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1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三讲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知识网络考点1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考点梳理】1.种群(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的的总和。
(2)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种群有、、、和等。
2、群落(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的总和。
(2)群落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有和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等关系。
3、植被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它。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活学活用】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B.一条小河里所有的生物C.一块稻田里全部的水稻D.一片山林里所有的植物2.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
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A.种群B.生态系统C.群落D.植被3.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没有什么关系B.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种群组成的C.生物群落中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都属同一物种4.(2013 杭州)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
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
2009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V类水跃升为Ⅲ类水。
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
请回答下列问题:(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其中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命共同体。
它由两个主要方面组成:生物群落和生物圈。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类生物相互依赖并且共同生活的群体。
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类的生物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相互联系。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不同的植物种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适应生长,形成了不同的植物群落。
例如,森林是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不仅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还对环境起到了调节作用。
动物群落:动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动物通过食物链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相互联系。
食肉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这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因为不同类型的动物在操作与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不同的角色。
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见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包括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质、循环营养物质以及维持土壤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降解死亡动植物和动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释放出养分供其他生物利用。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体。
它包括大气、水体和陆地。
生物圈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体系,包括氮、氧、二氧化碳等物质。
空气中的氧气是动物呼吸所需的,而二氧化碳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
大气层中的气候也对生物群落的分布和适应能力产生影响。
水体:水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它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等。
水体中的生物包括各种水生动植物,如鱼类、藻类和浮游生物。
水体对于生物的存活和繁衍至关重要,并起着调节地球温度和水循环的作用。
陆地:陆地包括地表、岩石、土壤等。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区别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区别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都与生物圈密切相关,但却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范围。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区别。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个体集合。
它强调的是一种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和年龄结构都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种群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研究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群,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生存状况,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群落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内,由多个不同物种的个体组成的生物群体。
群落研究的重点在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竞争、共生和共享资源的方式。
群落中的个体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等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例如,森林群落中的树木、灌木、草本植物、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在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环境变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生态系统包括了所有的生物体、它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一个湖泊生态系统包括了水中的植物、浮游生物、鱼类,以及湖岸的植物、鸟类等。
总结起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是描述生物圈的不同层次和角度。
种群注重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的关系,群落注重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关系,而生态系统则关注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圈的复杂性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生态系统组成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杂网络。
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提供了我们所需的食物、水和空气等资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环境因素和生态位。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的这些组成部分。
首先,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共同存在的不同物种的总称。
生物群落包括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是竞争、互惠共生或捕食等。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二是生物圈。
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包含有生命的区域。
它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等,而且各个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生物圈中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例如气候、土壤和水等。
第三,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三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提供不同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例如食物链的平衡、植物的授粉和水循环等。
第四,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四是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光照等。
这些因素对于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导致生物群落的差异,而土壤的质量和水的供应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存活。
最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五是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所占据的一种特定的角色或职责。
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它们通过互相利用资源和相互作用来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位的存在使得不同物种能够共同生存和繁衍,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网络。
它的组成部分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环境因素和生态位。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只有保护和维护好这些组成部分,我们才能有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怎样区分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怎样区分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生物的分类1.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反之就越少。
