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专题七古诗词赏析复习教案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5b124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5.png)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词曲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元素。
3. 学生能够欣赏和解读古诗词曲的美。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古诗词曲,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口头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感受古诗词曲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介绍古诗词曲的定义和起源。
2. 分析古诗词曲的形式和结构。
3. 探讨古诗词曲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第二课时:韵律与意象1. 讲解古诗词曲的韵律规则。
2. 分析古诗词曲中的意象运用。
3. 学生通过例句学习和练习,掌握韵律和意象的运用技巧。
第三课时:情感表达与修辞手法1. 探讨古诗词曲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2. 介绍古诗词曲常用的修辞手法。
3.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创作,培养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第四课时:古诗词曲的解读与欣赏1. 学习如何欣赏古诗词曲。
2. 分析古诗词曲的意义和价值。
3.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升对古诗词曲的欣赏水平。
第五课时:经典古诗词曲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曲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古诗词曲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3. 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扩展对古诗词曲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讲解、示例、练习、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评价其对古诗词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古诗词曲选集或教材。
3.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软件。
4. 网络资源和相关文献。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c44d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9.png)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词曲的题材、主题和情感。
学生能够欣赏古诗词曲的韵律、节奏和韵脚。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古诗词曲,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古诗词曲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曲与社会背景、历史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古诗词曲的题材、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古诗词曲的韵律、节奏和韵脚的欣赏。
2. 教学难点:古诗词曲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古诗词曲的相关知识和作品。
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诗词曲文本、注释、解读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古诗词曲作品。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或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古诗词曲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曲的特点和意义。
2. 教学内容展示:教师可以逐个展示古诗词曲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
教师可以解释作品的题材、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
3.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对古诗词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古诗词曲的特点和价值,并反思学习的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对古诗词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展示。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
4. 教师自我评估: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估,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e19ec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f.png)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曲的起源、发展、分类和特点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曲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曲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古代诗词曲的起源,以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古诗词曲的分类:讲解古诗词曲的分类,包括诗、词、曲等,以及各类型的特点。
3. 古诗词曲的欣赏方法:教授学生欣赏古诗词曲的方法,如关注字词的选择、句式结构、意境创设等。
4. 经典古诗词曲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曲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艺术魅力。
5.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曲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发展、分类和特点;古诗词曲的欣赏方法;经典古诗词曲的解析。
2. 教学难点:古诗词曲的深层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创作实践的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古诗词曲的艺术特色。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曲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古诗词曲的解析和创作实践。
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古诗词曲的考试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古代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教案
![2023年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4c71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7.png)
2023年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教案。
一、古诗词鉴赏的意义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文化积淀,对于人们的情感、思想和修养都有着很深的影响。
当我们阅读古诗词时,我们会被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所感染,开发我们的个性和情感。
在中考中,古诗词不仅出现在语文试卷中,还可能出现在其他科目的试卷中。
而对于语文试卷来说,古诗词鉴赏是最重视的一部分,因此,掌握好古诗词鉴赏技巧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
二、古诗词鉴赏的内容1.句意理解古诗词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千古流传的佳句,通常都充满了含义。
要想理解这些句子,必须要注意理解上下文的意思以及诗词作者的意图。
这部分需要对句子深度剖析,找出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和情感。
2.韵律把握古诗词的美不仅仅在于它们言简意赅的表达,还在于它们高的韵律。
如果要获得高分,考生必须要注意到每一句话之间的韵律变化,并且掌握好其中的音韵节奏,有助于提高审美品味。
3.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诸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往往起到了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作用。
同时,在古诗词鉴赏中,还需要注意细节上的描述,如景物描写、情感渲染等等。
三、古诗词鉴赏教案1.教案名称:《步入佳境,闻歌声》2.教学目标:掌握古诗词鉴赏中的句意理解、韵律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教学内容:(1)让学生首先朗读古诗词《登高》(2)请学生对每句话进行深度解析,注意理解情感和意义,并写出对句子解的总结。
