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管理学者Eisenhardt教授清华系列讲座谈管理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_从跨案例的分析到拓展现有理论的解释力_中国第二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综述

一、引言案例研究在组织管理理论研究和企业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通过案例对管理现象和问题进行描述、解释以及探索性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新理论的形成提供基础,同时还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与求证一般性理论在特定情境下的应用范围。
这种求证绝非一蹴而就,要有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认识过程。
美国独立研究机构COSMOS公司的总裁,著名的案例研究专家罗伯特.K.殷(2005)指出:案例研究是一种关注对独立背景下的动态现状进行理解的研究战略。
他把案例研究界定为一种研究战略,发展了案例研究设计,并描述了为多案例分析所必需的复制逻辑。
他的方法还把实验研究设计的效用和可信性带到案例研究设计中。
对于开展案例研究的范式,历来有两种主张,一种是相对开放的没有预设理论框架束缚的研究,类似著名霍桑实验中的“继电器小组的群体研究”和管理大师明兹伯格“管理者的角色”研究,另一种是遵循严格规范和设计开展的案例研究,由于组织管理中许多现象出于非理性的原因,案例研究方法的理性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偏爱规范研究与设计的案例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活力不断增加,其特点是什么,经验有哪些,完成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理论升华是一项很艰难的重任,要靠中国的管理学者去发展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需要突出时代特色,争取做出原创性的成果。
2006年11月25日,第二届中国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案例研究中心(筹)、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和《北大商业评论》联合发起,旨在提高中国管理学科案例研究水平,促进高校案例研究的平台———教学案例库建设,这次会议征集到了53篇论文,被接受37篇编入论文集,在会议上交流的18篇,征文的数量和质量比去年第一届会议有了明显的提高,可以看出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策略,逐渐被国内管理学界关注和尝试。
我国著名的管理学者成思危先生也曾指出:要推动中国管理科学界提倡科学精神、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研究水平,注重案例研究。
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

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贾旭东;衡量【摘要】结合以往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经验及扎根理论经典著述,综合比较三大扎根理论学派,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基于“扎根精神”,遵循建构型扎根理论思想,以经典扎根理论的数据处理程序为主框架,以程序化扎根理论的因果关系为辅助结构,结合认知地图工具,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的一般范式,即“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以期为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给出可操作的工具,推动扎根实践的中国管理学术研究.【期刊名称】《管理学报》【年(卷),期】2016(013)003【总页数】11页(P336-346)【关键词】扎根理论;扎根精神;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作者】贾旭东;衡量【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管理理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自蒸汽机代替手工作坊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已经统领管理领域几个世纪[1]。
近代以来,亚洲经济异军突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并直接影响着西方国家的经济统治地位,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更是发展迅猛。
目前,亚洲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预计至2030年,亚洲经济实力将会超过美国和欧盟的实力总和。
在亚洲地区,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PLEGGENKUHLE-MILES等[1]发现,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值得研究的国家。
据统计,在亚洲顶级管理刊物——《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中,约58%的论文都是与中国企业管理相关的研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地位和对中国本土管理展开学术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早在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就在其“十一五”战略规划的讨论中强调:要将中国成功的管理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构建中国管理理论框架,推动不同学派深入研究[2]。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积极关注和投身于中国本土的管理研究。
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 贾明 -回复

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贾明-回复“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这个主题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管理研究不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还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
因此,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管理研究的质量和价值至关重要。
这篇文章将带领读者一步一步回答这个问题,以期更好地认识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
首先,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需要具备开放性。
管理研究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持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和发现问题本身背后的本质。
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放下已有的偏见和预设,去接受新的观点和概念。
这样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管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有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其次,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需要具备批判性。
批判性思维是对所面临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关键。
当我们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时,不能盲目接受现有的经验和观点,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并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估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评估管理现象,发现其优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第三,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需要具备系统性。
管理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不仅涉及到组织内部的各个要素,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局部的观察和分析,而是需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整体性和相互关联性。
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管理现象,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从系统的角度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
此外,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需要具备实证性。
管理研究需要基于实证的证据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需要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验证和支持我们的理论和观点。
实证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进行研究,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的判断。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为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需要具备时间性。
管理问题和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在研究中充分考虑时间的因素。
清华总裁班企业高级管理沟通课件原稿

