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史第二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早期的佛经翻译

一、关于翻译的早期记载

《册府元龟·外臣部·鞮(di2)译》记载,周时有越裳国“以三相胥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这是对翻译官的不同称呼。后翻译之职,又称“象寄”“象胥”“鞮译”。又因“夷语与中国相反”,古文把夷语称为“反舌”,而译官又叫“舌人”。

到汉朝,我国主要的外事活动是对北方的匈奴用兵,故翻译活动逐渐用“译”来统称了。二、佛经翻译活动分期

张振玉认为,“佛教之传入中国盖在西汉末年”,那就是公元元年前后。东汉明帝八年(65年),蔡谙赴天竺取经,两年后,蔡自天竺归,佛经翻译由此开始。

佛经翻译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由东汉末年到西晋,名译家有安清、支谦、支谶、竺法护等。第二时期自东晋至南北朝,名译家有南方的佛陀跋陀罗、宝云等,北方的昙无谶、鸠摩罗什等。第三时期,则是唐代,为佛经翻译之大成。玄奘孤征天竺,研求佛法,历17年;回国后,19年里翻译了佛经73部(相当于25部圣经的分量)。

三、佛经翻译第一阶段(东汉末年到西晋)

1.《高僧传》载: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遣博士弟子秦景等往天竺寻访佛法。……竺法兰,中天竺人也,自言诵经数万章,为中天竺学者之师。时蔡谙既至彼国,相随间行而至,既达洛阳,便善汉言。谙于西域获经,即为翻译,所谓……四十二章等五部。四部失本不传,江左惟四十二章经,今见在。

又有《释老志·序》说,秦景和蔡谙同往天竺求经,后与摄摩腾、竺法兰回洛阳,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最早翻译出来的佛经了。

2.早期佛经翻译的一大特点:很多经书没有书面原本,多为合作翻译的结果。西域或天竺来的高僧口诵经文,然后由中方人员合译出经文。

3.公元2世纪,安世高译经“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同时代的译者有支谶、安玄、严佛调等。

安世高,即安清。【百度百科】

3支谦简传【百度】

支谦,又名支越,字恭明。原为月支人,故姓支。祖父东汉时率数百人来华定居。支谦生于中国,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三人均闻名于世。汉献帝末年,谦避乱入吴,孙权赏识其才华,拜为博士。他通晓六种语言,博览群书,本人并非沙门,但佛理精通。

4.《法句经序》:我国译论的开山之作

法句经序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经语(僧版作“结语”,严版与藏版同)犹诗

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僧版作“众经”,严版

与藏版同)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于世开现道义所以解人凡十

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鋡(僧版作“别为四部阿含”,无“数

部”;严版与藏版同)佛(僧版作“至”,严版亦为“佛”)去世后阿难

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僧版无“在”,严版与藏版同)究

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僧版作“采”,严版与藏版同)经中四

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

夫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犹法言也近世葛氏传七百偈偈义致(僧版为“至”,

严版为“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僧版为“浑漫”,严版同藏版)惟

(僧版作“唯”,严版为“惟”)佛难值其法(僧版为“文”,严版为“法”)

难闻又诸佛兴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

不同传实不易唯昔蓝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僧版作“弗调”,严版为“佛

调”)释梵为晋(僧版作“译胡为汉”,严版作“释梵为汉”)实(僧版

作“审”,严版亦为“实”)得其体斯已(僧版作“以”,严版为“已”)

难继后之传者虽不能审(僧版为“密”,严版作“审”)犹尚贵其实粗得

大趣始者维祇难出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其

同道竺将炎为译将炎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梵语(僧版为

“胡语”,严版为“梵语”)或以义出音近质直(僧版、严版均为“近于

质直”,多一“于”)仆初嫌其为词不雅(僧版作“嫌其辞不雅”,缺“为”

字,严版同藏版)维祇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令

易晓(僧版作“当令易晓”,严版与藏版同)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座中咸

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

无极今传梵(僧版作“胡”,严版亦为“梵”)义实宜径达(按:据苏晋

仁、萧錬子点校本僧版第284页注释,僧版各本均作“经达”,苏、萧

乃据严版改为“径达”)是以自偈(僧版为“竭”,严版为“偈”)受译

人口因顺(僧版为“循”,严版为“顺”)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即(僧

版为“则”,严版为“即”)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然此虽词(僧版为

“辞”,严版为“词”)朴而旨深文约而义博事均众经章有本故句有义说

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序(僧版为“叙”,严版为“序”)此

乃始进者之鸿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蒙辩(僧版位“辨”,严版为“辩”)

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包(僧版为“苞”,严版为“包”)者广寔(僧

版、严版均为“实”)可谓妙要也(僧版为“者”,严版为“也”)哉昔

传此时有所不出会将炎来更从谘问受此偈等复(僧版为“重”,严版为

“复”)得十三品并校往古(僧版为“故”,严版为“古”)有所增定第

其品目合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都凡一万四千五百八十

字(僧版缺“都凡一万四千五百八十字”,严版与藏版同)庶有补益共

广闻焉

5.《法句经序》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解释什么叫“法句经”。“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众经。……自去世后,阿难所传,无卷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穷究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采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这是解释法句经的内容。意思是说,法句经事实上是佛祖在不同时候作的“偈子”,这些偈本来分布在不同的经书中,沙门弟子把它们集合起来,分门别类。没有合适的题名,就称之为法句。

第二部分,《法句经序》的主体部分,就是平常所见与翻译相关的部分,主要讲述《法句经》在我国的翻译、传播的问题。包含的要点有:(1)该序说“近人葛氏传七百偈”,结果翻译出来之后,语义含混(浑漫)。(2)说明翻译的难处,指出有多重原因:“唯佛难值,其文难闻”,我们与佛祖生活在不同时代,听不到他的话;天竺语言与汉语不同,“名物不同,传实不易”。(3)按该序的说法,以前有蓝调等四位翻译大师,在把胡语译成汉语时,“审得其体”,后来的译者“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