变,但构成事物的成分
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不同引起质变
田 忌 赛 马
第一局
上等马---上等马
第二局
下等马---上等马
中等马---中等马
下等马---下等马
中等马---下等马
上等马---中等马
0:3
3、事物由“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 的质变”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问前发
拿 水千 一 一 滴钱 日 个 石; 一 穿绳 钱 钱 。锯 , 算 木千 什 断日 , 么?
看 你 能 把 我 怎 样 ?

政治申示课件

政治申示课件
哲学常识
第二节 事物发展的状态
一、量变与质变
《劝学》中的名句—— “不积跬步,无以至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思考: 1.这里的“跬步”“小流”与“千 里”“江海”相比有什么不同? 2.其中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 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 变化。
7.9公里/秒——11.2公 里/秒
程度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事物 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②量的变化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 变
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 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
区 别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 的变化提和必要准备
田忌 田忌
田忌 齐威王
齐威王 齐威王
田忌 齐威王
上等 中等 下等
结果 : 3败
上等 中等 下等
3胜
上等 中等 下等
1败 2胜
上等 中等 下等
2败 1胜
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②事物在总 体上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 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而引起质变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一宇宙速度—— 7.9公里/秒 围绕地球运转,但不能超过 11.2公里/秒 否则将挣脱地球的引力束缚
联 系
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
事物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 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 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道 理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C、任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下列各选项中,不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的是( ) (1)水滴石穿(2)牵牛要牵牛鼻子(3)防微杜渐(4)一趾 之疾,丧及七尺之躯(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6)一把钥匙 开一把锁 A、(2)(5)(6)B、(1)(3)(5) C、(1)(2)(3)D、(4)(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回收
量变与质变
想一想:表格两边事物的变化 各有什么特点?
用砖、瓦盖房子 高楼大厦高耸云端 河堤有了蚁穴鼠洞 河堤崩溃 小树一天天长高 大树成林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1)什么是量变?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主要方面

事 内部矛盾 物
斗 争

、 力量上的增减


次要方面
(矛盾双方的斗争还在统一体内进行)
(2)什么是质变?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主要方面
质 变
事 物
内部矛盾
斗 争 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次要方面
(统一 体破裂)由该事物变成他事物
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
从细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的,经
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
的变化。
细小的、不显著的变化
量变
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质变

水蒸气
<100ºC
≥100ºC
量变
质变
不 *根本性质未变 *根本性质的变化
同 *不显著的变化 *显著的变化
点 *矛盾双方相互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依存
*一事物变为其他事
*事物处于相对 物
静止状态
相 根本上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 同 都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 点
——
始之合 于台抱 足,之 下起木 。于,
垒生 土于 老 ;毫 子 千末 里; 之九 行层 ,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今日 又不为,此事何其 了?人生百年几今 日,今日不为真可 惜!若言姑待明朝 至,明朝又有明朝 事。为君聊赋《今 日诗》,努力请从 今日始。
——《今日诗》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想一想:
老子的话和这首《今日诗》包含 了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大小、速度、程度、规模等)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
舍罕王赏麦的故事
1+2+2²+2³+24……+264=18,446,744,073,709,551,615粒
2)构成事物成分的排列组合不同,
引起质变
金刚石
石墨
元素构成 都是由同一种C元素
相同
构成
结构不同 骨 架 型 结 层状结构

性质不同 坚硬无比 比较松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 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 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 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 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对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中指出:必须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要抓住影响结构优化和协调发 展的重要环节,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 质变来实现的
辨析: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有了质变就有发展。
2)、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 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
过质变实现的。
我们常说“水滴石穿”,为什么我 们往往只能看到“水滴”却不见
“石穿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限度
才会发生质变的。
中新网12月1日电据中广网消息,陕西 铜川陈家山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新闻发言人 刚刚宣布,井下166名失踪矿工全部遇难, 21名矿工遗体凌晨3点运出地面。
专家指出:煤矿井下的瓦斯浓度达
到爆炸的最高极限为9%。另外,一
般正常人能够在0.4%浓度的一氧化碳 里最多坚持10分钟,能够承受1个大气 压。但根据监测,陈家山瓦斯爆炸时 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高达1%,非常致 命。产生的气压是2个大气压,正常人 根本不能承受。
3)、事物由“量变→质变→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 永不停息地问前发展
人类社会形态变化示意图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量变 质变 新的 新的 新的量 量变 质变 变……
小结:
两个概念:量变、质变 一个原理——质量互变关系原理:量
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 “量 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 永 不停息的变化,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古代名言中包含的哲理是( D )
A、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B、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 有质变
C、任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
2、下列各选项中,不符合量变引起质
变的道理的是( A )
(1)水滴石穿(2)牵牛要牵牛鼻子 (3)防微杜渐(4)一趾之疾,丧及七 尺之躯(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A、(2)(5)(6)B、(1)(3)(5)
C、(1)(2)(3)D、(4)(5)(6)
“谷堆论证”和“秃顶论证”
在公元前五~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诡辩论者 欧布里德等人提出了如下哲学论题:一粒谷子是否 可以形成一堆谷子?少一根头发能否成为一个秃头? 这就是西方古代哲学史上的饶有趣味的“谷堆论证” 和“秃顶论证”。“谷堆论证”的具体内容是:一 颗谷粒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一颗也不能形成谷堆, 如果每次都加一颗谷粒,而每增加的一颗又都不能 形成谷堆,那么怎么形成谷堆呢?“秃顶论证”认 为:掉一根头发不能成为一个秃顶,再掉一根也不 能成为秃顶,那么如果每次掉一根,而掉的每根又 不能形成一个秃顶,那么何以形成秃顶呢?
很明显,上述两个论证是与事实不相符的。虽然这种观点 在那个生产力、科学技术、人类思维水平都很低的年代, 能把量变和质变的矛盾及其转化的问题提出来,是很不容 易的,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论证本身在性质上却是 错误的、诡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事物量的变化,到了 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一”虽然不是多,但是“一” 的不断重复或积累,就会形成向多的转化。显然,欧布里 德的论点是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他只看到了 “一”只看到了谷堆增加“一”或头发掉了“一”根,而 没有看到“一”的不断增加或减少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从矛盾角度分析,谷堆是由一粒一粒的谷子堆积而成的, 是“一”这一矛盾方面向“多”的矛盾方面转化的必然结 果;秃顶的形成是一根一根头发不断减少造成的,是“多” 这一矛盾方面向“一”的矛盾方面转化的必然结果。它们 都是矛盾方面在量变的过程中的转化,是量变引起了矛盾 的方面在地位、作用和性质上的转变。
几千年前的这一诡辩论的错误,今天是不会再重演了。 但是,犯类似的方法论的错误的现象是存在的。这应该引 起我们的注意。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