•
“老练的经理坚信,成功主要取决于有效地沟
通。”
•
• 教授
——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
清华总裁班企业高级管理沟通课件原 稿
• 联想集团沟通面面观
•
企高人士能力培训项目
——沟通能力
•
•
管理人士业绩考核、干部任免晋升、
•
薪酬及福利待遇升降的重要指标 ——沟通能力
•
•
年度述职报告重要内容 ——沟通能力与沟通效应
•2、组织定位
•组织内 部五层面 纵横沟通 定位的图 示
•所有权集团 •最高决策层 •常 务 管 理 层
•执 行 层
•基 础 操 作 层
清华总裁班企业高级管理沟通课件原 稿
企业与外部组群沟通定位的图示
• 媒介关系层 政法关系层
•竞争/竞合关系层
•媒介 •组织群
•政府及 •职能部门
•竞争对手/竞合伙伴组织群
•系 •层
•关
•系
•层
•原辅料关系层
•社区关系 层
•分销关系层 清华总裁班企业高级管理沟通课件原 稿
•3、组织定位三要点:
•
定位:
•
定位:
•
定位:
•4、沟通定位核心三坐标:
•
条件:
•
条件:
•
条件:
清华总裁班企业高级管理沟通课件原 稿
5、沟通定位基本理念
清华总裁班企业高级管理沟通课件原 稿
6、沟通三要素及其定位:主体、中介体、客体。
清华总裁班企业高级管理沟通课件原 稿
5、沟通过程 理念:(1)沟通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一个由始至终的
完整过程; (2)沟通过程内部是由连续不断的各个阶段的沟
管理研究方法论 清华大学全套课件.

(三)按研究层次分类
基础研究: 为了取得有关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所进 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的或具体的应 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基础研究 针对具体实际应用目的或目标,为获得应用原理(机理、 规律)性新知识的研究。
应用研究 针对具体实际的应用目的或目标,为获得应用性新知识的 研究。 目前,面向实践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我国管理研 究的主要内容。
政策研究需要考虑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科学 技术因素、文化因素,超理性因素、以及自然资源、生态 环境、国防安全诸方面问题。涉及政策策略、政策模型、 政策实施、外部效果和未来研究等内容。
政策研究的内容
描述:描述对象有现象、关系、行为、环境、方 案等,主要对象是政策系统和备选政策方案。 所谓政策系统包抬两个组成部分:
消费倾向进行描述。 • 企业绩效研究:对销售额、成本、效率、效能
等进行描述。
解释性研究
基于所建立的概念架构(conceptual framework)或理论模式对现象加以解释 (explanation)。 How? Why? 对上市公司的绩效的分布及其变动进行研 究是一种描述性研究。而研究为什么是某 种分布而不是另外一种分布或研究分布变 动的原因则是解释性研究。
• 对现象加以预测 建立事件的因果关系模式 利用因果关系模式预测事件未来的情况
• 对事件加以评价
(一)按研究目的分类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 政策研究
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主要有三个目的:
• 第一,满足研究者了解某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 • 第二,探讨开展更为周密的研究的可能性; • 第三,发展可用于更为周密的研究的方法。
通过正确的方法设计,尽可能地排除主观因素导 致的偏差,尤其不能依据个人或上级的价值观念 臆造事实。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一、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研究关注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则关注如何有效地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在前沿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潜力,以及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兼顾个体需要和组织利益。
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研究关注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在前沿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来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战略目标。
三、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研究关注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关系。
在前沿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和物流优化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以及如何应对供应链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四、创新与创业:创新和创业研究关注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和创业来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前沿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促进创新和创业的生态系统建设,以及如何通过开放创新和跨界合作来推动创新和创业。
研究方法论则是研究者在开展管理学前沿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研究设计。
在进行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研究者在开展研究时所选择的整体研究框架和方向。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设计,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等。
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采集数据的方法和途径。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方法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研究者在获取数据后,通过统计或质性分析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SPSS统计分析、质性数据编码和主题分析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选择适合的数据分析方法。
2022年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某电器公司决定采取收购方式进入家用空调产业,以分散经营风险,从战略层次或类型的角度看,该战略属于()。
A.公司层战略 B.事业层战略 C.职能层战略 D.技术运作层战略2、一个人对不遵从上级意图所可能产生的负面结果感到惧怕,这意味着该上司拥有()。
A.强制权力B.奖赏权力C.感召权力D.合法权力3、一家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计划在重庆建立汽车制造厂,建设周期为一年,需完成基础建设、设备安装、生产线调试等系列工作,()技术最适合来协调各项活动的资源分配。
A.甘特图B.负荷图C.PERT网络分析D.线性规划4、当一个管理者组织制订公司战略以寻求企业进一步发展时,他扮演的管理角色是明茨伯格所说的()。
A.领导者 B.发言人C.企业家D.混乱驾驭者5、在20世纪30年代,确信管理者的工作是激励雇员做出更多努力,并首先提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观点的学者是()。
A.亨利·法约尔 B.马克斯·韦伯C.切斯特·巴纳德 D.埃尔顿·梅奥6、在组织设计中,用来描述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约束程度的变量或要素是()。
A.工作专门化 B.正规化C.管理跨度D.部门化7、组织行为学尤其关注的是()。
A.组织中人们的心理状况B.人们的行为在工作中的表现C.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D.活动所创造的组织绩效8、科学管理的产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A.组织设计优化 B.时间和动作的研究C.任务管理 D.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9、“奖金”在双因素理论中称为()。
A.保健因素B.激励因素C.满意因素D.不满意因素10、归因常常存在各种偏差。
当管理者高估内部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而低估外部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时,管理()。
A.表现出自我服务偏见 B.犯了基本归因错误C.曲解了员工的控制点 D.犯了假设相似性的错误二、名词解释11、管理学12、决策13、管理万能论14、创造力(Creativity)与创新(Innovation)15、愿景规划型领导16、管理跨度17、战略18、无边界组织三、简答题19、列举高效团队所具备的特征。
时间管理艾森威尔

