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方向的困境与出路

合集下载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 出
拉 着农 村 教 育 的 车 子 , 力 地 行 驶 在 曲 吃
城 乡 的 教 育 资 源 的 差 距 大 .农 村 学
曲折 折 的 乡村 小 道 上 。农 村 教 师 尤 其 是 校存 在 封 闭性 、 缘 性 和 落 后 性 特 点 , 边 信 山 区 、 岛 和 西 部 的农 村 教 师 , 遍 存 息 闭 塞 、 料 短 缺 , 参 阅 的 资 料 少 。 海 普 资 可 缺 在 着 教 育 观 念 滞 后 、 历 偏 低 、 识 结 少 优 质 教 育信 息 资 源 ,不 会 用 或 很 少 用 学 知 构 单 一 , 识 面 狭 窄 , 识 陈 旧 、 化 , 互 联 网查 资 料 、制 课 件 .外 面 的世 界 真 知 知 老 “ 教 育 方 法 落 后 .新 课 程 适 应 能 力 差 , 教 精 彩 , 里 的 世 界 很 无 奈 ” 久 而 久 之 , 这 , 成 育 创 新 能 力 和 实 践 技 能 不 足 . 集 处 理 了井 底 之 蛙 , 体 走 向 平 庸 。 收 集 运 用 信 息 的 技 能 较 差 ,综 合 适 应 能 力
4 管理 瓶 颈 .


弱 . 些 问 题 随 着 新 课 程 的 实 施 、 媒 这 多 专 业 发 展 问 题就 显得 更 为 突 出 。
许 多 农 村 学 校 认 为 教 师 搞 教 育 科 研
体 及 网络 技 术 的 广 泛 应 用 , 村 教 师 的 会 影 响教 学 质 量 .教 师 成 为 被 剥 夺 了专 农
5评价 瓶颈 .
教 学 谁 做 主 ?从 理论 上 讲 , 当然 是 教
经 验 化 、 仿 化 的 水 平 上 , 究 意 识 淡 师 和 学 生 , 而 考 试 、 价 、 查 等 无 形 模 研 然 评 检 薄 . 究 能力 较差 , 研 自我 发 展 意 识 不 强 的 “ ” 左 右 着 教 师 的 教 学 自主 权 , 手 在 以 等 问题 .离 教 师 专 业 化还 有 较 大 差 距 。 分 数 来 评 价 教 师 ,不 得 不 教 死 书 、死 教 城 乡 的 二 元 结 构 使 一 些 农 村 教 师 从 教 书 、 时 间 、 题 海 , 于 奔命 . 有 时 问 拼 搞 疲 哪 多 年 , 业 水 平 不 但 没 有 提 高 . 而 呈 和 精 力 去 钻 研 、 新 教 法 , 在 江 湖 , 专 反 创 人 身 现 弱化 和 老 化 的 趋 势 , 增 教 龄 不 增 水 不 由 己 , 暇 加 强 自身 建设 。 只 无 平 的现 象 突 出 。是 f么 阻 碍 r农 村 教 师 t 的专 业 成长 ?如 何 激 活 农 村 教 师 专业 成 长 这一 潭 死 水 ?提 升 农 村 教 师 专 业 地 位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然而,通过政策、社会力量的介入和改进,农村教育的困境将得到改善,为其未来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出路。

一、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首先,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较少,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落后,教师待遇也相对较低,这使得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地区任教,进而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发展。

其次,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之一。

许多农村地区的教师由于学历水平较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原因,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家庭教育资源的缺乏也是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之一。

由于经济条件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村地区的家长难以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也会影响到农村教育的质量。

二、农村教育发展的出路针对上述困境,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以改善农村教育的现状:首先,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设施和环境,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

同时,应该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和吸引力度,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

其次,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最后,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同时,应该加强对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落实力度,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结语总之,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是多方面的,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力量和学校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改善。

农村中心学校的现状与出路

农村中心学校的现状与出路

农村中心学校的现状与出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均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聚焦于农村中心学校的现状,探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前景。

农村中心学校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机构,承载着为农村学生提供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

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心学校普遍存在学生数量下降、家庭背景较差、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

学生数量下降是农村中心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农村人口外流、家庭经济压力等原因,许多农村学生选择到城市或其他地区求学,导致农村中心学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减少。

家庭背景也是影响农村中心学校学生数量的重要因素。

许多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教育资源不足也是农村中心学校所面临的问题。

相较于城市学校,农村中心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中心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执教。

同时,完善教学设备,提升农村中心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寻求多样化发展路径。

农村中心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教育,如乡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以提升农村教育的吸引力。

还可以加强与城市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中心学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结合当前政策和发展趋势,农村中心学校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发展前景: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村中心学校的投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中心学校将在培养乡村人才、服务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与城市学校的合作交流,农村中心学校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形成自身特色,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尽管农村中心学校当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农村教育的未来将充满无限可能。

让我们共同期待农村中心学校的美好未来!当前,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职业发展遭遇瓶颈,部分教师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部分教师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认识不足,缺乏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教师专业能力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必备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难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农村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提高我国人民文化素养和整体精神面貌的关键力量,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前言城镇化是指乡村转化为城市的演变过程,包括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及其相应的转变。