(3)以押韵方式醒目地标示出每一句的韵律特征。
(4)请学生寻找出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并标示出来。
(5)以课堂分享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和领悟。
4.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古诗词的句意理解和诗词中的语言表达。
(2)用押韵和节奏感来合理分割句子结构并掌握韵律。
(3)识别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5.教学效果的考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领会了古诗词鉴赏的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精髓。
此外,学生们也应该可以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好地应对中考及各种考试中的古诗词鉴赏。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6388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7.png)
一、教案主题: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
2.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古诗词鉴赏练习:布置相关古诗词鉴赏题目,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创作展示:让学生创作一首古诗词,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的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讲解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探讨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3.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的理解与应用。
4.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经典古诗词作品。
2. 多媒体教学: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指南、文学史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古诗词网站、论坛等。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顺序进行教学,每节课时完成一个教学内容。
十、教学总结:1. 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的欣赏能力。
江西省中考语文 专题七 古诗词赏析复习教案
![江西省中考语文 专题七 古诗词赏析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86195baaea998fcc220ed6.png)
专题七:古诗词赏析【考点透视】:中考试题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
其基本考点为:1.诗意理解。
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
2.意境把握。
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
3.内容概括。
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
4.写法品析。
就是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5.名句赏析。
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来进行欣赏。
【教学目标】:能够读懂古诗词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道古诗词的答题方法,做到规范作答。
【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2016•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4分)浣溪沙(宋)张孝祥①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
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31128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5.png)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第一章:古诗词赏析基本概念与术语1.1 诗词的定义与分类1.2 诗人与词人1.3 诗词的节奏与韵律1.4 诗词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技巧1.5 诗词的内容与主题第二章:古诗词的吟咏与背诵2.1 吟咏的意义与方法2.2 背诵的重要性与方法2.3 诗词的节奏与音韵美2.4 诗词的情感表达与感受第三章: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3.1 意象的定义与作用3.2 常见意象的分类与特点3.3 意境的营造与欣赏3.4 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第四章:古诗词的情感与思想4.1 诗词的情感类型与表达方式4.2 诗词的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4.3 诗词的情感分析与解读4.4 诗词的思想启示与教育意义第五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5.1 诗词的阅读与理解5.2 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步骤5.3 诗词的赏析技巧与要点5.4 诗词的鉴赏实践与练习第六章:唐诗的赏析6.1 唐诗的特点与风格6.2 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赏析6.3 唐诗的主题与思想6.4 练习与分析:解读唐诗的意义与价值第七章:宋词的赏析7.1 宋词的特点与风格7.2 宋代著名词人的作品赏析7.3 宋词的情感与意境7.4 练习与分析:欣赏宋词的美感与情感第八章:元曲的赏析8.1 元曲的定义与分类8.2 元曲的特点与风格8.3 元曲的赏析方法与技巧8.4 练习与分析:解读元曲的主题与情感第九章:明清诗词的赏析9.1 明清诗词的特点与风格9.2 明清著名诗人的作品赏析9.3 明清诗词的主题与思想9.4 练习与分析:欣赏明清诗词的艺术特色与价值第十章:古诗词赏析的综合训练10.1 诗词的阅读与理解10.2 诗词的赏析与解读10.3 诗词的情感分析与思想解读10.4 练习与分析:综合运用赏析方法,深入解读古诗词的意境与内涵第十一章:古诗词中的自然描写赏析11.1 自然景物的意象与意境11.2 诗词中的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11.3 著名诗词自然描写的赏析案例11.4 练习与分析:解读自然描写中的美学价值第十二章:古诗词中的人物描写赏析12.1 人物形象的意象与性格描绘12.2 诗词中的人物描写与情感表达12.3 著名诗词人物描写的赏析案例12.4 练习与分析:欣赏人物描写中的细腻与深度第十三章:古诗词中的历史事件描写赏析13.1 历史背景与诗词创作的关系13.2 诗词中的历史事件描写与情感表达13.3 著名诗词历史事件描写的赏析案例13.4 练习与分析:理解历史事件描写中的时代意义第十四章:古诗词中的神话传说描写赏析14.1 神话传说在诗词中的运用14.2 诗词中的神话传说描写与情感表达14.3 著名诗词神话传说描写的赏析案例14.4 练习与分析:探索神话传说描写中的文化内涵第十五章:古诗词赏析的复习与测试15.1 复习古诗词赏析的重点与难点15.2 诗词赏析的测试方法与题目设计15.3 模拟测试与答题技巧15.4 练习与分析:通过测试检验古诗词赏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术语:了解诗词的定义、分类、诗人与词人、节奏与韵律、表现手法与修辞技巧等基本知识。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https://img.taocdn.com/s3/m/208b550310a6f524ccbf8579.png)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案)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诗词鉴赏考点2.熟悉常考诗词鉴赏题型3.掌握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教学重点:1.鉴赏课内的古诗词,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领悟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熟练运用古诗词中情感主旨类赏析题的解题方法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播放歌曲《独上西楼》,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是A慷慨激昂的,是B轻松欢快的,还是C哀伤愁苦的?同学们都有好的欣赏能力,古典诗歌是我们汉语言中的精华,许多是古人用来配乐歌唱的,具有音乐美;诗歌精炼含蓄,表达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情感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古诗词的鉴赏。
二、考题回顾中考的钟声临近敲响,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
而古诗词的赏析又是中考必考题,比如:1.出示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鉴赏题2.近五年诗词类鉴赏题的命题趋向:纵观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赏析题,1)一般分值为四分,以八、九年级的居多,涉及各种主题;2)题型以填空、简答题为主;3)重在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语言品味。
尤其是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从12年到16年连续五年都出现在试卷上。