时间管理:艾森豪威尔法介绍艾森豪威尔法(Eisenhower Matrix)是一种时间管理工具,由前美国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创立。
这个方法适用于帮助人们识别和优先处理各项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
艾森豪威尔法将任务根据其重要性和紧急性分为四个不同的象限,以帮助人们优先处理最重要和最紧急的任务。
四个象限1.重要且紧急:这个象限包含紧急问题和需要立即解决的重要任务。
这些任务对你的目标和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
应该优先处理这些任务,并及时完成。
2.重要但不紧急:这个象限包含那些重要但不需要立即处理的任务。
这些任务可能对实现长期目标和愿景非常重要。
应该预留时间来处理这些任务,并确保它们得到适当的关注。
3.不重要但紧急:这个象限包含那些紧急但对实现目标并不重要的任务。
这些任务可能是别人委托给你的,但并不对你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
应该尽量避免这些任务,或者将它们交给他人处理,以便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
4.不重要且不紧急:这个象限包含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任务。
这些任务通常是分散注意力和浪费时间的来源。
可以完全避免或者将它们推迟到更合适的时间。
如何使用艾森豪威尔法使用艾森豪威尔法进行时间管理可以帮助你提高效率,并确保你的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下面是一些使用这种方法的步骤:1.列出所有任务:首先,将你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列出来。
这可能包括工作任务、个人任务、家务事等等。
2.判断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对于每个任务,评估它们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并将其放入相应的象限中。
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哪些任务是最重要和最紧急的。
3.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将位于重要且紧急象限中的任务放在首位,并分配时间来解决它们。
这些任务可能需要立即解决,以避免更大的问题。
4.安排时间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将位于重要但不紧急象限中的任务合理地安排在日程中。
确保给予这些任务足够的时间和关注。
5.避免或委托不重要但紧急的任务:对于那些不重要但紧急的任务,尽量避免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设计V2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设计2010级硕士生,管理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分: 3 (60学时/12周)时间:周六:1-5节教师:刘和福电话:3606822E-mail:liuhf@办公室:管理学院大楼413室(周四下午4:00 - 6:00 答问时间)课程计划课程性质和任务:此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进行管理学研究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将对管理研究方法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考核,主要包括模型构建,概念度量,取样,研究设计,调查研究,试验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
同时也会考核相关数据分析方法。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能:1.领会管理研究方法的内涵2.了解当前管理研究的现状3.了解管理研究方法范式4.可评估,选择,及运用适当方法解决管理研究问题5.能就其希望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6.掌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7.了解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范式8.能批判性的评估相关研究成果课程要求:1.阅读参考文献并准备回答相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中的互动事项。
2.以小组为单位,就指定的题目准备20-30分钟简报。
简报主题将围绕课堂内容,以参考文献为基础展开。
3.每个学生需选择一个可以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管理课题。
该课题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
4.准备研究提案,该提案需包括以下部分1)研究主题(研究问题)2)选题的意义(理论和实践动机)3)相关研究(文献综述)4)具体的研究问题(假设)5)研究路线和方案(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时间安排:1)初步提案:第6周(一页纸,单行,五号字体)2)最终报告:第12周(三页纸,单行,五号字体)5.准备研究提案简报并在课堂回答相关问题。
评分标准:课题讨论15%文献阅读和讨论10%提案50%提案简报5%期末考试20%总计100%教材:商业研究方法/(美) 唐纳德·R·库珀, (美) 帕梅拉·S·辛德勒著郭毅, 詹志俊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Cooper, R.D., and Schindler, P.S.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MacGraw-Hill, 2006.)第二周:研究过程和科学问题提出(Research Process and Problem Definition)基本内容2.1 管理研究术语2.2 管理研究的步骤2.3 管理研究问题的识别与界定阅读参考必读:1.Cooper, Chapter2, 3, 4.选读1.Fox, D.J. “The Research Process in Education,” any edition, New York: Rinehart andWinston Inc.2.Eisenhardt, K.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Review, 1989, 14(4), 532-50.3.Chapman, R., “Problem-definition in marketing research studies,”Journal of ConsumerMarketing, 1993, 6 (2): 51-59.4.Meyer, K., “Asian management research needs more self-confidence,”Asia Pacific Journalof Management, 2006, 23 (2): 119-137.5.McCaslin, M. and Scott, K., “The five-question method for framing a qualitativeresearch study,”The Qualitative Report, 2003, 8 (3): 447-461.相关问题1.为什么研究被看成一个过程(process),而不是一个结果(outcome)?究竟什么是研究过程?2.如何展开研究过程?它包含哪些步骤?这些步骤是如何相互关联起来的?3.研究过程的第一步是什么?4.你认为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是什么?5.在研究中想法(idea)和推断(speculation)的作用是什么?第三周:理论和概念化(Theory and Conceptualization)基本内容2.1 理论的解释,改进与应用2.2 构建理论框架与形成假设2.3 概念的操作性阅读参考必读:2.Cooper, Chapter 2, 4.3.刘军,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三,四章选读1.Sutton, R., Staw, B., “What theory is not,”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5, 40(3),371-3842.Bacharach, S.B.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some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89, 496-515.3.Dubin, R., "Theory Building in Applied Areas," in Dunnette, Marvin D. (ed.), Handbook of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Ill.: Rand McNally College Pub. Co.,), pp. 17-39. Focus on “Example of a Theoretical Model”and “Theory” on pages 23-30.4.Summers, J.O., “Guideline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and Publishing in Marketing: FromConceptualization Through the Review Proces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Science, 2001, 29 (4), 405-415.5.Zaichkowsky, J.L., “Conceptualizing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86, 15 (2),4-14.6.James, L.R., Mulaik, S.A., and Brett, J.M., “A Tale of Two Methods,” OrganizationalResearch Methods, 2006, 9 (2), 233-244.相关问题1.什么是理论(theory)?理论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2.一个理论应具备什么样的特性3.根据Dubin的观点,一个理论模型的主要要素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选择著名理论模型并描述其主要要素。
简练规则:急速变革时代的战略决策,管理悖论及动态能力——与凯瑟琳·艾森哈特的对话