新型城镇化则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也将会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当前中国正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十二五”期间将有超过半亿的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给城市教育带来极大压力的同时,随着城乡人口的空间重组,农村教育的空间形态、体制形态和结构形态也将出现重构,农村教育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诸多棘手问题。

由于快速城镇化进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学龄儿童减少,农村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

持续十年之久的“撤点并校”政策,致使乡村教育出现“城挤、乡弱、村空”的局面,出现“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同时,出现了两个新的边缘化群体:城市的流动儿童和农村的留守儿童。

这一切凸显了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一、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学校数量较少、基础设施差当前,城市学校建设越来越好、生源越来越广、质量越来越高,对比之下农村学校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小、生源流失极为严重。

自2001年起,我国实行了以撤并中小学校为主的农村学校整体布局调整,其中高中校向城市集中,初中校向城镇集中,小学校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

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平均每天消失56所农村小学。

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农村教育面临着许多困境,如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农村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一、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由于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首先,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落后,许多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脑、多媒体等。

其次,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不足,许多学校难以聘请到优秀的教师,甚至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此外,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甚至无法得到基本的教育资源。

二、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普遍较为薄弱。

一方面,许多农村地区的教师学历水平不高,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欠缺。

另一方面,许多教师缺乏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无法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此外,一些优秀的教师往往会选择到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地区教师流失严重。

三、教育质量不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不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农村地区的学生往往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出路:一、加大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为农村学校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同时,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络、图书馆等,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引入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技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

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教,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范文

《2024年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范文

《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篇一一、引言农村幼儿教育是推动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困境,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到师资力量的薄弱,从教育内容的滞后到家长认知的不足,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并寻求有效的出路。

二、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1.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地方的幼儿园设施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材。

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幼儿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幼儿同等的教育条件。

2. 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地区的教师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幼儿园的教师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和培训,难以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也相对较少,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3. 教育内容滞后农村幼儿教育的内容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许多幼儿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难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

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教育指导,教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4. 家长认知不足许多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幼儿园只是看管孩子的地方,而不是进行教育的场所。

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三、农村幼儿教育的出路1. 加大政府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提高幼儿园的设施水平和教学设备的质量。

同时,应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农村幼儿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幼儿同等的教育条件。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

同时,应提高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农村幼儿教育事业。

3. 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幼儿园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一、引言农村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着许多困境,如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因此,本文将针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1.教育资源匮乏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主要表现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经费短缺等方面。

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许多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

2.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当前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偏低、教学水平不高、教师流失严重等方面。

由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许多学生无法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3.教育质量不高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许多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解决农村教育发展困境的对策1.加强政府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统筹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引进优秀师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针对当前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优秀师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三是建立健全的教师流动机制,鼓励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

3.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针对当前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积极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农村教育发展困境与出路思考

农村教育发展困境与出路思考
困境 1 . 城 乡教 育 差 距 不 断拉 大 。 我 国农 村 教 育 条 件 无 法 与城 市 相 比 : 现代化教学设施 、 教