因此掌握判断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就想跟同学们一起去探究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探究方法(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一)了解作者,关注背景: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看诗词中的思想情感,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例如: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和《虞美人》,要了解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由昔日的君王变为阶下囚,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表达词人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思想感情。
又如: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要明白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茅》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
中考专题复习课——古诗词鉴赏教案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课——古诗词鉴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5f6ce7cc17552706220887.png)
中考专题复习课《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读: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考点之一。
鉴赏的考点涉及到: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品味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感知艺术形象。
在以往的考查中,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失分较多,得分率偏低,这已成为了制约中考语文得高分的瓶颈。
统计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近三年中考语文的古诗词鉴赏,分值是5-6分,题型是客观题与主观题并存,以分析鉴赏为主,题量为1-2题。
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所以,这节古诗词鉴赏复习课就定位在: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考点要求梳理考题类型;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但是真正读懂诗词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就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考点归纳、答题技巧点拨”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从而触类旁通。
课时安排:1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我们的诗歌国度里有许多灿若星河、美不胜收的古代诗歌。
我们都知道,鉴赏诗歌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更关键的是,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走进中考、高考。
大势所趋,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1cee2e31126edb6f1a1035.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 2、了解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学习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一、明趋势:一曲优美的《明月几时有》,愉悦了我们的精神,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更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要感谢,像苏轼这样的伟大诗人们给我们带来的,这灿若星河、美不胜收的古代诗歌。
我们都知道,鉴赏诗歌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更关键的是,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走进中考高考。
所以大势所趋,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看古代诗歌鉴赏在中考都考什么?怎样考?我们又该怎么做?二、考什么?中考时古代诗歌鉴赏到底考什么呢(幻灯片)?我们得先看一下《临沂市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鉴赏的要求(幻灯片)(学生齐读):考试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仔细研究一下这个考试说明,再放眼各地中考,课前,老师也要求大家浏览学案中2015年部分地市的中考题,大家有没有发现,对一首古代诗歌,在中考时考查得最多的是什么?(生说)(幻灯片):常见考点: 1、理解内容 2、品味语言 3、体会感情三、怎么考?那我们找来部分地市的中考题去验证一下,(幻灯片显示)看看他们都是怎样考查这些考点的?同时也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能否火眼金睛,从茫茫题海中、从各种考法中认出考什么,大家准备好了吗?(幻灯片):火眼金睛:【2015湖北荆州】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感情。
(2分)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2分)第一题是个填空题,看这问法考的是?(生回答幻灯片显示)第二题看这问法,应该是?(生回答幻灯片显示)真是火眼金睛!不用多举例我们已经发现,中考时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法并不难,一般是几个个问题(生说),问得也很直接,所以大家不用紧张,只要找找答题的规律,稍加注意,就能从容应考了。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9aa15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7.png)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析典型的古诗词作品,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
2. 教学难点:分析和欣赏古诗词,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问答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共同分析和欣赏古诗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案例,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解析。
2. 学生准备:复习古诗词的基本知识点,对所学的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简短的古诗词表演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回顾基本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知识点,如词牌、韵律、意象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精选的古诗词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4. 讨论与问答:学生针对案例提出问题或观点,进行讨论和问答,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古诗词赏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唐代诗人杜甫《春望》的赏析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2. 第七章:宋代词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解析词的格律和用词特点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探讨词人的豪放与柔情3. 第八章: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警世通言》选段的赏析理解话本小说的叙事特点和语言风格分析选段中的道德寓意和社会背景探讨话本小说对现代读者的启示4. 第九章: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浣溪沙》的赏析研究诗的格律和词牌特点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人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创新5. 第十章: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探讨现代诗的形式和语言革新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象理解现代诗人对传统诗词的继承与发展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答环节的积极性。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118b3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d.png)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的复习。
2. 各类题型的示例及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和诗人。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古诗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古诗鉴赏呢?二、复习古诗鉴赏基本术语(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诗的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等基本知识。