凯瑟琳·M·艾森哈特(Kathleen M. Eisenhardt)是斯坦福大学S·W·阿舍曼(S.W. Ascherman)教授和斯坦福科技创业项目联席主任。
她曾被评为过去25年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战略和组织理论学者。
她在三个管理研究领域均有独特的建树,包括急速变化环境下的战略决策研究、多元视角下的管理悖论研究,以及大型公司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流程研究。
艾森哈特教授在其所涉猎的研究领域荣获过多项大奖,包括太平洋利用基金奖(Pacific Telesis Foundation Award),奖励她有关快速战略决策方面的研究。
怀特莫奖金(Whittemore Prize),奖励她关于高速变化市场环境下跨国公司组织方面的研究;斯特恩奖(Stern Award),奖励她关于大型企业战略联盟形式方面的研究。
艾森哈特著有一系列为企业界所推崇的重要著作,包括《边缘竞争》(Competing on the Edge: Strategy as Structured Chaos),《简练规则》(简洁法则)(Simple Rules: How to Thrive in a Complex World)等。
本文是对艾森哈特访谈的中文翻译。
结合上下文和语言使用习惯,本文对一些字句做了修饰;为保持文章语言风格一致,我们对访谈内容进行了编译。
翻译过程中,难免有辞不达意之处,责任由访谈者与翻译者承担。
李平: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哥本哈根商学院教授杨政银:西交利物浦大学博士生李平 杨政银 | 文战略决策,管理悖论及动态能力——与凯瑟琳·艾森哈特的对话【编者按】面对当下这个急速变革的时代,企业如何进行战略决策和组织变革?《清华管理评论》特约李平教授,与这一领域的重量级学者艾森哈特教授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深入地探讨了作为急速变革时代不二选择的“简练规则”,以及急速变革时代的战略决策、管理悖论与动态动力等问题。
动态能力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