学器材 、 教学 条件 优 先 权 在 城 市 , 农 村 孩 子 接 受 现 代 化 教 育 起 步就 晚 ; 教 师的工资 、 福利待遇 相差越来 越悬殊 , 农 村 教 师 队 伍 水 平 建 设 难 度 就 越 来 越 高 :有 条 件 的 优 质 生 源 不 断 涌 向城 市, 致使农村生源减少 、 质量 降低 , 农 村 的教 学 质 量难 以 提 高 , 上 级 部 门就 越 发不 重 视 农 村 学 校 建 设 。
2 0 1 3 - # - 第 7 6 期考 试 周刊
农 村 教 育 发 展 困 境 与 出 路 思 考
苏 鸿 波
( 南 安市 洪新 中学 , 福建 南 安
摘 要 :当前 , 我 国城 镇化 水平 的 日益提 高 急需 配套 的 高素 质 的人 才资本 作 为后 盾 。 而作 为 一个农 业人 口占很 大 比例 的发展 中国 家, 当前农 村基 础教 育 不管是 在 办 学条件 还是 在 师 资配备 方 面都 比较 落后 ,很 难 满足城 镇化 对 优质教 育和优 质人 才的 需求 . 农 村教 育的发 展 成 了我 国教 育 可持 续发展 的 关键之 一 关键词 : 农 村教 育 教 育 均衡 教 育公 平 教 育 观 念
发 展
1 7 6
农村教育 要发展就要调 整原有 的“ 效率优 先 , 城市优先 . 非 均衡 发展 ” 的政策 思路 , 以均衡 发展为 导向 . 在教 育管理标 准上要做 到城 乡统一 , 逐 步缩小城 乡之 间的差 距 , 保 证两 者都 能在 相对 平衡 的条 件下快 速发展 。当前 很 多地 区在进 行“ 义务教 育标准化 建设” , 设 计 思路 是好 的 , 目的是明确 的 , 但要 防止 下 级部 门“ 吹 阵风 ” 、 走过 场 . 要 切实将 优秀校 与薄 弱校统 筹发展 , 尤其是 领导 干部 、 优 质教 师多 与薄弱校加强交流 。 要特别注重对区域内部薄弱农村学校的扶持 . 不 搞“ 一刀切 ” , 既不乱撤 并农村 校 , 更 不随意 “ 复校 ” , 通过 实地 调查 、 多听意见强化薄 弱学 校建设 , 科学调 整乡村学校布 局 、 布点 。 切 实缩 小 学校之间 的差距 , 做 到城市农村 教育均衡发展 。 同时 . 加 大对职业 教 育 的发展 、 职业 技 能 的培 训 , 这是 众 多农 村学 生告 别 只会 “ 体力 活” 的重要出路之一 。在教育投人 方面 , 要优化教育财政支出 . 尽快改 变我国城 乡之间 、 地区之间教育的严重不均衡的现状。 在教育管理体 制方面 , 要客观看 待 当今执 行的 “ 以县 为主 ” 的农村 义务教 育管理体 制的优点及 不足 , 合理确定各级政府教育费用的分担比例。 最好建立 以中央和省级政府 投入 为主 , 以县 、 乡投人为辅 的农村教育投资体制 。 2 . 教 育要 尽 量公 平 发 展 。 教育 不 公平 体 现在 师 资分 配 、 生 源分 配 、 经 费投 入分 配 等 方 面 。要 采用 外 引人才 与 内部 挖掘 的方 式 , 提 高 农村 教 师教育 教 学 水 平 。为农 村 教 师提 供 培训 机会 , 提 高 教师 的 综 合素 质 ; 改 善 农 村 教师 的福利 待 遇 。职 称评 聘适 当倾 斜农 村 。杜 绝 行政 领 导 优 先、 关 系 优 先 的 评聘 行 为 : 解 决 好 代 课 老 师 工资 待 遇 低 的 问题 ; 加 强 城 乡领 导 、 教 师 交流 , 安 排城 市 优 秀学 校 领导 、 教师、 特 级 教 师 定期 到 农村 学 校 任教 特 别 到贫 困地 区 学校 任 教 , 这 方 面领 导 干 部尤 其要 发 挥带 头作 用 。要 合理 安排 学 校生 源 的分配 , 不 给予 重点校 、 私立 校 的特 权 , 杜绝 “ 抢生源” 的 不合 理 行 为 。在 教 育经 费投 入 上 , 应 当建立 “ 一 体化 ” , 将 城 市 与农 村 学 校 建设 成 相 对 固 定命 运 共 同体 . 促进 城 乡学 校 之 间的 联手 合作 。 实 现城 市 和 乡村 优质 资源 共享 。 加 强 对农 村 中小学 标 准化 建设 的监 督评 估 , 使农 村义 务 教育 学校 的校 舍 、 设 备 和师 资等 条件 大体 与 城市 相 当 。 3 . 更新 教 育观 念 。 要 更新 陈 旧观 念 ,明 白农 村 教育 是 提高 农 村 人 口素质 的重 要 方法 .农 村 人 口素 质 的提 高 从根 本 上来 说 就是 农 村 人 口走 向 现 代化 的问题 。在我 国农 村 社 会 , 由于 传 统 的小农 经济 思 想 、 封 建 意识 的残余 及 生态 文 明 和管 理 意识 的 薄弱 .农 村 人 口素质 还 处 于 比较 落 后 的状 态 , 目光 短 浅 、 因循 守 旧 、 缺 乏 现代 民 主观 念 与法 治意 识 、 封 建迷 信 、 赌博 、 吸毒 、 农 业科 技 素 养 低下 及 来 到城 市 后 与城 市 文 明不相 适 应 等现 象 时有 发 生 , 所有 这 些 , 其 根 源就 在 于农 村 教育 的 落后 。当前 的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建设 中 , 可通 过振

农村学校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学校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学校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我国有绝对比例的农村人口,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与提高直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就需要对农村学校生存发展现状进行更深层次的把握和思考。

1.教育经费短缺。

由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加之各种政策倾斜,使得教育经费供给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区域内校际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

2.师资力量薄弱。

一个学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该校教育质量的高低。

随着城乡差别的加大,造成了教师分布的严重不均衡,城市学校教师学科配套齐全,教师学历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且参加学习进修机会多,见多识广,而边远农村的学校则正好相反。

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乡村学校严重缺编,安排课都非常困难。

乡村教师调入城市,新分配教师和原有教师流向了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学校,偏远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不平衡,硬件设施和教育教学条件简陋,不能留住老师,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办学条件滞后。

长期以来,为了树立本地区的形象,把有限的财力集中到本地区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使学校之间的教学设施存在着严重不均衡现象。

应加大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列项一所,附属设施等完善配套一所。

4.生源层次低下。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师资分布的不均衡以及办学条件的不均衡,造成教育资源的天壤之别,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学生对优质教育的向往等导致了生源状况的不均衡。

乡村优质学生和部分学生全部转入城市就读,致使农村学校人数急剧下降。

5.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这是真理,每个校长和教师都要明确这一点。

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的思想,不为条件而论,学校负责人要加强政治素质学习,把教育质量作为强校的根本来抓。