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基本概念:(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特征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2)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3)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的结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组成、结构、功能和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植物,为自身和其它生物提供营养,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2)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3)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矿物质等。
3.食物链和食物:(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食物链的模式: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如:草→鼠→蛇→鹰。
(2)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成状的形式。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流动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碳、氢、氧等,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和循环。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物要适应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会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单位。
它包括了不同层次的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其中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互相依赖、相互作用。
例如,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可能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昆虫、鸟类、兽类等。
2. 生物种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指的是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生物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例如狮子群、鱼群等。
3. 生物个体:生物个体是生态系统中最小的组成单位。
它们单独存在,与其他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
4. 地球物质:生态系统中的地球物质包括土壤、岩石、水体等非生物因素。
这些地球物质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二、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1. 共生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往往通过共生关系互相依存和互惠互利。
共生分为互利共生和不利共生两种类型。
例如,蜜蜂采集花蜜的同时传播花粉,花朵则为蜜蜂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它们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
2. 捕食关系:捕食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描述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重要工具。
食物链是将物种按照食性连接起来的链状结构,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例如,草被食草动物吃掉,而食草动物则会被捕食者捕食,形成了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3. 竞争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经常因为资源的有限性而发生竞争。
这种竞争关系使得物种进化出不同的生存策略。
例如,植物之间为了获取阳光、水分和养分,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4. 养分循环: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的重要相互作用。
养分循环包括了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
生物通过摄取和释放养分,将养分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
5. 生物提供生态服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对环境和人类提供了各种生态服务。
例如,森林为大气提供氧气,保持水源的清洁和稳定,调节气候,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药物资源等。
第11章生态系统概论
三、生态系统的的主要功能
1生产者主要功能: 生产者包括所有自养的绿色植物、某些光合细菌(绿色硫细菌、紫 色硫细菌和非硫细菌等)和其它自养细菌(硝化细菌、氧化硫细菌 等),它们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糖和淀粉等有机 物,并放出氧气。此光合作用的过程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和其它生物 提供着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目前已被定名的高等植物 和苔藓约25万种。另外,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化学元素, 如N、S、P、K及微量元素,可通过植物根、叶的吸收、合成之后通 过食物链在系统中传递。 2 消费者主要功能: 消费者主要包括各种动物,它们不能制造有机物,而直接或间接依 赖生产者所生产的有机物。根据食物链的等级关系,可分为一级消费 者(食草动物)、二级消费者(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小型食肉动物)、 三级消费者(以小型食肉动物为食的大型食肉动物)、四级或更高级 的消费者,等等。消费者不仅对初级生产物起着加工、再生产的作用, 且对其它生物种群数量起着调控作用。 3分解者主要功能: 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土壤原生动物和一 些小型无脊椎动物。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连续进行着分解作用, 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再重新回到环境中,成为 自养生物的营养物质。每一种天然有机物都能被已经存在于自然界中 的微生物所分解,因此,分解者使营养物质不断地以无机物-有机物无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生物群落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相互依存的各种生物种群。
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赖。
一、生态系统的构成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是由各种不同物种所组成的。
这些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2. 环境因子:生态系统内的各种非生物要素如水、土壤、气候等,被称为环境因子。
这些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衍。
例如,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着各个物种的生存和活动。
太阳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其他物种使用。
二、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1. 生境提供:生态系统为生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不同生物种类对于环境因子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适合树木和森林动物的生存,而湿地生态系统则适合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存。
2. 物种相互作用:在生物群落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
例如,食物链中的食物关系使得生物群落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适应性强的物种可以控制其他物种的数量,维持整个生物群落的平衡。
3.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性依赖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拥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对外部压力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4. 气候调节:生态系统通过作为碳汇调节气候。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同时,森林等生态系统还能够保持水源,缓解洪涝和干旱问题。
三、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保护与恢复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它由许多不同的组成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共同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本文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一群生物种群组成,它们在同一地区内相互作用和共同生活。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等方面。
2.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等,并对生物群落产生影响。
环境要素的结构包括气候因子、土壤类型、水质等。
3. 营养网络:生物群落中的物种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营养网络。
不同的物种在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维持着生态平衡。
4. 空间分布: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环境要素不均匀地分布在空间中,形成了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物种和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维持着物质的平衡。
典型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通过这些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被循环再利用,提供给生物群落的生长和发展。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维持着能量的平衡。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能量被转化为化学能,进而被生物群落利用。
能量从生物群落中的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直至最终被释放为热能。
3. 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
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和压力。
4. 服务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服务功能,如水源保护、空气净化、土壤保持等。
这些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的。
