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与唐朝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度与唐朝社会发展
孙俊峰,法学院
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并被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所沿用。唐代确立并完善了科举取士的制度,这对唐朝以及后世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制度已经超越了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的范围。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科目有很多,其中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最为统治者和士人所重视。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是因为科举制度本身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唐朝科举制度自实行之初起,其考试内容及考试标准等一系列规定就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背景的变更而不断进行调整。社会文化的积极发展可以说是科举制度得以延续的基础,而科举制度的盛行又极大得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唐朝;科举制度;社会发展
Tang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unJunfeng, School of law
Abstract: Examination system is a system of feudal dynasties in ancient China the selection of officials, is a core component of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Founded in the Sui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perfect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was later adopted by the ruler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Tang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hich i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later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has gone beyond its scope as a political institution. Standing Tang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has many subjects, which is the main subject of Imperial, most rulers and scholars attention. Examination system has been able to continue in China over a thousand years, because the imperial system itself has a strong vitality. Tang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s series of regulations and examination standards exam content is changing, with the changing era of development, social background and constantly adjust.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can be said to be the basis of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prevalence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as also greatly promoted the prosperity of society and culture.
Key words: Tang ;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ocial Development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隋亡后唐王朝承袭了这种制度并对其进一步完善,至此,科举固定下来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科举制度是先秦诸子选贤举能思想的社会产物,是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适应庶族地主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科举对于唐朝的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最大的意义是打破了旧有选官制度的门第身份限制,为庶族地主和寒门士子步入朝堂,跻身统治阶层提供了途径,培养和选拔了大量的优秀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唐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扩宽了道路,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一、唐朝初年实行科举考试的背景及原因
隋末唐初,经过长时间的战乱,人口剧减,小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教育系统崩溃,社会文化水平较低。战争加速了士族门阀的衰败,新兴地主阶层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并迫切要求掌握更多的政治权力,旧有的选官任官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唐朝建立后,新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必然伴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这就要求将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朝廷手里。科举制度有着详细的规定和统一的标准,较以往的官吏制度显示出卓越的公平性与公开性,这就为大量的新兴地主阶层和平民阶层敞开了步入国家政权的道路,吸引了大批的人才投身朝廷,同时还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范围。另一方面,科举制度以儒学为核心,具有严格的考试范围和录取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士人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
二、唐朝科举考试内容的演变
进士科是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唐高宗时,时任考功员外郎的刘思立在筹划科举考试时奏请进士科在对策外加考帖经和杂文两项,在调露①二年(公元680年)
施行。帖经的考试方法就是将书中的一段文字用纸贴掉一部分,由考生将遮蔽的文字补写出来,就和现在考试的填空差不多。帖经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察考生对书文经典掌握的熟练程度,使士人加强对经典学术的学习。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后,对策、杂文和帖经仍是科举进士科的考试内容。科举进士考试科目在原来单一的对策上加上帖经和杂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旧有的进士科只考对策,这使得士人为了应付考试而只读一些现成的编纂好的文章,忽视对经史典籍的全方位学习。为了改变这种学而不精、学而不全的状况,帖经加入到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中。2.武则天以中国古代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身份登上帝位,这严重违反了封建王朝的传承秩序,必然遭到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武则天为了增强权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必须尽可能的争取庶族士人的支持,以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于是增加考试的科目内容,强调唯才是用而非门第出身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3.经过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的快速稳定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全面复苏和提升以及社会文化的繁荣昌盛,推动了学术文化因素在科举考试中占到越来越大的比重。
科举考试进士科在武则天掌权中期曾发生比较大的变动,考试内容中帖经和杂文被取消。这段时期武则天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注重实干型人才而非文学饱读之士,对科举考试没有足够的重视。[1]唐中宗恢复帝位后,进士科重开帖经和杂
①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十四个年号。公元679年,裴行俭平定西突厥,重建安西四镇压,改年号为:【唐高宗调露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