《2024年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范文

《2024年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范文

《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幼儿教育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及所面临的困境,并尝试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困境1. 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地区往往缺乏优质的幼儿教育师资资源。

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优秀的幼儿教育师资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的短缺。

2. 教育设施落后许多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设施简陋,教学器材和玩具缺乏,无法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同时,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3. 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地区的家长往往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孩子只需要在幼儿园玩乐即可,缺乏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期望。

这种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4. 政策支持不足尽管国家对农村教育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如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等,导致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缓慢。

三、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困境的出路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待遇:通过政策扶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2)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3)引进优秀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手段,引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

2. 改善教育设施条件(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幼儿园设施条件,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教学器材和玩具,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同时,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1)开展家长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家长会、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简述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简述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简述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村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迎来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农村教育资源不平衡是其中之一。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间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城市学校拥有雄厚的财政支持和优质师资,孩子们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学校资金紧张,师资力量不足,往往无法提供相同的教学条件。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农村孩子们接受教育机会的减少,影响了其发展潜力的释放。

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指导,容易陷入知识匮乏和技能落后的困境。

因此,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之一。

二、义务教育质量低下问题除了资源不平衡外,在我国农村地区还存在着义务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结构落后。

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在吸引和保留优秀教师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给予教师较少的物质回报;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条件不如城市学校,让优秀的教师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

很多农村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良好的建筑环境,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同时,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农村孩子们往往无法参与到城市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竞赛活动中去。

这限制了他们发展自身潜力以及开阔视野的机会。

此外,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还有很多家庭无力支付孩子上学所需费用,并且存在着留守儿童、辍学现象的存在。

这些问题都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农村教育观念滞后问题除了资源不平衡和教育质量低下外,农村地区还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家长普遍抱有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男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女孩子则被要求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家务劳动。

此外,由于一些家庭缺乏对教育重要性和方法的了解,他们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很多农村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他们往往不能意识到知识对于个人发展和未来就业空间带来的巨大影响。

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表现出失衡性,集中表现在农村幼儿教育的局限性和落后性。

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浅分析,为推进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对策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同时它也是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具体体现。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及对策的分析,有利于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1.缺乏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入园率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农村学前教育目标是,在2020年将学前3年的幼儿入园率从50.9%提高到70%。

①长期以来,农村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弱势区域,幼儿入园率低是困扰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一方面,许多家长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认为学前教育学不到什么真正知识,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幼儿入园贵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农村幼儿的入园积极性。

此外,县乡政府对农村幼儿教育缺乏重视,对幼儿园缺乏整体规划。

现有幼儿园多为个体经营,其布局多从经济利益出发,在选址上常常会考虑生源、管理、成本等因素,导致优势区域重复设点,而弱势区域则一片空白,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均衡公平推进。

2.农村幼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晓霞曾指出:“我国政府学前教育投入大概只占到教育经费的1.3%,而国际水平是3.8%”③农村幼儿教育管理责任主体“重心过低”,统筹协调和财政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农村幼儿教育无专项教育经费,大多是农民自己花钱办幼教,只能基本靠收费来维持,这既加重了农民负担,又导致农村幼儿教育形成“规模小、条件差、分布不均衡”的恶性发展局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_代建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_代建军

EDUCATIONALSCIENCERESEARCH热点与冰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代建军活动之基本依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这一基本内涵,并不意味着对课程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课程本身”,它还可以也应当扩展至与“课程有关的范畴”。

比如,从时间纬度上,可向“前”回溯到“课程编制”,向“后”延伸至“课程实施”,但这并不意味着课程概念的内涵可以任意扩展乃至泛化。

至于从何种学科视角来研究“课程文本”、“课程编制”以及“课程实施”,那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譬如,就课程社会学而言,其研究对象是:作为教育知识之法定基本形式的“课程文本”;作为课程文本之社会建构过程的“课程编制”;作为课程文本之社会解读过程的“课程实施”。

[8]这里,可以获得的一个莫大的启示或许就在于:课程研究的视野可以宽广,但课程的概念断不可混淆乃至泛化。

就前者而言,课程研究可以涉及“课程本身”亦可推及“同课程有关的范畴”;就后者而论,课程的概念理当也只能界定在“(法定)知识”的位格上,这是课程之所以为课程的逻辑需要,更是迄今的课程所屡屡表明的实践原理。

申而言之,这种课程泛化现象在致使“课程概念本身实际上的消亡”的同时,似也有囿于课程(论)而忽略教学(论)来谈问题之虞,因而引发不少问题。

比如,在理论上造成课程(论)僭犯教学(论),知识与知识授受相混淆等问题;在实践中则导致了教学(论)与课程(论)的人为分裂与封闭,形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课程、老教学”的错位与难为。

事实上,教学(论)与课程(论)是教育学中两个紧密联系而又相依共生的研究领域(分支学科),这两个学科的协和共济而不是二元分裂或者以此代彼,无疑将更有助于教育实践的改善与理论研究的明晰。