2. 举例说明各种术语的具体含义,如比喻、对比、衬托等。
三、复习各类题型及训练(15分钟)1. 题型一: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示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提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题型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及作用示例:次北固山下王湾提问: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3. 题型三:品析诗歌语言示例: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提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四、练习与讲解(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份古诗鉴赏练习题,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初中古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c612a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d.png)
初中古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韵律、意象、情感等要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诗、词、赋、散文等不同体裁的特点。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关注、作者、注释、意象、情感等。
3. 古诗词的韵律知识:平水韵、词牌、对仗等。
4. 重点诗篇解析:如《登鹳雀楼》、《春晓》、《静夜思》等。
5. 词篇解析:如《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和韵律知识。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知识和词牌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对比、练习、讨论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古诗词鉴赏书籍、网络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3. 案例分析:选取重点诗篇和词篇,进行分析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鉴赏经验。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特点、鉴赏方法和韵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对诗篇和词篇的解读,评估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4. 学习态度:评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包括自觉性、认真程度等。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解读,写一篇鉴赏短文。
3. 学习一首新诗,了解其背景,解析其意象和情感,下次上课分享。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204fc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d.png)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主题】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 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 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初中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 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 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f21f2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c.png)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词曲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解读古诗词曲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曲,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会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古诗词曲。
学生通过创作和表演,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古诗词曲的艺术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古诗词曲概述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词和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古诗词曲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章:古诗词曲的韵律与节奏诗的韵律和节奏类型词的韵律和节奏特点曲的韵律和节奏变化3. 第三章:古诗词曲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和情感表达词曲中的音韵美和节奏感4. 第四章:古诗词曲的意象与情感意象的分类和作用情感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词曲中的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5. 第五章:古诗词曲的欣赏与评价诗歌的阅读方法和欣赏角度词曲的鉴赏技巧和评价标准案例分析:古诗词曲的评价与欣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的古诗词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其中的韵律、意象和情感。
4. 创作表演法: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古诗词曲文本:教师准备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曲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
2. 参考书籍:教师推荐一些有关古诗词曲赏析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3.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词曲的艺术特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588f0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0.png)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带上诗歌去旅行,万水千山总是情教学目标:1.回顾初中学段学习的古诗词(重点)2.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实现共情(难点)一、导入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人们一路走,一路歌,让很多地方都有了诗情,“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今天让我们带上诗歌来一次旅行,去铁马秋风塞北,聆听一声声催人泪下的羌笛;到杏花春雨江南,领略一片片生长红豆的河山。
二、西出阳关,边塞我把旅行的起点选在了西北,在历史的版图上,这方土地狼烟四起。
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边塞,没有任何一个边塞的诗文能如此撩动人们的琴弦。
(岑参、冯唐、李广、琵琶、羌笛、大漠、烽火,玉门关、楼兰——课件出现这些代表性的名字)这些名字有没有让你心驰神往?这里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
丝绸之路从这里穿过,余光中称这是最浪漫的一条路,当中原文人的足音叩响这片大漠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心中又在想什么呢?(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师:这两首诗背景都是诗人奉旨出使边塞。
你从词语/意象/诗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王维——孤独苦闷和心胸开阔纳兰性德——凄惘(悲伤失意)怀古之情解释心胸开阔(王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被称为“神来之笔”,它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谁来描绘一下?苍黄的戈壁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蓝天没有一丝云影。
极目远眺,只见天尽头有一缕灰白色的狼烟升腾,殷红的落日静静地悬于黄河之上,粼粼的河水闪着金色的波光。
师:透过这无限开阔、苍凉宏大、色彩瑰丽的画面,你感受到诗人拥有一颗怎样的心灵?阔大的心灵。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4cdd2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c.png)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分析并理解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梳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借助经典案例,实践古诗词鉴赏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深层意境的理解。