生物群落的结构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而生态系统的功能则反过来影响着物种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的,它担负着许多重要的功能,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的稳定性。
本文将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论述。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各种不同物种组成的一个生活在一起并互相作用的生物群体。
不同生物种类的相互关系和互相依存性是生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2. 生物种群:生物种群是生态系统中某一具体物种的集合。
它们通过竞争、捕食等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生物個体:生物个体是组成种群的最基本单位,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生长、繁殖和死亡等各种生命活动。
4. 冲击物种:冲击物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它们可能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大影响。
5. 土壤和水体:土壤和水体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环境组成部分。
它们提供了养分和水分,并作为生物的栖息地。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担负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如下所述:1. 养分循环:生态系统能够通过物质循环的方式,将有机和无机物质在生物间进行转化并回收利用。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形成了碳氮循环等多种养分循环。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逐级转移。
太阳能被光合作用捕获,进而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再被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所利用。
这种能量流动维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生命活动。
3. 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的物种相互依赖,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外界干扰。
4. 生态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农作物授粉、水源保护和自然景观提供等。
这些生态服务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环境调节:生态系统可以调节气候、水流和土壤侵蚀等自然环境过程。
例如,森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源和防止土壤侵蚀的功能。
总结: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组成的功能单位,而生物群落则是生态系统中由各种不同物种组成的群体。
本文将探讨高考生物中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常见的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等。
而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系统会通过内部调节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通过生物体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来流动的。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
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体之间和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转化和循环利用的过程。
二、生物群落的概念与形成生物群落是由相互关系密切的各种生物种群组成的群体。
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联系与相互作用。
生物群落的形成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物种组合与适应: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组合是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产物。
不同物种之间形成相互依存、互利合作的关系。
2. 竞争与协同:在生物群落中,物种之间会因为资源的竞争而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同时也会通过协同行为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3. 演替与平衡:生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组合和数量会发生变化,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三、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与物质的流动:生物群落中的能量来源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而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体又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参与到能量的流动中。
2. 物种的相互作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通过捕食、竞争、共生等方式相互作用。
初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
初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生物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本文将探讨初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由同一类生物种类组成的群体所构成。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树木、灌木、草丛以及它们所依附的其他生物。
2. 种群种群是指同一种生物个体在同一区域内的群体。
例如,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鱼类种群指的是同一种鱼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生活。
3. 生物个体生物个体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生命体,可以是动物或植物。
生物个体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
4. 非生物环境因素除了生物组成部分,生态系统还包括非生物环境因素,如土壤、水、空气和阳光等。
这些非生物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种群有着重要影响。
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1. 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和和谐共生的关系。
例如,蜜蜂和花朵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蜜蜂通过采集花粉和花蜜为食,同时为花朵传粉,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2. 捕食关系捕食关系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就是捕食关系的体现。
动物A捕食动物B,而动物B又捕食动物C,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食物链。
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3. 竞争关系竞争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获取生存资源而进行的斗争。
例如,森林中的树木之间进行阳光和养分的争夺,草原上的动物争夺有限的食物和领地资源等。
4. 共存关系共存关系是指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共同存在而没有明显的损益。
例如,草原上的狼群和黄鼠狼群各自为了生存而猎食,但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5.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位置和角色。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具有差异性,它们通过利基分化实现了彼此之间的共存和相互作用。
总结起来,初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生物群落、种群和生物个体,同时还包括非生物环境因素。
(生物)第11讲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2021届九年级中考科学(华东师大版)复习习题训练
第11讲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地球上所有大熊猫共同组成了一个(B)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2.(2020,开封)下列说法中,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D)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C.一片树林中的树木、小草及空气D.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3.(2019,天水)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D)A.大树底下好乘凉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森林可保持水土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4.(2020,开封)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B)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C.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第4题图第5题图5.对如图食物网的分析,错误的是(B)A.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还需加入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在“农作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若大量捕捉蛇,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D.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6.(2020,长沙)《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