而任何试图以一方压制或取代另一方的心态或做法都是无能为力、也难以令人信服的;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并非仅仅是“课程”改革)需要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同心协力与共负重任(不言而喻,还需要其他学科和多方的共同参与!),任何一方承揽全部的努力或宏愿都终将是力所不逮、也难堪此任的。

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山东地区的农民反映,国产的5斤水果抵不上1斤洋水果的价格还卖不出去,况且洋水果正在降价……黑土地的农民反映、几十亩土地的收入供不起一个在城里读高中的学生,这中学为啥都办在城里……农民说上了学是放牛娃不上学也是放牛娃还不如不念……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这学咱还念个啥……加入WTO,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无疑是最大的。

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加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现代化,城乡二元结构即将终结的今天,为什么农村的孩子考入高中、大学那么难,为什么高中都办在城里,回乡或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为什么无一技之长,农村学生的辍学现象是表象还是本质,农村的孩于是否都回到农村务农才可以称道?对这些问题虽不能用一句话回答,但可以作一客观、系统的分析,可以为研究解决这些难题提供科学依据。

一、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的症结土1.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

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5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

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农村孩子升学无望,但农村职业学校又办不下去,导致“有校无生”。

根据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在农村自然就业状态下和农村城市化潮流中,农村孩子升学无望,农业收入锐减,就业无路,劳动力过剩那是农业职业教育难以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

2.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重要原因。

1986年-1990年以来,全国每年辍学的小学和初中学生都在XXX万以上,88/89学年度接近XXX万,89/90学年度565.4万(国家课题组)。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教育差距逐渐凸显,城乡教育一体化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困境并加强对策,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困境1. 资金不足。

目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资金相对不足。

在农村地区,许多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城市学校,老师缺乏培训机会,致使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2. 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地区条件限制,优秀教师流动性较小,农村地区缺少高水平的教育人才,致使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 学生意识不足。

许多城市学生缺乏关注农村地区的意识和担当,很少去农村地区学习和交流,形成学生之间不平等的教育机会,致使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4. 城乡教育发展水平不一。

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优越,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高水平的教育人才,而农村地区则由于各种原因发展中存在差距,教育资源贫乏,致使城乡教育差距加大。

二、对策1.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政府需要增加农村教育经费,优先保障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建设、教材购置和教师培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使农村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应创造条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

同时,还可以采取措施,为农村地区教师提供轮岗交流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水平。

3. 加强城乡教育交流。

政府需要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教育机会的平等化,避免城市学生在教育资源分配中占优,建立城市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政府应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普及先进的科技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使城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

本文对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政府应从各个方面出发,增加农村教育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以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使城乡教育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

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却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出路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改善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前教育机构和园所数量少、质量低,教师素质也相对较低。

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导致许多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2.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也相对较低。

学前教育资金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农村学前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的贫乏,从而影响了孩子们的学前教育质量。

3. 教育观念滞后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的教育观念还比较滞后,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家长甚至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而是更愿意让孩子在家里或者农村小学里随意玩耍和学习。

4.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也缺乏相关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5. 教育环境不佳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和条件,教学资源紧缺,教学设施陈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出路1. 增加投入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补助标准,扩大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支持范围,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2. 完善政策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规范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3. 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的评估评价体系,开展学前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借鉴国际先进的学前教育评估理念和方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 提高教育观念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学前教育宣传和教育,提升农村居民的学前教育意识和素质,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学前教育,增强他们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意识和信心。

论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摘要】我国农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学校资源匮乏、师资短缺、学生流失严重和教育不平衡等。

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流失增多,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资源配置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政策措施吸引和留住学生,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的教育水平和素质,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

展望未来,农村教育将迎来更好的发展,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农村教育、学校资源、师资、学生流失、教育不平衡、解决途径、背景介绍、问题概述、总结评价、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农村学生成才的重要使命。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农村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从学校资源匮乏、师资短缺、学生流失严重到教育不平衡等方面,农村教育的困境不容忽视。

在我国,农村学校往往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

学校设施简陋,实验设备缺乏,教材匮乏等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这使得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条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农村地区的师资短缺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许多农村学校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农村学生流失严重也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许多家庭无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导致一些学生选择辍学或外出务工。

这种学生流失现象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招生和教学质量,也影响了整个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

农村教育的不平衡现象也值得关注。

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高质量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使得农村学校在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存在明显差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

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农村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教育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出路。

一、师资力量薄弱在许多农村地区,教师资源匮乏,尤其是高质量的教师资源。

许多教师由于待遇不高、工作条件艰苦等原因,不愿意到农村任教。

这就导致了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提高农村教育的师资水平。

二、教育资源匮乏在许多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许多农村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脑、多媒体教室等。

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支持,引进更多的教育资源,如电脑、多媒体教室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通过捐助、赞助等方式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三、教育观念落后在许多农村地区,教育观念落后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无用,不如早点进入社会打工。

这种观念导致了许多学生不愿意接受正规的教育,甚至辍学。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宣传,改变他们的观念。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支持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

同时,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四、学生流失问题严重在许多农村地区,学生流失问题严重。