动态能力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郑胜华1 芮明杰2(1.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摘 要:动态能力理论是近年来战略管理界兴起的前沿理论,但至今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
本文对其思想渊源、理论基础、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基于理论整合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的新思路。
关键词:能力 动态能力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763(2009)05-0056-09一、引 言在当今技术飞速进步和偏好多变的超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和消逝都只能是短暂的时间概念,一个停留在已有优势地位、仅仅追求收获已存在的竞争优势来源的企业,很快会被更富创新的竞争对手所取代。
因此,超竞争时代企业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成为了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传统能力理论所提出的能力形式,无论是核心能力还是独特能力,由于沉没成本效应、替代效应以及创新的路径依赖所造成的刚性使得企业无法保持与环境的动态战略适应 1 2 ,从而难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同时传统能力学派关注的主要是企业能力的现有状况而无法解释这种状况的未来变化趋势。
所以,在超竞争的环境下,传统的能力理论对企业实践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弱化。
基于以上背景,Teece、Pisano和S huen(1997) 2 首先提出了 动态能力 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动态能力观的出现,适应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能力的构建、运用和更新成为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这对于企业在相应领域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动态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现有的分析框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不能较为全面地解释动态能力的本质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现有动态能力理论的梳理,为构建能够科学地指引动态能力研究方向的分析框架夯实基础。
二、动态能力的理论溯源1 动态能力理论的思想渊源综观早期的经济学文献,已经有了和动态能力理论相关的思想萌芽。
国开作业《组织行为学-本章自测》 (4)

题目:“熵”能测量环境的什么特性?()选项A:有序性选项B:复杂性选项C:不确定性选项D:稳定性答案:有序性题目:最早进行领导方式研究的是()。
选项A:坦南鲍母和施密特选项B:莫顿选项C:勒温选项D:利克特答案:勒温题目: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提出的。
选项A:利克特选项B:莫顿选项C:勒温选项D:坦南鲍母和施密特答案:坦南鲍母和施密特题目:()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
选项A:布莱克选项B:豪斯选项C:阿吉里斯选项D:菲德勒答案:阿吉里斯题目:“途径--目标”理论是()提出的。
选项A:布莱克选项B:耶顿选项C:菲德勒选项D:豪斯答案:豪斯题目:管理系统理论是由()提出的。
选项A:利克特选项B:菲德勒选项C:豪斯选项D:布莱克答案:利克特题目:一般认为,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
选项A:俱乐部型选项C:团队式选项D:任务第一型答案:团队式题目:布莱克和莫顿认为()的领导方式是最有效的。
选项A:俱乐部型选项B:中间型选项C:贫乏型选项D:团队式答案:团队式题目:团队型的领导风格是()。
选项A:1.9型选项B:9.1型选项C:5.5型选项D:9.9型答案:9.9型题目:在管理方格图中,1.9型的领导风格是()。
选项A:贫乏型选项B:俱乐部型选项C:团队型选项D:任务第一型答案:俱乐部型题目:利克特认为最好的领导风格是()。
选项A:协商式选项B:压榨和权威式选项C:开明权威式选项D:集体性参与答案:集体性参与题目:在管理方格图中,9.1型的领导风格是()。
选项A:团队型选项B:贫乏型选项C:乡村俱乐部型选项D:任务型答案:任务型题目:在领导行为方格图中,任务型的领导是()。
选项A:9.9型选项B:9.1型选项C:1.1型答案:9.1型题目:在“途径--目标“理论中,持有何种领导方式领导者能给下级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并相信他们能达到目标。
()选项A:以成就为目标选项B:支持型选项C:指导型选项D:参与型答案:以成就为目标题目: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惩罚,只有偶尔的奖励是()领导方式。
企业管理领域专家名单