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A) A.竞争B.合作C.寄生D.共生7.(2019,咸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B.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C.③、④是消费者,④体内毒素富集最多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8.(2020,郴州)在一生态系统中,能构成食物链的4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大致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该食物链能量的最终来源是②B.“②→①→④→③”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C.当①的数量大量减少时,短期内对④没有直接影响D.如果有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那么③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9.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资源和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问题B.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可以修复的C.生物圈中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为了人类和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10.(2020,荆门)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
描述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描述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空气)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单元。
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体,它们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的循环产生复杂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一个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1. 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包括共生、竞争、掠食、共生等。
2.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iodiversity):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内不同种类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高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力,因为各个物种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挥不同的生态角色。
3.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每个生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生态位,即在环境中的角色和功能。
生态位包括生物体的生活方式、食物来源、生境和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结构(Structure):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不同种类生物的数量、分布和相互关系。
这包括植物的层次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5. 能量流动(Energy Flow):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从一个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生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捕获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食物链上层的消费者所利用。
6. 物质循环(Nutrient Cycling):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如碳、氮、磷)通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循环。
这包括生物体的生命周期、死亡和腐解,以及地球大气层和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
7. 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这包括影响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如气候、土壤、水域和地形。
这些因子对生物体的分布和生存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8. 生态系统动态(Ecosystem Dynamics):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它们经历着季节性和长期的变化。
这包括气象变化、植被生长和动物迁徙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在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土壤保持和提供人类社会所需的生态服务。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
文章标题:探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定义与关系一、引言在生态学领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几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将从个体开始,逐步深入探讨这几个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个体的定义与特点1. 个体指的是一个生物体,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生长、代谢和繁衍能力。
2. 个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基本的生物单元角色,其健康状况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个体的存活和繁衍需要受到适宜的环境和资源条件限制。
三、种群的定义与特点1. 种群是指生态学上一定地理区域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2. 种群中的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包括繁殖、竞争和协作等。
3. 种群数量的增减和变化不仅受到生物自身的特点,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四、群落的定义与特点1. 群落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有机联系的生物总合。
2. 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种类之间相互依存,通过捕食、共生、共存等方式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3. 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因素、物种之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五、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特点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生态整体。
2. 生态系统包括了各种生物群落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水文环境、大气环境等。
3.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是维持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六、生物圈的定义与特点1.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水、陆和空气中由生物所占据的全部部分。
2. 生物圈中包括了各类生物种类以及它们所处的各种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3.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的集合体,其中不同的生物体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七、总结回顾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系统的演替与生物群落的变化
生态系统的演替与生物群落的变化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单位。
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共同生活并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体群的集合体。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会经历一系列连续性的变化。
一、植物演替植物演替是生态系统演替中最明显的表现之一。
初始阶段常由草本植物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灌木和乔木所替代。
这是因为草本植物能够快速生长和繁殖,但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高,而灌木和乔木则适应较为恶劣的条件,并能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资源,因此在演替过程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二、动物演替植物的演替直接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初始阶段的草本植物吸引了大量的食草动物,如飞蛾、蝗虫等。
而随着植物群落的发展,灌木和乔木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栖息地,从而吸引了更多的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
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会随着演替过程的进行不断变化。
三、土壤改善生态系统演替还会对土壤的性质和质量产生影响。
初始阶段的草本植物通过扎根和掉落的叶片逐渐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而随着灌木和乔木的生长,它们的根系能够更好地固定土壤,并为土壤提供更多的有机质。
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会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一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栖息地。
四、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种类会发生变化,这对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初始阶段的生物群落种类较少且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物种会进入其中,形成更为复杂的生物链和食物网。
这些物种的相互依赖关系和相互作用,使得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和增加。
五、人类因素对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演替具有显著的影响。
例如,过度放牧、大面积清除植被和开垦土地等活动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因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总结: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涉及植物、动物、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拟态
毒 蛇
毒蛇
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 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 害性 毛 毛 虫
警戒色
典型例题
• [例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分别属 于 ( B ) A.群落和种群 C.种群和植被 B.种群和群落 D.群落和植被