由于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多种原因,许多学生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只能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教育的普及率,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进步。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面临着许多困境,这些困境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本文将从农村教育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原因分析、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学生流失严重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面临的困境1.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包括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教学器材等方面都比较落后。

这使得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2.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地区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水平较低、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很多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3.教育质量不高: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很多学生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导致学生流失严重。

三、原因分析1.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匮乏。

2.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不足,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和政策倾斜,导致农村教育发展缓慢。

3.社会观念落后:在很多农村地区,教育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很多家庭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在教育上,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四、对策建议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

同时,应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提高农村地区师资力量。

2.改善教学设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学设施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可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教育领域,提高教学设施水平。

3.提高教师待遇:应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

当前我国农村和谐社区教育发展:问题与出路

当前我国农村和谐社区教育发展:问题与出路
农村 和 谐 社 区教 育发 展 之 路 , 基 本 思路 是 : 其 以提 升 教 育 服 务 农 民 生 活质 量 的 功 能 为 目标 , 立 “ 建 乡镇 教 育共 同体 ”
为发 展 平 台, 内容上 变革 现 行 乡村教 育投 入 与 管理 体 制 及 在 基 础 教 育 阶段 渗 透 创 业教 育和 生计 教 育 , 在 以推 进 城 乡校 际联 动 、 开发 “ 际课 程 ” 可能 途 径 , 炼社 区无形 教 育资 源 、 校 为 提 营造 社 区教 育氛 围 。
院长 , 主要从 事高校德 育研 究。

我 国长期 局限 于城 乡 二元 体 制 的老 思路 , 只考 虑 提高 市民素质 , 而把农 民素 质教 育 撂在 一 边 。没
2 一 6
有农 民素质 的提 高 , 就没 有 国 民素 质 的提高 , 就没 有 国家 的现代 化 , 为 时 至 今 日, 民还 是 占绝 大 多 因 农 数 。因此 , 我们 重视 发展普 通教 育 , 在 高标准 实 现九 年制义 务教 育的基 础 上 , 要 重 视对 农 民 的多 方 面 还 的文化 素质教 育 。在 当前 强 调 “ 以人 为本 ” 强 调 全 , 面、 协调 、 可持 续发 展 , 调城 乡统 筹 、 济与 社会 统 强 经 筹发 展 的大格 局 中 , 这应 当成 为研 究 中的应 有之义 。 然 而 , 村教育 存在 诸多 的 问题 和 不足 : 农 在普 通教 育 方面, 农村 税 费改 革后 , 方 财 政 收 入 减 少 , 教育 地 对 的支持力 度有 所 降低 ; 务 教育 阶段 实施 “ 费制 ” 义 一 后, 学校 的财 力 紧张 , 严 重 制 约 了 乡 村 教 育 的发 这 展 ; 职业 技术 教育 和成 人教育 方 面 , 多地方 的职 在 许 成教 育要 么是 一片 空 白 , 要么是 空 有~套 机构 , 么 要 是 片面 、 畸形 的发展 , 重 跟不上 当地 的经 济发 展需 严 求 , 能发 挥职 成教 育在 提高农 民素质 、 善农 民生 没 改 活水 平上 的应有 作用 ; 乡村社 区教 育发 展方 面 , 在 我 国 目前 的社 区教 育 主要 注 重 的是 城 市社 区教育 的发 展, 而农村 社 区教育 的发展 严重 滞后 。综合 而论 , 当 前我 国农村 社 区教育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有 : 第一 , 农村 社 区教 育 意 识 不 强 。对 于农 村 社 区 教育 的意识 是受 传统农 村 、 业 观念 的影 响 , 括两 农 包 个层 面 : 是领 导层 面 , 是农村 社 区成员 层 面 。只 一 二 有这 两个层 面都 充分认 识 到农村 社 区教育 在推 动社 区发展 中 的 双 向影 响 ( 动 社 区 经 济 、 化 发 展 ) 推 文 时 , 能有 利于形 成 人 的全 面发 展 和 社 区 发展 的和 才 谐统一 , 成学 校教育 、 形 家庭 教育 和社 会教 育一 体化 的育人 新格局 。但 是 , 目前 的农村 社 区无论 是领 导 , 还是社 区成 员都 对社 区教育 认识 不足 , 甚至 误解 。 第 二 , 村 社 区教 育 缺 乏 坚 实 的 “ 区 公 共 财 农 社 政” 基础 。农 村 社 区 教 育 具 有 全 员 性 的特 点 , 针 是 对 本社 区所有 成员 进 行 的教 育 , 于公 共 和公 益 事 属 业 。它 需要 一定 的场 地 、 备 和 工 作人 员 等基 本 要 设 素 , 费主要来 自于 社 区经 济本 身 , 之 于 民 , 之 经 取 用 于 民。这就 要求农 村社 区作 为一 个共 同体 必须有 集 体 收入 作为基 础 。但 是 , 村 社 区 自家庭 联 产 承 包 农 以后 , 原有 集 体 经 济 被 削弱 了 。缺 少 了“ 区 公 共 社 财政” 的支持 , 区教育 就失 去 了经济基 础 。 社 第 三 , 村人 口结 构 失 去平 衡 。社 区教 育 的主 农 体 是社 区人 口。因此 , 村 人 口是农 村 社 区教 育 的 农 主体 因素 。教 育学 中的人 口强调 的不仅 是一 定数 量 构成 , 而且指人 口 的性别 、 龄 、 年 文化 程 度 等 质 量 构 成 。 目前农村 人 口出现 了老 龄化 、 幼年 化 和女 性 化 等 现象 , 青壮 年 单 向 流 动 到 城 镇 , 成 农 村 人 口的 造 “ 精英 流 失 ” 。这种 人 口的单 向流 动 , 成农 村 人 口 造 在数 量 和质量 构成 上 的下降 。 第 四 , 村 社 区教 育组 织 管 理 的机 制 不 健 全 。 农 农村 社 区 的教 育资 源主 要是政 府 或教育 行政 领导 部 门指令性 调拨 , 由学校管 理 , 限定 使用 。而农 村社 区 教 育是 “ 教 育 ” 只有 构 建 一 个 能 统 筹 、 调 社 区 大 , 协 内各种 教育 因素 的组 织 机 构 , 能 真正 开 展 社 区教 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方向的困境与出路(2)———基于文化的视角2013-09-11 16:05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作者:凡勇昆邬志辉摘要: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两种文化路向: 乡土化和城市化,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关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陷入了“内卷化”。

