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的一生中,得与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概念,是一个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得与失不仅陪伴人的一生,而且由此给人们带来幸福与欢乐或是痛苦与伤悲。从这种意义上说,对于得与失的理解和抉择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的命运。

人从母体获得了生命,赤条条地来到了这个世界,由此开始了数十年跌宕起伏的经历。生——这是人生最大的得到!而当临近暮年,每个人都要面对死神的召唤,终归会放弃一切身外之物撒手人寰。死——这是人生最大的失去!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和质量往往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机遇性,而这其中的因素莫不伴随着得与失的交替出现而变化。

一次做爱之后,一枚成熟的卵子只能从数十亿精子中抉择一条,再经过十月怀胎孕育成为生命。由此可以看到,生命的得到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与机遇性;同样,每个人死亡的出现也并非全都是颐寿天年无疾而终的。任何一次突然的变故,或突发的疾病、或意外的事故,都可以提前使人失去生命。得与失是矛盾发展中不变的法则,不管自己是否愿意,这种得失的交替变化与选择终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得失变化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见仁见智。人们的习惯用语里面有“得不偿失”这个词,这个词有三层意思:首先,得和失是相拌而生的,缺一不可,不存在有得无失或有失无得的状态;其次,得与失的程度表面上看来并不相等,其程度的不同是因个人主观需要而不等;最后,从这个词通常所用的语境可以看出其实人们总是希望得能偿失。换句话说,人们无止尽的欲望总是希望自己得多失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不自觉地考虑其最终的结果,计较当中的得失,让自己陷在烦恼的情绪中。其实,得和失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事情都会有正反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凡事都在得和失之间同时存在,在你认为得到的同时,其实在另外一方面可能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而在失去的同时,也可能会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得和失永远是并存的,这是一对永远也不可以分开的亲兄弟,关键是看自己如何掌握住机会,如何正确看待得和失这一辩证关系,让自己在失去什么的同时得到比失去更多的好东西。

得与失只有一线之隔,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败,都无法由我们自己来左右。所以应该我们认清楚有所得必有所失。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人们怕的不是得,而是失。明确了得与失的这一辩证关系之后,才会在得失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这其中,心态的释然很重要。所以孔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而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由呢?这也就是古话所说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附”的道理吧?

有一个阿拉伯的的富翁,在一次大生意中亏光了所有的钱、并且欠下了债。他卖掉房子、汽车,还清债务。此刻,他孤独一人,无儿无女,穷困潦倒,唯有一只心爱的猎狗和一本书与他相依为命,相依相随。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来到一座荒僻的村庄,找到一个避风的茅棚。他看到里面有一盏油灯,于是用身上仅存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油灯,拿出书来准备读书。但是一阵风忽然把灯吹熄了,四周立刻漆黑一片。这位孤独的老人陷入了黑暗之中,对人生感到痛彻的绝望,他甚至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立在身边的猎狗给了他一丝慰籍,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沉沉睡去。第二天醒来,他忽然发现心爱的猎狗也被人杀死在门外。抚摸着这只相依为命的猎狗,他突然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世间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于是,他最后扫视了一眼周围的一切。这时,他不由发现整个村庄都沉寂在一片可怕的寂静之中。他不由急步向前,啊,太可怕了,尸体,到处是尸体,一片狼藉。显然,这个村昨夜遭到了匪徒的洗劫,整个村庄一个活口也没留下来。看到这可怕的场面,老人不由心念急转,啊!我是这里唯一幸存的人,我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

此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得四周一片光亮,老人欣慰地想,我是这个世界里唯一的幸存者,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虽然我失去了心爱的猎狗,但是,我得到了生命,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老人怀着坚定的信念,迎着灿烂的太阳又出发了。

在这个故事里,这位老人的可敬之处在于:他没有因为事业的挫折而消沉,没有因为风烛残年而懊恼,没有因为厄运的接踵而悲哀,在一系列的打击面前,在不断的失去面前,他感受了生命的价值,感受了自己失去后的获得,所以他的良好的心态使他可以充满信心的迎接初生的朝阳。

人生总是这样: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总有所得。有的人为了所得更多,绞尽脑汁,疲于奔命,即使暂时得到也惶惶不可终日,实际上起码失去了健康人的心态;有的人并不贪婪,只是想实现一份基本的愿望,但是倘若让他为此牺牲一些,失去一些,便会瞻前顾后,如履薄冰,终难下定决心,其结果愿望也难实现。一个人若总是患得患失,心情能够好起来吗?能不感到身心疲惫吗?

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断地追求想得到的东西,但每次得到必定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也就是说,必定会因此失去一些什么东西。其实这个道理很浅显,只是有许多人当局者迷,作茧自缚罢了。《红楼梦》中有首《好了歌》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并不是看破红尘,客观事实也确是如此。在历史的长河里,任何人都只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谁也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凡得到的,终究要失去。既然终要失去,为何不能忍痛割爱为自己新的获得铺平道路呢?人生很短暂,珍惜今天和明天才能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更加绚丽与辉煌。

人是有需求、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级动物,在有生之年总是想实现更多的满足而不愿为此付出必要的代价,其实这只能是一厢情愿,是不可能的。没有投资就没有回报,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没有辛劳就没有硕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人生不是一个只进不出的无底容器,而是一个有得有失的代谢过程。有所得必有所失,一个人的岁数在增大,生命的定数就会减少;走向了成熟稳健,就会失去无忧无虑的童真;有了一个夫妻恩爱的家,就会失去单身时的无拘无束;埋头笔耕而有所著述,就会失去一般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一旦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明星,言行举止就会失去相对的自由。这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人们怕的不是得,而是失。明确了得与失的这一辩证关系之后,才会在得失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33岁时就成了美国第一个百万富翁,43岁时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独资企业——标准石油公司,每周收入高达100万美元。然而,他却是个只求得,不愿失的吝啬资本家。一次,他托运百万美元的货物,在途经伊利湖时,为避意外之灾,他投了保险,但货物托运顺利,并未发生意外,于是,他为所交的150美元保险费而懊悔不已,伤心得失魂落魄,病倒在床上。他的这种患得患失、锱铢计较的思想观念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使他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伤害。到53岁时,他看起来像个木乃伊已经“死了”。医生为了挽救他的性命,为他做了心理咨询,告诉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失去一定的金钱,要么失去自己的生命。在医生的帮助和治疗下,他对此终于有了深刻的醒悟。他开始为他人着想,热心捐助慈善和公益事业,先后捐出几笔巨款援助芝加哥大学、塔斯基黑人大学,并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