企业管理领域专家名单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企业管理领域专家名单(按字母顺序排列):
1.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管
理学家和作家。
2. 阿道夫·伦茨(Adolf Lorenz)- 德国企业家和创新领导专家,被誉为“企业家之父”。
3.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著名战略管理学家。
4.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 作家和研究者,擅长研究成功
企业和领导力。
5. 亨利·明斯伯格(Henry Mintzberg)- 加拿大管理学家,著名
的组织理论家和战略研究者。
6. 陈志武(Chen Zhiwu)-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
企业管理领域专家。
7. 约翰·科特尔(John Kotter)- 哈佛商学院教授,著名的变革
管理理论家。
8. 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 美国管理学家、作家和顾问,
以其管理激励理论而知名。
9. 彼得·森格(Peter Senge)- 系统科学家和组织学家,擅长学习型组织的研究。
10. 达格尔·费什勒(Dagmar Fischer)- 德国商业学者,擅长领导力和战略管理。
请注意,以上名单只是一些常见的企业管理领域专家,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提的专家,无法一一列举。
《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第三模块

《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第三模块第三模块:清华管理学课清华大学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著名的学科,吸引了众多学子的关注与热爱。
在这个第三模块中,我们将探讨宁向东博士的清华管理学课的内容。
第一节:管理与决策管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决策则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本节课中,宁向东博士将为我们解析管理与决策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
他将结合实际案例,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探讨决策对组织的影响。
第二节:领导与团队领导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团队是领导的重要支撑。
在这节课上,宁向东博士将分享他在领导与团队建设方面的经验与见解。
他将介绍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以及如何构建高效的团队。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我们将学习到领导者与团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发挥团队的最大潜力。
第三节:战略与竞争战略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而竞争则是决定企业地位的重要因素。
在这节课上,宁向东博士将为我们阐述战略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战略。
他将引导我们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了解行业趋势,并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应对竞争挑战。
通过这节课,我们将掌握战略思维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第四节:组织与变革组织是管理的载体,而变革则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过程。
在本节课中,宁向东博士将为我们介绍组织与变革的关系,并分享他在组织变革中的心得与经验。
我们将探讨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应对组织面临的挑战和变化。
通过这节课,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组织的运作规律,以及如何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我们将全面了解清华管理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宁向东博士的教学将帮助我们建立管理与决策的能力,发展领导与团队建设的技巧,掌握战略与竞争的思维,以及理解组织与变革的重要性。
这将为我们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在职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将不仅学到知识,更将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的管理者。
案例研究_从好的故事到好的理论——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0)综述

42.7% 、16.7% 和 76.5% , 平均入选率为 43.6% 。
*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 项目名称 : 不对称营销渠道环境下的中国家电企业产品创新策略研 究 , 项目批准号 :08JA630084 ) 资助 。
- 118 -
《 管理世界 》( 月刊 ) 2011 年第 2 期
一、 引言
近年来 , 关于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争论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 许多 学者认为 , 中国的管理实践及管理情境有其独特性 , 因此在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方面 进 行深入探讨是必要且有益的 (Tsui ,2006 )。 在这个过程中 , 研究者往往需要从发现值得关注的 管理问题入手 , 即寻找他人难以察觉 、 且西方理 论难以诠释的有趣现象 (Cheng et al. ,2009 )。 这种现象驱动的研究要求研究者能够深刻理解现象所处的情境和发生的过程 , 回答 “ 如何 ” 和 “ 为什么 ” 的问题 , 构建 “ 萌芽理论 (nascent theory )”(Edmondson & Mcmanus ,2007 )。 作为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 案例研 究注重回答 “ 如何 ” 和 “ 为什么 ” 的问题 , 强 调现象所处的现实情境并能够对其进行丰富描述 (Eisenhardt ,1989 ;Eisenhardt & Graebner ,
二、 案例论坛概况
本届案例论坛共收到 110 篇参会稿件 , 其中研究型案例 75 篇 , 理论构建研究论文 18 篇 , 教学型案例 17 篇 。 经过程序委员会的初步筛选和评审专家的 “ 双向匿名评审 ”① , 最终收录论 文集 48 篇 , 其中研究型案例 32 篇 , 理论构建研究论文 3 篇 , 教学型案例 13 篇 , 录取率分别为
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 贾明 -回复