为了走出困境本文提出了农村教育发展文化自觉的路径,它要求全面认识城乡文化差异,凸显农村教育文化自主,体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价值诉求。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内卷化”; 文化自觉农村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 简称《纲要》) 全文累计出现“农村”达40 次,足以说明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

农村教育发展方向的定位是关系农村教育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尽管近年来学者已基于不同视角和立场提出各自的见解,但是该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议题,甚至已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研究难点。

长此以往,我们或许很难达到《纲要》提出的在2020 年之前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得到加强”等目标,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农村教育要走向何方。

本文尝试从文化的视角,在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文化路向进行历时分析的基础上,共时地聚焦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文化自觉道路。

一、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文化路向对于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走向的文化选择,不少研究者和实践者已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他们在寻求农村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无论秉承何种观点、基于何种立场,都已构成我国农村教育史上重要的“文化资本”。

笔者认为关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走向的观点主要有两种: 农村教育发展的乡土化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城市化。

1.农村教育发展乡土化所谓农村教育发展的乡土化,是指农村教育的发展务必凸显农村文化特色,发扬农村文化传统,在教育的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教学组织等各方面要依据农村特有的文化来安排,从而使农村教育保持农村化,使农村教育更像农村教育。

我国近代农村教育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晏阳初、黄炎培、梁漱溟等研究者在进行乡村教育理论探索时,认为要通过农民教育来改造农民的各种愚昧贫穷的缺点,革新农村落后衰败的面貌,从而走出一条解救当代中国的道路。

其中梁漱溟的思想尤其具有明显的农村教育乡土化倾向。

他立足整个中国文化来思考农村教育,在求解“中国问题症结”时断定中国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而是文化失调。

①基于此,他认为乡村学校的学习内容应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各校共有的课程; 另一类是各学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如匪患严重的乡村,可成立农民自卫武装组织,进行自卫训练,以维护地方安全; 产棉地区,可组织农民学习植棉技术,建立运销合作社,等等。

总之,乡农学校的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需要。

②这说明乡村学校的教育内容应该来自于乡村,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才是乡村教育的生存土壤和精神食粮。

原因何在?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要保存中国文化的传统就必须从乡村入手,而理性的胚芽可以、也只能在乡村慢慢培养起来。

③由此可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具有明显的“乡土化”倾向。

与其同时代的陶行知也有着相似看法,如他认为当时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

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

④他指出农村教育不应该学习城市中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应该教化农民应有的农村文化素养,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淳朴民风,否则对农村的发展有害无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城镇化建设,乡土和乡土文化逐渐远离了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乡村多了一些“城市”的标志,却少了一些“乡土”的痕迹。

有研究者对此颇为痛心,因为乡土地域文化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地域、民俗文化传统,以及乡村生活现实中原本就存在着的许多合理的文化因素,有着对于乡村生活以及乡村生活秩序建构弥足珍贵的价值成分。

⑤所以,农村文化应该成为农村教育的重要资源,这些“合理的”优良传统文化是值得学习和推崇的。

尤其是目睹到现在农村遭受“自然生态衰败”、“人际生态塌陷”和“文化生态更是破陋不堪”之殇,更让人殷切期盼乡土文化的“回归”,而这种期盼的实现能够引领处于“重灾区”的乡村教育走出沙漠。

农村教育要基于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环境,遵循农村发展的需要和特点,这本无可厚非。

然而在当前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和必要,农村教育是否能够或者有无必要做到“守身如玉”? 正如一位教育研究者所言,对于那些猛烈批评农村教育脱离农村生活的人,实际上他们预设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前提: 即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独立存在和发展。

⑥显然这是不现实的,换言之,农村教育要走纯粹的乡土化道路略显勉强,更像农村的农村教育也并不一定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未来。