2. 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运用。
3. 个性化解读和审美价值的提升。
1. 课堂导入: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总结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为学生提供鉴赏的依据。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点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知识点。
3. 深入研究一位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古诗词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赏析文章和诗人研究,评估其古诗词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479d5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a.png)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诗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2)能够分析并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能够默写指定的古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古诗词赏析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古诗词,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2)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古诗词的默写。
2. 教学难点:(1)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主旨;(2)如何评价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及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3)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抒发爱国情怀、描绘山水美景、反映民间疾苦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规律。
4. 课堂练习:(1)默写指定古诗词;(2)赏析给定的古诗词,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分析赏析,体会古诗词的魅力;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古诗词赏析复习的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古诗词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赏析方法。
古诗词赏析教学: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古诗词赏析教学: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eb82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c.png)
古诗词赏析教学: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第一步:营造浸润式的诗歌氛围】
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学生们首先需要进入一个营造浸润式的诗歌氛围的学习环境。
要安排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古诗词作品,用心感受其中的优美之处,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从中分析诗词的意境、形式、内涵和风格,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
【第二步:诗词创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后,我们将逐步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会给学生一定的素材和题材指导,要求他们动手创作符合现代语境下的精简诗词。
【第三步:经典名句浅析】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在赏析古典文献的基础上,从中提取其中的经典名句,此外对比各种形式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其演变以及与当代的联系。
【第四步:古诗词朗读】
朗读是赏析古诗词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与音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根据古
诗词的韵律和夸张手法,进行配乐、音效、语音模仿等形式的娱乐创新。
以上就是我们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的古诗词赏析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更好的前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19c6a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a.png)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教学重点: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1、句子画面描写,鉴赏用词之妙。
2、品析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品读法、赏析法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考情分析1、分值与题型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赏析题,其中以简答题和赏析题为主,所占分值约为5分。
2、考点与考向诗词鉴赏是中考热点,所选诗歌为课内或课外古诗(课外浅易诗词)。
考察内容围绕思想感情、作品形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设题。
二、主要考点1、理解主旨和情感。
2、把握意向。
3、品析语言。
4、赏析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
三、考点讲练——理解主旨和情感1、课内及常见诗词主旨归纳2、如何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①从诗歌所写具体内容入手。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②从与诗人相关的背景材料及诗人风格入手。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3、例题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古诗词赏析
【考点透视】:
中考试题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
其基本考点为:
1.诗意理解。
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
2.意境把握。
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
3.内容概括。
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
4.写法品析。
就是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5.名句赏析。
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来进行欣赏。
【教学目标】:
能够读懂古诗词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道古诗词的答题方法,做到规范作答。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16•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4分)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
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答案】6.C7.A
[2015•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答案】B
【解析】颔联的意思是: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而不是完全消散的景象。
8.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全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答案】C
【解析】此题C选项错在“反衬”,鸟类乐,那如果是反衬的话,就表明人不乐,是乐景哀情了,但其实诗中田家也是快乐的,故不用反衬。
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自身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案】(1)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2)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1)星河:银河。
(2)谩有,空有。
(3)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
山。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分)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案】(1)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