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贾明-回复问题:什么是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是指在研究管理问题时,使用的一种特定思维模式和方法论。
它是管理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发展科学化管理理论的基础。
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管理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为实践中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管理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是指研究者期望从研究中获得的结果,可以是探索性的、描述性的或解释性的。
研究问题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可以是理论性的、实证性的或实践性的。
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是进行管理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基础。
第二步: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在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之后,研究者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以便在研究中能够融入最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找出相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和差距,为研究问题的选择和研究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步:确定研究方法和设计研究框架在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并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之后,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的特点和要求,确定适合的研究方法和设计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主要类型,研究设计框架包括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
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设计研究框架,以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四步: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在确定研究方法和设计研究框架之后,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等方法进行。
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是获取研究结果和结论的重要环节,也是验证研究假设和推理逻辑的主要手段。
清华大学《项目管理》讲义完整版

清华⼤学《项⽬管理》讲义完整版课程将在全⾯介绍项⽬管理概念、知识体和⽅法的基础上,重点讲解项⽬的计划、执⾏与控制;团队的组织、激励与沟通;以及全⾯质量管理的理念。
具体安排为:项⽬管理概述(1天)将介绍项⽬管理的相关概念、寿命周期、项⽬管理过程和项⽬管理知识体构成,结合案例进⾏项⽬管理⼀般过程的训练;计划、执⾏与控制部分(1.5天)介绍编制计划应考虑的关键问题、⽅法和⼯具,计划执⾏的评价、预测和控制,简要介绍计划和控制软件的功能和基本应⽤;⼈员、组织和沟通部分(1天)介绍项⽬经理的素质、职责和管理技能,项⽬团队的组织、激励和沟通,通过对⼤量案例的讨论、分析和交流掌握、提⾼管理技能;项⽬采购管理(0.5天)简要介绍项⽬建设管理模式,国际项⽬采购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合同类型及其风险分摊模式,招标⽂件组成,招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进⾏部分PMP试题考试,检验学习效果并使学员了解PMP的考试形式。
项⽬管理的益处:参考书⽬:项⽬管理知识体指南(PMBOK) 组织机构中的项⽬管理成功的项⽬管理第⼀讲引⾔1国际范围的项⽬管理[美国] 项⽬管理学会(PMI) Member;Certificates:PMP,PMA国际项⽬管理协会(IPMA) Member:FAPM,MAPM,AAPM,SAPM;Certificate:CPM[英国] 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CIOB) Member:FCIOB,MCIOB,SCIOB2项⽬管理的基本概念2.1 项⽬定义:项⽬是提供独特产品或报务的⼀次性努⼒。
独特指该产品或服务与类似其它类似的产品和服务在某些⽅⾯有重⼤差别;⼀次性指项⽬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项⽬定义⼩结:2)有明确的⽬标;3)⼀次性;4)独特性;5)有开始和结束时间;6)需消费资源;7)需协调各⽅关系。
2.2 项⽬管理管理:是预测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预测和计划指预测未来并制定⾏动计划;组织指建⽴⼆元的结构、材料和⼈员;协调指统⼀步伐、团结⼀致;控制指使⼀切事项按原定标准和指令实现。
如何执行战略管理