那么农村教育是否应该走向城市化?2.农村教育发展的城市化所谓农村教育发展的城市化,是指农村教育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应顺应现代化发展的潮流,遮蔽农村教育的文化熏陶,以先进的城市文化作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向导,以先进的城市教育作为农村教育追逐的榜样,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组织等各方面要以城市教育为标准,从而使得农村教育逐步城市化,以至最终实现农村教育城市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农村问题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是基本上可以用愚、贫、弱、私四个字来概括。

⑦并且,根据这四个问题,他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从具体措施来看,虽然大多也是根据农村经济、农村工业、农村生产着手进行,但是它在“乡村教育制度”、“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公民教育”等很多方面,多是来自或者借鉴城市教育中的经验和成果,具有比较明显地城乡居民的比较性和基于此的追赶心理。

因此,晏阳初的农村教育思想已经逐渐凸显了城市教育文化的“指导”意义,具有了较为隐蔽的农村教育城市化倾向。

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中城市主义价值取向的出现,在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中实际上坚持一种“以城市为中心,先城市后农村”的城本主义价值取向。

⑧如果说晏阳初的教育思想还代表着农村教育城市化的“萌芽”,那么此时农村教育城市化倾向已经“茁壮成长”。

在城本主义价值取向背景下,出现了诸多“理所应当”的现象,如城市中的学校尤其是城市中的“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无论在学校硬件设施还是在学校管理理念和方式、教育质量等方面较之于农村学校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基于落后学习先进的思想,就逐步形成了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努力靠拢的潮流,城市教育自然成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文化“导航”。

例如,在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乡土文化就基本处于课程设计和选择的边缘地带。

新课改在全面推广之前虽在38 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进行试验,但其中只有6 个设在县市,而且大多在县市的城镇学校,真正在农村学校试验的几乎没有; 同时新教材的编写者也主要来自大学和中心城市的专家及特级教师,他们缺乏农村教育体验。

⑨这种明显的城本主义课程编制的后果就是农村教育越来越远离乡土文化,城市化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唯一可能性。

然而,农村文化的强制割裂会让我们面对更加严肃的问题: 农村教育的特色何在? 农村优良的传统文化何以传承? 农村教育发展的未来路向何方? 在众多嗫嚅的回答中,或许已经证明了农村教育城市化道路也并非康庄大道。

二、农村教育发展陷入文化“内卷化”事实上,城市化或乡土化两种文化取向在我国农村教育实践中均客观存在。

然而,关于农村教育路在何方的问题至今没有让人满意的答案。

问题没有答案并不表明人们没有思考,而经过认真的思考之后仍然没有答案就容易愈加困惑,以至最终深陷于文化选择的“内卷化”之中。

尽管内卷化的含义不断发展和变化,到如今已经变得复杂而含混,甚至由此产生出了一些更加纠缠不清的问题。

⑩然而,它无论在经济学、社会学还是在历史学、文化学领域,仍然有着内在的契合性。

11所谓“内卷化”是指某种意识、制度或者现象保持原有方式无休止的内旋,并且一直没有实质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文化选择困境就体现了“内卷化”的特征。

教育研究者和决策者处在城市化和乡土化的交叉路口,不知哪一种才是“应然”的农村教育发展道路,哪一种更能促使农村教育得到健康发展,此时“内卷化”所引起的痛苦和焦虑油然而生。

在农村教育中最大限度的减轻痛苦,甚至还有可能完全消除痛苦,我们应对此保持乐观态度,12其中沿着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来寻找答案或许是一种“柳暗花明”的思维方式。

在文化模式的评价上一般存在着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两种倾向,其中文化中心主义是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他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作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和怀疑为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

1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文化选择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乡土文化中心主义和城市文化中心主义倾向,它的主要特点是文化认同比较单一,非此即彼,典型的笛卡尔式二元对立思维方式。

不可否认,城市地区在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公共交通以及生活设施上与农村相比有着天然的优越性,城市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现代化发展的方向,甚至有人认为农村的现代化必然依赖于城市的现代化。

然而,农村所特有的乡土风情、传统民俗、善良淳朴以及睦邻友好也是现代都市所“遗忘”的,现代城市市民在生活间隙也渴望站在乡间的田野上,去感受空气中弥漫的泥土气息。

因此,所谓的城市化和乡土化都略显武断,这种典型的文化中心主义是自我的、割裂的、独断的。

分析至此,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摆脱“内卷化”的曙光。

三、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出路在思考农村教育发展的选择中,本研究认为应该运用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即把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来对待,它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并非彼此排斥甚至相互敌对。

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要求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该走向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由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末提出的,提出之后,在国内旋即掀起了一场关于文化自觉的大讨论。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

它没有“文化回归”的意思,不要“复旧”,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14由此可见,自主、自知之明是文化自觉的关键词。

虽然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源于宏观的“东西文化”、“民族文化”的比较,较少涉及“群体文化”和“城乡文化”,但是当研究者处于城乡教育两种具有明显差异文化的情景中反思农村教育的文化走向时,文化自觉理论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