[例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在草 鹿 狼多构成 (C) 的食物链中,如果狼被大量捕杀,则鹿的变化是 A.一直变多 B.先变多后变少 C.先变多后变少,再稳定 D.几乎不变
水圈大部:水面以下12千米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以及它所生活的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4).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热量、水、 空气、矿物质等。 (2)生产者:绿色植物。 (3)消费者: (4)分解者:如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蚯蚓。
(5).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 的一种联系。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往往有 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食物网 。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螳 螂
青 蛙
变 色 龙
蝴蝶
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以便捕食 或 躲避天敌, 从而适应环境
保护色
稚鸡 竹 节 虫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形或色斑,与 其他生物或周围环境非常相似的状态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是物质和能量.
写出下面的一条食物链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草
第一 营养级兔ຫໍສະໝຸດ 第二 营养级狐第三 营养级
群落与生态系统课件
农业开发
农业开发导致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 系统转变为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区,土 壤退化、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降 低等问题随之而来。
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影响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城市污水 等污染源导致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增加,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
资源的利用。
大气污染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源排放 的大量有害气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B
C
消费者
包括动物和人类,通过摄食其他生物或有机 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分解者
主要是微生物,将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分解 为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
D
生态系统的功能
01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植 物重新利用。
02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 化学能。
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 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群落演替的动力
外力作用
包括气候、土壤、动物和人为因素等,它们可以改变群落的 生存条件,从而影响群落的演替。例如,气候的变化可以使 一个群落的植被类型发生改变。
谢谢聆听
估算人们从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中获得 的精神和美学享受所产生的价值,如自然 景观的欣赏价值和生态旅游的贡献值。
人类活动对群落和生态系统的 影响
06
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
土地退化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 住宅、商业和工业区,导致自然植被 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从 元 素 到 生 命 的 进 化 顺 序
二、生物分类概述
1.分类原则 物种间的演化进程与亲缘关系
2.分类单位 界 kingdom
门 division 纲 class 目 order 科 family 属 genus 种 species
三、主要生物类群及其特征
买麻藤纲:包括麻黄科、买麻藤科、百岁兰科(共三 科)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
如木兰科、樟科、壳斗科、 杨柳科、十字花 科、蔷薇科、豆科、菊科等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如禾本科、百合科、石蒜科、美人蕉科、龙 舌兰科、兰科等
种: 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间具有生殖隔离的特征 种是一个客观的分类单位
3.群落的外貌 (1)生活型
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
4.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2)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在空间上的水平分化或镶嵌现象。
(3)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5.群落的动态 (1)群落的季节变化(季相变化)
以北京地区的季相变化为例
春季(7/3~10/5)
1.主要生物类群 界: 二界分类系统:动物界、植物界(18世纪30年代林奈提出) 五界分类系统:(20世纪60年代魏泰克提出)
六界分类系统: 病毒界:无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原核生物界:单细胞、原核,包括细菌和蓝藻两大类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真核,包括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 真菌界:有细胞壁、不能移动、异养生活、生物体由菌丝
(四)空气与生物 1.空气成分的生态作用 2.风的生态作用
(五)土壤与生物(自学) 1.土壤物理性质的生态作用 2.土壤化学性质的生态作用 3.土壤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六)生物之间的生态作用
1.互助 2.互惠共生 3.共栖 4.竞争 5.捕食 6.寄生
(七)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步改造着自然有机界 2.人类的活动扩大或缩小了生物原有的分布范围 3. 人类在培育新的生物种类的同时,也有意无意
占据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群。 (二)基本特征 1.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2.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4.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式
(1)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式增长 世代不重迭种群
世代重迭叠种群
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蒂增长
5.种群中个体的水平分布格局 6.种内关系
二、生物群落
晚春
6.4 46.2 14.6 28.9 36.8 38.9
初春(7/3~31/3)
景观季相特点: 草木萌动 主要开花植物: 蜡梅、迎春、榆树、山桃等
仲春(1/4~20/4)
景观季相特点: 万紫千红
主要开花植物:加拿大杨、旱柳、垂柳、杏树、连 翘、玉兰、榆叶梅、早樱、紫丁香等。
晚春(21/4~10/5)
地消灭和减少着生物种类,使生物资源遭到严 重破坏。 4.现代生物绝灭的速度已越来越快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指示性 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征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2)生物的适应性,具有动态特征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2.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性
第三节生物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一)概念
体构成。 植物界: 动物界:
返回
2.植物的基本类群 低等植物
植 物 界
高等植物
藻类植物 菌类植物 地衣植物门
苔藓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裸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颈卵器植物 种子植物
真菌 特征: (1)形态:不具根、茎、叶的分化 (2)结构:菌丝体;真核;细胞壁 (3)营养:异养生活 (4)繁殖:孢子 分类: 小型真菌:霉菌、酵母菌 大型真菌:如蘑菇、银耳、灵芝等
格陵兰
56种
(2)群落优势种和建群种
优势种: 群落中个体数量多、体积和生物量大、覆盖地 面的程度也大的物种叫做优势种。
建群种: 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在建设群落、决定群落 内部结构和特殊环境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物种叫 做建群种。
(3)生态位
群落中每一个生物种所 占据的小生境(住所和 空间)和它的功能的结 合,是指物种在生物群 落候现象的发生频率(%)
物候期
芽始膨大期 芽开放期 展叶始期 展叶盛期 现蕾或花序期 开花始期 开花盛期 开花末期
初春 70.0 55.8 19.1
41.5 13.2 13.2 5.6
春季(7/3-10/5) 仲春 17.5 39.5 74.5 53.8 36.6 42.1 28.9 27.8
种的命名:二名法 瑞典植物学家 林奈1753年提出 拉丁文: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例如:毛白杨 Populus alba L.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和生态因素 (一)环境 (二)生态因素(因子) (三)生境 (四)生存条件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一)综合作用
(二)主导因子作用综合作用
(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四)阶段性作用 (五)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六)限制性作用
1. 概念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
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 单元。
2. 群落的种类组成
(1)物种的丰富性
高等植物
营巢鸟类
佛罗里达 2500种 哥伦比亚 1395种
马萨诸塞 1650种 巴拿马 1100种
拉布拉多
390种 佛罗里达 143种
巴芬岛
218种 纽芬兰 118种
地衣: 藻类与真菌的共生体 分类: 壳状地衣 叶状地衣 枝状地衣
苔藓和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按照恩格勒分类系统,共分类五个纲:
苏铁纲:我国仅有1科的1属8种
银杏纲:现仅有1科1属1种
松柏纲:是现代最繁荣的裸子植物
红豆杉纲:包括红豆杉科、三尖杉科、罗汉松科(共 三科)
生态幅
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一)光与生物 1. 光质的生态作用 2. 光周期的生态作用 3. 光强的生态作用
(二)温度与生物 1.温度和生物的生长
2.温度与生物的发育 3.温度和生物的地理分布 4.温周期与生物
(三)水与生物 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2.生物对缺水的适应 3.以水分为基础的生态类型 4.水的污染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