如何执行战略管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的同质化严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常常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
有调查表示,美国大企业平均寿命不到40年,中小企业不到7年;而在中国,大企业平均寿命不高于8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才2.5年。
这种现象表明企业战略如果缺乏差异化,就很难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企业就不可能长久。
有人也许会说,有些企业没有战略或者是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也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实,经济效益源于企业领导者的战略管理。
很多著名企业的领导者会不断地对企业的形势进行充分的分析思考,战略管理是制定战略决策与执行战略的一个连续的过程。
战略管理有助于管理者进行这样的思考:企业当前的状况如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企业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采取哪些行动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战略管理,有助于管理者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执行模式、资源配置,从而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执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呢?第一,有效的战略要体现独特的价值,就是企业所做的事情与竞争者有很大的差别。
第二,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经营模式,这样才能具有特色,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吸引更多的客户。
第三,有效的战略管理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不盲目跟风或追求不切实际的创新与定位。
第四,战略管理要把握全局,懂得取舍,明确哪些事情不应该去做。
战略最关键一点就是知道不选择什么,抵制诱惑。
另外,要用做事业的思维去做战略,而不是用做生意的思维去做战略。
第五,企业在运营中执行的所有行动,都应该是相互配合、彼此促进的。
这样一来,即使竞争对手要模仿,不能只模仿一件事情,只有将整个战略环节都一一模仿才能奏效。
第六,战略的执行过程应该具有连贯性。
只要是科学的战略决策,如果中途不出现大的障碍,就能连续实施。
几乎所有的战略都至少要3年以上,否则就称不上是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6月21日至25日,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Kathleen M. Eisenhardt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了《管理研究方法》系列讲座,内容涉及文献综述、案例研究和管理前沿理论等。
共有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约200位师生参加。
Eisenhardt教授本次在清华的系列讲座分为学术报告和指导讨论两部分,共历时5天。
24日下午,Eisenhardt教授还为清华EMBA同学做了题为《不确定环境下的战略与组织》的报告。
Eisenhardt教授演讲
Eisenhardt教授是战略和组织领域的著名学者,她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战略、战略决策以及创新研究。
Eisenhardt教授是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成员,同时也是Organization Science的高级编辑,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和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的编
辑。
她的文章"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获得了Schendel论文奖,这篇文章被认为在战略领域具有最高的和持续的影响力。
Eisenhardt教授还获得过其他多项大奖,包括太平洋利用基金奖、怀特莫奖金、斯特恩奖等。
Eisenhardt教授还是麦肯锡战略论坛成员之一,她曾为全球多家著名企业进行过咨询,客户包括Intel,HP和SAP等。
2007年,Eisenhardt教授被选为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会员,这个组织是战略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团体。
钱颖一教授代表学院向Eisenhardt教授赠送感谢牌
Eisenhardt教授本次在清华的系列讲座分为学术报告和指导讨论两部分,学术报告从6月21日开始,历时两天半,分五个主题,内容包括文献综述、单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复杂多案例研究以及战略与创新的前沿理论等。
指导讨论从6月24日开始,历时一天半,包括两次案例指导及一次文献综述指
导,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湖北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的6个案例和3篇综述得到了Eisenhardt教授的具体指导。
24日下午,Eisenhardt 教授还为清华EMBA同学做了题为《不确定环境下的战略与组织》的报告。
整个系列讲座中,听众们在聆听报告的同时,还就自己关注的问题与Eisenhardt教授展开了积极讨论,学术气氛非常浓厚。
讲座期间的每天中午,Eisenhardt教授都会和清华经管学院各系的教授以及外校的部分教授代表共进午餐,针对彼此关心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Eisenhardt教授与参会师生合影
6月25日,历时五天的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代表学院向Eisenhardt教授赠送了感谢牌,感谢她的精彩讲座以及对中国管理研究的帮助。
讲座承办方——企业战略与政策系的王以华教授在感谢
Eisenhardt教授精彩讲座的同时,也感谢远道而来的全国各高校的师生们对于活动的大力支持。
参会师生纷纷表示,感谢清华经管学院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感谢Eisenhardt教授分享她的学术心得,感谢王以华教授和她的团队为本次活动付出的艰苦努力和精心细致的组织工作。
最后,Eisenhardt教授与全体参会者合影留念,共同庆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当前,中国管理学者与国外学者的交流日益密切,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内容已经全面与国际接轨。
案例研究作为探寻管理学中复杂未知规律的重要方法,对理论构建和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